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杭州市2020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庚子年的春节注定刻骨铭心:突如其来的疫(yì)情着(zháo)实让人有些猝不及防,原有的秩序被打破,一场围绕疫情的攻艰战就次打响,参与者是全国人民。 B. 没有传承就不能正本清源,就不能与时俱进,唯有秉持“传承不泥(nì)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才能推动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日臻(zhēn)完善。 C. 对自然之殇(shāng)熟视无睹、置若惘闻,隐含着对他人、对社会最终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厚德载(zài)物,我们应在亲近自然中学习自然,形成健全美好的人格。 D. 永远到更低的地方去,这仿佛是水诡谲(jié)的座右铭,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让水卑躬屈膝,将仪态丧失殆尽:凶猛时暴戾(lì)恣睢,萎靡时一蹶不振,瘫伏在地。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查对形近音同(或音异)、形异音同(或音异)、多音多义的汉字读音的辨识。注意“多音读次音,形声莫套读,方言要纠错”的原则。字形题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A项,“着(zháo)实”应为“zhuó”;“攻艰战”应为“攻坚战”; C项,“置若惘闻”应为“置若罔闻”; D项,“诡谲(jié)”应为“jué”; 故选B。 - 27 - 【点睛】据义别形,形随义定,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辨析字形正误,应当从字的意义考虑。在这里,我想提供两个据义别形的技巧:①字形结构分析法。汉字当中,有若干是形声字、会意字、指事字等,它们的表意性很强。剖析字形特点,或者说是剖析汉字的造字方法,推知汉字的意义,从而为我们辨析别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②词语结构分析法。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联合式的词语,对这类词,可根据前后位置的关系,推知相对应的字词的词义,从而帮助我们辨析字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西方哲学从晚明开始随传教士进入中国;但只是吉光片羽,作为西方神学文献的附庸,并未得到多少人的重视。直到晩清,为了应对民族危机,国人开始大规模、全方位地了解西方文化时,西方哲学才得到人们的重视,国人开始有意识地了解和学习西方哲学。【甲】有识之士已经看到哲学对于西方文明的重要性:“光英吉利之历史者,非威灵顿、纳尔逊,而培根、洛克也。大德意志之名誉者,非俾斯麦、毛奇,而汗德、叔本华也。”【乙】基于此种认识,王国维在其设计的文科大学(他称为文学科大学)课程体系中,共有《经学》《理学》《史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五科,除史学科外,其他四科的课程中都安排了西洋哲学史的课程。 【丙】但是,一开始中国人对西方哲学的学习只是浅尝辄止,谈不上系统深入的认识,遑论研究;充其量只是介绍,而且很靠不住,往往是从日本学者那里转译过来的。 2. 文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吉光片羽 B. 基于 C. 浅尝辄止 D. 遑论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A 3. B 【解析】 【2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和词语的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和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项,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语境对象是“西方哲学”,适用对象错误。 B项,基于:意思是由于、根据。符合语境“根据这种认识”,使用正确。 C项,浅尝辄止:意思是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符合“谈不上系统深入的认识”的语境。 故选A。 【3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的使用较为复杂,不同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各不相同,需要学生识记理解句号、逗号、感叹号、引号、破折号、冒号等使用方法。 B项,“西洋哲学史”是句中强调的对象,需要加上双引号。 故选B。 【点睛】句号,表示说完一句话的停顿。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顿号,①表示句子中并列的词或词组间的停顿。②表示次序后的停顿。分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冒号,用来提示下文。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完了之后的停顿。感叹号,表示赞美、愤怒、惊奇等感情的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引号,①引用说话或文章中一段文字。②表示特指的词语或反语、讽刺。书名号,表示书籍、文章、报刊、影片等名称。省略号,①表示说话未完或余意未尽。②表示声音断续。③表示重复词语或列举的省略。破折号,①表示解释部分或说明部分。②表示意思的转折。③表示声音的延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文物资源丰富、文化需求高与文物利用效率低形成强烈反差,摆脱困境的关键是利用智能技术促进博物馆升级转型,才能使文物活起来。 B. 两位吸毒少年的家属在医院痛哭流涕,他们没有料到,吸食新型毒品不到一年,孩子不仅性格变了,心、肺、中枢神经系统等也受到了致命的损伤。 C.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旅游已成为民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遗憾的是,不文明的旅游现象仍时有发生,影响了国人声誉。 D. 丝绸之路沿线13个国家的234件文物精品汇聚于“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凭借其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共同讲述着丝路故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A项,句子成分残缺,应在“才能”前加“这样”。 B项,句子有歧义。“两位”可修饰吸毒少年,也可修饰家属。另外,应该先是身体(具象)变化,然后才是性格(抽象)变化,所以,两个分句应该调换位置。 C项,搭配不当,“水平”和“发展”主谓搭配不当。应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 - 27 - 故选D。 【点睛】常见病句类型及例句 (1)语序不当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搭配不当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3)成分残缺或赘余 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4)结构混乱 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5)表意不明 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九月15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6)不合逻辑 他是全部死难者中的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7)歧义 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无法猜出。) (8)句式杂糅 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5.下面是某实习生代领导拟写的书面回复的草稿,画横线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作修改。 ①听说陈教授执教五十周年纪念会即将举行,特此表示祝贺,并感谢学校的邀请。②只是我不凑巧,刚好有要紧公事需处理,不能前往,不好意思。 (1)将①处“听说”改为口口。 (2)将②处语句改为 。(不超过20字) - 27 - 【答案】(1)欣闻 (2)无奈本人公务缠身,未能躬临盛会,敬请原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使用谦敬词语。“家大舍小令外人”。(2)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3)避免合同语言的歧义、歧解。(4)一些词语(包括成语),它用于某一方是固定的,不能改变。 (1)“听说”是口语,此处应用书面语“欣闻”。 (2)“只是我不凑巧,刚好有要紧公事需处理,不能前往,不好意思”中,“不凑巧”“刚好”“要紧”“不好意思”属于口语语体,应改为“无奈本人公务缠身,未能躬临盛会,敬请原谅”。 【点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要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得当等。 6.阅读下面这幅出自《“思想文化大数据实验室”2019城市阅读报告》的柱状图,完成小题。 (1)为上图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120字。 (2)根据图示,人们普遍喜爱读“励志与成功”类书籍。请对此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100字左右。 【答案】(1)各类图书的阅读者学历层次占比 (2)示例: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民众普遍渴望提升自己并取得成功。此类图书热销是正常的,但也应看到部分民众的理性缺失,成功起很难复制的,不少书贩卖的是焦虑或者心灵鸡汤。成功没有统一标准,我们更应珍视名利之外的亲情、友情。 【解析】 - 27 - 【详解】(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实质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简明、准确、得体的能力。图表本身或图表中提供的文字数据都有规律可循,首先要认真观察,找出其中规律。然后根据字数要求、句式要求、内容要求进行转换。转换后的句子语意要连贯,表达要准确。 图表标题为《“思想文化大数据实验室”2019城市阅读报告》,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初中学历用户、高中学历用户、大学学历用户和研究生学历用户,可见图表是根据阅读群体的阅读层次来调查的,因此,标题可以拟为:各类图书的阅读者学历层次占比。 (2)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微写作的能力。需要学生根据题干要求分析出图表中数字背后的原因。题干为:根据图示,人们普遍喜爱读“励志与成功”类书籍,请对此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学生可以结合当下人们的生活状况分析探究人们普遍喜爱读“励志与成功”类书籍的原因,如:心灵焦虑、可望成功,渴望获得他人认可等。然后针对此现象发表看法,可赞同,可反对。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2月30日,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公布了一组故宫观众“大数据”。 “1949 - 2019 年 70 年间,故宫接待观众4亿5610万8015人;1979 -2019年40年间,故宫接待观众3亿8831万8892人,占70年来观众总数的85.1%;2012-2019年7年间,故宫接待观众1亿2979万986人,占70年来观众总数的28.5%。” 截至2019年12月19日10:47:03,随看来自浙江省湖州市的杨先生成为故宫博物院2019年第1900万名观众,2019年故宫博物院接待观众数量首次突破 1900万人次。截至今天,2019年故宫共接待观众1929万7632人。王旭东表示:“在明天最后一天里,故宫观众人数将突破1930万人,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故宫,这也反映了国民中国文化自信力的提升!” - 27 - 根据这份“大数据”,伴随我国高铁越修越广,以及自驾游的越来越普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四省观众借着周末来参观的比例越来越高,人数也占了观众中的较大比例。“大数据”显示,走进故宫的观众中,团队占比55%,散客占比45%;女性占比56%,男性占比44.9%。王旭东表示,“年轻的观众增多,说明故宫越来越年轻化。明年故宫将举办一系列公益活动,邀请更多的青少年走进故宫。” (摘编自潘子璇《故宫博物院:2019年故宫博物院客流量突破1900万人次》) 材料二: 为了更好聚焦博物馆作为社区、社群、社会活跃参与者的角色定位,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浙江省博物馆以“博物馆在身边”为主题,举办了第三届浙博“观众节”。此次“观众节” 一方面积极发挥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的作用,把博物馆带到大众身边;另一方面着眼于“传统的未来”,策划了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体验活动,吸引未成年人走进博物馆。 当天,“以画印为心——丰子恺漫画美育解读”图片巡回展启动仪式在浙江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通过图板展览这一形式更好推广美育启蒙和美育教育,将丰子恺先生的艺术作品更好带入社区和学校,之后还将在杭州市区文化礼堂、学校等地进行流动巡展,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文化需求。 (摘编自《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里的博物馆》) 材料三: 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的统计数据,2018年美国共有119487座图书馆分布在美国50个州和海外属地,其中包括公立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学术研究性图书馆等等。在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意义就是提供社区中最重要的免费公共空间。除了为人们提供免费读书、借书的机会,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讲座、文化聚会以及社交活动,成为连接社区居民的纽带。 很多美国家庭是没有电脑的,也没有接通网络。他们用电脑就只能到图书馆。经常看到一些孩子用图书馆电脑打游戏,旁边就是一个失业者在投简历。 图书馆的经费,90%以上来自市政府财政拨款;而市政府的钱,来自当地拥有住房的居民缴纳的房地产税。所以房价高、房子抢手的地方,图书馆设施相对就更完善。 (摘编自陈劲松(造价一亿美元的图书馆》) 材料四: - 27 - 为了让图书馆在滚滚向前的“快捷”时代洪流中重新焕发活力,日本各地开动脑筋,着实下了不少“创意工夫”。其中,“设施复合化”就是重要尝试之一。日本各个地方政府尝试在不减少图书馆原有面积的基础上,增加咖啡厅、儿童游乐馆、培训讲座室等综合设施,甚至有的将其与当地的市民会馆合二为一,为民众提供更加多方位的服务。 为民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也是日本图书馆的重要“吸粉”方式。鸟取县在图书馆开展的各种医疗健康讲座,不断解答各种生活常见病的防治方法,非常受民众欢迎。图书馆内还准备了大量的就业及创业信息,并举办仪式表彰在海外业务及新品开发方面表现优异的人士。图书馆的“本专业”服务也在不断创新,比如解决“借书容易还书难”的问题。 (摘编自蒋丰《日本图书馆凭什么能不断“激活”?》) 7. 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最近7年间,故宫接待观众数占了70年来观众总数的28. 5% ,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大。 B. 故宫的参观人数近七年来一直维持在高水平上,2019年达到1930万,这是我国文化自信力提升的具体表现。 C. 从2019年故宫的数据看,40 岁以下观众约占全年观众总数的一半,年轻观众占比最高,呈现越年轻越多的趋势。 D. 交通的快速发展,高铁的准时便捷,家用轿车的普及,自驾游的流行,这些正是故宫参观人数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 8. 下列对几则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浙博“观众节”策划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体验活动,吸引未成年人参与;到社区和学校举行流动艺术巡展,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需求 B. 图书馆在美国是社区居民免费读书、借书的场所,也是人们听讲座、开展社交活动的最重要的免费公共空间,成为连接社区居民的纽带。 C. 日本各地图书馆逐步压缩图书服务,不断创新服务举措,如增加咖啡厅、儿童游乐馆等综合设施,提供医疗就业和创业等信息。 D. 从原先的“知识宝库”积极转型,变成普通市民休闲、社交的公共服务场所,是中外公共博物馆、图书馆努力的方向和发展的趋势。 9. 社区建了公益图书馆,请根据上述材料,为该馆开展公共教育提出可行性建议。 【答案】7. C 8. A 9. ①丰富的互动活动(民众参与性)②跟机构、名人等共赢合作(专业指导性)③接地气的实用讲座(居民主体性)等。 【解析】 - 27 - 【7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C项,“40岁以下观众约占全年观众总数的一半,年轻观众占比最高,呈现越年轻越多的趋势”错误,由图表比例可以看出“10-20”岁的观众比例不如“40-50”岁的观众多,因此,不能表述为“呈现越年轻越多的趋势”。 故选C。 【8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整合和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结合文中的对应句子对读选项,找到细微的差别,重点注意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 B项,“图书馆在美国是社区居民免费读书、借书的场所”错误,由“其中包括公立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学术研究性图书馆等等。在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意义就是提供社区中最重要的免费公共空间”可以看出,美国图书馆只是“公共图书馆”才提供免费读书、借书。 C项,“日本各地图书馆逐步压缩图书服务”错误,通过后文“日本各地开动脑筋,着实下了不少‘创意工夫’。其中,‘设施复合化’就是重要尝试之一。日本各个地方政府尝试在不减少图书馆原有面积的基础上,增加咖啡厅、儿童游乐馆、培训讲座室等综合设施”可以看出,不是“压缩”,而是“扩大”。 D项,“是中外公共博物馆、图书馆努力的方向和发展的趋势”错误,于文无据。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针对文本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这类题在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搜寻相关答案,可以从当前存在问题中推测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借鉴有效经验。或者从解决该问题涉及到的不同对象谈论解决办法。 - 27 - 由材料二“为了更好聚焦博物馆作为社区、社群、社会活跃参与者的角色定位,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浙江省博物馆以‘博物馆在身边’为主题,举办了第三届浙博‘观众节’……策划了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体验活动,吸引未成年人走进博物馆”可以概括出第一点“丰富的互动活动”;由“‘以画印为心——丰子恺漫画美育解读’图片巡回展启动仪式在浙江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通过图板展览这一形式更好推广美育启蒙和美育教育,将丰子恺先生的艺术作品更好带入社区和学校,之后还将在杭州市区文化礼堂、学校等地进行流动巡展,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文化需求”可以概括出“跟机构、名人等共赢合作”;由日本的成功经验,“鸟取县在图书馆开展的各种医疗健康讲座,不断解答各种生活常见病的防治方法,非常受民众欢迎。图书馆内还准备了大量的就业及创业信息,并举办仪式表彰在海外业务及新品开发方面表现优异的人士”可以概括出“接地气的实用讲座”。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在此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弄堂里的白马 王安忆 ①弄堂里时常光顾一匹白马。要知道,这是在弄堂,都是街道和房屋,还有熙来攘往的人和车,一匹白马,终究有些神奇。 ②不定什么时候,先是传来叮叮的铃声——那是它的主人,一个脸色严峻的 北路人,拴在它脖子上的铃铛响,然后,就听见得得的马蹄铁敲在水门汀地面上,很清脆地过来了。白马徐徐走来,每到一扇门前,就停下来。它的主人并不吆喝,只站着。白马呢,也站着。它的鬃发在前额上剪齐成刘海,加上脖子上的铃铛,使它显得很稚气,像一个小姑娘。这一主一仆静静站立着,等待门里的人家决定要不要买一碗马奶尝尝。他们等一时,并没有什么动静,就再向前走。倘若有人从门里出来,买一碗马奶——这样的情形,概率大约是二十分之一,于是,北路人就从肩上卸下一个马扎,开始挤奶。淡黄色的奶汁,极细弱地,嗞嗞洒在买主的白瓷碗里,渐渐积起一层,又渐渐平了碗沿。然后,起身收了马扎,继续走去。 - 27 - ③关于这匹白马的身世,有各种各样的传说,最远可推至嘉靖年。其时,上海是县治,荒僻得很。一日,城下忽冒出几千倭寇,只见一骑白马,遥遥领先,犹如刀锋切入守城之阵,所到之处,血溅路开。千钧一发,海防兵陈瑞挥刀迎向马首,刀起头落,落的是一颗人头,白马早已偏过,绕陈瑞而去。敌寇大骇,掉头遁走,只是那一匹白马,神龙见首不见尾,再无踪影可寻。人们说,那白马当年从东门进城,从此就在沿江一带活动和繁衍,日月变迁,那卖乳的白马许就是它的后裔,因这弄堂正巧在旧城东门附近。那牵马人又是谁?是当年收留它的恩主的后人。按此说法,应是本地人才对,却为何是异乡客?对这样的疑问,也有解释。从宋元开始,吴淞江下游就有支流从城边经过,江上往来商船无数,江岸则成繁闹集市,人和物在此交流集散,有过往的,亦有滞留的,于是,东西南北中,五方杂居。这么说,这白马就是日本的白马了,说不定还是名骏之后。 ④到了道光年间,这一回,来的是英国人,浩浩荡荡逼北门而来。到达门前,无甚动静,推门,门不动,叫人,人不应,命一名小兵爬上城墙,打开城门。马载着炮,载着人,从卵石路上碾过,马首几乎与黑色的瓦檐平齐,真是傲慢啊!此时上海还是个蛮荒地方,贼盗遍野,不晓得有多少盗马贼的眼睛盯着呢!就不相信它们一个不少全回去老家。那么,这匹母马,和它们会不会有什么亲缘? ⑤据称,张謇在苏北开创通海垦牧公司,其中当有马场。是从北地引进的蒙古马,体质结实,肌腱发达。后来垦牧公司倒闭,牛马四散。想必会有随马迁徙来的蒙古人,留下几匹性子熟悉的种马,仗着几代养马的秘籍,开个小小的种马场。但是,这一番小小的雄心不过是将张謇的失败重演一遍。蒙古马难以适应南方温湿的气候,马草又不对胃口,病的病,跑的跑,最后剩下一匹白马,随主人沿途卖乳,终来到上海。经过数次交配,早已血缘错综,变了脾性,服了水土。这白马其实是一匹杂种马了。 ⑥也不排除,它来自赛马总会。这就来到了十九世纪中期。赛马总会的马都是有谱系的,有名有姓,而且受过教育。这实在太绮靡了,声色犬马里的“马”字就是指的它。几乎一夜之间,海上升明月,这城市成了远东的巴黎。犹如一个梦,梦里的人都是忘了时间的,一百年就像一瞬间,忽然梦醒,却换了人间。新生的政权彻底取缔赛马,收回跑马场的土地,这些马里面的纨绔,在接踵而至的柴米生涯里,以什么为生计呢?要这么想,这匹白马就是落魄的。大约身处历史的局部,并不自知,所以仿佛没什么怨艾,安详地挨家挨户走过,出卖它的乳。 ⑦在上等马之下,这城市还有过许多苦作的马,拉人,拉货,吃主子的鞭子……哪一个是白马的先人呢? ⑧你也许看见过白马的眼泪,一大颗一大颗地落地,噼啪作响。有时是北路人的粗手挤裂了奶头,有时是脱落了马蹄铁,肉掌里扎进碎砖烂瓦和铁钉子。它挺遭罪的,可都忍下了。有善心的女人,摸着白马的脖子说:下一世投胎个人吧!可做人又怎么样,也没见北路人笑过。这人和马之间,看起来是冷淡的,也许却是至深也不定,因为都是同样的孤寂,是命运的同道。 - 27 - ⑨偶尔的,千年难得,北路人发出“喔唏”一声,白马忽然迈开步子小跑起来,铃铛和马蹄声快了节奏,清冷地响起在弄堂里。马尾巴蓬松着,一扬起一伏下。腰和臀凸凹着,有一点妩媚,又有一点风骚。随了又一声“喔唏”,白马停下来,回到原先的步态,四周复又沉寂了。这时候,弄堂里无人,北路人和白马也是因为无人,以为是他们的世界,才放纵了一下,其实呢,一扇后门里,有一双眼睛在看着呢! ⑩这小孩子一直羞惭他不能得大人允许,买一碗马奶。他一个人躲在门后,西斜的太阳照在弄堂里,黄澄澄的光里面,没想到,窥见了这一幕,北路人和白马竟是活泼泼的。这一募,稍纵即逝,简直惊艳。他们安静下来铃铛和马蹄又恢复原先的节奏。小孩子悄悄掩门而出,人在前,马在后,小孩子在最后。小孩子等待白马回一回头,可是没有,白马和北路人一直向前,走过一扇破烂的木门,有那么一瞬,镶在一块光里,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选自《收获》2007年第5期,有删改) 1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节奏舒缓,表现力强,请作赏析。 11. 你从第⑨段北路人和白马的状态读出了怎样的意蕴? 12. 本文题为“弄堂里的白马”,试分析白马在全文中的作用。” 13. 如何理解文末“小孩子”出场的安排? 【答案】10. ①从颜色、形态、声音几方面对奶汁进行细腻的描绘,使挤奶场景生动地呈现于读者面前。②两个“渐渐”,写出了过程的缓慢,引发读者的关注。③借助一系列短句,仿佛特写镜头,使节奏放慢,细节放大,流露出对白马的珍惜、喜爱之情。 11. 状态:在不为人知的一刻,北路人和白马活泼放纵;片刻后,又回归于沉寂。意蕴:平凡板滞的人生也会有灵动飞扬的时刻;人生平凡板滞可能是常态,灵动飞扬才是短暂的;灵动飞扬的一面是人能够在平凡板滞的生活中保持尊严和淡定的根源。 12. ①“弄堂里的白马”,标题设置了悬念,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白马是文章的线索,贯穿了全文的内容。③白马是作品的主要形象,通过推测其不同先人,叙述了城市的发展历史,平添了马传奇的身世,又丰富了作品的内涵。④白马是孩子关注、尾随的对象,它与北路人相互映衬,平凡卑微与灵动飞扬合成人与马的两面,共同呈现人生不同的侧面,富有意蕴,令人回味。 13. ①一扇门后,一双眼睛,孩子的出场极具画面感,突出子他的单纯、好奇与渴望。②以孩子纯真的视角,展现马与人活泼、张扬的一面。③孩子的出现,使情节生出波澜,丰富了小说的意蕴。④孩子追随人、马,目送人、马消失,使故事戛然而止,令人回味。 【解析】 - 27 -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3)指出手法,分析句子。(4)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 “淡黄色的奶汁,极细弱地,嗞嗞洒在买主的白瓷碗里,渐渐积起一层,又渐渐平了碗沿”中,“淡黄色”是颜色,“嗞嗞”是声音,“细弱”是形态,描写细腻,场景生动;“渐渐积起一层”“又渐渐平了碗沿”中,“渐渐”重复使用,描绘出挤奶过程的缓慢;这一细节描写凸显了观察的细致,流露出对白马的珍惜、喜爱之情。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时,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本题需要抓住段中关键词和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 由文章第②段“那是它的主人,一个脸色严峻的 北路人”“它的主人并不吆喝,只站着。白马呢,也站着”可以看出白马和北路人的平凡与呆滞。而“白马忽然迈开步子小跑起来,铃铛和马蹄声快了节奏,清冷地响起在弄堂里。马尾巴蓬松着,一扬起一伏下。腰和臀凸凹着,有一点妩媚,又有一点风骚”则写出了白马与北路人的活泼与放纵。“白马停下来,回到原先的步态,四周复又沉寂了”表现出他们在暂时的活泼放纵后归于平淡。本段通过白马和北路人来写普通人的生活,多数情况下平凡,灵动飞扬只是片刻光景,然而,也正因为这片刻的灵动与飞扬,才能够让人保持自身的尊严和淡定。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标题和物象作用的能力。把握标题的作用:点明写作对象;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揭示主旨等角度分析。 读者效果上:“弄堂里的白马”,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思考白马为何在弄堂,白马有何特点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构上:白马贯穿了全文的内容,开头写白马,中间猜测白马的身世,结尾照应开头,再写白马在弄堂,是文章的线索。 内容上:白马是作品的主要形象,构成了文本的主要内容,作者通过推测其不同先人,交代了城市的发展历史,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主旨上:白马与北路人一样平凡卑微,他们穿行在上海的里巷,平凡卑微与灵动飞扬合成人与马的两面,共同呈现人生不同的侧面,富有意蕴,令人回味。 【13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共有以下几点:结构上:1、总结上文。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3、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4、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5、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 人物上:前段“一扇后门里,有一双眼睛在看着呢”描写孩子关注马的行为,最后一段“小孩子悄悄掩门而出,人在前,马在后,小孩子在最后。小孩子等待白马回一回头”描写孩子跟随白马的动作,眼睛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了孩子的好奇心。 “他一个人躲在门后,西斜的太阳照在弄堂里,黄澄澄的光里面,没想到,窥见了这一幕,北路人和白马竟是活泼泼的。这一募,稍纵即逝,简直惊艳”中,“惊艳”一词写出了在纯真的孩子看来,马与人活泼、张扬,让人惊艳。 结构上:通篇都在写马,在文章结尾出现了孩子,使情节生出波澜,丰富了小说的意蕴。 读者效果上:孩子追随人、马,目送人、马消失,白马和北路人头也不回第走了,这一情节使故事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丰富想象空间。 三、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云松《瓯北集》序① [清]袁枚 晋温峤耻居第二流,而云松观察②独自负第三人,意谓探花辛巳,而于诗则推伏余与蒋心余二人故也。夫以云松之才之高,而谦抑若是,疑是谰语,不足信。今年以《瓯北集》来索序,撷之,只心余数行,而他贤不与焉。然后知云松于余果有偏嗜耶?抑其诗别有独诣之境,己不能言,他人不能言,必假余与心余代为之言耶?嘻!余与心余之诗之所以然,俱不能自言也,又乌能言云松哉?然去春过南昌,心余病,握余手,諈諉③诗序,一如云松。撷卷首,一序并无。然后知此二人者,交满海内,而孤睨只视,惟余是好。然则余虽衰,殆不许其嘿嘿④然竟以不言已也。 今夫越女之论剑术曰:妾非受于人也,而忽自有之。夫自有之者,非人与之,天与之也。天之所与,岂独越女哉!以射与羿,弈与秋,聪与师旷,所与公输⑤。之数人者,俱不能自言其所以异于众也。而众之人,方且弯弓斗棋,审音习斤,穷日夜追之,终不克肖此数人于万一者,何也?云松之于诗,目之所寓即书矣,心之所之即录矣,笔舌之所到即奋矣,稗史方言之所载,即阑入矣。而忽正忽奇,忽庄忽俳,忽沉鸷忽纵逸,忽数典而斗靡。读者游心骇目,碌碌然不可见町畦。或且规唐摹宋,千力万气以与之角。卒之骐骥追日,未暮而 - 27 - 日已在其前。所以然者,又何也?呜呼!此皆羿与秋、师旷、公输之所不能言,而惟越女能言之者也。余之为云松言者,亦止此而巳矣。 惑谓云松从征西滇官海南黔中得江山助故能以诗豪余谓不然世之行万里历险艰者或十倍焉而无加于诗如故也。或惜云松诗虽工,不合唐格,余尤谓不然。夫诗宁有定格战? 《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汉、魏、六朝之诗,不同乎三唐。谈格者,将奚从?善乎杨诚斋之言曰:“格调是空间架,拙人最易藉口。”周栎因之言曰:“吾非不能为何、李格调以悦世也。但多一分格调者,必损一分性情,故不为也。”玩此二公之言。益信。 云松之所以长处,余不能言;云松之所以短处,余转能言之。此即云松之所以谢却他人而必亟亟焉以诗序见属之本意也。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 ,有删节) [注]①赵云松:即赵翼,清代文学家,辛已(1761)年中探花,与蒋心余、袁枚以诗并称于世。②观察:清代对道台的尊称。③諈諉(zhuì Wěi):嘱托。④嘿嘿,同默默。⑤秋,古之善下棋者;师旷,古之善音乐者;公输,名班,古之善治木者。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于诗则推伏余与蒋心余二人故也 推伏:同推服,推许佩服。 B. 终不克肖此数人于万一者 肖:模仿。 C. 千力万气以与之角 角:竞争。 D. 玩此二公之言 玩:仔细地体味。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而他贤不与焉 子亦有不利焉 B. 天之所与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 未暮而日已在其前 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D. 吾非不能为问李格调以悦世也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云松曾在辛巳年中探花,才气非凡,服膺袁枚、蒋心余的诗才,特请二人为(瓯北集》写序。文章开篇交待了写作的缘由。 B. 袁枚认为赵云松天赋诗才,凡人难及;但将方言野史、所见、所思统统写入诗中,难免会有损于诗歌,也让人很难替他说话。 C. - 27 - 历代诗歌各有所长,说明诗无定格,那么赵云松不求契合唐诗的格调,在创作中彰显性情,正是其可贵的创新之处,无可非议。 D. 文章叙议结合,体现作者与友人的情谊:如叙述蒋心余病中托序的细节,真挚感人;引杨诚斋、周栎言的话,以回应对越诗的批评。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惑谓云松从征西滇官海南黔中得江山助故能以诗豪余谓不然世之行万里历险艰者或十倍焉而无加于诗如这也。 18. 把文中面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知此二人者,交满海内,而孤睨只视,惟余是好。 (2)此即云松之所以谢却他人而必亟亟焉以诗序见属之本意也。 【答案】14. B 15. D 16. B 17. 惑谓云松从征西滇/官海南黔中/得江山助/故能以诗豪/余谓不然/世之行万里历险艰者/或十倍焉/而无加于诗如这也/ 18. (1)这才知道,这两个人,知交遍及天下,却目空一切,只喜欢我。 (2)这就是云松谢却他人却一定急急地把诗序托付给我的本意啊。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B项,“终不克肖此数人于万一者”意思是:最终也不能像这几人的万分之一。肖,相似,像,这里也可以理解为“达到”。 故选B。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A项,代词,代写书序这件事;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B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独;代词,代“我”; 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 - 27 - D项,目的连词,来。 故选D。 【16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手法、思路、主旨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首先要认真研读文本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文本错误的解读。 B项,“但将方言野史、所见、所思统统写入诗中,难免会有损于诗歌,也让人很难替他说话”错误,原文是“云松之于诗,目之所寓即书矣,心之所之即录矣,笔舌之所到即奋矣,稗史方言之所载,即阑入矣。而忽正忽奇,忽庄忽俳,忽沉鸷忽纵逸,忽数典而斗靡”,说明云松学识渊博,作诗勤奋刻苦,诗歌风格多样,他的才能乃是上天授予,如同后羿、师旷一样,因此不能言说。 故选B。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解答此题要先理解,后断句。 句意为:有人说云松跟随皇帝征讨西滇,在海南黔中做官,得到了江山相助,因此能借诗称豪。我认为不是这样。有的人行程万里历尽艰险或许超过云松十倍,但是却无人像云松这样能运用于诗。 “西滇”做“从征”的宾语,“海南黔中”是“官”的宾语,应分别在其后断开;“得江山助”中,“得”是谓语,“江山的帮助”是宾语,在其后断开;“故能以诗豪”中,“故”表示总结上文,其前断开;“余”做“谓不然”的主语,其前断开;“世之行万里历险艰者”中,“者”意思是“……的人”,做下句的主语,句子较长,应单独成句;“或十倍焉”中,“焉”是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开;“而无加于诗如这也”中,“而”表示转折,其前断开。故本句断句为:惑谓云松从征西滇/官海南黔中/得江山助/故能以诗豪/余谓不然/世之行万里历险艰者/或十倍焉/而无加于诗如故也/ 【18题详解】 - 27 - 此题考查文言翻译的能力。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高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1)这才知道,这两个人知交遍及天下,却目空一切,只喜欢我。关键词:然后,这样之后;海内,天下;孤睨只视,此处指目空一切;“惟余是好”,宾语前置句。 (2)这就是云松谢却他人却一定急急地把诗序托付给我作序的本意啊。所以,……的原因;谢却,谢绝;必,一定;见,代词,我;属,通“嘱”,嘱托。 【点睛】文言文翻译六方法——留、对、拆、增、删、调 (1)留。古今意义相同、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保留不译。如:“晋侯、秦伯围郑”,“晋侯”、“秦伯”不译。 (2)对。将单音节词对译成双音节词,有三种情况。 ①原单音节词加前缀或后缀。如:“鼠度其无他技”,“鼠”译“老鼠”;“石之铿然有声者”,译“石”译“石头”。 ②原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同义词。如:“不患贫而患不安”,“贫”译“贫困”,“安”译“安定”。 ③原单音节词换成另一个双音节词。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译“荒年”。 (3)拆。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有时是古汉语中两个连在一起的单音词,译时不能以今度古,要拆开。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祖父”译“祖辈、父辈”。 (4)增增补句子省略成分或词语活用后新增内容。 ①增省略成分。如:“黑质而白章”,译时补出省略的主语“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时补出省略的谓语“击鼓”;“则与斗卮酒”,译时补出动词的宾语“他”;“竖子不足与谋”,译时补出介词的宾语“你们”;“今以钟磬置水中”,译时补出省略的介词“在”。 ②增活用后需要的内容。如:“吾从而师之”,译时加“把当作”;“吾妻之美我者”,译时加“认为”;“项伯杀人,臣活之”,译时加“使”。 (5)删。一些无法译出的虚词(语气助词、表停顿、凑足音节)可删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里的“之”、“也”不译。 (6)调。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子(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译时要调整到它应在的位置。“甚矣,汝之不惠”,译时谓语应回到主语后面,“你太不聪明了”。 - 27 - 参考译文: 晋代温峤以位居第二流为耻,而赵云松观察却自称是第三人,意思是说,他是辛巳年的探花,而对于诗却推服我和蒋心余两个人的原因。凭借云松的高才,却这样谦虚,怀疑是假话,不值得相信。今年拿着《北欧集》来让我作序,读这本书,只有心余几行字,其他贤才没有参与。这才知道云松对于我果然有偏好呢?或者是他的诗有独到的境界,已经不能言说,他人不能言说,一定要借助我和心余言说呢?嘻!我和心余的诗之所以这样,都是不能自己言说,又怎能评价云松的诗呢?然而,去年春天路过南昌,心余生病,握着我的手,嘱托我作诗序,跟云松一样。采撷卷首,一个序言也没有。这才知道,这两个人,知交遍及天下,却目空一切,只喜欢我。我虽然衰老,恐怕不许我默然不言啊。 现在越女讨论剑术说:我并非受之于人,而是自己本来就有。那自己本来就有的,并非别人传授的,而是上天传授的。天传授给的,难道只有越女吗?把射箭传授给后羿,把下棋传授给弈秋,把灵敏的听觉传授给师旷,把斧头传授给公输班。这几个人,都是不能自己言说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而一般人,刚会弯弓射箭,学会下棋,懂得音律,熟悉斧头,穷尽日夜追求,最终也不能像这几人的万分之一,为什么呢?云松对于诗,眼睛所看的是书,心里所想的是记录,笔尖所到的是勤奋,稗官野史所记载的,也会掺杂进去。忽端正,忽奇崛,忽庄重,忽诙谐,忽然气势沉雄,忽然豪迈奔放,忽然历举典故辞藻华丽。读者心游神驰,内心吃惊,才能平庸而不见界限。或者模仿唐宋诗词,以无穷之力与其竞争。最终如骐骥追赶太阳,天色未晚而太阳已在眼前。之所以能这样,又是为什么呢?呜呼!这是因为后羿与弈秋、师旷、公输班一样不能言说,而只有越女能言说啊。我为云松也仅止于此而已。 有人说云松跟随皇帝征讨西滇,在海南黔中做官,得到了江山相助,因此能借诗称豪。我认为不是这样。有的人行程万里历尽艰险或许超过云松十倍,但是却无人像云松这样能运用于诗。有人叹息云松的诗虽然工巧,但是不合唐代韵律,我尤其不赞同。诗有一定的格式吗。《国风》的格式,不同于《雅》《颂》;皋陶、禹舜的歌,不同于《三百篇》;汉魏、六朝的诗,不同于三唐。探讨格式的人,又将跟随谁呢?杨诚斋的话说的好:“格律声调是空间架构,笨拙的人最容易把它当做借口。”周栎因说:“我并不是不能学何、李的格律声调来取悦世人。只是多一份格律声调,一定减损一分性情,因此不做。”赏玩这二人的言论,我更加坚信了。 云松的长处,我说不出来;云松的短处,我却能说。这就是云松谢却他人却一定急急地把诗序托付给我的本意啊。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 27 - 忆幼子① 杜甫 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 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 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 忆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轩。 [注]①作于公元757年“安史之乱”时,杜甫身陷长安。骥子为其幼子宗武小名,当时在鄜州老家。 19. 本诗章法严密,颔联“别离”“口口”分别与首联“口”“莺歌暖正繁”照应。 20. 诗题为“忆幼子”,作者如何表达对幼子的情感?请结合全诗作分析。 【答案】19. 节换;隔 20. ①首联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写春天美景,景愈丽,愈见与幼子相隔之情悲。②颔联直抒胸臆,“惊”字夸张地写出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暗示与幼子别离时间之久,思念之深;“与谁论”更充满深深的无奈与酸辛。③颈联用虚景抒真情,写鄜州衰瑟冷落之景,蕴含思乡思亲人的温情。④尾联以“睡”和“俯”两个细节,描写诗人忆幼子的“愁”情之深。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含义,然后根据诗歌首联和颔联内容,分析两联中前后照应的词语和句子。 “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意思为:春天到来,黄莺声声鸣叫,一片繁闹之景,天气和暖,而我和幼子仍然相隔万里。“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意思是:常年别离,不知不觉中发现节气又换,又能与谁谈论幼子相隔之情呢?因此,“别离”照应“隔”,强调与幼子分隔两地;“节换”照应“莺歌暖正繁”,是说春天又已到来,节气已换,人却仍未相见。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 27 - 首联:“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意思为:春天到来,黄莺声声鸣叫,一片繁闹之景,天气和暖,而我和幼子仍然相隔万里。以乐景衬哀情,用春天和暖繁闹景象衬托自己与幼子分别悲哀。 颔联:“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意思是:常年别离,不知不觉中发现节气又换,又能与谁谈论幼子相隔之情呢?“惊”字描写人物心理,夸张地表现诗人的时序变迁中感概与幼子别离之久。 颈联:“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是虚写,诗人回忆鄜州之景,山道空空,柴门、老树,写出了鄜州的荒凉冷落,蕴含思乡思亲人的温情。 尾联:“忆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轩”写诗人思念幼子,内心生愁,晚上难以入眠,日间百无聊赖,以“炙背”“俯轩”消磨时光。 【点睛】诗歌表现手法技巧答题步骤: 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④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篇》) 材料二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论语·子路篇》) 21. “尧舜其犹病诸”中“病”意为 ,“居处恭”中“居”意为 。 22. 综合材料,谈谈你对孔子“仁”的理解。 【答案】21. .以……为难;日常 - 27 - 22. (1)“圣”是比“仁”更高的境界;(2)实现“仁”的途径是“能近取譬”,即能够从自身出发去类推他人; (3)平常端正庄严,工作严肃认真,与人办事能够尽心竭力,这便是“仁”的体现。 【解析】 【21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尧舜其犹病诸”意思是:尧和舜大概都难以做到!病:意动用法,感到为难,以……为难。“居处恭”意思是: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居,日常,平常。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观点、探究问题的能力。需要首先阅读文本,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段落内容和观点,结合个人理解加以阐释。 材料一中“‘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意思是说能够给民众以好处,而且能够帮助众人生活得很好,那就不但是仁人,而且是圣人了。可见,“圣”是比“仁”更高的境界。 由“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可以看出,自己想树立的,同时也帮助别人树立;自己要事事通达顺畅,同时也使别人事事通达顺畅。即推己及人是实现“仁”的途径。 由“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可以看出,“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是“仁”的体现。 【点睛】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子贡说:“如果一个人能广泛地给民众以好处,而且能够帮助众人生活得很好,这人怎么样?可以说他有仁德了吗?”孔子说:“哪里仅仅是仁德呢,那一定是圣德了!尧和舜大概都难以做到!一个有仁德的人,自己想树立的,同时也帮助别人树立;自己要事事通达顺畅,同时也使别人事事通达顺畅。凡事能够推己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道的方法了。” 材料二: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四)古诗文默写。 - 27 -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4)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长亭送别》) (5)江天一色无纤尘,____________。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答案】 (1). (1)士不可以不弘毅 (2). 任重而道远 (3). (2)故不积跬步 (4). 无以至千里 (5). (3)执手相看泪眼 (6). 竟无语凝噎 (7). (4)疏林不做美 (8). 淡烟暮霭相遮蔽 (9). (5)皎皎空中孤月轮 (10). 江月何年初照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直接默写,考生需要根据上下句提示回顾诗句,写出正确句子。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跬、至、凝噎、疏、暮霭、皎。 【点睛】如何快速背诵课文: 首先背诵前自己要规定时间,把课文多读几遍;然后分读第一句话5到10遍,直到会背,用同样方法读下一句背下一句,第二句背过时要和第一句连背,以此类推连句成层,连层成段,连段成篇,背完整篇课文;最后对不够熟练和容易出错地方多下功夫。背诵时不要死记硬背,要边背诵边思考,直到琅琅上口,滔滔不绝,一气背完的地步。只有这样,书上的营养才能变成自身的力量。 四、作文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高三某班班委商议,利用“五一”假期的半天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部分同学提出反对意见,强调自己需要写作业,或上辅导班补习等。为此,班委在班会课举行一场“社会实践比补课学习重要/补课学习比社会实践重要”的辩论会。 如果你在现场,会选择支持哪一方?请写一篇辩论稿。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自己的身份和立场,态度鲜明,理由阐述充分。③考虑对方的立场和理由,批驳有理有据,语言文明得体。④不得少于800字。 - 27 - 【答案】【范文】 学习诚可贵,实践价更高 各位评为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方的辩题是“学习诚可贵,实践价更高”。 我方一致认为在市场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大背景下,学生多实践比多学习更重要。开宗明义,学生是指在高等学校就读的学生,学生应该学习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观看问题,那么我从以下论点进行阐述: 第一:所谓实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我们这里分析的学生实践,并不是纯粹的以个人利益为目标的直观实践,而是以个人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导向的主观科学的实践观,在此我想请对方辩友明确本次辩论主题“实践”二字的内涵。 第二:从价值取向角度来看,我们不仅仅只是为独善其身即自身价值的实现,而最终是以为社会创造最大利润价值而存在着,只有更早更多地体验到实践的真谛,赢得市场经济当中人才需求的先机,才能圆满地完成社会化角色的转变。 第三: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服务于实践,从而最终服务于社会!不管是学习还是我们现在站在这里辩论,都是人的一种智慧的实践!只不过学习是人生中一次最长久,且最具代表性的实践活动!,学生更多地社会实践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纵观中国国情,每年只有不到20%的大学生可以继续深造,80%的大学毕业生必须走向社会,接受现实的考验!假使让你当一个企业苦寻千里马的决策者,你会更青睐于实践经验较为缺乏的“知识”型人才吗 ?要是这样,各大院校的外出实习计划不是说完全可以砍掉了吗?由此便产生了社会价值一说,每个人不都是为社会创造价值而存在着吗?除非你脱离的整个社会。而要创造社会价值,就得实实际际的去操作,而不是为了拿高分而在苦苦挣扎,。 第四:从哲学的角度看,在马克思哲学里明确指出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就是实践!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没有实践,那么人不可能进步,更谈不上进化! 我想请大家细揣摩一下,中国的教育体制为什么一度强调要改革呢?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这不就是中国教育又何尝不是一次重大的实践活动呢?现代的学校需要更多的是实践!最后我呼吁大家,不要把自己藏在学校这一安乐窝,象牙塔里面,只有提前多多体验到实践的真谛,我们才能理直气壮的走向社会,并最大极限地去造福社会! 现实就是现实,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实干型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的知识型人才,所以我方一致坚持实践比学习更重要!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 27 -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任务驱动型材料写作能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天处,落笔小处”。此题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即可。 【审题】这是一道应用文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针对高三学生应该学习还是应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展开,有同学认为学习重要,有同学认为应当参与社会实践。题目要求选择支持或者反对一方,写一篇辩论稿。考生可以支持,可以反对,写作时注意辩论稿的格式,注意将自己放入辩论情景之中。 【立意】学习诚可贵,实践价更高;学习比实践重要;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是实践的基础;唯学可以广才。 【结构】《学习诚可贵,实践价更高》严格按照辩论稿的格式,首先“亮剑”,表明观点——学习诚可贵,实践价更高。然后以当下激烈的社会竞争为背景展开辩论。首先辨别实践的含义,然后从价值取向角度提出实践的重要性,接着从社会需求角度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最后从哲学角度强调实践的必要。文章结尾从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角度呼吁不应藏于教育的象牙塔之中,而应走向社会,坚持实践。 【素材】1.如果没有知识你可以干什么?做木匠也要会做才行阿。你不会的时候就去实践。会刮伤手的哟。严重的还会残废阿。 实践就想有用,如果你要学游泳,用你学到的知识分解动作,那不是很容易吗?就算会了也是徒劳,因为你没有实践过,就算下水了也是只能喊救命。 - 27 - 一个优秀的辩论手是学习理论知识学出来的呢还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呢?很显然:实践更锻炼意志和能力,因此充分证明了实践比学习更重要!! 一个孩子要出远门,他母亲主张给他带些干粮,他父亲却主张给他一杆猎枪,以使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凭手中的猎枪有吃有穿。“猎枪”即能力,“干粮”即知识,给孩子干粮不如给孩子猎枪。 2.你把《网络原理》这本书看完了,你就会组建局域网了么?你就能配置路由了么?不经过实际操作你会么? 毛主席曾经这样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如果要验证真理就必须要进行实践,所以实践比知识更加重要! 古人曾说过: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不可纸上谈兵,学习就是为了实践运用,学而无用,为何学? 第一,从时间的角度来讲,对于一个专业来讲,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就去实践,那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的去学习,对于一个社交上的实践,大学生没有太大必要大量的实践,因为这样会话很多的时间,毕竟大学生学要学习。 第二,从就业的形式来讲,对于一个很缺人的公司来讲,是需要学过的专业的学生即使他没有太多的实践能力,对于一个没有学过的人来说是很难进入那个企业的。然后您可以举例来说明。 第三,从人们的年龄来讲,对于一个年龄小的人来说,如果没有学习,而有实践,那一时可能会被用上,他很可能将来会被淘汰的。 - 27 - - 2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