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课件专题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课件专题4

部分省市文本情况统计 年份 项目 卷别 2013 2012 2011 标题或内容 / 出处或作者 标题或内容 / 出处或作者 标题或内容 / 出处或作者 新课标全国卷 Ⅰ 新课标全国卷 Ⅱ 《〈 老子 〉 的年代 》 李学勤 《 试论中国凤化文化的 “ 历史素地 ” 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 》 何丹 关于科技黑箱 吕乃基 《 行进于世界 3 的技术 》 关于 《 诗经 》  中华书局 “ 知识丛书 ” 年份 项目 卷别 2013 2012 2011 标题或内容 / 出处或作者 标题或内容 / 出处或作者 标题或内容 / 出处或作者 山东卷 关于中国艺术的静寒境界 朱良志 《 一丸冷月的韵味 》 《 国棋与国家 》  林建超 《 衡中西以相融 》  何家英 重庆卷 关于保护与传承中国传统节日  ( 未注明 ) 关于双语者的优势  ( 未注明 ) 关于 “ niiu ” 报纸  ( 未注明 ) 大纲卷 《 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的活动无关吗? 》  俞金尧 《 闲话扬子津 》  林庚 关于意境 叶朗 《 说意境 》 年份 项目 卷别 2013 2012 2011 标题或内容 / 出处或作者 标题或内容 / 出处或作者 标题或内容 / 出处或作者 天津卷 关于微博粉丝  ( 未注明 ) 关于生态文明  ( 未注明 ) 关于中国文化  ( 未注明 ) 安徽卷 关于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的差别 《 爱因斯坦文集 》 关于伦理道德与中国文化 张岱年、方克立 《 中国文化概论 》 《 现代中国异域小说研究 · 序 》  王富仁 江苏卷 《 论名声 》  叔本华 《 笑的价值 》   [ 英 ] 伍尔芙 《 捧与挖 》  鲁迅 考点 理解、分析与概括 高考真题寻踪 (2013· 山东卷 ) 下列对 “ 静寒境界 ”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2013 · 新课标全国卷 Ⅱ ) 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013 · 湖北卷 ) 下列对 “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 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2012 · 新课标 ) 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理  解 (2013 · 新课标全国卷 Ⅰ ) 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2012 · 福建卷 ) 支持我们 “ 心灵成长 ” 的是怎样的人?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 (2011 · 新课标卷 )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筛选整合 (2013 · 安徽卷 )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012 · 天津卷 ) 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 (2012 · 课标卷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011 · 课标卷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分析概括 考点思维精髓 对点精练 (2013· 山东卷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3 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 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 《 溪山行旅图 》 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 《 渔村小雪图 》 ,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宁静幽寒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 《 仿倪元镇山水 》 : “ 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山影。 ” 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 节选自朱良志 《 一丸冷月的韵味 》 ,有删改 ) A .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 .它体现着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 .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于宇宙的独特理解。 D .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1 .下列对 “ 静寒境界 ”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 思路指津 】   本题从无中生有、以偏概全等角度设误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 A. 无中生有。 “ 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 在文中找不到依据,原文第 ① 段只是说静寒境界 “ 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 ” ,而 “ 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 。 B. 以偏概全。 “ 全部内容 ” 夸大了 “ 永恒的宁静 ” 在中国艺术追求中的地位。第 ② 段中只是说 “ 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 ” 。 C. 无中生有。 “ 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D. 表述正 确。信息在第 ② 段和第 ④ 段中,结合 “ 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 ”“ 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 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 ” 等语句可判断出。 答案   D A .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B .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C .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D .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2 .关于中国画对 “ 静寒之境 ” 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思路指津 】   本题从以偏概全的角度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信息集中在第 ② ~ ④ 段。 D 项,“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 ” 说法错误。原文第 ④ 段最后只是说文嘉的 《 仿倪元镇山水 》 画在动静转换中消除了 “ 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 ” 。并不是所有中国画都是如此。 答案   D A .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B .第 ④ 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 .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D .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 “ 自然的纯粹性 ”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 思路指津 】   本题从曲解文意、强加因果、偷换概念等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B.“ 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 分析错误,应是论证静寒境界 “ 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 。 C. 强加因果,“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 ” 这个 “ 因 ” 推不出中国画 “ 也是听觉艺术 ” 的 “ 果 ” 。 D.“ 静之寒就是空之寒 ” 说法绝对,最后一段说 “ 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 ” ; “ 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 ” 偷换概念,应是中国艺术 “ 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 ” 。 答案   A 客观题设误类型 技巧强化 夸大或缩小事实 ( 范围 ) 无中生有,节外生枝 暗中更改,偷换概念 以偏概全,超前肯定 混淆或然、已然和未然 错位组合,颠倒句间关系 转移彼此,倒置主要次要 题肢表述五大陷阱 1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2 .“调”:调换词序、语序,造成逻辑错误。 3 .“改”:变换说法,曲解文意,改变肯定与否定、现象与本质等。 4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点,断章取义。 5 .“凑”:胡拼乱凑,东拉西扯,望文生义,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 解题思路与步骤 1 .审清题干,明确指向。 2 .还句入文,揣摩句意。 3 .抓住关键词,找到突破口。 4 .细心比照,鉴别真伪。 确保选项正确的技巧 1 .找区位。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 2 .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与外查关系。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 外查关系: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话题关系 —— 与前后文是否属于同一话题;逻辑关系 —— 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一致。 3 .找错因。错因往往体现在选项的设误干扰点上。 4 .题文比对,细加验证,确认选项正误。 为了保证准确性,对每个选项可以采用“选项切片”法处理。有些选项是比较长的句子,可将其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断,逐一与原文对应的词语、句子所在的区域比对,看原文有没有相关的片断,看相关片断的信息是否与选项吻合。 失分探源 易错点一 对思路、结构把握不准 【 应对策略 】 从论述类文章文体特征、论题、大致内容、观点与材料的关系入手,搞清楚作者提出了什么论题,用了哪些材料 ( 要弄清材料与材料之间、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 ,结尾如何收束、如何解决问题等。这样我们就大致理清了整篇文章的行文思路。此外还要注意“结构性标志语”,即表明层次、段落、角度、内容等照应、转换、提起、总结的语句。 辨症施治 易错点二 整合、归纳能力差 【 应对策略 】 要快速锁定有效阅读区间。有的问题要提取的信息比较简明,涉及的范围较小,可采用直接摘取法,把文中重要的词语或短语摘取出来即可。有的问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大,干扰信息比较多,需要整体把握阅读材料。考生要具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可采用“对比”“求同”“求异”等方法,捕捉、区分信息,略过无关信息,概括有效信息,提炼所需信息。 在辨别正误时,可以按照 “ 就文论文 ” 的阅读经验,采用先找错项、逐项筛选的办法,找那些与文章表述接近的项与原文进行对照,如有错误,再进行第二次同一形式的分析辨认。 点击此处进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