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九江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九江市2020年第二次高考模拟绕一考试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号、姓名等项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表达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商王朝的国家结构,是商代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以往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夏商西周是与秦汉以后差不多一样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也有学者提出另一种观点,认为夏商西周属于邦国联盟。这两种说法都有其局限性。针对这二者的局限性,我提出“夏商西周三代王朝乃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国家结构”说。 以商代而论,这一观点是建立在甲骨文和金文资料基础上的。在甲骨文中,有一位“小臣醜”,是商王朝的官员;考古发现,山东青州一座诸侯墓葬内出土铸有“亚醜”族徽铭文的大铜钱。我认为,二者原本属同一诸侯邦国,联系《尚书·酒诰》“内服”和“外服”的划分,“小臣醜”是从外服诸侯系统的“亚醜”诸侯邦国派往朝廷担任官职者,成为内服百官系统的一员。这种外服系统的诸侯邦国的人之所以能够在朝为官,就在于商王朝是由内、外服构成的复合制国家结构的缘故;来自外服的在朝为官者,既是联结内服和外服的纽带,也是商王对诸侯邦国的一种统治方式。《尚书·酒诰》记载商王朝国家由内服和外服组成,其内服为百傣、庶尹、亚服、宗工、百姓、里君等,属于百官系统;其外服为侯、向、男、卫、邦伯等,属于诸侯邦国系统。《酒诰》的记载恰可以与《大盂鼎》铭文“惟殷边侯田(外服)粤殷正百辟(内服)”对应起来。这种用地下出土的《大盂鼎》和甲骨文等文字资料与地上传世的《尚书·酒诰》等文献资料相互印证的方法,即王国维所说的“二重证据法"。 - 27 - “复合制国家结构”说,借用了复合函数中函数套函数的概念,把住于中央的王国(即王邦)视为王朝内的“国上之国”,把外服的诸侯邦国视为王朝内的“国中之国”,二者都以王为“天下共主”,受王权的支配。这样,夏商西周时期,一方面,包括各个隶属于王的诸侯邦国在内的整个王朝国家,具有一体性,它们都以王为“天下共主”,也都愿意接受夏王、商王和周王支配,并形成了华夏礼制的正统观念。这一点,用“邦国联盟”说是无法解释的。另一方面,无论是中央王国还是诸侯邦国,都是世卿世禄,各个诸侯邦国都具有不完整的主权,有的与王的关系还处于时服时叛状态。在社会特征上,夏商西周乃至春秋属于宗主贵族社会,它与战国秦汉以后的地主官僚社会是完全不同的;在国家结构上,王朝内世袭的诸侯邦国与秦汉以来被任免的地方郡县行政,并不相同。这一点,用“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说是无法解释的。 夏商西周三代“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国家结构”还可以解释战国时期“大一统”思想观念的历史渊源问题。在这种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结构中,其王朝国家的构成是多元的,但整个王朝国家又是一体的。这种一体性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大一统观念。所以,战国时期,当人们苦于列国纷争时,盼望统一,既是现实愿望,也有历史渊源。 总之,“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结构”说,揭示了夏商西周三代国家形态和结构的历史特点,这一特点既不同于“三代”之前和“三代”之后,也不同于西欧希腊罗马时的古典社会和西欧的封建社会。 (摘编自王震中《商王朝的多元一体复合制结构特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代作为合为一体的王朝国家,由王邦与多个外服邦国构成,其国家结构是复合制。 B. 三代“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说,忽视了当时邦国世袭制与后来郡县任免制的不同。 C. “邦国联盟说”忽视了诸侯邦国接受“共主”支配整个王朝国家具有一体性特点。 D. 作者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资料的研究,提出夏商西周王朝为“复合制国家结构”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以甲骨文和金文等出土文字资料与《尚书》等文献资料这二重证据来论证观点。 B. 文章借用复合函数中函数套函数的概念,从正反两方面阐释了“复合制国家结构”说。 C. 末段通过对比的方式,说明了三代的国家形态和结构方面的独特性,总结了全文观点。 D.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结构上是典型的“总一分一总”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央王国将“小臣醜”等外服官员拉拢到朝中为官,借此实行对诸侯邦国的统治。 B. 诸侯邦国虽尊崇名义上的“共主”,但都是世卿世禄,具有主权,因此时服时叛。 C. 诸侯邦国隶属于王国,构成一体性的王朝国家,由此形成了华夏礼制的正统观念。 D. 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思想观念应该源于三代国家结构的多元性和一体性的特点。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 27 -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D项,“作者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资料的研究,提出……”扩大范围,原文只是“以商代而论”。缺少条件,作者是运用“二重证据法”针对以前学说的局限性提出观点的。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项,“正反两个方面”错。原文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论述的是“函数套函数”的概念,即从“国上之国”与“国中之国”两个角度论述“复合制国家结构”。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项,“实行对诸侯邦国的统治”的手段归结于让外服来朝为官错,这只是王对诸侯邦国的一种统治方式。 B项,“名义上的”文中无据,“具有主权”绝对化,“因此”强加因果。 D项,“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思想观念应该源于……”曲解文意。原文“夏商西周三代‘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国家结构’还可以解释战国时期‘大一统’思想观念的历史渊源问题”是说“战国时期”。 故选C。 - 27 - 【点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7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等单位联合发布的《5G时代智慧医疗健康白皮书(2019年)》指出,5G医疗健康是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人力和设备资源,同时发挥大医院的医疗技术优势,在疾病诊断、监护和治疗等方面提供的信息化、移动化和远程化医疗服务,创新智慧医疗业务应用,节省医院运营成本,促进医疗资源共享下沉,提升医疗效率和诊断水平,缓解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协助推进偏远地区的精准扶贫。 当前,医疗资源的配置仍存在不平衡,偏远地区的百姓受限于地理区域、经济条件,很难到大城市、大医院接受医疗专家的治疗。5G技术则能够解决异地通信的问题,方便在光纤不普及的乡下、偏远地区实现基于无线的高速高质量通信。尤其在复诊阶段,患者不必长途奔波,减少了交通食宿等各方面的支出,将钱真正花到看病环节。 中国移动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通过5G智慧医疗车,在湖北省开展5G远程医疗精准扶贫。这辆车以5G急救车为基础,配合人工智能等应用,运用5G网络将优质医疗资源输送下乡。远在400多公里外的武汉同济医院专家通过5G网络远程讲授相关健康知识,并实施远程诊断,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解决看病就医难等一系列问题。 (摘编自李贞、任彤彤(SG技术为智慧医疗添翼》) 材料二: 2016—2020年我国智慧医疗行业投资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 27 - 2012-2022年我国医疗IT市场规模及同比增速预测 (出自智研咨询集团《2020-2026年中国智慧医疗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材料三: 据英国《卫报》报道,美国华盛顿州的一家医院日前使用智能机器人治疗了美国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负责在隔离窗外操作智能机器人,该机器人配备了摄像头、麦克风和听诊器等设备;据医院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患者的情况“令人满意”。使用智能机器人,是医院用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的诸多举措之一。 - 27 - 利用智能机器人技术,医生可以更快地进行病情诊断。现在智能诊断机器人对病理的分析比大部分有经验的医生分析还要准确。智能机器人系统可以扫描数千个案例,并查找数百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发现越来越多关于病症的特征。智能机器人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远程诊断,缓解医疗资源不均问题,并提高患者看病治疗的效率;该系统还可以为体检机构提供高质量的影像筛查,快速全面提升筛查诊断水平。 作为一种重要的职业,外科医生特别是手术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精准的手术操作技术,这都需要不断的学习与练习。在智能机器人的助力下,许多高难度精细手术将会变得更加容易、更加安全,让病患者变得更好。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全球2%的外科手术是借助智能机器人完成的。 医院里不再需要大量的医护人员,智能机器人可以取代大多数医护人员的工作;它给病人做日常生命体征检查,照顾形形色色的病人,包括为病人喂食,日常护理,甚至大小便等。另外,全球人口目前已经呈现出老龄化现象,传统的专业护理和辅助人员,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缺口;一些发达国家开发出许多智能护理机器人产品,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我国近年来也在护理方面开发出一些智能护理机器人,深受市场欢迎。 (摘编自马玲、张琴《令人期待!未来智能机器人将在医疗行业大显身手》) 材料四: 近期,人工智能(AI)风吹进台湾大大小小的医院。在去年12月举办的台湾医疗科技展上,手术机器人、细胞治疗、AI检测、AI影像分析、自动给药系统等高科技手段悉数登场,1900多个摊位展出琳琅满目的智能医疗设备、智慧治疗方案,仿佛向观众打开了现代医学的“魔法口袋”,掀起智慧医疗热潮。 “AI已是医生的另一双眼睛。”在现场采访的台湾媒体记者体验AI的“神通”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在医疗科技展上,台北荣民总医院展示了一个心房颤动影像AI系统。输入患者的彩像检查结果,机器就能自动判断出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发位置,并在手术前预测出手术复发率。医生和病患据此共同决策治疗方案,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台湾大学医学院则研发了一个“智能术后伤口追踪系统”手机软件。病人手术后回家自拍伤口照片,软件就能根据颜色区块自动检测出伤口是否有红肿、坏死、出血、化脓4种需回诊的情况,如果出现立即提醒民众就医。它可望造福那些因身体原因不方便就医或居住于偏乡的人群。 (摘编自汪灵屏《台湾:人工智能打开医学“魔法口袋”》)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利用第五代移动通信和人工智能技术,发挥大医院的医疗技术优势,提供远程化医疗服务,协助推进偏远地区的精准扶贫。 B. - 27 - 5G时代智慧医疗服务可以惠及偏远地区的百姓,患者不必长途奔波,也能够接受大医院医疗专家的治疗,还可以减少医疗费用。 C. 数据显示,我国智慧医疗行业投资规模2016年只有400多亿元,到了2019年就接近900亿元,而2020年预计将突破千亿元。 D. 据智研咨询集团报告,我国医疗行业IT投人规模在2019年达到519.6亿元,预计以后三年市场规模及同比增速还会持续上升。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慧医疗利用5G、IT、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互动,大大提升了医学服务的技术优势。 B. 虽然目前全球借助智能机器人完成的外科手术只占2%;但从应用效果看,规模化使用智能机器人将是未来医疗诊断的一个发展趋势。 C. 智能机器人可以诊疗、护理,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发出许多智能机器人产品,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机器人或能取代医护人员的工作。 D. 台湾广泛运用人工智能高科技手段、智能医疗设备、智慧治疗方案对病人进行检测、诊断、辅助治疗,掀起了智慧医疗的热潮。 6. 相对传统医疗,智慧医疗具有哪些优势?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答案】4. D 5. C 6. (1)信息共享,实行远程教学、诊断、医疗,可以缓解医疗资源不均问题。(2)降低医疗成本,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解决看病就医难等一系列问题。(3)借助智能机器人诊断更快速,病理分析更准确,手术会更安全,提高了医疗效率。(使用智能机器人可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智能机器人可以取代大多数医护人员的工作,解决日益扩大的需求缺口。)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D项,“同比增速持续上升”错,根据材料二图表可知同比增速下降。 故选D。 【5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项,“智能机器人或能取代医护人员的工作”错。根据原文“智能机器人可以取代大多数医护人员的工作”可知,智能机器人只能取代医护人员的部分工作。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智慧医疗的优势”相关内容,关键句主要有:“在疾病诊断、监护和治疗等方面提供的信息化、移动化和远程化医疗服务,创新智慧医疗业务应用,节省医院运营成本,促进医疗资源共享下沉,提升医疗效率和诊断水平,缓解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协助推进偏远地区的精准扶贫”“利用智能机器人技术,医生可以更快地进行病情诊断。现在智能诊断机器人对病理的分析比大部分有经验的医生分析还要准确”“智能机器人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远程诊断,缓解医疗资源不均问题,并提高患者看病治疗的效率;该系统还可以为体检机构提供高质量的影像筛查,快速全面提升筛查诊断水平”“全球人口目前已经呈现出老龄化现象,传统的专业护理和辅助人员,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缺口”“智能机器人可以取代大多数医护人员的工作”。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灯 巴金 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 27 - 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是的,那边不是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吗?谁从城里走回乡下来了?过了一会儿,一个黑影在我眼前晃一下。影子走得极快,好像在跑,又像在溜,我了解这个人急忙赶回家去的心情。那么,我想,在这个人的眼里、心上,前面那些灯光会显得是更明亮、更温暖罢。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我的生活中有过好些大的变化。现在我站在廊上望山脚的灯光,那灯光跟好些年前的灯光不是同样的吗?我看不出一点分别!为什么?我现在不是安安静静地站在自己楼房前面的廊上吗?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 我对自己这个疑问不能够给一个确定的回答。但是我知道我的心渐渐地安定了,呼吸也畅快了许多。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 他们点灯不是为了我,在他们的梦寐中也不会出现我的影子。但是我的心仍然得到了益处。 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累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再回溯到远古的年代去。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海底。 - 27 - 这些灯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健壮。我没有跟他重谈起灯光的话。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注]1941年1月发生“皖南事变”,阿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抗日战争进入到最艰难的时刻,国家和民族处于重重的灾难之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巴金于1942年2月在桂林写下此文,并编入散文集《废园外》。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噩梦”、“窒闷”、“漆黑”等词语写出了作者失望、苦闷的心境,但灯光“扫淡了黑暗的颜色”,表明作者并未消沉,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 作者善用联想,由眼前的灯光引出多年前的灯光往事,再到灯塔火炬等,指出灯光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心灵的安慰、鼓舞,表达了对灯光的感激和赞美。 C. 文中反复说“他们点灯不是为我”、“这些灯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意在强调只有像作者这样满怀热忱和希望,才能从灯光中汲取走出黑暗的力量。 D. 本文结构严整而灵活,“灯”是着力表现的中心,为贯穿全篇的线索,对灯的叙写虚实结合丰富多样,极具象征意味,语言简约平实,含蓄隽永。 8. 文中写了几类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分别指出它们的寓意。 9. 文章结尾一段画龙点晴,请结合全文简析其丰富意蕴和艺术效果。 【答案】7. C 8. (1)跋涉途中灯(平房灯、雪夜灯),寓指光明与温暖,给人带来勇气与希望。(2)人情之灯(姐姐灯、情人灯、恩人灯),寓指亲情、爱情、友情,给人带来关怀与慰藉,给人带来生活的信心。 9. - 27 - 深刻意蕴:(1)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困苦,人间永远有温暖和希望。(2)无论现实多么黑暗,民族遭遇多大的灾难,都应该充满信心,迎接胜利。艺术效果:(1)和前文照应,结构融浑一体。(2)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向往和必胜的信念,意味深长,留下了思考空间。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此类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艺术特色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做出准确判断。 C项,“意在强调只有像作者这样满怀热忱和希望,才能从灯光中汲取走出黑暗的力量”理解错误。这两处语句是转折语意,强调的是“我”从陌生人的灯光那里获得益处和恩泽,获得勇气和温暖。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以及抒情对象象征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文章内容,然后结合文章结构、主旨来概括。所谓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解答时注意文中的抒情议论句。 通过阅读可知,本文第三段写的是平房里射出的几点灯,第五段写的是雪夜里摸夜路见到的豆大的光,第七段写的是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第九段写的是哈里希岛上的长夜孤灯,第十段写的是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第十二段写的是陌生人家桌上的一盏油灯。明确所写的有哪些灯后,再根据这些灯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行分类。 第三、五段中的灯“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可概括为无意中使人受惠的灯;第七、九、十段中的灯都是有意为亲人、情人而点的灯;第十二段中的灯则是有意为陌生人所点的灯。 根据文中的“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等句子,可以看出,作者的笔下,灯是光明与希望、温暖、善良的象征,这些灯是可以照亮人们心灵的精神之灯。 【9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及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类题目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这个句子是文章的结束句,亦是全文的主旨句。首先理解句子的含义,“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是我当时的所想,根据第二题对灯光象征义的理解,可知灯光不灭,指的是光明与希望必将到来;“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作者坚信光明与希望必将到来,最后“微笑”,表现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是作者乐观精神的表现。再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从结构上看,本句位于文章结尾,“灯光”与前文所写的种种灯光相照应,具体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升华感情等作用;“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点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方法一般有:(1)抓句子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义的关键性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2)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3)抓句子的修辞。对含有修辞的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4)抓句子的修饰、限制成份。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份。句子的修饰、限制成份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早。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①,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航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优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 - 27 -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淡确之无归者。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是时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病,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公所拊循②,民尤以为得其依归。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修后。盖灾诊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 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故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 (节选自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有删改) 【注】①赵公:赵护(1008-1084),宇阅道,号知非子,温清献,衡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曾任厥中价命无私,弹勒不避权贵,京师有铁面御史之称。②粉猪:安抚;抚慰。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B. 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C. 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平 D. 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沟防,指沟渠和堤防。宋代十分重视水利建设,以此防御自然灾害,推动农业发展。 B. 僧道士,在宋代,他们不需缴纳税赋,但所属田地的粮食产出需要由政府登记在册。 C. 廪,本指粮仓、粮食。句中的“廪”与上文“当廪于官者”的“廪”指俸米、俸禄。 D. 饥谨,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泛指因为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公行事谨慎,未雨绸缪。旱灾还不算严重之时,他就下令属县详细调查了受灾人数、劳役人手、粮食征集等各方面情况。 - 27 - B. 赵公思虑周全,便宜处事。他改变旧例,增发了大量的救助粮;无论是领粮、买粮还是借贷,都从帮助百姓角度妥善安排。 C. 赵公勇于救疫,事必躬亲。对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他一概自担责任;对瘟疫中大小事劳心劳力从未懈怠。 D. 赵公仁厚救民,可为后法。他在灾难时千方百计救助百姓。其中,赵公周到细致的抚慰措施,是最值得后来官吏借鉴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2)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答案】10. A 11. C 12. D 13. (1)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以及僧人、道士和读书人的余粮,共得谷物四万八干多石,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 (2)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这都是赵公的功劳。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句子的翻译是:哪里是仅仅用来安慰越州人对赵公的思念感激之情,更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呢?“不幸”与“而遇岁之灾”语意联系密切,应断在下句,排除CD;“则”是连词,用在下句的句首,表示顺承关系,排除B。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 27 - C项,“句中的‘廪’与上文‘当廪于官者’的‘廪’指俸米、俸禄”错误。句中的“廪”与“当廪于官者”的“廪”都指赈济、供给粮食;名词作动词。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D项,“赵公周到细致的抚慰措施,是最值得后来官吏借鉴的”错误,最值得后来官吏借鉴的,应该是“先事而为计”“素得之”。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敛,征收;输,缴纳;羡,余;佐,补助。 (2)罹,遭遇;虽,即使;得:能够;敛埋,收敛埋葬。皆公力也,判断句。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 27 - 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赵公出任为越州长官。在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僧人道士以及读书人吃剩的余粮记录于簿籍的有多少实存,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准备。向来规矩,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以及僧人道士吃余下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让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各人就便领粮,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不能养活自己的人,有了这样的供应。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告诫富人不能囤积米粮不卖给他们。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用低价卖给百姓。有愿意出利息借钱的老百姓,官府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等田中谷熟,官府为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 第二年春天,瘟疫很严重。官府设立病院,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按规定,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满三个月就停止,这年发放到五月才停止。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有请示上级的事,有些方便适宜的大多就立即施行。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劳心力从未稍微懈怠,事无论巨细必定亲自处理。给病人吃药吃饭的开销多是自己的钱。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赵公的功劳。这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病,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赵公抚慰百姓,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他的施政虽然只在越州,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大约灾害发生,太平时代也不能让它避免,并能够预先作防备。百姓遭受灾难后才去思考对策,与事先有所考虑相比,就有很大差距了;不熟习而还要去做,与那些平时就留心的人,两者也有很大差距。 我特意到越地采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哪里是仅仅用来安慰越州人对赵公的思念感激之情,更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呢?所以我要写下这些可使后人学习的灾年治理办法,命名为《越州赵公救灾记》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窦七 王昌龄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送柴侍御 - 27 -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4. 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两首送别诗由景生情,情景交融,诗人有感而发,离情别绪真挚动人。 B. 《送窦七》的一、二句景色清冷,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秋江月夜送客图。 C. 《送柴侍御》格调旷达乐观,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诗人与柴侍御两处为官,但水相接,山能连,所以离别“不觉有离伤”。 15. 请比较两首诗结句中“明月”这一意象的异同。 【答案】14. B 15. 相同点:“明月”都寄寓了作者的离思与对友人的深情。不同点:《送窦七》侧重借月抒情。将“明月”人格化,因为早发,天色未明,明月多情相照,抒发了离别之情。《送柴侍御》侧重借月说理。以明月两乡相共,说明人虽两地但情可一心的道理,含蓄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项,“由远及近”概括不当。一、二句林旁江边,笼罩清辉,诗人遥望着朋友窦七的小船渐行渐远,应是“由近及远”。先写静景,是面;后写动景,是点。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的能力。比较鉴赏题有如下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 27 - 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分析。两首诗同为送别诗,“为君留”“何曾是两乡”借月传达诗人浓浓的离愁。区别点侧重分析意象创设的意境、表达的情感以及所用手法的。“江边明月为君留”,意思是,只有善解人意的明月能够理解我们这份心情,留下不走,万里相照。借月抒情,朋友走了,却留下了一轮相思明月。拟人化手法写明月,明月留下了游子的一片情思,月在,人在,情在。“明月何曾是两乡”意思是,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借月说理,好像在劝说友人,同在一轮明月下,身处两地又何妨?是宽慰友人,也是宽慰自己,更能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反诘语气,恳切感人。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诗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 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上天要对肩负大任的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四十三年以来金国与宋朝战事不断历史。 【答案】(1)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2)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 曾益、须臾、犹记、烽火。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天建成一所1000张床位的救命医院,可能吗?” 疫情就是命令,现场就是战场,时间就是生命!与死神竞速,情势紧迫,_________。提前一分钟交工,就能提前一分钟遏制疫情_____________,在这次“战疫”中,仅用十天建成的两大医院已成为“中国速度”的代表,更是“中国实力”的象征。“中国速度”背后有科技支撑。两个医院的建设采用了行业最前沿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最大限度地采用拼装式工业化成品,将现场施工和整体吊装穿插进行,实现了效率____________; - 27 - 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各项技术更加完善,在将医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的同时,也给病患和医护人员提供更加先进的生命健康保障。“中国速度”来源于众志成城。“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这里没有神兵天降,有的只是万众一心的咬牙坚持;这里也没有“基建狂魔”,有的只是群策群力的生死时速。从物资到技术,从硬件到软件,一组组数据、一家家企业、每一个分秒必争的时间点都展现了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中国人民团结“抗疫”、_______的决心。这就是“中国速度”,这就是“中国实力”,——还可以叫做“世界奇迹”!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间不容发 蔓延 最优化 固若金汤 B. 刻不容缓 蔓延 最大化 坚如磐石 C. 刻不容缓 曼延 最大化 固若金汤 D. 间不容发 曼延 最优化 坚如磐石 18.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 ) A. 对“野味”坚定说不,与动物和谐共处,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标准答案。 B. 搜查冲卡车辆、展开防控检查——疫情防控前线,无数普通民警就是这样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坚守着岗位。 C. 每一个义无反顾驰援武汉的身影,都在告诉着人们——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D. 我们收获了无数的感动和泪水,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像是一股拧紧的绳——充满力量,绝不松散。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各项技术更加完善,在将医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的同时,也给病患和医护人员提供更加先进的生命健康保障。 B. 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各项技术更加完善,在给病患和医护人员提供更加先进的生命健康保障的同时,也将医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C. 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各项技术更加先进,在将医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的同时,也给病患和医护人员提供更加完善的生命健康保障。 D. 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各项技术更加先进,在给病患和医护人员提供更加完善的生命健康保障的同时,也将医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答案】17. B 18. A 19. D - 27 -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正确理解词义是前提,能辨明语义的轻重、色彩的褒贬、适用的对象的差异等方面是保证。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其搭配是否得当,使用是否得体,照应是否周密是关键。 间不容发: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刻不容缓:比喻情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前者强调危急的程度,后者强调紧追性,根据上下文,应选“刻不容缓”。 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延伸、滋长,引申为传播、散布。曼延:连绵不断。前者侧重沿原点向四方绵延,后者侧重线性绵延。根据与“疫情”的搭配,应选“蔓延”。 “最优化”侧重于优,最大化侧重于大。与“效率”搭配应选“最大化”。 固若金汤:形容工事无比坚固。坚如磐石:比喻不可动摇。前者只用于物,后者还可比喻集团、组织、国家 坚强。此处与“决心”搭配,应选“坚如磐石”。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 A项,与材料中的破折号一样表示补充说明; B项,表示总结上文; C项,表示引出下文; D项,表示解说。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明确病句的常见六种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依次分析各句的特点,看其有无症状,是哪种语病,并加以分析即可。 “在将医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的同时,也给病患和医护人员提供更加先进的生命健康保护”分句语序不当,首要任务是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再考虑影响周边环境,排除A、C;“先进”与“生命健康保障”搭配不当,排除B。 故选D。 - 27 - 【点睛】标点符号的考查,从考查范围看,以点号为主,兼顾常用的标号。主要考查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分号、逗号、顿号七种点号的用法,标号只考查了引号、书名号和括号三种。从考查的题型看,主要有选择、改错两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贵,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90后”美食主播李子柒的短视频自2016年起走红网络,在海内外引发了持续的关注和热议。此前,短视频的网络热度调查显示,_________①。于是,不少短视频创作者片面追求内容素材的意趣。但是,这些作者不想花工夫打磨作品,观众初看或惊叫觉奇,看罢却意味索然。而李子柒粉丝过千万且热度不衰则证明,_________②,不仅仅在于内容有意趣。文化学者认为,李子柒的视频充满着别有意趣的烟火气息,更重要的是它呈现出的传统审美意义,满足了观众对于传统诗意田园的向往。可以说,_______③,是优质短视频发展的好路径。 【答案】(1)内容素材有意趣是视频走红的关键(内容素材有意趣的视频往往热度高)(2)短视频要想产生广泛持久的影响力(3)追求短视频的传统审美意义(通过有意趣的内容来呈现意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 本段文字主要讲李子柒的短视频走红网络的原因。第1空,是短视频的网络热度调查的结论,根据“于是,不少短视频创作者片面追求内容素材的意趣”可知,前句应填与“内容素材的意趣”有关的内容,推知应填“内容素材有意趣是视频走红的关键”;第2空,根据“粉丝过千万且热度不衰”强调的是广泛持久的影响力,推知应填“短视频要想产生广泛持久的影响力”;第3空,是文段的结论,根据“更重要的是它呈现出的传统审美意义”,推知应填“追求短视频的传统审美意义”。 21.近日,“中国教育:从传统文化寻找突围之道”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国学新青年”成为此次论坛上的热门话题,请就以下调查信息图为“国学新青年”下一个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100字。 - 27 - 【答案】国学新青年是指既热衷于书法艺术、儒道思想和古典诗词等传统文化,又关注新兴科技、中西影视和时尚设计等现代文化,并且强调从儒释道三家获取人生智慧的以80后以及90后男性为主体的文化青年。 【解析】 【详解】本题是一道图文转换能力和整合材料下定义的能力。提供的材料是信息图,首先要整体把握全图,读懂图中信息以及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然后依照下定义的句式进行表述,同时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连贯,不要遗漏相关信息。 解答此题,考生首先要关注以下图表细节:信息图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人员构成,包括年龄和性别;一部分是兴趣、爱好,抓住关键词;还有一部分是三大智慧体系来源。然后按照下定义的方式表述:确定属概念是“文化青年”;确定下定义的表达式,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 是×××的×××(属概念)。最后把信息整合在一个单句即可。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收复河山。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上下齐心、重建灾区。 2020年春节,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病毒的第一线,相关人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全国居民响应号召足不由户,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为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何认识与思考、希望与建议?请以青年学生的身份,从下列任务中任一个完成写作。 ①给武汉的医护人员写一封信。 ②给全国青少年朋友写一封信。 - 27 - ③给国际友人写一封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信仰是战胜灾难的不竭动力 青少年朋友: 大家好! 在今年,在这个冬春交替的季节里,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母亲却正在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大的灾难——新型肺炎。在这危难时刻,无数年轻人告别亲人,把安危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奔赴抗“疫”第一线。他们留给家人远去的背影,定格成一帧帧精彩的感人画面,成为今年春节里最美的风景。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 自古以来,我中华民族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不论是外族的入侵还是本民族内的自然灾害。但是,不论是再强悍的“豺狼虎豹”入侵,还是多么凶猛的自然灾害,都没有将我中华民族击倒。虽然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母亲在这一次次的侵袭中被蹂躏得体无完肤,但她从没有被真正的击倒,因为她倔强的性格和顽强的生命力的背后,是亿万万我华夏子女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勇毅前行,是对于民族的信仰! 曾经,有一种微辞称我华夏民族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我想,在今天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击病毒疫情危机之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信仰:“2003年,我还太小,17年后刚刚好。”在来势汹涌的疫情面前,不少90后选择“逆行”,奔赴抗击疫情一线。“如有不幸,请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肿瘤科95后的年轻护士李慧,在疫情严重的时间节点上,主动请缨,要求到任务重、风险高的呼吸二病区参与一线工作。为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90后女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护士单霞剃光了及腰长发,她说:“头发没了可以再长,现在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今年24岁的佘沙是2008年汶川地震幸存者,也是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的一名护士,在医院征集援助武汉的医护人员时,她主动请战,“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的呀!”一句话,感动了无数人。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请战,上一线!”这些在“前线”为我们守关的“可爱的人”,也不过是父母眼中的孩子,心中的宝贝。而此时,他们用肩膀扛起重担,守护着更多的人。他们是我们的旗帜和榜样! - 27 - 在这场疫情之中,我眼中看到的不仅仅是灾难,还有国民的信仰!年轻一代人的信仰!正是这种对于国家的,对于民族的信仰,才让我中华民族倔强而顽强的蓬勃富强发展! 鲁迅曾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此刻的我们,也将从上一辈的手中接过大旗,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做一个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青年人,成长为中国的脊梁!在中华的大地上,褪去冬日的瑟缩,迎春花将会绽放给我们一个别样美丽的春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 审题:本次作文题目以“灾难”为核心,选取了三个时间节点的事件,1937年日军侵华、2008年汶川地震、2020年新冠肺炎,一方面展示了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历史,另一方面展示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抗战、抗灾的坚决、果敢、勇毅,展示了全民抗疫的决心和动力。材料旨在表现中华民族在面对灾难时的民族品格和精神风貌,考生写作时应侧重这方面的思考。任务部分要求写一封信,材料提供了三个不同的写作情境供考生选择:给医护人员,应弘扬他们公而忘私、挺身而出、迎难而上、负重前行的伟大精神,以表达对他们的敬重之情;给青少年,应站在年轻人的角度谈在灾难中成长、谈未来的责任和担当;给国际友人,应赞赏其在共同抗疫中的帮助、支援,表达相互支持、信任,携手合作的愿望。写作时注意青年学生的身份,要切合背景,还要注意书信体的称呼、语气,以及格式。 参考立意:(1)同心抗疫,共克时艰;(2)携手合作,共担风雨;(3)青年更要树立民族信仰(4)向逆行者致敬 参考素材: (1)有人说,爱是山间的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有人说,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支撑着我们勇敢走向前方;有人说,爱是春天里的嫣红花朵,使我们的生命有了芬芳……而我要说,爱更像是冬日的一轮暖阳,澎湃着生命的坚强,跨越地域与时空,彰显着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的伟大力量!在这个严寒的冬天,冠状病毒肆虐中华大地,华夏儿女斗志高昂,用大爱闪烁着暖阳的光芒,为我们诠释了大爱的内涵:万众一心,刀山齐上,筑起铁壁铜墙。坚持不懈,奋战疫场,在党的领导下迎接着抗疫胜利的朝霞曙光! - 27 - (2)当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汹涌来袭,是他们选择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阻挡病毒前进的脚步。他们是白衣战士,从九零后的姑娘到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他们响应号召,奋勇直前,九死不悔,用生命护佑我们的生命和健康。他们是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他们是疫情防控物资的供应者,他们是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者……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们舍小家为大家,英勇地冲锋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让我们向勇士们致敬!让我们携手同心,众志成城,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3)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新时代领路人代表党中央向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的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强调要“加强医护人员安全防护工作”。党中央印发《通知》,明确要求“要关心关爱奋战在疫情防控斗争一线的专家和医护人员,采取务实、贴心、到位的举措,帮助疫情防控斗争一线的专家和医护人员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党中央的亲切关怀,鼓舞和激励着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勇士们,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英勇奋斗、顽强拼搏、扎实工作。 (4)很多人常常庆幸生活在太平盛世,很多人常常感慨岁月静好,可是我们知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在负重前行”。还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时,救援士兵背影的坚毅;还记得,2015年天津爆炸事故时,消防战士背影的决然;还记得,2019年四川大凉山火灾时,消防战士背影的无畏……当灾难带着恐惧、无助向毫无防备的我们袭来时,无数的逆行者挺身而出、迎难而上、负重前行,他们用实际行动给我们吃下一颗定心丸。如今,面对武汉的可怕疫情,我们始终坚信这场灾难很快会过去,中国会变得越来越好,因为我们有无数防疫一线医务工作者正在逆行武汉、奋战武汉,为我们的健康生活奋斗着! (5)“天下一家”。中国人民的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印尼海啸、海地大地震、非洲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和人民都给予受灾国无私的帮助与支援;非典疫情、汶川大地震、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各国纷纷伸来援助之手。这样的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生动诠释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中国与各国都需要敞开怀抱,尽己所能向面临困境的人们伸出援手。惟有同舟共济、携手合作,才能共同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 结构示例:《信仰是战胜灾难的不竭动力》,书信体。开篇从年轻人的抗疫中看到了信仰的力量,引出话题。正文部分,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民族信仰的力量和意义,然后转入现实的分析,以青年人在抗疫中的表现为例,他们的守护、奉献、担当就是信仰的力量。结尾号召年轻一代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成为中国的脊梁。 - 27 -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 27 - - 2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