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高一语文古诗文《 鹊桥仙》专项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新高一语文古诗文《 鹊桥仙》专项训练

2020-2021 学年新高一语文古诗文《 鹊桥仙》专项训练 一、(2020·江苏高一期末)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①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①银汉:银河。 1.这首词上阙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请简要概括本词最后两句的深刻含义。 【答案】1.①点明牛郎织女相会的地点和时令;②以纤云、飞星、银河、金风、玉露等乐景衬托牛郎织女 一年相见一次的凄婉哀情。 2.讴歌了真挚、纯洁、坚贞的爱情,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 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织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 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 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 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 貌合神离的夫妻,金风、玉露等景物又反衬了牛郎织女的凄婉。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 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 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它们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 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 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二、(2020·浙江模拟)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中为什么是“恨”而不是“爱”? 2.“金风玉露”是什么意思?运用这个意象有什么好处? 【答案】1.“飞星传恨”意为那些闪亮的星星正在飞驰长空,仿佛在传递着牛郎和织女的离愁别恨。近在 咫尺,能相视,却不能相守,用一个“恨”字,突出了相思之苦。 2.“金风”是指秋风,因为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是指白露。“金风玉露”就是指秋风白露,连相 逢时候的“风”都如“金”,“露”都如“玉”,可见相聚的宝贵难得。同时,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 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解析】1.“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 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 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2. “金风玉露”化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句,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 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三、(2020·江苏模拟)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下列对本课《鹊桥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个精妙的比喻写尽牛郎、织女的相见之欢和离别之苦。 B.“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对男女主人公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 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振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C.本词的内容是歌咏牛郎、织女的神话。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 D.这首词主要运用叙事、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2.请简要分析本课《鹊桥仙》一词中“忍顾鹊桥归路”中“忍”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1.D 2.忍:怎忍,岂忍。全句意思是:怎么忍心回头看那从鹊桥回 【解析】1.D项,这首词主要运用叙事、议论的表达方式。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 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 2.本题属于诗歌鉴赏中炼字题,答题时要理解词的本身义及诗歌中引申义,再进一步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2020·江苏模拟)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分析《鹊桥仙》一词的修辞特点。 2.本课《鹊桥仙》--词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作者对爱情的看法,曲折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 对纯洁、高尚、忠贞不渝爱情的赞颂。请结合“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的画面,展开联想和 想象,描述牛郎和织女的相会场面。 【答案】1.①拟人。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在牛郎、织女相会佳期,彩云都来为他们“弄巧”,流 星也来为他们“传恨”,为牛郎织女每年--度的相会渲染气氛。②对比。如“一相逢”与“无数”,“久 长”与“朝朝暮暮”,表现了牛郎、织女的忠贞不渝的爱情。③比喻。如“柔情似水”,形象地写出了牛 郎织女相会时温柔缠绵的情意;如“佳期如梦”,极言相会时间之短暂,表达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复杂 心情。 2.在这个七夕之夜,在这辽阔的银河两岸,牵牛星和织女星星光闪耀,片片云霞变换着,只见牛郎与织女 快步飞奔着。织女穿着自织的五彩锦衣去见牛郎,时而看见她那幸福而又焦急的脸.上洋溢着甜甜的笑容, 时而看见她那匆忙而又惆怅的望眼欲穿的眼神。暮色漫天,星光微明,长途跋涉,终得一见。他们诉说着 无尽的思念与烦恼,匆匆复匆匆,怎不令人愁绪万千。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技巧。首先要明确诗歌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诗歌中运用了拟 人,对比,比喻等修辞,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根据诗句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即可。 ★迁移延伸★ 一、(2020·山东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故乡。 1.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总无声”衬“啼杜宇”,而啼声 “催成清泪”) 2.表达了诗人岁月蹉跎、英雄迟暮、功业未成的无限感慨与悲叹。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这 时作者听到了鹃啼,但又不直接写,而是先反衬一笔:莺燕无声使得鹃啼显得分外清晰、刺耳。表现了月 夜的鹃啼是很凄楚的。据此理解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感情的理解。作者先绘景,渲染气氛,再用对比烘托出杜鹃夜啼,接着写啼声引发 的感受,触发旅人思乡之情,最后通过联想,表达岁月蹉跎之感,在故乡听鹃啼当然引不起羁愁,之所以 “不堪听”,就是因为打动了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 二、(2019·山东高二月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鹊桥仙·一竿风月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①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①钓台:位于浙江省的富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于此耕读垂钓。 1.这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民间传说有关。 2.词中“我”的身份是什么?生活状况怎样? 3.对渔父这个形象,你怎么看? 【答案】1.鹊桥仙 牛郎织女 2.“我”是一名渔父。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潮涨便驾舟出发,潮停就撒网捕鱼,潮落即放歌回家。贫穷 自在,远离红尘。 3.穷则独善其身。人生既然不得志,那就抛却红尘,独守淡泊,亲近自然,渔樵余生。 【解析】1.考查对词和传说的认识。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 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词没有题目,只有词牌名,一般用词的开头几个字作为题目,故本词的词牌名是 “鹊桥仙”;民间传说鹊桥是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故本词与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有关。 2.考查对词的内容的理解。由词的最后一句“我自是无名渔父”可知“我”的身份为渔夫;由“卖鱼生怕 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去”可知,“我”的生活状况:卖鱼的时候惟恐走 近城门跟前,更不用说还会到闹市深处去了。潮生时出去打鱼,潮平时系缆,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 然规律相适应,无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根据题意将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作答 即可。 3.考查对词的主旨的理解。《鹊桥仙·一竿风月》是南宋词人陆游写的一首词,词中借一位弃绝红尘,隐 居江湖,不求名利,惟日日捕鱼为生的渔父形象,来表达词人英雄失路,不得不退居江湖的感慨和无奈, 与一般的追求闲情逸致的隐士情怀有所不同。由最后一句“时人错把比严光(严光:即严子陵,汉代著名 隐士),我自是无名渔父”可知“我”淡泊名利,不追求功名利禄,即使生活清贫,人生不得志,依然能够 独善其身,以捕鱼为生也乐在其中。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三、(2020·江西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鹊桥仙·己酉①山行书所见 [南宋]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②,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注释)①己酉:淳熙十六年(1189)。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辛弃疾于淳熙八年(1181)被弹劾 落职,闲居江西上饶,此后的二十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②归女:嫁女儿。古时女子出嫁称“归”。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常来游玩,被此地的美景陶醉,下片写乡村男婚女嫁的热闹场面。 B.“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词人对雨生情,回忆以前在这里发生的事情。 C.“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写乡村婚娶的欢乐、热闹情况。 D.“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写词人为农民的稻谷丰收在望而欣喜,代农民感谢夜里风露对 稻谷的滋润。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闲去闲来几度”中的两个“闲”字,写出了词人的心情悠闲,反映出词人渴望回归自然的心情。 B.词的上片着力表现词人赋闲在家的生活状态,暗含了他的无奈之情及对朝政的失望。 C.词的下片不但表现了词人赋闲在家的生活状态,也表现了其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D.上片淡笔,清幽自乐;下片浓墨,欢腾鼎沸。反映了词人超脱、美好的感情。情景交融,相互衬托,使 词的意境显得十分清新、旷逸。 【答案】1.B 2.A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B.“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具体写了当天发生 的事情。作者抱负难以施展,心情抑郁,只好以酒浇愁。他酒醉未醒,走路时身体摇晃不支,只好扶着一 块怪石,停在那里看飞泉,朦胧中以为这是新停留的地方,可酒醒后,发现还是前回酒醒之处,也还是经 常止息的地方。这两句特写,从怪石、飞泉表现作者的热爱自然,更主要的是表现他的醉酒。所以要写他 的“闲”和“醉”,着力点正在于表达他那无奈之情,他对朝政的失望。选项错误。故选 B。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A.“几度”句中特别点出一个“闲”字,实际上,不是作者闲情逸致的“闲”, 对作者来说,是很可伤的。辛弃疾决不是贪“闲”而是怕“闲”的人,“闲”是被迫的。他总希望有早一日 能回到疆场,为国效力,可现实生活又是他不能有所作为。选项错误。故选 A。 四、(2020·浙江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日 秦观① 一夕轻雷落万丝②,霁光③浮瓦碧参差④。 有情芍药含春泪⑤,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①秦观:北宋著名诗人,先后多次贬官遭徙,一生潦倒失意。②万丝:指密蒙的雨丝。③霁光:雨后 初晴的阳光。④参差:指层叠的瓦片。⑤春泪:指雨珠。 1.诗中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2.描摹传神是这首诗的特点,请对诗中的“卧”字作一简单赏析。 【答案】1.春季。 2.“卧”字形象地刻画出雨后蔷薇的娇弱状态,表达了诗人的惜花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从描写的“芍药含春泪”“蔷 薇卧晓枝”来看应该描绘的是春季的景色。 2.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卧”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刻画出雨后芍药和蔷薇的娇弱情状,表达了诗人 的惜花之情。“练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比如“以动写 静”和“比喻拟人”,本诗中的“含”“卧”就是拟人写法,说明其表现的景物特征,表达的诗人情感。 五、(2020·安徽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试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秦观) 漠漠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②似穷秋,淡烟流水③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①漠漠:寂寥无声。②无赖:百无聊赖。③淡烟流水:指画屏上的景致。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殊词中“一曲”“一杯”,两个“一”字可见作者自吟自饮,孤单冷寂。 B.晏殊词上阕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时光的易逝。 C.秦观词上阕先写楼外天色阴沉,后写室内光景清幽,于是一股淡淡哀愁油然而生。 D.晏殊词描写的是暮春时节日落时分之景,秦观词描写的是深秋时节拂晓时分之景。 2.意象是指蕴含诗人情感的物象,这两首词中都有“花”的意象,试比较其不同之处。 【答案】1.D 2.晏殊词中花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晏殊借花落抒发时光易逝、人事无常的感慨;秦观借飞花似梦抒写词中 主人公孤独寂寞、百无聊赖的哀愁。 【解析】1.这是一道诗歌语句理解题,这种题型是要求理解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解读、联系作品内容解读; 通过多方面的“联系”,并深入思考,对古诗文词句的解读就会正确而深刻得多。选项 D.秦观词也是描写 暮春时节的景色。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意象的比较。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由景色的特点尤其是人物 的心境、处境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当然与人的处世态度也有很大关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