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1 发布 |
- 37.5 KB |
- 7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22/44/40183cb205b70488ee8734b027cff91e/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22/44/40183cb205b70488ee8734b027cff91e/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22/44/40183cb205b70488ee8734b027cff91e/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文)试题(解析版)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级期末考试 高一年物理试卷(文科) 一、单项选择题 1.作用在同一个物体的两个共点力,一个大小为3N,另一个大小为6N,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为 ( ) A. 2N B. 5N C. 10N D. 12N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为,根据两个力的大小,求出合力范围,可知合力大小的可能值; 【详解】这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为,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2.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 ) A. 速度 B. 加速度 C. 力 D. 路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速度,加速度以及力都是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故都是矢量;而路程只有大小无方向,故是标量,故选D. 考点:矢量和标量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矢量和标量的概念;要知道矢量是即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而标量只有大小无方向,理解物理量的意义即可解答此题;此题是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 B.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C. 质量较小的物体惯性较大 D. 质量较大的物体惯性较大 【答案】D 【解析】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所以答案选D。 4.如图所示,一个小木块在斜面上匀速下滑,则小木块受到的力是( ) A. 重力,弹力、下滑力和摩擦力 B. 重力、弹力和下滑力 C.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D. 重力、下滑力和摩擦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先对m受力分析,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进行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处于平衡状态. 解:小木块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处于平衡状态.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按照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顺序分析即可.属于基础题目. 5.关于一对相互平衡的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衡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B.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不同 C. 平衡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最大的区别在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而一对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 【详解】A、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两个力,它们的性质可以不同,比如支持力和重力可以是一对平衡力,但它们的性质是不同的,故A错误;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的性质是相同的,是同种性质的力,故B错误;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最大的区别在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而一对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所以C错误,D正确。 6.关于力、运动状态及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 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小 D. 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只与其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详解】A、根据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研究结果得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B正确; C、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与速度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故CD错误。 【点睛】对于力和运动的关系,可结合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等等加深理解,要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与速度无关。 7.一个人站在电梯内的测力计上,当他发现体重变大了出现超重现象,电梯的运动是( ) A. 电梯一定在加速下降 B. 电梯一定在减速上升 C. 电梯可能在加速上升 D. 只要电梯减速运动就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 站在电梯内的人他看到体重计的示数为增大,可知他处于超重,则电梯有向上的加速度,由此来分析各个选项; 【详解】由于发现体重变大了,可知人与电梯处于超重状态,电梯的加速度的方向向上,电梯可能在加速上升,也可能减速下降,故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超重和失重的知识,记住:具有向上的加速度超重,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失重;无论超重还是失重,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8.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坐在车上的乘客 ( ) A. 身体向前倾 B. 身体向后倾 C. 身体向左倾 D. 身体向右倾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就是惯性; 【详解】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车上的人下半身随车停止运动,而上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会向前倾,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 【点睛】此题通过常见的现象考查了对惯性的理解和应用,在解释时,要将物体按运动状态分成两部分:发生改变的和不变的。 9.国际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下列物理单位属于基本单位的是( ) A. m/s B. N C. m D. m/s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应掌握: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力学中有三个:kg、s、m; 【详解】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有三个,它们分别是长度、质量、时间,它们的单位分别为m、kg、s, 而m/s、N、m/s2是导出单位,不是基本单位,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对力学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掌握程度,可结合基本物理量一起记忆。 10.某轻弹簧竖直悬挂于天花板上,当挂一个50g的钩码时,它伸长了2cm,再挂一个100g的钩码(弹性限度内),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弹簧的长度变为6cm B. 弹簧的原长为16cm C. 弹簧又伸长了4cm D.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N/m 【答案】C 【解析】 【分析】 当弹簧挂上50g的钩码时,弹簧的弹力F1=0.5N,伸长的长度x1=2cm.当再挂100g的钩码时,弹簧的弹力增加了1N,根据胡克定律求出弹簧伸长的长度和劲度系数; 【详解】由题:当挂一个50g的钩码时,,,根据胡克定律得 再挂一个100g的钩码时弹力增加了 由得: 则得弹簧伸长量增加了,根据条件求不出弹簧的原长,所以得不到弹簧的长度,故选项C正确,AB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胡克定律应用的基本能力,公式F=kx中,x是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不是弹簧的长度。 二、填空和实验题 11.一木箱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直线运动。木箱的质量m=20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g取。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方向_________(选填“向左”或“向右”)。 【答案】 (1). 40, (2). 向左 【解析】 【分析】 根据受力分析由摩擦定律求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详解】由题可知木箱在竖直方向受到支持力和重力,即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支持力大小,即 根据滑动摩擦力可以得到:,方向向左。 【点睛】滑动摩擦力公式中注意是正压力,不一定是物体的重力。 12.如图所示为“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s。其中b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 m/s(保留三位数) 【答案】0.520 【解析】 【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详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点睛】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三 计算题 13.如图所示,用F=10N的水平拉力,使质量m=2.0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物体加速度a的大小; (2)物体在t=2.0s内通过的距离. 【答案】(1)5m/s2(2)10m 【解析】 【分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物体的位移大小; 【详解】(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开始运动内的位移。 【点睛】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基本运用,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 14.质量为2×103kg 的汽车,在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0s汽车的速度为20m/s,已知汽车所受阻力位1.5×103 N。 求:(1)汽车加速度 (2)汽车的合外力 (3)汽车的牵引力 【答案】(1);(2)4000牛;(3) 5500 牛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运动学求解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1)由题可知,初速度为0,时间为,末速度为 则根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得到:;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到:;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到: 代入数据可以得到:。 【点睛】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问题,由运动求力,关键是求出加速度,加速度是解决运动和力的桥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