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作文写作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作文写作 作文是高考语文中的一个必考题目,考纲要求考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这类题型对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可以拉开学生的分数差,我们希望这个专题可以帮助学生了 解相关技巧,在考试中得到应用。 写作答题技巧 审题立意技巧 命题作文 1.紧扣题眼法:就是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深入挖掘题目中的含义。如作文题“难忘的老师”, 题目中的关键词是“难忘”,也就是要写出内心感触最深的。另外从非关键词可知,这是要求 我们写记叙文,并以写人为主。那么写什么人呢?题目要求是“老师”,如果写同学朋友或父 母就偏题了。再如,“家庭琐事”中的“琐”字告诉我们,重点要写家庭中发生的细琐杂事。 2.添加要素法:就是通过增补一些附加的成分,让原来的作文题结构更完整,内容更具体,题 意更鲜明。如“笑声”这个题目,如果不想办法缩小范围或具体化,还真难下笔。如果我们在 题目前添加上地点或人物,使之成为“教室里的笑声”或“爸爸的笑声”等,写作范围就明朗 化了;如果在题目后面添加事件,使之成为“笑声激励了我”或“笑声化解了矛盾”等,这样 写作的重点就明确了。 3.引申题意法:对有些题目,我们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将题目意思引申。 如“路”、“脚印”、“春风”等题目都隐含着另一层意思:“路”不仅仅指脚下的道路,更 应该指“成长的历程”;“脚印” 不仅仅指地上的脚印,更应该指“人生的足迹”;“春风” 不仅仅指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更应该指“轻言细语的教诲”。可见,找到“虚题”的另一半就 找到了思维的天空。这种引申法最适于单独词(如“花”)、象征词(如“风波”)、比喻词 (如“心窗”)和有双关意义(如“黑色的日子”)的作文题目。 4.小题大做法:就是依据题目提供的范围进行联想或挖掘,写出深刻的文章。这种方法适用于 开口小、范围有限的小题目,如“教室一角”、 “我的家”等。同学们经常会被这样的小题 目困住手脚。对这样的“小”题必须打开思维,管中窥豹,写出大气超凡的文章,要挖掘“小 题”中的“大”思想、“深”内涵。如“一份答卷”这样的小题,我们不能只想到考试时的答 卷,还要想到生活中的“答卷”:对某次艰苦经历所完成的答卷,在严峻考验面前所做出的表 现,在诱惑面前所提交的答卷等。 5.大题小做法:话题作文开放性和自由度高,我们有些同学很难驾驭,采用“大题小做”,有 意识地缩小范围,选择某个小的角度来反映比较深刻的主题,以小见大,达到“一滴水可以见 太阳”的效果。如湖南某市一个考题就是让同学围绕“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来写作,有的同 学大谈特谈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来表现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其结果空洞无物,得分较低; 但有一同学用 4 篇日记连缀起学习生活中的 4 个片段:睡觉遭受蚊虫、放学下楼拥挤、买饭犹 如冲锋、考场胜利而归。文尾又紧扣话题道:“通过初中三年的磨砺,我已经练就了取胜的绝 招——吃苦耐劳!我没想到自己与吃苦接触的那些日子,竟然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作者大 题小做,把“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大主题化成了小主题“先苦后甜,苦尽甘来”。 值得提醒的是,运用“大题小做”法的关键就是在选择材料时要“小”,要典型,要与“大 题”有密切的联系,并且选择自己十分熟悉的、感受最深的、最容易驾驭的小材料。 6.另求新路法:有些作文题看起来很熟悉,但正由于太熟悉、太容易写,才会掉以轻心,才会 容易走向平庸和雷同。对熟悉的题目要抛开常规思维套路,独辟蹊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 我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如以“水”为题写作,有些同学在审 题时会走老路,出现了“治理洪水”、“水源污染”等撞车现象,有一位同学在审题时别出心 裁,把“水”转换为“泪水”,因为“泪水”也是水家族中的特殊一员,一石洞天开,思维顿 时开阔,选材的余地大了,主题也鲜明了。 材料作文 单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1、从关键词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 抒情议论的句子)和反复出现强调一些词语,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 解材料,正确立意。 2、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 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3、由果溯因。 多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1、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例如:阅读理解下面两则材料,结合两则材料提炼出观点。 (1)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 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 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2)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 “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 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解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在 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 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学生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 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 2、寻互补法 例如:结合下面两则材料提炼出观点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解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 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 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 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漫画作文 第一步:钻进去——仔细观察,弄清画面内容。 1、看标题。 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这“画眼”,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故在审画时 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 寓意所在,进而得出观点。 2、看画面 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 某种观点。因此,分析漫画的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 的寓意有提示作用。因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观察画面。 3、看画中字 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因此,我们在解漫画题 时,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 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画中字 寓意 观点 现实 4、看夸张处 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以引起观者共鸣。因 此,解漫画题时要注意分析漫画的夸张之处。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 表达的寓意所在。 夸张处 寓意 观点 弦外之音 现实 第二步:站起来——分析关系,把握漫画含义。 看清画面内容的构成后,就要居高临下分析作者作画的目的,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思想。 第三步:飞出去——联想类比,由此及彼地对接现实。要学会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联系社会 实际,,根据要求联想,综合构思成文。 漫画作文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段不可或缺。 方法: 1)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 2)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画面思画外; 3)多个角度想想看,创作动机是什么,确定最佳画意点。 第四步:定下来——比较筛选,确立最佳立意。确定写作的立意点,不是泛泛而议,面面俱到, 而是抓住一“点”,深入钻探。前面讲过,一幅漫画的寓意可以多角度理解,在审读的时候理 解角度固然越多越好,以便打开思路;但在确定写作内容的时候,就必须选取某一个角度而“不 及其余”了。否则,文章内容驳杂,头绪众多,是不利于表达的。并且,拟题要小。 第五步。考虑如何组织文章。漫画作文,说到底是要我们运用类比的方法,将画面所讽刺的内 容与现实生活进行逐层类比,或叙事,或说理。一是找准类比之点。“点”即中心。即你由画 面内容提炼出来的中心观点。二是铺开类比之面。即在写作时,一定要点漫画材料,或在开头, 或在中间。 拟定题目技巧 1.引用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电影片名、歌曲名等拟题 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电影片名具有语句凝练,含义深刻,易懂好记的特点, 直接引用以之为题,可以使文题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新颖生动。 2 仿写、借用、改写成语、格言、俗语、歌词拟题 巧妙的仿写、借用、改写,可以使题目鲜活别致,新人眼目,具有很强的吸引 力。 3 巧用修辞手法拟题 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能避免一览无 遗,能使文题生动形象、精炼紧凑、含蓄隽永,能使文章锦上添花。事实上,文章 的题目和内容一样,需要形象生动,有文采。运用修辞手法拟题可达到熠熠生辉的 效果。 4 运用数字、公式、定理拟题 运用数字、公式、定理和标点移植入文章中作标题,一改文题的古板单调,使 之变化多样,异彩纷呈,形象直观,往往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 果。 5 逆向思维换个角度拟题 同学们写文章要善于逆向思维,打破常人的思维模式,做到别出心裁,有个性。 拟题更是如此,换个角度去思考,或许会“柳暗花明”,出奇制胜,吸引读者。 6 贴近时代拟题 要使标题新颖,还要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使人一看题目,就觉得春风扑面,清新醉 人。 议论文结构技巧 一、 并列式 A.论点式并列:在确立中心论点后,首先从道理或逻辑上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并列的分论点, 然后再考虑如何论证分论点,既可以用事例论证,也可以用因果分析、假设推理或比喻说理等 方式展开论证; B.论据的并列:在确立中心论点之后,首先展开联想,寻找恰当的论据,然后再考虑如何通过 对论据的分析议论去扣题点题。 二、递进式 1.按议论步骤递进(递进式结构) 2、按论点内涵递进(并列递进式结构) 三、对照式 A.正反对比型:在本论部分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进行对比,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 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B.破立结合型: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或采用先批驳反面观点,再论证正面 观点。无论是先立后破,先破后立,还是边破边立,文章所驳斥的错误观点都应是文章所立论 点的对立面。破的目的是为了立,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更牢固地确立正面的论点,所以, 文中所驳斥的观点一定要是与文中确立的论点针锋相对的。破立结合,破是为了立,从反面证 明正面的论点,以使正面的论点立得更稳,更令人信服。 四、启感式。 这种写法由“引”、“证”、“联”、“结”四步构成。变式写法有两种,每一步的内容 与要求与常式写法相同,只是步骤有变化: l、“联”-“引”一“议”一“结”; 2、 “引”-“联”一“议”一“结”。 文采提升技巧 (一)字斟句酌,锤炼词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首先必须储存、掌控丰赡的词汇,运用起来才不至于笔头干涸。 其次必须强化语言运用的训练,要能分清优劣,准确取舍。尤其要注意锤炼以下三种词语:① 具有建筑美的动词。 ②具有音乐美的词语。 ③具有绘画美的词语。如: 队长下田头,腿上卷裤头;村长下田头,手里有烟头;乡长下田头,秘书跟后头;县长下 田头,记者抢镜头。 该段文字,讲究词语的音韵和谐美,运用“田头”“裤头”“烟头”“后头”“镜头”等 具有音乐美的词语,活画出某些干部不务实而热衷于捞政治资本的丑态。 (二)选用句式,添亮增色。 选用句式,是说句式运用要灵活,要富于变化,或对偶,或排比;或长句与短句结合,或 整句与散句兼行等。句式的灵活运用,常常能使文章摇曳生辉、添亮增色。如: 我们班会说话的有三种人:唾沫横飞,手舞足蹈,声嘶力竭,据理力争,这是第一种;几 人一窝,天南海北,谈古论今,随口神侃,这是第二种;故作愚笨,实则聪颖,妙语联珠,专 门搞笑,这是第三种。 上段文字,单就词汇本身而言并不高深,但排比句式的运用,使文句声调铿锵,陡增亮色, 境界全出,彰显出一种非凡的气势和对称的美感。 (三)巧用修辞,增添文采。 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是增强文章的审美含量、增加文采、提升品位的重要手段。如借助 排比,便可以渲染气氛,增强气势,增进论证。运用比喻,便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增添情趣, 令人遐想万千,思接古今。在文中如能巧妙地使用比喻、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文章 就能“气象峥嵘,彩色绚烂”。 如要表达“龙泉洞上的千手佛像爬满了青苔”这个意思,若不用任何修辞手法,可这样说:“龙 泉洞上的千手佛像上到处布满青苔。”语句显得平淡而乏味。如果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则可以这样表达:“他微笑着,看青苔爬上脚趾,他微笑着,听青苔跃上双膝,他微笑着,任 青苔浸上佛头。” 在这里,作者用“微笑”“看”“爬”“跃”“浸”等动词,赋予佛和绿 苔以生命,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它们的生气与活力。写得情趣盎然、文采飞扬,因而极具艺术 魅力。 (四)融合历史,丰盈文化底蕴。 我国是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融合历史,结识名人,走进作品,能丰厚自己的 知识底肥,展示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现迷人而灵动的艺术魅力。 在文中适时地引用(化 用)古诗词,是达到上述目的的有效方法。 如河南卷满分作文《自信和倾听》的开头部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一种自信,豪迈且气势磅礴。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一种自信,果敢而执着。 “行到小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一种自信,淡泊而从容。 上段文字,引用古典诗词,显得大气、豪迈而意蕴深厚,透露出作者厚实的文化素养,给 读者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五)引入时代活水,凸现生活情趣。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因此必须体现时代的特 征与风貌。我们所处的时代,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把时代活水引入文章,会使文章说理更有 力度,更具针对性。 如江西省高考优秀作文《桃花源祭》中的相关段落: 消息很快传回来,传到一直找不到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太守耳中,太守立马兴奋起来,决 定部署以开发桃花源为龙头的经济战略。请陶渊明写一篇《新桃花源记》,拉明星当形象大使, 到处唱“我爱桃花源,就像老鼠爱大米……”。 上述文字,作者将古今中外的事物巧妙地嫁接起来,“老鼠爱大米”的港台流行语的引用, 古代的陶渊明与现代明星的同台献艺,中国的太守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世外桃源建起了 星级宾馆,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产生了某种“荒诞”的艺术效果。 当然,语言的鲜活与灵动,是作者文化底蕴的外现,它仰仗于作者长期的语言锤炼,决非 朝夕可就。以上方法,只能算是一种投机,如能给同学们的应试带来些许帮助,则甚为欣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