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新高一语文古诗文《 静女》专项训练
2020-2021 学年新高一语文古诗文《 静女》专项训练 一、(2020·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下列对《静女》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写男青年与恋人约会的情景,给人以真实感。 B.诗歌第一章写青年之真诚,第二章写青年之欢喜,第三章写青年之痴情。 C.诗歌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D.第三章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突出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2.《静女》一诗中男女青年的形象各是怎样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1.D 2.男青年:憨厚、痴情。“搔首踟蹰”表现了男子的憨厚,真诚以及焦灼,忧虑,“说怿女美”“匪女之为 美,美人之贻”表现了男子的痴情。 女青年:美丽、调皮、可爱。“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写出了女子的美丽,“爱而不见”写其调皮,“贻我 彤管”“自牧归荑”写其可爱。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 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 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静女》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 项,“第三章用借代的手 法”不正确,“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突出爱情的真诚和纯美”不是借代,是比喻,以初生荑草来比 喻爱情。故选 D。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表达技巧题的答题要点是指出技巧后要分析诗歌如何 运用了这种技巧,还要结合意境和情感分析技巧的表达效果。解答时需要先找到诗中写男女青年的诗句, 然后分析这些诗句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男女青年什么特点。写女青年的有“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属 于外貌神态描写,写女青年娴静,容貌好;“爱而不见”“贻我彤管”“自牧归荑”属于行为动作描写,写女 青年故意躲藏,送给男青年彤管、荑草。外貌描写表现出女青年的美丽,动作描写则表现出女青年的调皮 可爱。写男青年的有“搔首踟蹰”,属于动作细节描写,写男青年急得抓耳又挠腮,表现出他的憨厚性格, 也表现出他真诚焦灼的心理;“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则属于心理描写,写男青年由彤管的 颜色联想到女子的美貌,珍惜荑草是因为它是美人送的,表现了男青年的痴情。 二、(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静女》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此诗中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的句子,但接着又说“匪女之为美”,而是因为“美人之贻”,这反映了青 年人什么心理?用一个成语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 2.翻译诗句。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3.诗中写到那女子见男子来了,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隐藏起来,小伙子禁不住“搔首踟蹰”起来,这反 映了小伙子什么心理? 【答案】1.爱屋及乌 2.远自郊野赠茅荑,诚然美好又珍异。 3.小伙子心理主要有以下内容:姑娘是因为遇到什么意外的事情而不来呢,还是阴晴不定的少女对自己变 了心而故意失约不来呢?于是非常着急不安,同时,也借此写出了那个男子对所爱的女子的深情和迷恋程 度。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因为爱美人而喜欢这东西。 2.本题考查对诗歌句子的翻译能力。牧:郊外;归:送给;洵:实在。 3.本题考查对诗歌人物的理解能力。本题可根据内容揣摩小伙子心理。 三、(2020·崇明县民本中学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以上这首诗,体现了《诗经》中的哪一种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3.以本诗为例,分析《诗经》重章叠句的写作特点。 【答案】1.赋 2.C 3.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经》中常用 的手法。此诗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如“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只变 换了一个字,“贻我”与“俟我”结构相似,表现出主人公对女子的赞美和爱恋之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 感和韵律美。 【解析】1.《诗经》常用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赋,陈直叙,即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 表达出来;比,以彼物比此物,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 起所要歌咏的内容。《静女》是一首表现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诗歌,写的是主人公喜爱一位温柔娴静又美丽 无比的女子,他早早地赶到了约会地点,却看不到心上人的倩影,等待中的他急得抓耳挠腮,不住徘徊抚 弄着姑娘送给他的彤管,还有荑草,它们在主人公的心里都格外的美丽,表现了男子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主要运用了赋的手法。 2.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 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C 项,无中生有。 “无论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错误。诗中说“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 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意思是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郊 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诗中没有提到“无论赠彤管,还是 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故选 C 项。 3.重章叠句是诗歌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 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和情感的变化。《诗经》中的叠句,有的在不同诗章里叠用 相同的诗句,有的在同一诗章里叠用相同或相近的诗句。本诗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 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体现了重章叠句的特点,增强了诗歌的 节奏感和韵律美。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本题答案。 四、(2020·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下列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 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歌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 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的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黄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两句刻画人物形象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1.D 2.动作描写。传神,细腻地表现了小伙子热切盼望见到少女但又没见到的失望,焦灼心理。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 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 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 项,“用借代的手法”错误。“自牧归荑,洵美且异”,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 珍异。没有采用借代的手法。故选 D。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 题“‘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两句刻画人物形象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需要明确手法,结合 诗句内容分析,点明效果作用。“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运用动作描 写。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 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五、(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根据《静女》一诗答题。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 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 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的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2.你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D 2.女主人公是一个美丽、调皮、可爱、勇于追求爱情的女子。“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皮、 可爱,“贻我彤管”“自牧归荑”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求大胆直率。 【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 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 项,“自 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错误。“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的意思是姑娘从郊外采来茅草芽送我作为 信物,真是美得特别。以“荑”之美比喻“静女”之美;“荑”草美,人更美用双关的手法表达青年男女的 爱恋。所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比喻、双关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 和纯美。D 错误。故选 D。 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相当于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结合诗歌内容用两 个字的词语或者四字短语概括出来,一般用形容词。这类题的设题角度一般有两大类,一是简要概括人物 性格特点,这类题只需简要总结性格特点即提炼出关键词句。二是问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并简要分 析。这类题做答案时应该包含两方面,首先提炼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的关键词,然后用诗中相关诗句或词语 来证明。本题属于前者只要求概括形象,所以结合诗句分析的内容可有可没有,写上也不占分数。这里按 照第二类提供答案。开头用“静女其姝”描写女子,“姝”写出了女子的美丽,表示了男子对女子的赞美, 同时也流露了一种十分倾慕的感情;“俟我于城隅”一句,男子依约而至,到了会面地点, 却不见那女子, “爱而不见” 是写那女子见男子, 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隐藏起来了。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天真活泼的调 皮的姑娘。“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诗中写当那位调皮的姑娘,终于露面了,郑重地把一支彤管作为礼物 送到男子面前;“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女子又把从郊外带回来的一支荑草赠给一男子,赠给他的这棵荑 草,实在美得出奇。女子赠送“彤管”“荑草”,而“荑草”是爱情的信物,爱情的象征,表现静女追求美 好的爱情。 ★迁移延伸★ 一、(2020·江苏模拟)阅读《诗经·蒹葭》,完成题各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选自《诗经·国风·秦风》)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从内容的角度,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 有何作用? 2.这首诗中男主人公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案】1.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解析】1.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 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此题可结合词的注释, 抓住关键词,通过联想来体会其表达的情感。比兴(托物起兴)手法中,比,就是比喻;兴,起兴,先言 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诗句中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 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 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 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 交融的艺术境地。 2.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 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诗歌中描写这个人物 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此题要通过对整首诗歌的意境感悟,结合着诗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来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体会人物 形象特征。“溯洄”“溯游”“水中央”“水之湄”等一系列的词语,体现了男主人公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 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的性格特征。答题时,可根据诗句中,男主任公的行踪变化来分析其形象特征。 二、(2020·河北高一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題。 桃夭 桃桃之夭夭①,灼灼②其华。之子③于归④,宜⑤其室家⑥。 桃之夭夭,有蕡⑦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⑧。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子衿 青青子衿⑨,悠悠⑩我心。纵我不往,子宁⑾不嗣音⑿? 青青子佩⒀,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⒁,在城阙⒂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①夭夭:花朵怒放,茂盛美丽,生机勃勃的样子。②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③ 之子:这位姑娘。④于归:姑娘出嫁。⑤宜:和顺、亲善。⑥室:谓夫妻所居。家:谓一门之内。⑦有蕡 (fén):指桃实木大而多。⑧蓁(zhēn)蓁:叶子茂密的样子。⑨衿:衣领。⑩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⑾ 宁(nìng):岂,难道。⑿嗣(yí)音:寄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⒀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 带。⒁挑(tiā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也作“佻”。⒂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1.下列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选自《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部诗歌总集,它的内容分为风、雅、颂,表现手法为赋、 比兴后人将之合称为《诗经》六义。 B.《子衿》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恋人的服饰借代恋人,自述怀人,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C.《子衿》描写的是一个男子在等候他的恋人,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式,刻画了因恋人未到而调怅幽 怨的心情。 D.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艺术形式.其作用是加深印象、深化主旨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这两首 诗都采用了这种形式。 2.《桃夭》是一首祝贺女子新婚的诗,试简要概括其三章内容。 【答案】1.C 2.第一章重点写花,以灼灼桃花衬托新婚女子的青春美丽,并预示婚姻的美满幸福。第二章重点写实,以 桃的硕大且多,象征新娘嫁过去之后会多子多孙。第三章重点写叶,以桃叶的茂密,象征新娘嫁过去之后, 家族兴旺发达。 【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 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 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 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 项,“《子衿》描写的是一个男子在等候他的恋人”错误,“男子”不对,从诗歌内容来看,应该是“女子” 等候她的恋人。故选 C 项。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桃夭》是 一首祝贺女子新婚的诗,试简要概括其三章内容”,然后分析《桃夭》三章写了哪些内容,用意是什么,最 后逐一进行概括即可。《桃夭》重点写桃花,这是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灼灼其华”,可以说 桃花已经明艳到了极致,靓到能刺目的程度了,从比喻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上看,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 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 写景又写人;“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应是对女子婚姻美满幸福的预示。第二章重点写果实,桃花开后,自 然结果。诗人说桃树果实累累,桃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儿孙满堂,这是表示对婚 后的祝愿。第三章重点写桃叶,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 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考生围绕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三、(2020·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选自《诗经·周南》) 注:①螽(zhōng)斯:常称为“蝈蝈”。②诜(shen)诜:同莘莘,众多貌。③振振:茂盛的样子。④薨薨:很 多虫飞的声音。⑤绳绳(min):延绵不绝的样子。⑥揖揖:会,聚的样子。⑦蛰蛰:多,聚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章侧重多子兴旺,次章侧重世代昌盛,末章侧重聚集欢乐。 B.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颂祝,后两句描写。 C.螽斯不只是比喻性意象,也是《诗经》中不多见的象征性意象。 D.通篇围绕“螽斯”着笔,却一语双关,浑然一体。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三句“宜尔子孙”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颂祝新婚幸福的诗。 B.“宜”有“多”的含义,本诗共六组叠词,均有形容群聚众多之意。 C.诗中的作者为了引出自己的祝福,三次形象地描述了蠡斯的细节特征。 D.本诗通篇以虫作比,咏物也在咏人。寄兴于物,即物寓情。 3.重章叠唱是《诗经》的鲜明特色,请结合本诗简要赏析。 【答案】1.B 2.A 3.六组叠词,锤炼整齐,隔句联用,音韵铿锵,造成了节短韵长的审美效果。同时,诗章结构并列,六词 意有差别,又形成了诗意的层递。 【解析】1.本题,项“前两句颂祝,后两句描写”错误,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应该是描写,后两 句是颂祝。故选 B。 2.本题,项“这是一首颂祝新婚幸福的诗”错误,此篇是祈颂多生贵子的,前篇《国风·周南·樛木》祝 贺新婚幸福的。故选 A。 3.本题,叠词叠句的叠唱形式,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鲜明的特色。六组叠词“诜诜”“薨薨”“揖揖”“振 振”“绳绳”“蛰蛰”的巧妙运用,则使全篇韵味无穷;“宜尔子孙”的三致其辞,使诗旨显豁明朗;诗章结 构并列,六词意有差别,又形成了诗意的层递:首章侧重多子兴旺;次章侧重世代昌盛;末章侧重聚集欢 乐。 四、(2020·江苏模拟)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诗经·魏风·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 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 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 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1.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说明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1)重复“伐檀”“伐辐”“伐轮”,意在表现________。 (2)重复“县貆”“县特”“县鹑”,意在表现________。 (3)重复“不素餐”“不素食”“不素飧”,意在表现________。 2.《诗经》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河水清且涟猗 C.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B.这首诗每段的三、四句,是奴隶们对不劳而食的奴隶主发出的愤怒质问。 C.这首诗每段的末句,表现了奴隶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奴隶们的初步觉醒。 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 【答案】1.(1)奴隶们劳动的辛苦 (2)奴隶主的不劳而获 (3)对奴隶主不劳而获的讽刺》 2.C .C 【解析】1.这是一道分析诗歌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的题目,要求分析“伐檀”“伐辐”“伐轮”“县貆”“县 特”“县鹑”“不素餐”“不素食”“不素飧”的内容,注意从这些词语反应的对象的角度分析,前三个反应 的是奴隶,中间三个反应的统治者,后三个反应的是作者对统治者的态度。 2.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 术效果。此题考核“赋比兴”的手法,C 项是“赋”,其余为“兴”。故选 C。 3.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 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 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C 项,“觉 醒”不恰当,他们没达到这样的思想高度。故选 C。 五、(2020·莆田第七中学高一月考)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定风波 辛弃疾 再用韵,时国华置酒,歌舞甚盛。 莫望中州叹黍离。元和圣德要君诗。老去不堪谁似我。归卧。青山活计费寻思。 谁筑诗墙高十丈。直上。看君斩将更搴旗。歌舞正浓还有语。记取。须髯不似少年时。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莫望中州叹黍离”一句,是说不要望着中原哀叹故土沦陷。“黍离”出自《诗经》,后世常用黍离之叹、 黍离之悲来表达兴废之感和故国之思。 B.“元和圣德要君诗”一句,借用韩愈写诗歌颂皇帝德业一事,劝勉卢国华为收复失地、恢复中原谱写新 篇。 C.“青山活计费寻思”一句,是说隐居的生计让人伤透脑筋,表达了作者渴望归隐但又无计可施的无奈与 失望。 D.“看君斩将更摹旗”一句,照应上阕中的“要君诗”,“看”“斩”“搴”三个动词连贯而下,形象感强。 E.“须髯不似少年时”一句,是将自己与卢国华做比较,写自己已经年老不堪,不再像卢国华那样年轻有朝 气。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答案】1.CE 2.①自己虽然年老,但不愿归隐青山,渴望为实现恢复中原的大业做出贡献。②不能沉溺于享乐而丧失志 向,当珍惜时光,及时建立功名。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词的赏析。C 项“青山活计费寻思”一句,联系前文可知,是写自己老大 无成唯有归卧青山,谋生之道却“费寻思”,实际上是以己之今况做反面陪衬,希望友人能引以为戒,奋发 有为。E 项“须髯不似少年时”一句,不是将自己与卢国华做比较,说自己不再像卢国华那样年轻有朝气, 而是告诫友人,歌舞宴饮是少年们的乐事,规劝他不要沉湎丧志,以免消磨光阴,荒废事业。故选 CE。 2.本题主要考查作者的人生态度,需要结合词句内容、作者、注释内容等综合分析。“老去不堪谁似我。 归卧。青山活计费寻思”,言稼轩有英雄之才,忠义之心,刚大之气,却遭诬陷,不堪忍受。“记取。须髯不 似少年时”,感叹岁月如流,年华虚度。“莫望中州叹黍离”,激愤而言,不要为北土未能收复而悲叹。 点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 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 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考查词人的人生态度,结合辛弃疾的个人经历和词内容分析即可,如“记 取。须髯不似少年时”,感叹岁月如流,年华虚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