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随堂模拟测试自然界中的元素海水中的元素
一、选择题: 1.近年来,加“碘”食盐较少使用碘化钾,因其口感苦涩且在贮藏和运输中易变质,目前代之加入的是( ) A.I2 B.KIO C.NaIO D.KIO3 2.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A.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Cl-、Br-、I-的半径依次减小 C.HClO4、HBrO4、HIO4的酸性依次减弱 D.Cl-、Br-、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3.实验室中下列药品的保存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溴化银保存在棕色瓶中 B.液溴以少量水封后用橡皮塞塞紧 C.碘保存于细口玻璃瓶中 D.新制氯水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4.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Cl2、Br2分别与H2反应 比较Cl2、Br2的非金属性强弱 B Cl2、S分别与Fe反应 比较Cl2、S的氧化性强弱 C 测定相同浓度的Na2CO3、Na2SO4两溶液的pH 比较碳酸、硫酸的稳定性强弱 D 测定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两溶液的导电性 比较盐酸、醋酸的酸性强弱 5.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碘易升华,所以要保存在铁盖旋紧的试剂瓶中 B.液溴应保存在磨口玻璃塞试剂瓶中,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 C.能使淀粉碘化钾湿润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氯气 D.碘易溶于酒精,所以用酒精从碘水中萃取碘 6.下列物质的变化规律与化学键的强弱无关的是( ) A.F2、Cl2、Br2、I2的熔点、沸点逐渐升高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C.金刚石的硬度、熔点、沸点都高于晶体硅 D.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 7.在一定条件下,氯酸钾与碘可发生反应:2KClO3+I22KIO3+Cl2,由此可推断下列相应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I>Cl B.还原性:I2>Cl2 C.氧化性:KClO3>KIO3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8.某些金属卤化物可以跟其卤素反应,如KI+I2KI3,则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将氯气通入KI3液中,I3-的浓度不会发生变化 B.I3-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I3-I2+I- C.配制碘水时加入KI增大I2的溶解度 D.在KI3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可变蓝色 9.在AlCl3和FeCl3混合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的KI溶液,再加入足量的Na2S溶液,所得到的沉淀物是( ) A.Fe(OH)3、Al(OH)3 B.Al(OH)3、I2 C.Fe2S3、I2 D.FeS、S、Al(OH)3 10.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与浓盐酸混合共热:MnO2+4H++2Cl-Mn2++Cl2↑+2H2O B.溴化亚铁中通入少量的氯气:2Fe2++4Br-+3Cl22Fe3++2Br2+6Cl- C.氟气通入碘化钠溶液中:F2+2I-2F-+I2 D.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 11.19世纪中叶,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曾误将溴认为是氯化碘(ICl)。事实上都是深红棕色液体的氯化碘与溴也极为相似,下列有关它们的结构与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固体都属于分子晶体 B.它们的熔、沸点相近 C.等物质的量的ICl和Br2可氧化等量的SO2 D.它们与水的反应,均为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12.有关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物质 B.红磷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氯气与水的反应中氯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D.用氯气制漂白粉是为了得到易贮存的漂白剂 13.亚硝酰氯(ClNO)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可由NO与Cl2在通常条件下反应得到。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在通风橱中制取亚硝酰氯,先查得如下资料: ① 英文 名称 mitrosylchloride nitrogenoxychloride 别名 氯化亚硝酰; 氧氯化氮 分子 式 ClNO 外观与性状 红褐色液体或黄色气体,具有刺鼻恶臭味,遇水或潮气分解生成氮的氧化物和氯化氢 熔点 -64.5℃ 沸点 - 溶解性 溶于浓硫酸 5.5℃ 危险 标记 有毒气体,无机剧毒品 主要用途 用于合成清洁剂、触媒剂及中间体 ②盐能降低水的凝固点,也能提高水的沸点。之后他们拟定了如下合成装置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备Cl2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选填甲、乙、丙、丁)。 (2)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亚硝酰氯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中选用冰盐水而不用冰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导老师认为装置G不能有效除去有毒气体,为什么?如何改进尾气的吸收装置(画出装置图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14.实验探究是体验知识的产生或形成过程的基本途径。下面是某同学探究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填空: 实验名称:氯、溴、碘的氧化性强弱比较 实验药品:NaCl溶液、KBr溶液、KI溶液、氯水、溴水、四氯化碳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①NaCl溶液+氯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氯、溴、碘 ②KBr溶液+氯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③KI溶液+氯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1)完成该实验需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Cl4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②中四氯化碳层颜色变化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同学的实验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如下实验提取海带中的碘: ①粉碎海带,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高温灰化; ②用水浸泡海带灰,过滤; ③用盐酸酸化滤液,加入碘酸钾(KIO3)氧化溶液中的碘离子(I-),生成碘单质; ④用四氯化碳溶液萃取水溶液中的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③中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③中也可用H2O2代替KIO3,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用四氯化碳萃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碘单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某化学研究小组的成员经过学习得知,Cl2与H2O发生下列化学反应,并且HClO具有比Cl2更强的氧化性。 Cl2+H2OHCl+HClO 他们为了探究新制饱和氯水的组成和性质而进行了科学实验:先观察了氯水的外观性质以后,又用胶头滴管将该氯水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边滴边振荡,并连续观察现象,发现溶液的红色逐渐退去而得无色溶液。以下的一些问题需要请你来配合回答: (1)请写出新制饱和氯水中含有氯元素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2)若不再进行更多的实验,请说明能快速判断氯水中含有Cl2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预测,实验中溶液红色退去的原因可能有两种,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4)他们又要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溶液红色退去的原因究竟是上述中的①还是②,在此之前先做了实验方案的设计。请你简述实验的方法、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海水中溴常以NaBr形式存在,经分析海水中含溴0.07%,则海水中含NaBr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从海水中提取溴的方法之一是: ①通入Cl2至浓缩的溴化物溶液,然后用空气把生成的溴吹出。 ②Na2CO3溶液吸收溴(其中有5/6的溴的物质的量转化为Br-),同时放出CO2。 ③向所得含溴化合物溶液中加稀H2SO4,溴又重新析出。 ④得到的溴中可能夹杂少量的Cl2,再加入FeBr3除去。 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反应中氧化剂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金属镁在工农业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决定对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比较展开探究活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异常”。 (1)镁条投入5 mL 0.2 mol·L-1的CuSO4溶液中,其表面立即有气泡产生,周围有红色固体出现;片刻后底部又有大量蓝色沉淀生成;待较长时间后,若镁条过量,蓝色固体消失,有白色沉淀生成,气泡继续产生,而红色固体质量没有明显增加。写出反应中的主要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取经过砂纸打磨的两片质量相等、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分别加入到盛有体积相同、c(H+)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溶液的两支试管(相同体积)中,发现铝片在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速率比在稀硫酸中快。 ①写出以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出现以上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假设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设计实验对以上的假设进行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上述假设都成立,要使以上稀硫酸与铝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编号 措 施 1 2 3 4 参考答案 1.解析:加碘食盐中加入的碘酸钾,碘酸钾的化学式是KIO3。 答案:D 2.解析:此题全面考查有关卤素的原子结构,氢化物的稳定性及其水溶液的酸性,单质的氧化性和离子的还原性的递变规律。卤素的各种性质按F、Cl、Br、I的顺序都呈现规律性变化,即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离子半径依次增大;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依次减弱(F除外);其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其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将各选项比较得B不正确。 答案:B 3.解析:溴化银和氯水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液溴易挥发,应加少量水液封保存,另外溴能腐蚀橡胶;固体应盛放在广口瓶中,而液体应盛放在细口瓶中。 答案:A 4.解析:含氧酸的稳定性与其盐溶液pH间不存在关系,不能通过测其盐的pH而比较不同盐对应含氧酸的稳定性强弱,C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C 5.解析:此题是考查有关卤素实验的题目。由保存方法上应知道,液溴保存B项是对的,因液溴挥发,水封可减缓挥发。溴水、氯水要放在玻璃塞的棕色瓶中,防止见光和腐蚀橡胶塞。碘片要放在玻璃塞瓶中密闭存放以防挥发升华,但禁止用铁盖,因碘易与铁反应。氢氟酸要存于塑料瓶中以防止腐蚀玻璃。综上可知A不正确;淀粉碘化钾试纸(湿润)变蓝是因为待测气体将碘化钾氧化产生碘单质,与淀粉作用变蓝色,所以能使碘化钾氧化的都有此现象,如臭氧、溴蒸气等,所以淀粉碘化钾试纸不是专用试纸。C项不正确;萃取碘水里的碘选用萃取剂主要应考虑到:其一萃取液与水不互溶(当然密度不能与水相同才便于分层);其二碘在萃取液中的溶解性比水中的大得多;其三萃取液应易挥发,以便得到固体碘。酒精与水无限互溶不符合萃取剂选用原则,D项不正确。 答案:B 6.解析:卤素单质属于分子晶体,其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分子间力的大小与化学键无关;C、D项涉及的物质分别属于原子晶体和离子晶体,它们熔、沸点的高低由化学键的强弱决定;B项物质的稳定性由化学键的强弱决定。 答案:A 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的理解。在2KClO3+I22KIO3+Cl2的反应中,KClO3为氧化剂,I2为还原剂,KIO3为氧化产物,Cl2为还原产物,由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氧化性KClO3>KIO3,C正确;还原性I2>Cl2,B正确;该反应为置换反应,D正确;A错。 答案:A 8.解析:通入氯气后发生反应:Cl2+2I-2Cl-+I2,使I-浓度减少,平衡向左移动,I3-的浓度减少,A不正确;根据反应KI+I2KI3知,I3-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I3-I2+I-,B正确;配制碘水时加入KI可以增加I-的浓度,使平衡向右移动,导致I2的溶解度增大,C正确;由于在KI3溶液中存在I3-I2+I-的平衡,即存在单质碘,在KI3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可变蓝色,D正确。 答案:A 9.解析:氧化性Fe3+>I2>S,首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最终相当于2FeCl3+Na2S===2FeCl2+2NaCl+S↓,而后Na2S分别与FeCl2和AlCl3发生复分解反应和双水解反应生成FeS和Al(OH)3。 答案:D 10.解析:溴化亚铁中含有Fe2+和Br-,且还原性Fe2+>Br-,当通入少量的氯气时,氯气只能把Fe2+氧化为Fe3+,其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B不正确;氟气通入碘化钠溶液中,氟气与水发生置换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F2+2H2O4HF+O2,C不正确;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是弱酸,应写分子式,其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D不正确。 答案:A 11.解析:ICl和H2O发生复分解反应。 答案:D 12.解析:液氯、氯水都是液体,前者是纯氯,后者是氯与水的混合物,时间延长氯水中还逐渐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氯分子渐少,氯离子渐多。如果再有光照,因次氯酸分解,出现氧气和更多盐酸。氯与水的反应是氯分子中氯原子间发生的自身氧化还原,即歧化反应,水虽然是反应物,却未参加氧化还原。A、C不正确。 烟是分散在气体中的固体小颗粒,雾是分散在气体里的液态小液滴。磷在氯气里燃烧的产物三氯化磷是无色液体,可发雾;五氯化磷是白色固体,能形成烟。漂白粉和氯气都可以作为漂白剂、消毒剂,且氯气更有效。但氯气难贮存,又有剧毒,一般医用、家用的漂白剂和消毒剂使用氯气是不合宜的,所以制成漂白粉便于贮存和使用。漂白粉保存得当,如密闭,以防止吸水而变质,可以存放较长时间。B、D正确。氯是典型非金属,要求掌握,其中细节也要重视。有些是高中“惟一”的内容,如燃烧时有烟又有雾,只有氯与磷反应。又如氯与铜燃烧的产物在无水时是黄棕色的,所以反应时有黄棕色烟。溶于水,在浓时呈绿色,稀时呈蓝色,也是“惟一”的。 答案:BD 13.解析:根据表格信息,亚硝酰氯遇水反应,所以氯气和一氧化氮必须干燥,且防水蒸气进入U形管。尾气中含有NO、Cl2、ClNO,其中ClNO和Cl2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而NO不能直接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NO是不成盐氧化物),联想4NO+3O2+2H2O4HNO3,可以通入氧气使其被水吸收。冰水的温度保持在0℃,而ClNO的液化温度为-5.5℃,所以必须用冰盐水代替冰水液化产品。 答案:(1)乙 (2)防止水蒸气进入U形管(如图装置中),使ClNO分解 (3)2ClNO+H2O2HCl+NO↑+NO2↑(或2ClNO+H2O2HCl+N2O3↑) (4)因亚硝酰氯(ClNO)的沸点为-5.5℃,冰盐水可使亚硝酰氯(ClNO)液化,而冰水(0℃)不能使亚硝酰氯液化 (5)氢氧化钠溶液只能吸收氯气和ClNO,不能吸收NO 在F、G之间增加如图所示的装置。 14.解析:利用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来比较单质的氧化性强弱。Cl2能置换出Br2、I2,Br2能置换出I2,则说明氧化性Cl2>Br2>I2。 答案:(1)试管、量筒、胶头滴管 (2)萃取剂,使生成的Br2、I2溶于其中,便于观察现象 (3)由无色逐渐变为橙红色 (4)不能证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 再做一组实验④,步骤为:KI溶液+溴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CCl4层颜色 15.答案:(1)5I-+IO3-+6H+3I2+3H2O (2)2I-+H2O2+2H+I2+2H2O (3)取2 mL溶液盛于试管内,向试管内滴加1滴淀粉溶液,观察现象,若溶液显蓝色,则溶液中还含有碘单质。反之,溶液中不含碘单质 16.解析:(1)由Cl2+H2OHCl+HClO可知,溶于水的Cl2,一部分转化成了HCl和HClO,另一部分以Cl2的形态溶解于水中。 (2)氯水因Cl2的存在而显浅黄绿色,氯水显浅黄绿色就是其中含有Cl2的依据。 (3)溶液的红色是酚酞与NaOH相互作用的结果。若没有酚酞,NaOH溶液呈无色;若没有NaOH,酚酞溶液也呈无色。由“(1)”中的分析可知,新制的氯水中既含有以显强酸性为主的HCl,又含有以显强氧化性为主的HClO。 (4)若是氯水中的HCl中和了NaOH而使红色退去,则溶液中还有酚酞,故可应用验证酚酞存在的方法来证明之;若是氯水中的HClO氧化了酚酞而使红色退去,则溶液中就没有酚酞了,故可应用验证酚酞不存在的方法来证明之。 答案:(1)Cl2、HCl(或Cl-)、HClO (2)氯水显浅黄绿色 (3)①HCl中和了NaOH ②HClO漂白(氧化)了酚酞 (4)取无色溶液3 mL盛于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2滴NaOH溶液,振荡,观察现象。若溶液复现红色,则证明溶液红色退去的原因是①而不是②;若溶液仍为无色,则证明溶液红色退去的原因是②而不是① 17. 18.解析:(1)有气泡产生,只能是氢气。其来源于CuSO4水解的酸性:Cu2++2H2OCu(OH)2↓+2H+。红色物质是Cu:Mg+Cu2+Cu+Mg2+。大量蓝色沉淀是因为Cu2+的水解,由于H2的产生,Cu2+的水解平衡右移,析出了Cu(OH)2沉淀。较长时间后,蓝色沉淀消失,出现白色沉淀,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Mg2+浓度的增大,发生了反应:Cu(OH)2+Mg2+Mg(OH)2+Cu2+。红色物质Cu不再明显增加,说明此时水解反应成为主要反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反应物的性质、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固体表面积的大小等。而在此题中发生的反应均为:2Al+6H+2Al3++3H2↑。各种条件均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分别有Cl-和SO42-的存在。因此影响因素只能从Cl-和SO42-的角度考虑。 答案:(1)Mg+Cu2+Cu+Mg2+ 2H2O+Cu2+Cu(OH)2↓+2H+ Mg+2H+Mg2++H2↑ Cu(OH)2+Mg2+Mg(OH)2+Cu2+ (2)①2Al+6H+2Al3++3H2↑ ②假设a:Cl-对反应有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 假设b:SO对反应有阻碍作用,降低了反应速率 ③假设a:取体积相同、c(H+)相同的稀硫酸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加少量氯化钠固体,然后同时投入两片质量相等、表面积相同的铝片,收集相同时间段内的氢气,比较其体积的大小 假设b:取体积相同、c(H+)相同的盐酸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加少量硫酸钠固体,然后同时投入两片质量相等、表面积相同的铝片,收集相同时间段内的氢气,比较其体积的大小 ④ 编号 措 施 1 在稀硫酸中加少量氯化钠固体 2 在稀硫酸中加少量CuSO4固体 3 适当增大稀硫酸的浓度 4 适当升高稀硫酸的温度 高考资源网 w w w.ks5u.com 高 考 资源 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