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安徽卷小说洗碑阅读解析
2010年高考安徽卷小说(《洗碑》)阅读解析 ①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②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①。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 ③那时季候比现在略早些,自然界己走在春气里了,艳阳高照。路两边的一些大树,都拔地而起,枝干粗壮,有一种强悍奔放的气势,各各踞守一方。罗永才左右看着,一路往山村那里去。王麻子的家靠在庄头边上,一个破院框子,里头乱放着各种大小石料。罗永才兀自进了那个院子,见那正房的两扇门紧锁着,打门缝往里头瞅瞅,半星光亮都没有。他白跑了一趟,却也不觉着损失什么。 ④ 第二日他再去,春阳更暖,鸟雀啾啾,老远就听见当当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脚下也就到了。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盘腿坐了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他洗的时候,左手是錾子,右手是锤,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罗永才看得呆了,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春阳日暖,万象更新,雀鸟苏醒、飞翔、游戏、鸣叫、盘绕,像是一刻都止不住。人在此时此刻能想些什么,该想些什么,各人都不一样,各人也都是只按着自个的路子走的,惟这破院里的这一个麻脸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觉,木呆呆地坐在亘古石头旁边,一锤一錾,洗了几十年,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真叫人觉得不容易! ⑤罗永才呆望许久,才进了院子。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你找俺?”罗永才递了一根烟过去,半蹲下,低着腔说:“想麻烦王师傅,给洗块碑。”匠人道:“洗块什么样的?”“两米的,青白石的料子。什么时候能成?”“打今个算,要十日。”罗永才交了押金,匠人接了,放在地上,随手拾块碎石压住,打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那纸片上什么没有,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罗永才写下要刻的字递过去,匠人接了,一字一顿念了一遍,然后折叠成一个小块,装进兜里,讲:“十日后你来拉呗。”就不再理罗永才,低下头,又一锤一锤,洗手下的那块石碑去了。 ⑥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个好天,响响晴。他一直往匠人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匠人望见她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顿了一下,又讲:“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罗永才低头看碑,已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便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 ⑦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草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哪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命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 罗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么作想,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起来,就有了些寒意,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精精的,挑着两大捆紫红色的短针山草,山草捆上还搭了两件破旧衣服,一把竹柄的竹耙子。他看见罗永才,就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罗永才猜他只有五十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么,现时就靠他挑草换些油盐钱。那担草也有七八十斤,挑着得走几架山头,罗永才不免感叹几声。老人又说自己身体有些不如往年了,明年他那些地便撂荒了。他说话的时候,也不放下担子,只把担子在两肩上换来换去。他和罗永才讲了一气,才分手下山。罗永才再往山上走,一口气上了山顶,山顶有片旧庙剩的墙框子,四面不见人。他默然站了一会儿,才起步往山下走。到了山下,就又感觉到了春阳的暖意,身上也轻松多了。 ⑦罗永才上山发现春意融融,再往上走时感觉到了寒意,并遇到一个瘦精精的生计窘迫的山民。罗永才叹息之余下了山又感觉到春阳的暖意。 ⑧几天以后,他叫了辆三轮车,进山驮走了石碑。在清明的前两天,他把青白石碑在亡妻的坟前栽了。 ⑨春夜里的一点扰动很快就消失了。附近哪里的鸡叫过一阵子,又都不叫了。天气很晴朗,空气却有凉意。罗永才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看看天上的星星,转过身,慢慢回屋去了。 (原作发表于《芒种》,作者许辉,有删改) [注] ①洗碑:刻碑。 全文整合(一) ①罗永才春夜被鸡叫惊醒起床出门。 ②罗永才回忆去年的此时曾请王麻子给亡妻洗碑。 ③罗永才艳阳天穿过大树丛生的山路去找王麻子却扑了个空。 ④罗永才第二天再去,在鸟雀啾啾声中看见了相貌平常的王麻子不急不躁地忘我地洗碑。 ⑤罗永才求王麻子洗碑,王麻子答应并在交接手续后又埋头洗碑。 ⑥罗永才不放心,过了五六天又去看王麻子,王麻子依然埋头洗碑,叫罗永才上山转转。 ⑦罗永才上山发现春意融融,再往上走时感觉到了寒意,并遇到一个瘦精精的生计窘迫的山民。罗永才叹息之余下了山又感觉到春阳的暖意。 ⑧几天后罗永才把石碑栽在亡妻的坟前。 ⑨罗永才春夜起床站在院子里感觉天气晴朗但有凉意又慢慢回屋了。 显然第三段至第八段都是罗永才回忆去年给亡妻立碑的事情。故又有更一步的整合。 全文整合(二) 一(1-2)罗永才春夜惊醒,回忆起去年给亡妻立碑请王麻子洗碑的事情。 二(3-8)罗永才两见王麻子洗碑。 三(9)罗永才又慢慢回屋了。 弄清楚小说的故事情节,下面看题目。 11.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内容,概括王世石匠的形象特点。(5分) 【评分答案】 技艺高超,讲究信誉,为人朴实,心地善良,从容淡定。 我们还是依据文本,自己来做答案。 ④第二日他再去,春阳更暖,鸟雀啾啾,老远就听见当当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脚下也就到了。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盘腿坐了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他洗的时候,左手是錾子,右手是锤,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罗永才看得呆了,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春阳日暖,万象更新,雀鸟苏醒、飞翔、游戏、鸣叫、盘绕,像是一刻都止不住。人在此时此刻能想些什么,该想些什么,各人都不一样,各人也都是只按着自个的路子走的,惟这破院里的这一个麻脸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觉,木呆呆地坐在亘古石头旁边,一锤一錾,洗了几十年,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真叫人觉得不容易! ——根据“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可知王麻子是个相貌平常的石匠;根据“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可知他洗碑投入,性情沉稳,将洗碑当作事业来做;根据“木呆呆地坐在亘古石头旁边,一锤一錾,洗了几十年”可知他耐得住寂寞,可见他对洗碑的热爱与执着;根据“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可看出他心性淡泊,有自己的操守。 连缀以上要点,可概括为:王麻子是个相貌平常的石匠。他性情沉稳、淡泊,耐得住寂寞,将洗碑当作事业来做。他热爱洗碑、执着于洗碑,因而能几十年如一日。 ⑤罗永才呆望许久,才进了院子。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你找俺?”罗永才递了一根烟过去,半蹲下,低着腔说:“想麻烦王师傅,给洗块碑。”匠人道:“洗块什么样的?”“两米的,青白石的料子。什么时候能成?”“打今个算,要十日。”罗永才交了押金,匠人接了,放在地上,随手拾块碎石压住,打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那纸片上什么没有,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罗永才写下要刻的字递过去,匠人接了,一字一顿念了一遍,然后折叠成一个小块,装进兜里,讲:“十日后你来拉呗。”就不再理罗永才,低下头,又一锤一锤,洗手下的那块石碑去了。 ———根据“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你找俺?”可知王麻子洗碑专注;根据“罗永才交了押金,匠人接了,放在地上,随手拾块碎石压住,打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那纸片上什么没有,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可知王麻子为人朴实;根据“匠人接了,一字一顿念了一遍,然后折叠成一个小块,装进兜里,讲:“十日后你来拉呗”可知他洗碑技艺高超,能准确判定洗完石碑的时间,且信守承诺。 连缀以上要点,可概括为:王麻子为人朴实,信守承诺。他洗碑专注,且技艺高超。 ⑥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个好天,响响晴。他一直往匠人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匠人望见她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顿了一下,又讲:“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罗永才低头看碑,已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便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 ——根据“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可知他洗碑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根据“匠人望见她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可知他从容淡定。 连缀以上要点,可概括为:王麻子洗碑从容淡定,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再将以上分析连缀。 王麻子是个相貌平常的石匠。他性情沉稳、淡泊,耐得住寂寞,将洗碑当作事业来做。他热爱洗碑、执着于洗碑,因而能几十年如一日。 王麻子为人朴实,信守承诺。他洗碑专注,且技艺高超。 王麻子洗碑从容淡定,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再对以上概括进行整合,我们得出以下备考答案: 王麻子是一位将洗碑当作毕生事业的石匠。他为人朴实,性情沉稳、淡泊,恪守承诺。洗碑专注、执着,能几十年如一日的枯坐洗碑,且技艺高超,将洗碑的技艺练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下层普通劳动者善良、勤劳、朴实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笔者认为形象题的答案组织还是按照“总-分-总”的模式回答较好,条理清晰。 12.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简要分析。(6分) 【原文重现】⑦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草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哪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命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 【评分答案】 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笔者始终有个疑惑,“简要分析”是不是分析?如果是,那要不要结合文本分析一下?既然要求分析要“简要”,那我们就简洁明了就是了,可也不是抛开文本泛泛而谈啊? 【备考答案】 (1)特点:划线句交代了“暖融融的”春阳里,半山的松树、草坡、闲石及“已冒出青青的芽子”的枯草。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煦暖春阳”图。 (2)作用:①这些生机之景衬托了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②这与下文罗永才看到渐趋寒意的山景,偶遇以担草为生的困窘的山民而导致的略显悲凉的心境形成鲜明对比;③罗永才心理的转变,这些春阳之景显然起了极大作用。这些景物就很自然地为下文他爬上山顶及下山又感受到了暖意等情节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笔者在整合该题答案时,感觉很别扭!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并不是很强,非要生硬地就罗永才上山看见的春阳之景出道题,个人觉得有些牵强,它的景物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雪正下得紧”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上的。所以,不是小说主人公生活的典型环境,就其命题并不是明智的,也不利于高中语文小说的教学! 13.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试题,并说明理由。(6分) 【评分答案】 (1)碑 理由:①“碑”是贯穿情节诗中的线索;②“碑”“洗碑”暗示罗永才的心理及其转化(由“悲”到“洗悲”)过程。 (2)王石匠 理由:①小说主要人物之一;②王石匠形象的塑造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3)转变 理由:①罗永才的心理转变是故事的主要内容;②以罗永才的心理转变来表现小说的主旨。 去年的高考,该题的答案个人觉得还是将小说的标题拟为“碑”最好。一方面,王石匠固然是小说的重要人物,但他也只是罗永才这一关键人物情感变化与洞彻生命真谛的一个契点;另一方面,以“转变”为题就淡化了王麻子的巨大作用,小说详细交代了罗永才两见王麻子洗碑,绝不是作者的无心之举,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所以,以“碑”为题最好。评分答案中的两个理由都是合理的正确的,只是没有分析。 笔者结合文本内容,整合出以下备考答案: (1)我给小说拟的标题为“碑”。 (2)理由如下:①“碑”是贯穿小说全文的线索。小说以罗永才回忆自己给亡妻洗碑起始,中间详细叙述了他两次去山王庄拜见王麻子,并交代了王石匠洗碑的高超技艺等情节,以罗永才拉回石碑将其在清明节的前两天载在亡妻的坟前终结全篇。“碑”很好地串联了情节,使小说的结构浑然一体;② “碑”“洗碑”暗示了罗永才的心理及其转化(由“悲”到“洗悲”)过程。小说对罗永才丧妻后的心理刻画极其隐晦,作者很克制自己的情感,但罗永才亡妻后的孤独、落寞与悲伤还是不言而喻的。他两次拜访王麻子,亲身见证了王麻子朴实、坚韧、淡定的生活态度,从他的几十年执着于“洗碑”中彻悟了一种人生态度——即自己也应该在妻子故去后淡然地活下去。由此,“碑”“洗碑”就含蓄地交代了罗永才的心理变化过程。 笔者认为,答案虽可写到此,但思维却没结束。作者叙述王麻子这个人物,是想将其与罗永才相互映衬,通过王麻子这一人物的正面影响突出罗永才这一社会底层人物面对人生凄苦时的淡然这一处世态度。个人认为小说的主旨绝不仅如此,它是想告诉世人:一个普通人面临人生的变故与灾难应该保持一颗平淡坚忍的心。 1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8分) 【评分答案】 示例一:这篇小说从题材来看,叙说的是平常人的寻常事,但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显示了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用暖笔、亮笔来写人生的悲苦,看似沉重,实则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导人们直面生活的挫折和艰难。 示例二: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罗永才最终摆脱丧妻之悲,主要是受到王石匠和老山民的影响以及大自然的启迪。王石匠的淡定,老山民的坚忍,分别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他们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了罗永才,从而使得他发现了春回大地的可爱、人间生活的温暖。 示例三: 这是一篇艺术上颇为精致的小说。结构上,以碑贯穿全文,讲述了罗永才四次前往山王庄的故事。同时洗碑的故事又嵌在春夜的回忆中,首尾圆合,别致精巧。语言看似平实,实则富有表现力,如用一连串的短句描述王石匠的动作,表现出王石匠的淡定从容,极富神韵。 相对而言,评分答案的示例一从题材角度入手,最易接受;示例二谈及儒家、道家,理解起来有些难度;示例三从结构和语言角度入手,也较易接受。笔者就示例一组织出一个备考答案: (1)这篇小说从题材来看,叙说的是平常人的寻常事,但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人文关怀。 (2)首先,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显示了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 小说中无论是丧妻的罗永才,还是洗碑的王石匠抑或以担草为生的山民无一不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们或悲或苦的人生的关注和同情。可以说,罗永才性格的淡然、王石匠的镇定从容、山民的坚忍等都是中国普通劳动人民朴实性格的真实写照。 其次,用暖笔、亮笔来写人生的悲苦,看似沉重,实则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导人们直面生活的挫折和艰难。 罗永才丧妻之后的孤独、落寞,尤其是他晚上独自一人来到院中的场景令人唏嘘不已,但作者却用暖笔、亮笔来写他的悲苦;王石匠几十年如一日的洗碑,他独自承受孤独、寂寞,但他似乎并不在乎这些。他将整个人生都融入到枯坐洗碑的过程中;还有那个与罗永才不期而遇的六十七岁的山民,整日担柴维持生计。作者在叙写他们的悲苦人生时,都注入了一种朴素的但也是坚韧的人生态度。他们虽然都生活艰辛,但他们都熬过来了。这种直面艰难和挫折的生活态度也引发了读者的深深思索和深沉思考。 2010年的高考已成往事,但每年的语文高考试题都殊途同归。如何提高语文素养,强化现代文阅读是每个高中语文教师不得不面临的课题。对一篇高考小说的解读需要两节课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板书答案,也可以课件呈现学生的答案,师生共同探讨形成备考答案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学生考场答案的优缺点,做到心中有丘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高考小说的深刻解读。以上是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思考,供各位同仁参考交流,欢迎批评指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