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重点班)(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重点班)(Word版)

淇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重点班)‎ 时间:90分钟 满分:90分钟 一:选择题(共48分,每题4分其中1—9为单选10—12为多选)‎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室内讲话的声音比在旷野讲话的声音洪亮,是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B.在水里的人能听到岸上的声音,是声波的干涉现象C.“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是声波的衍射现象 D.迎面驶来的汽车鸣笛时声音越来越大,是声波的干涉现象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 A、“隔墙有耳”是声波的衍射现象 B、靠近我们的汽车鸣笛时,我们听到的声音更“尖”,是因为汽车靠近我们时发出的声波频率会变高 C、光导纤维内芯材料的折射率比外套材料的折射率大 D、双缝干涉实验中,如增加双缝间的宽度,则条纹间距变小 ‎3、两波源S1、S2在水槽中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 A、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会产生干涉 B、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产生干涉 C、a点的振动始终加强 D、a点的振动始终减弱 ‎4.S1、S2是两个相同的波源,这两列波发生干涉时,在干涉区域内有a、b、c三点,某时刻a点有波峰和波谷相遇,b点有两列波的波谷相遇,c点有两列波的波峰相遇,问再经过时,振动加强的是(  )‎ A.只有a点      B.只有c点 C.b点和c点 D.a点和c点 ‎5.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向b传播,相距10.5 m的a、b两处的质点振动图象如图中a、b所示,则(  )‎ A.该波的振幅可能是20 cm B.该波的波长可能是8.4 m C.该波的波速可能是10.5 m/s D.该波由a传到b可能历时7 s ‎6.在完全透明的水下某处,放一点光源,在水面上可以见到一个圆形透光平面,如果圆形透光平面的半径匀速增大,那么光源(  )‎ A.加速上升 B.加速下沉 C.匀速上升 D.匀速下沉 ‎7打磨某剖面如题11图1所示的宝石时,必须将OP、OQ边与轴线的夹角θ切割在θ1<θ<θ2的范围内,才能使从MN边垂直入射的光线,在OP边和OQ边都发生全反射(仅考虑如图所示的光线第一次射到OP边并反射到OQ边后射向MN边的情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θ>θ2,光线一定在OP边发生全反射 b,若θ>θ2,光线会从OQ边射出 c,若θ<θ1,光线会从OQ边射出 d,若θ<θ1,光线会在OP边发生全反射 ‎8、如下图所示的单摆,摆长为L=40cm,摆球在t=0时刻从右侧最高点释放做简谐振动,则当t=1s时,小球的运动情况是 A向右加速 B向右减速 C向左加速 D向左减速 ‎ ‎ ‎9.如上图,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ABC,∠A为直角.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到AB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  )‎ A. B. C. D. ‎10.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波形如图所示,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7,0),波的传播方向由右向左,已知t=0.7 s,P点第二次出现波峰,则(  )‎ A.t=0.9 s,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B.t=1.2 s,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C.振源起振方向一定向上 D.质点Q位于波峰时,质点P位于波谷 ‎11.如图为一直角棱镜的横截面,∠bac=90°,∠abc=60°,一平行细光束从O点沿垂直于bc面的方向射入棱镜.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若不考虑原入射光在bc面上的反射光,则有光线(  )‎ A. 从ab面射出 ‎ B.从ac面射出 C.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斜交 ‎ D.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垂直 ‎12、固定的半圆形玻璃砖的横截面如图,O点为圆心,OO’为直径MN的垂线。足够大的光屏PQ紧靠玻瑞砖右侧且垂直于MN,由A、B两种单色光组成的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O点,入射光线与OO’夹角θ较小时,光屏NQ区城出现两个光斑·逐渐增大θ角,当θ=α时,光屏NQ区城A光的光斑消失,继续增大θ角,当θ=β时,光屏NQ区域B光的光斑消失,则 A 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比对B光的大 B A光在玻璃砖中传播速度比B光的大 C α<θ<β时,光屏上只有1个光斑 D β<θ<π/2时,光屏上只有1个光斑 二:填空题(共16分每空4分)‎ ‎13、在均匀介质中,t=0时刻振源O沿+y方向开始振动,t=0.9s时x轴上0至14 m范围第一次出现图示的简谐横波波形。由此可以判断:波的周期为 ------ s,x=20m处质点在0~1.2 s内通过的路程为 ----------- m。‎ ‎14、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某学生在测量摆长时,只量了悬线的长度L当作摆长,而没有加上摆球的半径,该同学通过改变悬线L长度而测出对应的摆动周期T,再以为纵轴、L为横轴画出函数关系图像,实验中所得到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摆球的半径 r= m;当地g=  m/s2。‎ 三、计算题 ‎15.(10分)如图所示,①为某一列简谐波t=t0时的波形图象,②是这列波上P点从这一时刻起的振动图象,试画出经2.3 s后波的图象,并求P质点的位移和P质点运动的路程.‎ ‎16.(12分)有一折射率为n的长方体玻璃砖ABCD,其周围是空气,如图所示,当入射光线从它的AB面以入射角α射入时,‎ ‎(1)要使光线在BC面发生全反射,求入射角应满足的条件(BC面足够长).‎ ‎(2)如果对于任意入射角的光线都能产生全反射,那么玻璃砖的折射率应取何值?‎ ‎17.(14分)两木块A、B质量分别为m、M,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在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右图所示,用外力将木块A压下一段距离静止,释放后A做简谐运动,在A振动过程中,木块B刚好始终未离开地面.求:‎ ‎ (1)木块B对地面的最大压力;‎ ‎(2)要使B离开地面,外力至少多大?‎ 高二重点班物理答案 ‎1 C 2 B 3 B 解析 由波形图知两列波的波长、频率不同,在相遇区不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B正确。‎ ‎4 C 解析 在发生干涉现象时两列波在介质中引起的振动情况相同,则该点振动加强,如果振动情况相反,振动减弱,所以,波峰和波峰、或者波谷和波谷相遇的点振动加强,而且加强的总是加强;波峰和波谷相遇的点振动减弱,且总是减弱,故C选项正确.‎ ‎5 D 解析 由图象可知振幅应为10 cm,故A选项错误;波由a向b传播,a靠近振源,a点的振动比b超前nT+T,则Δx=10.5 m=nλ+λ(n=0,1,2,3…),λ=m,则可知B选项错误;v===m/s,由此可知C选项错误;a传到b的时间Δt=nT+T,当n=1时Δt=7 s,故D选项正确.‎ ‎6 D 7:D 8 B 9 A 解析 等腰直角棱镜的底角∠B=∠C=45°,如图所示.‎ 由折射规律可得=n,若在AC边上发生全反射,‎ 则sinβ=,由几何关系又有r=90°-β,‎ 联立以上三式,可得n2=,即n=.‎ ‎10 ACD 解析 由图知波长λ=4 m,第二个波峰到达P点所需时间为T=0.7 s,有T=0.4‎ ‎ s,波速v==m/s=10 m/s.第一个波峰传播到Q,传播距离Δx=2-(-7) m=9 m,所需时间Δt===0.9 s,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P、Q两点间距6 m=λ,振动情况相反,选项D正确.波的最前方x=1 m处的质点正处于平衡位置向上运动,由此可知波源起振方向向上,选项C正确.‎ ‎11 B、D 解析 依题作出光在棱镜中的光路图,如图所示,显然,光在ab面上的入射角为i=60°,大于光在该棱镜中的全反射临界角C=arcsin=45°,则光在ab面上发生全反射,接着以i′=30°的入射角射到ac界面上,因i′<45°,光在ac面上不发生全反射而进行部分反射和折射,其反射角i′=30°,反射光线正好与bc面垂直,故B、D两项正确.‎ ‎12 A,D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的基础知识应用。  根据题干描述“当θ =α时,光屏NQ区域A光的光斑消失,继续增大θ角,当θ=β时,光屏NQ区域B光的光斑消失”,结合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满足:sinC= 1/ n 可知,A选项“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比对B光的大”正确;  B选项错误,由n = c/ v ,结合A选项可知;  C选项错误,当α<θ<β时,B光尚未发生全反射现象,故光屏上应该看到2个亮斑,其中包含NP侧的反射光斑(A、B重合)以及NQ一侧的B光的折射光线形成的光斑; D选项正确。当β<θ<π/ 2 时,A、B两光均发生了全反射,故仅能看到NP侧的反射光斑(A、B重合)。‎ ‎13 0.4 ;4‎ ‎14 (3)1.2х10-2   9.86或 ‎15 见图象 10 cm 2.3 m 解析 由图象可知t=t0时刻P质点由平衡位置向下运动.由此可确定波沿x轴正向传播.‎ 由图象可知λ=2 m,T=0.4 s, v==5.0 m/s.‎ T=0.4 s经Δt=2.3 s=5T,经2.3 s的波形图如图所示.‎ 则P质点的位移为10 cm,路程s=5×4A+3A=2.3 m.‎ ‎16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要使光线在BC面发生全反射(见下图),首先应满足 sinβ≥,①‎ 式中β为光线射到BC面的入射角,由折射定律,有w w w .x k b 1.c o m =n,②‎ 将①②两式联立得sinα≤.‎ ‎(2)如果对于任意入射角的光线都能产生全反射,即0°≤α≤90°都能产生全反射,那么只有当≥1才能满足上述条件,故n≥.‎ ‎17答案 ‎ ‎(1)2(M+m)g,方向向下 ‎(2)(M+m)g 解析 (1)除去外力后,A以未加外力时的位置为平衡位置做简谐运动.当A运动到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时,B恰好对地面压力为零,A加速度最大,设为am,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am=(M+m)g/m,方向向下.‎ 当A运动到平衡位置下方最大位移处时,A有向上的最大加速度am(超重),木块对地面压力最大,又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M+m)g=M×0+mam,‎ 则FN=(M+m)g+mam=2(M+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B对地面最大压力:‎ F′=(M+m)g+mam=2(M+m)g,‎ F′=2(M+m)g,方向向下.‎ ‎(2)不加外力时,对m:kx0=mg①‎ 加外力F静止时,对m:k(x+x0)=F+mg②‎ M刚离地面时对M:k(x-x0)=Mg③‎ 解①②③得F=(M+m)g.‎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