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示范卷(一)(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示范卷(一)(解析版)

‎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示范卷(一)‎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由我国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它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不仅将有助于我国广域量子通信网络的构建,服务于国家信息安全,它将开展对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空间尺度试验检验,加深人类对量子力学自身的理解,关于量子和量子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玻尔在研究原子结构中引进了量子化的概念 B. 普朗克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 C. 光子的概念是爱因斯坦提出的 D. 光电效应实验中的光电子,也就是光子 ‎【答案】D ‎【解析】A、玻尔在研究原子结构中引进了轨道量子化、能量量子化和能量差量子化的观念;故A正确.‎ B、普朗克引入能量子的观点,正确地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故B正确;‎ C、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并建立了光电效应方程,故C正确;‎ D、光电效应实验中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所以光电效应实验中的光电子,还是电子,不是光子,故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15.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0~4 s内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 B. 在0~2 s内两车间距逐渐增大,2~4 s内两车间距逐渐减小 C. 在t=2 s时甲车速度为‎3 m/s,乙车速度为‎4.5 m/s D. 在t=4 s时甲车恰好追上乙车 ‎【答案】C ‎【解析】根据图象可知,乙的加速度逐渐减小,不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据加速度时间图象知道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速度。据图象可知,当t=4s时,两图象与t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即该时刻两辆车的速度相等;在4秒前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所以乙车在甲车的前方,所以两车逐渐远离,当t=4s时,两车速度相等即相距最远,故BD错误;在t=2s时乙车速度为v乙=×(1.5+3)×2=‎4.5m/s,甲车速度为v甲=1.5×2=‎3m/s,故C正确。故选C。‎ ‎16.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金属圆环放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中,环面与磁感应强度垂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0,保持圆环不动,将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增大经过时间t,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增大到B1,此时圆环中产生的焦耳热为Q;保持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1不变,将圆环绕对称轴(图中虚线)匀速转动,经时间2t圆环转过90°,圆环中电流大小按正弦规律变化,圆环中产生的焦耳热也为Q,则磁感应强度B0和B1的比值为(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当线圈不动时,根据 求解感应电动势,根据 求解热量;当线圈转动时,根据E=BωS求解最大值,然后根据交流电的有效值求解产生的热量,联立后即可求解.‎ 若保持圆环不动,则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恒定为,则① ;若线圈转动:则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值: ,有效值,产生的热量②,联立①②可得:,故选A.‎ ‎17.如图甲所示,轻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固定一小球(可看成质点),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改变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v,测得相应的轻绳弹力大小F,得到F-v2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图线的延长线与纵轴交点坐标为(0,-b),斜率为k。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小球的质量为bg B. 小球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C. 图线与横轴的交点表示小球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D. 当v2=a时,小球的向心加速度为g ‎【答案】B ‎【解析】利用受力,列牛顿第二定律公式,然后结合图像中的斜率和截距求解即可。‎ AB、小球在最高点时受到拉力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 解得: ‎ 结合图像可知: ,即 ,斜率 解得: 故A错;B对;‎ C、 图线与横轴的交点表示小球所受的拉力为零,即合外力等于重力时的情况,故C错;‎ D、根据向心加速度公式可知 ,故D错;故选B ‎18.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斜劈放置在粗糙水平面上,斜面粗糙,物体α放在斜面上.一根轻质细线一端固定在物体a上,细线绕过两个光滑小滑轮,滑轮1固定在斜劈上、滑轮2下吊一物体b,细线另一端固定在c上,c穿在水平横杆上,物体a和滑轮1间的细线平行于斜面,系统静止.物体a受到斜劈的摩擦力大小为f1、c受到横杆的摩擦力大小为f2,若将c向右移动少许,a始终静止,系统仍静止,则(  )‎ A. f1由沿斜面向下改为沿斜面向上,f2始终沿横杆向右 B. 细线对a和c的拉力都将变大 C. f1和f2都将变大 D. 斜劈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和横杆受到物体c的摩擦力都将变大 ‎【答案】BD ‎【解析】以滑轮2为研究的对象,受力如图1, 若将c向右移动少许,两个绳子之间的夹角β增大。由于b对滑轮的拉力不变,两个绳子之间的夹角变大,所以看到绳子的拉力F一定变大。 斜面的倾角为α,设物体a的质量为m,以a为研究的对象。 ①若物体a原来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时,则有 F=mgsinα+f1,‎ 得 f1=F-mgsinα。‎ 当F逐渐增大时,f1也逐渐增大; ②若物体a原来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时,则有 F+f1=mgsinα,‎ 得 f1=mgsinα-F 当F逐渐增大时,f1逐渐减小; ③若物体原来mgsinα=F,则物体所受斜面摩擦力为0,当F逐渐增大时,f1也逐渐增大; 所以将c向右移动少许,细线对a的拉力将变大,但是f1可能逐渐增大,也可能逐渐减小。‎ 以c为研究的对象,受力如图2,则: ‎ ‎ 沿水平方向:‎ Fsinα-f2=0‎ 由于将c向右移动少许,细线对c的拉力将变大,α增大,所以f2=Fsinα一定增大。 以物体a与斜劈组成的整体为研究的对象,整体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绳子对a的拉力、两根绳子对滑轮1的向下的压力以及地面的摩擦力的作用,其中是水平方向上系统受到的摩擦力与a受到的绳子在水平方向的分力是相等的,即:‎ f′=Fcosα。‎ 由于将c向右移动少许,细线对a的拉力F变大,所以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增大。‎ A. f1由沿斜面向下改为沿斜面向上,f2始终沿横杆向右,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 细线对a和c的拉力都将变大,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 f1和f2都将变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 斜劈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和横杆受到物体c的摩擦力都将变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正确.‎ ‎19.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1,原线圈接交流电u=20 sin100 πt(V),保险丝的电阻为1 Ω,熔断电流为‎2 A,电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电压表V的示数为14.1 V B. 电流表A1、A2的示数之比为2∶1‎ C. 为了安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4 Ω D. 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上移动,电流表A1的示数减小 ‎【答案】CD ‎【解析】原线圈电压有效值为,根据变压器原理可得,故电压表V的示数为110V,A错误;根据变压器原理可知,电流强度与匝数成反比,故电流表A1、A2的示数之比为1:2,B错误;保险丝的电阻为1Ω,熔断电流为‎2A,为了安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 ‎,C错误;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上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总电阻增大,副线圈电流强度减小,则原线圈的电流强度也减小,所以电流表A1的示数减小,D正确.‎ ‎20.真空中有四个相同的点电荷,所带电荷量均为q,固定在如图所示的四个顶点上,任意两电荷的连线长度都为L,静电力常量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相邻的两棱中点连线在同一条电场线上 B. 每条棱中点的电场强度大小都为 C. 任意两棱中点间的电势差都为零 D. a、b、c三点为侧面棱中点,则a、b、c所在的平面为等势面 ‎【答案】BC ‎【解析】假设ab连线是一条电场线,则b点的电场方向沿ab方向,同理如果bc连线是一条电场线,b的电场方向沿bc方向,由空间一点的电场方向是唯一的可知电场线不沿ab和bc方向,因此A错;由点电荷的电场的对称性可知abc三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同,由电场的叠加法则可知上下两个点电荷对b点的和场强为零,左右两个点电荷对b点的合场强不为零,每个电荷对b点的场强,合场强为,故B正确;由点电荷的电势叠加法则及对称性可知abc三点的电势相等,因此任意两点的电势差为零,故C正确;假设abc平面为等势面,因此电场线方向垂直于等势面,说明电场强度的方向都在竖直方向,由电场叠加原理知b点的电场方向指向内底边,因此abc不是等势面,故D错误。‎ ‎21.一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竖直向上拉力F作用下开始向上运动,如图甲。在物体向上运动过程中,其机械能E与位移x的关系图象如图乙,已知曲线上A点的切线斜率最大,不计空气阻力,则 A. 在x1处物体所受拉力最大 B. 在x1~x2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C. 在x1~x2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 在0~x2过程中,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 ‎【答案】AB ‎【解析】A.E-x图像的斜率代表竖直向上拉力F,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竖直向上拉力F作用下开始向上,说明在x=0处,拉力F大于重力,在0-x1过程中,图像斜率逐渐增大,则拉力F在增大,x1处物体图象的斜率最大,所受的拉力最大,故A正确;‎ BC.在x1~x2过程中,图象的斜率逐渐变小,说明拉力越来越小;在x2处物体的机械能达到最大,图象的斜率为零,说明此时拉力为零。根据合外力可知,在x1~x2过程中,拉力F逐渐减小到mg的过程中,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物体加速度在减小,动能在增大,拉力F=mg到减小到0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反向增大,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物体的动能在减小;在x1~x2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故B正确,C错误;‎ D.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到x2处以后机械能保持不变,在x2处时,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和动能,故在0~x2过程中,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之和,故D错误。‎ 三、非选择题:共62分,第22~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7分。‎ ‎22. (5分)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左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木块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个,将(依次取=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左端,其余个钩码放在木块的凹槽中,释放小木块,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量木块的加速度。‎ ‎(1)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得到一条纸带,从某个清晰的打点开始,依次标注0、1、2、3、4、5、6,分别测出位置0到位置3、位置6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周期T=0.02s,则木块的加速度=____m/s2。‎ ‎(2)改变悬挂钩码的个数n,测得相应的加速度a,将获得数据在坐标纸中描出(仅给出了其中一部分)如图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则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3)实验中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悬挂钩码总质量远小于木块和槽中钩码总质量。‎ ‎【答案】 不需要 ‎ ‎【解析】(1)木块的加速度:. ‎ ‎(2)对N个砝码的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画出a-n图像如图;‎ 由图可知μg=1.6,解得μ=0.16.‎ ‎(3)实验中是对N个砝码的整体进行研究,则不需要满足悬挂钩码总质量远小于木块和槽中钩码总质量。‎ ‎23. (10分)为测定电流表内电阻Rg,实验中备用的器件有:‎ A.电流表(量程0﹣100μA)‎ B.标准伏特表(量程0﹣5V)‎ C.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Ω)‎ D.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9Ω)‎ E.电源(电动势2V)‎ F.电源(电动势6V)‎ G.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50Ω,额定电流‎1.5A),还有若干开关和导线。‎ ‎(1)如果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流表A的内电阻并且想得到较高的精确度,那么从以上备用器件中,可变电阻R1应选用_____,可变电阻R2应选用_____,电源应选用_____(用字母代号填写)。‎ ‎(2)如果实验时要进行的步骤有:‎ a.合上开关K1;‎ b.合上开关K2;‎ c.观察R1的阻值是否最大,如果不是,将R1的阻值调到最大;‎ d.调节R1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 e.调节R2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 f.记下R2的阻值。‎ 把以上步骤的字母按实验的合理顺序为 。‎ ‎(3)如果在步骤f中所得R2的阻值为600Ω,则图中电流表的内电阻Rg的测量值为_____Ω。‎ ‎(4)如果再给出:H.电源(电动势8V);I.电源(电动势12V),电源应选择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5)某同学认为步骤e中不需要保证“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这一条件,也可测得的电流表内阻Rg,请你分析论证该同学的判断是否可行。_____‎ ‎【答案】D C F cadbef 600 H 可行 ‎ ‎【解析】(1)该实验是半偏电流法测电流表的内阻。K2闭合前后的两次电路,如果干路电流变化不大,那么就可以认为,K2闭合后,电流表半偏时,电流表和电阻箱R2所分的电流各占一半,又因为二者并联,两端的电压相等,自然就可以推出电流表的内阻和电阻箱R2‎ 的阻值相等。要保证两次实验干路的电流变化不大,就需要保证两次实验电路的总电阻变化不大,也就是说,在给电流表并联上一个电阻箱后导致的电阻变化,对整个电路影响不大。要达到这个效果,R1就需要选一个尽可能大的电阻,可以是电阻箱,也可以是滑变,也可以是电位器,但阻值要尽可能地大,经此分析,R1应选用D。‎ 该实验要通过可变电阻R2阻值来间接反映出电流表的内阻值,因此可变电阻R2的选取原则是:能读数且尽量和电流表的内阻在同一数量级上。经此分析,可变电阻R2应选用C。‎ 在R1是一个尽可能大的电阻、电流表满偏的前提下,那么电源电动势相对地就要大一些的,但不是越大越好,大了烧表也不行。初步分析电源可选用F,其实可以估算一下电动势大概的最大值,即: 电源应选F。‎ ‎(2)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的步骤为:实验前,将R1的阻值调到最大;合上开关K1;调节R1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保持R1的阻值不变,合上开关K2;调节R2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记下R2的阻值。我们就认为电流表的内阻值就是R2的阻值。因此答案为:cadbef。‎ ‎(3)根据(1)中的分析可知,电流表的内电阻Rg的测量值,就等于电阻箱R2的阻值,即600Ω。‎ ‎(4)由(1)中的分析可知,在不烧表的前提下,电源要尽可能地大一些,这样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因为估算出的电源电动势的最大值大约是10V,所以,该题答案为H。‎ ‎(5)该同学的判断可行。只需保证步骤abcd不变。例如在步骤e中,可以调节R2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三分之二,记下此时R2的阻值,根据并联电路反比分流原则,计算出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同样可以测得电流表的内阻。‎ ‎24. (12分)如图所示,半径r=‎0.06m的半圆形无场区的圆心在坐标原点O处,半径R=‎0.1m,磁感应强度大小B=0.075T的圆形有界磁场区的圆心坐标为(0,‎0.08m),平行金属板MN的极板长L=‎0.3m、间距d=‎0.1m,极板间所加电压U=6.4x102V,其中N极板收集到的粒子全部中和吸收。一位于O处的粒子源向第一、二象限均匀地发射速度为v的带正电粒子,经圆形磁场偏转后,从第一象限出射的粒子速度方向均沿x轴正方向,已知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R0=‎0.08m,若粒子重力不计、比荷=‎108C/kg、不计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及电场的边缘效应。sin53°=0.8,cos53°=0.6。‎ ‎(1)求粒子的发射速度v的大小;‎ ‎(2)若粒子在O点入射方向与x轴负方向夹角为37°,求它打出磁场时的坐标:‎ ‎(3)N板收集到的粒子占所有发射粒子的比例η。‎ ‎【答案】(1)6×‎105m/s;(2)(0,‎0.18m);(3)29%‎ ‎【解析】(1)由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即qvB=m 可得:v=6×‎105m/s;‎ ‎(2)若粒子在O点入射方向与x轴负方向夹角为37°,作出速度方向的垂线与y轴交于一点Q,根据几何关系可得PQ==‎0.08m,即Q为轨迹圆心的位置;‎ Q到圆上y轴最高点的距离为‎0.18m-=‎0.08m,故粒子刚好从圆上y轴最高点离开;‎ 故它打出磁场时的坐标为(0,‎0.18m);‎ ‎(3)如上图所示,令恰能从下极板右端出射的粒子坐标为y,由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的规律得:‎ y=at2…①‎ a==…②‎ t=…③‎ 由①②③解得:y=‎‎0.08m 设此粒子射入时与x轴的夹角为α,则由几何知识得:y=rsinα+R0-R0cosα 可知tanα=,即α=53°‎ 比例η=×100%=29%‎ ‎25. (20分)如图所示、是两块完全相同的长为‎1 m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的右端与的左端相距,物块(可视为质点)静止在的右端。用的水平向右恒力作用于木板上使其从静止开始运动。一段时间后,与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瞬间,作用在木板上的水平力撤除,木板和碰撞粘在一起。已知物块质量为‎2kg,木板、的质量均为‎1 kg,物块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重力加速度g取。求:‎ ‎(1)物体、、最终的速度大小;‎ ‎(2)若要使碰撞后,停在木板上,则的取值范围。‎ ‎【答案】(1)物体、、最终共速,速度为 (2)‎ ‎【解析】(1)木板B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与C碰前瞬间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①‎ 解得:‎ ‎②‎ B与C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内力极大,对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 ‎③‎ 解得:‎ ‎④‎ 之后A受摩擦而加速,B、C受摩擦而减速, A、B、C共速时,对A、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 ‎⑤‎ 解得:‎ ‎⑥‎ 设A相对于木板滑动的距离为x,则有:‎ ‎⑦‎ 计算可得,x=‎0.3m<‎1m⑧‎ 故A最终在木板上,与B、C共速,速度大小为。‎ ‎(2)设要使碰撞后,A停在B木板上的右侧,F的大小为F1‎ 根据动能定理:‎ ‎⑨‎ 根据动量守恒:‎ ‎⑩‎ ‎⑪‎ 根据能量守恒 ‎⑫‎ 联立⑨-⑫得:‎ F1=20N 设要使碰撞后,A停在B木板上的左侧,F的大小为F2‎ 根据动能定理:‎ ‎⑬‎ 根据动量守恒,BC碰撞的瞬间:‎ ‎⑭‎ 根据动量守恒,A滑动到B木板右端时, ‎ ‎⑮‎ 根据能量守恒:‎ ‎⑯‎ 联立⑬-⑯各式得:‎ F2=40N 综上两种情况,则F的取值范围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 (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气体放出热量,其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增大 B.气体的体积指的是该气体所有分子的体积之和 C.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跟温度有关,所以布朗运动也叫做热运动 D.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小液面上方饱和汽的体积时,饱和汽的压强不变 E.被踩扁的乒乓球(表面没有开裂)放在热水里浸泡,恢复原状的过程中,球内气体对外做正功的同时会从外界吸收热量 ‎【答案】ADE ‎【解析】气体放出热量,若同时外界对气体做功,且做功的数值大于放出的热量的数值,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增大,选项A正确;气体的体积通常指的是盛气体的容器的容积,而不是该气体所有分子的体积之和,选项B错误;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跟温度有关,但是布朗运动不叫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选项C错误;饱和汽的压强仅与温度有关,与饱和汽的体积无关,选项D正确;被踩扁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浸泡,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球内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选项E正确。‎ ‎(2) (10分)某同学利用铝制易拉罐做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所示,将一根透明吸管插入空的易拉罐中,接口处用蜡密封,在吸管内引入一小段油柱(长度可以忽略),不计大气压强的变化,已知铝罐的容积是‎267cm3,吸管内部粗细均匀,横截面积为‎0.2cm2,吸管的有效长度为‎30cm,当温度为‎27℃‎时,油柱在吸管的有效长度正中间。‎ ‎①在吸管上标刻温度值,试证明该刻度是均匀的;‎ ‎②计算出这个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答案】 (1)见解析;(2) 23.7℃≤t≤‎‎30.0℃‎ ‎【解析】①根据盖﹣吕萨克定律 得:‎ 设吸管内部的横截面积为S,内部在‎27℃‎时的热力学温度为T1,体积为V1,当温度变化△t时油柱移动的距离为△l,则有:‎ 即:‎ 由上式可以看出,△t与△l成正比关系,所以吸管上标刻温度值时,刻度是均匀的。‎ ‎②根据盖﹣吕萨克定律 得:‎ T1=300K时气体体积V1=267+0.2×‎15cm3=‎270cm3‎ 由于油柱在细管中间,所以其最大体积与最小体积相对于V1的变化量大小均为:‎ ‎△V=15×‎0.2cm3=‎3cm3‎ 解得:‎ 由于△t=△T≈‎‎3.3℃‎ 所以这个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为:23.7℃≤t≤‎30.0℃‎。‎ ‎34.[物理一选修3–4)(15分)‎ ‎(1) (5分)a、b、c三条平行光线垂直于半圆柱体玻璃砖的截面直径从空气射向玻璃砖,如图所示,光线b正好过圆心O,光线a、c从光线b的两侧对称入射,光线a、c从玻璃砖下表面进入空气后与光线b交于P、Q,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 玻璃对三种光的折射率关系为na>nb>nc B. 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c光的折射率 C.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双缝干涉实验,a光的条纹间距比c光窄 D. a、c光分别从空气射入某种介质中,c光发生全反射时临界角较小 E. a光比c光穿过该半圆柱体玻璃砖所需时间长 ‎【答案】BCE ‎【解析】根据折射定律判断出折射角的大小,从而得到折射率的大小关系,判断波长的长短,分析干涉条纹间距的大小以及临界角等问题即可;‎ A、由图可知,a光和c光入射角相同,但是c光折射角较大,根据折射率公式可知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c光的折射率,当时由于玻璃对b光没有发生折射,故无法比较b光的折射率的大小,故选项A错误,B正确;‎ C、由于a光的折射率大,波长较短,则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双缝干涉实验,a光的条纹间距比c光窄,故选项C正确;‎ D、a、c光分别从某种介质射入空气中时,能发生全反射,根据临界角公式可知a光发生全反射时临界角较小,故选项D错误;‎ E、根据公式,由于a光的折射率大,则a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较小,故a光比c光穿过该半圆柱体玻璃砖所需时间长,故选项E正确。‎ ‎(2) (10分)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实线和虚线分别为t1=0s时与t2=2s时的波形图像,已知该波中各个质点的振动周期大于4s。求:‎ ‎(ⅰ)该波的传播速度大小;‎ ‎(ii)从t1=0s开始计时,写出x=‎1m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答案】((1) ;(2) ‎ ‎【解析】(1)质点振动周期为:,波长 内波传播的时间为: ‎ 则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为 ‎ 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 ‎ 解得:v=‎1.5m/s;‎ ‎(2)处的质点振动方程为:,波的振幅为:‎ 由 解得:‎ 角速度 ‎ 时,处质点的位移为: ‎ 由图可知, ‎ 则处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