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演练测试卷21重力 弹力 摩擦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演练测试卷21重力 弹力 摩擦力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一、选择题 ‎1.弹簧原长为‎10 cm,当挂上一个‎50 g的钩码时,弹簧的长度变为‎12 cm,当在原钩码下再挂一个同样的钩码时,弹簧仍处于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取‎10 m/s2) (  )‎ A.弹簧长度变为‎24 cm B.弹簧劲度系数为50 N/m C.弹簧伸长了‎4 cm D.弹簧伸长了‎2 cm ‎【解析】选C ‎2.如图所示,倾角为30°,重为100 N的斜面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一根弹性轻杆一端垂直固定在斜面体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为20 N的小球,斜面体和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斜面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受到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 B.弹性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20 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C.球对弹性轻杆的作用力为20 N,方向竖直向下 D.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为100 N,方向竖直向上 ‎【解析】选C ‎3.在研究摩擦力特点的实验中,将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如图甲所示,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木块,拉力从0开始逐渐增大。分别用力传感器采集拉力和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并用计算机绘制出摩擦力Ff随拉力F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木块质量为‎0.8 kg。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 A.0.2   ‎B.‎0.4 ‎  C.0.6   D.0.8‎ ‎【解析】选B ‎4.如图所示,杂技演员站在一块被他踩成斜面的木板上处于静止状态,关于斜面对演员的作用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对人可能有摩擦力作用,也可能没有摩擦力作用 ‎ B.木板对人一定有摩擦 ‎ C.木板对人的弹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上 ‎ D.木板对人的作用力方向垂直板斜向上 ‎ ‎【解析】选B5.(2019·淮安模拟)把一个重为G的物体,用一水平推力F=kt(k为常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墙面上,如图所示,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是图中的哪一个(  )‎ ‎【解析】选B ‎6. 如图所示对物体A的四幅受力分析图中,正确的有 (  )‎ ‎【解析】选B、D ‎7.如图所示是探究某根弹簧的伸长量x与所受拉力F之间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 N/m ‎ B.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103 N/m ‎ C.当弹簧受F2=800 N的拉力作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2=‎40 cm ‎ D.当弹簧伸长为x1=‎20 cm时,弹簧产生的拉力是F1=200 N ‎ ‎【解析】选B、C ‎8.下雪天,车轮被冻结,无法开动,如图所示,交警用水平推力推一辆停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推不动是因为交警推车的力小于车受到的摩擦力 B.推不动时,交警推车的力越大,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 C.推动后,交警推车的力越大,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 D.推车时,交警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前 ‎ ‎【解析】选B、D ‎9.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B的上、下表面均水平,A物体与一拉力传感器相连接,连接力传感器和物体A的细绳保持水平。从t=0时刻起,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kt(k为常数)作用在B物体上,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已知k、t1、t2,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据此可求 A.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B.水平面与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C.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AB D.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解析】选A、B 二、计算题 ‎10.(18分)重量为100 N、长为L=‎2 m的均匀木棒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至少要用35 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木棒从原地移动以后,用30 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棒继续做匀速运动。求 ‎(1)木棒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 ‎(2)木棒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当水平推力使木棒匀速运动至木棒有‎0.5 m露出桌面时,如图乙所示,水平推力的大小F。‎ 答案:(1)35 N (2)0.3 (3)30 N ‎11.(20分)如图所示,在水平作用力F的作用下,木板B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匀速运动,其水平表面上的木块A静止不动,与之相连的固定在竖直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2 N。已知木块A重8 N,木板B重12 N。求:‎ ‎(1)若此时弹簧测力计弹簧的伸长量为‎1.6 cm,则该弹簧测力计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少?‎ ‎ (2)木块A与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3)若已知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则水平力F为多大?‎ 答案:(1)200 N/m (2)0.4 (3)9.2 N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