-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探索科学奥秘单元质量综合检测鲁人版必修 (1)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 (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纵观中西古代艺术史,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理性精神。 中国从先秦强调人的内在精神的美,到两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唐代韩愈等人 的“文以明道”,到宋代程朱理学的“言理不言情”,弘扬的都是理性精神。这种理性,不仅 仅表现为纯粹的哲学思辨,还表现在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上。西方 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鲜明地倡导人的理性精神。他的名言是“美德即知识”,每个人 都应该有知识。在苏格拉底之后,柏拉图更是强调理性知识的作用,他在《理想国》中就把培 养哲学家作为社会的头等任务。苏格拉底所开创的雅典学派代表了西方文化的正宗,他所提 倡的理性精神成了西方文化传统包括艺术传统的精髓。不只文学艺术,其他艺术也体现了这 一理性精神。建筑不只是为避风雨,而且追求使人赞叹的华美;音乐舞蹈等表演不去逼真创造 幻觉的真实,而是更多诉之于理解、想象的真实。这明显高扬的是人类的理性精神。 人类理性精神的高扬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人来到这个社会,就一定要 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角色意识,不同的意识导致不同的面孔。 社会角色规定了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占有的社会位置以及相联的行为模式,预定了处于该位 置上的人的言谈举止的基本准则。在儒家思想起主导作用的中国艺术王国中,人的角色意识 非常强烈: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孔孟制定的这些道德规 范成为每一个人的行动准绳。在社会责任和“自我”发生冲突时,人们首先服从的是前者。 马致远的《汉宫秋》中,王昭君因爱国纵身投江。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中,程婴以其子的死 来救孤儿及全国的孩子;而公孙杵臼则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使程婴父子活下来。在面临生死的 重大时刻,他们几乎都不存在心理上的冲突,都没有“自我感情”的考虑;考虑的只是个人在 社会上所处的某一地位并由此而带来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有人说,中国人是重社会而轻自我, 西方人是重自我而轻社会。这并不准确,起码在古代社会不是这样。荷马史诗中的氏族首领 大部分都是勇敢无私的。阿喀琉斯的母亲曾经预言,他可能有两种命运,或者过和平生活而长 寿,或者在战斗中早死。为了得到荣誉和尽职,他选择了第二种命运。赫克托尔的妻子规劝丈 夫不要上战场,他响亮地回答:“保卫特洛亚是我的职责。” 中西方古代艺术所揭示的人的社会角色意识,是人类对自身的深层认识。人一生下来, 就首先面临着个体和群体的关系问题。人的角色意识是处理好这种关系的中介因素,也是自 我完善、自我改造、自我平衡的必要环节;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想的精神境 界都是从中产生的。它高扬的是人的自觉性,是人的理性精神。 当然,高扬理性既有正价值,亦有负价值。人一切从社会要求出发,扮演好自己所充当的 社会角色,势必把自己看成是具有群体生死需要、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个体;势必以理驭情,以 社会利益来压制个人的欲望。这样,个体的主观情感、本能欲望被排斥在精神生活之外;合理 的要求常常被当作有害的东西而加以压制,个人的创造探索也往往被视为异端而遭扼杀。这 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选自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史纲》,有删改) 1.关于“理性精神”,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 A.理性精神是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体现,古代中西方艺术家们都积极弘扬和倡导这种理性 精神。 B.理性精神表现出的纯粹的哲学思辨,在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中也 有体现。 C.理性精神在古代西方也很受推崇,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倡导的理性精神就是西方文化传统 的精髓。 D.理性精神不只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在建筑、音乐、舞蹈等其他艺术领域也有明显体现。 剖析:A 项,“都积极弘扬和倡导”错。B 项,原文是“这种理性,不仅仅表现为纯粹的哲学思 辨,还表现在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上”。C 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错,应为“苏格拉底”。 2.下列关于“社会角色意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人在社会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社会角色意识又让人以不同的面孔出现在 社会上。 B.王昭君、程婴等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社会角色意识,反映出儒家道德规范已成为他们的行 动准绳。 C.阿喀琉斯最终选择在战斗中牺牲的命运,体现了他作为氏族首领“勇敢无私”的社会角色 意识。 D.人们只要有了社会角色意识,就会产生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想的精神境界。 剖析:D 项,“只要……就……”太绝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文章第二段用苏格拉底的名言“美德即知识”和柏拉图强调培养哲学家的看法,阐明了古 代西方也注重倡导理性精神。 B.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例证法,用中外古代故事证明正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让人产生了英雄 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境界。 C.屈原投江自尽,介子推割股奉君,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以及由此带 来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D.文章第五段在前文论证高扬理性精神具有正价值的基础上,又辩证分析了其消极作用,体 现了论证的严密性。 剖析:B 项,“证明……精神境界”错,第三段主要论证“人类理性精神的高扬最突出的标志 就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4~6 题。 丑 兵 莫 言 七六年冬天,排里分来几个山东籍新战士,除王三社外,都是小巧玲珑的身材,白白净净 的脸儿。王三社,真是丑得扎眼眶子,与其他人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 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我刚提排长,意气洋洋,神气得像只刚扎毛的小公鸡。我不但在军事技术、内务卫生方面 始终想压住兄弟排,就是在风度上也想让战士们都像我一样(我是全团有名的“美男子”)。 可偏偏来个丑八怪,大煞风景。丑兵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口齿又不太 清楚,常常将我的姓“郭”字读成“狗”字。我对他的反感与日俱增。 小豆子他们几个猴兵,天天拿丑兵开心,稍有空闲,就拉着丑兵问:“哎,老卡(卡西莫多), 艾丝米拉达没来找你吗?”丑兵既不怒,也不骂,只是用白眼珠子望着天。 有一天中午,全排正在吃饭,小豆子他们对着丑兵笑,我瞅了丑兵一眼。真没想到,这位老 先生竟然戴了个黑不溜秋,皱皱巴巴的脖圈!“哎,老卡,”小豆子指指丑兵的脖圈说,“这是 艾丝米拉达小姐给你织的吧?”丑兵的眼睛里仿佛要渗出血来,他把一碗豆腐粉条扣在了小豆 子脖子上,小豆子吱吱哟哟叫起来了。 我把饭碗一摔,对着丑兵就吼道:“把脖圈撕下来!你也不找个镜子照照!马铃薯再打扮也 是土豆!”他瞪了我一眼,慢慢地解开领扣,仔细地拆下脖圈,装进衣袋,嘴里嘟哝着:“脖圈是 俺娘给织的,俺娘五十八了,眼睛不好……”他抽抽搭搭地哭起来,大家把责备的目光投向小 豆子,小豆子低下了头。 丑兵要求到生产组喂猪,连里同意了他的请求。三年过去了,我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 又和丑兵打起交道来了。 七九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连里召开动员会,抽调一批老战士上前线。晚上,支委会 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丑兵闯了进来。他说:“请问连首长,这次是选演员还是挑女婿?”大 家面面相觑,他又说:“像我这样的丑八怪放出的枪弹能不能打死敌人,扔出的手榴弹会不会 爆炸?”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长得不好看,但我也是解放军战士!我也要上前线!” 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开完欢送会,我去看他,他沉吟了半晌说:“副连长,不打出个样来, 我不活着回来。我要求来喂猪是看好了这间小屋,它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两年来, 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始写一部小说。”他拿出一叠手稿:“这是我根据我们家乡的一位抗日英 雄的事迹写成的。他长得丑,小时天花落了一脸麻子,后来他牺牲了……”他把手稿递给我, “副连长,我要上前线了,这部稿子就拜托您处理吧。”我紧紧地拉着他的手,久久地不放开。 几个月后,电台上、报纸上不断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我希望能听到或看到我的丑兄弟的 名字,他的名字始终未出现。丑兵的小说投到一家,编辑部来信邀作者前去谈谈,丑兵却杳无 音讯。 终于,小豆子来信了。他左目已瞎,右目只有零点几的视力,他向我报告了丑兵的死讯: 我和三社并肩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倒了下去。不知过了多久,我感觉被人背 着慢慢爬行。我问:“你是谁?”他瓮声瓮气地说:“老卡。”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后 来,他越爬越慢,我意识到不好,赶忙喊他,摸他。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我拼命地呼叫: “老卡!老卡!”他终于说话了,伸出一只手让我握着:“小豆子……不要记恨我……那碗豆 腐……炖粉条……”他的手无力地滑了下去……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 分) A.郭排长看不起丑兵,小豆子他们嘲笑丑兵,丑兵王三社,迫不得已向连里要求到生产组喂猪, 最后连里批准了他的这一要求。 B.丑兵原谅了曾嘲笑过他的小豆子、郭副连长等人,主动请缨,获准参战,为救战友,光荣牺牲, 使读者对丑兵不觉产生无限深沉的感怀和崇敬之情。 C.小说中的“我”对丑兵的态度经历了厌恶、愧疚、惦念、感动几个心理过程,“我”的形 象衬托了丑兵的高大形象。 D.小说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和富有特色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主动请战 的情节就是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丑兵参战的决心。 剖析:D 项,不全面,还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5.“我”在小说里有什么作用?(5 分) 剖析:从情节、形象、主题等方面作答。情节上,“我”贯穿全文,起线索的作用。内容方面: 形象上,“我”衬托“丑兵”的外貌与内心;主题上,通过“我”的感受与对丑兵的深刻了解, 突出主题。 答案:情节上,“我”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使结构完整。内容上,①形象方面的作用:用被 称为团里美男子的“我”的“美”来反衬丑兵的“丑”,为下文写丑兵的心灵美做铺垫;用“我” 的虚荣和好胜,来反衬丑兵的纯朴和善良。②主题方面的作用:写“我”对丑兵态度的改变, 揭示了外表美丑不是评判一个人的标准,拥有美好品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永远怀念的主旨。 6.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的看法呢?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 分) 剖析:关于语段是否删除的题目,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语段对情节的完整性、人物塑 造的丰满性和主旨表达的深刻性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 答案:(示例一)我不认为最后一段多余。理由:①表现人物:通过小豆子的叙述,得知丑兵是为 了救小豆子而牺牲的,更加突出了丑兵的形象,使读者全面了解这个人物。②照应情节:丑兵 临终前请求小豆子原谅,交代两人矛盾的最终解决,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合理。③结构完整: 最后一段交代人物最终结局,细节详细真实,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④凸现主旨:丑兵不丑, 他拥有美好的品德。真正的丑,并不在人们的脸上或身上,真正的丑只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一 点 2 分,两点 4 分,三点 6 分) (示例二)我认为最后一段是多余的。理由: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应该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 象的空间,不宜太多太实。②从情节结构看,上一段已交代了情节发展的结果,丑兵牺牲了, 最后一段没有特别情节需要,可去掉。③从主题表现看,去掉之后,不影响主题的阐述,戛然而 止会留有余韵,耐人寻味。④从人物形象看,前文对丑兵性格已有充分表现,结尾补充战场救 助细节,再提之前两人矛盾,显得做作多余。(一点 2 分,两点 4 分,三点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7~9 题。 肖培根院士:根植华夏绿药觅踪 汤国星 肖培根院士是追寻绿药不老的传奇。 1958 年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卫生部将全国第一次中药普查的任务下达给了年仅 26 岁 的肖培根。“那时候,可以用四个字来讲,一无所有。图书馆的文献,就连哪些是常用的中药, 这类资料都没有,那个时候都是零。” 但是肖培根颇有大将风度,胸有成竹、指挥若定:首先聘请楼之岑、诚静容等专家做普查 工作的兼职指导老师;第二,确定以中药材的“常用度”为普查的主要范围,指明任务方向。 所谓“常用度”,就是重点抓 500-600 种常用中药,抓住了这个大头,就等于抓住了全国 70%-80%的中药资源;第三,学中干,干中学,边干边学,上“实践大学”。此番韬略,即使今天 依然可圈可点。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特长,把植物室的其他年轻人派到全国各地中药“常用 度”高的产区,自己则带头选择了工作量大的东北地区。野外调查异常艰苦,他常常是雇一辆 马车拉着铺盖行李,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肖培根从来都是以学生的姿态虚心求教。一个来 自“中央单位、肩负国家任务”的干部,他的虚心与诚意,着实打动了每一位药农、每一位中 药师傅的心,他们纷纷把自己“压箱底”的绝技倾囊相授,这让肖培根掌握了许多书本上没有、 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绝活”。 1959 年,全国第一次中药资源普查圆满结束,肖培根向国家交出了合格的答卷:这是中 国近代中药资源最具权威价值的普查报告。利用中药普查的成果资料,他又编写出新中国第 一部《中药志》。 1963 年 3 月,肖培根作为专家被派往西非考察访问。代表团除了在西非考察当地的植物 和药用植物资源以外,还为我国南方的植物园采集了大约 200 种重要的药用和经济植物种 子。期间,肖培根还专门被阿尔及利亚卫生部长邀请去抢救他们国家草药的传统文化。之后, 肖培根又奉派到坦桑尼亚帮助整理该国的草药,那里温度高得鸡蛋放在外面,很快就能晒熟。 在这样的环境下,考察团详查每种草药的功效,还访问了许多草医,资料汇总起来后,收获颇 丰。考察团提交的报告,被世界卫生组织分发到各成员国,说中国帮助这些落后国家整理出当 地丰富的草药资源,是南南合作的典范。肖培根是新中国第一个奉派到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 总部工作的技术官员,负责世界药用植物名录编制等工作。 新中国刚成立时,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了物资禁运,凡是包含进口药代用品的一概不准 向中国出口。那时肖培根刚刚大学毕业,国家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寻找能够替代进口药 的国产资源。以肖培根为首的年轻人,奔赴全国各地,风餐露宿,经过不舍昼夜的努力,很快就 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随后阿拉伯胶、安息香、胡黄连等等也找到了代用品。上世纪 50 年代初,全国第一次疾病防治大会上,发出了“让高血压低头,让肿瘤让路”的豪迈誓言,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正是利用萝芙木,冲破国外的封锁,研发出物美价廉、令几代国人 难忘的降压灵。短短数年,这批可爱可敬的青年才俊们,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寻觅到了取之 不尽的替代植物,解决了全国人民的需求。他们心中充满了万丈豪情。“这项任务给了我们 一个实际的体会:在药用植物界,相似的药材有相似的成分、相似的活性,从这里找到了最初 的灵感。” “在长期的药用植物研究中,我发现在某一个植物类群中,它们的植物形态、化学成分和 疗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如果再通过计算机和数学模式加以整理发掘,就能 够寻找出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来。”肖培根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路,使他成为最早将计算机 引入中草药研究的药用植物专家,并且成功地在中国第一代计算机上展开了药用植物亲缘学 的研发。1978 年,《药学通报》终于复刊了,在第 1 期第 1 页至第 5 页上,发表了肖培根重要 论文《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间的联系性》,能够在复刊的首期首页上发表论文, 只因四个字:分量质量。当然,它标志着孕育二十几年的新学科诞生了。(有删改) 【相关链接】 自1963 年以来,肖培根应邀访问了5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一直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满 怀激情地介绍中药现代研究的最新成就,扩大中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并撰写英文专著对中医 药 进 行 系 统 论 述 和 介绍。 (张东风《肖培根院士的绿药情缘》)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B )(3 分) A.本文撷取了肖培根人生的若干传奇经历,描写他勇挑重担、锐意进取、钟情绿药的相关事 迹,表现了一位杰出药用植物学家的伟大人格。 B.在中药资料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年仅 26 岁的肖培根却胸有成竹地承担起国家交给他的第 一个任务——完成全国第一次中药普查。 C.肖培根安排工作时重点突出、任务明确,他强调进行中药普查时要以 500-600 种常用中药 为侧重点,因为这些常用中药占据了中药资源的大头。 D.《药学通报》复刊后,第一期的首页就刊登了肖培根的论文《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 疗效间的联系性》,只因这篇文章分量重、质量高。 剖 析 : 国 家 交 给 肖 培 根 的 第 一 个 任 务 是 寻 找 能 够 替 代 进 口 药 的 国 产 资源。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E ) (4 分) A.肖培根很有大将风范,他勇挑重担主动选择了任务量大的东北地区。在实际调研中,他始终 是以学生的姿态为人处世,得到了药农和中药师傅们的高度认可。 B.肖培根帮助落后国家整理出当地的草药资源,这种援助是南南合作的典范。他本人也因此 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奉派到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工作的技术官员。 C.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的物资禁运,促使我国研究人员必须寻找到能够替代进口药的国产资 源。经过肖培根自己昼夜不息的努力,他很快就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 D.肖培根认为通过计算机可以整理出植物类群中规律性的东西,他成功地在中国第一代计算 机上展开了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研发,这标志着一门新的学科已经诞生。 E.自 1963 年以来,肖培根一直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满怀激情地介绍中药现代研究的最新 成就,可见他在积极推动中药走向世界,他为中药的国际化影响做了很大贡献。 剖析:B 项,因果不当。C 项,“他很快就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错,原文是“以肖培根 为首的年轻人……很快就找到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D 项,新的学科已经诞生的标志是“肖 培根重要论文《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间的联系性》的发表”。 9.肖培根能够创立崭新的学科——“药用植物亲缘学”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5 分) 剖析:阅读全文概括信息,通过肖培根的若干事迹来概括原因,比如“肖培根不辞艰辛,完成寻 找替代进口药国产资源的使命,找到了创建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灵感”可以看出肖培根的自力 更生,克服困难;“肖培根编写出新中国第一部《中药志》”可以看出肖培根的潜心研究等。 答案:①自力更生,不负使命。西方对我国实行进口药的封锁,肖培根不辞艰辛,完成寻找替代 进口药国产资源的使命,找到了创建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灵感。 ②善于运筹,潜心研究。肖培根接受中药普查的重任,确定普查范围和方向,虚心请教,边干边 学,编写出新中国第一部《中药志》,奠定扎实的学术根基。 ③交流融合,见多识广。肖培根赴西非考察,采集整理药用植物种子,入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工 作,编制世界药用植物名录,极大地增长了见识,学术底蕴更加厚重。 ④视野开阔,思路开放。肖培根能触类旁通,发现植物形态、成分、疗效之间的相关性,通过 计算机和数学模式加以整理从而找到规律,从而催生“药用植物亲缘学”。(答对一点给 1 分,答对四点 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 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元见而器之,以女妻焉。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 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 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 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 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 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 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 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 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大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 殆至于死。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 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 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 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 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 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节选自《周书·卢柔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3 分) A.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 彩/ B.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 彩/ C.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 彩/ D.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 彩/ 剖析:“东魏”“胜”“武帝”做句子的主语,“览表”“嘉其辞彩”并列,中间段开。可知 句子标点应为: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 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 分) A.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 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的老人。 B.古代对人的死有专用词:皇上死曰崩,王宫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平民死曰 死。 C.“加”,可指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官衔,以示尊崇。加官为中国古代职官体系的常见现象,加 官 制 度 是 我 国 古 代 官 制 体 系 中 一 个 重 要 的 内容。 D.男子 20 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 年少,故称“弱”。而女性成年礼为笄礼,即在女子 16 岁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 髻 , 随 即 以 簪 插 定 发髻。 剖析:女子 15 岁行笄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3 分) A.卢柔出身孤苦,却不乏家庭温暖。他幼年被叔母收养,叔母待他很好,他也将叔母视为自己 的母亲,尽心孝顺,被宗族看重。 B.卢柔能谋善断,但也会有始料不及之时。卢柔与贺拔胜一起返回,走到襄阳,齐神武帝害怕 贺拔胜从西进入,派遣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去邀请他。 C.卢柔尽职尽责,受到重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一百多件文书,都非常得体;他得到太祖 赏识,并在多个重要岗位上任职。 D.卢柔擅长写作,文笔出众。他替贺拔胜撰写的奏表富有文采,得到梁武帝的赞许;他所作的 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在世间流传。 剖析:“邀”的意思是半路拦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5 分) 译文:(皇帝)下诏令贺拔胜出京治理荆州,卢柔认为可趁此建立功业,于是跟随贺拔胜到荆州 去。(关键词:“牧”“谓”“之”,每词 1 分,句意 2 分) (2)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大半。(5 分) 译文:(贺拔胜和卢柔)背着干粮,冒着危险,行走数百里。当时适逢秋雨连绵,同行之人又冻又 饿,死了一大半。(关键词:“赢”“属”“馁”,每词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卢柔字子刚。幼年时父母去世,被叔母收养,叔母抚养看待他比亲生儿子还好。 卢柔尽心孝顺叔母,也同自己的母亲一样。宗族的人都感叹看重他。他性格聪明机敏,喜爱学 习,不到二十岁,懂得撰写文章。司徒、临淮王元见到他而器重他,把女儿嫁给他。等到魏孝 武帝与齐神武帝有嫌怨,下诏令贺拔胜出京治理荆州,卢柔认为可趁此建立功业,于是跟随贺 拔胜到荆州去。让卢柔任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密事务,卢柔很多都参与了。等到贺拔 胜任太保,以卢柔为属官,加授冠军将军。孝武帝后来召贺拔胜领兵赴洛,贺拔胜询问卢柔的 意见,卢柔说:“高欢依托晋阳的军队,心思实在难以知道。你应该席卷军力奔赴京都,与他一 决胜负,不顾存亡,这是体现忠的上策。如果北面阻挡鲁阳,南面并吞旧时楚地,东面连接衮、 豫,西面连接关中,领兵十万,伺机而动,也是中策。拿三荆的土地,与梁国通好,可以自身免于 祸难,但是功名就不存在了,这是下策。”贺拔胜轻视卢柔年轻,笑着不回应他。到了孝武帝 往西迁移,东魏派遣侯景袭击穰城。贺拔胜被打败了,就往南投奔梁。卢柔也跟随他。贺拔胜 多次上表请求回去,梁武帝看了奏表,称赞他的言辞文采。后来知道是卢柔所撰写,就派遣舍 人慰劳存问,并送给丝绸锦缎。后来卢柔与贺拔胜一起返回,走到襄阳,齐神武帝害怕贺拔胜 从西进入,派遣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拦截他。贺拔胜和卢柔很恐惧,就舍弃船只,爬山而走。 背着干粮,冒着危险,行走数百里。当时适逢秋雨连绵,同行之人又冻又饿,死了一大半。到丰 阳地界,卢柔迷失道路,独自在枯树之下过夜,寒雨打湿了衣服,几乎要冻死。大统二年,到了 长安。封为容城县男,食邑二百户。太祖重视他的才能,推举他为行台郎中,加授平东将军, 任从事中郎,与苏绰一起掌管机密事务。当时沙苑之战后,大军屡传捷报,汝、颍之间,很多人 起义来归附。文书往返,每日一百多件。卢柔根据情况答复,都符合事宜。晋升为子爵,增加 食邑三百户,授任中书舍人。升司农少卿,转为郎,兼任著作,修撰起居注。后任黄门侍郎。文 帝知道他很贫困,脱下外衣赏赐给他。魏废帝元年,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 中书监。孝闵帝登位,任小内史,升内史大夫,晋位开府。在官位上去世。所作诗颂碑铭檄表 启在世间流传的有几十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彭门用兵后经汴路(其二) 吴 融 隋堤风物已凄凉,堤下仍多旧战场。 金镞有苔人拾得,芦花无主鸟衔将。 秋声暗促河声急,野色遥连日色黄。 独上寒城正愁绝,戍鼙惊起雁行行。 【注】 晚唐文德元年,朝廷派韦昭度招讨西蜀,昭度辟作者为掌书记同赴任。韦昭度讨 蜀无功,复受王建胁迫而返京,作者亦出川,并沿隋修筑的汴河回浙江绍兴家园。诗人目睹西 川兵灾,一路东来,又见中原一带惨状,感慨万端,写下一组七律,本诗为第二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E )(5 分) A.起句中的“风物”指隋堤这个地方特有的风俗,而“凄凉”一词则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领起全篇。 B.“堤下仍多旧战场”承首句而来,写堤下,以“旧战场”点出了“凄凉”之状。 C.“金镞有苔人拾得”写在昔日的战场上,人们还能拾到已生锈长了青苔的箭头,暗扣“旧战 场”。 D.颈联两句通过秋声、河声等听觉和野色、日色等视觉的描写,充分展现了隋堤四周荒凉的 景象。 E.“戍鼙惊起雁行行”一句直抒胸臆,暗示了今日烽火又起,并点出了诗人“愁绝”的原因。 剖析:A 项,“指隋堤这个地方特有的风俗”错误,“风物”应指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E 项, “直抒胸臆”理解不当,应是以景结情,用令人心惊的鼙鼓声惊起大雁的情景,抒发诗人的愁 绪。 15.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剖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思想感情。作为怀古咏史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 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答案:①抒发诗人对历史陈迹的感慨。诗人通过描写隋堤周遭的景色,并将之与古战场的凄凉 场景融为一体,体现了诗人怀古的惆怅情思。②寄寓诗人对现实的悲叹。尾联将怀古与伤今 之情统一起来,写诗人正在为历史的兴衰神伤不已,但传来的阵阵鼙鼓声告诉人们,这里仍是 战场,逼真地写出了战乱的现实,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悲叹。(每点 3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屈原的《离骚》中的“ ”一句表现了诗人因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楚的 悔恨之情。 (2)《氓》中“ , ”两句采用比兴手法,形象地展示出女 子爱情凋零,容貌枯槁的凄楚。 (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表现忧国忧民情怀的语句 是 , 。 答案:(1)悔相道之不察兮 (2)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3)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 分) ①会议开始,小刘被要求首先发言,他没有话说,却又必须发言,只好搜肠刮肚....,讲了五分钟, 便草草收场,下台休息去了。 ②如今,我们见到很多学生出现成长危机,都是与错误的家庭教育休戚相关....,而他们的父母往 往有着高学历、高职位,有的还收入不菲。 ③他的父亲从不棍棒相向,而是循循善诱....,用如春风化雨般的话语对他讲述为人之道、做事之 理,这奠定了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④神舟十一号飞船在太空飞行约 33 天后,于 11 月 18 日安全返回,这标志着中国距离建成航 天大国又近了一步,真是大快人心....。 ⑤射击比赛开始,小刘第一个上场,他趴在那里,目不交睫....地盯着靶子,不慌不忙,一勾扳机, “叭”的一声,打出了九环的好成绩。 ⑥艰苦创业时往往能够筚路蓝缕、克勤克俭;一旦天下无事,承平日久,往往就会疏于律己, 不再朝乾夕惕....,而是用暮气取代朝气。 A.①③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剖析:①搜肠刮肚:比喻绞尽脑汁,苦思苦想。使用正确。②休戚相关:指忧喜、祸福彼此相关 连。而本句讲的是因果关系,不是忧喜与祸福,应改为“密切相关”。③循循善诱:指善于引 导别人进行学习。使用正确。④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本 句所言不是坏人坏事受到惩罚和打击,所以使用错误。⑤目不交睫: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 不睡觉或睡不着。“盯着靶子”与睡觉无关,使用错误。⑥朝乾夕惕:乾,乾乾,即自强不息; 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使用正确。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3 分) A.由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日亮相央视, 吸引了广大观众在充满紧张感的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B.钓鱼岛争端,使日本不但政治陷入混乱,更是冲击着日本脆弱的经济形势,之前日本公然叫 嚣“日企撤离,崩盘的将是中国”,但是日本财务省最新的统计数据让这一谎言不攻自破。 C.动画片《孔子》用动漫形式塑造的全新的孔子形象,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国学刻板而僵化的 思维习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多次获得国家奖项。 D.人口学家及经济学家们认为,放宽生育政策后,新生人口的增加在当下对刺激消费、增加就 业岗位不无裨益。 剖析:A 项,不合逻辑,“不日”指将来,“吸引了”指过去。B 项,语序不当,应将“不但”提 至“使日本”前。C 项,搭配不当,应将“塑造的”改为“塑造了”。 19.下列选项是四则校园广播节目的开场语,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A ) (3 分) A.生活的大树需要文学的花朵来点缀,缤纷校园更需要文学的熏陶。《新书抢知》栏目带您 走进文学殿堂。这里是每周一中午由×××为您带来的《新书抢知》栏目,请您静静地聆 听…… B.××学校《校园之声》开始播音。无论是阳光灿烂,还是细雨缠绵,让我陪伴你的每一天, 用电波传递感动与温情,用我的眼睛打开你视野的锁,用我的声音和你一起感悟生命的快 乐…… C.这里是《校园风采》栏目,演绎校园精彩生活,讲述多彩校园故事。你有你的喜怒哀乐,他 有他的坎坷与快乐,你与他的平凡故事有幸通过我们的声音传递…… D.大家好!伴随着这熟悉的乐曲,《校园之声》又如期和你见面了。我是播音员×××,今天 我带给大家的节目非常丰富。废话不多说啦,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校园之声》栏目吧…… 剖析:B 项,“用我的眼睛打开你视野的锁”有居高临下的意味,不符合播音员的身份;C 项, “有幸”一词用得不得体,它是“很幸运,有运气”的意思,一般用于表达自谦之意;D 项,“废 话不多说啦”为口头语,作为广播开场语不恰当。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在 1970 年以后,欧美的营养学家说:“粗粮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因此吃粗粮有益健康。” 过去,① ,曾经被认为是对人体不起营养作用的一种非营养成分。 营养学家认为粗纤维吃多了,② ,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吸收。直至 1970 年 , 欧 美 的 营 养 学 家 才 认 识 到 , 粗 粮 里 含 有 大 量 的 膳 食 纤 维 , ③ ,它在预防人体的某些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剖析:根据前句“粗粮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知,①处应填本段的说明对象“粗粮中的纤维”; 根据后句“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吸收”“直至 1970 年”可知,②处应填一种错误的认识,如“阻 碍吸收”等;根据后句“它在预防人体的某些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及文段的第一句可 知,③处应填这种纤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答案:①粗粮中含有的粗纤维 ②会阻碍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 ③这种膳食纤维与人 体健康密切相关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每一位画家都有自己惯用的皴法。北宋画家郭熙,是“卷云皴”皴法的创始人;画家范宽, 善用“雨点皴”;对中国传统水墨画山水画做出杰出贡献的米芾、米有仁父子,则独创出“米 点皴”;元朝的画家倪瓒、清朝的画家弘仁,皆善用“折带皴”。没有皴,就没有画。所有的 画家,都有自己善用的皴法,只要用皴,就能营造出水墨山石的层次感,并将自己的世界观、人 生观,融入画中的山山水水。哲学思想在画中的渗透,是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的最大不同。 ①没有皴就没有画太武断。 ② ③ 剖析:“只要用皴,就能营造出……并将自己的……”的说法一概而论,过于武断。“哲学思 想在画中的渗透,是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的最大不同”的说法,不符合事实。 答案:②不是所有人用皴,就能营造出水墨山石的层次感,并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融入画 中的山山水水。 ③哲学思想在画中的渗透,是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的不同之一。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诺贝尔奖评委会 10 月 13 日宣布,2016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美国民谣歌手鲍 勃·迪伦,因为他“在美国歌曲传统范畴内开创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有人认为,将文学 奖颁给歌手,不过是评委的行为艺术,缺乏纯文学应有的严肃性;也有人认为,歌词也是文学 形式的一种,优秀的歌词作者为什么不能获文学奖呢?还有人认为,奖项只是为我们的阅读提 供了一份书单,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阅读本身,托尔斯泰,卡夫卡,博尔豪斯没获过诺贝尔 文学奖,却不妨碍他们成为文学大师。 对于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请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问题的对立性,内容的指向性,感情的导向性,论说 的思辨性,策略的操作性,都是它的特点。本材料立意方向有三个:将文学奖颁给歌手,是评委 的行为艺术,缺乏纯文学应有的严肃性;歌词也是文学形式的一种,优秀的歌词作者能获文学 奖;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阅读本身;没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可以成为文学大师。细读 材料,找准关键词语,提炼立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