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AB考点强化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AB考点强化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9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A组 高频.考点强化练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考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广西桂林、贺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题·29)下表为现行三种版本高中历史教材对同一历史事物(现象)的叙述。 ‎ 高中教材版本 ‎ 课文表述 ‎ 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II ) ‎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人民出版社(必修II) ‎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 ‎ 岳麓书社(必修II) ‎ 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 据此推断,三种教材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鸦片战争与自然经济解体无关            B.自然经济是小农经济的特例 C.战争是自然经济解体主要原因            D.近代以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解析】材料认为鸦片战争推动自然经济解体,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是自然经济的一部分,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三种教材未提及二者的关系,故B项错误;封建社会也曾发生过众多战争,但自然经济并未解体,故C项错误;三种教材都认同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9·四川绵阳二模·29)1878年,李鸿章主持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机器设备均从美国引进,聘请美国技术人员担任总工程师,“期渐收回利源”,并规定“十年以内不准另行设局”这一举措客观上(  )‎ A.解决了军事工业资金困难                    B.抵制了欧美列强经济侵略 C.剌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推动政府放宽了实业限制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解析】洋务派筹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就是为军事工业筹集资金,故解决军事工业资金困难属于主观作用,故A项错误;从材料“期渐收回利源”,可知筹办民用工业的主观目的有抵制欧美经济侵略,故B项错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以维护封建制度为目的,但客观上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C项正确;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是在甲午战争后,故D项错误。‎ ‎【答案】C ‎3. (2019·吉林二模·8)如图所示是19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图(单位:万海关两)图片反映出中国(  ) ‎ A.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                B.经济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 C.经济和管理制度逐渐进步                    D.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解析】依据“19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图”‎ 的图表数据,得出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中国的对外贸易量有较快增长。材料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对外贸易没有取得优势,故A项错误;中国的对外贸易量有较快增长,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日趋紧密,故B项正确;材料与内部经济和管理制度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数据不能反映出中国与欧美工业国在世界市场中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B ‎4.(2019·广东茂名一模·28)1861年烟台开埠,到1880年时草辫的出口量已达到4.9万担,货值近112万海关两。烟台的生丝也远销海外,出口量剧增。与此同时,棉布等大量洋货通过烟台涌入中国。这一现象本质上说明(  )‎ A.中国传统手工业已彻底破产                B.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C.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解析】洋布等传入中推动中国传统手工业破产,故A项错误;草辫和生丝远销海外不能说明农产品整体商品化程度提高,故B项错误;农产品出口和洋货进入中国市场不能说明其属性是民族工业,故C项错误;中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和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说明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9·江西上饶一模·28)表1:1843—1850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表 ‎ 年代 ‎ 白银兑换 ‎ 制钱文数 ‎ 指数 ‎ 年代 ‎ 白银兑换 ‎ 制钱文数 ‎ 指数 ‎ ‎1843 ‎ ‎1656.23 ‎ ‎123.93 ‎ ‎1847 ‎ ‎2167.44 ‎ ‎162.16 ‎ ‎1844 ‎ ‎1724.12 ‎ ‎128.96 ‎ ‎1848 ‎ ‎2299.34 ‎ ‎172.02 ‎ ‎1845 ‎ ‎2024.74 ‎ ‎151.51 ‎ ‎1849 ‎ ‎2354.98 ‎ ‎176.19 ‎ ‎1846 ‎ ‎2208.36 ‎ ‎165.22 ‎ ‎1850 ‎ ‎2230.32 ‎ ‎166.86 ‎ 推动表1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 A.清王朝实施银本位制度                        B.政府镇压农民运动 C.民众对制钱需求量增大                        D.白银大量流向外国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白银价格上涨,不能体现出稳定的银本位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时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当时并未爆发大规模农民运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当时白银和制钱的比例,不是制钱的流通问题,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导致白银外流,银价上涨,故D项正确。‎ ‎【答案】D ‎6. (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28)表2 开平煤矿1890—1894年供给清政府用煤及其在出口总量中所占比重表 ‎ 单位:量(吨),值(海关两) ‎ 年代 ‎ 供给清政府用煤 ‎ 开平产煤出口总量 ‎ 供给清政府用煤量占其出口总量之% ‎ 量 ‎ 值 ‎ ‎1890 ‎ ‎1891 ‎ ‎1892 ‎ ‎1893 ‎ ‎1894 ‎ ‎9,612 ‎ ‎24,667 ‎ ‎29,963 ‎ ‎30,485 ‎ ‎38,550 ‎ ‎40,851 ‎ ‎99,144 ‎ ‎128,661 ‎ ‎140,330 ‎ ‎168,477 ‎ ‎56,855 ‎ ‎95,552 ‎ ‎85,589 ‎ ‎81,840 ‎ ‎104,252 ‎ ‎16.90 ‎ ‎25.82 ‎ ‎35.00 ‎ ‎37.25 ‎ ‎36.97 ‎ 表可知(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B.民族工业解决了清政府财政困难 C.洋务企业具有抵制外资侵略的作用    D.开平煤矿使直隶成为重工业中心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解析】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后,且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开平煤矿供给清政府用煤量的增长,并未提及清政府财政困难,故B项错误;结合史实,洋务运动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对外国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由材料中“开平煤矿1890—1894年供给清政府用煤及其在出口总量中所占比重”不断增长的数据可知洋务企业具有抵制外资侵略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开平煤矿的生产情况而非近代工业发展地理分布,故D项错误。‎ ‎【答案】C ‎7.(2019·广东惠州第三次调研·29)为了换取各省政治支持,南京国民政府于1928年正式将土地税划归给各省管理,放弃了对创造国民总产值65%的农业部门的任何财政权力,中央财政总收入主要依靠关税、盐税、统税等城市税收和工商税收。这一做法可能使(  )‎ A.中央集权面临着新的挑战                    B.城市经济重要性明显高于农村 C.农民税务负担将大大减轻                    D.中国失去农业现代化发展契机 ‎【考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蒋介石初步统一了中国,为了换取各省政治支持,国民政府放弃各地土地税也主要是为了防止地方分裂,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方法之一,故A项错误;题干中“创造国民总产值65%的农业部门”是主要部门,说明农村经济重要性高于城市,故B项错误;题干中讲国民政府放弃各地区农业税,并没有提及到农民税收多少,不能判断农民税收负担轻重,故C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将土地税划归给各省管理,国民政府失去了主要的税收来源,财政收入下降,同时也失去了对全国农业的管理,不利于国民政府时期农业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D ‎8.(2019·山东济南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11)下表反映了民国初年成立的实业团体统计情况(单位:个),表中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中国(  ) ‎ 时间 ‎ 数量 ‎ 民国元年 ‎ ‎40余 ‎ ‎1913年6月 ‎ ‎95 ‎ ‎1915年12月 ‎ ‎107 ‎ A.国际环境日益改善                                B.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C.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D.民主共和观念发展 ‎【考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从1912年到1915年实业团体数量不断增长,一战爆发于1914年,故与国际环境改善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民族意识觉醒应该是甲午战后,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实业救国思想兴起于19世纪末,是一战期间民资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之一,实业团体数量的增长与思潮兴起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与民资资本主义发展相关的实业团体的发展情况,无法体现民主共和观念的发展情况,故D项错误。‎ ‎【答案】C ‎9.(2019·江西赣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11)到1928年底,美、德、挪、比、意、丹、葡、荷、英、法、西等国相继与国民政府签订新关税条约,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将值百抽五税率改为差等税率,税率由5%至80%共14级。这些变化(  )‎ A.使中国真正实现关税自主权                B.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扭转了中国贸易的逆差局面                D.使关税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财政来源 ‎【考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1928年底”,中国依旧为半殖民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虽然不能根本上实现关税自主的局面,但是客观上国定税则,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民族工业,有利于其发展,故B项正确;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为关税自主权问题,不能反映关税在整个财政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B ‎10.(2019·山西晋中高三1月高考适应性调研测试题(A)·28)1922年,吴蕴初在上海创办天厨味精厂。为了对抗日本味精的冲击,他不得不借“国货”为天厨味精打开销路,甚至捐献飞机表示抗日,进而博得爱国名声,天厨味精的销路于是猛增,吴本人也被称为“味精大王”。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                B.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C.日本对华贸易优势逐步衰弱                D.实业家有较强民族救亡意识 ‎【考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可知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据材料“为了对抗日本味精的冲击,他不得不借‘国货’为天厨味精打开销路,甚至捐献飞机表示抗日,进而博得爱国名声,夫厨味精的销路于是猛增,吴本人也被称为‘味精大王’”得出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日本对华贸易优势逐步衰弱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是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实业家有较强民族救亡意识虽然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答案】B ‎11. (2019·福建泉州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题·12)表2 1935—1937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指数 ‎ 据此推知(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        B.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取得成效 C.中国的对外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        D.西方国家经济陷入经济危机泥潭 ‎【考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甲午战后,故A项错误;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故B项正确;对外贸易进出口指数体现不了入超到出超,故C项错误;1935—1937年大危机已经逐渐摆脱,故D项错误。‎ ‎【答案】B ‎12.(2019·山东临沂高三质量检测考试题·10)刘国良在《中国工业史·近代卷》中指出:1937年,重工业资本在工业中只占9.2%,工厂数占18.5%。到了1942年,重工业资本在国统区工业中则占78.86%,工人占48.69%,动力设备占81.85%。导致重工业比重大幅度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借鉴苏联的模式                    B.抗战发展军工企业的需要 C.国统区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考点】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苏联模式为斯大林模式,材料中国统区重工业资本大幅增加与斯大林模式无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1942年相比1937年,国统区的重工业资本大幅增加,联系史实可知此时期为抗日战争时期,抗战需要发展军工企业,因而导致国统区的重工业资本大幅增加,故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国统区重工业资本变化,不能反映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抗战时期重工业比重增大主要是因为抗战需要,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非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吉林二模·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清朝时代的帝都北京是权力的象征,核心功能是国家政治管理中心。内城以皇城、紫禁城为中心,“分列八旗,拱卫皇居”,严禁经商、生产,维护皇权的权威,体现专制社会的秩序安排。直至1900年之前,城市建设仍然停留在中世纪时代,落后于青岛、广州等城市,更落后于后来居上的上海。北京第一个近代公园中央公园是由清帝退位后,社稷坛改建的,天安门广场的开放也是在1913年后。少得可怜的商业区难以适应发展需求。王府井大街毗邻使馆区,外交使节和侨民众多,附近又是达官显贵的住宅和官府,消费群体高档化和西洋化,成为京城少数的商业街区。 ‎ ‎——据习五一《民国时期北京的城市功能与城市空间》改编 ‎ 材料二 近代工业的出现使资金、技术、人才集中于城市,城市开始从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转向以生产消费功能为主,经济上取得对农村的支配地位。城市社会结构(社会阶层)发生变化,工商业人口比重增加,工人、士绅、企业家、银行家、记者、商人、买办等构成城市新兴阶层。租界对城市管理体制的变化起着示范引导作用。上海英租界由领事召集选出董事会,下设工部局,内设财政、税收、工程、警察等负责租界管理。这种机制颇似西方城市的行政制度。租界的市政条例很多,如人车分道等,增强了市民的公共意识。租界影响华界,华界模仿租界,推动着中国城市的近代化。城市建设开始注重基础设施和城市规划,以官府、祭祀坛殿、寺庙为中心的布局被以商业街区和市民活动空间为核心的格局代替,人们根据交通、生产、环境和消闲的因素设计城市。上海公共租界从 19 世纪50年代中期起开始兴建高标准的碎石马路,电报电话、照明系统、邮政系统得以建立。城市向开放、多元、快节奏的工业生活方式变迁。通商口岸城市形成一种亦中亦西的殖民地色彩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消费格局发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化。观念的更新是人们消费变化的思想根源。在物质生活领域最先打破等级制,消费走向大众化、平民化。 ‎ ‎——据田兵权《简议中国城市的近代转型》改编 ‎ ‎(1)依据材料一概述晚清时期北京城市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期北京城市近代化水平较低的原因。(12分) ‎ ‎(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城市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城市的近代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13分)‎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清朝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材料一“清朝时代的帝都北京是权力的象征”“体现专制社会的秩序安排”,政治功能突出,突出王朝尊严和统治秩序;材料一“少得可怜的商业区”,反映出商业落后,市民活动空间少;材料一“近又是达官显贵的住宅和官府”,贵族化消费特征明显;“严禁经商、生产”,经济凋敝,对民生缺乏足够的重视。第二小问原因,从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 ‎(2)第一小问主要表现,材料二“城市开始从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转向以生产消费功能为主”“城市社会结构(社会阶层)发生变化”,近代城市功能和城市结构发生变化;“租界影响华界,华界模仿租界”,城市管理体制发生变化;“城市建设开始注重基础设施和城市规划”,也表现为城市建设 (市政基础建设)的近代化;“传统的消费格局发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化”,新观念的输入使近代城市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第二小问推动作用,从政治上为进步的政治运动和民主革命积蓄了新的力量,经济上推动城乡经济发展、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等级秩序等方面分析。‎ ‎【答案】(1)特点(6分):政治功能突出;突出王朝尊严和统治秩序(2分);商业落后,市民活动空间少(2分);贵族化消费特征明显(2分);经济凋敝,对民生缺乏足够的重视(2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6分) ‎ 原因(6分):属于政治中心,专制和保守势力强大(2分);传统思想和观念根深蒂固(2分);开放程度低,西方文化影响较小(2分);工商业落后(2分);皇权至上观念的影响,无意改善民生(2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6分) ‎ ‎(2)主要表现(6分):近代城市功能和城市结构发生变化(2分);城市管理体制发生变化(2分);城市近代化也表现为城市建设 (市政基础建设)的近代化(2分);新观念的输入使近代城市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3分) ‎ 推动作用(7分):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成为中国城乡进步和近代化发展的样板和带动力量(1分);城市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的变化,城市新兴阶层产生(2分);新生力量迅速崛起,为进步的政治运动和民主革命积蓄了新的力量(2分);中国社会进步思想和观念的形成,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2分);冲击着封建等级秩序,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2分)。‎ ‎14.(2019·云南昆明高三摸底调研测试题·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中国电影发展史(节选) ‎ ‎19世纪末 ‎ ‎1895年电影诞生于法国。1896年,中国进行第一次外国电影放映。 ‎ ‎20世纪初 ‎ ‎1905年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诞生。1913年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1914年,从欧洲进口胶片困难,中国电影业不得不就此歇业。直到1916年,美国胶片输入中国,中国电影业又一次开始艰难的跋涉。 ‎ ‎20世纪20年代 ‎ ‎1923年《爱国伞》讲述了侠义青年林国魂刺杀卖国贼的故事。1926年《和平之神》讲述了两省军阀发动战争,“和平之神”凌云飞与未婚妻林素薇历尽险阻,促使双方督军通电停战。 ‎ ‎20世纪30至 ‎ ‎40年代 ‎ 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1933年左翼电影《铁板红泪录》反映了当时的农村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1934年国民党成立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打压左翼电影。1938年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成立,1942‎ 年《塞上风云》是我国抗战时期第一部表现各民族团结抗战的影片。?? ‎ ‎1945年至 ‎ ‎1949年 ‎ 从1945年到1949年不到四年的时间里,上海进口美国好莱坞影片就达1896部,几乎独占上海首轮影院。这种状况给国产电影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 ‎——摘编自蹇河沿《中国电影观念史))等 ‎ 从材料中提取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定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考点】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中国物质、习俗和大众传媒的变化 ‎【解析】由材料四则信息可知中国电影业的产生发展历程折射了近代社会时代变迁,可以结合不同时期电影发展情况结合史实进行阐述。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国电影业受外国电影双重影响,也可以进行阐述。‎ ‎【答案】示例一 ‎ 论题: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折射了时代变迁。(2分) ‎ 阐述:幸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封建主义,揭露和批判封建礼教的电影《难夫难妻》正是这种社会变迁的反映;电影《爱国伞》、《和平之神》反映了列强侵略和军阀混战的时代背景;电影《铁板红泪录》、《塞上风云》反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国共分裂对峙及走向合作抗口的时代主题。(任答2点8分)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电影业必然反映近代中国遭受外来侵略、各阶级救亡图存以及近代化不断发展的时代特点。(2分) ‎ 示例二 ‎ 论题:外国侵略对中国电影业产生了双重影响。(2分) ‎ 阐述:1895年电影诞生于法国,1896年外国影片传入中国,1905年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诞生,说明随着西方电影及电影技术传入,中国的电影业兴起。 ‎ 欧洲、美国进口胶片直接影响中国电影业的生存,美国好莱坞进口影片数量巨大,沉重打击国产电影业,说明中国电影业依赖西两方技术,难以和外国电影竞争。(8分) ‎ 一方面,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电影业的兴起发展;另一方面,西方侵略与掠夺,阻碍了中国电影业的发展。(2分)‎ B组 考前.预测押题练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考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安徽宿州一模·30)台湾学者张王法指出,在1860-1916年,社会领导阶层不仅来自新旧士绅,也来自新知识分子。后者大约为前者的十倍。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来自新知识分子者较少,到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新知识分子逐渐取代了土绅而为社会的领导阶层。这种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  )‎ 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推手                B.阶层变动源于经济结构变化 C.政治制度变革制约社会演进                D.封建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说的是社会阶层变动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而不是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关系,故A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知识分子阶层逐渐取代了土绅而为社会的领导阶层,故B项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说的是社会阶层变动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而不是政治制度变革和社会演进的关系,故C项错误;封建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是在新中国建立后,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9·广西桂林、贺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题·28)郑观应在《商务叹》中云:“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实业教国思潮的兴起                            B.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早期维新思想 ‎【解析】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主张和外国人进行商战,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19世纪末,故A项错误;郑观应感叹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外国入侵,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对封建压迫的声讨和反抗,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9·山西太原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9)下表为1871~1910年间中国棉布和棉纱的进口量。从材料可知(  ) ‎ 年代 ‎ 棉纱(1000担) ‎ 价值(海关两1000) ‎ 棉布(1000匹) ‎ 价值(海关两1000) ‎ ‎1870 ‎ ‎70 ‎ ‎1877 ‎ ‎14439 ‎ ‎24877 ‎ ‎1880 ‎ ‎152 ‎ ‎3648 ‎ ‎13561 ‎ ‎19735 ‎ ‎1890 ‎ ‎1081 ‎ ‎19392 ‎ ‎16561 ‎ ‎25629 ‎ ‎1900 ‎ ‎1488 ‎ ‎30187 ‎ ‎15964 ‎ ‎45419 ‎ ‎1910 ‎ ‎2282 ‎ ‎62831 ‎ ‎17013 ‎ ‎67852 ‎ A.《马关条约》的签订推动了棉纱棉布进口量的增加 B.棉布进口量的相对稳定反映了中国贸易地位的改善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二者进口量折射出近代民族织布业发展变化的特征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解析】根据所学,《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而材料1900年棉布进口量并未增加,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棉纱进口量不断增加,而棉布进口量趋稳,表明中国的棉布市场需求量在增加,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以1895年《马关条约》为界,之前以商品输出为主,之后以资本输出为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棉布进口量趋稳,棉纱进口量增加,表明中国棉纺织业不断发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市场,故D项正确。‎ ‎【答案】D ‎4.(2019·重庆高三11月调研卷·28)清政府在1893‎ ‎ 年正式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之后十年又陆续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这些举措(  )‎ A.意在分化民主革命力量                        B.有利于近代工商业发展 C.适应了近代化外交要求                        D.加强了清王朝统治基础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解析】“清政府在1893 年正式承认海外华人归国”可得民主革命尚未对中国造成影响,故A项错误;“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之后十年又陆续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正式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之后十年又陆续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不属于外交的举措,故C项错误;材料中清政府的做法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对清朝统治的冲击作用越来越大,故D项错误。‎ ‎【答案】B ‎5. (2019·安徽黄山一模·7)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镑 ‎ A. 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C.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解析】吸食毒品,确实可以抵消一部分英国制造品的消费,但它不是根本性的原因,故A项错误;商品输入过多,依据价值规律会出现价格下降,总体输华值依旧会出现上升,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848年—1852年英国商品输华值呈现下降,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市场的依赖性较小所致,故C项正确;中国征收内地税,影响了英国通过扩大销售范围来增加商品输华值,但也不是英国商品输华值下降的根本性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C ‎6.(2019·山东滨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11)下表是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由此可以看出(  ) ‎ 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0 ‎ ‎0 ‎ ‎4250 ‎ ‎100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7708 ‎ ‎100 ‎ ‎1911 ‎ ‎4810 ‎ ‎16 ‎ ‎20441 ‎ ‎69 ‎ ‎4445 ‎ ‎15 ‎ ‎19696 ‎ ‎100 ‎ A.中国的半殖民地化逐步加深                B.传统小农经济结构逐渐瓦解 C.近代中国逐渐落后西方世界                D.列强逐渐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解析】材料是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反映了从1849年到1911年晚清财政收入中农业税比重逐渐下降,工商杂税比重逐渐上升,并未直接反映中国受到外国侵略的半殖民地化的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中讲述的是从1849年到1911年农业税比重逐渐下降,这反映了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瓦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因此工商杂税比重上升,故B项正确;材料中只讲述了税收比重的变化不能体现中国落后西方,故C项错误;材料是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反映了从1849年到1911年晚清财政收入中农业税和工商杂税的变化情况,并不能体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故D项错误。‎ ‎【答案】B ‎7.(2019·云南昆明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28)下表是1918—1920年日本纱和印度纱进入中国上海的情况(单位:海关两): ‎ 年代 ‎ 日本纱 ‎ 印度纱 ‎ 合计 ‎ ‎191 8年5月—1919年4月 ‎ ‎70 891 ‎ ‎39 251 ‎ ‎1 10 142 ‎ ‎191 9年5月—1920年4月 ‎ ‎34 177 ‎ ‎1 38 996 ‎ ‎173 173 ‎ 增减 ‎ ‎-36 714 ‎ ‎+99 745 ‎ ‎+63 031 ‎ 结合时代背景,对上表解读合理的是(  )‎ A.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受阻                    B.北洋政府鼓励发展经济政策有效 C.反帝爱国运动推动的结果                    D.印度纱日本纱相比价格有优势 ‎【考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1918—1920年日本纱和印度纱进入中国上海”表格中只是选取了“1918年5月到1919年4月”和1919年5月到1920年4月”这两个单位时间,不能体现进口工业品对全国的影响,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增减”栏可以看出,在这两个时间段里,“合计+63031”进口总体呈上升趋势,无法体现北洋政府的有效政策,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在上述时间段里,“日本纱”大幅减少,“印度纱”印度纱大幅增加,联系所学可知与国内流行的反日运动相关联,故C项正确;表格中没有关于“日本纱”和“印度纱”价格对比,无法判断其是否有价格优势,故D项错误。‎ ‎【答案】C ‎8.(2019·新疆乌鲁木齐一模·13)陆军总部发布命令:“政府机关暨国营事业,以及一切税款之收支,自我政府所派人员接收后,即应完全使用法币,不得再用伪钞,京沪区各银行,自民国三十四年九月十二日起,凡一切往来交易,应一律使用法币。”国民政府上述做法的目的是(  )‎ A.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强化对金融领域的控制                        D.便于融入国际贸易 ‎【考点】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1945年抗战胜利国民政府加强对京沪地区的金融管制、及国民政府相关的往来经济贸易用法币结算而非涉及到抗日根据地的经济,故A项错误;国名政府加强对金融的管控是为抗战后内战,取得国内唯一统治权做准备,故B项错误;京沪地区银行结算用法币表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金融领域的控制,故C项正确;材料做法加强国民政府对金融的管控,从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国际贸易,故D项错误。‎ ‎【答案】C ‎9.(2019·云南昆明高三摸底调研测试题·28)鸦片战争后,我国沿海地区陆续出现西洋建筑。甲午战争后,西洋建筑向内地扩展,但发展主要限于城市,在广大农村基本上仍沿袭原有的建筑模式。此现象说明西方建筑(  )‎ A.在中国发展不平衡                                B.取代传统建筑的必然性 C.与现代生活相适应                                D.与传统建筑已逐渐融合 ‎【考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解析】材料体现西洋建筑主要出现在沿海地区及内地城市,广大农村依然沿袭原有的建筑模式,说明西方建筑在中国发展不平衡,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广大农村依然沿袭原有的建筑模式,说明西方建筑并不会取代传统建筑,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西方建筑在中国的分布特点,未体现是否与现代生活相适应,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西方建筑在中国的分布特点,未体现其与传统建筑是否相融合,故D项错误。‎ ‎【答案】A ‎10.(2019·河南濮阳一模·29)1900年,蔡元培之妻逝世,多人登门说媒。蔡元培贴出“征婚启事”:第一,不缠足。第二,识字。第三,男子不娶妾,不娶姨太太。第四,丈夫死后,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则“启事”使说媒的人顿时退避三舍。这反映出当时(  )‎ A.婚俗观念发生彻底转变                        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显现 C.近代报刊方便信息传播                        D.新思想传播的阻力较大 ‎【考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解析】根据材料“这则启事使说媒的人顿时退避三舍”得出蔡元培的新式征婚要求大多数人并不赞同,得出婚俗观念并未彻底转变,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与材料所给1900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仅指出蔡元培贴出征婚启示,没有涉及启示是用报刊进行刊登的,所以不能得出近代报刊方便信息传播的结论,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得出蔡元培主张的新思想影响下征婚要求并未被大多数人认可,所以表明新思想并未受到社会广泛接受,其传播受到的阻力较大,故D项正确。‎ ‎【答案】D ‎11.(2019·河北沧州高三12月教学质量监测题·11)1900年前后的上海、天津、汉口等租界区域,一些中下层人士热衷于“紧身窄袖半洋装”和“马夹密门绸纽扣”;知识分子与买办阶层则青睐于“金丝眼镜雕毛扇,窄袖衣衫阔领头。品海香烟龙角嘴,包车钻戒诩风流。”这表明当时(  )‎ A.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B.阶层等级观念逐渐淡化 C.开放程度影响消费观念                        D.国人服饰发生根本变化 ‎【考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解析】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是从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阶层等级观念逐渐淡化与材料的内容租界不同阶层的人穿着变化不符,故B项错误;租界不同阶层的人穿着变化反映开放程度影响到人们的消费观念,故C项正确;租界内人们服饰的变化不能说明国人服饰发生根本变化,因为广大农村人们的服饰没有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11.(2019·山东济宁高三期末考试题·10)20世纪初,中国有识之士专门创办了《女子世界》《中国女报》等一些有关妇女的刊物,其他的革命书刊也发表了不少争取女权的文章,倡导“扶植女子共谋进步,以造福女界,即以造福于中国”。其主要目的在于(  )‎ A.推进社会风俗变革                                B.促进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实现男女权利平等                                D.动员妇女参加反清民主革命 ‎【考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解析】材料主要讲述了20世纪初革命书刊发表争取女权文章,结合史实可知,当时革命书刊对女权的倡导并不是简单的为了推动风俗变革,故A项错误;促进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是革命书刊发表争取女权文章的影响而不是目的,故B项错误;结合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当时不可能实现男女权利的平等,故C项错误;材料中讲述了中国有识之士创办《女子世界》《中国女报》等革命书刊发表争取女权的文章,结合20世纪初的历史背景,可知其目的是为了动员和鼓舞妇女参加民主革命,故D项正确。‎ ‎【答案】D ‎12.(2019·湖南衡阳高三12月联考题·9)民国成立第一天,上海《申报》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新国成立,百度维新。余友喜,新君、新话连篇,呼其妻曰新娘子。妻不应。还呼之曰新相公,亦觉赧然无以应。余友忽发新思想,夫妇二人张新国旗,穿新冠服,新头新脑,在室中行新婚。”这在客观上可以反映(  )‎ A.部分民众对新生政权的认同                B.社会习俗已完成了近代化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民众仍具有浓厚保守思想 ‎【考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新国成立,百度维新。余友喜”、“张新国旗”直接说明对新生政权的认同,“呼其妻曰新娘子。妻不应”表明只是部分民众的认可,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妻不应”、“相公”说明还有保守思想的影响存在,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反映是一对新婚夫妇的态度而不足以说明深入人心,故C项错误;材料“行新婚”、“百度维新”都表明新思想的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辽宁省实验、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3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我国钱币自商代起源后,钱币形态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 时间 ‎ 特征 ‎ 商晚期到春秋初期 ‎ 形态上比较原始;开启后世钢铸币先河;没有出现文字。 ‎ 春秋初到战国晚期 ‎ 钱币上出现文字,以纪地为主;种类进一步增多;钱币的标准化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出现圆形化趋势。 ‎ 秦统一到唐中期 ‎ 由纪地变为纪重;钱币的形制初步统一;出现具有高级铸币形态性质的年号钱币;大小钱币的兑换进一步明确。 ‎ 唐中期到清朝覆灭 ‎ 钱币的质地多样,宋朝出现纸币,明清时期以银为主;少数民族铸币深受汉族铸币的影响;对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 ‎——摘录自张宏明《钱币》 ‎ 材料二 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各方面的具体工作逐渐展开,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金融调整。中国是个银本位国家。美国在三十年代前期采用的白银政策,严重地危害了中国金融。美国高价收购白银,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金融界受到世界白银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动荡不稳,从而直接危害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共计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作为三行的基金。‎‎1935年11月3日 ‎,又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三大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法币的币值与银价脱离,不再受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从而稳定了金融。金融界的充实与稳定,银行放款的增加,使投资工业变得有利可图,这便刺激了资本家投资的欲望,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 ‎——摘编自《1935年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南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钱币演变的趋势并加以说明。(12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调整货币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作用。(13分)‎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1)第一小问趋势,根据“出现圆形化趋势”、“钱币的形制初步统一”得出钱币形制走向统一;根据“钱币的质地多样”得出钱币质地逐渐多样化;根据“大小钱币的兑换进一步明确”得出兑换规范化。第二小问说明,主要分析古代中国钱币演变的积极影响,根据“少数民族铸币深受汉族铸币的影响;对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得出促进民族融合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结合所学可知政治上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经济上有助于稳定金融秩序进而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等等。 ‎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美国高价收购白银,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得出美国的白银政策对中国冲击严重;根据“直接危害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得出金融动荡直接危害国内经济发展;根据“美国在三十年代前期”并结合所学得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货币制度长期以来极为紊乱。第二小问积极作用,根据“以三大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得出结束了货币混乱状态,实现了币制的统一;根据“法币的币值与银价脱离,不再受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得出摆脱了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根据“金融界的充实与稳定,银行放款的增加,使投资工业变得有利可图,这便刺激了资本家投资的欲望,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得出稳定了金融市场,促进了工业资本的增长,推动了经济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政府在战时调整经济,保障抗战胜利。‎ ‎【答案】(1)趋势:钱币形制走向统一;钱币质地逐渐多样化;钱币形制和兑换规范化(6分) ‎ 影响:稳定金融和市场秩序,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6分) ‎ ‎(2)原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美国的白银政策对中国冲击严重;中国货币制度长期以来极为紊乱;金融动荡直接危害国内经济发展。(6分,答出3点即可)。 ‎ 作用:结束了货币混乱状态,实现了币制的统一;摆脱了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稳定了金融市场,促进了工业资本的增长,推动了经济发展;有利于政府在战时调整经济,保障抗战胜利。(7分,每小点2分答出4点7分)‎ ‎14.(2019·内蒙呼和浩特高三质量普查调研考试题·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 发展阶段 ‎ 筑路总里程(公里) ‎ 综合统计 ‎ 大事记 ‎ 肇兴(1876—1894) ‎ ‎473.4,其中官办占69.3% ‎ 全国总里程2.‎3万公里,计0.‎‎23公里 ‎1880年,第一家铁路工厂胥各庄机修厂诞生。 ‎ ‎/百平方公里,东北和沿海地区占比94%。 ‎ 钢轨型号200多种,机车型号120多种,32%的车站无信号设备,货车平均载重800多吨。 ‎ 第一次筑路高潮 ‎ ‎(1895—1911) ‎ ‎9200,其中借外资或列强直接修建占83.5% ‎ ‎1909年,近代中国第一条自建的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建成。 ‎ 从低谷走向高峰 ‎ ‎(1912—1937) ‎ ‎11000,在已建成的铁路中列强直接或控制经营占86.7% ‎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进入高潮。 ‎ ‎——摘编自杨勇刚《中国近代铁路史》 ‎ 上表是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简表,从表中题取相关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考点】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全国卷41题 ‎【解析】根据图表中的第一列得出: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呈现阶段性;根据第二列得出:近代铁路发展呈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根据第三、四列得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是数量少、质量差、分布不均匀;总结四列得出:铁路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展开。比如论题一:铁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助推器,可以从铁路对近代中国工业的近代化、新兴社会力量的增强的角度论述铁路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积极影响。比如论题二:铁路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助推器,论述可以从中国近代铁路修建的开始动力、铁路修建权的把控、列强借助铁路对中国矿产的垄断权的角度进行论述。‎ ‎【答案】要求:1.材料以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为主线,从发展的主要特征、特征的成因及近代铁路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提取信息。2.论题要清晰完整,如: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是数量少、质量差、分布不均匀;近代铁路发展呈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铁路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展开等。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4.最后总结,注意运用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 示例:论题:铁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助推器。 ‎ 铁路工业是近代工业的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加强了地区的联系,加速了商品流通,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兴起和发展。同时铁路工业的发展还推进了新兴社会力量壮大、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可见,铁路有力推动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 示例:论题:铁路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助推器 ‎ 近代铁路在中国的出现是随着西方侵略而来的,中国近代的铁路多是列强投资修筑,为其直接或间接控制。而且列强还控制着铁路沿线的采矿、行政管理等权立。筑路权是列强在中国争夺的主要目标。铁路成为列强在近代中国掠夺资源、扩张势力的主要工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