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高考复习高三地理湘教版学案地理选修部分 选修六环境保护
考纲解读 1.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与危害,以及防治的主要措施 3.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4.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考点一 环境污染问题 1.水污染及防治 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污染过程 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食物链逐渐积累,造成人、畜伤亡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染来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废弃物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表现 陆地水体: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海洋水体:称为“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疾病 海洋上漂浮着大量油膜和油块 危害 ①水体中植物死亡,②大量鱼类死亡,③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④湖泊演变为沼泽 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的富集、放大,最终危害人、畜身体健康 ①油污直接导致海洋生物的毛、皮丧失保温性能,生物因呼吸和感觉器官被堵塞而死亡;②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阻碍海藻光合作用;③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④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 防治 措施 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工业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防止海上石油泄漏 2.大气污染及防治 (1)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其危害 主要类型 成因 危害 酸雨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森林;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光化学烟雾 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烟雾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温室效应 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强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和自然灾害加剧等 可吸入颗粒物 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燃煤烟尘多、建筑工地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缺乏标准或不达标排放 人体吸入过多颗粒物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 (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3.固体废弃物(垃圾)污染及防治 (1)固体废弃物的分类与危害 (2)城市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 ①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 处理方法 优势 缺点 填埋法 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低,可处理所有种类垃圾 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的潜力大 堆肥法 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病原菌杀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 无法处理不可降解的垃圾,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 焚烧法(热处理) 回收热能,垃圾减量最彻底,消灭各种病原体 耗资巨大,设备投资大;焚烧后所剩10%的灰烬难以处理;大气污染严重 目前,世界上应用较普遍的是填埋法。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垃圾填埋和焚烧。 ②垃圾越境转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废弃物尤其是有毒废弃物的数量、种类在日益增多,而人类处理它们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却非常有限。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累积的废弃物已失去控制,被大量运往发展中国家。 4.土壤污染及防治 (1)土壤污染的成因与危害 (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 主要有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 (3)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②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 ③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④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1.(2019·课标Ⅱ)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2019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 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要说明外包装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污染,还要说明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会造成环境污染。解决此类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措施应联系清洁生产的原理,从材料的选取,加工以及废弃物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注意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 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 考点二 生态环境问题 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森林的生态效益及毁林的危害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2)草地退化及草地保护措施 ①草地退化的原因 a. 自然原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 b.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最主要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采滥挖等。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原因。 ②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③保护草地的措施 a.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 b.我国牧场保护的措施 (3)湿地干涸及湿地的恢复 ①湿地的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②湿地减少的原因 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图所示: ③保护湿地: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 (4)物种灭绝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①物种灭绝的原因 a. 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b.人为原因: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②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2.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主要分布区 人为成因 自然成因 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 森林火灾等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过度放牧、过度垦殖 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 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人口稠密,过垦、 过伐、过牧严重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土地荒漠化 西北、华北 半 干旱区 过垦、过伐、过牧严重,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不合理的工矿、城 镇建设 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盲目垦荒 2.(2019·衡水联考)据长江水产研究所确认,2019年葛洲坝附近唯一的自然产卵场中的中华鲟没有繁殖产卵。葛洲坝建成后的几年里,中华鲟野生种群的数量从70年代的1万余尾减少到目前的57尾。下图为中华鲟产卵区分布变化示意图。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鲟数量锐减的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解析: 生物多样性锐减表现为中华鲟数量的锐减,分自然和人为原因,由材料和图中文字描述得出主要是人为原因:葛洲坝工程建设时破坏了中华鲟的产卵等生存环境;长江中下游水体污染严重导致幼鱼大量死亡;渔民过度捕捞。从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由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建大坝等水利工程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严禁捕杀;做好保护中华鲟的宣传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 原因:葛洲坝工程建设时破坏了中华鲟的产卵等生存环境;长江中下游水体污染严重导致幼鱼大量死亡;渔民过度捕捞。对策:建大坝等水利工程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严禁捕杀;做好保护中华鲟的宣传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 考点三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1.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及解决措施 (1)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 ①水资源总量丰富,可利用量有限;②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 ①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用水量不断增加;②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③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质型缺水 (2)解决措施 开源 ①跨流域调水;②修水库蓄水;③人工降雨;④淡化海水;⑤合理利用地下水 节流 ①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净化污水,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节水意识 2.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 (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现状 耕地不足,中国依靠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 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 措施 依《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 设必须节 约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提高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的概念、表现、原因及防治措施 概念 土地退化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表现 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壤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 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主要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发生了不利的变化 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措施 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3.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及利用 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在其开采、运输、加工、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环保措施见下表。 过程 环境问题 成因 环境保护措施 开采 对地表土层和植被的破坏以及大量占用土地 露天开采直接破坏土地,产生的废弃物需要堆积场地 实行矿区土地的复垦,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特色产业 运输 污染大气、水、土壤 运输过程中发生自燃或扬尘,或受到水的浸泡流失而污染水系,原油的泄露及油船外排的洗舱水污染海洋 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 加工 废水、废气、废渣 在加工中会产生灰尘、氮氧化物等,热电厂排出洗煤水、废渣 利用 热污染、空气污染造成全球变暖、酸雨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 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 3.(2019·课标Ⅲ)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解析: 衰竭原因可从生存环境恶化,以及人为过度捕捞两个方面分析。保护措施针对原因回答即可;另外,针对生物数量减少,一般都要采取人工孵化、放养幼苗等措施来增加数量。 答案: 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 考向一 生态环境问题 (2019·课标Ⅰ)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关键点拨] 植物入侵是指某种植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在当地适宜的土壤、气候和缺少天敌抑制的条件下得以迅速繁殖,并取代原有植物,大部分外来植物成功入侵后,其长势难以控制,压制或排挤本地植物,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植物的生态,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听课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柽柳耐旱,不易发生病虫害,说明其生存适应能力强。种子多、易成活,说明繁殖力旺盛,能够迅速生长、扩展生存领地。柽柳侧向枝条多,会影响其他乔木树苗对光热资源的获取。久而久之,柽柳不断挤压当地天然植物的生长,导致自然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 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考向二 环境污染问题 (2019·课标Ⅰ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下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虾池在陆上,附近有农田和村庄,引海水养虾,海水渗漏会导致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含盐量增加,废水经地表排放还会造成污染。 答案: 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考向三 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2019·课标Ⅰ)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保护和利用措施。为保护土壤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保护土壤的理由要结合当地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分析。 答案: 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1.资源问题产生原因与解决措施的分析思路 (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 (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 ①“开源”的具体举措 a.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 b.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 c.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②“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2.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每一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针对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可以判断该地区容易出现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生态问题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多与区域特征有关),也有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现对我国主要生态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做具体分析: (1)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西南地区石漠化,南亚、东南亚地区) 自然原因 ①气候(降水);②地形(坡度);③土质;④植被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乱砍滥伐、修路、开矿等) 治理措施 禁止乱砍滥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环保意识 (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自然原因 ①气候(降水、蒸发、风力);②植被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修路、开矿)、不合理地利用水资源 治理措施 制定合理的载畜量,人工种草,实行轮牧,退耕还牧还草,生态移民,解决牧区能源问题(风能、太阳能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 (3)土壤盐渍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治理措施 华北地区 地势低洼;春秋季节干旱,蒸发旺盛;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等 西北地区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减少种植业比例,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等 3.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分析 (1)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例如,赤潮产生的原因: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适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域容易发生赤潮。 (2)同一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下面以我国长江南、北地区的酸雨危害为例进行比较。 地区 危害 形成原因 长江以南 大 ①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多丘陵、盆地地形,且风速小,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土壤呈酸性,因而大气中的灰尘也呈酸性,无法中和酸性气体 长江以北 小 ①降水少,不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地势平坦,风力较强,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 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也呈碱性,可以中和部分酸性气体 (3)针对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环境污染的成因有多种,但都是因为污染物的浓度与数量超过了环境所能容纳的程度而造成的,因此环境污染的整治应重点从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减少污染物的数量两方面着手。此外,再好的措施也需要人来实施,因此需要政府、公众的参与。 1.立足人地协调观,考查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下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解析: 首先明确植被对水土保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因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延缓地表径流速度及增加下渗而具有的涵养水源的作用以及根系的固土作用等方面;其次要比较自然恢复的次生林与人工松林的植被差异,次生林一般树种多样,植被结构复杂,从而地表植被覆盖度要大于人工松林,地下根系发育程度要高于人工松林。 答案: 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2.立足综合思维,考查环境污染问题 (2019·山东临沂一模)下图示意某段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风向频率。 概述该段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 图示重金属浓度由高速公路向两侧递减;东西两侧相比,东侧大于西侧。可推测重金属来自高速公路,而高速公路只能是汽车尾气排放;另外从风向频率图可看出,该地盛行偏西风,则东侧浓度较大可能是尾气中重金属被风吹到公路东侧较多的缘故。 答案: 特点:距离公路越远,含量越低;公路东侧含量高于西侧。 原因: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主要来自汽车尾气;距公路越近,接受的尾气越多;东侧位于盛行西风(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接受的汽车尾气较西侧多。 3.立足区域认知,考查资源开发利用 (2019·广西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的狭长高平地。下图为我国河西走廊区域图。 简述河西走廊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改善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的措施。 解析: 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空间开发模式叠加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之上,使得该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内流河断流、土地荒漠化加剧等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改善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的措施也主要从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主要从水资源利用以及风沙治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问题:水资源短缺、内流河断流、土地荒漠化加剧等。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规划和确定土地的人口承载量,禁止再开垦荒地;推广以恢复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大规模节水灌溉工程、风沙治理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法规和政策体系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