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1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理综物理卷·2018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2017-12)
广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理综物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篮球运动员接传来的篮球时,通常要先伸出两臂迎球,手触到球瞬间顺势后引。这样可以减小 A.球对手的力的冲量 B.球对手的力的大小 C.球的动量变化量 D.球的动能变化量 15.如图,质量为1kg的小物块从倾角为30°、长为2m的光滑固定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若选初始位置为零势能点,重力加速度取10m/s2,则它滑到斜面中点时具有的机械能和动能分别是 A.5J,5J B.10J,15J C. 0,5J D. 0,10J M O N θ P v 16.如图,半径为R的半圆形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且不计重力的粒子,以速度v沿与半径PO夹角θ=30°的方向从P点垂直磁场射入,最后粒子垂直于MN射出,则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A. B. C. D. 17. 如图,“L”型导线abc固定并垂直放置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ab长为l,bc长为,导线通入恒定电流I,设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方向与bc夹角为θ,则 A., B., C., D., 18.如图,已知现在地球的一颗同步通讯卫星信号最多覆盖地球赤道上的经度范围为。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大,周期变大后的一颗地球同步通讯卫星信号最多覆盖的赤道经度范围为,则前后两次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之比为 A. B. C. D. 19.t=0时刻一质点开始做平抛运动,用下列图象反映其水平分速度大小vx、竖直分速度大小vy、合速度大小v与时间t的关系,合理的是 20.如图,在匀强电场中,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由静止释放沿斜向下做直线运动,轨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 θ A.场强最小值为 B.电场方向可能水平向左 C.电场力对小球可能不做功 D.小球的电势能可能增加 21.如图,半圆柱体Q放在水平地面上,表面光滑的圆柱体P放在Q和墙壁之间,Q的轴线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为L,已知Q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µ=0.5,P、Q横截面半径均为R,P的质量是Q的2倍,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P、Q均处于静止状态,则 L A.L越大,P、Q间的作用力越大 B.L越大,P对墙壁的压力越小 C.L越大,Q受到地面的摩擦力越小 D.L的取值不能超过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3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 22.(5分) (1)某同学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源为_____ A.220V交流电 B.6V以下交流电 C.220V直流电 D.6V以下直流电 (2)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则可大致判断小车做 (填“匀速”或“匀变速”)直线运动,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3.(10分) 为了测量一个量程为3.0V的直流电压表的内阻RV(约为几千欧),所用的电路如图甲所示. (1)请将图乙的器材连成完整的电路; (2)该实验中需要进行的步骤罗列如下,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用步骤前的字母表示) A.闭合开关S B.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到零 C.调节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0V D.断开开关S E.调节电阻箱R0的阻值使电压表示数为1.5V,读出此时电阻箱R0的阻值 S E, r R0 a b P ×1000 ×100 ×1 ×10 R 电阻箱 F.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a端 (3)若在实验步骤E中,如图丙读出R0的阻值为 Ω,则该电压表的内阻RV的测量值为______Ω,由于系统误差,测量值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4.(12分) O a b 如图,在竖直平面内存在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长度为l的轻质绝缘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连接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初始时小球静止在电场中的a点,此时细绳拉力为2mg,g为重力加速度。 (1)求电场强度E和a、O两点的电势差U; (2)若小球在a点获得一水平初速度,使其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求小球运动到b点时细绳拉力F的大小。 25.(20分) 如图,上表面光滑、下表面粗糙的木板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可视为质点的滑块静止放在木板的上表面。t = 0时刻,给木板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同时对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经一段时间,滑块从木板上掉下来。 已知木板质量M =3kg,高h = 0.2m,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µ=0.2;滑块质量m =0.5kg,初始位置距木板左端L1=0.46m,距木板右端L2=0.14m;初速度v0=2m/s,恒力F = 8N,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滑块从离开木板开始到落至地面所用时间; (2)滑块离开木板时,木板的速度大小; L1 L2 F v0 左 右 (3)从t = 0时刻开始到滑块落到地面的过程中,摩擦力对木板做的功。 (二)选考题:共30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 选修3-3】(15分) (1)(5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 A.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越剧烈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有分子的动能都一定越大 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 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温度一定升高 E.如果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2)(10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变化到状态C,其状态变化过程的p-V图象如图所示。已知该气体在状态C时的温度为300K。求: (i)该气体在状态A、B时的温度分别为多少? (ii)该气体从状态A到B是吸热还是放热?请写明理由。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 甲、乙两弹簧振子,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可知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 A.甲速度为零时,乙速度最大 B.甲加速度最小时,乙速度最小 C.任一时刻两个振子受到的回复力都不相同 D.两个振子的振动频率之比f甲∶f乙=1∶2 E.两个振子的振幅之比为A甲∶A乙=2∶1 (2)(10分)如图为一玻璃球过球心的横截面,玻璃球的半径为R,O为球心,AB为直径,来自B点的光线BM在M点射出,出射光线平行于AB,另一光线BN恰好在N点发生全反射,已知∠ABM=30°,求: (i)玻璃的折射率; (ii)球心O到BN的距离。 调研参考答案: 选择题:14.B 15.C 16.B 17.D 18.A;19.AC 20.CD 21.AD 22.(1)B ;(2)匀变速 ,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恒定 ;0.30 ; 电阻箱 23.(1) BFACED或者FBACED (2)如答图 (3)2900;2900;偏大 24.解:(1)小球静止在a点时,由共点力平衡得 mg+2mg=qE ① 解得 ,方向竖直向上 ② 在匀强电场中,有 ③ 则a、O两点电势差 ④ (2) 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设到b点速度大小为vb,由动能定理得 ⑤ 小球做圆周运动通过b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⑥ 联立②⑤⑥式,代入解得 ⑦ 25.解:(1)设滑块从离开木板开始到落到地面所用时间为t0,以地面为参考系,滑块离开木板后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知 得 (2)以木板为研究对象,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a1=5m/s2,则木板减速到零所经历的时间 , 所经过的位移 由于s1<L1=0.46m,表明这时滑块仍然停留在木板上 此后木板开始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方向改变,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a2=m/s2 滑块离开木板时,木板向左的位移 该过程根据运动学公式 得t2=1.8s 滑块滑离瞬间木板的速度 (3)滑块离开木板后,木板所受地面的支持力及摩擦力随之改变,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a3=m/s2 故木板在这段时间的位移为 整个过程摩擦力对木板做的功为 得 33.(1)ACD (2) (i)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B到C过程,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知= 解得TB=TC=300 K(或tB=27 ℃ ) (或者由pBVB=pCVC得知该过程为等温变化过程,得TB=TC=300 K) 又A到B为等容过程有 = 解得TA=450 K(或tA=177 ℃) (ii)根据图像可知从A到B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外界对气体做功 W=0J 又TA>TB 可知内能变化ΔU<0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 得Q<0即放热 34.(1)CDE (2) (i)设光线BM在M点的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由几何知识可知i=30°,r=60°, 根据折射定律知 n= 得n= (ii)光线BN恰好在N点发生全反射,则∠BNO为临界角C,则sin C= 设球心到BN的距离为d,由几何知识可知d=Rsin C 得d=R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