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 专题21 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学案教师版
1.高考考查本模块主要集中在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的调整上,尤其是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等。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反思战争、追求和平是高考试题命题的主题价值所在。 3.高考命题与时政热点联系密切,如中东问题、朝鲜半岛问题、联合国的作用、伊拉克局势等。 【专题讲解】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背景 (原因) 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 ②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对峙,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③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④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①法西斯在德国和日本兴起并取得政权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 ②世界人民局部的反对法西斯斗争未能阻止战争的爆发; ③英法美对法西斯侵略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侵略。 过程 ①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等 ②1917年美国以德国“无限制潜水艇战”为借口参战。 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在布列斯特签署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1918年9月,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相继宣布投降;11月,德国政府宣布投降。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 ②《租借法案》、《大西洋宪章》、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 影响 ①一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死伤无数,经济损失巨大。 ②大战造成了欧洲的相对衰落。战后,美、日迅速崛起。 ③战争引起了革命和独立的浪潮。 ①是民主战胜专制的胜利; ②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德、意、日被打败,英、法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个大国。 ③ 战后掀起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制 名称 含义 操纵国 建立过程 历史评价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战胜国暂时调整在欧洲西亚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英 法 美 巴黎和议先后与德国(凡尔赛和约)、奥地利、匈牙利和土耳其等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华盛顿会议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共同构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①是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新安排,是20世纪世界政治整体化趋势的最初反映。②没有改变世界基本格局,西方列强依然压迫剥削落后国家和地区。③没有消除大国矛盾反而埋下更大祸根。 雅塔尔 体系 二战后世界大国按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精神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而建立的国际关系格局 美苏 ①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打响了西方冷战的第一枪。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公开了美国、西欧与苏联、东欧之间的矛盾,号召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的实力反对苏联和东欧各国,这被看做是西方“冷战”的第一枪。②杜鲁门主义——“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③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的对抗。④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①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对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进程起推动作用。③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3.际联盟与联合国 国际联盟 联合国 背景 ①国际联系的日益密切: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一些行业性的国际组织建立起来,如万国邮政联盟、国际电讯联盟等。②一战的惨痛教训:一战的惨痛教训激起了广泛的反战和平思潮,人们希望建立一个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组织,防止新的大战的发生,维护世界和平。③威尔逊的推动: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规划战后世界和平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得到响应。 ①1942年元旦,反法西斯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一词即源于此。②1945年6月,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③为了维护二战后国际关系秩序与世界和平和安全。 盟约内容 ①国联盟约的宗旨是增进国际间的合作并保持和平与安全,各会员国应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②国联的组织机构主要有大会、行政院和常设秘书处。③国联盟约还包括裁减军备、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等规定。 ①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②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③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问题。 主要活动 ①国联成立初期,在维护世界和平,处理世界范围内的卫生、经济和社会问题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②国际联盟被英、法等大国操纵,成为它们维持霸权的工具。③1929年经济危机后,英法等国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未级制止二战的爆发,严重损害了国联的形象。 ①在两极争霸期间,联合国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美、苏两国进行政治斗争和政治交易的场所。 ②70年代以后,联合国逐渐摆脱补少数国家操纵的局面,第三世界国家兴起。 ③90年代代末期,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权威性遭到了挑战。 历史作用 ①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政治组织,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处理国际关系的方法和借鉴,②为后来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①联合国是反法西斯同盟国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反法西斯联盟合作的结晶; ②联合国的诞生,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是世界和平的胜利。 4.二战后的局部战争 主要战争 经过 结果及影响 朝鲜战争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1953年宣告结束。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是“冷战”中的“热战”,是“冷战”的产物。 越南战争 1961年美对越实行“特种战争”。 1964实行“局部战争”。1973年结束。 是美国对越南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对美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东战争 从1948到1982年共进行了五次中东战争,战争双方都是中东国家对以色列的战争; 如今中东问题仍是国际关系的焦点,由于其牵扯到领土主权;中东问题和平解决仍然面临着各种困难,中东和平进程异常艰辛。 印巴战争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第一次武装冲突后到1971年共进行了三次印巴战争。 原东巴地区脱离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国。 两国长期保持着庞大的军备,南亚次大陆局势持续紧张。 两伊战争 1980年9月战争爆发;到1987年,在联合国的调停下,两伊宣布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 海湾战争 1991年1月,以美国为主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起“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到4月结束。 “冷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 伊拉克 战争 ①2003年3月美国发动,5月占领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结束。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对联合国安理会维护和平的作用构成严重挑战。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5.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 时期 特点 原因 事件 美国 苏联 缓和 紧张 政策 原因 政策 原因 进攻战略 60年代末至70年代 苏攻美守,先缓和后紧张 尼克松主义 经济困难,越南战争。 苏联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美国。 尼克松访苏;欧安会的召开和《赫尔辛基宣言》。 苏联入侵阿富汗引起对抗再起。 80年代 美攻苏守,逐渐缓和 从卡特主义到里根的“以实力求和平” 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从强调缓和与合作到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经济困难,陷入阿富汗战争。 美、苏领导人频繁会晤。美苏签署《消除中程导弹条约》 80年代末90年代初 美苏争霸终结 苏联解体 ①1989年东欧巨变 ②1990年德国统一 ③1991年苏联解体 6.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历史时期 基本方针 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新中国初期外交建树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三大政策 A.新中国初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B. 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D.1955年,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破 ①1971年第26届联大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③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发以来的外交活动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①国际交流与合作;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③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④ 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和维和行动。 7.20世纪以来世界形势的发展演变 (2)1939年9 月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联合起来,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取得的成功,使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转折。英军在阿拉曼战役中获胜,使北非战场形势发生了转折。开罗和德黑兰会议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力量的进攻下,德国和日本先后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它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战中,苏美英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同盟国之间在政治上互相协商,军事上互相配合,物质上互相支援,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这场战争告诉我们: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3)二战后期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时同盟的基础动摇,美苏两大国之间的全球战略分歧逐渐扩大,战时同盟发生分裂。世界主要矛盾由二战中的法西斯国家同反法西斯联盟的生死较量变为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全面对抗。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经历了雅塔尔体系建立、美苏冷战、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两大阵营的分化和三个世界的形成,美苏争霸、苏东剧变。 (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两极对立的世界政治格局结束。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目前,世界格局中存在着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多极化、世界矛盾复杂化、经济斗争尖锐化、武装冲突局部化,是当前国际形势的显著特点,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趋势。 【高考真题精解精析】 一.选择题 (2011年山东卷基本能力32)(2分)下列语句是对我国相关历史人物的描述或评价,按这些人物生活年代的先后顺序对这四句话进行排列,依次是 。 ①三顾顿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②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③愁发愤,著称信史照尘鬟。 ④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8分) (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7分) (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4) (16分)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座位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廿六年,皇帝尽并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 ,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2分)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4分) 材料二 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说明“平叛战争” 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4分)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2分) 材料三 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尽天下大小事务,皆皆朕一身清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4分) (2011年福建卷文综41C)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是《拿破仑法典》的热忱宣传者;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和波兰……拿破仑并没有预见到:扫除旧制度的垃圾只会促使潜伏着的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拿破仑法典》在有些国家里被接受为母法,并通过其子法现今正在那里发生效力。 ——汉译世界名著《拿破仑法典》 (1)材料一中“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主要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的原因。(8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综述之。(7分) (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24B)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的最适合于他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 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利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 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 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造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 (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32) (8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马丁•路德•金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1929年,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 1954年,就任南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牧师。 1955年,为反对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的规定,领导蒙哥马利市黑人抵制乘坐公共汽车长达一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该市在交通工具上的种族隔离非法。 1957年,当选为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主席,成为南方反对种族歧视运动的领导人。 1960年,在多地领导以“入坐”等方式反对餐馆、图书馆、电影院实行种族隔离的抗议活动,被捕入狱。 1963年,在种族歧视最严重的伯明翰进行抗议活动。 1963年,领导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万人参加的“为工作和自由向华盛顿进军”的大游行。不久,国会通过有利于黑人的民权法案,其中包括“保证一切人平等地进入公共设施”等内容。 1965年,在赛尔马领导争取黑人公平选举权的和平游行。 1966年,领导反对芝加哥学校种族隔离的活动。 1968年,遇刺身亡。 ——摘编自C.S.金《自由之梦》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变化。(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马丁•路德•金在黑人民权运动中的作用。(5分) 1.(2010年四川卷)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 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解析】B 题中“灯光”是指欧洲国家的综合国力及在国际格局中的影响力。 2.(2010年上海历史卷)“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C.《四国条约》的签订 D.《大西洋宪章》的发布 【解析】A 此题考察第5分册第30课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内容,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祸水东引,在1938年通过《慕尼黑协定》,允许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体现了大国政治。 3.(2010年上海历史卷) 若为右侧漫画的标记处补 上文字说明,应写上文字说明,应写上 A. 克里米亚 B. 凡尔登 C.列克星敦 D.萨拉热窝 【解析】D 此题考察一战前的重要事件,记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4.(2010年浙江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纷繁复杂。下列各项中,属于图9所示战争影响的是 图9 A.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土地 B.美苏两国走上中东角逐场前台 C.叙利亚收复戈兰高地部分地区 D.“石油武器”的运用成为引发西方新经济危机重要因素 5.(2010年四川卷)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组。……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他的意思是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 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 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解析】D 准确理解题中所述“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6.(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 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材料提供新情境,对探究性学习进行考查。概括背景时从战争形势、美国、日本多角度思考;第二问分析原因,要把中国放在世界大背景中考虑;评价时注意答题方式是简要评价。 原因:中国为战胜国,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中国未受到应有的尊重;中国法官代表民族利益。 评价:抗争关系到中国的地位、荣誉和尊严。 7.(2010年山东卷)【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图16为1950~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导致A阶段军费上升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B阶段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中美关系在A、B两个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解析】此题比较简单。第(1)问从美国1950~1980年军费开支变化图可以看出,在A阶段时间是在1950~1953年之间,这属于朝鲜战争时期。B阶段是出于7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由于美国陷入经济滞涨时期,经济发展缓慢导致军费开支下降;第(2)结合教材知识和图示提供的时间不难知道,A阶段中美关系呈现出的特点是新中国刚刚建立,美国企图扼杀新中国于摇篮里,中美处于对抗状态;B阶段中美关系走向缓和,逐步走向正常化。 8.【2010年德州二轮模拟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1)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观点和意图。 (2)试从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简要批驳上述观点。 (3)针对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新挑战,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 【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的出处“德军参谋总长毛奇”,由此可知其意图是歌颂战争的,观点则可从材料中找到。第(2)问,抓住“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组织答案。第(3)问,围绕“和平面临挑战”的因素作答,包括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民族矛盾及宗教矛盾等等。 (3)立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化解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 【2012高考押题】 1.2011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中写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民主国家若不能联合成更大的机构,那么他们便缺乏能够保证人类安全的毅力和信心。 (1)材料中“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指的是什么?试举一例。 (2)《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六卷被丘吉尔命名为《胜利与悲剧》。一位网友在评价二战时这样说:“战争纪念……更是一种对战争理性的反思和警醒。”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答案:(1)英法等西方大国实行的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如慕尼黑阴谋。 (2)这种观点是正确的。我们必须牢记战争带来的灾难,吸取战争的深刻教训;要牢固树立和平意识,坚决反对战争;各国人民必须团结起来维护世界和平。 2.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然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 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 由于他想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 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 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答案:(1)背景: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失败;美国等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与管制;开始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 理由:最重要国际组织的既成事实;国际惯例;法庭所在国最高军事当局首领同意。 (2)原因:中国为战胜国,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中国未受到应有的尊重;中国法官代表民族利益。 评价:抗争关系到中国的地位、荣誉和尊严。 3.材料 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他们要求结束“冷战”。现在这种愿望已经如此强烈,以致一切国家的政府都不得不加以考虑了……自然财富、人们的劳动、科学的进步,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来准备战争。军事开支不断地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阻碍经济发展。在扩大贸易联系的道路上存在的障碍损害着普遍繁荣。 国家主权和各民族自决权由于国家的内政经常受到干涉遭到了破坏。 由于存在新旧军事条约以及在外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和驻扎军队,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遭受着威胁。有人正企图利用“冷战”来为殖民统治辩护。他们正使用武力,在某些地区甚至用战争来蹂躏各国人民独立的权利。 ——《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会莫斯科会议关于 永远结束冷战的声明》(1959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 答案:(1)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被用于准备战争;阻碍经济和贸易发展;降低人民生活水平;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受到破坏和威胁;维护殖民统治,破坏独立。 (2)战后两极格局未被打破;美苏争霸;冷战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对朝鲜半岛最大的影响又是什么? (2)根据两则材料,归纳影响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全球性问题。 (3)你是如何看待战争与和平问题的? 答案:(1)背景:美国和苏联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冷战”的对手,世界格局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大阵营;美国倚仗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世界;朝鲜内战的爆发。 影响: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或答朝鲜半岛分裂至今)。 (2)问题:局部战争(地区争端或冲突)、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或极端分裂势力。 (3)看待:战争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与破坏,应该及时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战争虽然贯穿于人类社会,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维和行动…… 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冲突各方一致同意并达成协议予以配合;(2)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安理会和秘书长在此发挥着重要作用);(3)维和行动所需的作战部队、军事观察员、民事警察及其他人员和装备完全是由联合国成员国自愿提供;(4)整个维和行动必须在秘书长的全权领导下实施,秘书长本人对安理会负责。所有维和人员在行动上只能接受秘书长或上级维和官员的命令,而不得按照本国政府当局指令行事;(5)维和行动的任务、使命应尽量明确,保证体现安理会的决议精神;(6)在冲突各方中保持绝对中立,不干涉或不偏向任何一方;…… ——摘自《联合国维和行动》 材料二 中新网2009年11月11日电 联合国维和部门指出,截止十月三十一日为止,联合国派驻全球各地的维和部队人数超过八万人,创有史以来新高纪录。 材料三 从2000年1月起,中国应联合国的请求开始向东帝汶派驻维和警察。……截止2010年1月,中国向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的七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1569人次。 ——摘自《联合国维和警察的由来》 (1)据材料一,简析“基本原则”的意义。 (2)材料二、三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案:(1)有利于尊重当事国的主权;尊重成员国的自愿性;有利于维护联合国在维和行动中的权威地位;保持维和行动的公平公正。 (2)国际局势仍动荡不安;联合国越来越受到信赖和肯定;中国在维和行动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