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精讲精练中国史 专题07 近代前期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师版 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精讲精练中国史 专题07 近代前期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师版 2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中国史 专题07 近代前期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师版)‎ ‎【考纲要求】‎ ‎ 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注意重点考查的内容,如李大钊歌颂十月革命的文章;五四运动后,《新青年》杂志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等。对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表现应掌握: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思维导图】‎ ‎【高频考点整合】‎ 考点一 地主阶级的救亡图存思想 ‎1.(2012·北京高考)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 ‎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致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⑦‎ 考点二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1)主要观点 ‎①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学中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结合起来,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的必要性。‎ ‎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③谭嗣同:抨击纲常礼教,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倡导男女平等。‎ ‎④严复:翻译西方书籍,宣传了人民享有自由权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 ‎(2)影响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归纳总结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四次争论 ‎【特别强调】‎ ‎(1)把握一条主线: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由浅入深、由表入里、选择取舍的渐进历程。‎ ‎(2)理解两个基本观点: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既是对当时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也是对西方挑战的回应;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注意思想史与政治史的结合,如运用政治史中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现象与本质、理论与实践关系原理去解释某种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关系,尤其是儒学在21世纪的发展和走向问题,而这些又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研讨的热点之一。‎ ‎【感悟高考】‎ 2. ‎(2012·海南高考)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 的代表人物是 ( )‎ 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 考点三 新文化运动 ‎【感悟高考】‎ ‎4.(2012·上海高考)“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考点四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 ‎(1)原因 ‎①新文化运动对新思想的提倡,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传播方式 ‎①发表文章,翻译著作;②与反马克思主义阵营论战,如问题与主义之争。‎ ‎③创建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3)影响 ‎①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②马克思主义传入后,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并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归纳总结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几个特征:‎ ‎(1)一个主题: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双重性质: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与救亡相结合,体现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3)五个阶段:‎ (4) 启示:甲午战争失败宣告单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不能挽救中国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完全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同样也不能挽救中国;中国人最终选择的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就是社会主义道路。‎ ‎【课后精练】‎ ‎1.【2012•东城期末考】 “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为此知识分子宣传的思想是 ( )‎ ‎ A.师夷长技 B.中体西用 C.五权分立 D.民主与科学 ‎2.【2012•徐汇一诊】 “自秦变法而败亡,后世人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伏诛,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后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令败亡灭绝而不悔。”李鸿章这段话的主旨是( )‎ A.反对变革 B.主张革新 C.希望进步 D.要求守法 ‎3.【2012•吉林期末考】 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 B.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 C.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 D.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 ‎4.【2012•青浦质检】“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 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兴 ‎5.【2012•西城区期末考】右图为时政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该漫画应创作于 ‎ A.1860年 B.1898年 ‎ C.1919年 D.1948年 ‎6.【2012•安徽名校模拟】8.毛泽东说:“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之所以唤醒了中国人,其原因有 ‎ ①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②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 ‎ ③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④与中国国情相似的近邻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2012•济宁期末考】郑观应曾作出了这样的论述,“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其论述 A.指出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 B.揭示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 C.触及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D.反映了知识阶层改造传统思想的迫切愿望 ‎【答案】C ‎ ‎【解析】从题干看,郑观应认为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实际是批评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只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技术,而不学习西方的制度,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答案为C。‎ ‎【考点定位】必修三·近代前期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洋务运动 ‎8.【2012•枣庄期末考】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仁就是世界的本体。这反映出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9.【2012•南京一模】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 C.主张“中学”“西学”相结合 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2012·宁波八校联考】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材料反映的主要思想是 ‎ A. 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 B. 发展实业挽回国家利益 ‎ C. 创办实业解决民生疾苦 D. 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 ‎【答案】B ‎ ‎【解析】解答此题须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中心内涵。从材料看,“通州之设纱厂” “为中国利源计”可以出其办厂的主要动机为实业救国,故其主要思想是发展实业挽回国家利益 ‎ B项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必修三·近代前期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实业救国思潮 ‎11.【2012·宁波八校联考】梁启超在1923年撰写的纪念《申报》创办七十周年的文章中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的代表性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12.【2012·宁波八校联考】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13.【2012·泉州四校联考】 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一方面指出“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一方面又指出,“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为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材料表明李大钊 ‎ A.彻底否定孔子学说的历史地位 B.李大钊评价孔子前后矛盾 ‎ ‎ C.认为儒家学说不适应现实 D.认为孔教始终代表时代之道德 ‎14.【2012•衡水质检】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以下观点与梁启超的认识相符的是( ) A.辛亥革命取得了彻底成功 ‎ B.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革命成功的前提 ‎ C.近代化的决定因素是人格的觉醒 ‎ D.全面性的结构变革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15.【2012•闵行期末考】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 ‎ 材料一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 一一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 一一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学”(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 这对他们的什么政治主张产生了影响?‎ ‎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知识界关注“西学”的重点有何变化?如何理解“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 如:进化论思想成为戊戌变法指导思想(戊戌变法通过改良的方式,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实行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思想成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辛亥革命,主张用革命的方式,推 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与科学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后期的马克思主义传入),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