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四川省三台中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综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四川省三台中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综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9-21题有多项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物理学中,科学家处理物理问题用到了多种思想与方法,根据你对物理学的学习,关于科学家的思想和贡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重心和交变电流有效值等概念的建立都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B.牛顿通过斜面实验提出了“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科学推理方法 C.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用点电荷来代替带电体都是采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D.奥斯特通过实验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 ‎【答案】B ‎【解析】‎ 考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物理学史 ‎【名师点睛】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等等.并且要熟记相关科学家的主要贡献。‎ ‎15. 如图为某种汽车在地面Ⅰ和地面Ⅱ上刹车时,s与v2的关系图象。若用μ1、μ2分别表示汽车轮胎和地面Ⅰ、Ⅱ间的动摩擦因数。则关于μ1和μ2的大小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μ1<μ2; B.μ1=μ2; C.μ1>μ2;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a=μg,根据推论公式得v2=2ax=2μgx, 斜率,图象Ⅰ的夹角大于图象Ⅱ的夹角,故μ1<μ2,A正确.故选A.‎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物理图线 ‎【名师点睛】能从图象中获取信息是解决图象问题的关键,在同一个坐标系中要正确比较各个图象表示的运动情况,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最好能把图象和实际运动想结合起来。‎ ‎16. 2014年我国多地都出现了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交通。设有一辆汽车在能见度较低的雾霾天气里以54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看到正前方有一辆静止的故障车,该司机刹车的反应时间为0.6 s,刹车后汽车匀减速前进,刹车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5 m/s2,最后停在距故障车1.5 m处,避免了一场事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司机发现故障车后,汽车经过3 s停下 B.司机发现故障车时,汽车与故障车的距离为33 m C.从司机发现故障车到停下来的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为7.5 m/s D.从司机发现故障车到停下来的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1 m/s ‎【答案】B ‎【解析】‎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知道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17.如图所示,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相同斜面紧靠在一起,固定在水平面上,小球从左边斜面的顶点以不同的初速度向右水平抛出,最后落在斜面上。其中有三次的落点分别是a、b、c,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落点b、c比较,小球落在b点的飞行时间短 B.小球落在a点和b点的飞行时间均与初速度v0成正比 C.三个落点比较,小球落在c点,飞行过程中速度变化最快 D.三个落点比较,小球落在c点,飞行过程中速度变化最大 ‎【答案】B ‎【解析】‎ 考点:平抛运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抛运动基本规律的应用,知道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此题难度适中。‎ ‎18. 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低头族”应运而生。近日研究发现,玩手机时,就有可能让颈椎承受多达60磅(约270 N)的重力,相当于给颈椎挂两个大西瓜,比一个7岁小孩还重。不当的姿势与一系列健康问题存在关联,如背痛、体重增加、胃病、偏头痛和呼吸道疾病等。当人体直立时,颈椎所承受的压力等于头部的重力;但当低头时,颈椎受到的压力会随之变化。现将人体头颈部简化为如图的模型:重心在P点的头部,在可绕O转动的颈椎OP(轻杆)的支持力和沿PQ方向肌肉拉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当低头时,颈椎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PQ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此时,颈椎受到的压力约为直立时颈椎受到的压力的 A.4.2倍 B.2.8倍 C.3.3倍 D.2.0倍 ‎【答案】C ‎【解析】‎ 考点:物体的平衡 ‎【名师点睛】本考查共点力的平衡在实际生活的应用;要注意正确根据题意画出受力图,作出对应的力的图象,再由几何关系即可求解。‎ ‎19.如图所示,一只猫在桌边猛地将桌布从鱼缸下拉出,鱼缸最终没有滑出桌面.若鱼缸、桌布、桌面两两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则在上述过程中 A.桌布对鱼缸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B.鱼缸在桌布上的滑动时间和在桌面上的相等 C.若猫增大拉力,鱼缸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 D.若猫减小拉力,鱼缸有可能滑出桌面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鱼缸相对桌布向左滑动,故桌布对鱼缸摩擦力的方向向右,选项A错误;因鱼缸在桌布上加速滑动时的加速度等于鱼缸在桌面上减速滑动的加速度,大小均为g,且故鱼缸在桌布上滑动时的初速度等于在桌面上滑动时的末速度且都等于零,故鱼缸在桌布上滑动时的滑动时间和在桌面上的相等,选项B正确;滑动摩擦力等于mg,与相对速度无关,故若猫增大拉力,鱼缸受到的摩擦力将不变,选项C错误;‎ 若猫减小拉力,则鱼缸可能相对桌布静止而不产生相对滑动,则鱼缸有可能被桌布带着 滑出桌面,选项D正确;故选BD.‎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滑动摩擦力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牛顿第二定律及滑动摩擦力的考查;注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有关,而与相对速度无关.‎ ‎20. 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粗糙斜劈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a放在斜面上,轻质细线一端固定在物体a上,另一端绕过光滑的滑轮固定在c点,滑轮2下悬挂物体b,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将固定点c向右移动少许,而a与斜劈始终静止,则 A.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增大 B.斜劈对地面的压力减小 C.斜劈对物体a的摩擦力减小 D.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变大 ‎【答案】AD ‎【解析】‎ 正确;故选AD.‎ 考点:物体的平衡;摩擦力 ‎【名师点睛】‎ 整体法和隔离法使用技巧:当分析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整体的受力情况及分析对系统作用力时,宜用整体法;而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常用隔离法.整体法和隔离法不是独立的,对一些较复杂问题,通常要多次变换研究对象,交替使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21.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倾角为30°,轻弹簧下端固定A物体,A物体质量为m,上表面水平且粗糙,弹簧劲度系数为k,重力加速度为g,初始时A保持静止状态,在A的上表面轻轻放一个与A质量相等的B物体,随后两物体一起运动,则 A.当B放在A上的瞬间,A、B的加速度为 B.当B放在A上的瞬间,A对B的摩擦力为零 C.当B放在A上的瞬间,A对B的支持力大于mg D.A和B一起下滑距离时,A和B的速度达到最大 ‎【答案】AD ‎【解析】‎ 考点:胡克定律;牛顿第二定律 ‎【名师点睛】正确的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能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掌握胡克定律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第33-40题为选考题.‎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 (7分)在探究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 (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适当大一些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2)当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O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图1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从图中读出,由图可读得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 牛和   牛.‎ ‎(3)在图2的虚线方格纸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并利用所作图求出合力大小。‎ ‎【答案】(1)BCD (2)4.00; 2.50; (3)如图所示.求得F=4.70N;‎ ‎【解析】‎ ‎(2)由图可知,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4.00牛和2.50牛.‎ ‎(3)作图如图;求得F=4.70N;‎ 考点:探究合力的方法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验证合力和分力的关系问题;关键是搞清实验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知道减小误差的具体方法;此题是基本实验,必须做到熟练掌握.‎ ‎23. (10分)“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g取9.8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 (1)某同学实验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使用50 Hz交流电源,图中A、B、C、D、E为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根据纸带可计算B点的瞬时速度vB= m/s,并计算纸带所对应小车的加速度a= m/s2; ‎ ‎(2)平衡摩擦力后,用细线跨过定滑轮,将砝码盘与小车连接,再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 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此过程是通过控制 不变,探究加速度与 的关系; ‎ ‎(3)根据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作出a-F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并据此图象确定砝码盘的质量为 g。‎ ‎【答案】(1)0.88;3.53 (2)整体的质量 ;物体所受合力;(3)8.16‎ ‎【解析】‎ ‎(2)平衡摩擦力后,用细线跨过定滑轮,将砝码盘与小车连接,再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此过程是通过控制整体的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关系;‎ ‎(3)根据牛顿定律可知:F+m1g=Ma,即,根据图线可知,小车的质量;F=0时,a=0.2m/s2;则解得m1=8.16g 考点: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名师点睛】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处理纸带的问题是力学实验里常见的方法;纸带法实验中若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求加速度.由于相邻的间间隔位移之差不等,我们采用逐差法求解。‎ ‎24. (12分)如图所示,为一次洪灾中,德国联邦国防军的直升机在小城洛伊宝根运送砂袋。该直升机A用长度足够长的悬索(重力可忽略不计)系住一质量m=50 kg的砂袋B,直升机A和砂袋B以v0=10 m/s的速度一起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某时刻开始将砂袋放下,在5 s时间内,B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以y=t2(单位:m)的规律变化,取g=10 m/s2.求在5 s末砂袋B的速度大小及位移大小。‎ ‎【答案】10m/s;25m.‎ ‎【解析】‎ ‎ ‎ 合位移s= =25m. ‎ 考点:运动的合成 ‎【名师点睛】此题是关于运动的合成问题;关键是找到竖直方向的加速度,然后即可求解竖直速度和竖直方向的位移,合成即可得到结果。‎ ‎25. (18分)如图所示,某传送带与地面倾角θ=37o,AB之间距离L1=2.05m,传送带以=‎ ‎1.0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质量为M=1.0kg,长度L2=1.0m的木板上表面与小物块的动摩擦因数μ2=0.4,下表面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0.1,开始时长木板靠近传送带B端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地放一个质量为m=1.0kg的小物块,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5,(假设物块在滑离传送带至木板右端时速率不变,sin37o=0.6, g=10)。求:‎ ‎(1)物块离开B点的速度大小;‎ ‎(2)物块在木板上滑过的距离;‎ ‎(3)木板在地面上能滑过的最大距离。‎ ‎【答案】(1)3m/s(2)0.75m(3)0.75m ‎【解析】‎ ‎ (2)物块滑上木板相对滑动时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 木板的加速度 ‎ 设经过t2物块与木板达到相同速度V2,则 故t2 =0.5s ‎ ‎ ‎ 物块对地位移 ‎ 木板对地位移 ‎ 物块在木板上滑过的距离 (3) 因物块能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其整体加速度为 ‎ ‎ 物块与木板做匀减速运动到停止的位移 ‎ 木板对地的位移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 ‎【名师点睛】此题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搞清物体运动的物理过程,认真分析物块及木板的受力情况,求解运动的加速度,并且要关联位移及速度的关系.‎ ‎(二)选考题(共45分).从所给的物理、化学、生物题中各选择一道题做答 ‎34.【物理选修3-4】(15分)‎ I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正确的答案标号,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没错选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零分)‎ A.如果质点所受的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的平方根成正比,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质点的运动就是简谐运动 B.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光在干涉、衍射及折射时都可以发生色散 C.向人体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血流的速度,这种方法熟称“彩超”‎ D.狭义相对论表明物体运动时的质量总是要小于其静止时的质量 E.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光的全反射 ‎【答案】BCE ‎【解析】‎ 考点:简谐振动;光的色散;多普勒选项;相对论;光的衍射及全反射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选修3-4中的几个简单的知识点,如简谐振动、光的色散、多普勒选项侠义相对论、光的衍射及全反射等知识;关键是要多看书,加强记忆,都是基本的概念,比较简单.‎ II. (10分)某介质中形成一列简谐波,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 ‎(1)若波向右传播,零时刻刚好传到B点,且再经过0.6 s,P点也开始起振,求:‎ ‎①该列波的周期T;‎ ‎②从t=0时刻起到P点第一次达到波谷的过程中,O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y0及其所经过的路程s0各为多少?‎ ‎(2)若此列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20 m/s,且波形由实线变为虚线需要经历0.525 s,则该列波的传播方向如何?(要写出具体判断过程)‎ ‎【答案】(1)①0.2 s;②2cm;0.26 m(2)波沿x轴负向传播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象可知λ=2 m,A=2 cm (2) ‎ 当波速v=20 m/s时,经历0.525 s时间,波沿x轴方向传播的距离x=vt=10.5m=(5+)λ 故波沿x轴负向传播。 ‎ 考点:‎ ‎【名师点睛】本题是知道两个时刻的波形研究波传播的距离、波速、周期的问题.第2问可以根据波的周期性,用数学知识列出时间通项式,解得波的传播方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