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模块三专题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社会生活的变迁精练
专题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8广东肇庆统测)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选中国商人代理买卖,称为买办,作为雇员领取薪金,参与买卖领取佣金。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买办中许多人自己投资创办企业,其著名代表唐廷枢等还参与主持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的创办。这种情况表明( ) A.外国资本插手民族工业颇深 B.买办力量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买办阶级是列强经济侵略的急先锋 2.(2018广东茂名一模)1861年烟台开埠,到1880年时草辫的出口量已达到4.9万担,货值近112万海关两。烟台的生丝也远销海外,出口量剧增。与此同时,棉布等大量洋货通过烟台涌入中国。这一现象本质上说明( ) A.中国传统手工业已彻底破产 B.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C.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2018吉林吉林调研)李鸿章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久被同僚攻诘,晚年曾心酸地说,“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被谤”。李鸿章这句话道出了( ) A.守旧官僚势力的强大 B.最高统治者的排斥、猜疑 C.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 D.中国社会的愚昧与落后 4.(2018安徽宿州质检)一位学者指出,在1860—1916年,社会领导阶层不仅来自新旧士绅,也来自新知识分子。后者大约为前者的十倍。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来自新知识分子者较少,到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新知识分子逐渐取代了士绅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这种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 ) 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推手 B.阶层变动源于经济结构变化 C.政治制度变革制约社会演进 D.封建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 5.(2018辽宁大连质检)一本书中说:“在1895—1901年间,除去铁路业不计, 9 新办企业的资本已是洋务运动30年全部民用企业资本的一半。”这得益于( ) A.清末新政的推进 B.变法政策的实施 C.商品输出的加强 D.清政府政策的变动 6.(2018豫北豫南名校联考)下表为1912—1920 年中国主要民营工业发展速度表。该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民营产业 ( ) 行业 项目 1912 年 1920年 年平均增长率(%) 棉纱 棉纱产量指数 100.0 422.4 17.4 面粉 面粉产量指数 100.0 516.9 22.8 卷烟 资本额 137.8 1680.4 36.7 A.发展速度已超过外来资本 B.深受国内民族主义运动影响 C.受“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D.得到独立、均衡的发展 7.(2018江西赣州期末)到1928年底,美、德、挪、比、意、丹、葡、荷、英、法、西等国相继与国民政府签订新关税条约,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将值百抽五税率改为差等税率,税率由5%至80%共14级。这些变化( ) A.使中国真正实现关税自主 B.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扭转了对外贸易的逆差局面 D.使关税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财政来源 8.(2018河南濮阳一模)1900年,蔡元培之妻逝世,多人登门说媒。蔡元培贴出“征婚启事”:第一,不缠足。第二,识字。第三,男子不娶妾,不娶姨太太。第四,丈夫死后,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则“启事”使说媒的人顿时退避三舍。这反映出当时( ) A.婚俗观念发生彻底转变 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显现 9 C.近代报刊方便信息传播 D.新思想传播的阻力较大 9.(2018陕西榆林一模)《沪江商业市景词》中描述20世纪初的上海:“各行贸易待评量,借作茶楼聚会场。每至午申人毕聚,成盘出货约期忙。”这反映出此时的上海( ) A.生活习俗已经完全西化 B.一些消费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 C.市民的消费方式发生了质变 D.商业活动中奢侈之风大肆增长 10.(2018新疆乌鲁木齐诊断)民国中期以后,一种更新式更简化的婚礼形式——“集团结婚”在上海、北平等大城市流行,并很快为全国各地效仿。1935年,上海市社会局筹划组织了第一次集团婚礼,盛况空前,全国各大报纸派出记者百余名,上海市民更是比肩接踵前来一睹盛况。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 A.集团婚礼在当时被民众普遍接受 B.集团婚礼效仿了西方的生活习俗 C.大城市民众的思想解放程度高 D.新式婚礼形式冲击着传统习俗 11.(2018山西太原一模)据统计,全国职业教育学校在民国十年有719所,民国十一年有822所,民国十二年有1194所,民国十三年有1548所,民国十四年有1666所,民国十五年有1695所。职业教育在当时( ) A.提高了全体国民文化素养 B.顺应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需求 C.体现了政府引领教育革新 D.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12.(2018广东深圳一模) 电力(千瓦) 煤炭(吨) 水泥(吨) 生铁(吨) 钢(吨) 1927年 772百万 1.42百万 498千 436 815 30 000 1936年 1 724百万 26.2百万 1 243千 958 683 556 347 9 上表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工业产量的统计表。表中所述现象( ) A.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B.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反映了官僚资本对经济的控制 D.加剧了中国工业结构的不合理性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41分) 13.(2018吉林长春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由此证实,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 ——摘编自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认为“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的主要理由。(4分)结合所学,进一步分析阻碍明朝商业经济发展的原因。(6分) 材料二 西人致富之术,非工不足以开商之源,则工又为其基而商为其用。迩者英人经营国事,上下一心,殚精竭虑,工商之务,蒸蒸日上,其富强甲于地球诸国。诸国从而效之, 9 迭起争雄,泰西强盛之势,遂为亘古所未有。 ——薛福成《筹洋刍议》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2分)结合所学,指出此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 14.(2018四川绵阳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在一些投资大、收益高且又具有一定风险的行业,出现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集资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是中国最早的股票雏形。19世纪70年代,受西方有价证券及其交易的影响,上海轮船招商局成为中国第一家近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其发行的股票成为近代中国人自己发行的第一张股票。1882年,上海平淮股票公司成立,拉开了中国有组织的华商证券市场的先河。1895年以后,随着一大批近代企业和银行的创立,华商股票的发行量大幅度增加。近代中国的证券交易,缺乏相应的规范交易规则, 成交的价格往往视外商证券行情而定,投机现象明显。 ——摘编自《近代中国华商证券市场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兴起的历史背景,简要评价其作用。(15分) 9 材料二 从1984年开始,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部分集体和国有企业开始股份制试点,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为建立规范、集中的股票交易市场,20世纪90年代初,经国务院授权、 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1998年4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体制的正式形成。1999年7月,中国第一部规范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的法律——《证券法》正式实施,资本市场的法律地位由此确立。2005年10月,全国人大修订了《公司法》和《证券法》,进一步理顺了资本市场的法律关系,有力地推动了资本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摘编自《中国股市发展的历史进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资本市场建设的目的,说明与中国近代证券市场相比,新中国的资本市场有哪些发展?(10分) 9 答案精解精析 一、选择题 1.B 材料反映的是“买办”的作用,主旨不是外国资本,故A项错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材料中“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买办中许多人自己投资创办企业”可知B项正确;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说法正确,但材料中的信息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买办只是外商在中国的代理商,买办阶层便利了列强经济侵略,而不是列强经济侵略的急先锋,故D项错误。 2.D A项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草辫和生丝远销海外不能说明农产品整体商品化程度提高,故B项错误;农产品出口和洋货进入中国市场不能说明其属性是民族工业,故C项错误;中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和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说明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 3.A 李鸿章生存在旧的官僚体制下,他所受的诽谤也应出自官僚体制,故A项正确;李鸿章领导洋务运动,是得到最高统治者默许的,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是在制度和体制上,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李鸿章的话只能反映出官僚体制集团的愚昧,故D项错误。 4.B 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说的是社会阶层变动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而不是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关系,故A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知识分子阶层逐渐取代了士绅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故B项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说的是社会阶层变动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而不是政治制度变革和社会演进的关系,故C项错误;封建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D项错误。 5.D “在1895—1901年间”这段时间没有“清末新政”,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没有成功,其变法政策基本没有得到执行,故B项错误;“在1895—1901年间”,帝国主义的侵略方式主要为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策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故D项正确。 6.B 表格中列举的是中国民营工业的发展速度,并没有外国资本的发展概况,所以不能进行比较,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此时中国通过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民族工业的措施,再加上民族危机的加剧,人们掀起了提倡国货反对洋货的爱国运动,这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9 是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故C项错误;表格中民族工业的发展只限于轻工业,无法体现均衡发展,故D项错误。 7.B 根据材料“1928年底”可知,此时中国依旧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可知,虽然中国不能根本上实现关税自主,但国定税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民族工业,有利于其发展,故B项正确;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材料主旨为关税自主权问题,并未反映关税在整个财政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 8.D 根据材料“这则‘启事’使说媒的人顿时退避三舍”可知,蔡元培的新式征婚要求大多数人并不赞同,婚俗观念并未彻底转变,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与材料“1900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仅指出蔡元培贴出征婚启事,没有涉及启事的刊登方式,所以不能得出近代报刊方便信息传播的结论,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蔡元培贴出的主张新思想的征婚要求并未被大多数人认可,这表明新思想并未被社会广泛接受,其传播受到的阻力较大,故D项正确。 9.B 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初上海商人聚集在茶楼协商贸易,没有体现上海生活习俗完全西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上海商人利用茶楼消费的机会进行贸易的状况,体现出一些日常消费具有功利色彩,故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商人的日常消费方式,不能体现市民消费方式发生质变,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商人在茶楼交易,没有体现出商业活动中奢侈之风增长,故D项错误。 10.D 集团婚礼是新式婚俗,并未被民众普遍接受,故A项错误;集团婚礼体现了婚俗的近代化,不能得出效仿西方生活习俗,故B项错误;在大城市出现婚俗的变更不能完全说明大城市民众思想解放程度高,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新式简约的集团婚礼冲击着传统繁复的婚俗,故D项正确。 11.B 从材料信息可知,从民国十年(1921年)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我国职业教育学校迅速增长,这些职业教育学校可以培养大量的技术人才,顺应了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需求。故选B项。A项中“全体国民”表述不当,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府兴办教育,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仅涉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无法说明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D项错误。 12.A 从表格信息可知,从1927年到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的电力、煤炭、水泥、生铁和钢的产量都有了较大增长,这些重工业的发展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故选A项。在此期间,尽管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大多为轻工业而非材料中的重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官僚资本对经济的影响,故C项错误;重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工业结构的不合理性,故D项错误。 9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 (1)理由:商业经营的道德义务大于追求经济利益,商业活动缺乏法律保障。原因:专制制度强大;推行政策的影响(如专卖制度、征收重税、重农抑商、海禁政策等);儒家思想的束缚。 (2)观点:英国等西方国家强盛的原因是发展工商业。背景: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加剧,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得出商业经营的道德义务大于追求经济利益;根据材料一“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得出商业活动缺乏法律保障。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专制制度强大、推行政策的影响、经济和文化的角度进行作答。(2)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二“西人致富之术,非工不足以开商之源,则工又为其基而商为其用”得出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强盛的原因;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二得出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加剧。 14.答案 (1)背景:明清时期证券市场萌芽;西方证券交易机制传入;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清政府政策调整。评价: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有利于抵制列强经济侵略;借鉴西方经济运行机制,为后来资本市场发展奠定基础;证券市场体制不健全,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特征。 (2)目的: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根本改变资本市场半殖民地地位;建立统一监管体制;完善资本市场法律体系;形成规范化资本市场。 解析 (1)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评价,结合材料一和近代证券市场建立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回答。(2)第一小问目的,从新中国资本市场建设的时间,结合当时的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状况可知,新中国资本市场建设的目的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第二小问发展,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从资本市场的性质、管理体制、法律保障和规范程度等方面总结新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即可。 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