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新人教版

作业29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盐城市模拟题)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1年欧共体各国制定了共同外交和防务政策,规定重大方针政策由国家首脑组成的欧洲理事会一致决定,具体行动由成员国部长组成的部长理事会多数表决。这从根本上表明欧共体 ‎( )‎ A.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已没有明显差异 B.欧洲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C.合作的组织机构更具程序化和严密性 D.大欧洲联盟已经正式形成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说明欧洲从欧共体向欧盟发展,欧洲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2.(2013·湖北省重点中学模拟题)欧元纸币共分为5、10、20、50、100、200、500欧元7种面值,对于这七种面值的纸币,都无一例外的采用了正面为门窗,背面是桥的设计方式(如图),欧元纸币背面的桥形建筑可能代表着 ( )‎ A.开放与协作 B.悠久与连接 C.动力与团结 D.合作与沟通 答案 D 解析 欧元纸币正面上拱门和窗户图案象征着开放和合作的精神;纸币背面的桥形建筑代表着欧洲国家之间以及欧洲与世界的合作与沟通。故选D项。‎ ‎3.(2013·山东省德州市模拟题)‎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士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初的实践是 ‎( )‎ A.建立北约 B.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C.组建欧洲联盟 D.成立欧共体 答案 B 解析 题意是二战以后欧洲国家为欧洲的联合而进行的第一次实践。1952年7月,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故B项正确。1949年成立的北约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体现,不是欧洲国家联合的表现,排除A项。1993年欧洲联盟(欧盟)正式成立。1967年7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4.(2013·安徽省示范校模拟题)“如果民族特性的和政治自由的观念,在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领土划分和国内秩序中获得稳固结构,那么从自由主义运动开始起,被推导或被预见的自由原则的另一结果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发生——准备实现‘欧罗巴合众国’。”“欧罗巴合众国”的最初出现带来的国际影响是( )‎ A.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 B.实现了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 C.自由主义运动开始席卷全球 D.世界经济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答案 D 解析 “欧罗巴合众国”的最初出现是指欧共体成立,其“国际影响”更多的是指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成为国际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故选D项。‎ ‎5.(2013·金考卷系列)在欧债危机救助机制上,卡梅伦认为,欧元区各国领导人应该采取更加果断的举措,凭借欧元区自身力量来应对欧债危机,而不是寻求国际援助。在法国,政府于‎2011年11月7日宣布新预算,2012年与2013年将节约开支70亿欧元和116亿欧元解决欧债危机。这说明欧洲国家在欧债危机救助问题上 ( )‎ A.体现了各国发展民族经济的主要特色 B.呈现出政府片面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特点 C.呈现出债务国救助债务国的主要特点 D.反映了政府过分强调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趋势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信息“凭借欧元区自身力量来应对欧债危机”等可知,欧债救助方面呈现债务国救助债务国的趋势。故选C项。“民族经济”“国家干预”“自由放任”等均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 ‎6.(2013·金考卷系列)在21世纪的今天,很多美国人发现,自己家里的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均来自中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 ‎①中美关系正常化 ②经济全球化 ‎③中国改革开放 ④中国进入世贸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所述现象说明中美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项均符合题意。故选B项。‎ ‎7.(2013·天津五校模拟题)‎2011年1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 )‎ A.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C.经济区域集团化取代了全球化 D.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信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可判断选项D正确。‎ ‎8.(2013·扬州市模拟题)著名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技术与经济一体化的建立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在统一的“世界国家”中,这种一体化能让整个人类协调一致,统一行动。这个“世界国家”的建立必须与以往的“统一帝国”的建立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式。以往“统一帝国”建立采用武力的方式,而“今天这个世界上,武力统一世界的尝试,只能自取灭亡”。由此看来,汤因比认为( )‎ ‎①“世界国家”的建立依赖于技术与经济的一体化 ‎②克服全球性危机只能依靠和平而非武力方式 ‎③“世界国家”的建立使世界各国能获得均衡利益 ‎④“世界国家”从本质上和传统民族国家没有区别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经济全球化与国家认同感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经济全球化建立的“世界国家”并不等于民族主权国家故排除④;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暂时是处于不利地位,故③错误。故选A项。‎ ‎9.(2013·皖南八校模拟题)下列几幅图片代表的是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它们共同反映了 ( )‎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B.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反对美国控制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D.世界经济发展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答案 A 解析 三个图分别代表欧盟、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只有A项代表三者共同趋势。B项只能反映欧盟、C项与三者无关、D项反映世界贸易组织。‎ ‎10.(2013·梅州市五华县模拟题)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商品、劳动力、技术和服务的国际流通 B.经济全球化极大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经济利益失衡 D.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经济运行风险是一样的 答案 D 解析 题干解释了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从中可知经济全球化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等,A、B、C项说法正确,题意也能反映。而D项说法是错误的,发达国家因自身的资金、技术的优势,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中是有优势的,而发展中国家相对处于不利地位,两者的风险并不是一样的。‎ ‎11.(2013·广东省珠海市模拟题)下表中列举的史实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选项是 (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政治文化交流 B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达成一致 C 二战后,支撑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建立 清除了贸易壁垒,遏制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D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答案 D 解析 ‎ ‎ 早在古代世界不同民族就已经有了联系,新航路的开辟是使欧洲与美洲开始有了联系,世界由分散状态开始形成一个整体,故A项错误。由于各国经济、政治、民族习俗等多种因素,世界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不可能达成一致,故B项错误。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建立,实际上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虽然倡导贸易自由化,但各国的贸易壁垒不可能清除,只能有一定的缓解,故C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推动经济全球化,也加强了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故D项正确。‎ ‎12.(2013·金考卷模拟题)阅读下面两幅图,左图是‎2010年11月18日新华网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右图反映的是委内瑞拉民众举行反全球化示威游行。下列各项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 )‎ 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B.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受益较多 C.发展中国家应该抵制全球化 D.经济全球化之路充满坎坷 答案 C 解析 欧盟大部分国家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他们受益较多,因此赞成经济全球化者居多,但仍然有许多人反对经济全球化,且发展中国家委内瑞拉国内也有许多人反对经济全球化,故A、B、D项正确。尽管目前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但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应对,而不是抵制,C项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 ‎13.(2013·马鞍山二中模拟卷)“欧债危机”的持续蔓延,引发了市场对欧盟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欧盟路在何方,举世瞩目。请阅读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探究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 材料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摘自《世界史》‎ 材料二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2004年)‎ ‎1951‎ 法、德六国签订《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 法德六国在罗马签署协定,决定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1967‎ 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 ‎1973‎ 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成为成员国,欧共体第一次扩大 ‎1974‎ 欧洲理事会成立 ‎1979‎ 欧共体成立欧洲议会 ‎1981‎ 希腊成为成员国,欧共体第二次扩大 ‎1986‎ 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成员国,欧共体第三次扩大 ‎1993‎ 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 奥地利、瑞典和芬兰成为成员国,欧盟第四次扩大 ‎2002‎ 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正式流通 ‎2004‎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匈牙利等十国加入欧盟,欧盟第五次扩大 材料三 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英美特殊关系。‎ ‎——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注:以1974年时的欧洲共同体九国作为一个整体 ‎——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政治家们担忧“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有哪些?2004年欧盟第五次扩大,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吸纳的新成员国大多原属于哪一政治集团?指出它们加入欧盟的背景。‎ ‎(3)依据材料三、四分析说明“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是世界多极化的根源”。‎ ‎(4)有人认为世纪之交的欧洲是发展与动荡并存,请举史实说明。‎ 答案 (1)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抗为核心的两极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组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 ‎(2)目的:通过联合形成一支独立于美苏的力量;恢复欧洲经济;恢复欧洲的大国地位。‎ 社会主义阵营;背景:两极格局解体(冷战的结束),欧洲一体化的推动。‎ ‎(3)随着欧共体经济实力增长,欧洲在政治上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4)说明:1989年东欧剧变,1990年两德统一,1991年苏联解体,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等。‎ ‎14.(2012·湖北八市模拟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传统社会理论,欠发达是由于本土社会本性、文化和个性等,不能对工业化的刺激做出反映,传统社会僵化的社会结构或有权势腐败的官员阻碍工业化的进程。在这种社会中,虽然发达国家为其提供了资本、技术和培养了类似于西方的企业家和政治家等精英人士,这种社会也不存在或不能迅速出现一种刺激工业化发展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框架。‎ 中心外围理论则认为,现存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不发达国家落后的根源。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首先提出了中心外围理论。他把世界分为中心和外围两大体系。发达国家处于世界体系的中心,不发达国家处于边缘,形成对发达国家的依附,被迫接受了不利的生产专业化分工和不平等的交换关系。不发达国家向西方提供大量廉价的农矿产品,而初级产品出口价格呈现长期下降趋势限制了国内生活水平的改进并严重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同时殖民主义强化了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外国资本对几种初级产品的投资而产生的飞地经济,限制了其他部门利用资源进行发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殖民主义使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控制之下,对本国的民族工业发展造成威胁。‎ ‎——摘自高德步、王珏著《世界经济史》‎ 请回答:‎ 评析材料中关于南北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阅卷参考 ‎1.南北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自身因素造成的。‎ ‎(1)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经济条件。‎ 如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市场狭小或市场不统一等导致不能对工业化的刺激做出反映。‎ ‎(2)发展中国家自身的政治体制。‎ 如统治腐朽、制度保守、体制落后、政局动荡、对外依赖等阻碍了工业化进程。‎ ‎(3)发展中国家自身的文化观念。‎ 如传统农耕思想,安土重迁、恪守祖制、内敛中庸的民族性格和义大于利等观念对工业化的抵制。‎ ‎2.南北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主要是发达国家造成的。‎ ‎(1)发达国家长期的殖民掠夺。‎ 如黑奴贸易对非洲的影响等。‎ ‎(2)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如发达国家对技术的垄断、对商品价格的控制等。‎ ‎(3)经济全球化主导和实质。‎ 如,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