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全国卷用)(2)
2020届二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作业(全国卷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幻热不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它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思维发生巨大变化的产物。从上个世纪后半叶开始,具有世界范围的思维模式变化开始显现。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融通已经势在必行,也促使科幻的勃兴。 无论是何种科幻小说,它的指针总是对着作家生活的时代。中国科幻具有立足于现实,促使人们对现实更深入思考的特点,这一特点是和世界科幻大师们的思考相通的。他们的神思尽管驰骋宇宙,飞向遥远的未来,但是作为地球人的思维之根仍然是脚下这片土。凡尔纳的科幻虽然让后来的科学家当作科学发明的启示录,但是他后期的作品已经流露出对于工业革命带给人类负面影响的忧虑。 科幻不只是一种文学形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的思维的更新。科幻文学既融合了人类思想领域最前沿的精神成果,也融汇了不同的多种艺术创造形式,它富有幻想又直接地反映了人的矛盾、困惑、希望和理想。纯文学里当然不乏书写人类理想之作,但是如今它更要向科幻等新产品学习,因为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的影响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从思维更新的角度是很难表现人类变化的。 科幻文学在科学的背景下反思人类现实生存状态和社会整体机制在未来的演化趋向,它是前卫的文学,也是宏大深远的文学。面对AI深入生活各个层面,或者用尽地球人的智慧寻找外星文明,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科幻作品以一种奇幻推理的形式作出富有哲理的思考。中国科幻不是简单重复人类和对立面的矛盾这一俗套,而是凸显了中国社会在开拓进取中积累的有益经验——只有和谐发展、保护生态、以人为本,人才能成为科技的主人,世界才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未来的美好成果才能为全人类共享。 中国科幻的中国元素是对世界科幻的重要贡献,在当代优秀科幻作品中,中国文化的精髓如珠玉镶嵌其中,体现了人类的思想精华和东方智慧。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也促使人类开始从“人”的本质属性进行深层反思。中国经典话语里充满人类自身所具有的生命意识、求新意识、矛盾统一意识、回归意识等根本元素,优秀的科幻作品使之成功地实现现代转换。刘慈欣在《三体》中以奇绝的幻想编织了人性的多彩画面,同时引发了对于未来的思考;王晋康的《古蜀》以恢宏的气势挥就中华远古文明画卷,构建绚丽的中华民族精神史诗。我们处在信息社会,世界各国如同一室,尤其科幻作家接受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影响是他们的长处。好的科幻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摘编自孟庆枢《逐梦的中国科幻》, 2018年12月18日《人民政协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科幻立足作家生活的时代,促使人们更深入地思考现实,这一特点源于对凡尔纳等世界科幻大师们文学创作的借鉴。 B.中国科幻不是以人类和AI、外星文明等对立面之间的矛盾为创作题材,而是着力表现中国社会在发展中积累的有益经验。 C.中国文化不乏生命意识、求新意识、回归意识等根本元素,中国科幻将这些与自然科学结合,是对世界科幻的重要贡献。 D.无论是思考未来还是回溯远古文明,刘慈欣和王晋康等人创作的当代优秀科幻作品都体现了人类的思想精华和东方智慧。 解析 A项,原文是“这一特点是和世界科幻大师们的思考相通的”,“借鉴”一说于文无据。B项,原文是“中国科幻不是简单重复人类和对立面的矛盾这一俗套”,意为在这一方面有创新,而非完全不以此为题材。C项,原文“中国科幻的中国元素是对世界科幻的重要贡献”,选项张冠李戴。 答案 D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介绍中国科幻的发展,侧重论述与世界科幻文学相比中国科幻的独特之处。 B.文章开篇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思维的变化为背景,指出科幻勃兴的必然性。 C.第二段以凡尔纳的创作为例,旨在凸显优秀的科幻作品能为科学发明提供启示。 D.文章从现实性和思维更新两个方面介绍科幻文学,并就二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 解析 A项,原文并非侧重论述中国科幻的“独特之处”。C项,举“凡尔纳”一例为了突出科幻的现实性。D项,文章没有论证“现实性和思维更新”这二者间的关系。 答案 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意味着如今纯文学只有从思维更新的角度才能表现人类变化。 B.科幻作家的神思能飞向遥远的未来,但并未脱离特定时代的科学背景,具有现实性。 C.科幻文学反思人类现实生存状态和社会整体机制的演化趋向,具有宏大深远的主题。 D.科幻文学融合了思想领域最前沿的精神成果和丰富的艺术创造形式,是前卫的文学。 解析 A项,原文是“不从思维更新的角度是很难表现人类变化的”。 答案 A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这是很多人过年的感受。甚至有人评论说,中国传统节日只是存留于父辈记忆里的尤物,已经成为国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压岁钱水涨船高,变成了负担,失去了原来祈福去灾的本意;庙会办到商场里边,实际就是商品交易;群发短信拜年,平均给每个人的情感又有多少?专家们认为,这一现象是传统节日的“异化”、“空洞化”、“物化”等原因造成的。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要提高全民的文化自觉,让传统在现代社会得到很好的延续。 其实式微的不只是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也在日益淡化,这是不争的事实。要究其原因,很多专家都归咎于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在笔者看来,这都是表面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异化”和“物化”。“节日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当灵魂越来越缺乏依附的载体,节日就会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比如,春节文化包含教育、敬神、祭祖、尊老爱幼等内容,并通过一系列仪式来完成。而现在几乎没有人在敬神、祭祖,由于无法团聚的人越来越多,尊老爱幼也成了“隔空对话”,春节还有什么文化味道啊?取而代之的是,春节越来越物质化,越来越热闹,但越来越没有文化。 传统节日值得我们缅怀,但对传统节日的式微我们也无可奈何,因为社会在发展,原来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东西,不再是人们的必需,那么传统节日就会发生变化。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指出:“原来的传统节日是有大量丰富的民俗活动的,和节气、时令、气候、水土,以及祭祀、祈祷、敬仰、吟诵相关联,有着缅怀、祝愿、庆贺、祈愿、敬祭等种种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在的节日几乎都没有祈祷和敬祭等内容,失去了庄严的文化氛围,人们对一些不接地气的节日越来越淡化,相反对产生于国外的又接地气的节日情有独钟。当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自然就会式微。 尽管传统节日式微是文化在“物化”的结果,但文化是需要传承的。很多传统节日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需要保护的,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予以传承,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节日也会增加新的民俗活动和新的文化内涵。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传统节日的式微。在笔者看来,节日式微的内容多是不贴近现实生活或不被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所认可的不合时宜的传统内容。我们应该通过努力,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总之,传统节日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切不可在我们手中消失。 (有删节) 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现象的一项是( ) A.随着人们生活走向富裕,压岁钱水涨船高,节日的经济意味越来越浓。 B.随着通讯的现代化,过节时大家已习惯了编发短信互贺,进行“隔空对话”。 C.传统节日现在已不再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庙会也成了商品交易的载体。 D.国内不少人对产生于国外的、接地气的节日越来越情有独钟。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真正原因的理解,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传统节日的“异化”、“空洞化”、“物化”。 B.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 C.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越来越趋向物质化。 D.传统节日不合时宜的内容得不到今天人们的认可。 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传统节日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保护与传承传统节日的看法。 1.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说的是国内不少人钟情于洋节日,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现象”。 2.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由原文第二段“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异化’和‘物化’”可知,C项是真正原因。 3.(1)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正日渐式微,所以需要保护和传承。(2)①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教育、宣传活动。②在传统节日开展新的民俗活动,以增加其新的文化内涵。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如“保护和传承”。第二问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