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汕头市金中南区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金中南校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检 语文 本试卷共12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读小说就是为了读故事?故事与叙事是不同的,叙事才更接近小说的本质。正如托马斯·曼所说,小说家既要通晓现实,也要通晓魔力。故事所描述的是一种现实,而叙事则是一种语言的魔力。应该说,从先锋小说发起叙事革命开始,小说写作就不仅是再现经验、讲述故事,它还是一种形式的建构、语言的创造。写作再也不是简单的“讲故事”了,只有建构起自己的叙事方式的作家,才称得上是一个有创造性的作家。可是,这个经过多年探索所形成的写作难度上的共识,开始被文学界悄悄地遗忘。更多的人,只是躺在现成的叙事成果里享受别人的探索所留下的碎片,或者回到传统的叙事道路上来;故事在重获小说核心地位的同时,叙事革命也面临着停顿。 这种停顿,表明艺术惰性在生长,写作和阅读耐心在日渐丧失。讲述一个有趣而好看的故事,成了多数作家潜在的写作愿望。然而,文学一旦丧失了语言冒险的乐趣,只单纯地去满足读者对趣味的追逐,它还是真正的文学吗?说到底,文学的独特价值,许多时候正是体现在语言的冒险、叙事的探索上;这样往往能开辟出一条回归文学自性的道路。可是,在这样一个喧嚣、躁动的时代,有谁愿意去做那些寂寞的叙事探索? 短篇小说艺术在近年的荒芜,或许可以作为讨论这个问题的一个旁证。以前的作家,常常将一个长篇的材料写成短篇,现在却恰恰相反。如今,长篇小说盛行,短篇小说则已退到文学的边缘,核心原因还是故事与叙事之间的较量。长篇小说的主题词是故事和冲突,读者对长篇的毛病是容易原谅的。篇幅长了,漏洞难免会有,但只要故事精彩,就能让人记住。对短篇,要求就要严格得多。叶灵风说,现代的短篇小说“已经不需l要一个完美的故事”,写短篇就是要“抓住人生的一个断片,爽快的一刀切下去,将所要显示的清晰地显示出来,不含糊,也不容读者有呼吸的余裕”。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没有生活的丰盈积累,没有在叙事上的用心经营,再好的断片,一些作家也是切割不好的。因此,在这个长篇小说备受推崇的时代,中短篇其实更能见出一个作家的叙事功底和写作耐心。 如今,翻开杂志等出版物,举目所见,艺术、叙事、人性和精神的难度逐渐消失,读者也慢慢习惯了在阅读中享受一种庸常的快乐……这种快乐,就是单一阅读故事而来的快乐。或许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英国文学批评家迈克尔·伍德才有了这样的论断:“小说正在面临危机,而故事开始得到解放。”很多人都会感到奇怪,小说的主要任务不就是讲故事么,为何要将小说与故事对立起来?按照德国批评家、哲学家本雅明的说法,小说诞生于“孤独的个人”,而故事的来源则是生活在社群中、有着可以传迭经验的人一一故事的旨归是经验和社群,所远离的恰恰是“孤独的个人”。可见故事并不一定就是小说。但在这个崇尚经验、热衷传递经验的当代社会,故事正日渐取代小说的地位。 (摘编自谢有顺《当代小说的叙事前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使读者享受到故事带来的阅读乐趣,小说家就一定要构建自己的叙事方式。 B. 小说家们的艺术惰性让叙事革命停顿了下来,他们更愿意利用现成的叙事成果。 C. 如今,多数作家力图去讲述一个有趣而好看的故事,这就让小说失去了其价值。 D. 中短篇小说虽然更能见出叙事的功底,但如今在故事和叙事的较量中日显颓势。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由始至终使用对比手法,阐释了小说与故事的不同,表达了对小说创作的担忧。 B. 文章以短篇小说艺术的荒芜为旁证,证明了现今人们阅读故事带来的快乐是庸常的。 C. 文章引用叶灵风的话,说明短篇小说创作要达到一定境界,就要在叙事上用心经营。 D. 文章论证兼顾了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小说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尽管叙事艺术更加能够体现小说的本质,但作家对叙事艺术的追求会增加创作难度,因而当下故事正重获小说的核心地位。 B. 叙事艺术正经受时代的考验,放弃对它的探索,把故事的趣味和吸引力奉为创作的旨归,必然会引起短篇小说创作的危机。 C. 短篇小说的创作要有丰盈的生活积累,也要有较强的叙事功底;断片切割得不好,语言若无创造性,就无多少文学价值。 D. 小说诞生于“孤独的个人”,创作小说需要创造力,这包括形式的建构和语言的创造,而不能简单地再现经验、讲述故事。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辨析文中信息的能力。做这类题需要具备的能力即考查角度有:提取、筛选信息的能力,需要细心;知识迁移、理解揣悟的能力,需要灵活应变。要了解选项特征,常见选项信息表述类型有(1)正确信息(2)错误或无中生有的信息(3)答非所问或与题干不同类的信息。应对策略有(1)提取信息仔细对照(2)准确理解文段和选项信息的异同(3)审清题干要求。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错误。根据原文“只有建构起自己的叙事方式的作家,才称得上是一个有创造性的作家”,不是“为了使读者享受到故事带来的阅读乐趣,小说家就一定要构建自己的叙事方式”。曲解文意。A错误。 B项,“小说家们的艺术惰性让叙事革命停顿了下来”错误,根据原文“叙事革命也面临着停顿”。B错误。 C项,错误。根据原文“讲述一个有趣而好看的故事,成了多数作家潜在的写作愿望”“文学一旦丧失了语言冒险的乐趣,只单纯地去满足读者对趣味的追逐,它还是真正的文学吗?文学的独特价值,许多时候正是体现在语言的冒险、叙事的探索上”,概括这两句,不能得出“多数作家力图去讲述一个有趣而好看的故事,这就让小说失去了其价值”的结论。C错误。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文章由始至终使用对比手法”错误,对比手法并不是贯穿全文的;也并没有“阐释小说与故事的不同”。A错误。 B项,“证明了现今人们阅读故事带来的快乐是庸常的”错误。根据原文“短篇小说艺术在近年的荒芜,或许可以作为讨论这个问题的一个旁证”这句话中的这指代“在这样一个喧嚣、躁动的时代,有谁愿意去做那些寂寞的叙事探索”,也就是在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都不愿意去做那些寂寞的叙事探索。因此,“文章以短篇小说艺术的荒芜为旁证”不是为证明“现今人们阅读故事带来的快乐是庸常的”的观点的。B错误 D项,“文章论证兼顾了现实与历史”错误。文本中并没有兼顾历史。D错误。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项,“作家对叙事艺术的追求会增加创作的难度,因而当下故事正重获小说的核心地位”错误,根据原文,“这个经过多年探索所形成的写作难度上的共识,开始被文学界悄悄地遗忘。”,现实中更多的人的做法是,“躺在现成的叙事成果里享受别人的探索所留下的碎片,或者回到传统的叙事道路上来;故事在重获小说核心地位的同时,叙事革命也面临着停顿”。所以“作家对叙事艺术的追求会增加创作的难度”,不是“当下故事正重获小说的核心地位”的原因。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5G具有高速度、泛在网、低时延等特点,应用前景空前广阔。从理论上讲,5G 网络速度将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未来5G 网络的峰值甚至可达20Gb/s。这将给 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游戏和电影的普及提供可能。目前,用手机在线玩 VR 游戏、看 VR 电影还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 4G 网络达不到AR、VR 技术所需的网速。这一问题将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迎刃而解,未来,人们的移动娱乐生活将更加丰富精彩。 在日常生活中,上班族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烦恼:乘坐地铁时,刚好客户打来微信电话,还没谈几句便因网络信号不佳而被迫中断。这种情况在电梯、卫生间、地下车库也时有发生。而5G技术的泛在网(广泛存在的网络)特点使网络无处不在,让用户“永不掉线”。正是由于5G 基站是一种微基站,身量更小、分布更多,可以发出比 4G 信号塔更高密度的信号,因此解决了地下空间等区域信号盲点问题。 除了高速度、泛在网的特点之外,5G 的低时延更将给人们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以远程医疗为例,今年 4 月 3 日,全国首例 5G 远程心脏微创手术在广东高州市人民医院取得成功。该手术由广东省人民医院郭患明教授团队在广州“隔空”指导,高州医院何勇主任团队主刀实施。相距 400 公里,手术画面却几乎没有时延,身处广州的医学专家仿佛亲临现场。5G 技术为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插上了翅膀,给病患带来福音;在无人驾驶方面,低时延的优势更加明显。如果信号传递慢,网络反应迟缓,系统指令下达出现延迟,就会造成不良后果,而 5G 技术对于时延的最低要求是 1 毫秒甚至更低,能够满足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飞机的技术需求。 (摘编自张鹏禹《5G 时代,将让你的生活更美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 年04月10日) 材料二 部分国家/地区的 5G 推进 国家/ 地区 5G 战略/行动计划/频谱规划 欧盟 频谱:2016 年 11 月发布频谱规划,2018年1月再次发布意见,确保 3.4GHz—3.8GHz,700MHz,26GHz 在 2020 年前可用 5G支持:致力于 5G 网络成功,使欧洲成为 5G 发展的全球领导者;对共同投资建设网络的运营商放松管制 美国 频谱:2016 年发布高频频谱规划,计划 2018 年 11 月拍卖 28GHz 和24GHz 频谱,FCC 考虑向 5G、机器人和无人机开放 4.9GHz 5G 支持:FCC 放宽对 5G 小蜂窝部署的要求,以加速 5G 部署 中国 频谱:2017 年发布 5G 中频规划,将适时发布频谱规划和商用牌照 5G 支持:分阶段有序推动 5G 测试,开展 5G 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 韩国 频谱:2018 年 6 月完成 3.5GHz 和 26GHz 频谱拍卖 5G 支持:推动运营商共建 5G 网络,加速 5G 部署 (摘编自《全球 5G 发展数据跟踪报告》,凤凰网 2018 年 7 月 18 日) 材料三: 在2014年前后,美国、欧盟以及韩国、日本和中国纷纷在政府支持下布局 5G 研发和商业化推进。美国希望在该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为此前任总统奥巴马多次在国情咨文中表示,美国在 21 世纪不仅要建设现代的港口、更坚固的桥梁和更快的火车,还要有最快的互联网。欧盟在 4G 的研发和推广中不占优势,为此在 5G 方面进行了重点布局,不但强调技术的全球化统一,而且力图通过合纵连横强化欧盟的竞争地位,为此于 2014 年宣布同移动互联技术发达的韩国联手开发下一代移动信息通信网络技术,推动全球就 5G 定义和标准达成共识,并就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频率政策进行交流,以促进双方系统设备的互用性。欧韩合作,欧盟意在避免再次落后,韩国方面则希望借助欧盟的国际话语权,牢牢控制住相关电信技术领域的专利权。日本方面,则由总务省制定了一个以 2020 年为基准的 5G 实用化进度表,并推动企业和科研机构构建一个全日参与的体制,加快研究步伐。 (摘编自夏文辉《5G 风云》,《北京青年报》2018 年 03 月 4 日) 材料四: 在铺天盖地宣传 5G 的革命性前景和连接万物的应用场景时,很容易让人们产生 5G 近在眼前的错觉。然而,4 月 17 日,华为轮值 CEO 徐直军在深圳召开的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表示,虽然 5G 技术更快、更可靠,但消费者不会发现 5G 与 4G 技术之间存在实质性差异。他还说,大多数消费者不会注意到新技术的好处,运营商也将很难从中赚钱。 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刘光毅也认为,目前全球供应商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5G 怎么挣钱?“这就相当于你布置了 5G,但是目前很难有新的业务模式让用户愿意多付钱。政府还要求不断降费,这样的话,你投资的回报会慢慢趋于悲观。你是否还愿意为 5G 建新的基站?” (摘编自《5G 带来的 12.3 万亿美元到底该怎么挣?》,《中国新闻周刊》第 853 期)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5G 时代网络信号无处不在,网络速度大大加快,再加上 5G 具有低时延的优势,这些都将使人们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移动娱乐生活。 B. 在频谱规划方面,虽然各国关注的波段有所不同,工作的侧重点也各有差异,但各国都非常重视时效,都为频谱规划工作设置了明确的时间界限。 C. 各国政府认识到 5G 技术对国家的重要意义,从 2014 年左右开始布局 5G 研发和推动 5G商业化进程,其中美国和欧盟都非常希望自己能够领先。 D. 韩国和欧盟在布局 5G 研发和商业化推进中寻求合作,是因为韩国想借助欧盟的国际话语权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避免再次落后,以求在 5G 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 网速比 4G 快很多,5G 技术的广泛应用将给 AR、VR 游戏和电影的普及带来积极的影响, 使人们可以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移动娱乐生活。 B. 5G 技术对于时延的最低要求是 1 毫秒甚至更低,可以降低系统指令下达的时延,这一优势 为远程医疗资源共享和无人驾驶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C. 在 5G 支持方面,各国都提出了自己的发展目标,有的国家甚至推动运营商共建网络,以求加速推进 5G 部署。 D. 虽然美国、欧盟以及韩国、中国、日本的 5G 战略各不相同,但各国都有政府的支持,因为各国都想保持自己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6. 材料一和材料四对 5G 技术的发展前景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请找出两种观点并结合材料简 要分析其原因。 【答案】4. A 5. D 6. (1)观点:对 5G 技术的发展前景,材料一持乐观态度;材料四则显得比较悲观。 (2)原因:两则材料观点不同的原因是,材料一是从使用者的角度着眼于 5G 技术的优势(优点、优越性),以及它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给生活带来的好处,因而很乐观;材料四从开发者(供应商)的角度,着眼于 5G 技术的投资回报难以预期,因而比较悲观。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B项,“都为频谱规划工作设置了明确的时间界限”错误,根据材料二的图表可清晰看出:欧盟规定2012年前部分波段可用;美国2018年11月完成部分波段的拍卖;韩国2018年6月前完成部分波段的拍卖;而中国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只说“将适时发布频谱规划和商用牌照”所以并不是都设置了明确的界限。B错误。 C项,“各国政府……,从 2014 年左右开始布局 5G 研发和推动 5G商业化进程”错误,由材料三第一句“在2014年前后,美国、欧盟以及韩国、日本和中国纷纷在政府支持下布局 5G 研发和商业化推进”可知,交代的只有美国、欧盟以及韩国、日本和中国纷纷在政府支持下布局 5G 研发和商业化推进,而不是各国政府。C错误。 D项,“韩国想借助欧盟的国际话语权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避免再次落后,以求在 5G 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错误,由材料三“欧韩合作,欧盟意在避免再次落后,韩国方面则希望借助欧盟的国际话语权,牢牢控制住相关电信技术领域的专利权”可知,“避免再次落后”的是欧盟,而不是韩国。D错误。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D项,“因为各国都想保持自己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错误,选项中的关键词是“各国”“保持”“领先地位”,而材料三中写到“美国希望在该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欧盟在 4G 的研发和推广中不占优势,为此在 5G 方面进行了重点布局”表明欧盟不符合这一说法,本来在4G 的研发和推广中不占优势,又怎么能“保持”领先地位呢?D错误。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本题题干中,“材料一和材料四”是规定了答题区间,“概括两种不同的观点”是最终目的,“对 5G 技术的发展前景”是筛选内容的限定和依据。 材料一选自《5G 时代,将让你的生活更美好》,第一段介绍了5G具有高速度、泛在网、低时延等特点,应用前景空前广阔。并介绍了高速度的特点给使用者带来的便利。第二第三段分别介绍了泛在网、低时延等特点给使用者带来的便利。综合以上内容可知材料一是从5G的优越性及使用者的感受的角度对 5G 技术广阔而美好的发展前景的展望,所以材料一持乐观态度。 材料四选自《5G 带来的 12.3 万亿美元到底该怎么挣?》,第一段写华为轮值 CEO 徐直军的观点:大多数消费者不会注意到新技术的好处,运营商也将很难从中赚钱。第二段写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刘光毅的观点:目前全球供应商都面临着5G 怎么挣钱?的问题,且提到了“投资的回报会慢慢趋于悲观”。 综合以上内容,材料四是从运营商、投资者的角度对未来5G技术未来收益的担忧,所以材料四则显得比较悲观。所以两则材料对5G 技术发展前景的态度可参照文本中的“悲观”,总结出“乐观”与“悲观”的不同,而原因当然是立场的不同,分析角度的不同。 【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工刘建华 王安忆 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不可能!杀下去一半。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可刘建华并没有困此满足。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 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地,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键、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 他们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鲢。锅比鱼小,可他周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 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他便微笑着反话: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一年里不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大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 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上面摆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心里不由感慨: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看问题了。 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打开门,看见摊开着的白木长条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以后的几天里,人陆续回来,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唱腔,以及他们兴高采烈的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 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木工刘建华”为题,带有为人物立传的色彩,既交待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姓名,又突出了人物形象,使小说具有一种真实感。 B. “我”没有受老黄关于刘建华品质不好的鼓惑,相反,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因为刘建华他们劳动的快乐和骄傲感染了“我”。 C. 本文善于运用平白如话的字词、简洁短促的语句,精准地表达出难以描摹的情境,这种平白素淡、纯朴自然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作家的写作能力。 D. 文章以敏感、细致的笔触叙述了都市平民琐碎而真实的日常生活,表现了木工刘建华给“我”带来的厌倦、欣赏、疑虑等复杂的心理。 8. 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作品是怎样叙述刘建华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技术精湛、认真敬业:②热爱生活、讲求条理;③执拗秩隘,狡黠尖刻。 9.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在叙事中夹杂着“我”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塑造人物的同时来表达我的看法;③结尾的“纪念”印证了开头“我”“尖刻”的感觉,使人物隐伏的性格变得清晰具体。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题中B项,“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错误,原文只说“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并没有交代老黄真的走了。故选B。 【8题详解】 此题考核赏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时梳理文章的情节,找到人物的相关言行和他人的评价,根据这些分析人物的性格,答题时注意打出性格特征,然后用文中的相关情节进行解说,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可见其技术精湛、认真敬业;根据文中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可见其热爱生活、讲求条理;根据“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可见其执拗狭隘,狡黠尖刻。 【9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结构安排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要求分析作品是怎样叙述刘建华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题时可从人称,叙事的顺序,描写人物的重点,伏笔照应的运用等方面分析,文中用“我”的视角按时间的顺序叙事;文中“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地,你又被他感染了”“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看问题了”等心理描写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开头“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和结尾“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照应,结尾印证开头,是文章结构严谨,同时丰富人物的性格特征。 【点睛】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答题时首先用一句话总括形象特征,一般为什么时代、具有什么特征、什么阶层的形象。分点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邵捷春,字肇复,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二年,出为四川右参政,分守川南,抚定高、杨二氏。迁浙江按察使。大计,坐贬。久之,起四川副使,以十年秋抵成都。时秦贼已入蜀,巡抚王维章、总兵侯良柱悉众北拒,城中惟屯田军及蜀府护卫军,人情惬惧,捷春启门纳乡民避贼者。中尉奉鐕勾贼抵城下,捷春与御史陈廷谟擒击奉鐕,而募市人、起废将固守。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十二年五月,宗龙入掌中枢,即擢捷春右佥都御史代之。时张献忠、罗汝才已叛,捷春遣副将王之纶、方国安分道扼之。国安连破贼,贼遂还入秦、楚。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裹阳,檄蜀军受节度。嗣昌以楚地广衍,贼难制,驱使入蜀,蜀险阻,贼不得逞,蹙之可全胜,又虑蜀重兵扼险,贼将还毒楚,调蜀精锐万余为己用,蜀中卒自是益疲弱不足支矣。捷春愤曰:“令甲失一城,巡抚坐。今以蜀委贼,是督师杀我也。”争之,不能得。嗣昌以八月终率师入蜀,于是群贼尽萃蜀中。当是时,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秦良玉、张令军。于是捷春乃扼水寨观音岩为第一隘,以部将邵仲光守之。九月,献忠突败仲光军,破上马渡。十月,献忠突净壁,遂陷大昌。良玉、令两军皆覆。关隘侦候不明,防军或远离戍所,贼乘隙而过无人之境。嗣昌遂收斩仲光,上疏劾捷春失事。十一月,逮捷春使者至。捷春为人清谨,治蜀有惠政。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蜀王为疏救,不听。敕巡按御史遣官送京师,下狱论死。捷春知不可脱,明年八月仰药死狱中。福王时,复官,赠兵部右侍郎。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B. 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C. 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D. 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计,明清考核外官的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 B. 屯田,汉朝以后历代政府为获取军饷和税粮利用戍卒、农民垦殖荒地的制度。 C. 擢,提拔之意。类似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很多,如升、拔、陟、迁、进、晋等。 D. 赠,又称“追赠”,指朝廷为表彰已死官员的功绩而赏赐死者官爵或荣誉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邵捷春任职四川,屡次建立功勋。他任四川右参政,平定安抚高、杨二氏;任四川副使,保卫成都,再立大功;后所部又连破贼寇。 B. 邵捷春临危不乱,行事冷静沉稳。在大敌当前、军力薄弱、内有叛徒的情况下,他铲除叛徒,招募百姓,起用废将,调度有方。 C. 邵捷春清廉谨慎,治政深得民心。他治理蜀地时,采取有利于百姓的政治措施,深受百姓爱戴,他被逮捕时众多士民悲伤痛哭。 D. 邵捷春兵弱难支,下狱含恨而死。在守卫重庆的战役中,他因兵力薄弱,连续失利,最终全军覆没,因此被弹劾入狱,服药而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襄阳,檄蜀军受节度。 (2)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蜀王为疏救,不听。 【答案】10. C 11. A 12. D 13. (1)十月初一,杨嗣昌在襄阳誓师,发公文命令四川大军接受他节制调度。 (2)哭着送行的士人百姓堵满道路,船只无法开动。蜀王替(他)上书求救,(朝廷)没有听取。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根据前文内容可知,因为邵捷春得当的部署,军民固守城池,所以贼兵离去,蜀王为其上疏表功,所以“贼去”“蜀王疏其功”应断开,排除A项、D项;另外,我们需要理清人物、事件及主要行为,命令捷春监军,借同总兵击贼是两个完整行为,应将“偕”字断后,排除B项;再联系前文“命令捷春监军”可知,“仍监军”主语应还是捷春,所以此处断开。句意:贼兵离去后,蜀王上书奏报他的功劳。正好这时王维章被罢官,傅宗龙接任其职位,朝延命令邵捷春担任监军,偕同总兵罗尚文一起攻打贼兵。第二年,邵捷春被提升为右参政,仍然负责监军。故选C。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错。根据原文内容“久之,起四川副使”可知,邵捷春后来又被起用为四川副使。“大计”,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计,每三年举行一次。故选A。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最终全军覆没”错。结合原文内容“献忠突净壁,遂陷大昌。良玉、令两军皆覆”分析可知,张献忠突袭净壁,占领了大昌。秦良玉、张令的两支部队都覆没了。故选D。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朔”,阴历月初的一天;“杨嗣昌誓师襄阳”,杨嗣昌誓师(于)襄阳(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檄”,用檄文晓谕,发布公文;“受”,接受;“节度”,节制调度,部署,在前面需要加上代词“他”。(2)“士民哭送者”(定语后置句);“载”,满、充满;“得”,能够;“为”,介词,替,后面补充代词“他”;“疏”,上奏疏;“听”,被听取;“不听”,前面加上主语“朝廷”,被动句。 【点睛】参考译文: 邵捷春,字肇复,万历四十七年考中进士。崇祯二年,邵捷春出任四川右参政,负责把守川南,期间他招安、平定了高、杨二氏的叛乱。后来升任浙江按察使。在考核官员时,因故被贬官。过了很久,他被起用担任四川副使,在崇祯十年秋天抵达成都。当时陕西的贼寇已经攻入四川,巡抚王维章、总兵候良柱率领全部川兵在北面抵抗贼兵,成都城中只有屯田的士兵和蜀王府的护卫军,人心惶惶,邵捷春打开城门接纳躲避贼兵的乡民。中尉奉蟹勾结贼兵抵达城下,邵捷春与御史陈廷读捉拿了奉婚,并且招募市民,起用被免职的旧将领固守成都。贼兵离去后,蜀王上书奏报他的功劳。正好这时王维章被罢官,傅宗龙接任其职位,朝延命令邵捷春担任监军,偕同总兵罗尚文一起攻打贼兵。第二年,邵捷春被提升为右参政,仍然负责监军。十二年五月,傅宗龙入朝掌管中枢,就提拔邵捷春担任右金都御史接替他。此时张献忠、罗汝才已经反叛,邵捷春派遣副将王之纶、方国安分路扼制。方国安连续打败贼兵,贼兵于是回到陕西、湖北。十月初一,杨嗣昌在襄阳誓师,发布敬文命令四川大军接受他的节制调度。杨嗣昌认为湖北土地广阔,贼兵难以制服,(如果)驱使他们进入四川,四川地势险要,贼兵无法施展,大军追逼就能大获全胜,又考虑四川有重兵把守险要之处,贼兵将返回茶毒湖北,就调出四川的精锐兵力一万多人由自己使用,四川的军队从此更加疲弱无力不足以支撑。邵捷春愤怒地说:“依照法令丢失一座城,巡抚就获罪。现在要把四川让给贼兵,这是督师要杀我啊。”跟杨嗣昌争辩,不被听取。杨嗣昌在八月底率军进入四川,这时各路贼兵全都集中在四川境内了。正当这个时候,邵捷春率领两万疲弱士卒防守重庆,能依靠的只有秦良玉、张令的部队。于是邵捷春就扼守水寨观音岩作为第一道关口,让部将邵仲光驻防。九月,张献忠突袭打败了邵仲光的部队,占领了上马渡。十月,张献忠突袭净壁,占领了大昌。秦良玉、张令的两支部队都覆没了。关隘驻军对贼兵的动向侦探不清楚,防军有时又远离防地,贼兵就钻空子通过了没人防守的地方。杨嗣昌于是收斩邵仲光,又上奏疏弹动邵捷春作战失败。十一月,逮捕邵捷春的使者到来了。邵捷春为人清廉谨慎,治理四川实施惠民政策。(他被逮捕时)哭着送行的士人百姓堵满道路,船无法开动。蜀王替(他)上书求救,(朝廷)没有听取。皇帝命令巡按御史派官员把邵捷春押送到京师,打入监牢判处死刑。邵捷春自知难免一死,第二年八月就喝下毒药死在狱中。福王在位时,朝延给邵捷春恢复了官职,追赠他为兵部右侍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4.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 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 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 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15. 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案】14. D 15. 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项,错在“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这个地方。从首联“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颈联“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等诗句看出,作者对西京的收复是快慰的,并无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中关键语句,品鉴诗人高超的语言艺术的能力。要善于抓住关键字眼,从修辞手法、炼字、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思考。本题要求赏析尾联的精妙之处。 本诗的尾联是“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悬知”一词的意思是“哪里知道、怎么知道”,而“悬知”的内容是“寒食节”的时候,在梨花处处的驿路,朝拜皇帝祖先陵墓的使臣,迤逦而来。所以这里运用了超前想象的手法,类似于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另外,“驿路梨花处处开”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这些都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心情呢?结合下面的注释可知: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所以,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欢快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典型的农村生活情景,成为后世山水田园诗歌的典范。 (2)习近平主席强调学习积累的重要性时曾指出,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劝学》一文中,以行路设喻,从反面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常借酒来抒发情怀,如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一句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上饮酒作诗,又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一句来写感慨人生而洒酒祭月。 【答案】 (1). 阡陌交通 (2). 鸡犬相闻 (3). (故)不积跬步 (4). 无以至千里 (5). 酾酒临江 (6). 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阡陌、跬、至、酾、尊、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东阳木雕被称为“中华一绝”,它以历史悠久、品类丰富、雕饰精美、技艺精湛而 。东阳地区山川毓秀,气候温润,梨树、樟树、松树、银杏树等 ,为东阳木雕选材用料提供了多种可能。东阳木雕以天然木材为原料,不施以漆色,保留原木的纹理和色泽,淡雅而富有自然气息。以材料本身的语言来体现木雕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东阳木雕为人们 的一大特色。木材本身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发扬着生命的气息。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东阳木雕构图饱满,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具有以小观大的艺术效果,特别适合表现故事性较强的内容。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探索与创新,在精益求精的艺人手中,东阳木雕技艺日臻完美,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极具艺术感染力。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东阳木雕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或鸟瞰式透视法,充分展示画面内容。不仅如此,( ),装饰性与实用性 ,更接地气,更能融入日常生活。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声名鹊起 触目皆是 口耳相传 相得益彰 B. 声名鹊起 比比皆是 津津乐道 相辅相成 C. 闻名遐迩 触目皆是 口耳相传 相辅相成 D. 闻名遐迩 比比皆是 津津乐道 相得益彰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由于木材本身的生命和灵性,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充满着生命的气息。 B. 木材本身具有的生命和灵性,使木雕作品天生就散发着生命的气息。 C. 由于木材本身具有生命和灵性,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发散着生命的气息。 D. 木材本身具有生命和灵性,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充斥着生命的气息。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东阳木雕能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并运用传统透视技法展示画面内容 B. 木雕匠人采用传统透视技法展示内容结合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的创新工艺 C. 东阳木雕采用了传统透视技法展示画面内容,并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 D. 木雕匠人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并运用传统透视技法来展示画面内容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 第一空,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大。此处形容“东阳木雕”名声大,应用“闻名遐迩”; 第二空,触目皆是:目光触及到的都是,形容非常多。比比皆是:到处都是。此处形容树木很多,应用“比比皆是”; 第三空,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一代代传下去。津津乐道:指很感兴趣地谈论。此处形容“东阳木雕”被人们谈论,应用“津津乐道”; 第四空,相得益彰:相互帮助,相互补充,更能显出好处。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此处形容“装饰性与实用性”相互补充,凸显好处,应用“相得益彰”。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木材本身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发扬着生命的气息”,前一句的主语是“木材”,但后一句“使木雕作品天生就……”的主语应该是“木材本身的生命和灵性”,所以前一句应改为“木材本身具有的生命和灵性”,排除CD两项;“发扬”和“气息”搭配不当,应改为“使木雕作品天生就散发着生命的气息”,排除A项。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根据语段的陈述主题判断,补写的语句应以“东阳木雕”为主语,排除BD两项;根据后文“装饰性与实用性”的表述,补写的语句应先讲“采用了传统透视技法展示画面内容”,再讲“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排除A项。故选C。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19年是农历猪年,人们自然也就对猪多了一份关注。然而,许多人对猪都没有好印象,总认为它愚蠢肮脏、好吃懒做、……,其实在古代,①________。我国主要文化遗址中几乎均有猪骨出土,这是因为古人常以牲畜的多寡来标度地位和富裕程度,猪作为最常见的家畜,以猪做祭品显得十分重要。②________?这与猪有关,古人家祭以猪为之,“陈豕(猪)于室,合家而祭”,这正是“家”字的本意。猪在十二生肖中排行最后一位,③________,故一天十二时辰的“亥时”——晚上九点至十一点称“猪时”。 【答案】 (1). 猪代表着权势和财富 (2). “家”字的本意是什么呢(或:“家”字中为什么有个“豕”字) (3). 对应的是十二地支中的“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全文,找出主旨,结合上下文得出答案。本题第一空,根据下文“其实在古代”故此空应填与上文相反的句子,上文说“许多人对猪没有好印象”故此空应填写猪在古代所起的意义。第二空注意标点符号为问号,应填问句,联系上下文“猪作为最常见的家畜,以猪做祭品显得十分重要”“这与猪有关,古人家祭以猪为之……这正是‘家’字的本意。”第三空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得出答案。 21.从下列所给词语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扩写成一段意境优美的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并且引用一句诗词,不少于50字。 春风 细雨 落花 杨柳 燕子 小草 【答案】当第一缕春风轻抚我的脸颊,感受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雨,细数着空中飘下的落花,听着燕子带来的讯息:春天来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扩展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紧扣题干所给的“扩写成一段意境优美的文字”,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扩展,要求语句通顺。本题中,要求:从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要明确写出词句中所给出的意象,如“春风……细雨……燕子”;其次要对词中的意象进行扩写,以达到生动优美描写的要求;再次要注意描写是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并且引用一句诗词,如:感受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雨。考生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班训,体现了一个班的精神追求、学习风尚与文化内涵。拟定或选择班训,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刚升入高三的时候,高三(1)班举行了一个“推举班训”的活动,面对以下三组呼声较高的候选班训,你认为哪一组最好? 候选校训: 第一组:竞争拼搏超越 第二组:向善笃学强身 第三组:律己乐群为公 请以“前行的航标”为副标题写一篇班会发言稿,推荐其中一组班训体现出你的思考与权衡。 要求:选好角度,观点明确,论证合理;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能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向善笃学强身 ---------前行的航标 在这个文化多元、新青年成长的时代,我们需要如静水一般温润善求的倾向,如激流一般稳劲的笃学之志,如大海一般壮阔的强身之气——这是这个时代的航标,也是我们前行的航标,我要给第二组投一票。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演讲道:“文化如水,润物无声”,站在新时代风口上,以新青年之责成长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班训?校训是中学办学理念的总合,班训更是学生精神内涵和文化守则的具体体现,也隶属“文化”一隅。身处改革开放的创新时代,身处科技发展却逐渐迷失人性之光的时代风口,如水般温润青年的班训文化生发出了独一无二的光辉。 向善倾向是如静水一般温润无声的心水,它是品德文化的积流,是道德正义的厚积。求善倾向,在经典中提出,以标志人们对生活中真善美的关注,对品正性淑的求索,至今仍有其现实价值。小学生不让座,大学生口出狂言羞辱民工的事件频频发生,其根源在于飞速发展的时代对“善”的忽视。须知“知识即美德”,品德即文化,现今时代需要兼具善意、人格和知识的人才,向善的意识,促成“笃学”之流。 笃学之志,如激流一般有力而直行,有了向善的意识,我们了解了文化道义和精神所在,从而更好地发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志向,更能思考书本之后的对与错,对与好。有了强健的思想基础,方能厚积而薄发,勤奋笃学,任重而道远,汇为“强身”之汪洋。 强身之气,如汪洋恣肆一般壮阔,它由向善和笃学汇成,是二者的理想结果,有了健全的道德品质基础,心怀济世,爱仁的气度,并努力学习,笃志不渝,方能致远,方能使中学生拥有正确的三观和凌云之志,走向社会,强己,亦强社会。 班训如水,温润到班级每个学生心中,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只有适合班级的班训,才可激发出最绚丽的青年光彩,同样的,一代代铁肩担道义的青年,正以其如水般“如筋骨之道通流者”的意志谱写着时代——今天我们选择班训,是依向时代的航标,秉承学校的发展,明天我们更要向善笃学强身成为时代的引路人。班训所在,实为期许、为目标,更为时代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新时代新改革之际,我们应重拾坚毅之气和人性之光,才能站在新的高度评判“扶不扶”“对不对”等问题。 综上所述,我选择第二则班训。静水激流汪洋,是少年发展为青年的必需,从汪洋再回归静水之润通,更是青年指引时代的路途。我们班级的全体同学将与时代共同生长,善万物而不争,故能就其深,厚积而薄发,令时代光华与青年光辉映映不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背景内容要求为高三(1)班选择一组班训。材料主要内容是为所选择的班训陈述理由。班训有三组话题组合。第一组:竞争拼搏超越--“竞争”“拼搏”是过程,“超越”是果。主题:只有积极竞争努力拼搏,才能超越对方。第二组:向善笃学强身--“向善”是新青年立德的要求,“笃学”“强身”是成才之必需。主题:新青年向善以修德,强身笃学以求知,才能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或: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第三组:律己乐群为公-- 可以理解为这三个话题是并列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前两个话题是条件,后一个话题是结果。主题:①新青年要做到律己、乐群、为公,方能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或: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②新青年只有律己、乐群才能坦荡如砥,一心为公。作文要求以“前行的航标”为副标题。“航标”是关键词,意思是航行的标志,具有指导方向的作用。用“航标”来说班训,是为了突出班训的重要性。主副标题合起来就是:围绕你看好这则班训的理由,论证这则班训的航标性意义。 参考立意: (1)向善修德,笃学强身求知,才能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2)向善修德,笃学强身求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3)向善强身笃学的重要性 (4)国家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向善笃学强身 结构层次:文章开篇点题。我们需要求善的倾向,笃学之志,强身之气——这是这个时代的航标,也是我们高三(1)班前行的航标,我要给第二组投一票。接着文章分别从向善、笃学、强身三个方面阐述意义它是品德文化的积流。思路清晰,语言优美。然后指出选此为班训的目的和意义。最后总结,发出呼告,我们班级的全体同学将与时代共同生长,善万物而不争,故能就其深,厚积而薄发,令时代光华与青年光辉映映不息。 素材: (1)懂得感恩,明白向善,对别人给予的帮助要心存感激,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做到的品质。我们从小到大,得到社会的温暖、父母的呵护、师长的关怀……这一切我们要牢记心中。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知识,学习本领,长大了要报恩社会、父母、师长……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其中对社会、对父母、对师长历来是知恩图报的。磐安县的陈斌强老师背着生病的母亲去上班;卖鱼的马福建节衣缩食收养照顾500多位老人,这些事迹令人感动。像这种感恩报恩的人还有千千万万,又如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一位在萧山湖头陈村任教了几十年的韩老师,临近退休,却发生了住房困难。许多湖头陈村过去的学生得到这一消息后就自发地捐款,由村里牵头在村里择地为他建造了一座两层楼房,使韩老师能安度晚年。 (2)1932年,何泽慧考取清华大学物理系。囿于传统偏见,理学院“重男轻女”,许多学生都了系。可刚满18岁的何泽慧却选择坚持到最后,成为那一年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十位毕业生之一。毕业时,正值抗日,何泽慧毅然前往德国学习导弹学,以期学到更强的本领来报效祖国。那时柏林高等学校的技术物理系与德国的军事工业有着密切关系,一般不会接受外国人学习,更不可能吸收女性。何泽慧吃了闭门羹,但倔强的她找到物理系主任据理力争:“我为了打日本鬼子到这里来学习,你为什么不收我呢?”系主任哑口无言,破例接受了她,并允许她到自己的实验室做实验。1939年,25 岁的何泽慧以“一种新的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947年,她证实了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的存在,轰动国际科学界。正值事业巅峰期的何泽慧秉持“科学要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与丈夫钱三强回到了祖国,为国家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何泽慧的选择,是始于爱国,终于爱国。她在民族灾难的时刻,让自己的选择、理想与国家紧紧相连,并倔强执着的求索。她是捍卫国家民族的脊梁。 (3)郎朗的事例告诉我们了一个成功的道理:成功属于有准备的头脑。但是我们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总体的印象中。应该从事件的细节中窥见深层的、细致的内涵。郎朗少年志大,想的过多的是拿下比赛,而不是在努力中等待机会,老师对郎朗的启示就是默默的等待成功的机会,机会有时比比赛本身还要重要。但是成功的前提是什么?就是这则材料的中心:准备。如何准备?默默的努力,坚信机会定会到来。 (4)季老是大家,其大家的风范即大家的品德气质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之中,我们积累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后人对季老的高度赞誉,还要关注细节。这件小事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呢?季老身上闪耀着什么样的美好品质?当自己的绪论被枪毙的时候,季老能够耐心的接受教授的建议,虚心改正。他治学的严谨,为人的谦逊让人叹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