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I卷高考理综考前适应性试卷(一)(Word版附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全国I卷高考理综考前适应性试卷(一)(Word版附答案)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 绝密 ★ 启用前 ‎2020年全国I卷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 39‎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命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鱼在夏季的黎明时分常常浮头,原因是黎明时分水中溶解氧不足 B.细菌难以在腌制的肉上繁殖,原因是细菌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C.带芽插条比无芽插条容易生根,原因是插条上的芽能够产生生长素 D.红细胞在1.9%的与血浆等渗的尿素溶液中吸水涨破,原因是尿素分子可以通过红细胞膜 ‎2.将小球藻置于缺氧缺CO2条件下,进行5~10分钟光照处理,立刻移向黑暗环境中供给14CO2,小球藻合成了(14CH2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缺氧缺CO2条件下光照会导致叶绿体中NADPH减少 B.移向黑暗环境中供给14CO2后小球藻会向细胞外释放O2‎ C.供给14CO2后叶绿体中14C3含量先增加后逐渐减少为0‎ D.该实验不能证明小球藻利用光能和利用CO2的场所不同 ‎3.基因在转录形成mRNA时,有时会形成难以分离的DNA-RNA杂交区段,会形成三链核酸结构,称为R环,这种结构会影响DNA复制、转录和基因的稳定性。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三链杂合片段中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B.DNA-RNA杂交区段最多存在8种核苷酸 C.正常基因转录时也能形成DNA-RNA杂交区段 D.mRNA难以从DNA上分离跟碱基的种类和比例无关 ‎4.现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注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表示分别注射的是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5.果蝇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O、R、S分别控制翅形的镰刀]形、圆形、椭圆形。用一只镰刀形翅果蝇与圆形翅果蝇杂交,F1中雌性果蝇全为镰刀形,雄性果蝇既有圆形,也有椭圆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果蝇翅形与基因突变的随机性有关 B.F1果蝇组成的种群中R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4‎ C.F1中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可获得纯合的圆形翅雌蝇的概率是1/8‎ D.实验结果表明圆形对椭圆形为显性而对镰刀形为隐性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图为某林区采取划区轮伐的示意图,图中黑点密度代表树木的长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林区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均为光照 B.若要调查该林区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可在区域③用样方法调查 C.利于保护林区资源的轮伐顺序为④→③→②→①‎ D.过度采伐可改变该林区的演替速度和方向 ‎7.2019年7月1‎ 日起,上海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随后全国各地也纷纷开始实行垃圾分类。这体现了我国保护环境的决心,而环境保护与化学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废弃的聚乙烯塑料属于白色垃圾,不可降解,能使溴水褪色 B.可回收的易拉罐中含金属铝,可通过电解氯化铝制取 C.含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的废旧衣物燃烧处理时均只生成CO2和H2O D.废旧电池中含有镍、镉等重金属,不可用填埋法处理 ‎8.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的11B中,含有0.6NA个中子 B.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A个H+‎ C.2.24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A个CO2分子 D.密闭容器中1mol PCl3与1mol Cl2反应制备PCl5(g),增加2NA个P-Cl键 ‎9.某有机化工品R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R的说法正确的是 A.R的分子式为C10H10O2‎ B.苯环上一氯代物有2种 C.R能发生加成、氧化和水解反应 D.R分子中所有原子可共平面 ‎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的单质可用于野外焊接铁轨,W的单质为黄绿色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W)>r(Z)>r(Y)>r(X)‎ B.X分别与Y、W组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相同的化学键 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弱 D.Y、Z、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均可发生反应 ‎11.工业上联合生产硫酸和烧碱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阴极和阳极均为惰性电极。实验过程中取样测丙溶液的pH值,pH试纸显红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B.联合生产过程中需添加补充Na2SO4‎ C.离子交换膜d为阴离子交换膜 D.每转移0.1mol电子,产生1.12L的气体乙 ‎12.石墨烯是单层碳原子排列成的蜂窝状六角平面晶体,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中科院科学家研发出一条以碳化硅为原料制备高品质石墨烯材料的途径,过程如图。下列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A.石墨烯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B.碳化硅是一种硬度很高的合金 C.上述制备途径属于物理剥离过程 D.石墨烯属于新型高分子化合物 ‎13.常温时,在H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溶液中H2CO3、HCO和CO的物种分布分数(X)=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HCOH++CO的lgK=-6.4‎ B.pH=8的溶液中:c(Na+)>c(HCO)‎ C.NaHCO3溶液中滴入少量盐酸至溶液显中性:c(Na+)=c(Cl−)‎ D.向pH=6.4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pH=8,主要发生的离子反应:HCO+OH−=CO+H2O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选项题目要求。全部答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的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 B.只要光子能量大于氢原子能级差,就能使氢原子跃迁 C.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D.P→Si+e是β衰变 ‎15.肩扛式反坦克导弹发射后,喷射气体产生推力F,一段时间内导弹在竖直面内沿下列图中虚线向前运动。其中导弹飞行姿势可能正确的是 ‎16.如图甲所示,在某电场中建立x坐标轴,A、B为x轴上的两点,xA、xB分别为A、B两点在x轴上的坐标值。一电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x轴运动,该电子的电势能Ep随其坐标x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EpA和EpB分别表示电子在A、B两点时的电势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电场可能是孤立的点电荷形成的电场 B.该电场方向可能从B指向A C.电子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其所做的功W=-(EpA-EpB)‎ D.电子在A点的动能大于在B点的动能 ‎17.假设将来一艘飞船靠近火星时,经历如图所示的变轨过程,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船在轨道Ⅱ上运动到P点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Ⅰ运动到P点的速度 B.若轨道Ⅰ贴近火星表面,测出飞船在轨道Ⅰ运动的周期,就可以推知火星的密度 C.飞船在轨道Ⅰ上运动到P点时的加速度大于飞船在轨道Ⅱ上运动到P点时的加速度 D.飞船在轨道Ⅱ上运动时的周期等于在轨道Ⅰ上运动时的周期 ‎18.如图所示,A、B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A=5 kg和mB=4 kg,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0.4和μB=0.5,开始时两物体之间有一压缩的轻弹簧(不拴接),并用细线将两物体拴接在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将细线剪断,则两物体将被弹簧弹开,最后两物体都停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弹簧弹开两物体以及脱离弹簧后两物体的运动过程中,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 B.在弹簧弹开两物体以及脱离弹簧后两物体的运动过程中,整个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C.在两物体被弹开的过程中,A、B两物体的机械能一直增大 D.两物体一定同时停在地面上 ‎19.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不变,电流表为理想电流表,副线圈上通过输电线接有两个相同的灯泡L1和L2,输电线的等效电阻为R,开始时,开关S断开。当S接通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副线圈两端MN输出电压减小 B.副线圈输电线等效电阻R上的电压减小 C.通过灯泡L1的电流减小 D.原线圈中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20.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光滑的圆轨道半径R=2 m,从最低点A有一质量m=1 kg的小球开始运动,初速度v0方向水平向右,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初速度v0=8 m/s,则运动过程中,小球不会脱离圆轨道 B.若初速度v0=5 m/s,则运动过程中,小球不会脱离圆轨道 C.小球能到达最高点B的条件是v0≥4 m/s D.若小球能通过圆轨道最高点,则小球初速度越大,在最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一定越大 ‎21.如图所示,平行虚线之间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场左右宽度为L,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一正三角形线圈ABC所在平面与磁场垂直,顶点A刚好与磁场右边界重合,BC边与磁场边界平行。已知正三角形的高为2L,线圈的电阻为R,现让线圈向右以恒定速度v匀速运动,从线圈开始运动到BC边刚好要进入磁场的过程中 A.线圈中感应电流大小不发生变化 B.线圈中感应电动势大小为BLv C.克服安培力做的功为 D.通过线圈截面的电荷量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5分)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物体从高处下落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实验时,将直径为d、质量为m的小钢球从某高度下落,小钢球先后通过光电门A、B,数字计时器测出钢球通过光电门A、B的时间分别为tA、tB ‎(1)用游标卡尺测量钢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_mm。‎ ‎(2)用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表示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测出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H,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可求出钢球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的平均阻力F=____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符号来表示)。‎ ‎23.(10分)测量电流表G1的内阻r1的电路如图甲所示。供选择的仪器如下:‎ ‎ ‎ A.待测电流表G1(0~l mA,内阻约为200 Ω)‎ B.电流表G2(0~6 mA,内阻约为50 Ω)‎ C.定值电阻R1(300 Ω)‎ D.定值电阻R2(50 Ω)‎ E.滑动变阻器R3(0~500 Ω)‎ F.滑动变阻器R4(0~10 Ω)‎ G.干电池(l.5 V)‎ H.开关S及导线若干。‎ ‎(1)定值电阻应选________,滑动变器应选________。(均填器材前对应的字母序号)‎ ‎(2)补全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触头至某一位置,记录G1、G2的读数I1、I2;‎ ‎③多次移动滑动触头,记录相应的G1、G2的读数I1、I2;‎ ‎④以I2为纵坐标,I1为横坐标,在图乙中作出相应图线。‎ ‎(3)根据I2-I1图线的斜率k及定值电阻,写出待测电流表内阻的表达式: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24.(12分)如图所示为一种质谱仪的工作原理示意图,静电分析器通道中心线半径为R,通道内有均匀辐射电场,在中心线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磁分析器中分布着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其左边界与静电分析器的右边界平行。由离子源发出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正离子(初速度为零,重力不计),经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静电分析器,沿中心线MN做匀速圆周运动,而后由P点进入磁分析器中,最终经过Q点以垂直虚线O2Q的方向进入收集器。求:‎ ‎(1)加速电场中的加速电压U;‎ ‎(2)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25.(20分)如图所示,长L=1.0 m木板B放在水平面上,其右端放置一小物块A(视为质点)。B的质量mB=2.0 kg,A的质量mA=3.0 kg,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0,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0。刚开始两者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给A一水平向左的瞬间冲量I,I=9.0 N∙S,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A开始运动的速度;‎ ‎(2)A、B之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3)整个过程A对地的位移。‎ ‎26.(14分)天然脑砂含少量NH4Cl,《唐本草》记载脑砂入药可以散瘀消肿。某学习小组设计下列步骤制取NH4Cl,并进行天然脑砂含量的测定。请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Ⅰ用氨气与适量氯气反应制取NH4Cl ‎(1)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为 ;若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取氯气,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按照气流由左到右的顺序,上述A、B、C装置连接依次为a→___(用小写字母表示)。‎ ‎(3)氨气与适量氯气混合反应可生成NH4Cl和一种无污染的气体,利用E装置模拟该反应。氨气应从___(用小写字母表示)通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观察到的现象是 。‎ 步骤Ⅱ天然脑砂中NH4Cl含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一定质量脑砂,与足量的氧化铜混合,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已知:2NH4Cl+3CuO3Cu+N2↑+2HCl↑+3H2O ‎(4)为完成NH4Cl含量的测定,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加热前,称量H装置的总质量;当观察到___现象时,停止加热,冷却,___。‎ ‎(5)如果不用J装置,测出NH4Cl的含量将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7.(15分)硼氢化钠(NaBH4)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还原剂。一种制备硼氢化钠工艺如下(部分条件和产物省略):‎ 已知:MgH2、NaBH4遇水蒸气剧烈反应并放出H2。‎ 回答下列问题:‎ ‎(1)Mg2B2O5·H2O中B的化合价为_______。MgH2和NaBO2必须在干燥条件下合成硼氢化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溶的Mg2B2O5与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SOCl2溶于水能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灼烧时加入SOCl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镁—H2O2酸性燃料电池反应为Mg+H2O2+H2SO4=MgSO4+2H2O。常温下,电解质溶液为200mL 0.1mol·L−1硫酸溶液。‎ ‎①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电路中有0.038mol转移电子时,则溶液pH约为_____(忽略体积变化,不考虑H2O2电离)。‎ ‎(5)“有效氢”是衡量含氢还原剂的还原能力指标,定义为1g含氢还原剂的还原能力与多少克H2相当。NaBH4的“有效氢”等于___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2位小数)。‎ ‎(6)工业上,可以利用NaBO2、HCHO和生石灰在加热下生成NaBH4和难溶的盐,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4分)CO、CO2是化石燃料燃烧后的主要产物。‎ ‎(1)将体积比为2∶1的CO2和CO混合气体通入有足量Na2O2固体的密闭容器中,同时不断地用电火花点燃。将残留固体溶于水,所得溶液中2c(CO)+c(HCO)__________c(Na+)(填“>”“<”或“=”)。‎ ‎(2)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0 kJ/mol;键能E(o=o)=499.0kJ/mol ‎①CO(g)+O2(g)CO2(g)+O(g)的ΔH=____________kJ/mol ‎②已知2500K时,①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40。某时刻该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满足: c(CO)·c(O2)=c(CO2)·c(O),则此时反应____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进行。‎ ‎(3)已知:反应CO2(g)CO(g)+O(g)在密闭容器中CO2分解实验的结果如下图1;反应2CO2(g)2CO(g)+O2(g)中1mol CO2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分解量如下图2, ‎ ‎①分析图1,求2min内v(CO2)=_______。‎ ‎②分析图2,1500℃时反应达平衡,此时容器体积为1L,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4)为探究不同催化剂对CO和H2合成CH3OH的选择性效果,某实验室控制CO和H2的初始投 料比为1∶3进行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选项 T/K 时间/min 催化剂种类 甲醇的含量(%)‎ A ‎450‎ ‎10‎ CuO-ZnO ‎78‎ B ‎450‎ ‎10‎ CuO-ZnO-ZrO2‎ ‎88‎ C ‎450‎ ‎10‎ ZnO-ZrO2‎ ‎46‎ ‎①由表1可知,该反应的最佳催化剂为____________(填编号);图3中a、b、c、d四点是该温度下CO的平衡转化率的是____________。‎ ‎②有利于提高CO转化为CH3OH的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_。‎ A.使用催化剂CuO-ZnO-ZrO2 B.适当降低反应温度 C.增大CO和H2的初始投料比 D.恒容下,再充入a mol CO和3a mol H2‎ ‎29.为研究温度变化对贮藏器官呼吸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以马铃薯块茎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两组相同的马铃薯块茎,分别置于低温(4℃)和室温(22℃)条件下贮藏10天,发现低温组块茎中淀粉酶含量显著高于室温组。‎ 实验二将马铃薯块茎从20℃移到0℃后,再回到20℃环境中,测定CO2的释放速率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当马铃薯块茎从20℃移到0℃环境中,CO2的释放速率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当马铃薯块茎重新移回到20℃环境中,与之前20℃环境相比,CO2的释放速率明显升高。综合上述实验,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想重复实验一,但他们在比较两组块茎中淀粉酶含量大小时遇到了困难。若提供淀粉、碘液等试剂,请帮助他们设计出比较两组块茎中淀粉酶含量大小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只需写出思路即可,不需预测结果)‎ ‎30.内温动物是指通过自身的产热来调节体温的动物,如:人、北极熊等。下图是内温动物的耗氧量随环境温度(t)变化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内温动物是人,当环境温度高于t3时,机体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和皮肤内毛细血管的舒张来散出热量。若环境温度由t2逐渐向t1转变,耗氧量会增加,主要是由于甲状腺分泌活动增强的缘故,该过程中,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直接受____________激素调控。‎ ‎(2)当环境温度在t2-t3范围内,内温动物耗氧量不随环境温度而变化,该温度范围称为“热中性区”。在室内养殖家畜时,往往将室内温度保持在“热中性区”,这样做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若内温动物生活的自然环境长期偏离“热中性区”,它们在许多方面会表现出明显的适应。例如: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温暖气候中的同类个体更大,这是____________(填“增大单位体重产热量”或“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的适应。‎ ‎31.“中度干扰假说”认为,在中等强度干扰(如人工间伐、地面火等)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大。防护林既保留了部分原始植被的特征,同时又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运用“中度干扰假说”能有效保护防护林,也能实现林业、牧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砍伐适量成年树,有助于林下植物的生长,主要是阳生植物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防护林中随着植被大量生长,枯枝败叶积累,增加了发生自然火灾的可能性。地面火并不一定都是有害无益的,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来看,可控范围内的适度地面火能烧尽地面的枯枝败叶,加快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增加了土壤中的____________含量,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3)对生态系统的干扰过度会适得其反,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具有一定限度。研究表明,与自然林相比,重度干扰的防护林更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从生态系统的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请结合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则该遗传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一定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种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出现3∶1的比例,则这两对基因的遗传_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一定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斑翅果蝇翅的黄色和白色、有斑点和无斑点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用纯合的黄色有斑点果蝇与白色无斑点果蝇进行杂交,F1全是黄色有斑点果蝇。让F1雌、雄果蝇交配得F2,F2表现型的比例7∶3∶1∶1。针对“F2表现型的比例为7∶3∶1∶1”这一结果,研究小组尝试作出解释:‎ ‎①研究小组认为:控制斑翅果蝇翅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且存在雄配子不育的现象。据此推断,不育雄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F2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种,F2中纯合子的比率为________。‎ ‎②为验证上述解释的正确性,可重复上述实验,获得F1代后,选择F1中_______(填“雌”或“雄”)果蝇进行测交。若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则研究小组的解释是正确的。‎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大量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速率有大有小,但是分子的速率按“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 B.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时,分子平均动能增大,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C.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液体表面存在张力 D.空气相对湿度越大时,空气中水蒸气压强越接近饱和气压,水蒸发越慢 E.用油膜法测出油分子的直径后,要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只需要再知道油的密度即可 ‎(2)(10分)如图所示,T形活塞将绝热汽缸内的气体分隔成A、B两部分,活塞左、右两侧截面积分别为S1、S2,活塞与汽缸两端的距离均为L,汽缸上有a、b、c三个小孔与大气连通,现将a、b两孔用细管(容积不计)连接。已知大气压强为p0,环境温度为T0,活塞与缸壁间无摩擦。‎ ‎(i)若用钉子将活塞固定,然后将缸内气体缓慢加热到T1,求此时缸内气体的压强;‎ ‎(ii)若气体温度仍为T0,拔掉钉子,然后改变缸内气体温度,发现活塞向右缓慢移动了ΔL的距离(活塞移动过程中不会经过小孔),则气体温度升高还是降低?变化了多少?‎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在如图所示的轴上有M、N两质点,两点之间的距离x=12 m,已知空间的简谐横波由M向N传播,某时刻两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已知该简谐横波的波长介于8 m和10 m之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该简谐横波的传播周期为0.8 s B.该简谐波的波长可能为48 m C.该简谐波的波长一定等于9.6 m D.该简谐横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12 m/s E.0~1.2 s的时间内质点M点的路程为120 cm ‎(2)(10分)如图所示,一个足够大的容器中盛满了某种透明液体,MN为该液体与空气的水平分界面,其上有一以A点为圆心、半径为d= m的圆形不透光薄片。已知分界面上A点正下方h=3 m深处有一点光源O,该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经不透光薄片的边缘B点处射入空气时,其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好垂直。‎ ‎(1)求该透明液体对该光的折射率n;‎ ‎(2)计算点光源O在分界面MN上照亮区域的面积(取π=3.14)。‎ ‎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锌的配合物[Zn(NH3)4]2+、ZSM、[Zn(N2H4)2(N3)2]n等用途非常广泛。‎ ‎(1)Zn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Zn2+能与NH3形成配离子[Zn(NH3)4]2+。配体NH3分子属于________(填“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在[Zn(NH3)4]2+中,Zn2+位于正四面体中心,N位于正四面体的顶点,试在图中表示出[Zn(NH3)4]2+中Zn2+与N之间的化学键___________。‎ ‎(3)ZSM是2-甲基咪唑和水杨酸与锌形成的配合物,2-甲基咪唑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①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两种)。 ‎ ‎②2-甲基咪唑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1mol 2-甲基咪唑分子中含σ键和π键之比为________。 ‎ ‎③乙二胺易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某药物H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F→H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B→C的试剂和条件是_____________。‎ ‎(3)H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在下列哪种仪器中可以显示物质中化学键和官能团类型______(填字母)。‎ A.质谱仪 B.元素分析仪 C.红外光谱仪 D.核磁共振氢谱仪 ‎(4)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在E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结构有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六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3∶2∶2∶1∶1的是______。 ‎ ‎①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②属于芳香族化合物;③苯环上只有2个取代基。‎ ‎(6)参照上述流程,以D和乙醛为原料合成(其他无机试剂自选),设计合成路线:____________。‎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乳糖酶能够催化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价值。乳糖酶的制备及固定化步骤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筛选产乳糖酶的微生物L时,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应该是______,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L时,一方面需要为L提供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另一方面需要______,以获得纯净的培养物。‎ ‎(2)将微生物L研磨破碎得到提取液后,可采用凝胶色谱法分离纯化其中的乳糖酶分离过程中,比乳糖酶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在凝胶中的移动速度比乳糖酶______(填“快”或“慢”),原因是______。‎ ‎(3)工业生产中,若要将乳糖酶固定化,一般______(填“适宜”或“不适宜”)采用包埋法原因是______,与使用游离酶相比,工业生产中使用固定化酶的优点是______。‎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若婴幼儿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某科学团队利用多种现代生物技术通过奶牛乳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的生长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需借助基因表达载体中的____________筛选受体细胞,若要检测牛奶中是否含有生长激素可通过____________技术检测。‎ ‎(2)若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牛的精子中,通常采用____________法使精子获能。与发育到____________期的卵母细胞进行受精作用。在胚胎的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____________,可以防止培养过程中的细菌污染。‎ ‎(3)当胚胎发育到囊胚阶段,选取囊胚的____________细胞做DNA分析,进行性别鉴定,筛选出____________胚胎。为了提高胚胎的利用率,可将所选胚胎的____________均等分割,再进行胚胎移植。‎ 绝密 ★ 启用前 ‎2020年全国I卷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 理科综合答案(一)‎ ‎1.【答案】B ‎【解析】鱼在夏季的黎明时分常常浮头,是因为黎明时水中溶解氧不足引起的,A正确;细菌难以在腌制的肉上繁殖,原因是细菌高浓度的盐溶液中失水过多,无法正常生活生长死亡,B错误;带芽插条比无芽插条容易生根,原因是插条上的芽能够产生生长素,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缘故,C正确;红细胞在1.9%的与血浆等渗的尿素溶液中吸水涨破,原因是尿素分子可以通过红细胞膜,导致红细胞浓度升高而吸水过多导致涨破,D正确。‎ ‎2.【答案】D ‎【解析】在缺氧缺CO2条件下,给与光照条件叶肉细胞中会进行光反应,因此,不会导致叶绿体中NADPH减少,A错误;移向黑暗环境中供给14CO2后小球藻会吸收二氧化碳进行一段时间的暗反应过程,此时由于缺乏光照条件,故不会进行光反应向细胞外释放O2,B错误;供给14CO2后叶绿体中14C3含量先增加而后逐渐减少并趋于稳定,但不会减少到0,C错误;该实验没有场所作为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因此,不能证明小球藻利用光能和利用CO2的场所不同,D正确。‎ ‎3.【答案】D ‎【解析】DNA(两条链)中嘌呤数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三链杂合片段中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A正确;DNA-RNA杂交区段最多存在8种核苷酸,4种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B正确;正常基因转录时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链,也能形成DNA-RNA杂交区段,C正确;mRNA难以从DNA上分离跟碱基的种类和比例有关,氢键越多越稳定,GC含量多的难分离,D错误。‎ ‎4.【答案】B ‎【解析】碘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因为负反馈调节作用,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会减少,而含放射性的甲状腺的相对含量应是较高的,所以应呈C的曲线。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后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含放射性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相对下降,应呈B曲线,注射生理盐水后甲状腺激素分泌和以前相比没多大变化,所以应介于前二者之间,应是A曲线,B正确,A、C、D错误。‎ ‎5.【答案】D ‎【解析】果蝇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0、R、S是基因突变产生的,说明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A错误;用一只镰刀形翅果蝇与圆形翅果蝇杂交,F1中雌性果蝇全为镰刀形,雄性果蝇既有圆形,也有椭圆形,说明亲本基因型为XRXS、XOY,F1果蝇基因型为XOXR、XOXS、XRY、XSY,则F1果蝇组成的种群中R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3,B错误;F1中雌果蝇产生XR配子的概率为1/4,雄果蝇产生XR配子概率为1/4,故随机交配获得纯合的圆形翅雌蝇XRXR的概率为1/16,C错误;根据分析可知,圆形对椭圆形为显性,而圆形对镰刀形为隐性,D正确。‎ ‎6.【答案】D ‎【解析】光照是影响该林区群落垂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不是影响水平结构的主要因素,A错误;若要调查该林区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注意随机取样,B错误;根据种群密度的不同,可知利于保护林区资源的轮伐顺序为①→②→③→④,并遵循合理的时间间隔,C错误;人类的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据此可推测过度采伐可改变该林区的演替速度和方向,D正确。‎ ‎7.【答案】D ‎【解析】聚乙烯不含不饱和键,不能使溴水褪色,故A错误;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制取铝,故B错误;丝、毛成分为蛋白质,含有碳、氢、氧、氮等元素,灼烧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还会生成含氮物质,故C错误;故选D。‎ ‎8. 【答案】A ‎【解析】11B中含有6个中子,0.1mol 11B含有6NA个中子,A正确;溶液体积未定,不能计算氢离子个数,B错误;标准状况下苯不是气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苯的物质的量,C错误;PCl3与Cl2反应生成PCl5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则所1mol PCl3与1mol Cl2反应生成的PCl5小于1mol,增加的P-Cl键的数目小于2NA个,D错误;答案选A。‎ ‎9. 【答案】C ‎【解析】R的分子式为C10H8O2;苯环上4个氢原子位置不对称,故苯环上一氯代物有4种;R含有酯基、碳碳双键和苯环,能发生水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CH3中四个原子不可能共平面,则R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答案选C。‎ ‎10.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X为H,Y是Na,Z是Al,W是Cl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所以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r(Y)>r(Z)>r(W)>r(X),A错误;X是H,Y是Na,W是Cl,H、Na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aH是离子化合物,化学键为离子键;而H、Cl两种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HCl是共价化合物,化学键H-Cl是共价键,因此形成的化学键类型不同,B错误;元素的金属性Y>Z,所以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强,C错误;Y、Z、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是NaOH、Al(OH)3、HClO4,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够与强碱反应,所以Y、Z、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均可发生反应,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 ‎11.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实验过程中取样测丙溶液的pH值,pH试纸显红色,说明并溶液呈酸 ‎ 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理综答案 第13页(共14页) 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理综答案 第14页(共14页)‎ 性,电解过程中,OH−离子在a极放电,失去电子,所以a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即气体甲为氧气,SO向阳极移动,则c为阴离子交换膜,产物丙为硫酸,则b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即气体乙为氢气,Na+向阴极移动,则d为阳离子交换膜,产物丁为NaOH。未指明标准状况下,不能准确计算产生的氢气的体积,D错误;正确答案选B。‎ ‎12. 【答案】A ‎【解析】石墨烯与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碳化硅属于非金属材料,不属于合金;由碳化硅生产石墨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反应;石墨烯属于单质。答案选A。‎ ‎13. 【答案】B ‎【解析】pH=6.4时,c(HCO)=c(H2CO3),反应H2CO3H++HCO的lgK=lgc(H+)=lg10−6.4=-6.4,故A项错误;pH=8的溶液中:c(H+)c(Cl−)+c(HCO)+2c(CO),则c(Na+)>c(HCO),故B正确;向NaHCO3溶液中滴入少量盐酸至溶液显中性时,c(H+)=c(OH−),根据电荷守恒有c(Na+)+c(H+)=c(Cl−)+c(HCO)+2‎ c(CO)+c(OH−),即c(Na+)=c(Cl−)+c(HCO)+2c(CO),故C项错误;pH=6.4的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H2CO3,由图像可知,pH=8时溶液中HCO继续增大,继续减少H2CO3,故主要发生的离子反应为H2CO3+OH−=HCO+H2O,故D项错误。故选B。‎ ‎14.【答案】A ‎【解析】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A正确;只有光子能量等于氢原子两个能级间的能级差,才能使氢原子发生跃迁,B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ν-W0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最大初动能越大,但不成正比,C错误;核反应方程P→Si+e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D错误。‎ ‎15.【答案】B ‎【解析】A图中导弹向后喷气,产生沿虚线向右的作用力,重力竖直向下,则合力方向向右下方,不可能沿虚线方向,故导弹不可能沿虚线方向做直线运动,故A错误;B图中导弹向后喷气,产生斜向右上方的作用力,重力竖直向下,则合力方向有可能沿虚线方向,故导弹可能沿虚线方向做直线运动,故B正确;C图中导弹向后喷气,产生斜向右下方的作用力,重力竖直向下,则合力方向不可能沿虚线方向,故导弹不可能沿虚线方向做直线运动,故C错误;D图中导弹做曲线运动,导弹向后喷气,产生斜向右上方的作用力,重力竖直向下,此时则合力方向不可能沿虚线凹侧,故导弹不可能沿虚线方向做曲线运动,故D错误。‎ ‎16.【答案】D ‎【解析】根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EqΔx=-ΔEp,由于Ep-x 图象斜率恒定,因此该电场为匀强电场,电子受力的方向由B向A,电场强度的方向由A向B,该电场不可能是点电荷形成的,AB错误;电子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其所做的功W=-(EpB-EpA),C错误;从A向B运动的过程中,由于电场力做负功,因此动能减小,D正确。‎ ‎17.【答案】B ‎【解析】从轨道I到轨道Ⅱ要在P点点火加速,则在轨道I上P点的速度小于轨道Ⅱ上P点的速度,故A错误;飞船贴近火星表面飞行时,如果知道周期T,由G=mR,M=ρ·πR3,可得ρ=,故B正确;根据G=ma得a=,飞船在I、Ⅱ轨道上的P点加速度相等,故C错误;因为轨道Ⅱ半长轴大于轨道Ⅰ的半径,所以飞船在轨道Ⅱ上运动时的周期大于在轨道Ⅰ上运动时的周期,故D错误。‎ ‎18.【答案】D ‎【解析】在弹簧弹开两物体以及脱离弹簧后两物体的运动过程中,A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fA=μAmAg=20 N,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fB=μBmBg=20 N,两物体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因此动量守恒,A错误;在弹簧弹开两物体以及脱离弹簧后两物体的运动过程中,整个系统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小,B错误;在两物体被弹开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先大于摩擦力,后小于摩擦力,故物体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C错误;弹簧对两物体的弹力大小相等,且两个物体同时离开弹簧,因此弹簧对两个物体的冲量大小相等为I,设物体A、B停止的时间为tA、tB,根据动量定理I-fAtA=0,I-fBtB=0,由于fA=fB,因此tA=tB,D正确。‎ ‎19.【答案】CD ‎【解析】当S接通时,电路中总电阻减小,交流电源不变,线圈匝数不变,故副线圈两端MN输出电压不变,输电线上电流增大,副线圈输电线等效电阻R上的电压增大,灯泡L1两端电压减小,通过灯泡L1的电流减小,选项A、B错误,选项C正确;当S接通时,副线圈输出功率增大,原线圈输入功率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增大,选项D正确。‎ ‎20.【答案】BD ‎【解析】小球恰好能到达最高点时,根据机械能守恒mv02=mg×2R+mv2,且恰好满足mg=m,解得v0=10 m/s,初速度小于10 m/s,小球会脱离轨道,不会到达最高点,AC错误;由mv02≤mgR,得v0≤2 m/s,故B正确;若小球能通过圆轨道最高点,则小球初速度越大,在最高点时速度越大,需要的向心力越大,对轨道的压力一定越大,D正确。‎ ‎21.【答案】AC ‎【解析】线圈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部分的有效长度始终为,且速度恒定,所以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保持不变,E=BLv,线圈中感应电流保持不变,,故A正 ‎ 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理综答案 第13页(共14页) 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理综答案 第14页(共14页)‎ 确,B错误;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等于线圈产生的焦耳热,则,故C正确;通过线圈截面的电荷量,故D错误。‎ ‎22.(5分)‎ ‎【答案】(1)11.75 (2)‎ ‎【解析】(1)游标卡尺精度为0.05 mm,则读数为11 mm+15×0.05 mm=11.75 mm。‎ ‎(2)钢球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为,由mg-F=ma,解得。‎ ‎23.(10分)‎ ‎【答案】(1)D F (2)将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移至最左端 (3)r1=(k-1)R2‎ ‎【解析】(1)测量时应尽可能使两块电流表都能接近满偏,而待测电表内阻约200 Ω,量程为1 mA,已知电流表量程为6 mA。因此定值电阻应分5 mA左右的电流,因此定值电阻应选D。为了调节方便,滑动变阻器应选阻值小的,因此选F。‎ ‎(2)为了保护电路仪器,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移至最左端。‎ ‎(3)根据欧姆定律,由图象可知,联立可得r1=(k-1)R2。‎ ‎24.(12分)‎ ‎【解析】(1)离子在加速电场中加速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qU=mv2-0‎ 离子在静电分析器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qE=m 解得:U=ER。‎ ‎(2)离子在磁分析器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qvB=m 又d=r 解得:。‎ ‎25.(20分)‎ ‎【解析】(1)由题意,由动量定理得:I=mAv0‎ 代入数据解得:v0=3 m/s。‎ ‎(2)对A有:μ2mAg=mAaA 对B有:μ2mAg-μ1(mA+mB)g=mBaB 代入数据解得:aA=4 m/s2,aB=1 m/s2‎ A对地做匀减速运动,B对地做匀加速运动,设A、B经过时间t达到相同速度v,A的位移为xA,B的位移为xB。‎ 对A:v=v0-aAt,‎ 对B:v=aBt,xB=aBt2‎ 代入数据解得:v=0.6 m/s,t=0.6 s,xA=1.08 m,xB=0.18 m A对B的位移为Δx=xA-xB=0.9 m<1 m,假设成立 故此过程中,A、B之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μ2mAgΔx=10.8 J。‎ ‎(3)A、B达到相同速度后,设二者保持静止,整体减速的加速度a=μ1g<μ2g,则假设成立 此后二者共同滑行的距离:‎ 故整个过程A对地的位移:x总=xA+x共=1.17 m。‎ ‎26. 【答案】(1)圆底烧瓶 MnO2+4H++2Cl−Mn2++Cl2↑+2H2O ‎ (2) 饱和食盐水 debc ‎ (3) f 8NH3+3Cl2=N2+6NH4Cl 黄绿色气体消失,有白烟生成 ‎ (4) G中不再有气泡冒出 称量H装置的总质量 ‎ (5) 偏高 ‎ ‎【解析】(1)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为圆底烧瓶;装置A中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2)C的作用是除去Cl2中混有的HCl,则盛放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要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HCl了,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为保证除杂充分,导气管均长进短出,故连接顺序为:adebc;(3)为保证氯气与氨气充分反应,应从f进入;发生的反应为:8NH3+3Cl2=6NH4Cl+N2;可以观察到黄绿色气体消失有白烟生成;(4)根据分析,G中浓硫酸吸收生成的水蒸气,同时观察气体的生成,当G中无气泡时,说明NH4Cl反应完;H中的碱石灰吸收生成HCl气体,由HCl气体的质量,根据氯元素守恒或者方程可得NH4Cl的量,则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冷却,再称量H装置的总质量即可得到HCl气体的质量;(5)若没有J装置,外界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H装置被吸收,得到的HCl质量偏高,则测出NH4Cl的含量将偏高。‎ ‎27. 【答案】(1)283 kJ·mol−1 631.75 ‎ ‎(2)2NO2(g)+4CO(g)=N2(g)+4CO2(g) ΔH=-1196kJ·mol-1 ‎ ‎(3)①1.875×10−4 mol·L−1·s−1  5000 ②BD ③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减小(或正反应放热,温度越高,越不利于反应正向进行,NO的平衡转化率越小) p1>p2>p3‎ ‎ 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理综答案 第13页(共14页) 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理综答案 第14页(共14页)‎ ‎【解析】(1)由①2CO(g)+O2(g)【答案】(1)+3 防止MgH2、NaBH4与水蒸气反应 ‎ (2) Mg2B2O5+H2O+2OH−=2Mg(OH)2+2BO ‎ (3) 提供HCl抑制MgCl2水解 ‎ (4) H2O2+2e−+2H+=2H2O 2 ‎ (5) ‎0.21 ‎ (6) NaBO2+2HCHO+2CaONaBH4+2CaCO3 ‎ ‎【解析】Mg2B2O5·H2O与NaOH反应,得到滤渣和滤液,从滤液中最终得到了NaBO2。从滤渣最终得到了MgCl2。滤液的溶质为NaBO2,经过蒸发浓缩等一系列操作得到晶体。滤渣为Mg(OH)2,与浓盐酸作用得到MgCl2·7H2O,经电解等一系列操作得MgH2,与NaBO2反应得到NaBH4。(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B的化合价为+3。根据已知MgH2、NaBH4遇水蒸气剧烈反应并放出H2,所以保持干燥环境的目的是防止硼氢化钠、氢化镁与水蒸气反应;(2)Mg2B2O5·H2O与NaOH反应,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液的溶质为NaBO2,因为经过蒸发浓缩等一系列操作得到NaBO2晶体,而一系列操作不会改变溶质。滤渣为Mg(OH)2,与浓盐酸作用得到MgCl2·7H2O。所以难溶的Mg2B2O5与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和偏硼酸钠(NaBO2),方程式为Mg2B2O5+H2O+2OH−=2Mg(OH)2+2BO;(3)MgCl2·7H2O脱去结晶水的时候要防止Mg2+水解生成Mg(OH)2。而SOCl2+H2O=SO2↑+2HCl↑,消耗了水,生成的氯化氢又能抑制氯化镁水解。(4)①正极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化合价降低的为H2O2中的O,其化合价从-1降低到-2,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含有硫酸,为酸性,则正极方程式为H2O2+2e−+2H+=2H2O。②n(H+)=0.04 mol,由电极反应式知,转移1mol电子必消耗1mol H+,转移0.038mol电子时溶液中c(H+)==0.01 mol·L−1,pH=-lgc(H+)=-lg0.01=2。(5)含氢还原剂的氧化产物为H2O等,1mol NaBH4的质量为38g,发生反应时,失去8mol电子,相当于4mol H2,为8g氢气。NaBH4的有效氢等于≈0.21。(6)反应物为NaBO2、HCHO和CaO,根据原子守恒难溶盐为CaCO3。则方程式为NaBO2+2HCHO+2CaONaBH4+2CaCO3。‎ ‎28. 【答案】(1)< ‎ (2) ‎-33.5 向左 ‎ (3) ‎3×10−7mol/(L·min) 3.2×10−8mol/L ‎ (4) B cd BD ‎ ‎【解析】(1)Na2O2与CO2反应:2CO2+2Na2O2=2Na2CO3+O2,电火花不断引燃,发生反应:2CO+O22CO2,整个过程相当于CO+Na2O2=Na2CO3,由于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则反应后的气体只能为O2,所以反应后生成物的化学式是Na2CO3、O2;Na2CO3在溶液中水解显碱性,则c(OH−)>c(H+)。溶液中电荷守恒为:2c(CO)+c(HCO)+c(OH−)=c(H+)+c(Na+),由于c(OH−)>c(H+),所以2c(CO)+c(HCO)K=0.40,则反应向左进行;(3)①2min内O的浓度增大0.6×10−6mol/L,则CO2的浓度减小0.6×10−6mol/L,则v(CO2)==3×10−7mol/(L·min);②在反应开始时n(CO2)=1mol,设生成的O2为x mol,则平衡时n(O2)=x mol,n(CO)=2x mol,n(CO2)=(1-2x) mol,由于平衡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则=0.2,解得x=0.002,此时容器体积为1 L,则c(CO2)=0.996mol/L,c(CO)=0.004mol/L,c(O2)=0.002mol/L,所以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mol/L≈3.2×10−8 mol/L;(4)①表中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甲醇的含量最高时催化剂效果最好,所以甲醇含量88%最高,催化剂CuO-ZnO-ZrO2最佳,故合理选项是B;图3中a、b、c、d四点是该温度下CO平衡转化率的必须是平衡状态下的转化率,a、b点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不是平衡转化率,而c、d点是平衡转化率,故合理选项是cd;②使用催化剂CuO-ZnO-ZrO2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因此不能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A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可增大反应物CO的转化率,B正确;增大CO和H2的初始投料比,可增大H2的转化率,CO的转化率减小,C错误;恒容下,再充入a mol CO和3a mol H2,相当于增大压强,中的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正反应方向移动,CO转化率增大,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D。‎ ‎29. 【答案】(1)温度降低导致酶的活性下降,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减少 ‎ ‎(2)在0℃环境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催化淀粉水解生成的还原糖增加,为之后20℃条件下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呼吸作用较之前20℃时强 ‎ ‎(3)取等质量4℃和22℃处理后的马铃薯块茎,研磨过滤制备酶的提取液,催化等量的淀粉水解,用碘液检测,比较水解相同时间后溶液颜色深浅(或比较淀粉完全水解所需时间的长短)‎ ‎【解析】(1)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当马铃薯块茎从20℃移到0℃环境中,CO2的释放速率下降,其原因是温度降低导致酶的活性下降,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减少。(2)当马铃薯块茎重新移回到20℃环境中,由于在0℃环境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催化淀粉水解生成的还原糖增加,为之后20℃条件下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呼吸作用较之前20℃时强,故之前20℃环境相比,CO2的释放速率明显升高。(3)根据题干信息 ‎ 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理综答案 第13页(共14页) 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理综答案 第14页(共14页)‎ 可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两组块茎中淀粉酶含量大小,若提供淀粉、碘液等试剂,可取等质量4℃和22℃处理后的马铃薯块茎,研磨过滤制备酶的提取液,催化等量的淀粉水解,用碘液检测,比较水解相同时间后溶液颜色深浅即可。‎ ‎30. 【答案】(1)汗液的蒸发 促甲状腺 ‎ ‎(2)热中性区的耗氧量最低,有机物的消耗最少,有利于家畜的有机物积累 ‎ ‎(3)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 ‎【解析】(1)若该内温动物是人,当环境温度高于t3时,超过人体体温,机体主要通过汗液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的舒张来散热。当环境温度由t2降低到t1,人体为了维持体温,增加产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直接受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2)热中性区的耗氧量最低,有机物的消耗最少,有利于家畜的有机物积累,故在室内养殖家畜时,往往将室内温度保持在“热中性区”。(3)生物与环境通过长期的进化,而相互适应。一般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温暖气候中的同类个体更大,这是为了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来适应寒冷的环境。‎ ‎31. 【答案】(1)砍伐成年树后,林下植物接受的光照强度增强,有利于阳生植物的生长繁殖 ‎ ‎(2)物质循环 无机盐 ‎ ‎(3)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 重度干扰会降低防护林的物种多样性,导致营养结构简单 ‎【解析】(1)砍伐适量成年树,林下植物接受的光照强度增强,更加有利于阳生植物的生长繁殖,因此,阳生植物增多。(2)防护林中随着植被大量生长,枯枝败叶积累,使得自然火灾时有发生。可控范围内的适度地面火的存在能烧尽地面的枯枝败叶,将有机物变成无机物,从而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由于有机物经过燃烧后变成了无机物,因此也能增加土壤中的无机盐的含量,使土壤变得肥沃,更加有利于植物的生长。(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存在,使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如果对生态系统的干扰过度可能会使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平衡被打破。研究表明,与自然林相比,防护林的物种多样性较低,营养结构相对简单,因此抵抗力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据此可推测重度干扰的防护林更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 ‎32. 【答案】(1)可以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测交可以得到1∶1∶1∶1的表现型比例,若两对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可以得到3∶1的表现型比例 ‎ ‎(2)可以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自交可以得到9∶3∶3∶1的表现型比例,若两对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可以得到12∶4=3∶1的表现型比例 ‎ ‎(3)①Ab或aB 8 1/4 ②雄 1∶1∶1‎ ‎【解析】(1)某种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则该遗传可以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测交可以得到1∶1∶1∶1的表现型比例,若两对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可以得到3∶1的表现型比例。(2)某种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出现3∶1的比例,则这两对基因的遗传可以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自交可以得到9∶3∶3∶1的表现型比例,若两对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可以得到12∶4=3∶1的表现型比例。(3)F2表现型的比例7∶3∶1∶1,为9∶3∶3∶1的变式。若存在雄配子不育的现象,不可能是AB或ab,则不育的雄配子的基因型为Ab或aB。F2的基因型共有8种(AAbb或aaBB不存在)。F2中纯合子为AABB、aaBB(AAbb)、aabb,它们所占的比率为3/12=1/4。②上述解释认为雄配子具有不育现象,为验证其的正确性,可选择F1中雄果蝇进行测交(与aabb杂交)。若假设正确,F1雄果蝇产生三种配子比例为1∶1∶1,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1。‎ ‎33.(1)(5分)‎ ‎【答案】ACD ‎【解析】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速率有大有小,但是分子的速率按“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故A正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时,分子平均动能增大,由=C可知,气体温度升高时,如果气体体积增大,那么气体的压强不一定增大,故B错误;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间平均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平均距离,分子间的距离刚好在分子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的距离范围内,所以液体表面存在张力,故C正确;空气相对湿度越大时,空气中水蒸气压强越接近饱和气压,水蒸发越慢,故D正确;用油膜法测出油分子的直径后,要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只需要再知道油的摩尔体积即可,故E错误。‎ ‎(2)(10分)‎ ‎【解析】(i)A、B内气体相通,初状态压强为p0.由于钉子将活塞固定,气体体积不变,由查理定律可知 解得。‎ ‎(ii)对活塞进行受力分析,可知温度改变后,活塞受力大小不变,所以活塞向右移动后,气体的压强不变。活塞向右移动后,气体体积增大,则气体温度升高 由 解得 所以温度变化了。‎ ‎34.(1)(5分)‎ ‎【答案】ACD ‎ 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理综答案 第13页(共14页) 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理综答案 第14页(共14页)‎ ‎【解析】由振动图象可知这列波的周期为T=0.8 s,A正确;由于简谐波由M向N传播,则有x=(n+)λ,(n=0、1、2、3…),又因为8 m<λ<10 m,所以n=1时,λ=9.6 m,则波速由v=可得v=12 m/s,B错误,CD正确;一个周期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振幅的4倍,1.2s为1.5个周期,则M点通过的路程为振幅的6倍,即60 cm,E错误。‎ ‎(2)(10分)‎ ‎【解析】(1)设入射角为r,折射角为i,光路图如图 由图可知 可得r=30°‎ 由题可知i+r=90°‎ 解得i=60°‎ n===。‎ ‎(2)光从液体到空气在C点恰好发生全反射,设临界角为C sin C== 根据三角函数关系,可得tan C= 而AC长度R=htan C 照亮区域的面积S=π(R2-d2)‎ 代入数据,解得S=4.71 m2。‎ ‎35. 【答案】(1)[Ar]3d10(或1s22s22p63s23p63d10) ‎ (2) 极性分子 或 ‎ (3) N2、CO sp2和sp3 6∶1 乙二胺分子与水分子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 ‎【解析】(1)Zn是30号元素,原子核外有30个电子,Zn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变为Zn2+,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Zn2+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或[Ar]3d10);(2)NH3中的N-H键是极性共价键,由于吸引电子的能力N>H,使共用电子对偏向N原子一方,N原子带部分负电荷,H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因此NH3是极性分子;[Zn(NH3)4]2+是正四面体结构,Zn2+位于正四面体中心,N位于正四面体的顶点,由于Zn2+有空轨道,而NH3的N原子上有孤电子对,所以[Zn(NH3)4]2+中Zn2+与N之间以配位键结合,可表示为:或;(3)①等电子体含有的原子数相等,最外层电子数也相等,则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是CO、N2;②2-甲基咪唑结构简式是,分子中含有两种碳原子,一种是结合4个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的饱和碳原子,采用sp3杂化;另一种是C原子与C原子或C原子与N原子形成双键,这种碳原子没有达到结合其它原子的最大数目,是不饱和碳原子,采用sp2杂化;2-甲基咪唑分子式是C4H6N2,其中含有的单键都是σ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一个是π键,则1个2-甲基咪唑中含有12个σ键,含有2个π键,则1mol的2-甲基咪唑分子中含σ键和π键之比12∶2=6∶1;③乙二胺与水之间易形成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得乙二胺易溶于水中。‎ ‎36. 【答案】(1)苯甲醇 ‎ (2) 加成反应 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 ‎ (3) C ‎ (4) ‎ ‎ (5) ‎15 ‎ (6) ‎【解析】由D逆推,D为苯甲醛,则A中也有苯环,1个侧链。A的分子式C7H8,A为甲苯。A在光照条件下,和氯气反应,侧链上的H原子被Cl原子取代,B为。B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发生水解,C为苯甲醇,D为苯甲醛。E的分子式为C10H12O2,E反应生成的F分子式为C10H10O,为消去反应,结合条件为醇羟基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F为。G与F的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生成H。(1)根据上述分析,C为苯甲醇;(2) 可以推出F的结构简式为,从G和H的结构来看,G与F的碳碳双键发生加 ‎ 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理综答案 第13页(共14页) 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理综答案 第14页(共14页)‎ 成反应生成H,F→H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B为,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水解生成C为苯甲醇,答案为加成反应;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3)红外光谱仪能显示物质中的官能团和化学键类型;答案选C。(4)D为苯甲醛,丙酮中甲基上氢原子与醛基发生加成反应。答案为;(5)依题意,①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但是E中只有2个O原子,因此同分异构体为甲酸酯。E除去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还有4个碳原子,有两个取代基,其中有一端必须为甲酸酯,苯环上两个取代基的组成方式有5种:①HCOOCH2CH2—、—CH3;②HCOOCH(CH3)—、—CH3;③HCOOCH2—、—CH2CH3;④HCOO—、—CH2CH2CH3;⑤HCOO—、—CH(CH3)2,两个取代基均存在邻、间、对三种结构,共15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六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3∶2∶2∶1∶1的是;(6)模仿D→E→F的转化原理,苯甲醛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再脱水,最后加成生成目标产物。答案为:。‎ ‎37. 【答案】(1)乳糖 防止杂菌污染 ‎ ‎(2)慢 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移动速度较慢 ‎ ‎(3)不适宜 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物中漏出 酶不易失活,可以重复用,能提高产品质量 ‎【解析】(1)筛选产乳糖酶的微生物时,宜用乳糖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一方面要为培养的微生物提供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另一方面需要防止杂菌污染。(2)用电泳法纯化乳糖酶时,若在相同条件下分离带电荷相同的蛋白质,则其分子量越小,电泳速度越慢。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3)固定酶化的方法包括化学结合法、包埋法、物理吸附法等。由于乳糖酶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物中漏出,工业生产中,若要将乳糖酶固定化,一般不适宜采用包埋法,乳糖酶宜采用化学结合法(共价键结合法)进行固定化。与使用游离酶相比,工业生产中使用固定化酶的优点是酶不易失活,可以重复用,能提高产品质量。‎ ‎38. 【答案】(1)标记基因 抗原—抗体杂交 ‎ ‎(2)化学 MII中 抗生素 ‎ ‎(3)滋养层 雌性 内细胞团 ‎【解析】(1)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等,其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用来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生长激素是由生长激素基因(目的基因)表达产生的,而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应该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2)将目的基因(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对含目的基因的精子通常需要进行获能处理,用化学诱导法使之获能,才能与发育到MⅡ中期的卵母细胞进行受精作用。在胚胎的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可以防止培养过程中的细菌污染。(3)滋养层细胞可发育形成胎盘和胎膜,当胚胎发育到囊胚阶段,选取囊胚的滋养层细胞(不会影响胚胎的发育)做DNA分析,进行性别鉴定,筛选出雌性胚胎,因为只有雌性个体才能泌乳。对囊胚期的胚胎进行分割时,需对其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再进行胚胎移植。‎ ‎ 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理综答案 第13页(共14页) 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理综答案 第14页(共14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