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小说阅读题

高考小说阅读题汇编教师版 (2012-04-30 09:19:15 一、安徽卷: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鸟笼做成了。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了一 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来瞧热闹的人多极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的, 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 “你该刮刮脸啦。”乌尔苏拉对他说。两个星期以来,丈夫一心扑在鸟笼上,干木工活儿就 不用心思了,她很不高兴,可是鸟笼一做好,她的烦恼就顿时烟消云散了。 “你能赚多少钱呢?”她问。 “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比索。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 “你先要五十比索,”乌尔苏拉说,“这半个月来,你起早贪黑的。再说,这鸟笼多大呀。我 这辈子见过的鸟笼,就数这个大哩。” 有关鸟笼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老大夫希拉尔多的夫人爱养鸟,那天下午,大夫出诊归来,就 去看个究竟。 饭厅里挤满了人,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偌大的鸟笼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下有 通道,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食和栖息的小房。空余部分,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整个鸟笼, 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给妻子 买的那种漂亮多了。 “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把鸟 笼转了几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 “蒙铁尔的儿子,是他订做的。”巴尔塔萨补充道。 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大夫耸耸肩膀,“他们出多少钱买下的?” 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六十个比索。”她说。 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极了。”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铁尔可 真有钱啊!” 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他就住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什物 的房子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 整待上两个钟头。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仅吃了一惊。开门一看,只见门前聚集着一大帮 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严肃纯朴。 “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顿时容光焕发,她把巴尔塔萨请到屋里, “我这一辈子都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 “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子上。 “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她答道。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呢。” 蒙铁尔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从卧室的窗户里探出身来:“那是 什么呀?” “彼贝的鸟笼呗。”巴尔塔萨说。 那女人疑惑地瞧他一眼:“是谁的?” “彼贝的呀,”巴尔塔萨的语气十分肯定,“是彼贝让我做的呀。” 蒙铁尔穿着裤衩就从卧室走了出来。“彼贝!”他大喊了一声。 “孩子还没有回来呢。”他妻子喃喃地说。 彼贝在门洞里出现了。他约摸十二岁,眼睫毛弯弯的,沉静忧伤,活像他母亲。 “你过来,”蒙铁尔对他说,“是你让他们做鸟笼的吧?” 孩子低下脑袋。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子看着他的眼睛,“你说呀。” 孩子咬咬嘴唇,一声不吭。 “蒙铁尔!”妻子埋怨了。 蒙铁尔放开孩子,转身朝巴尔塔萨走来。“抱歉得很哪,巴尔塔萨,你事先应该跟我商量一 下嘛。只有你才会跟小孩子打交道。”他把鸟笼还给巴尔塔萨,“你赶紧拿走,能卖给谁就卖 给谁。” ②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动地呆着,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等巴尔塔萨接过鸟笼,迟疑地瞧了他一 眼,他才像狗打呼噜似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趴倒在地,嚎啕大哭。 蒙铁尔冷眼瞧着,无动于衷。母亲想上去抚慰一阵。“别管他。”蒙铁尔毫不妥协。 巴尔塔萨瞧那孩子半死不活的,活像一头害了传染病的牲畜。 “彼贝!”巴尔塔萨笑盈盈地走到孩子跟前,把鸟笼递给他。那孩子一跃而起,抱住跟他差 不多大小的鸟笼,透过密集的铁丝瞧着巴尔塔萨,不知说什么好。 “巴尔塔萨,”蒙铁尔轻声说,“我不是说了吗,你把鸟笼拿走吧。” “还给人家吧。”母亲吩咐孩子。 “你留着吧。” 巴尔塔萨说。 “你别犯傻了,巴尔塔萨,” 蒙铁尔边说边拦住他,“你把这玩意儿带回家去吧,我一个子 儿也不会给你的呀。” “没事儿。我就是特意做了送给彼贝的,没想过要什么钱嘛。” 巴尔塔萨从挤在门口瞧热闹的人群里拨开一条路,走了出去。 巴尔塔萨在台球房受到热烈欢迎。这时候,他还在想,他做的鸟笼比别人的好,为了不让蒙 铁尔的儿子哭哭啼啼,只得把鸟笼送给他,诸如此类的事情没什么新鲜的。可是过不了多久, 他发现这类事情对许多人还挺重要,不禁兴奋起来。 “他们到底还是给了你五十比索才买下鸟笼的吧。” “六十比索。”巴尔塔萨答道。众人给巴尔塔萨斟上一杯啤酒,他一一回敬。天刚擦黑,他 就喝得酩酊大醉,漫无边际地胡扯起来。他说他要做一千个鸟笼,每个售价六十比索。然后, 再做它一百万个,攒满六千万比索。电唱机由他出钱不停地唱了整整两个钟头。大家举杯敬 祝巴尔塔萨身体健康,走运,幸福。 乌尔苏拉做好一盘葱头炸肉,一直等他。有人告诉她,她丈夫在台球房里欢喜若狂地跟大伙 儿喝啤酒呢。她不相信,因为巴尔塔萨从来没有喝过酒。差不多半夜了,巴尔塔萨还在灯火 通明的台球房里,一步也动弹不得。他花了不少钱,只得留下手表抵押,保证次日还清欠款。 过了一会儿,他劈腿坐在街上。清晨五点钟,赶去望弥撒的妇女们看见他还坐在那儿。 (选自高兴主编《小说中的小说》,有删改) 1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5 分) 答: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梳理脉络,就是理清小说中所叙内容的先 后顺序。这就首先要确定一个依据,通常可以从时间地点变换、故事发生发展、人物心理变 化等角度加以梳理。对于本题而言,以事件发展为脉络,以主人公心理变化为脉络,都不难 梳理清楚。 【参考答案】 1.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按事件发展脉络梳理) 2.期待好价钱,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 (按主人公心理变化脉络梳理) 评卷:1 点一分,不简洁者扣一分,次序不当者不得分,不符合雅原文说他拿到钱倒扣, 12.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5 分) 答: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鉴赏小说人物形象,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 养、气质等,因这些因素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 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 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 注意作品中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文字。对于本题而言,抓住蒙铁尔的身份,抓住他对待儿子 及给儿子送来其喜爱的鸟笼的态度,不难概括出答案。 【参考答案】当地的财主,粗暴,专制,冷酷,吝啬。 13.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7 分) (1)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3 答: (2)指出小说中画线②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4 答: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及“体会重要语句的丰 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第(1)题,考查考生对人物语言描写的赏析; 第(2)题,考查考生对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的分析评价。赏析语言,一般要从修辞及句 子本身的意义两方面去回答,即作者用怎样的修辞表达出了怎样的意思。人物描写的方法, 考生答题时应灵活把握,一般可从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人物描写的角度回答, 也可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角度回答,还可从白描、细节描写的角度回答。本题还限定了 分析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是表现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1)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方法;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 赏之意。(2)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推动情节发展,是下文巴尔塔萨送鸟笼的直接原因。 1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 分) 答: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及 “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该题不同于一味鼓励个性化的探究题,更多地是遵循小说 创作的规律的探究,这就可以有效地减少考生答题及阅卷人阅卷时的随意性、盲目性,为今 后的探究型试题的命制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情节的作用,除了要看其所在的位置之外, 还要看其对人物塑造、情节推进、环境表现、主旨揭示等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答题时,首 先应善于选择审视角度。同样的一个情节,不同的读者所获得的认识往往有所不同,其根本 原因就在于彼此的审视角度不同。其次,应善于进行层面切割。一般说来,从字面上对一个 文本进行解读,是浅层面的;如能联系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解读,获得一些具有个性 化的理解,就深入一层。如再能联系文本产生的时代背景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或联系 现实生活看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或把文本里呈现出来的人或事抽象化、符号化,使其获 得具有更宽广的普遍适用的意义,那就可以实现“从不同的层面发掘文本意蕴”的更高目的 了。对于本题而言,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等角度,均可解读出作者如此安排结尾情节 的意义。 【参考答案】 1、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 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2、 使情节更加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 出鸟笼,这样的情节本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 澜,引人入胜。 3、 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 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 实时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4、 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 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转移到社会空 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二、浙江卷 第 9 车 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 15 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买的是第 2 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 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 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 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 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 节第 9 车厢。买了第 9 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第 9 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 知道,第 8 车厢后就是第 9 车厢,谁会想到第 9 车厢后还是第 9 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 9 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 “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 列车长说完, 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 9 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了 3 分钟。买第 9 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 依序跑到前一节第 9 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 “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 1 车厢,让他把大家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 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 1 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 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 9 车厢来 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 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 9 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 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是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 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是这趟列车有两节第 9 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 9 车厢!” 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 9 车厢,就把它摘 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 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 9 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 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 第 9 车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呀?”随后他 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 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 9 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 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 什么好笑!我们第 9 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本文有修改) 十一.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3’) 【试题解析】这篇小说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在分析其作 用时,可以从对小说情节的展开和表现小说主题等方面思考。写“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是 为了引出后文基辅读者的乘车经历,即“第 9 车厢”的故事,同时要根据两人乘车经历的相 似,分析出这是为了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从而透视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再者,文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上与结构上加以分析,开头的文段结构上一般是引出下文、 作铺垫等,内容上一般是衬托正文故事或强化故事效果。 【答案】 ① 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 ② 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 ③ 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批阅情况:难点在于第 2、3 点的总结 十二.补写 “基辅读者”来信的内容。(不超 50 字)(3 分)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注意内容的 承前启后,使前后内容衔接一致。根据语境,至少要答出两层意思:一是要表达“遭遇相似” 之意,二是要表达邀请对方来一趟之意。在语言方面要得体,符合通信口吻,如果是评论则 不得分。 【答题示例】 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表达遭遇相似之意)请 您来(拜访我!!!)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表达邀请对方来一趟之意) 批阅情况: 十三.故事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什么效果?(3 分)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的能力。这个故事采用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互叙述,开头是“我”,结尾两段也是“我”,但是故事的主体部分只 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这一点在审题时特别要注意。 至于第三人称的叙述效果:“第三人称则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它可以深入人 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给读者;它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 情”。 (即第三人称更客观,表达更自由) 此外补充:第一人称叙述的优点是,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有如袒露胸怀, 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第二人称叙述的优点是,缩短作者和读者,或者“我”与被 叙述者之间的距离,有如促膝谈心,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从而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第一人称:真实、利于抒情 第二人称:亲切、拉近距离。(便于抒情) 【参考答案】第三人称。效果: 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 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十四.分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作用。(5 分)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的能力。 解题时从“环境”与“心境”两个方面来思考,写出抒情表达效果以及在突出人物形象与主 题方面的作用。 这里描写的大草原的“光秃秃”、圆月的“冷冷”,渲染气氛,映衬人物的心情,还与事件结 局形成对比。 此外,注意表现手法的应用效果,如“烘托”“对照”。 【参考答案】 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④ 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件结局之“残”, 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对比)。 十五.第 9 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 分)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浙江卷承 袭上年的一个考点。 第 9 号车厢”的故事从头到尾都纠结在一个“错”上,那么这些“错”是怎么发生的,为什 么会发生,就是思考的重点。第 9 车厢的故事中,列车长、第 9 车厢乘务员、摘车厢的人似 乎都没有错,但又都没有真正尽到自己的职责,是思维僵化所致。谈看法时既可从“工作作 风”与“思维方式”等方面分析,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分析。 此文本中的现象虽然有些夸张。但它揭示了某些道理,结合文本,写出自己的看法就行,要 分条来写。答案要简明扼要,分析时要结合情节谈看法。 学生答案: 1 列车长命令摘掉第 9 车厢”提醒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说,避免产生歧义。 2 “忍不住咯咯笑出声来”提醒我们应注意照顾别人的感受,不应幸灾乐祸。 有人: 选好角度,从列车长来说……从摘车厢那些人来说……从乘客们来说…… 【答题示例】 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人带来麻烦和伤害。小说中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 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 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 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是分不开的。 三、广东卷 严冬 海 猎 陈秉汉 ①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严寒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海肚 天脚一片胭红。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这是霜冻的征兆。几十年未 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 “海龙——”海滩那边传来渺远的呼唤声。 “哎——”礁石上赤条条地爬上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迅速穿上一件赤褐色的渔民服。衣 服又宽又长,过了膝盖,袖口也卷了几卷,分明是他爸爸穿过的。 一年四季,海龙喜欢在这里洗澡、潜水,即使这样的鬼天气也不例外。现在正是尖头鱼最肥 最值钱的季节,海龙的爸爸有一种祖传捕鱼绝招,越是天寒地冻效果越好:深夜走到沙滩, 仰头喝下一瓶酒,脱下衣服,跳进海里。尖头鱼便迎着热气游过来……可是爸爸出海,妈妈 就心跳。所以爸爸不让海龙学习这种原始的捕鱼法。但海龙觉得有趣,几次要跟着下海,被 爸爸骂回来。最近爸爸连续几个晚上下海捕鱼,风寒侵入肌体,生起病来,家里仅有的一点 钱在药煲里化作一缕缕轻烟。欠下一屁股债。年关在即,爸爸躺在床上发愁。 听到妈妈的喊声,海龙跳下礁石,赤着脚板,沿着沙滩走回来。 一家人正围着低矮的桌子吃晚饭。爸爸舀了一碗粥汤,弓着腰,埋头就着番薯艰难地咀嚼吞 咽,不时停下来咳嗽。有时咳得喘不过气来,妹妹便给他捶捶腰背。 海风穿过破屋石缝,像吹箫一样呜呜响。爸爸说:“阿龙,天气这么冷,别去耍海水了,弄 出病来怎么办!” “浸浸海水少生病,邻居老叔说的。”海龙抓了一个番薯端着碗到屋外吃,看看海边的天色 变化。 天黑下来,爸爸咳嗽着躺下,妈妈和妹妹也上床睡觉了。海龙装作睡着的样子,等爸爸的咳 嗽和呻吟声渐渐静了,才蹑手蹑脚溜下床,溜到门外。 大海一片漆黑。墨蓝的苍穹缀满星星,洒下淡淡的星光。海滩像一片蒙蒙轻雾。海龙全副武 装,用尖担挑着渔篓、干柴捆,快步向海滩走去。他那稚嫩的脸蛋此刻十分凝重黯淡,和夜 色融成一体。他不会喝酒,掏出两个还有些烫手的番薯,拍掉草木灰。连皮吞进肚里。他把 尖担插在潮水线上,爬上礁屿,解开柴捆,划了几根火柴。柴枝熊熊燃烧起来,照得海面红 光闪烁。他脱下衣服,迅速溜下海里。深夜的海水不同白天,像冰窖一样。海龙感受到裂肌 砭骨的寒冷。他没有反悔,没有退缩——爸爸忍受得了,自己为什么忍受不了!他咬咬牙, 挥动双臂,捞起海水擦擦身体。敏感的尖头鱼感受到一团热气,笨拙地迎着热气游过来。海 龙激动得心怦怦跳,忘记了寒冷,牙齿叼着渔篓,双手左右开弓,左一条右一条,像捞漂浮 在水里的萝卜,一一丢进篓里。 海潮不断上涨。海龙随海水不断上浮,到插尖担的地方,渔篓满了。要是爸爸便立即上岸小 跑回家,钻进孩子们用体温焐热的被窝……不!此刻礁屿附近的尖头鱼还很多,他太舍不得 离开了。可是渔篓满了,没地方放呀!他爬上礁石,添了柴火,拿过裤子,用石头把裤带砸 成两段,一段把裤角扎牢,把篓里的鱼倒进去,再用另一段扎了口。海龙带着渔篓又一次溜 下海里,身子接触到密密麻麻的尖头鱼,他激动得热血沸腾,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忘 记了困乏,抓鱼的动作越来越快……他干狂了,干傻了,恨不得把海里的尖头鱼都抓进自己 的渔篓里。 后半夜,爸爸醒来发现海龙不见了,赶紧和妈妈向海滩寻来,一脚深一脚浅,跌跌撞撞呼唤 着儿子的名字。妈妈一个踉跄,脚下好像绊着什么,软绵绵的,只见海龙光着屁股,倒在地 上,旁边的担子一头是渔篓一头是用裤子改装的袋子,都盛满银晃晃的尖头鱼。妈妈搀扶着 海龙,爸爸挑起担子,一步一步走回家里。 海龙清醒过来,喝下一碗热水,钻进妈妈妹妹的暖被窝。冰冷的身子接触到妹妹,妹妹惊醒 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说:“哥哥捡来好多好多的鱼哩。”妹妹揉揉惺忪睡眼,见 地上许多尖头鱼,不禁破涕为笑。刺骨的寒风发出尖厉的哨音,穿过小屋的石缝溜走了,② 黎明前的大海静了,静得像守着摇篮的母亲…… (选自《2004 年广东散文精选》,有删改) 16.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4 分) 答: 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季节、地点、气候;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②暗示社会背景; ③烘托人物心情、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 ⑤深化主题。 联系旧题 2008 浙江卷<乌米> 指出第 5 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 分)   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 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日月行色》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解题方法及评分细则】 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总要与人发生某种联系,答这类题要扣住景与人(包括人的感情)的关 系。可从下列三个方面回答: 1 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 的意境美。 2 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3 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了“我”于“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 联系旧题:《好望角》3 小说中穿插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1)为人物提供了环境和背景,文中茂密的芦苇,飞翔的水鸟,清澈荡漾的河水,明净的天 空,灿烂的夕阳为传奇老人提供了环境 2)映衬出人物的心情 3)突显人物形象 4)暗示时间的推移,如起初“无风”——“起风”,暗示时间的推移和故事的发展。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 答这道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的就是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特点,渲染气氛, 为主人公出场作铺垫,烘托主人公形象,深化主旨等。文章首尾两处都结合着大海不同时间 段的表现来写,其中又有主人公计划前的打算、计划实施中的坚持再到计划实施后的各人物 的反应,这些景物描写与人物事件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我们结合原文进行作答,就水到渠 成了。 【参考答案】 ①渲染气候的寒冷,暗示捕鱼环境的恶劣(海龙一家生活的艰苦)。或:渲染气候的寒冷, 为后文写海龙下海捕鱼作铺垫。 ②通过描写大海的平静,暗示海龙捕鱼的成功和他的满足感。或:通过描写大海的平静,暗 示海龙捕鱼惊险过后家中的安宁与温馨。 17.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 分) 答: 旧题回顾: 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5 分) 【参考答案】当地的财主,粗暴,专制,冷酷,吝啬。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 概括: ① 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② 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特征; ③ 小说中人物所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 ④ 文中作者或其他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文本介绍了父亲有捕鱼绝招但不让孩子去学,通过言行来刻画人物形象。(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答案】①勤劳能干;②对家庭有责任感;③对孩子关心、爱护。 18.海龙捕鱼时经受了考验,使他坚持下去的原因有哪些?(3 分)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两个 原因。(4 分) 答: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作品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和“对作 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可从人物心理、情节脉络、细节描写等任一角 度进行合理分析。 【答题提示】 ①家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如爸爸不许海龙学捕尖头鱼,妈妈为爸爸出海担心,妹妹给爸爸捶 背,爸爸妈妈寻找海龙,妈妈安慰妹妹。 ②海龙对家庭困境的体察。如爸爸生病不能继续下海捕鱼,爸爸治病欠下债务,家里没钱过 年,一家人粗劣的晚饭。 ③自身顽强的意志及平时的磨炼。如海龙下海捕鱼,在冰冷海水里没有反悔、退缩;海龙平 时不惧寒冷,严寒的天气也下海洗澡、潜水。 ④父亲的榜样力量对海龙的影响。如海龙几次要跟爸爸下海,自己捕鱼之前模仿爸爸让身体 变热,捕鱼时想到“爸爸忍受得了,自己为什么忍受不了”。 〔答题时先简要列出原因(即①-④条的第一句话),再选择其中两条结合全文分析原因。〕 四、江西卷 晚 秋 [亚美尼亚]埃·格林 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他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 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 地上。两个身材姣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的香水的芳香。这样的 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 世界。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 像换了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地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 不愿碰她的身体了。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毕 竟他们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 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 X 光片和治疗…… 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 很重要! 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可要治好疝 气也得一大笔钱哪! 又是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脑袋。瓦萨 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来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只得到了一点点 少得可怜的补偿金。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了脚, 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 瓦萨卡低声骂了一句,两腿突然不听使唤地朝学校方向走了过去。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 学习,他可不像那个留级生梅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 了…… 一个穿着绿风衣的女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侧着身子从沿着人行道停着的两辆汽车间穿 了过去,急着过马路。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她也来自另一个世界。于是瓦萨卡把 目光移到了别处。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哆嗦。他顺着声音 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动不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底下。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 跳出来的是已经吓得半死了的司机,随后乘客们也慌慌张张地从车上走了下来。有一个姑娘 第一个跑到了躺在地上的女人跟前。她动作敏捷、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朵上那对亮闪 闪的耳环,迅速放到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大声地喊了起来:“快来人啊!快来人啊!” 瓦萨卡把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看在了眼里,他愤愤地骂了一声:“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 环,还像没事似的!” 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在左边,离他只有一二十米远。瓦萨卡仔细地打量 了一下,好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的,样式非常精巧。这个小包最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 女人的。现在众人正要把那个女人抬起来。瓦萨卡的注意力现在已经不能集中了。他又要留 意那个女人,又要留意这个包。这时候救护车开过来了,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 把受伤的女人放到救护车里拉走了。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血迹。 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包真漂亮,肯定价格 不菲!它就这么神奇地被抛到了瓦萨卡的眼前,离他只有一二十步远…… 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过去。他刚走了两步,马上又停 住了:他心怦怦跳地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同时,他又忍不住朝那个小包的方向看了 一眼,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腿, 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朝着一个小 花园的方向走去。 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把他偷光了! 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着一个地方。 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一阵轻松,如释重负。“我鬼迷心窍了,”他嘟囔了一句, “真是鬼迷心窍了……” 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 他信步在街上,孤身一人,漫无目的。只是当他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从前的老同学梅鲁日正 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时,他才明白,其实他的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 (选自《俄罗斯文艺》2009 年第 2 期,有删改) 16.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4 分) 答: 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季节、地点、气候;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②暗示社会背景; ③烘托人物心情、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 ⑤深化主题。 联系旧题: 《严冬海猎》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4 分) 【参考答案】 ①渲染气候的寒冷,暗示捕鱼环境的恶劣(海龙一家生活的艰苦)。或:渲染气候的寒冷, 为后文写海龙下海捕鱼作铺垫。 ②通过描写大海的平静,暗示海龙捕鱼的成功和他的满足感。或:通过描写大海的平静,暗 示海龙捕鱼惊险过后家中的安宁与温馨。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景 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③ 烘托人物性格。④推动或预示情节的发展。⑤附丽作者的感情色彩。⑥照应标题。本文标题 是“晚秋”,而首段写的是晚秋的景色及主人公的心情。结尾也提到了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 的脸上,他的呼吸也自如了。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回答。 【参考答案】①反衬(1 分)瓦萨卡心情烦闷(1 分),处境凄凉(1 分);②照应标题(或 渲染氛围)(1 分)。 17.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6 分) 答: 旧题回顾: 《八月十日灯下所记》1:文章开头叙写了作者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怎样的心理活动?4 分 答案:心理活动复杂而有变化:1 开始半信半疑,怀疑又充满期待;2 接着分析推测,又等 的不耐烦;3 最后心里踏实。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小说主要通过细节和心理 描写来表现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的心理变化过程。 心动:小包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肯定价格不菲,神奇地被抛到眼前,“屏住呼吸,朝那个小 包的方向走了过去”。 紧张:“刚走了两步,马上又停住了:他心怦怦跳地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 惊恐:“惊恐地发现”中年男人快速地“一把捡起小包”,然后“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 去”。 慌乱:“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 失望:那个胖男人从他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着一个地方”。 轻松:“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如释重负”。回答此类题目,一定要注意选准答题区域, 找出文章中对应的关键词语,且顺序正确,并结合分析作答,层次清楚,关键词语正确。 【参考答案】心动→紧张→惊恐→慌乱→失望→轻松(顺序正确,答对一处给 1 分;顺序错 误一处扣 2 分。) 18.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 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7 分) 答: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探究题先要有明 确的观点,然后在文章中找出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本文结尾是文章的点睛之处,含蓄、余 味无穷的结尾,常常最能体现作者的匠心。细究这篇小说的全盘构思,不难看出,作品点、 线、面的浑然天成得力于悬念、铺垫和穿插的巧妙运用。结局看似出乎意料之外,实在情理 之中。而作者也多次用铺垫手法作了巧妙的暗示。解答此类题目,只要理由来自文本,分析 言之成理即可。注意认真阅读文本,熟悉情节,把握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 【参考答案】不会据为己有。理由:①瓦萨卡的性格使然;②瓦萨卡善良,即使对妻子不满 也会自责;③瓦萨卡正直,当看到一个姑娘摘伤者耳环时愤愤不平;④瓦萨卡良知尚存,事 后认为自己对小包有所企图是“鬼迷心窍”;⑤瓦萨卡能坚守道德底线,“双脚一直在朝这个 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表明瓦萨卡即使有机会拾到小包也不会据为己有。 (2)会据为己有。理由:①瓦萨卡的性格及小说中的相关情境使然;②瓦萨卡贫病交加, 急需钱解燃眉之急;③社会不公导致心理失衡;家庭遭遇拆迁而致贫,不会读书的同学成了 有钱人;④周围没人,为瓦萨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⑤当中年男人拾走小包之后瓦萨卡认为 是“把他偷光了”,表明瓦萨卡在心里已把小包视为己有。(答“会”或“不会”给 1 分。理 由 6 分,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五、辽宁卷 怪 人 [乌拉圭]比亚纳① 这是给牲口烙印的日子。早晨的阳光倾泻下来,照得人们头昏眼花。 在用横木和立柱造的宽大畜栏里,一群小牛犊踢打着蹄子,眼里冒着火光,在弥漫的尘烟中 急得团团打转。从那激怒的神色看,这样被囚禁在里头,它们再也不能忍受了。 畜栏外面,准备套牲口前蹄的人排成两行,中间留一条通道。他们手握绳索,睁大眼睛,等 待小牛出栏。 在畜栏的门旁,巨大的火堆熊熊燃烧,火焰冲天。 突然,套牲口的人拖出一头小牛来。当它走到场地上的时候,加乌乔②们发出一阵吼叫,吓 得它发疯似的埋头奔跑起来。十几条套索在空中发着咝咝声,凶猛的小牛咆哮了一声,扑通 倒在地上。勇士们一拥而上,把它捆缚起来,按在了地上。 “烙!”一个人叫道。 打烙印的人从火堆那儿跑了过来。 火红的烙铁烙得小牛毛皮发着吱吱的声响,冒出一股白烟,发出一股臭味。然后,小牛被解 下绳索,身上流着血,疼痛而悲哀地跑开了。加乌乔们却又说又笑地走向火堆,去享受他们 套捉牲口的奖赏——畅饮那杯美酒去了。 这种粗野而危险的活计,是加乌乔们最大的乐趣,他们从内心里感到高兴。但是在这一片欢 乐的气氛中,只有马乌罗与众不同。他身体高大、粗壮,有点驼背,脑袋硕大,头发蓬乱, 脸上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那个大鼻子:鼻梁高高地突起,在浓密的头发衬托下,就像是乱糟 糟的黑色胡椒树丛中间的一座小石山。别人交谈的时候,他嘟哝;别人大笑的时候,他吼叫。 “烙!这回该你了!”伙伴们着急地冲马乌罗喊道。 他气呼呼地回答:“来了,哼!我又不是火车!” 转回来的时候,他嘟嘟囔囔,推搡着人群往前走,或给狗一脚,或给一个男童头上一掌,什 么借口他都找得到的。“这帮懒鬼!你们不知道给人让路吗?” “你们给这个怪物让路!”有人这样应答。马乌罗头也不回,粗言恶语地骂他一句,全是难 听的字眼儿。 老头儿马乌罗的为人一向如此:脾气暴躁,态度冷淡,出言不逊,像青榅桲一样苦酸。所以, 人们都管他叫“怪人”。他那毛茸茸的狮子般的大头,他那被头发遮掩着的可憎的面孔,他 那目光凶狠的小眼睛,他那嘶哑的嗓音和他那把总是插在腰间的长刀子,令人不禁感到几分 敬畏。 他是从何处来的呢?没人知道。可能是从地狱里来的,也可能是从某个狮子洞里来的。谁也 不知道他的身世,但是大家都猜想:他准是一个有着不幸经历的强盗。一个怪人,一个冷酷 无情的人,一个心灵干枯、心似铁石的人。他经常冲着大家抱怨,而不对着某个人。 场地上忽然响起一阵可怕的叫喊。只见一头肢体伤残、秉性暴烈的四岁大公牛从地上爬起来, 怒气冲冲地用蹄刨了刨地,接着痛苦而狂怒地向众人发起了攻击。加乌乔们大惊失色,恐惧 地四处奔逃。那公牛三蹦两跳地蹿到火堆边。马乌罗还来得及躲开,他噌地一下爬到了畜栏 的围墙上。 但是,当他回头看时,发现下面有一个男童,一个六岁的男童,一只手提着一只吐绶鸡,另 一只手抱着一个南瓜,吓得脸色铁青,呆若木鸡。马乌罗毫不犹豫地跳下去,伸手把他抓住, 高高地举过头顶,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公牛的犄角。 在场的二十个人异口同声地发出恐怖的叫喊,冒着红色火焰的木柴四处飞溅,烟雾弥漫,尘 土飞扬,眼前的一切顿时变得模糊不清。 当公牛被两条绳索套着犄角从烟雾中拖出来的时候,大家才看清这幅惨景,都惊呆了。 那男童站在被公牛冲毁的火堆旁,面色如土,但是安然无恙。有着不幸经历的怪人马乌罗却 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他的头枕着灰烬,结实的胸膛已经被公牛的凶恶犄角挑开。 (朱景冬译,有删改) 【注】①比亚纳(1868~1925):著名作家,其作品多取材于加乌乔的口头传说。②加乌乔: 南美潘帕斯草原牧民的统称,意思是“孤儿”、“流浪者”,性格强悍而狂放。 (2)“怪人”马乌罗与众不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说明。(6 分) 答: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要概括出“怪人”马乌罗与众不同之处, 就要细读小说的 9-15 段。解题的关键是要考虑从哪几方面概括,这样就要首先从小说中筛 选出描写人物的各种信息,再加以分析,最后分类概括。 【参考答案】①形象上,他高大粗壮,有点驼背,发乱面丑,脑袋、鼻子硕大,目光凶狠, 嗓音嘶哑;②性情上,他暴躁,冷淡,粗鲁,不太合群;③品行上,危急关头,别人四处奔 逃,他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3)小说为什么对马乌罗“烙牛”的具体过程不着一字?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 弄清试题是针对什么而设的,然后再依据小说的特点作具体分析。因为小说写什么,不写什 么,哪一部分怎么写,是作者根据作品的叙事、人物塑造、主旨表达等写作的需要而裁剪加 工,是有明显的目的性的。本小说主要写了加乌乔们“烙牛”和马乌罗“救童”两大场面, 之间加进了对马乌罗出场的交代,从形象和性情上表现人物,使小说有一种欲扬先抑的效果。 从叙事的角度看,“烙牛”的具体过程前面已经有交代,再写就显得重复;从写人的角度看, 表现马乌罗品格的主要是“救童”,再写“烙牛”的具体过程也就没有必要了;从小小说的 创作来看,节省不必要的情节,可以使某些情节得到突出。 【参考答案】①前文已对如何“烙牛”作了详尽细致的描写,此处不必重复;②塑造马乌罗 形象的重心是后文“救童”一段,其“烙牛”仅是铺垫,应该略写;③可腾出笔墨来写平日 的马乌罗,与前后文的紧张叙述形成对比,舒缓了节奏,使行文张弛有致。(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4)小说主要由加乌乔“烙牛”和马乌罗“救童”两个片段构成。你认为哪个片段更精彩? 请谈谈你的观点,并 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 (8 分) 答: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对精彩片段进行 赏析,是文学作品阅读中常见的赏析活动。小说中加乌乔们“烙牛”和马乌罗“救童”两个 片段,写的都很精彩。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赏析。赏析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题 干中提示的“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二是要有观点有理由。 【参考答案】加乌乔“烙牛”的片段更精彩。①展示了加乌乔们的生活风情,凸显了其强悍、 乐天的性格,强化了作品的地域文化内涵;②构成了理解主人公马乌罗的性情和英雄壮举的 氛围和基础;③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烘托手法等,逼真呈现了烙牛过程,感染力极 强。//马乌罗“救童”的片段更精彩。①展示了马乌罗勇于牺牲的英雄壮举,完成了主人公 的形象塑造;②作为小说的点睛之笔,表达了作品讴歌人性之美的主题;③艺术表现上,运 用细节描写、对比手法等,一步步推向高潮后戛然而止,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两个片段同 样精彩。①都是小说的华彩段落,前者是铺垫,后者是高潮,共同完成了主人公的塑造;② 二者相辅相成,通过“烙牛”的加乌乔们和“救童”的马乌罗形象的相互衬托,丰富并深化 了主题;③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对比和烘托等多种手法,精细传神,画面感极强, 一头一尾,交相辉映。(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 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 2 分;论述 合理、理由充分,给 6 分。) 六、山东卷、 审 丑 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我 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们年轻时候,媳妇们都得要 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还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 是你爸早先找给我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 的。” “大爷,可现在……”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 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 个顶信仰“审丑”原则的学生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都刊出了这个“审丑”创 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 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 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敲开门,里面男主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 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 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 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唉,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 “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 正下着。冰箱里我存了青岛的啤酒。瞅你赶得这个巧!” 这时有人轻轻叩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我哪儿来的 爷爷?他老脸不要,我可要脸!”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 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 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浑浊两副嗓音。 “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 “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 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一个小时后,老头走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 太长了,全煮过了,成浆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在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揣了钱, 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 街三百四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号——这条街 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 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门边一辆垃圾车…… “哦,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 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 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 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 “朋友。”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 “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 (节选自《审丑》,有删改) 19.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4 分) 答: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这一题型也是平时训练的重点,只须要 找出和人物有关的内容,比如动作、语言、外貌等等,再根据内容概括形象的特点即可。 【参考答案】①外貌丑陋;②吃苦耐劳;③深爱自己的孙子并为之全力付出(或“隐忍小臭 儿的不孝”);④晚景凄凉。 20.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线部分。(4 分) 答: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理 解句子重在理解关键词语,把握句子结构特征和感情内涵,首先分析画线句用的是什么表达 方式,然后结合具体语境体会其中的内涵和表达效果。第一句的“默默地注视”“板硬”“恶 心”几处是重点理解的地方,再结合文章上下文找出答案,还要结合全文主旨理解。第二句 要着重理解把握“坠”“累”两个词,从而很好的领悟出人物的感情。 【参考答案】第一句:侧面描写,通过写“不少人”脸上的表情表现曾老头的貌丑(或“在 ‘不少人’世俗的眼光里,曾老头做人体模特是‘丑’的”)。第二句:心理描写,“坠”字 形象地刻画了赵无定此时的内心感受,表现出此时无定对老人的同情和对小臭儿夫妻言行的 反感。 21.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 分) 答: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揣摩人物心理,要注意从上下 文所隐藏的暗示信息中去总结。尤其要注意人物的动作行为中所蕴含的意味。为什么“无定 停了好大一会儿”?三思之后自然会有所领悟。 【参考答案】反映了无定的复杂矛盾心理。无定对闲人的话感到意外,在同情老人的同时, 还是理解了他的一片苦心;无定憎恶小臭儿的不孝(或“忘恩负义”),却仍愿意为这个淳朴 的老人隐瞒真相。 22.“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 答: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 力。探究小说标题的丰富意蕴,主要还是从情节入手,分析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追溯作者 的写作目的和写作主题。 【参考答案】①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 ②“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等),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 对象;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深藏着为孙子全 力付出的淳朴心灵; ④小臭儿不孝(或“忘恩负义”),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七、新课标卷 血 的 故 事 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 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 不到的妙用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 AB 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 AB 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 AB 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 “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 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 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 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 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 AB 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 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 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 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注】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 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 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要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 “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 鸾是 A 型,小舅子是 B 型,丈母娘是 AB 型……” “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 100 毫升,共需 300 毫升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 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你爸爸是 O 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 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 O 型的呀!’” “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 “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流交会,一 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 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 先给我挂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 (有删改) 【注】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 (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重点考查考生分析“小说 结构安排与人物描写、主题表现之间有何关联”的能力。解答此题须从小说整体入手,重点 把握小说为什么要把“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这一情节放在小说的开头,这样设置开头对 后文描写人物、表现主题起什么作用。从全文看,本小说借助众人在夏季乘凉会上的对话来 推动着一个与血型有着密切关系的故事情节的展开,演绎着一个“外省郎”彭先生与一个台 湾小姐秀鸾间的恋爱悲喜剧。作者通过真实记录具有各地方言特点的对话展示乘凉会上的众 人确实来自天南地北。从彭先生与老丈人之间的冲突看,老丈人之所以开始一直坚决反对女 儿秀鸾与彭先生谈恋爱并结婚的情节看,就是因为彭先生是个“外省郎”;从“老丈人”最 终与“外省郎”女婿和解的故事结局看,开头便点明“南腔北调”是作者在向读者暗示着情 节会朝着什么方面发展,故事将会展示什么样的主题。 【参考答案】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 文出现的各种方言。(每答对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重点考查考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要想全面准确地分析出彭先生的性格特点,考生 一是要整体把握住小说的故事情节,借助情节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全面了解小说在肖 像、行动、语言、心理、细节等方面对人物作了什么刻画,借助这些刻画去分析展示了人物 的什么性格;三是要积累概括人物性格的词语,如勤劳刻苦、坚韧隐忍、刚强勇敢、幽默风 趣、莽撞唐突等等,借助这些词语准确地概括表述人物的性格特点。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作 此题常犯的毛病是“答案要点”不全或过多,“表述语言不规范”等。 【参考答案】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 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 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每答对一点给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 (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 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 分) 答: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此类探究题是高中课程改革后课标卷每年都必须要出的题,重点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 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目,一是要认真审清题目要求;二是要旗帜 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切忌模棱两可;三是要回到原文去,紧紧依托文本,找出依据来; 四是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自圆其说。就本小题而言要围绕小说主题、情节设置、矛盾冲 突的焦点、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局等方面来进行思辨。 【参考答案】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 “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 血脉同源,这是“血源的事实”;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 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以“血型的 故事”为题合适。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 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 可与内容更吻合;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 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 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 2 分; 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 6 分。) 附录:小说常见题型和解题思路等 (一)人物形象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 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 有哪些优 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X 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 质)。 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 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 言行,影响 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二,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 的社会历史 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二)故事情节 1、文中写了 XX 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X 事物、X 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 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X 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3、概括: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 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 一方面)。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寻找线索,抓住场面等几方面入手,要 特别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 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等较为深层面的意义。 (三)环境描写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 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暗示社会 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 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 础等。 (四)主题思想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设置了悬 念。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 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 的作用。) 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 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④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五)表达技巧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 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 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 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 什么艺术效果等。 (六)小说的语言。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 结合文章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 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3、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