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高考数学试卷及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数学Ⅰ试题 参考公式: 锥体的体积公式: V锥体=Sh,其中S是锥体的底面积,h是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设集合A={-1,1,3},B={a+2,a2+4},A∩B={3},则实数a=______▲_____. [解析] 考查集合的运算推理。3B, a+2=3, a=1. 2、设复数z满足z(2-3i)=6+4i(其中i为虚数单位),则z的模为______▲_____. [解析] 考查复数运算、模的性质。z(2-3i)=2(3+2 i), 2-3i与3+2 i的模相等,z的模为2。 3、盒子中有大小相同的3只白球,1只黑球,若从中随机地摸出两只球,两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是_ ▲__. [解析]考查古典概型知识。2 4、某棉纺厂为了了解一批棉花的质量,从中随机抽取了100根棉花纤维的长度(棉花纤维的长度是棉花质量的重要指标),所得数据都在区间[5,40]中,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其抽样的100根中,有_▲___根在棉花纤维的长度小于20mm。 [解析]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知识。 100×(0.001+0.001+0.004)×5=30 5、设函数f(x)=x(ex+ae-x)(xR)是偶函数,则实数a=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函数的奇偶性的知识。g(x)=ex+ae-x为奇函数,由g(0)=0,得a=-1。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双曲线上一点M,点M的横坐标是3,则M到双曲线右焦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 [解析]考查双曲线的定义。,为点M到右准线的距离,=2,MF=4。 7、右图是一个算法的流程图,则输出S的值是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流程图理解。输出。 8、函数y=x2(x>0)的图像在点(ak,ak2)处的切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ak+1,k为正整数,a1=16,则a1+a3+a5=____▲_____ [解析]考查函数的切线方程、数列的通项。 在点(ak,ak2)处的切线方程为:当时,解得, 所以。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上有且仅有四个点到直线12x-5y+c=0的距离为1,则实数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来源 [解析]考查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圆半径为2, 圆心(0,0)到直线12x-5y+c=0的距离小于1,,的取值范围是(-13,13)。 10、定义在区间上的函数y=6cosx的图像与y=5tanx的图像的交点为P,过点P作PP1⊥x轴于点P1,直线PP1与y=sinx的图像交于点P2,则线段P1P2的长为_______▲_____。 [解析] 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数形结合思想。线段P1P2的长即为sinx的值, 且其中的x满足6cosx=5tanx,解得sinx=。线段P1P2的长为 11、已知函数,则满足不等式的x的范围是__▲___。 [解析] 考查分段函数的单调性。 12、设实数x,y满足3≤≤8,4≤≤9,则的最大值是 ▲ 。。来源 [解析] 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等价转化思想。 ,,,的最大值是27。 13、在锐角三角形ABC,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____▲_____。 [解析] 考查三角形中的正、余弦定理三角函数知识的应用,等价转化思想。一题多解。 (方法一)考虑已知条件和所求结论对于角A、B和边a、b具有轮换性。 当A=B或a=b时满足题意,此时有:,,, ,= 4。 (方法二), 由正弦定理,得:上式= 14、将边长为1m正三角形薄片,沿一条平行于底边的直线剪成两块,其中一块是梯形,记,则S的最小值是____▲____。 [解析] 考查函数中的建模应用,等价转化思想。一题多解。 设剪成的小正三角形的边长为,则: (方法一)利用导数求函数最小值。 , , 当时,递减;当时,递增; 故当时,S的最小值是。 (方法二)利用函数的方法求最小值。 令,则: 故当时,S的最小值是。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9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14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1,-2)、B(2,3)、C(-2,-1)。 (1) 求以线段AB、AC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长; (2) 设实数t满足()·=0,求t的值。 [解析]本小题考查平面向量的几何意义、线性运算、数量积,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满分14分。 (1)(方法一)由题设知,则 所以 故所求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 (方法二)设该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为D,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为E,则: E为B、C的中点,E(0,1) 又E(0,1)为A、D的中点,所以D(1,4) 故所求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BC=、AD=; (2)由题设知:=(-2,-1),。 由()·=0,得:, 从而所以。 或者:, 16、(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PD=DC=BC=1,AB=2,AB∥DC,∠BCD=900。 (1) 求证:PC⊥BC; (1) 求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 [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考查几何体的体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能力。满分14分。 (1)证明:因为PD⊥平面ABCD,BC平面ABCD,所以PD⊥BC。 由∠BCD=900,得CD⊥BC, 又PDDC=D,PD、DC平面PCD, 所以BC⊥平面PCD。 因为PC平面PCD,故PC⊥BC。 (2)(方法一)分别取AB、PC的中点E、F,连DE、DF,则: 易证DE∥CB,DE∥平面PBC,点D、E到平面PBC的距离相等。 又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E到平面PBC的距离的2倍。 由(1)知:BC⊥平面PCD,所以平面PBC⊥平面PCD于PC, 因为PD=DC,PF=FC,所以DF⊥PC,所以DF⊥平面PBC于F。 易知DF=,故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 (方法二)体积法:连结AC。设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为h。 因为AB∥DC,∠BCD=900,所以∠ABC=900。 从而AB=2,BC=1,得的面积。 由PD⊥平面ABCD及PD=1,得三棱锥P-ABC的体积。 因为PD⊥平面ABCD,DC平面ABCD,所以PD⊥DC。 又PD=DC=1,所以。 由PC⊥BC,BC=1,得的面积。 由,,得, 故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 17、 (14分)某兴趣小组测量电视塔AE的高度H(单位m),如示意图,垂直放置的标杆BC高度h=4m,仰角∠ABE=α,∠ADE=β (1) 该小组已经测得一组α、β的值,tanα=1.24,tanβ=1.20,,请据此算出H的值 (2) 该小组分析若干测得的数据后,发现适当调整标杆到电视塔的距离d(单位m),使α与β之差较大,可以提高测量精确度,若电视塔实际高度为125m,问d为多少时,α-β最大 分析:此题关键要找出C点的位置,清楚α-β最大时tan(α-β)也最大 解:(1)因为: , 则:,, 因为 所以 带入tanα=1.24,tanβ=1.20 得,所以H=124m (2)由题意知:, 因为所以则 = =()当且仅当时,即m时最大,因为,所以也取最大值 所以,m时,取最大值 小结: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直角三角形角边关系的应用,第二问还考察学生对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和基本不等式的熟练运用,第一问属于简单题,第二问属于中等题。 总结:这两题充分体现了高考是以基础性题型为主的宗旨,对学生具有扎实基础的重视。虽说第二题与别章有结合,但都属于基本知识的结合,只要学生对各章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解决这些题目都不会有问题。所以,在以后解三角形的复习中,我们一定要强化三角形基本定理的熟练应用,扎实基础,注重与别章基础知识综合时的灵活运用。 18、(本小题满分16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已知椭圆的左、右顶点为A、B,右焦点为F。设过点T()的直线TA、TB与椭圆分别交于点M、,其中m>0,。 (1)设动点P满足,求点P的轨迹; (2)设,求点T的坐标; (3)设,求证:直线MN必过x轴上的一定点(其坐标与m无关)。 [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求简单曲线的方程,考查方直线与椭圆的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满分16分。 (1)设点P(x,y),则:F(2,0)、B(3,0)、A(-3,0)。 由,得 化简得。 故所求点P的轨迹为直线。 (2)将分别代入椭圆方程,以及得:M(2,)、N(,) 直线MTA方程为:,即, 直线NTB 方程为:,即。 联立方程组,解得:, 所以点T的坐标为。 (3)点T的坐标为 直线MTA方程为:,即, 直线NTB 方程为:,即。 分别与椭圆联立方程组,同时考虑到, 解得:、。 (方法一)当时,直线MN方程为: 令,解得:。此时必过点D(1,0); 当时,直线MN方程为:,与x轴交点为D(1,0)。 所以直线MN必过x轴上的一定点D(1,0)。 (方法二)若,则由及,得, 此时直线MN的方程为,过点D(1,0)。 若,则,直线MD的斜率, 直线ND的斜率,得,所以直线MN过D点。 因此,直线MN必过轴上的点(1,0)。 19、(本小题满分16分) 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n项和为,已知,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用表示); (2)设为实数,对满足的任意正整数,不等式都成立。求证:的最大值为。 [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求和以及基本不等式等有关知识,考查探索、分析及论证的能力。满分16分。 (1)由题意知:, , 化简,得: , 当时,,适合情形。 故所求 (2)(方法一) , 恒成立。 又,, 故,即的最大值为。 (方法二)由及,得,。 于是,对满足题设的,,有 。 所以的最大值。 另一方面,任取实数。设为偶数,令,则符合条件,且。 于是,只要,即当时,。 所以满足条件的,从而。 因此的最大值为。 20、(本小题满分16分) 设是定义在区间上的函数,其导函数为。如果存在实数和函数,其中对任意的都有>0,使得,则称函数具有性质。 (1)设函数,其中为实数。 (i)求证:函数具有性质; (ii)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已知函数具有性质。给定设为实数, ,,且, 若||<||,求的取值范围。 [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及导数等基础知识,考查灵活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进行探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满分16分。 (1)(i) ∵时,恒成立, ∴函数具有性质; (ii)(方法一)设,与的符号相同。 当时,,,故此时在区间上递增; 当时,对于,有,所以此时在区间上递增; 当时,图像开口向上,对称轴,而, 对于,总有,,故此时在区间上递增; (方法二)当时,对于, 所以,故此时在区间上递增; 当时,图像开口向上,对称轴,方程的两根为:,而 当时,,,故此时在区间 上递减;同理得:在区间上递增。 综上所述,当时,在区间上递增; 当时,在上递减;在上递增。 (2)(方法一)由题意,得: 又对任意的都有>0, 所以对任意的都有,在上递增。 又。 当时,,且, 综合以上讨论,得:所求的取值范围是(0,1)。 (方法二)由题设知,的导函数,其中函数对于任意的都成立。所以,当时,,从而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①当时,有, ,得,同理可得,所以由的单调性知、, 从而有||<||,符合题设。 ②当时,, ,于是由及的单调性知,所以||≥||,与题设不符。 ③当时,同理可得,进而得||≥||,与题设不符。 因此综合①、②、③得所求的的取值范围是(0,1)。 数学Ⅱ(附加题) 21.[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A.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本小题满分10分) AB是圆O的直径,D为圆O上一点,过D作圆O的切线交AB延长线于点C,若DA=DC,求证:AB=2B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圆的有关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 (方法一)证明:连结OD,则:OD⊥DC, 又OA=OD,DA=DC,所以∠DAO=∠ODA=∠DCO, ∠DOC=∠DAO+∠ODA=2∠DCO, 所以∠DCO=300,∠DOC=600, 所以OC=2OD,即OB=BC=OD=OA,所以AB=2BC。 (方法二)证明:连结OD、BD。 因为AB是圆O的直径,所以∠ADB=900,AB=2 OB。 因为DC 是圆O的切线,所以∠CDO=900。 又因为DA=DC,所以∠DAC=∠DCA, 于是△ADB≌△CDO,从而AB=CO。 即2OB=OB+BC,得OB=BC。 故AB=2BC。 B.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本小题满分10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0,0),B(-2,0),C(-2,1)。设k为非零实数,矩阵M=,N=,点A、B、C在矩阵MN对应的变换下得到点分别为A1、B1、C1,△A1B1C1的面积是△ABC面积的2倍,求k的值。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图形在矩阵对应的变换下的变化特点,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满分10分。 解:由题设得 由,可知A1(0,0)、B1(0,-2)、C1(,-2)。 计算得△ABC面积的面积是1,△A1B1C1的面积是,则由题设知:。 所以k的值为2或-2。 A.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本小题满分10分) 在极坐标系中,已知圆ρ=2cosθ与直线3ρcosθ+4ρsinθ+a=0相切,求实数a的值。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等基本知识,考查转化问题的能力。满分10分。 解:,圆ρ=2cosθ的普通方程为:, 直线3ρcosθ+4ρsinθ+a=0的普通方程为:, 又圆与直线相切,所以解得:,或。 B.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本小题满分10分) 设a、b是非负实数,求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考查推理论证的能力。满分10分。 (方法一)证明: 因为实数a、b≥0, 所以上式≥0。即有。 (方法二)证明:由a、b是非负实数,作差得 当时,,从而,得; 当时,,从而,得; 所以。 [必做题]第22题、第23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22、 (本小题满分10分) 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的一等品率为80%,二等品率为20%;乙产品的一等品率为90%,二等品率为10%。生产1件甲产品,若是一等品则获得利润4万元,若是二等品则亏损1万元;生产1件乙产品,若是一等品则获得利润6万元,若是二等品则亏损2万元。设生产各种产品相互独立。 (1) 记X(单位:万元)为生产1件甲产品和1件乙产品可获得的总利润,求X的分布列; (2) 求生产4件甲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不少于10万元的概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概率的有关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满分10分。 解:(1)由题设知,X的可能取值为10,5,2,-3,且 P(X=10)=0.8×0.9=0.72, P(X=5)=0.2×0.9=0.18, P(X=2)=0.8×0.1=0.08, P(X=-3)=0.2×0.1=0.02。 由此得X的分布列为: X 10 5 2 -3 P 0.72 0.18 0.08 0.02 (2)设生产的4件甲产品中一等品有件,则二等品有件。 由题设知,解得, 又,得,或。 所求概率为 答:生产4件甲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不少于10万元的概率为0.8192。 23、 (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ABC的三边长都是有理数。 (1) 求证cosA是有理数;(2)求证:对任意正整数n,cosnA是有理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余弦定理、数学归纳法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的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10分。 (方法一)(1)证明:设三边长分别为,,∵是有理数, 是有理数,分母为正有理数,又有理数集对于除法的具有封闭性, ∴必为有理数,∴cosA是有理数。 (2)①当时,显然cosA是有理数; 当时,∵,因为cosA是有理数, ∴也是有理数; ②假设当时,结论成立,即coskA、均是有理数。 当时,, , , 解得: ∵cosA,,均是有理数,∴是有理数, ∴是有理数。 即当时,结论成立。 综上所述,对于任意正整数n,cosnA是有理数。 (方法二)证明:(1)由AB、BC、AC为有理数及余弦定理知 是有理数。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cosnA和都是有理数。 ①当时,由(1)知是有理数,从而有也是有理数。 ②假设当时,和都是有理数。 当时,由, , 及①和归纳假设,知和都是有理数。 即当时,结论成立。 综合①、②可知,对任意正整数n,cosnA是有理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