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0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0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蓝田县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 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 - 26 -‎ 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听说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摘编自孟祥夫《有趣的人不苟且》,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平时所说的“趣”,就是让人心中产生心旷神怡感觉的人趣、物趣和天趣。‎ B. 妙趣横生、趣味盎然的文字,是有趣的人所找到的常人公认的趣和乐的产物。‎ C. 趣味需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需对生活、人情世故的洞察和知识阅历的积淀。‎ D. 凡是在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的人,都是思想空虚、毫无趣味可言的人。‎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借助名人名言和比喻论证的方法,阐明了趣味的深刻内涵,观点鲜明。‎ B. 文章通过苏轼、沈复和鲁迅的事例,为人们有趣地生活树立了效法的榜样。‎ C. 文章不但广征博引,使行文富有审美厚度,而且语言雅谐并举,十分有趣。‎ D. 文章在论证有趣的人如何收获快乐时提及网上娱乐的现状,有其现实指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品质闪闪发光、得到很高评价的人,必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趣味广泛的人。‎ B. 大凡身处逆境、眼前满是苟且,也能过得兴致盎然的人,多是在生活中有趣的人。‎ C. 对生活没有大爱、没有好奇心、胸中没有大智慧的人,不能称之为有趣味的人。‎ - 26 -‎ D. 只有自己收获到快乐的同时,也使别人收获快乐的人,才有资格成为有趣的人。‎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相符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人们平时所说的‘趣’”错。让人心中产生心旷神怡感觉的人趣、物趣和天趣的“趣”,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趣”,而不是“人们平时所说的‘趣’”。‎ B项,“有趣的人所找到的常人公认的趣和乐的产物”错。原文是“有趣的人,……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文本中是“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而非“常人公认的”。‎ D项,“凡是……思想空虚、毫无趣味可言的人”概括过于绝对,文中没有此类说法,属夸大范围。‎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圏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为人们有趣地生活树立了效法的榜样”错。文章列举苏轼、沈复和鲁迅的事例,意在阐明有趣的人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要树立效法榜样。‎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A项,“趣味广泛”错,将论题“有趣”偷换为“趣味广泛”。原文的意思是,有趣“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 故选A。‎ ‎【点睛】‎ - 26 -‎ 解答以上三道选择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相关段落。一是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做题一定要认真,不能马虎大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以来,小到建立中医馆,大到打造产业研发平台,全国各地不论是政府、医疗机构还是企业,都在积极投身中医药健康领域,打造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抢占千亿级市场。与此同时,中医药的发展也走入了一个商业化怪圈——商业化太重,需要好好治理。管理者过于商业物质利益化,将医生收入与日常工作相挂钩,无论是在医疗水平、医生资源还是服务质量上都大打折扣。所以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中医药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这很有必要,以防“莆田系医院”事件再次发酵。‎ 其次,备案制实施后,滋生了大批中医诊所行业,让人才(医师专家、馆长、技术人员等)的竞争更加激烈。人们经常把中医大夫称之为“老中医”顾名思义是中医大夫越老越有经验,诊疗水平越高,在临床上就越吃香。受此传统习惯的影响,一些刚刚从大专院校毕业的年轻中医大夫们,往往门前冷落。所以医疗机构应在人才培育上下足功夫,培养自己的人才梯队。‎ 最后,诊疗手段比较单一,中医诊治疾病,坚持的是“望闻问切”四大原则,医生的主观判断成分居多,对现代仪器设备的要求和依赖相对较少,并且服务简便。未来诊所的形态不仅仅是治疗,同时也包括诊断、康复、保健等,所以医疗机构应该跟上互联网发展的潮流,引进科学的现代技术诊疗,从体检、健康咨询、治病、康复、美容、财富管理等多维度融合中医理念,营造“医康养”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 虽然在现实政策推进中有些地方并不容乐观,中医对于疾病的预后、疗效、副作用也远没有西医那么直白单一,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国家政策的扶持、中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都给中医的发展带来了美好的前景!‎ ‎(摘编自搜狐网《浅谈中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材料二:‎ - 26 -‎ ‎(摘自动脉网《中医药产业2017现状数据报告》)‎ 材料三:‎ 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认为,中医学虽然古老,但理念并不落后。现代前沿医学强调系统科学、精准医疗、预防医学、组合药物,而中国早在三千年前就有文字记载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养生保健、复方治疗。他坦承,中医落后的是技术,临床证据与中药的质量是中医传承发展的瓶颈。‎ 张伯礼说:“我们启动中药现代化战略到现在20年了。20年前,我们就提出来中药走向国际。当时信心满满,没有想到举步维艰。但是,20年来一天也没有停止前进。国外对中药的兴趣越来浓,但是对中药的标准丝毫不降低。因为我们完全是两种文化。国外对中药的复方,多个成分的复杂体系不关注,他关注的是如果作为一个药,怎么控制它的品质和质量,怎么保证批次间的一致性。”‎ - 26 -‎ 张伯礼指出,中西医观点碰撞是不可或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双方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最后在药品标准、管理、合理使用上形成共识。目前中成药在国际注册研究中取得进展,已有五种药通过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期临床试验。他说:“这些中药都是国内比较好的药,但到了国外,评价的方法比我们要苛刻,完全按照西医的标准来要求。这个过程虽然长了点,但是非常有益,推动了我们中药研究的深入发展,也把中药复方的理念,把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方法带到了国外。国外同行也学习我们,美国药典委员会、美国FDA也说,他们对于植物药的评价很多借鉴了中国人的一些方法,例如指纹图谱技术、指纹图谱分析等等。”‎ ‎(摘编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报道在线《中医名家罗浮山论道共商中医药发展前景》)‎ ‎4. 下列对中医现状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以来,虽然中医药的发展走入了商业化怪圈,但政府、医疗机构和企业仍积极投身中医药健康领域。‎ B.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有经验的“老中医”深受广大患者欢迎,而年轻中医大夫们却备受广大患者冷落,相关部门应当重视这一现象。‎ C. 中医诊治疾病,运用的是传统的“望闻问切”技术,医生更多是依靠主观判断进行诊断,对现代仪器设备的要求和依赖相对较少。‎ D. 中医也包括诊断、康复、保健等,跟随网络发展潮流,引进了科学的现代技术诊疗,营造出“医康养”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2011-2017年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持续上升,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在两位数。至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 B. 我国早在三千年前就有文字记载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养生保健和复方治疗,中医理念并不落后,落后的是中医传承中的保守思想。‎ C. 国外对中药的兴趣越来越浓,标准丝毫也不降低,他们不关注中药的复杂体系,关注的是中药的品质和质量,以及如何保证批次间的一致性。‎ D. 中西医观点的碰撞过程,既推动了我们中药研究的深入发展,也把中药复方的理念和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方法带到了国外,让国外同行学习和借鉴。‎ ‎6. 我国中医发展具有怎样的前景?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答案】4. C 5. B ‎ ‎6. 与现代技术的进步融合将促进中医药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会持续上升。中西医观点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最后在药品标准、管理、合理使用上形成共识,使中成药在国际上更有影响力。中医行业人才吃香,中医行业人才大量涌现。‎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 26 -‎ A项,转折关系不成立。材料一指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以来,政府、医疗机构和企业都在积极投身中医药健康领域,与此同时,中医药的发展也走入了一个商业化怪圈——商业化太重。可见,选项信息在文中是并列关系。‎ B项,“而年轻中医大夫们却备受广大患者冷落”分析错误,扩大了范围,材料一的表述是:一些刚刚从大专院校毕业的年轻中医大夫们。‎ D项,“中医也包括诊断、康复、保健等,跟随网络发展潮流……”表述错误,材料一的表述是:“未来诊所的形态不仅仅是治疗,同时也包括诊断、康复、保健等,所以医疗机构应该跟上互联网发展的潮流”。这里没有特定指中医。‎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B项,“落后的是中医传承中的保守思想”分析错误,材料三的表述为:中医理念并不落后,落后的是技术,中医传承发展的瓶颈是临床证据与中药的质量可见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本题要求概括“我国中医发展具有怎样的前景”,可根据三则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材料一指出:人们经常把中医大夫称之为“老中医”顾名思义是中医大夫越老越有经验,诊疗水平越高,在临床上就越吃香。所以医疗机构应在人才培育上下足功夫,培养自己的人才梯队。‎ 材料一指出:虽然在现实政策推进中有些地方并不容乐观……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国家政策的扶持、中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都给中医的发展带来了美好的前景!‎ 材料二的图表显示:在2011-2017年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持续上升,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在两位数。至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会持续上升。‎ - 26 -‎ 材料三指出:中医学虽然古老,但理念并不落后。现代前沿医学强调系统科学、精准医疗、预防医学、组合药物,而中国早在三千年前就有文字记载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养生保健、复方治疗。中西医观点碰撞是不可或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双方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最后在药品标准、管理、合理使用上形成共识。目前中成药在国际注册研究中取得进展。‎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奶奶的玉簪子 王秋珍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她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 奶奶終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們眼晴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没有前,自已去过哪些地方。‎ 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 26 -‎ 田塍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话。奶奶轻轻地碰了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拔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迈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妤热闹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簪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拔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做了,没想到中途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莱。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 奶奶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上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細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能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了?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晴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只已經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叠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鸫看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只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晴有些发涩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在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找不到呢?‎ 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 26 -‎ 一旁的父亲掻了掻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选自《郑州日报》)‎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一句“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独立成段,设置悬念,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B. 奶奶因思念孩子而无心寻找丢失的玉簪子,直到父亲为她找回来才恢复了精气神。‎ C. 小说语言细腻生动,如对“画扁豆花”和“空心菜的故事”两段描写就很有特色。‎ D. 小说采用了“欧·亨利”式结尾方式,结果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颇具匠心。‎ ‎8. 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9. 奶奶的玉簪子是父亲找到的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7. B 8. (1)奶奶老了之后喜欢回忆以前的事情,回忆以前的事情能让她快乐。(2)奶奶回忆的都是父亲小时候的事,体现了奶奶对父亲的爱。(3)奶奶回忆以前的事,表明奶奶对父亲的思念。 ‎ ‎9. 观点一:不是。父亲是在奶奶的带领下找到的,并不是父亲自己找到的;其实奶奶的玉簪子并没有丢,只是奶奶想念儿子,想了这个办法骗儿子回来。 观点二:是。表面上看玉簪子不是父亲自己找到的,但是对于奶奶来说,父亲就是奶奶的“玉簪子”,父亲回来,奶奶精神好了,所以“玉簪子”是父亲找到的。 观点三: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如果是,父亲就是奶奶的“玉簪子”,父亲回来,奶奶精神好了,所以“玉簪子”是父亲找到的。如果不是,父亲是在奶奶的带领下找到的,并不是父亲自己找到的。‎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奶奶因思念孩子而无心寻找丢失的玉簪子”错误,是奶奶因为思念父亲,把玉簪子藏起来骗父亲回来。B错误。 故选B。‎ ‎【8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 句子“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中的“只”“徜徉”词语,表明奶奶回忆以前的事情时的开心和快乐。“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通过奶奶的回忆,可以看出奶奶对父亲深深的爱。奶奶并不是单纯的对以前的事回忆,回忆的都是和父亲有关的事情,由此可已看出奶奶对父亲的思念。‎ ‎【9题详解】‎ 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表达出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围绕观点组织材料,并形成答案。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对于小说情节合理性的探究,绝对不能离开文本而漫无边际地去谈,而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情节等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观点一:由句子“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和“奶奶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可知,父亲是在奶奶的带领下找到的,并不是父亲自己找到的;由原文“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在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找不到呢?奶奶总是笑而不语。一旁的父亲掻了掻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可知,当我问奶奶玉簪子怎么会掉在樟木箱子里时,奶奶笑而不语,说明奶奶不是真丢了玉簪子,再加上爸爸说的话——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更加印证了奶奶并没有丢玉簪子,只是奶奶想念儿子,想了这个办法骗儿子回来。 观点二:由句子“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可知,对于奶奶来说,父亲就是奶奶的“玉簪子”,由于父亲回来,奶奶精神好了。由句子“一旁的父亲掻了掻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可知,父亲很长时间没回家,奶奶很想念父亲,玉簪子是奶奶的精神寄托,父亲回来了,奶奶有了精神寄托。 观点三:结合观点一和观点二分析。 ‎ ‎【点睛】“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它或揭示文章主旨,或表达作者情感,或有着丰富内涵。常见的有如下几类:意蕴丰富的哲理句、揭旨明理的议论句、观点鲜明的抒情句、语意深长的双关句、生动形象的修辞句。‎ 二、古代诗文阅读 - 26 -‎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畅,字少微,吴郡吴人,吴兴太守邵兄子也。畅少与从兄敷、演、敬齐名,为后进之秀。起家为太守徐佩之主簿,佩之被诛,畅驰出奔赴,制服尽哀,为论者所美。弟牧尝为犬猘①所伤,医云宜食虾蟆脍,牧甚难之,畅含笑先尝,牧因此乃食,创亦即愈。世祖②镇彭城,畅为安北长史、沛郡太守。元嘉二十七年,索虏③拓跋焘南侵,太尉江夏王义恭总统诸军,出镇彭、泗。时焘亲率大众,已至萧城,去彭城十数里。彭城众力虽多,而军食不足,义恭欲弃彭城南归,计议弥日不定。时历城众少食多,安北中兵参军沈庆之建议,欲以车营为函箱阵④,精兵为外翼,奉二王及妃媛直趋历城;分兵配护军萧思话留守。太尉长史何勖不同,欲席卷奔郁州,自海道还京都。义恭去意已判,唯二议未决,更集群僚谋之。众咸惶扰,莫有异议。畅曰:“若历城、郁州有可致之理,下官敢不高赞,今城内乏食,百姓咸有走情,但以关扃严固,欲去莫从耳。若一旦动脚,则各自散走,欲至所在,何由可得。今军食虽寡,朝夕犹未窘罄,量其欲尽,临时更为诸宜,岂有舍万安之术,而就危亡之道。若此计必用,下官请以颈血汗公马蹄!”世祖既闻暢议,谓义恭曰:“阿父既为总统,去留非所敢干。道民忝为城主而损威延寇其为愧恧⑤亦已深矣委镇奔逃实无颜复奉朝廷期与此城共其存没张长史言不可异也。”暢言既坚,世祖又赞成其议,义恭乃止。太祖⑥闻畅屡有正议,甚嘉之。孝建二年,出为会稽太守。大明元年,卒官,时年五十,谥宣子。‎ ‎(摘编自《宋书·卷五十九》)‎ ‎【注】①猘犬:疯狗。“猘”读“zhì”。②世祖:南朝宋孝武皇帝刘骏,字休龙,小字道民,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元嘉二十五年调任安北将军。③索虏:南人对北人的蔑称。④函箱阵:军队行进中的保护性方形阵势。⑤愧恧:惭愧。“恧”读“nǔ”。⑥太祖: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太祖是其庙号。‎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道民忝为城主/而损威延寇/其为愧恧/亦已深矣/委镇奔逃/实无颜复奉朝廷/期与此城共其存没/张长史言不可异也 B. 道民忝为城主/而损威延寇/其为愧恧/亦已深矣/委镇奔逃实无颜/复奉朝廷/期与此城共其存没/张长史言不可异也 C. 道民忝为/城主而损威延寇/其为愧恧/亦已深矣/委镇奔逃/实无颜复奉朝廷/期与此城共其存没/张长史言不可异也 D. 道民忝为城主/而损威延寇/其为愧恧/亦已深矣/委镇奔逃/实无颜复奉/‎ - 26 -‎ 朝廷期与此城共其存没/张长史言不可异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主簿,古代官名,汉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多置之,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 B. 总统,军队的统帅,古代指统率武装力量的主帅;近代其意义变成了国家元首。‎ C. 下官,下属官吏,汉代郡国自行征召属吏,属吏对长于自己的官及国主自称臣。‎ D. 孝建,南朝宋孝武皇帝刘骏的年号。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多为两个字。‎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畅有情有义,竭诚以待知音。他起家于太守徐佩之的主簿,徐佩之被诛杀,他骑马飞驰前去吊唁,身穿孝服竭尽哀悼,受到谈论者的赞赏。‎ B. 张畅护爱家人,具有长者风范。他的弟弟张牧曾被疯狗咬伤,医生说要吃蛤蟆肉治疗,张牧不敢吃,张畅就先尝了一下;张牧吃后,伤口痊愈。‎ C. 张畅审时度势,决策正确果断,他与宋世祖镇守彭城时,面对太尉刘义恭临阵撤离的打算,他直陈撤离之弊,旗帜鲜明地表示坚守城池的决心。‎ D. 张畅屡有正议,得到太祖赏识。张畅多次提出正确的建议,传到宋太祖耳中,每每得到宋太祖的认可与褒奖,并于孝建二年被任命为会稽太守。‎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恭去意已判,唯二议未决,更集群僚谋之。‎ ‎(2)若一旦动脚,则各自散走,欲至所在,何由可得!‎ ‎【答案】10. A 11. B 12. D ‎ ‎13. (1)义恭撤离彭城的想法已明确,只是不知该用哪一个建议,就再次召集众幕僚商讨此事。(2)如果一旦改变主意打开城门,那百姓一定会各自逃散,想要去到目的地,怎么可能呢?‎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中,“道民”是世祖的小名,在句中作主语,“为”是动词,作谓语,“城主”是名词,作宾语,故在“主”的断开,排除C项;“奉朝廷”构成动宾结构,不能断开,另“期”是期待,想要的意思,是道民期待与城共存亡,不是朝廷,应在“朝廷”后断开,故排除D - 26 -‎ ‎;“实”,实在之意,和后面的“无颜”构成状语,修饰“奉”,句意联系紧密,因此在“实”之前要断开,故排除B。‎ 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总统,军队的统帅,古代指统率武装力量的主帅”说法不当,“总统”一词,出自《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不难看出,本文里的“总统”是个动词,表示“总揽,总管”之意。‎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每每得到宋太祖的认可与褒奖”说法错误,原文“太祖闻畅屡有正议,甚嘉之”,意思是太祖听说张畅屡次提出正确的建议,非常赞许他。并不是每每得到认可与褒奖。‎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判”,明确;“唯”,只,只是;“更”,再次;“谋”,商讨。全句译为:义恭撤离彭城的想法已明确,只是不知该用哪一个建议,就再次召集众幕僚商讨此事。(2)中,“若”,如果;“动脚”,改变主意打开城门;“所在”,所字结构,目的地;“何由”,怎么。全句译为:如果一旦改变主意打开城门,那百姓一定会各自逃散,想要去到目的地,怎么可能呢?‎ ‎【点睛】‎ - 26 -‎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张畅字少微,是吴郡人。是吴兴太守张邵兄长的儿子。张畅少年时候与堂兄张敷、张演、张敬齐名,是后辈中的杰出人才。最初开始做官时担任太守徐佩之的主簿,徐佩之被处死,张畅便骑马前去奔丧,穿上丧服极尽哀伤,被当时谈论的人称赞。他的弟弟张牧曾经被疯狗咬伤,医生说吃蛤蟆可以治好,张牧认为这件事很难做到。张畅笑着先尝了些,张牧因此才吃,伤口也就痊愈了。孝武帝镇守彭城,张畅任安北长史、沛郡太守。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帝拓跋焘南征,太尉江夏王义恭统领各路军队镇守彭城、泗水。当时拓跋焘亲率大队人马到达萧城,敌人离彭城几十里。彭城兵力虽然很多,而军队粮食不足,刘义恭想放弃彭城南归,商议了一整天也没有拿定主意。当时历城兵少粮多,安北中兵参军沈庆之的意见想用军车营组成函箱阵,精锐部队在外翼配合,保护二王和妃嫔家眷直奔历城,分出部分城中的兵配合护军将军萧思话留守。太尉长史何勖不同意,他想全部人马都奔向郁州,从海路回京城。义恭撤离彭城的想法已明确,只是不知该用哪一个建议,就再次召集众幕僚商讨此事。大家都恐慌得很,拿不出别的不同建议。张畅说:“如果有可能撤退到历城、郁州,我怎敢不赞成?现在城内粮食匮乏,百姓无心固守,只是因为城门紧锁,戒备森严,逃不了罢了。如果一旦改变主意打开城门,那百姓一定会各自逃散,想要去到目的地,怎么可能呢?现在军中粮食虽少,但还没有到吃光的地步,就是用尽了到时可再作各种打算,哪有舍弃万分安全的计划而投向危险死亡之境的道理!如果你一定要执行逃走的计划,下官就死在你的马前。”孝武帝听到了张畅的建议,对义恭说:“你既然是军队的统帅,是走是守我不敢干涉。我没有才能,作为一城之主,损失威严招来敌人,心中万分惭愧。弃城逃跑实在让我没有脸面面对朝廷。我愿与此城共存亡,不能不听从张畅的话。”张畅的话十分坚决,再加上世祖的赞成,义恭放弃了弃城逃跑的打算。太祖听说张畅屡次提出正确的建议,非常赞许他。孝建二年(455)他出任会稽太守。太明元年(457)死于任上,时年五十岁。谥号为宣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忆九华①‎ 罗隐 九华巉崒②荫柴扉,长忆前时此息机③。‎ - 26 -‎ 黄菊倚风村酒熟,绿蒲低雨钓鱼归。‎ 干戈已是三年别,尘土那堪万事违。‎ 回首佳期④恨多少,夜阑霜露又沾衣。‎ ‎【注】①罗隐十余次应进士第,最终铩羽而归,备受世俗评议。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二年,诗人54岁,在润州养病时,写作此诗。②巉崒:读“chán zú”,险峻。③息机:忘掉世俗的机巧之心。④佳期:相爱着的男女幽会的时日。罗隐赴举时,曾与色艺兼美的云英姑娘有过一段相爱的故事。‎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忆”字紧扣诗题,既引出了所忆内容,又表达了“长忆”的心里感受。‎ B. 颔联中“黄菊”表面上写的是秋天的物象,实则暗示着诗人正值人生之秋。‎ C. 颈联“干戈”指战乱,“尘土”指战乱激起的烟尘。此处从实入笔,抒发感情。‎ D. 前四句写所“忆”,描绘了一幅“九华隐居图”,后四句描写眼前,时空跨度大。‎ ‎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对战争的厌恶;对世事不如意的感慨;对仕途不顺的惆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实则暗示着诗人正值人生之秋”过度解读,诗歌前四句,诗人回忆当年在九华隐居时的情景,描写菊花风中摇曳,村中酿的酒已经熟了,并非指诗人的人生之秋。‎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分析诗歌情感要结合全诗,逐联分析,才不会遗漏要点。‎ - 26 -‎ 前四句写所“忆”,描绘了一幅“九华隐居图”——九华山险峻雄壮,黄菊风中摇曳,酒酿已熟,正是饮酒之时,水边绿蒲低垂,小雨霏霏,诗人垂钓归家,隐居生活闲适恬淡,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干戈已是三年别,尘土那堪万事违”写战事不断,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万事违”“回首佳期恨多少”写世事不如人意,万事乖违;由注释可知,诗人十余次应进士第,最终铩羽而归,表达了仕途不顺的惆怅郁闷。‎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_______”,描写沙漠冰封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士大夫之族在择师中存在的思想误区。‎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一句,曲折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开山劈岭、征服自然的雄伟气概;而“_______”一句则描述了突破疏导险阻、秦蜀两地相连的情况。‎ ‎【答案】 (1). 千树万树梨花开  (2). 瀚海阑干百丈冰 (3). 位卑则足羞 (4). 官盛则近谀 (5). 地崩山摧壮士死 (6).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瀚”“阑”“羞”“谀”“摧”“栈”“钩”。‎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 26 -‎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FAST的反射镜边框是1500米长的环形钢梁,而钢索则依托钢梁,悬垂交错, 出球形网状结构。FAST的反射面被常常形容成“大锅”,其构造把4450块边长10多米的三角形反射面板单元拼成。FAST通过“锅底” 的索网结构来实现对每块面板的“姿态”控制,( ),实现精确的天文观测。‎ FAST索网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网结构,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变位工作方式的索网体系。其技术难度不言而喻,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 索网的设计、制造及安装全过程。随着索网诸多技术难题的不断攻克,FAST形成了12项自主创新性的专利成果,这些成果对我国索网结构工程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提升作用。‎ 全新的设计思路,加上 的台址优势,使得FAST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开创了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的新模式,并将在未来10-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呈现 纵横交错 贯穿 得天独厚 B. 体现 泾渭分明 贯穿 近水楼台 C. 呈现 泾渭分明 横穿 得天独厚 D. 体现 纵横交错 横穿 近水楼台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个300米口径瞬时抛物面面向天空形成,悬吊在上方的信号接收器相互配合 B. 使其面向天空形成一个300米口径的瞬时抛物面,悬吊在上方的信号接收器与其配合 C. 悬吊在上方信号接收器与在空中形成的一个300米口径的瞬时抛物面相互配合 D. 使其面向天空形成一个300米口径的瞬时抛物面,与悬吊在上方的信号接收器相互配合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FAST的反射面常常被形容成“大锅”,其构造由4450块边长10多米的三角形反射面板单元拼成。‎ B. FAST的反射面常常被形容成“大锅”,由4450块边长10多米的三角形的反射面板单元拼成。‎ C. FAST的反射面被常常形容成“大锅”,由4450块边长10多米的三角形的反射面板单元拼成。‎ D. FAST的反射面常常被形容成“大锅”,把4450块边长10‎ - 26 -‎ 多米的三角形的反射面板单元拼成。‎ ‎【答案】17. A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和词语的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和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处,呈现,显出;露出;体现,指某一事物具体地表现出某种现象、某种性质或精神。语境是“球形网状结构”,应用“呈现”。排除BD。‎ 第二处,纵横交错,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也形容情况复杂。经纬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对象是“索网结构”,应选“纵横交错”。排除C。‎ 第三处,贯穿,贯通,通达;横穿,指横着穿越过去,一般指公路等。语境指“技术难题”贯穿于FAST索网的全过程,应选“贯穿”。‎ 第四处,得天独厚,具有特殊优越的条件,多指人的资质或自然环境特别好;近水楼台,比喻由于地处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语境指FAST具有特殊优越的条件,故选“得天独厚”。‎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 句子主语是“FAST”,因此下句应是“使其……”,AC两项偷换主语,排除AC;B项偷换主语,前句主语是“抛物面”,因此,应用“与其……”,排除B。‎ 故选D。‎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A项,“其构造由……拼成”句式杂糅,应删去“其构造”;‎ C项,语序不当,应是“常常被”;‎ D项,“把……拼成”搭配不当,应为“由……拼成”。‎ 故选B。‎ ‎【点睛】辨析近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分析:‎ - 26 -‎ 一、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二、范围大小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 三、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 四、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五、感情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 六、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 七、语法功能不同: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 八、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 九、主动和被动不同: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与受事者不同 十、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有些近义词适用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不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弱视与近视不是同一种病。近视多发于学龄期人群,是睫状肌过度紧张或遗传因素等造成的“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的眼病。通常情况下,________,矫正视力可恢复正常,而弱视是一种通过戴眼镜也无法矫正视力的眼病,常伴有斜视、高屈光不正、看远看近视力都不好等症状。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疾病,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________,最佳治疗时间不能错过。孩子在幼年阶段自制力不足,________,很容易养成不良的用眼习惯,导致弱视、斜视等眼疾。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爱眼、护眼意识,并对孩子眼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答案】 (1). 近视患者戴眼镜后 (2). 成年后则基本治愈无望 (3). 如果没有家长的耐心纠正 ‎【解析】‎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 26 -‎ 本题中,第一空,结合上下文“弱视与近视不是同一种病”“而弱视是一种通过戴眼镜也无法矫正视力的眼病”,推断①处可以填入“近视患者戴眼镜后”之类的内容。‎ 第二空,结合上下文 “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疾病,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最佳治疗时间不能错过”,推断②处应该填入“成年后则基本治愈无望”之类的内容。‎ 第三空,结合上文“孩子在幼年阶段自制力不足”“很容易养成不良的用眼习惯,导致弱视、斜视等眼疾”,推断③处应该填入“如果没有家长的耐心纠正”之类的内容。‎ 最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以及表达的是否简洁连贯自然。‎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21.在这次抗击新冠病毒疫情中,人们把奔赴一线有作为的人称为“逆行者”,请写一段抒情性文字,向这些“逆行者”致意,字数在80个左右。‎ ‎【答案】冲在抗议前线的最美逆行者们,我赞美你们,因为你们不负知识分子肩上的道义担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用大爱温暖整个世界;我赞美你们,因为你们有着医生的专业、战士的勇猛、国士的担当,你们用对生命的虔诚守望在历史上铭写了一个个大写的“人”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比如:对象、事件、字数,记叙、抒情或者议论,有没有修辞等方面的要求等。要严格根据要求进行写作。‎ 本题写作对象是“逆行者”,要求是写“抒情性”文字,字数是80歌个左右。比如:钟南山,汉族,福建厦门人,1936年10月出生于南京,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后,钟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这是人民日报微博上对钟南山的评价。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钟南山院士胸怀大理想、心中有人民。2003年非典肆虐,67岁的他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而今,武汉疫情肆虐,84‎ - 26 -‎ 岁的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却登上了前往武汉的高铁。面对未知的艰难,他勇担大任,一往无前,既有医者仁心的专业技术,也有战士迎难而上的拼搏狠劲。但是在他看似无坚不摧的外衣之下,却深藏一颗柔情似水的仁人之心、一腔热血爱国的赤诚之情。‎ ‎【点睛】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青岛的一辆公交车上,有个座位空着,因为那个座位上有积水。10岁的小学生刘显昊掏出纸巾擦干,然后默默退到一边,跟旁边的乘客说“可以坐了”。‎ 在深圳,一个叫乐乐的小女孩随爸爸出去玩,看到一对撸串的情侣将竹签扔了一地,吃完后一抹嘴走了,她默不作声走过去,把签子一根根捡起来放到了垃圾桶里。‎ 郑州一居民楼晚上发生天然气泄露,12岁初中生李承泽闻到“怪味”,迅速找到小区门卫处理,从而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 ‎2020年4月7日凌晨,江苏省南通市一名14岁女孩从22楼跳下,当场不治身亡。据附近群众反映,可能是因为作业没写完,孩子要玩手机,家长批评了几句。‎ ‎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爱如阳光 天空对鸟儿的爱,让鸟儿飞的更高,海水对鱼儿的爱,让雨儿畅快地游玩。人与人之间也需要爱,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真诚的开始,但爱不是一味地获得,爱是双向的流动,只有双向的爱才能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 青岛10岁的小学生能够在公交车上用纸巾擦干座椅,让别人坐下,这么小小年纪就懂得关爱他人,着实令人敬佩。深圳的小女孩乐乐,能默不作声地将别人扔了一地的竹签一根根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这是对他人的关爱,更是文明素质的体现。郑州12岁初中生闻到“怪味”后,能迅速找到小区门卫处理,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这是对他人的关爱,也是在履行一位公民见义勇为的神圣职责。然而,那位从22楼跳下的南通市14岁的女孩,却永远离开了父母、同学、老师……如果家长再耐心一点,再多一些关爱,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 26 -‎ 中国有句名言说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报答他人的善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被沿袭了下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接受了帮助却当作理所当然,而不怀感激之心,报答以爱的话,谁还愿意提供帮助呢?因此,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请莫伤好人心,让爱双向流动。 ‎ 令人可喜的是,心怀感激的人在我们的社会是占主流的。当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发财致富时,他必定不会忘记自己以往艰苦的日子,这也就使他有了传递爱意给那些还有需要的人的愿望。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数人是愿意品尝到感激的喜悦之情的。当施舍者看到自己帮助的人懂得回报,哪怕不是对自己,而是对社会、他人,他已经看到自己所为的价值,这无疑让他产生了延续自己善举的动力。这是爱的付出,是爱的双向流动,也是爱的获得,社会因此受益。 ‎ 也许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会可能受益万分。还记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场特大暴雨吗?灾情在播报着,但温情也在上演着。一伙从河北农村赶来的人们救助灾民,置个人安危而不顾的行为受到大家的赞赏。殊不知,他们都是当年唐山大地震的获救者,是众人的无私奉献让他们拥有了继续生存的物资和信心。而现在,不忘回报的他们来帮助另一拨人获得新生。爱与正能量的流动顶托着社会,站立、前进。我们也忘不了那最美丽的乡村教师--伍玉锡,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这么多年来从没落下一节课,从没少批改一次作业。是社会人士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关怀、帮助他支撑在讲台边。这种双向流动的爱比金子更宝贵、更坚硬。 ‎ 当然也存在着爱的“返回链”缺失的现象。看看陕西一位任内帮众多企业融资,任后却惨被企业“抛弃”的局长便可知,单向的爱是多么痛苦,社会将会变得不那么和谐。 ‎ 爱如阳光,温暖你我,让爱传递下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本题有四则材料。青岛10岁的小学生能够在公交车上用纸巾擦干座椅,让别人坐下,这么小小年纪就懂得关爱他人,着实令人敬佩。深圳的小女孩乐乐,能默不作声地将别人扔了一地的竹签一根根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这是对他人的关爱,更是文明素质的体现。郑州12‎ - 26 -‎ 岁初中生闻到“怪味”后,能迅速找到小区门卫处理,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这是对他人的关爱,也是在履行一位公民见义勇为的神圣职责。然而,那位从22楼跳下的南通市14岁的女孩,却永远离开了父母、同学、老师……如果家长再耐心一点,再多一些关爱,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综合分析,四则材料的连接点是“关爱”,可以据此立意。‎ 参考立意:‎ ‎1.让爱无处不在;‎ ‎2.爱如阳光;‎ ‎3.爱要双向流动;‎ ‎4. 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 参考素材:‎ ‎1.关爱如一缕春风,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关爱如一把火炬,照亮着每一个人的行程;关爱如一个港湾,安抚每-一个远航归来的人,生活中不能缺少关爱。‎ ‎2.我刚上小学的时候,这里的一切都让我从心底里感到陌生、寂寞。而有一个人使我从这个困境徒了出来,让我这个孤单的人心中涌起阵阵暖意。‎ ‎3.一开始,我不认识任何人,只好整天-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有一天,放学的时候,天空下起淅淅沥沥的雨。我因为早上走的太急了,而忘记了带伞, -直站在校门口,等着妈妈来接我。可是,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直没见妈妈来接我。小小年纪的我,又不认识别人,找不到人帮忙。‎ ‎4.我真是又叙急:妈妈怎么还不来接我?真是的!要不我直接顶着雨跑回家?不行,妈妈肯定又会骂我的。妈妈应该会理解我吧。算了,再等等,如果妈妈再不来,就等雨下小点的时候跑回家去。我心里这样盘算着,就又一个人静静地等。可是,老天就像和我作对一样,雨并没有下小,反而越下越大。看到这样,我急得简直像热锅上的蚂蚁。‎ ‎5.这时,我看见一个打着伞的女生向我走来,我开始看不清楚她。只见她穿着-件白色的衬衫,‎ 一条色的休闲裤。她慢慢地向我走来,我也渐渐看清楚了她。她长着一-张瓜子脸 ,有着白皙的皮肤,一头黑发。这时,我心中- -直在想: "哎?好像在哪儿见过她?在哪儿呢?哦!对了 ,她和我是一个班的,应该算是我的同学。突然,她对我说:”你怎 么还没回家啊?是爸妈没来接,还是忘记带伞了?”我见她在问我,蚂上回应了她: "今天早 上出门太着急,忘了带伞了,妈妈还没来接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话音刚落,她急切地问:”你家住在哪里?” 我告诉了她,她高兴地说,“正好同路哎,我们一起走吧,也刚好送你-‎ - 26 -‎ 程。”说完,她就把伞递过来,两个人打着这把原本只能遮一个人的伞,走在了风雨交加的路上。‎ ‎6.一路上,她总是把伞往我这边移,而她自己却滴到雨水。我和她一路上说说笑笑,我经常看到她那张天真烂漫的笑脸,也知道了她的名字。而且这一路上的谈话,让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不再感到寂寞。‎ ‎7.此后,她和我经常在一起,她告诉我很多我不懂的事情,而且让我接触其他同学,让我变得十分开心。现在,我有了很多好朋友。‎ 行文构思:‎ 首先拟一个与材料密切相关的标题,如“爱如阳光”。文章开头,由自然界的爱引出人类之爱,接着分析材料,指出关爱能给人温暖。接下来进行论证。只有双向的爱才能让社会更和谐,点明观点;接着先从施善者的角度,表达了爱的双向流动的意义,之后列举了两个事例,从受助者的角度表达了爱的流动的价值,又从反面例子入手,表达了单向的爱的痛苦;最后点题,发出呼吁——“爱如阳光,温暖你我,让爱传递下去”。‎ ‎【点睛】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1)相同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2)相反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 ‎(3)相对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4)递进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5)综合型 - 26 -‎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审题立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然后归纳出全面正确的观点。‎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