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历史强化复习讲义134  测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课标高考历史强化复习讲义134  测试

第十三单元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体西用”思想与林则徐等新思想都属于地主阶级新思潮,都有爱国的一面,二者的关系体现在 ‎ ①都主张利用西方科技抵御外敌 ②引进西方技术并得以完全实践 ③都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 ④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2.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界学习的主流。以下不属于西学东渐内容的是 ‎ A.耕者有其田 B.男女平等 C.君主立宪 D.民主与科学 ‎3.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 ‎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4.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 ‎ A.明确反对清政府的统治 B.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 ‎ 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力主实行维新变法 ‎5.顽固派反对变革封建制度,声称变法改革就是祸乱国家,“宁可亡国,不可变法”。维新派反驳的理由 ‎ A.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驳斥顽固势力言论 ‎ ‎ B.从进化论观点出发反驳顽固势力言论 C.从中国国情出发批判这一言论 D.从逻辑学角度批驳顽固势力 ‎6.维新派痛切抨击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为中国痼弊文明之一大根源”。他们主张在中国普及文化教育,造就维新人才,以挽救民族危亡。其措施 ‎ A.创办《中外纪闻》刊物宣传知识 B.设立新式学堂传授知识 C.成立强学会等团体宣传知识 D.废除科举制度兴普教 ‎7.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说:“他们所非难本社的,无非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追本溯源是因为新文化运动 ‎ A.创办《新青年》刊物 B.拥护民主、科学 C.彻底批判儒家正统思想 D.宣传马克思主义 ‎8.1915年,陈独秀在《警告青年》中说“世称近世欧洲历史‘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其中的“解放历史”‎ ‎ A.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B.欧洲启蒙运动 ‎ C.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D.马克思主义诞生 ‎9.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锐意改革。一时北大人才云集,有学术界的精华,还有学有专长但思想守旧的人,实质是 ‎ A.兼容并包、百家争鸣 B.资产阶级新文化战胜封建旧文化 C.推动中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D.体现北大的开放性 ‎10.阅读下面三幅图片:‎ 下列关于三个人物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资产阶级的杰出人物 B.都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过贡献 ‎ C.都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道路 D.政治主张一致,救国道路相同 ‎11.1920年,上海《东方杂志》刊登了《苏联第一次对华宣言》“苏维埃政府愿意‘把沙皇政府独自从中国人民那里掠夺的或与日本人、协约国共同掠夺的一切交还给中国人民’。”一文。其结果 ‎ A.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北洋军阀政府腐败不敢接受 C.沙皇政府消极对待此宣言 D.中国爆发大规模的学生运动 ‎12.孙中山曾说过:什么是主义?主义就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一种力量。为此他 ‎ A.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理论 B.领导辛亥革命 C.建立中华民国 D.创立三民主义 ‎13.美国总统肯尼迪曾提出过“民有、民治、民享”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产生了一定影响,启迪了 ‎ A.孙中山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14.三民主义提出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保皇派极力反对民族革命,认为革命将会招致亡国灭种。革命派认为革命是以建立民主政治为目的,不会引起内乱,革命 ‎ A.为民众利益,会得到广泛支持 B.不以排外为目的,不会招致外国的干涉 C.以会党为中心,领导革命胜利 D.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宪法作保障 ‎15.孙中山与时俱进,“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体现在 ‎ A.改组国民党 B.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C.确立三大政策 D.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16.毛泽东在回顾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中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我们要建立新中国,只能是工人阶级(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选自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17.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 ‎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 18.2008年5月13日,四川大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组织官兵奔赴灾区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这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个方面的内容 ‎ A.中国先进的生产力 ‎ B.中国先进文化 ‎ C.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D.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 19.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期间,我国在尖端科技方面取 得了重大科技成就,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 B.成功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 C.成功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建成南京长江大桥 ‎ D.研制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建成大亚湾核电站 ‎20.2007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6所师大部分师范生免费上学,条件是毕业后回生源地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这样做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对教育的投资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C.加强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发展 D.支持落后地区教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其中21题15分,22题16分,23题15分,24题14分。共60分)‎ ‎21.(15分)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我们同盟会素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已达到目的,唯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 ——《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 ‎ ——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 材料三 ‎ ‎ 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问答,旧三民主义中孙中山的“富民思想”是如何体现的,之后又有何新的发展?(2分)其富民思想没有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评述孙中山对五四运动的观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4)历史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最坚决最忠实地继承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为革命的三民主义之发展而奋斗”。请举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方面继承发展三民主义的事例。(2分)‎ ‎ ‎ ‎22.(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独立决定本国的革命方针和策略。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也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邓小平也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材料二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 ——中共党的会议摘要 材料三 2008年12月23日,“纪念毛泽东诞辰115周年暨中国晶牛第十届毛泽东思想研讨会”‎ 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召开。研究会会长王长林指出,再过两个多月便是 “两个务必”提出60周年纪念日。本月也是胡锦涛总书记率领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全体同志赴西柏坡重新强调“两个务必”6周年。‎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观点体现的共同原则。(2分)毛泽东、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是如何体现这些原则的?(3分)‎ ‎(2)依据史实回答,“两个务必”何时提出?(2分)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还提出了哪些重大问题?(4分)‎ ‎(3)毛泽东思想的特点是什么?(3分)‎ ‎(4)毛泽东、胡锦涛都强调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反映了共产党的什么精神?(2分)‎ ‎23.(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邓小平 材料二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了党政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五种能力,即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有,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干部评价标准。‎ 材料三 我们一定紧紧地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 ——胡锦涛 ‎ ‎ 请回答:‎ ‎ (1)材料一集中体现了什么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本质是什么?简述这一理论历史地位(4分)‎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重要思想的内容是什么?简述其历史地位?(7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有什么本质上的联系?(4分)‎ ‎24.(14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 ‎ 材料二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 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 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 ‎ 材料三 “神七”太空行走一小步,中国科技发展一大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大步。‎ · ‎2008年9月27日,中国宇航员翟志刚完成太空舱外活动 材料四 (2009年两会)科技部长万钢:“应该说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央和国务院都要求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科技要惠及民生。……我们搞科研的一方面要追求世界的前端,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使它更加适合于老百姓的应用,在追求前端、适合应用的过程中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最后还是靠老百姓的使用支撑起来的,这也是我们老百姓内需的牵引力。”‎ 请同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以来高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3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国科技发展一大步”的历史条件及其重大意义。(5分)‎ ‎(4)材料四阐述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当前我党对“惠及民生”提出了怎样的奋斗目标?为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又提出了什么重大理论?(4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②项所述不符合林则徐等人新思想史实。‎ ‎2.A ‎【解析】属于《天朝田亩制度》范围。‎ ‎3. D ‎【解析】②项是共同点,④项不符合史实 ‎4.C ‎【解析】A、D两项结论与早期维新派不符,B项则未在材料中体现出来。‎ ‎5.B ‎6.B ‎7.B ‎【解析】因为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它们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8.A ‎【解析】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9.B ‎【解析】体现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10.D ‎ ‎11.A ‎ ‎【解析】苏维埃政府对中国平等友好态度,赢得中国人民的普遍好感,这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12.D ‎13.A ‎ ‎【解析】三民主义。‎ ‎14.B ‎【解析】体现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之一。‎ ‎15.A ‎【解析】改组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16.C ‎17.D ‎【解析】B项主张与“特色”矛盾,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C项与邓小平理论矛盾。毛泽东的特色革命道路主要是“工农武装割据”;邓小平理论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国两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四项基本原则”等,这些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符合。A项具有迷惑性,但不是“根本的共同点”。‎ ‎18.C ‎ ‎【解析】“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9.C ‎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注意题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期间即1957至1966年,A项发生在1970年,B项分别为1964年和1965年,C项分别是1964年和1968年,D项分别是1965年和1994年。‎ ‎20.C ‎ ‎【解析】注意信息中的“条件”‎ ‎,毕业生回原考学地区从事教育10年。A、B、D均不符合题意要求。‎ ‎21.(1)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主张通过平均地权做到家给人足;新三民主义中又提出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思想。(2分)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其土地纲领是一个不彻底的纲领,无法调动农民积极性。(2分)‎ ‎(2)指出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并加以肯定。孙中山没有认识到工农群众的力量。(4分)‎ ‎(3)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2分)变化的原因: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屡次失败;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3分)‎ ‎(4)继承发展民族主义:对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赶走了帝国主义势力,实现了民族独立;对内,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平等。(2分)‎ ‎【解析】第(1)问中的答案来自材料“民生主义”和教材新旧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 原因可从外因、内因方面考虑。回答第(2)问时注意材料“影响”及对五四运动态度,评价 问题要一分为二。第(3)问要从民族独立和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方面考虑。‎ ‎22.(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或国情)相结合。(2分)毛泽东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1分)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分)(如答“工农武装割据”只给1分);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分)‎ ‎(2)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2分)问题:①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②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③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4分)‎ ‎(3)特点: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它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3分)‎ ‎(4)勤于创业、廉政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2分)‎ ‎【解析】第(1)问答案来自“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独立决定本国的革命方针和策略”和从所学知识中归纳毛泽东、邓小平的最大贡献。回答第(2)问时必须审清题意。第(3)问的“特点”是指“地位”。回答第(4)问时注意“反映”的含义。‎ ‎23.(1)邓小平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分)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分)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分)历史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3分)‎ ‎(3)实事求是;继承与发展。(4分)‎ ‎【解析】第(1)问中的“核心本质”就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第(2)问考查考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回答第(3)时注意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的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 ‎24.(1)表现: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到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转变为科技智能型。(3分)‎ ‎(2)特点:人类科研和探索的领域扩展到太空;空间(航天)技术突飞猛进。(2分)‎ ‎(3)历史条件: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研队伍;党的正确方针政策(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2分)意义: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人类空间技术的发展。(3分)‎ ‎(4)中心思想: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国应大力发展科学技术。(2分)目标: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1分)理论:科学发展实践观。(1分)‎ ‎【解析】第(1)问答案从材料信息中归纳。回答第(2)问要从“空间”角度考虑。回答第(3)问历史条件可以从教育、政策和国力方面思考。‎ w.w.w.k.s.5.u.c.o.m ‎ www.ks5u.com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