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古诗文言文名篇名句要点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古诗文言文名篇名句要点10

第 54 页 共 54 页 文言文(18篇)‎ 一、必修(8篇)‎ ‎1.劝 学 ‎《荀子》  ‎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明而行无过矣。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假马者,非利足也,而千里;假舟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非异也,善于物也。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焉。故不积步,无以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跃,不能十步;马十驾,功在不舍。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非蛇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也。‎ 一、高考曾经这样考 ‎(1)(2018·全国卷Ⅲ)《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 ‎(2)(2017·全国卷Ⅲ)《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        ,       ”的观点。‎ ‎(3)(2016·全国卷Ⅰ)《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4)(2014·大纲卷)《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      。”‎ 二、将来还可能这样考 ‎(5)韩愈《师说》中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       ,       ”观点相同。‎ ‎(6)荀子的《劝学》中,写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              ”。‎ ‎(7)《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      ,         ”。‎ ‎(8)荀子《劝学》中的“       ,        ”两句以行路为喻,说明了学习重在积累的道理。‎ ‎(9)荀子在《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 ‎(10)荀子在《劝学》中用劣马的事例强调人生贵在坚持的两句是“      ,‎ ‎      ”。‎ 第 54 页 共 54 页 ‎(11)《荀子·劝学》中为了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      ;      ,      。‎ ‎(12)荀子在《劝学》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        ,        。 ‎ ‎(13)《荀子·劝学》中以站在高处招手为喻,阐明学习能借助外物提升自己道理的名句是“      ,        ,      ”。‎ ‎(14)《荀子·劝学》中,“          ,        ”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5)《荀子·劝学》中的“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16)《荀子·劝学》中“        ,         ,      ”三句运用类比手法,从反面强调学习必须专一。‎ ‎(17)《荀子·劝学》中以借助舆马可“致千里”为例,论证了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同篇中与之相似的例证是“      ,      ,      ”。‎ ‎[自我校对](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2)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3)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 ‎(4)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5)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8)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9)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 ‎(10)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11)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 ‎(12)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13)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 ‎ ‎(14)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15)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 ‎(16)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17)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2.屈原列传(节选)‎ 司马迁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污泥之中,蝉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然泥而不 第 54 页 共 54 页 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将来可能这样考]‎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          。‎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          ,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屈原“          ,          ”。‎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      ,      ”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5)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        ,        ”。‎ ‎(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          ,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          ”。‎ ‎(8)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       ,      ”。‎ ‎(9)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     ”。‎ ‎(10)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       。”‎ ‎(1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      ”。‎ ‎[自我校对](1)“离骚”者 犹离忧也 (2)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 ‎(3)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4)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5)故劳苦倦极 未尝不呼天也 ‎ ‎(6)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 (7)《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 ‎ ‎(8)其文约 其辞微 (9)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 ‎(10)其志洁 故其称物芳 (11)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3.谏太宗十思疏 魏 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 第 54 页 共 54 页 乎!人君当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命,莫不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岂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之以严刑,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则思虚心以纳下,想则思正身以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将来可能这样考]‎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的中心观点是“      ,       ”。‎ ‎(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      ,     ;‎ ‎      ,      ”。‎ ‎(3)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是“       ,       ”。‎ ‎(4)《谏太宗十思疏》提出“      ,       ”。意思是说,要做合格的领导人必须先从自身做起,必须努力加强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养。‎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     。‎ ‎(6)在《谏太宗十思疏》用“       ,        ”说明了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够坚持到最后。‎ ‎(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指出如果君王按照“十思”去做,人们便会人尽其才的句子是“      ,       ,      ,      ”。‎ ‎(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的结果的句子是“         ,          ”。‎ ‎[自我校对](1)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2)怨不在大 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3)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4)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5)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 ‎ ‎(6)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 ‎(7)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 其忠 ‎ ‎(8)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4.师 说 韩 愈  ‎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业解也。人非生而知之者,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第 54 页 共 54 页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焉,小学而大,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则足羞,官盛则近。”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弘、师襄、老。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业有专攻,如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皆通习之,不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之。‎ 一、高考曾经这样考 ‎(1)(2019·全国卷Ⅲ) 《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        。”‎ ‎(2)(2019·北京高考)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古诗文名句来说,可谓“        ,        ”。‎ ‎(3)(2018·全国卷Ⅰ)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4)(2014·大纲卷)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     ,         ,       ”。‎ 二、将来还可能这样考 ‎(5)《师说》中,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 ‎(6)韩愈在《师说》中阐述老师职责的句子是“     ,        ”。‎ ‎(7)《师说》中,韩愈认为不必苛求老师一定要比弟子强的句子是“          ,          ”。‎ ‎(8)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 ‎(9)韩愈在《师说》中用“       ,       ,          ”三句阐明了古代圣人良好的学习态度。‎ 第 54 页 共 54 页 ‎(10)《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 ‎(11)“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      ”的意思一致。‎ ‎(12)韩愈在《师说》中表现当时普通人才能低下却耻于从师学习的句子是“       ,         ,         ”。‎ ‎(13)韩愈在《师说》中强调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童子的启蒙老师的句子是:        ,            ,            。‎ ‎(14)《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批判了“      ,          ,      ”的态度。‎ ‎(15)《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        ,        ”的观点是相同的。‎ ‎(16)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            。‎ ‎(17)《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        。‎ ‎(18)韩愈在《师说》中援引孔子的言论“    ,       ”,旨在批判士大夫之族的愚妄。‎ ‎[自我校对](1)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2)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3)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4)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5)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6)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8)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 ‎(9)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10)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1)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12)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13)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4)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15)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16)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7)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18)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 ‎5.阿房宫赋 杜 牧  ‎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腰回,牙高;各抱地势,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何虹?高低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舞殿冷袖,风雨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王子皇孙,辞楼下殿,来于秦。朝歌夜,为秦宫人。明星,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也;渭流涨,弃脂水也;烟斜雾横,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 第 54 页 共 54 页 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玉石,金块珠,弃掷,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多于在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之,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一、高考曾经这样考 ‎(1)(2019·全国卷Ⅱ)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2)(2017·全国卷Ⅰ)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 “       ,       ,        ?”‎ ‎(3)(2016·全国卷Ⅱ)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      ”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4)(2015·重庆高考)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      ,      ”。‎ 二、将来还可能这样考 ‎(5)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            。‎ ‎(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宫殿之高的句子是“        ,      ”。‎ ‎(7)《阿房宫赋》中,“      ,      ”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绘了阿房宫楼阁众多、不计其数的情形,其中展示出“走廊”和“屋檐”的特点的两句是“      ,      ”。‎ ‎(9)杜牧的《阿房宫赋》中“      ,      ”写复道横越空中,曲折绵延,极言其构筑精巧。‎ ‎(10)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皇帝的车队仪仗远去的名句是“      ,           ”。‎ ‎(11)《阿房宫赋》中将反问与对比融为一体,批判秦人挥霍他人点滴积累起来的财富的句子是:       ,        ?‎ ‎(1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      ,      ”两句描写了秦统治者把珍宝、美玉当作石头、土块一样不加珍惜的奢靡生活。‎ 第 54 页 共 54 页 ‎(13)《阿房宫赋》中,写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句子是:    ,    ,      ,      !‎ ‎[自我校对](1)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 ‎(3)一肌一容 尽态极妍 (4)二川溶溶 流入宫墙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7)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8)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9)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 ‎(10)辘辘远听 杳不知其所之也 (11)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12)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13)戍卒叫 函谷举 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6.六 国 论 苏 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不在战矣。思先祖父,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理固。古人云:“以地秦,犹抱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灭,何哉?与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牧以诛,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可谓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之所,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是又在六国下矣。‎ ‎[将来可能这样考]‎ ‎(1)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其中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       ”。‎ ‎(2)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苏洵《六国论》中“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第 54 页 共 54 页 ‎(3)史论贵在立论精警,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呜呼!        ,非秦也;        ,非天下也”,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 ‎(4)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的句子,如《六国论》中“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表达了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 ‎(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苏洵《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6)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        。”‎ ‎(7)《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用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         ,        ,        ”。‎ ‎[自我校对](1)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灭六国者六国也 族秦者秦也 弊在赂秦 (4)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5)是又在六国下矣 (6)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7)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7.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  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第 54 页 共 54 页 四人者:庐陵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将来可能这样考]‎ ‎(1)《游褒禅山记》中表达“峰险景无限,有志方可达”之意的语句是:            ,       ,        ,          。‎ ‎(2)《游褒禅山记》中说明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的句子是:          ,        ,       ?‎ ‎(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                 ,     ,           ”三句,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4)《游褒禅山记》中“     ,      ”,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      ”,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游褒禅山记》中“               ,       ,        ”三句,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6)《游褒禅山记》中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的句子是:      ,      ,       ,      。”‎ ‎(7)《游褒禅山记》中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的句子是:     ,        ,            ,      。‎ ‎(8)《游褒禅山记》中说明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的句子是:       ,      ,      。‎ ‎[自我校对]‎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 险以远 则至者少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6)有志矣 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 亦不能至也 ‎(7)有志与力 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 ‎(8)然力足以至焉 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 ‎8.赤 壁 赋 苏 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来,水波不兴。举酒客,‎ 第 54 页 共 54 页 诵明月之诗,歌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之所如,万顷之然。浩浩乎如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而歌之。歌曰:“桂兮兰桨,击空明兮流光。渺渺兮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者,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如,如泣如诉,余音,不绝如。舞幽之潜蛟,泣孤舟之妇。‎ 苏子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千里,旗空,酒临江,横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以相属。寄于天地,渺之一粟。哀吾生之,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而莫取。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用之不,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相与枕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一、高考曾经这样考 ‎(1)(2019·全国卷Ⅱ)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        ”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2)(2018·全国卷Ⅱ)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        ”。‎ ‎(3)(2016·全国卷Ⅲ)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 ‎(4)(2014·全国卷Ⅱ)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 二、将来还可能这样考 ‎ (5)《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气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      ”。‎ ‎(6)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上横执长矛、饮酒作诗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      ,        。‎ ‎(7)苏轼《赤壁赋》中“客”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句子是“        ,        ”。‎ ‎(8)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        ,        。‎ 第 54 页 共 54 页 ‎(9)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        ,        。‎ ‎(10)《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切婉转的两句是“        ,        ”。‎ ‎(11)《赤壁赋》中客人感叹自己的命运时,希望与神仙和明月同在的两句是“       ,       ”。‎ ‎(12)《赤壁赋》中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漂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是“            ,             ;‎ ‎            ,          ”。‎ ‎(13)在《赤壁赋》中“客”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 ‎(14)《赤壁赋》中,苏轼感受着江上微拂的清风,看着眼前平静的江面,不由得“       ,       ,      ”。‎ ‎(15)《赤壁赋》中“      ,      ”两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与平静,这也正是作者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16)《赤壁赋》中用“        ,        ”来写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漂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 ‎(17)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的精神实现了质的飞跃:“        ”——忘记了空间;“          ”——忘记了时间。主客皆进入了“        ”的豁达超然之“乐境”。‎ ‎[自我校对](1)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2)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3)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4)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5)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6)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7)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8)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9)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10)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11)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1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1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14)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15)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16)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17)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物与我皆无尽也 二、选修Ⅰ(10篇)‎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坐 ‎《论语》‎ 子路、曾、冉有、公西华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第 54 页 共 54 页 子路而对曰:“千乘之国,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希,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咏而归。”‎ 夫子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赤则非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能为之大?”‎ ‎[将来可能这样考]‎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的志向“        ,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        ?”‎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千乘之国,        ,加之以师旅,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        ”。‎ ‎(4)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      ,      。”‎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 第 54 页 共 54 页 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弟子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        ”。‎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        :‘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自我校对](1)以吾一日长乎尔 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2)摄乎大国之间 因之以饥馑 且知方也 (3)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4)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5)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6)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7)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2.报任安书(节选)‎ 司马迁  古者富贵而名灭,不可胜记,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离骚》;左丘失明,有《国语》;孙子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其愤,思垂空文以自。‎ 仆不,近自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旧闻,考之行事,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下至于,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虽万被,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将来可能这样考]‎ ‎(1)《报任安书》中描写古代圣贤历尽磨难,强志不屈,献身著述的句子是“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 ‎(2)《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古代圣贤历经磨难著述丰富总体评价的句子是“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          。”‎ ‎(3)太史公写作《史记》的目的是:“       ,     ,     。”‎ ‎[自我校对](1)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仲尼厄而作《春秋》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思垂空文以自见 ‎(3)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3.过 秦 论 贾 谊  ‎ 秦孝公据函之固,拥州之地,君臣固守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手而取西河之外。‎ 第 54 页 共 54 页 孝公既没,惠文、武、蒙故业,因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至尊而制六合,执而鞭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首;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良将劲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之子,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之富;足行伍之间,而倔起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为旗,天下云集响应,粮而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非于长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将来可能这样考]‎ ‎(1)《过秦论》中最能表现秦始皇统一天下、势不可挡的三句是“          ,          ,          ”。‎ ‎(2)《过秦论》中,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          ,          ”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3)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句描写秦始皇用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          ,          ,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第 54 页 共 54 页 ‎(4)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收天下之兵,         ,          ,          ”。‎ ‎(5)《过秦论》中用整句描写秦始皇据险固守的语句是“然后践华为城,          ,          ,          ,以为固”。‎ ‎(6)《过秦论》中,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         ,          ,          ”。‎ ‎(7)《过秦论》中,“        ,        ”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8)《过秦论》中,“          ,           ,          ”三句极言陈涉的出身贫寒和地位低贱。‎ ‎(9)《过秦论》中,文章结尾一段在列举了陈涉的诸多弱点后,总结出了陈涉与当年诸侯联盟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结论的句子是“          ,          ,          ”。‎ ‎[自我校对](1)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 ‎(3)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4)聚之咸阳 销锋镝 铸以为金人十二 (5)因河为池 据亿丈之城 临不测之渊 ‎(6)自以为关中之固 金城千里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8)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氓隶之人 而迁徙之徒也 ‎(9)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比权量力 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4.诫兄子严敦书 马 援 援兄子严、敦,并喜,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还书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结,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之士,所谓‘刻不成尚类’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将来可能这样考]‎ ‎(1)《诫兄子严敦书》中,作者在信中苦口婆心,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晚辈沟通,而不是空讲大道理。如首段说:‎ 第 54 页 共 54 页 ‎“        ,      ,        :    ,         。”只说自己如何,但是态度明确,感情浓烈,自然可以感染晚辈。‎ ‎(2)《诫兄子严敦书》中,作者在“     ,     ,         ”这几句话中,反复叮咛,语重心长,使人感动不已。‎ ‎(3)《诫兄子严敦书》中,第二段对当世贤良的作为得失加以对比评析,都是自己观察社会人生得来的经验之谈。其中“         ”“         ”的比喻,警拔有力,发人深省,是传之千古的警句。‎ ‎(4)《诫兄子严敦书》中,“       ”“      ”这两句话,虽然只是表示希望,但是字里行间满盈着真挚的关爱,比之“汝曹当效之”“汝曹勿效也”更容易让人接受。‎ ‎[自我校对](1)好议论人长短 妄是非正法 此吾所大恶也 宁死 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2)施衿结缡 申父母之戒 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3)刻鹄不成尚类鹜 画虎不成反类狗 ‎(4)愿汝曹效之 不愿汝曹效也 ‎5.陈 情 表 李 密  ‎ 臣密言:臣以险,遭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疾病,常在床,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奉圣朝,清化。前太守臣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责臣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奔驰,则刘病日;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 伏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本图宦达,不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宠命优,岂敢盘,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西山,气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愿陛下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将来可能这样考]‎ ‎(1)《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2)《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        ,        ”。‎ ‎(3)《陈情表》中李密申言自己的苦衷是人神共鉴的句子是“       ,‎ 第 54 页 共 54 页 ‎               ,           ”。‎ ‎(4)《陈情表》中,文章结尾用“        ,        ”来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 ‎(5)李密《陈情表》中,“       ,       ,        ”,申述了孝敬祖母,不能远离的拳拳之心。‎ ‎(6)《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的句子是“       ,        ”。‎ ‎(7)李密在《陈情表》中,形象地写其孤独情境的名句是“        ,        ”。‎ ‎(8)李密在《陈情表》中,表现家中人丁单薄、无人照料的句子是“       ,‎ ‎          ”。‎ ‎[自我校对](1)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2)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3)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4)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5)母、孙二人 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6)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7)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8)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6.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盈室,瓶无储,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当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在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而独悲?悟已往之不,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微。‎ 乃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幼入室,有酒盈。引壶以自,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鸟倦飞而知还。景以将入,抚孤松而盘。‎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或命巾车,或孤舟。既以寻,亦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形宇内复几时?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欲何之?富贵非吾愿,‎ 第 54 页 共 54 页 帝乡不可期。怀良以孤往,或植杖而。登东以舒,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一、高考曾经这样考 ‎(1)(2019·北京高考)有一位学者,化用陶渊明诗文中的“        ,‎ ‎        ”,将自己狭小的书斋命名为“容安斋”。‎ 二、将来还可能这样考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        ”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        ”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诗人的归心似箭。‎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        ”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        ?”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感叹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7)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是“       ,       ”。‎ ‎(8)《归去来兮辞(并序)》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       ,        ”。‎ ‎(9)《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        ,        ”。‎ ‎(10)《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      ”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11)《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        ”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 ‎(12)《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        ”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儿飞累了而懂得回到巢中。‎ ‎(13)《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        ”两句写作者辞官归家,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 ‎[自我校对](1)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2)归去来兮 田园将芜胡不归 ‎(3)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4)问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 ‎(5)策扶老以流憩 时矫首而遐观 (6)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7)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8)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9)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 (10)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11)园日涉以成趣 门虽设而常关 (12)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 第 54 页 共 54 页 ‎(13)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 ‎7.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 郭,不知始何名。病,隆然伏行,有类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当。”因舍其名,亦自谓“”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他植者虽效,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也,能顺木之天以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尔植,督尔获,早而,早织而,而幼孩,遂而鸡。’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以劳吏者,且不得,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将来可能这样考]‎ ‎(1)《种树郭橐驼传》中,用种树类比治民:用种树要“        ”类比治民要“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用种树要“        ”类比做官要爱护老百姓。如此层层类比,环环相扣,说理透彻。‎ ‎(2)《种树郭橐驼传》中,“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      ,       ,可乎?”的建议,即建议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 ‎(3)《种树郭橐驼传》中,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话加以概括:“好烦其令,        ,        。”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 ‎(4)《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是一个不知姓名,身份卑微,平凡朴实、豁达,身残而自信的农民。“不知始何名。病偻,          ”写出了人物的身份卑微及形象特征。“甚善。          ”,残疾者多忌讳他人言其残疾,此人坦然接受“驼”名,还自谓“橐驼”,可见其坦荡明达,不因病偻而自卑,其言行中可见“顺天致性”之意。‎ ‎(5)《种树郭橐驼传》中,从买树者、树、他植者三个角度,侧面写郭橐驼业绩非凡:从买树者来看,“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从“树”来看,“视驼所种树,        ,           ”;从他植者来看,“         ,‎ 第 54 页 共 54 页 莫能如也”。‎ ‎[自我校对](1)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其莳也若子 (2)以子之道 移之官理 ‎(3)若甚怜焉 而卒以祸 (4)隆然伏行 名我固当 ‎(5)皆争迎取养 或移徙 无不活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8.伶官传序 欧阳修  ‎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盛以锦,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益。”忧劳可以兴国,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而智勇多困于所,岂独伶人也哉?‎ ‎[将来可能这样考]‎ ‎(1)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        ,        ”。‎ ‎(2)《伶官传序》中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的结论是“        ,‎ ‎        ”。‎ ‎(3)《伶官传序》中借庄宗困于伶人亡国而警戒后人的句子是“        ,‎ ‎        ,岂独伶人也哉?”‎ ‎(4)欧阳修《伶官传序》中论述国家盛衰之理的句子是“        ,‎ ‎        !”‎ ‎(5)《伶官传序》开宗明义,用兼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论点“         ,        ,        !”可谓立论鲜明,催人警醒。‎ ‎(6)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引用“        ,        ”揭示了人不应骄傲自满而应谦虚谨慎的道理。‎ ‎[自我校对](1)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2)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 ‎(5)盛衰之理 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 (6)满招损 谦得益 第 54 页 共 54 页 ‎9.石钟山记 苏 轼  ‎ ‎《水经》云:“彭之口有石钟山焉。”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之,南声,北音清越,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之,焉,余笑而不信也。至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人;而山上栖,闻人声亦惊起,云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将来可能这样考]‎ ‎(1)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警句“        ,‎ ‎        ,可乎?”告诫人们对事物作结论前,要注重亲自搜集第一手资料,不可妄加臆断。‎ ‎(2)《石钟山记》中,面对“寺僧使小童持斧,          ,    ”的解释,作者“笑而不信”,从而更坚定了探明真相的决心。‎ ‎(3)《石钟山记》中,正在“心动欲还”之际,却意外地探得了“噌吰”的声音,“山下皆石穴罅,        ,微波入焉,          ”。的确是不虚此行。‎ ‎(4)《石钟山记》中,对于那些单凭主观臆断便“自以为得其实”的李渤之类的“陋者”,作者给予了尖锐的讥笑和嘲讽,“余是以记之,           ,‎ ‎       ”。‎ ‎[自我校对](1)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2)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硿硿焉 ‎(3)不知其浅深 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4)盖叹郦元之简 而笑李渤之陋也 ‎10.登泰山记 姚 鼐  ‎ 泰山之阳,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 第 54 页 共 54 页 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由南登。四十五里,道皆石为,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古时登山,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五鼓,与子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而皆若。‎ 亭西有,又有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少杂树,多松,生石,皆平顶。冰雪,无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齐。‎ 桐城姚鼐记。‎ ‎[将来可能这样考]‎ ‎(1)《登泰山记》中,时间是“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路线是“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        ,        ”。“乘”“历”“穿”“越”“至于”这几个动词不但由远及近地交代行程,而且也准确地表现了时令和地形。‎ ‎(2)《登泰山记》中,“由南麓登”,这是登山方向;循中谷入,“道少半,      ,      ,     ”,是总写作者与友人的登山路线。‎ ‎(3)《登泰山记》中,描绘日出前的气候和周围的景色的句子是:“        。        。”‎ ‎(4)《登泰山记》中,“回视日观以西峰,        ,       ,       ”,既描绘了旭日临空,光照万里的磅礴气概,又暗示了日观峰之高,是观日的最佳处,再次突出了日观峰这幅主景。‎ ‎(5)《登泰山记》中,“日上,     ,       ”,共14字,只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那赤红的颜色,像是朱砂。‎ ‎(6)泰山名山傍水,分外壮观。《登泰山记》“      ,      ”两句顿挫有力,把泰山的水景由汶水、济水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 ‎(7)《登泰山记》写道作者登上山巅,俯瞰泰安城,看到“         ,‎ ‎      ”,写出了汶水和徂徕山沐浴在夕照中的美丽景色,以及环绕山间像轻柔的腰带一样的云雾。‎ ‎(8)《登泰山记》写太阳将出时夜色已退,晨曦初现,太阳的形体未现,光芒已可见的景色是“       ,      ”,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成为五彩缤纷。‎ 第 54 页 共 54 页 ‎[自我校对](1)穿泰山西北谷 越长城之限 至于泰安 (2)越中岭 复循西谷 遂至其巅 ‎(3)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4)或得日或否 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 ‎(5)正赤如丹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6)阳谷皆入汶 阴谷皆入济 ‎(7)汶水、徂徕如画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8)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 诗词曲(40首)‎ ‎1.静 女 ‎《诗经》  ‎ 静女其,俟我于城。爱而不见,首。‎ 静女其,我管。管有,说女美。‎ 自牧归,美且异。女之为美,美人之。‎ ‎[将来可能这样考]‎ ‎(1)《静女》中,写姑娘故意躲起来,小伙子焦急的句子是“        ,‎ ‎        ”。‎ ‎(2)《静女》中,“        ,        ”两句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3)《静女》中,“        ,        ”,是说并不是茅草本身美,而是因为爱人送的才美,这是爱人及物、移情于物的手法。‎ ‎(4)《静女》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其诗句是“        ,        ”。‎ ‎(5)《静女》中,描写男子赞女子送给他的第一个礼物很美的句子是“      ,‎ ‎        ”。‎ ‎(6)《静女》中,写女子送给男子的第二个礼物的两个句子是“        ,‎ ‎        ”。‎ ‎(7)《静女》中“        ,        ”两句,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逗趣的生动细节。‎ ‎[自我校对](1)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2)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3)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4)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5)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6)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 ‎(7)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2.无 衣 ‎《诗经》‎ 岂曰无衣?与子同。王于兴师,修我,与子!‎ 岂曰无衣?与子同。王于兴师,修我,与子!‎ 岂曰无衣?与子同。王于兴师,修我,与子 ‎[将来可能这样考]‎ ‎(1)《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的句子是“    ,    ”。‎ ‎(2)《无衣》中表现战士们修整铠甲和兵器,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句子是“      ,      ”。‎ 第 54 页 共 54 页 ‎[自我校对](1)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2)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3.氓 ‎《诗经》  ‎ 氓之蚩,抱布丝。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期,子无良媒。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笑载言。尔卜尔,体无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嗟鸠兮,无食桑!于嗟女兮,无与士!士之耽兮,犹可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自我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室劳矣。兴夜,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矣。‎ 及尔老,老使我怨。则有岸,则有泮。总角之,言笑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将来可能这样考]‎ ‎(1)《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反衬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      。‎ ‎(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一文中,集中体现在“       ,       ”。‎ ‎(3)《氓》一诗中,直接表现女子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其他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       ”。‎ ‎(4)《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 ‎      ”。‎ ‎(5)《氓》中,男主人公占卜结果显示“      ”,随后女主人公提出“      ,      ”来完成婚事。‎ ‎(6)《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未嫁时温柔体贴的一句是“        ”;表现其见不到心上人时的状态的句子是“    ”;写为妇多年终日操劳的句子是“    ”。‎ ‎(7)《氓》中,描写女主人公静下心来反思这段不幸的婚姻,发出无限感慨的句子是:      ,      。‎ ‎(8)《氓》一文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句子是:      ,      。‎ ‎(9)《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并体现出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      !‎ ‎[自我校对](1)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2)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3)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 ‎(4)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5)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 第 54 页 共 54 页 ‎(6)将子无怒 泣涕涟涟 靡室劳矣 (7)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 (8)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 ‎(9)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4.离骚(节选)‎ 屈 原  ‎ 帝高阳之苗兮,朕皇考曰伯。‎ 提贞于孟兮,吾以降。‎ 皇览余初度兮,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兮,秋兰以为。‎ 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之木兰兮,夕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乘以驰兮,来吾夫先路也!‎ ‎[将来可能这样考]‎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          ,‎ ‎        ”;表明自己降生祥瑞的句子是“            ,‎ ‎        ”。‎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内在品质和才能的句子是“        ,        ”,这也强调了自己的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 ‎(3)《离骚》中“       ,       ”两句,说明屈原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说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习。‎ ‎(4)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 ‎          ”;写时间更替很快的句子是“            ,‎ ‎       ”。这些句子都表明了诗人非常焦虑,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5)《离骚》中,表明兼具“内美”与“修能”的诗人报国尽忠心切,唯恐时不我待的句子是“       ,      ”。‎ ‎(6)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的句子是“       ,      ”。‎ ‎(7)《离骚》一文中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8)在《离骚》中,表现屈原誓死追求真理的句子是“        ,‎ ‎        !”‎ 第 54 页 共 54 页 ‎(9)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来写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        ,        ”。‎ ‎(10)《离骚》中表明对楚王忠心的句子是“       ,        ”。‎ ‎[自我校对](1)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3)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4)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5)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6)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7)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乎此度也 (8)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也 ‎(9)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10)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也 ‎5.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 牵牛星,河汉女。‎ 纤纤素手,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不得语。‎ ‎[将来可能这样考]‎ ‎(1)《迢迢牵牛星》中,有两句诗表明古人面对浩瀚的星空,有时候也会产生浪漫而奇特的想象,这两句是:      ,      。‎ ‎(2)《迢迢牵牛星》中写出织女娴熟的织布技能,也显示她美丽动人姿容的句子是:      ,      ,      ,      。‎ ‎(3)《迢迢牵牛星》中表现相思而落泪的句子是:       ,      。‎ ‎(4)《迢迢牵牛星》中“      ,      ”两句说织女虽然整天织布,却织不成匹,因为她心里悲伤不已。‎ ‎5.《迢迢牵牛星》中,比较明确地表现抒情主人公哀怨产生的缘由的诗句是:      ,      ?‎ ‎6.《迢迢牵牛星》中“      ,      ”两句写出近在咫尺,若隔天涯,难以排遣的离别之苦。‎ ‎7.《迢迢牵牛星》中最能表达人间痴情男女的离恨与相思之情的诗句是:       ,      。‎ ‎8.《迢迢牵牛星》中突出织女美丽而勤劳的诗句是:      ,      。‎ ‎[自我校对](1)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2)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3)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4)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5)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6)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7)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8)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6.短 歌 行 曹 操  ‎ 第 54 页 共 54 页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如朝露,去日苦多。当以,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有杜康。青青子,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吹。‎ 明明如月,何时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度,枉用相存。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南飞。绕树三,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天下归心。‎ ‎[将来可能这样考]‎ ‎(1)《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        ,        ”。‎ ‎(2)《短歌行》中,化用《史记》中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名句是“       ,       ”。‎ ‎(3)《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        ”。‎ ‎(4)《短歌行》中,用“朝露”来做比喻,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叹的句子是“        ,        ”。‎ ‎[自我校对](1)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2)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3)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4)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7.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 少无适俗,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鸟恋旧林,池鱼思故。开荒南野际,守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后,桃李罗堂前。远人村,依依里烟。狗深巷中,鸡鸣桑树。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笼里,复得自然。‎ ‎[将来可能这样考]‎ ‎(1)《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运用对偶和比喻表达了作者身在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情。‎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的句子是“       ,       ”。‎ ‎(3)在《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阐明了作者厌恶官场生活,一心想要回归自然 的原因。‎ ‎(4)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作者摆脱官场生活、回归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       ,       ”。‎ ‎(5)《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      ,       ”。‎ ‎[自我校对](1)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2)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3)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4)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 第 54 页 共 54 页 ‎(5)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8.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转绕芳,月照花林皆似;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尘,空中孤月轮。江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青枫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石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将来可能这样考]‎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表现“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句子是“          ,          ”。‎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的句子是“         ,          ”。‎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          ,          ”。‎ ‎(4)《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         ,          ”。‎ ‎(5)《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是“          ,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这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6)《春江花月夜》中,表现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         ?       ?”‎ ‎(7)《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的句子是“          ?          ?”‎ ‎(8)《春江花月夜》中,写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的句子是“          ,          !”‎ ‎(9)《春江花月夜》中,“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写出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独自忧愁的句子是“             ,‎ ‎         ”。‎ ‎(10)《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的句子是“          ,          ”。‎ 第 54 页 共 54 页 ‎(11)《春江花月夜》中,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写出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         ,‎ ‎          ”。‎ ‎(1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两人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对方的句子是“          ,          ”。‎ ‎(13)《春江花月夜》中,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但没有用的句子是“          ,          ”。‎ ‎(14)《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梦中看见落花,意识到春天已过去大半,而自己还未能还家的句子是“         ,          ”。‎ ‎[自我校对](1)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2)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3)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4)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5)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6)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7)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8)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9)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10)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11)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12)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13)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14)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9.山居秋暝 王 维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归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将来可能这样考]‎ ‎(1)《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诗句是“       ,       ”。‎ ‎(2)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中幽静环境的句子是“       ,        ”。‎ ‎(3)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的诗句是“        ,        ”。‎ ‎(4)《山居秋暝》中从动、静、声、色四个方面描写山中秋天幽清明净的自然美景的诗句是“        ,        ”。‎ ‎(5)《山居秋暝》中通过听觉和视觉描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的诗句是“        ,        ”。‎ ‎[自我校对](1)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2)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3)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4)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5)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第 54 页 共 54 页 ‎10.蜀 道 难 李 白  ‎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开国何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相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折之回川。黄之飞尚不得过,猿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岩峦。参历井仰息,以手抚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朱颜!连峰去天不尺,枯松倒挂绝壁。飞湍瀑流争,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亲,化为狼与。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 一、高考曾经这样考 ‎(1)(2019·全国卷Ⅰ)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2)(2016·全国卷Ⅱ)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2014·全国卷Ⅰ)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 二、将来还可能这样考 ‎(4)《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          ”。‎ ‎(5)《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6)《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         ,         ”。‎ ‎(7)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运用“上”“下”对举的表达方式,极写山之高及“回川”之险。‎ ‎(8)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          ,            ”。‎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          ,          ”。‎ ‎(10)李白在《蜀道难》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 ‎(11)李白《蜀道难》一诗中,从“      ,        ,          ”的长叹中,‎ 第 54 页 共 54 页 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12)李白在《蜀道难》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一句的句子是“          ,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3)《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          ”。‎ ‎(14)李白《蜀道难》中用“          ,          ”两句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15)李白在《蜀道难》中借杜鹃啼月渲染了环境的苍凉之后,感慨道:“      ,        ,          !”‎ ‎(16)李白在《蜀道难》中,由蜀道之难行联系到蜀地形势所具有的军事意义的诗句是“           ,      ,      ”。‎ ‎[自我校对](1)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4)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5)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6)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7)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8)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9)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10)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 ‎(11)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 (12)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13)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14)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5)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16)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11.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 海客谈洲,烟涛微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水荡漾清猿啼。脚谢公,身登青云梯。半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石忽已。熊龙吟岩泉,深林兮惊层。云青青兮欲雨,水兮生烟。列缺,丘峦崩。洞天石,然中开。青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以动,惊起而长。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将来可能这样考]‎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 ‎         ?”‎ 第 54 页 共 54 页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          ”两句。‎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          ?”‎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          ”。‎ ‎(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 ‎          ?”‎ ‎(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句子是:“         ,          。”‎ ‎(8)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9)《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直接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        ,‎ ‎         ”。‎ ‎[自我校对](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2)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4)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5)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7)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8)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9)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12.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有飞。‎ ‎[将来可能这样考]‎ ‎(1)《越中览古》中烘托出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的两句是:        ,        。 ‎ ‎(2)《越中览古》中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及抒发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          ,          。‎ ‎[自我校对](1)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2)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13.将 进 酒 李 白  ‎ 第 54 页 共 54 页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空对月。天生我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耳听。钟鼓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欢。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万古愁。‎ ‎[将来可能这样考]‎ ‎(1)《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          ”。‎ ‎(2)《将进酒》中,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自我的诗句是“       ,‎ ‎          ”。‎ ‎(3)《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 ‎          ”。‎ ‎(4)《将进酒》中“        ,        ”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5)《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作者不再抱有幻想、逃于酒乡的诗句是“        ,          ”。‎ ‎(6)《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          ,‎ ‎          ”。‎ ‎(7)《将进酒》中“         ,       ”两句是诗人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是诗人的豪放,更是诗人的愤激。‎ ‎(8)《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而自己又无力改变现实,只能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        ,          ”。‎ ‎(9)《将进酒》中,表现作者藐视富贵利禄却又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         ”。‎ ‎(10)《将进酒》中,气势惊人,以时间空间范畴夸张,以比喻来表现人生易逝,用黄河的永恒伟大反衬生命短暂渺小脆弱的诗句是“        ,        ”。‎ ‎(11)《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发出感慨的诗句是“          ,‎ ‎          ”。‎ ‎(12)《将进酒》以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          ,          ”。‎ ‎(13)《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         ,         ”。‎ ‎[自我校对](1)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2)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3)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4)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5)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6)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第 54 页 共 54 页 ‎(7)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8)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9)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10)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1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12)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1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14.蜀 相 杜 甫  ‎ 丞相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将来可能这样考]‎ ‎(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          ”。‎ ‎(2)《蜀相》中以幽静春景衬托出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         ,‎ ‎          ”。‎ ‎(3)《蜀相》中描写景色,以乐景衬哀情的句子是“          ,‎ ‎          ”。‎ ‎(4)《蜀相》中写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 ‎          ”。‎ ‎(5)《蜀相》中,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并奠定了全诗“沉挚悲壮”风格的句子是“           ?          ”。‎ ‎[自我校对](1)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2)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3)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4)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5)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15.客 至 杜 甫  ‎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市远无兼味,酒家贫只旧。‎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杯。‎ ‎[将来可能这样考]‎ ‎(1)《客至》中写迎接客人到来的喜悦的句子是“         ,‎ ‎          ”。‎ ‎(2)《客至》中“         ,        ”两句写主客对饮,并招呼邻翁助兴,突出场景的欢快热烈,表达主人对客人的热情。‎ 第 54 页 共 54 页 ‎(3)《客至》写招待寒酸简单但却满蕴真情的句子是“         ,‎ ‎         ”。‎ ‎(4)《客至》中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的句子是“         ,         ”。‎ ‎(5)《客至》中描写春水和鸥群的句子是“         ,       ”。‎ ‎[自我校对](1)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2)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馀杯 ‎(3)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4)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5)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16.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哀,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霜,倒新停酒杯。‎ ‎[将来可能这样考]‎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3)杜甫漂泊流浪,登高望远,见秋风落叶、大江东去,吟出应景诗句“         ,          ”,可见诗人内心是多么凄凉。‎ ‎(4)《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5)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自我校对](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4)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5)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17.登岳阳楼 杜 甫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马关山北,凭轩流。‎ ‎[将来可能这样考]‎ ‎(1)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 第 54 页 共 54 页 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        ,        ”。‎ ‎(2)《登岳阳楼》中“         ,      ”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登岳阳楼》中“        ,       ”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4)《登岳阳楼》中“        ,       ”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5)古人有许多写洞庭湖壮阔景象的诗句,孟浩然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在《登岳阳楼》中有“      ,        ”。‎ ‎(6)《登岳阳楼》中体现忧国忧民的句子是“        ,      ”。‎ ‎(7)《登岳阳楼》中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和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        ,        ”。‎ ‎[自我校对](1)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2)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3)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4)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5)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6)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7)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18.石 头 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在,潮打空城寂回。‎ 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将来可能这样考]‎ ‎(1)《石头城》中“         ,        ”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2)《石头城》中“         ,        ”两句写月照空城。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着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 ‎[自我校对](1)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2)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19.琵 琶 行 白居易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醉不成欢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半遮面。转拨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抹复挑,初为《裳》后《六幺》。大弦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语花底滑,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铁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 第 54 页 共 54 页 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不知数。头银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湿。‎ 一、高考曾经这样考 ‎(1)(2018·全国卷Ⅱ)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2)(2018·北京高考)古人送别,常在渡口码头。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 ‎(3)(2016·全国卷Ⅲ)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4)(2015·全国卷Ⅱ)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二、将来还可能这样考 ‎(5)《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          ”。‎ ‎(6)《琵琶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          ,‎ ‎          ”。‎ ‎(7)《琵琶行》中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了乐声轻细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了乐声流畅特点的句子是“          ”。‎ ‎(8)《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          ”。‎ ‎(9)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 ‎          ”。‎ 第 54 页 共 54 页 ‎(10)《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之后的居住环境的诗句是“          ,‎ ‎          ”。‎ ‎(1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地出场的诗句是“          ,‎ ‎          ”。‎ ‎(12)《琵琶行》中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心情的诗句是“          ,         ”。‎ ‎(13)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表达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之情。‎ ‎(14)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          ”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情。‎ ‎(15)《琵琶行》中的“          ,          ”两句,作者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16)《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          ,‎ ‎          。‎ ‎(17)“          ,          ”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共鸣。‎ ‎(18)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          ”两句描写邻船寂静、冷月无声,以此来反衬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19)《琵琶行》中“          ,          ”两句运用联想,描摹了琵琶女演奏的乐音陡然高昂,如瓶水四溅,跃马拼杀。‎ ‎(20)《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 ‎          。‎ ‎(21)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        ”。‎ ‎(22)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的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还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的诗句是“           ,          ”。‎ ‎[自我校对](1)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2)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3)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4)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5)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6)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7)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间关莺语花底滑 ‎(8)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9)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10)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11)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12)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13)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14)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15)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第 54 页 共 54 页 ‎(16)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17)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18)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19)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20)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21)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2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20.李凭箜篌引 李 贺  ‎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老鱼跳波瘦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将来可能这样考]‎ ‎(1)《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      ,‎ ‎         ”。‎ ‎(2)《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是“          ,‎ ‎          ”。‎ ‎(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是“          ,          ”。‎ ‎(4)《李凭箜篌引》中形容音乐清脆激越的一句是“          ”,形容音乐时而幽咽、时而轻快的一句是“          ”。‎ ‎(5)《李凭箜篌引》中以四样美好的事物描摹声音的句子是“          ,‎ ‎          ”。‎ ‎(6)《李凭箜篌引》中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的诗句是“          ”,交代演奏者姓名和地点的诗句是“          ”。‎ ‎(7)《李凭箜篌引》中“          ,          ”两句,正面写乐声,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如带露的芙蓉,似盛开的兰花,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真是构思奇特,形神兼备。‎ ‎(8)《李凭箜篌引》中“          ,          ”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9)《李凭箜篌引》中“          ,          ”两句,写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 ‎(10)《李凭箜篌引》中写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 第 54 页 共 54 页 ‎“          ”;乐声感物至深,致使“          ”。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干枯的字眼修饰鱼和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11)《李凭箜篌引》中“          ,          ”两句,写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把毛浸湿,也不肯离去。‎ ‎[自我校对](1)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2)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3)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4)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5)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6)吴丝蜀桐张高秋 李凭中国弹箜篌 ‎(7)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8)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9)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10)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11)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21.菩 萨 蛮 温庭筠  ‎ 小山重金明灭,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眉,弄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绣罗,双双金。‎ ‎[将来可能这样考]‎ ‎(1)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女子早晨醒来的状态的句子是“          ,‎ ‎          ”。‎ ‎(2)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女子因没有丈夫在身边而呈现懒散状态的句子是“       ,       ”。‎ ‎(3)温庭筠《菩萨蛮》中化用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写女子容颜的句子是“        ,        ”。‎ ‎(4)温庭筠《菩萨蛮》中成功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寂寞和孤独的诗句是“       ,        ”。‎ ‎(5)《菩萨蛮》中写出一幅花面相映图的诗句是“          ,‎ ‎        ”。‎ ‎[自我校对](1)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2)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3)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4)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5)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22.锦 瑟 李商隐 锦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望帝春心托。‎ 海月明珠有泪,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然。‎ ‎[将来可能这样考]‎ 第 54 页 共 54 页 ‎(1)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两句是“       ,        ”。‎ ‎(2)“梦境虚渺,理想难托”,李商隐在《锦瑟》中的“          ,‎ ‎          ”两句用凄迷哀婉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人生的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悲戚难言之情。‎ ‎(3)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这种感受的句子是:          ?          。‎ ‎(4)《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追忆的句子是:       ,‎ ‎          。‎ ‎(5)李商隐《锦瑟》中的“          ,          ”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 ‎(6)古典诗词善以杜鹃表达悲切之意,如李商隐《锦瑟》中的“        ,‎ ‎          ”。‎ ‎[自我校对](1)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升烟 (2)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3)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4)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5)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6)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23.浪 淘 沙 李 煜  ‎ 帘外雨,春意。罗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贪欢。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将来可能这样考]‎ ‎(1)李煜《浪淘沙》中“        ,       ”两句写出作者当时的感受,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2)李煜《浪淘沙》中“        ”一句写出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 ‎(3)李煜《浪淘沙》中“       ,     ”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像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4)李煜《浪淘沙》中“        ,       ”两句感情非常复杂——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此词的结束,也几乎是他生命的结束。‎ ‎[自我校对](1)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2)罗衾不耐五更寒 ‎(3)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4)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24.虞 美 人 李 煜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回首月明中。‎ 雕玉应犹在,只是朱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 54 页 共 54 页 一、高考曾经这样考 ‎(1)(2018·全国卷Ⅲ)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        ”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            ”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2)(2016·山东高考)李煜《虞美人》词中“        ,         ”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 二、将来还可能这样考 ‎(3)《虞美人》中作者面对江山易主、人事皆非的现实却不敢明言,勾起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的句子是“          ,        ”。‎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        ?         ”。‎ ‎(5)美好的事物总是令人愉悦,但它却使身为阶下囚的李煜倍感烦恼,他在《虞美人》中怨问苍天的一句是:          ?‎ ‎(6)“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也用到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            ,            。‎ ‎(7)李煜《虞美人》中,作者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的两句是:          ,‎ ‎        。‎ ‎[自我校对](1)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4)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春花秋月何时了 ‎(6)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7)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25.雨 霖 铃 柳 永  ‎ 寒蝉切,对长亭晚,雨初歇。都门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念去去、千里烟波,暮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将来可能这样考]‎ ‎(1)《雨霖铃》中“     ,     ,      ”三句,写与自己心爱的人饯别的时间、地点、场景。作者渲染了一个凄凉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2)《雨霖铃》中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       ,          。”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客船却不断催促。心理矛盾,欲饮无绪,欲留不得。由此可窥见留恋之情深。‎ ‎(3)《雨霖铃》中写留恋之情的语句是:       ,     。即将离别的男女手牵着手,眼看着眼,因悲伤而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4)《雨霖铃》中作者设想别后的道路辽远,便直抒胸怀,‎ 第 54 页 共 54 页 ‎“         ,       ”。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见无期,景无边而情无限。‎ ‎(5)《雨霖铃》下片中,作者叹息从古到今的离别之哀,“        ”,点明这首词的主旨。“           !”句又将离别之意推进一层,更何况正在清秋冷落的时节,伤感之情更难以忍受。‎ ‎(6)《诗经·采薇》中写离别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离别的人一看到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昔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雨霖铃》中也有类似的句子:       ?        。推想别后的凄凉,明写眼前景而暗写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余味。‎ ‎(7)《雨霖铃》中“      ,          。        ,‎ ‎       ?”四句,作者推想别后长久的寂寞,虚度美好年华;叹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了高潮。‎ ‎[自我校对](1)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2)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3)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4)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5)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6)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7)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26.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归帆去 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彩舟云淡,星河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将来可能这样考]‎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是“       ,       ,       ”。‎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        ,        ”。‎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是“        ,        ”。‎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归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诗句是“         ”和“        ”。‎ ‎(5)《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描写色彩缤纷的画船出没,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的句子是“        ,        ”。‎ ‎[自我校对](1)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2)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3)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4)归帆去棹残阳里 酒旗斜矗 第 54 页 共 54 页 ‎(5)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27.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 十年生死两,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如霜。‎ 夜来梦忽还乡,小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 ‎[将来可能这样考]‎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描写作者与妻子相见却无法被认出来的句子是“        ”,描写作者对亡妻的怀恋的句子是“          ”,与“此恨绵绵无绝期”有异曲同工之妙。‎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两句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在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倍增“        ,        ”的感叹。‎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        ,        ”。‎ ‎[自我校对](1)纵使相逢应不识 料得年年肠断处 (2)明月夜 短松冈 ‎(3)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4)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28.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 大江东去,浪尽,千古风流人物。故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空,惊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巾,谈笑间,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发。人生如梦,一还江月。‎ 一、高考曾经这样考 ‎(1)(2019·全国卷Ⅲ)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        ,        ”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2)(2018·全国卷Ⅰ)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2017·山东高考)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4)(2015·全国卷Ⅰ)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二、将来还可能这样考 第 54 页 共 54 页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是“      ,      ,        ”。‎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由怀古转为对自身命运慨叹的句子是:       ,       ,       。‎ ‎(7)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        ”三句塑造了周瑜风度潇洒、指挥从容、自信而富有才略的儒将形象。‎ ‎(8)《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词句是:      ,        。‎ ‎(9)《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词句是:        ,      ,      。‎ ‎[自我校对](1)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2)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3)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4)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5)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6)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7)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8)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9)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29.登 快 阁 黄庭坚  ‎ 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将来可能这样考]‎ ‎(1)黄庭坚的《登快阁》中,表明作者想摆脱纷乱现实的束缚,追求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        ,        ”。‎ ‎(2)黄庭坚在《登快阁》中使用了钟子期、伯牙、阮籍的典故的诗句是“        ,        ”。‎ ‎(3)《登快阁》中,“        ,        ”两句,透露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 ‎(4)《登快阁》中,“        ,        ”两句,是诗人对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5)《登快阁》一诗巧用典故,其中“        ”化用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化用阮籍青白眼的故事。‎ ‎(6)《登快阁》中,“        ,        ”道出了作者渴望解脱,很自然地写出了作者的“归船”“白鸥”之想。‎ ‎[自我校对](1)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2)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3)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晴 (4)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第 54 页 共 54 页 ‎(5)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6)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30.鹊 桥 仙 秦 观  ‎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将来可能这样考]‎ ‎(1)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        ,        ,‎ ‎        ”三句,表现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急迫而喜悦的心情。‎ ‎(2)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的“           ,        ”两句,表达了对忠贞爱情的深情。‎ ‎(3)《鹊桥仙·纤云弄巧》中,“        ,        ”两句,运用两个精妙的比喻写尽牛郎、织女的相见之欢和离别之苦。‎ ‎(4)《鹊桥仙·纤云弄巧》中,“          ,          ”两句,对男女主人公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 ‎(5)《鹊桥仙·纤云弄巧》中,“          ,          ”两句,写了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在碧落银河之畔相会,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 ‎(6)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中,“         ,          ”两句,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自我校对](1)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2)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3)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4)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5)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6)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31.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 沉香,消暑。鸟雀呼晴,侵晓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轻舟,梦入芙蓉。‎ ‎[将来可能这样考]‎ ‎(1)《苏幕遮·燎沉香》中,“        ,        ”两句,写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 ‎(2)《苏幕遮·燎沉香》“      ,       ?”两句,作者扪心自问,何时才能重归故里呢?‎ ‎(3)《苏幕遮·燎沉香》中,“          ?        ”两句,写词人恍惚间飞到了五月的江南,熟悉的渔郎正在河上摇着小船。‎ ‎(4)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采用主客移位方式,以虚景作结,‎ 第 54 页 共 54 页 表达思乡之意的诗句是“         ?        ,        ”。‎ ‎(5)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中,表现闷热烦躁难耐的诗句是“        ,        ”。‎ ‎(6)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中,把荷叶修长挺拔、高低起伏的层次刻画得惟妙惟肖的诗句是“        ,        ,        ”。‎ ‎(7)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采用拟人化手法,既表现了小鸟欢快的呼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也显示出作者的闲适心态与生活情趣的诗句是“        ,        ”。‎ ‎(8)周邦彦在《苏幕遮·燎沉香》中写荷塘美景的句子是“       ,       ,       ”。王国维称之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自我校对](1)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2)故乡遥 何日去 ‎(3)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 (4)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5)燎沉香 消溽暑 (6)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7)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8)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32.一 剪 梅 李清照  ‎ 红香残玉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将来可能这样考]‎ ‎(1)《一剪梅》中最能使人领略到女词人万千愁绪的诗句是:“    ,    ,‎ ‎     。”‎ ‎(2)《一剪梅》中写词人惦念游子、盼望锦书的遐想的诗句是:“        ?‎ ‎     ,     。”‎ ‎(3)《一剪梅》中表现李清照期待丈夫来信的句子是:“      ?     ,‎ ‎     。”‎ ‎(4)李清照在《一剪梅》中引用范仲淹《御街行》中的“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句子是:“      ,     ,     。”‎ ‎[自我校对](1)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2)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3)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4)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33.声 声 慢 李清照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惨惨。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第 54 页 共 54 页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将来可能这样考]‎ ‎(1)李清照《声声慢》中有七组十四个叠字,它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这七组十四个叠字是“        ,‎ ‎        ,        ”。‎ ‎(2)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        ,        ”。‎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句子是“        ,‎ ‎        、        !”可见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 ‎(4)李清照的《声声慢》中,“        ,        ,‎ ‎        ”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的句子,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花中,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地枯萎凋落,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5)李清照《声声慢》中的“          ,          、‎ ‎        ”,作者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 ‎(6)李清照的《声声慢》中,“        ,        ”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心灵。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作者的哀愁太多太多,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自我校对](1)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2)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3)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4)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5)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6)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34.书 愤 陆 游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渡,铁马秋风大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将来可能这样考]‎ ‎(1)陆游《书愤》中,“        ,       ”两句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 ‎(2)陆游的《书愤》中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是“      ,      ”。‎ ‎(3)《书愤》中陆游曾用“         ,         ”的诗句来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4)《书愤》中,诗人用典明志,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与悲怆的诗句是“       ,       ”。‎ 第 54 页 共 54 页 ‎(5)诗人常借缅怀古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陆游在《书愤》中写道“        ,        ”。‎ ‎(6)《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情怀的诗句是“        ,        ”。‎ ‎[自我校对](1)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2)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3)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4)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5)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6)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35.临安春雨初 陆 游  ‎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将来可能这样考]‎ ‎(1)陆游的七律《临安春雨初霁》中有“          ,        ”的诗句,体现了作者对茶与书法美的欣赏。‎ ‎(2)《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3)《临安春雨初霁》中,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失望,并透露出对客居京华的懊悔的诗句是“        ,        ”。‎ ‎(4)《临安春雨初霁》中,写小楼听雨、深巷卖花,生动地表现了江南市镇的暮春景色的名句是“        ,        ”。‎ ‎(5)《临安春雨初霁》中,写诗人重被起用却急于回家赶上清明节,表明诗人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恶浊的态度的诗句是“       ,       ”。‎ ‎[自我校对](1)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2)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3)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4)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5)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3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 千古江山,英雄无,孙仲谋处。舞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铁马,气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得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下,一片神社鼓。凭谁问:廉颇老,尚能饭否?‎ 一、高考曾经这样考 ‎(1)(2016·全国卷Ⅰ)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第 54 页 共 54 页 ‎“         ”。‎ ‎(2)(2015·重庆高考)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      ,      ,‎ ‎        ”。‎ 二、将来还可能这样考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而不禁感叹的两句是“      ,      ,    ”。‎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 ‎        ”三句,简洁地描绘了刘寄奴居处的自然环境。‎ ‎(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      ,        。‎ ‎(7)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希望朝廷能够像赵王那样派人询问廉颇“      ”,表明自己虽然年老,但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 ‎(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古讽今,用“      ,      ,‎ ‎        ”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辙。‎ ‎[自我校对](1)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2)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3)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4)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5)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6)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7)尚能饭否 (8)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37.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 ‎[将来可能这样考]‎ ‎(1)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怀念故乡及抗金军民的诗句是“        ,        ”。‎ ‎(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比喻民众抗敌恢复失地的意志不可阻挡的诗句是“       ,       ”。‎ ‎(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流露出词人忧国忧民,要像鹧鸪那样不忘南归,坚定自己的报国志向的心迹的句子是“         ,          ”。‎ ‎(4)《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共用了三个“山”字。这三句含有“山”字的词句的含意截然不同,其中,“        ”既表明对中原的怀想,又可以理解为恢复中原有重重障碍。“        ”以高山不能阻止流水,‎ 第 54 页 共 54 页 比喻主和派终难阻止抗敌复国力量的发展。‎ ‎[自我校对](1)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2)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3)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4)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38.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车香满路。凤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处。‎ ‎[将来可能这样考]‎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而第三境,则取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一句,即“        ,      ,       ,       ”。‎ ‎(2)《青玉案·元夕》中,“        ,     ,      ”三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十五之夜焰火乍放后缤纷如落雨的美丽景象。‎ ‎(3)《青玉案·元夕》中写出女子盛装观灯的情态的句子是“        ,        ”。‎ ‎(4)《青玉案·元夕》中,“      ,      ,      ”三句,生动地展现了元宵节整夜百乐齐鸣、花灯炫目的热闹景象。‎ ‎(5)《青玉案·元夕》中用“        ”一句,写车水马龙、人潮拥挤的观灯盛况。李彦宏创立的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网站——“百度”之名源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         ”一句,象征着百度对中文信息检索技术的执着追求。‎ ‎[自我校对](1)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2)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 (3)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4)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5)宝马雕车香满路 众里寻他千百度 ‎39.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  ‎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将来可能这样考]‎ 第 54 页 共 54 页 ‎(1)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象;姜夔的《扬州慢》中说“       ,      、      ”,写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 ‎(2)姜夔《扬州慢》中的“       ,       、      ”,在物是人非中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3)《扬州慢》中虚写昔日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是“        ”,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        ”。‎ ‎(4)《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疾首的诗句是“         ,      ,      ”。‎ ‎(5)《扬州慢》中渲染凄凉气氛并暗示敌骑威胁尚未消的诗句是“   ,    ,‎ ‎      ”。‎ ‎(6)《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诗句是“      ,    ”。‎ ‎(7)《扬州慢》中描写红药自生自灭无人欣赏的诗句是“      ,        ?”‎ ‎[自我校对](1)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2)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3)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4)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5)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6)杜郎俊赏 算而今重到须惊 ‎(7)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40.长亭送别 王实甫  ‎ ‎[正宫][端正好]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将来可能这样考]‎ ‎(1)古代文人喜欢用“黄花”“大雁”来表达愁情,如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    ,     ,     ,       。         ?        ”。‎ ‎(2)在古代诗词中,描写秋天不同景象的名句有很多,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写出了秋天的凄清、肃杀的景象;王实甫在《长亭送别》中也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     ,     ,     ,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长亭送别,古人多以深秋景象渲染悲凉气氛,寄情于景。柳永在《雨霖铃》中写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崔莺莺唱道,“     ,     ,      ,      。       ?总是离人泪”。‎ ‎(4)古诗文常以“风”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杜甫《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陆游《书愤》中的“铁马秋风大散关”,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柳永《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秦观《鹊桥仙》中的“金风玉露一相逢”,‎ 第 54 页 共 54 页 李清照《声声慢》中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姜夔《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苏轼《赤壁赋》中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碧云天,        ,        ,北雁南飞”,等等。‎ ‎(5)古诗文中有许多写鸟的句子,如曹操《短歌行》中的“乌鹊南飞”,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羁鸟恋旧林”,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杜甫《蜀相》中的“隔叶黄鹂空好音”,李商隐《锦瑟》中的“望帝春心托杜鹃”,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碧云天,黄花地,        ,        ”,等等。‎ ‎[自我校对](1)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2)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3)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4)黄花地 西风紧 (5)西风紧 北雁南飞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