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讲免疫调节课时规范训练课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讲免疫调节课时规范训练课件

免疫调节 ‎1.(2016·江苏盐城中学月考)下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①~⑥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进行的只有①②③‎ B.图甲②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而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 C.图乙d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D.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现过敏反应 解析:选A。图甲中不需要抗原刺激就能进行①②③过程,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吞噬细胞、淋巴细胞,A正确;图甲②过程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并不会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B错误;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快速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错误;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机体的二次免疫,不属于过敏反应,D错误。‎ ‎2.(2016·湖南岳阳质检)下图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暴露抗原的作用 B.吞噬细胞中的酶能将抗原分解成碎片 C.T细胞的抗原受体能识别抗原碎片,并与之结合 D.T细胞的抗原受体识别抗原碎片后,直接分泌抗体等淋巴因子 解析:选D。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联系和区别是解题的关键。由图可知,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暴露抗原的作用,吞噬细胞中的酶将抗原分解成碎片后,将其暴露在细胞膜的表面,并能够与T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抗体由浆细胞分泌,不属于淋巴因子。‎ ‎3.右图是H7N9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是吞噬细胞,②是在胸腺中成熟的T细胞 B.经过细胞①中溶酶体的处理,可以暴露病原体的抗原 C.病原体进入细胞①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物质③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图示过程体现了它具有识别功能 解析:选C。病原体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4.用实验动物可以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具体方法是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实验组接种含疫苗的接种物,然后再都接种病毒。下列是对该实验原理、结果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原理是疫苗进入动物体内后可刺激B细胞,使之分化后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当再次接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可以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反应 B.接种病毒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免疫反应一样强烈 C.为确定疫苗的有效浓度,需要对实验组注射不同浓度的疫苗 D.本实验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解析:选B。疫苗进入动物体内后可刺激B细胞,使之分化后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当再次接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可以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反应。对照组没有注射含疫苗的接种物,故没有记忆细胞存在,当接种病毒后,其免疫反应没有实验组强烈。可通过对实验组注射不同浓度的疫苗来确定疫苗的有效浓度。特异性免疫过程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发挥作用。‎ ‎5.下图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给未感染过禽流感病毒的人注射灭活的H5N1禽流感病毒,可以诱导M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B.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C.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D.图中具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M细胞 解析:‎ 选D。图中所示的过程是体液免疫过程,其中M细胞为记忆细胞,E细胞为浆细胞。未感染过禽流感病毒的人,体内没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浆细胞来自记忆细胞和B细胞;图中除E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功能外,其他细胞都有识别抗原的功能,但吞噬细胞的识别功能没有特异性。‎ ‎6.干扰素是受病毒感染的细胞所产生的能抵抗病毒感染的一组蛋白质。侵入细胞的病毒激活干扰素基因,合成干扰素。干扰素并不直接杀死病毒,而是刺激自身和周围的细胞产生另一种能抑制病毒复制的蛋白质,从而抵抗感染。下面为干扰素抑制病毒复制图解。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干扰素的产生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参与 B.干扰素是一类免疫活性物质,可由多种细胞产生 C.抑制蛋白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病毒的复制只需要被感染细胞提供原料核糖核苷酸 解析:选D。干扰素是一种分泌蛋白,产生时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参与;干扰素是一类免疫活性物质,可由多种细胞产生;根据题意,干扰素能刺激自身和周围细胞产生抑制病毒复制的蛋白质,故抑制蛋白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病毒的复制需要被感染细胞提供原料(脱氧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氨基酸)、场所(核糖体等)、酶等条件。‎ ‎7.(2016·琼海模拟)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7N9侵入人体后可发生如图免疫反应(A、B为有关的物质),下列各种分析正确的是(  )‎ A.禽流感病毒H7N9侵入机体后,能刺激T细胞增殖和分化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能产生抗体与病毒结合 B.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7N9清除 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可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解析:‎ 选D。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A错误;A物质表示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只能增强淋巴细胞的杀伤力,不能清除抗原,B错误;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C错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D正确。‎ ‎8.(2016·宁波模拟)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注射抗原Y,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b B.根据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抗体 C.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识别抗原 D.机体合成的数百万种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是由于抗体分子结构中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解析:选C。曲线b表示第8天注射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向人体注射抗原(疫苗)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抗体为蛋白质,其分子结构中无核苷酸。‎ ‎9.利用免疫学原理既可以预防疾病,也可以治疗疾病。如图是某人获得抗病毒抗体的两种途径及其抗体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途径①注射的是病毒疫苗,途径②注射的是抗病毒抗体 B.途径①通常用于免疫预防,途径②通常用于免疫治疗 C.途径①曲线下降原因可能是抗病毒抗体与病毒结合凝集沉淀 D.途径②曲线在0~7天期间逐渐上升的原因可能是病毒逐渐增多的结果 解析:选C。途径①注射的是抗病毒抗体,通常用于免疫治疗,曲线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抗病毒抗体与病毒结合凝集沉淀,也可能是由抗病毒抗体的存活时间决定的;途径②注射的是病毒疫苗,通常用于免疫预防,曲线在0~7天期间逐渐上升的原因是机体发生了特异性免疫过程,产生了合成分泌抗病毒抗体的浆细胞。‎ ‎10.(2016·福建泉州五校联考)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解析:选D。浆细胞产生的物质是抗体,组织胺不是由浆细胞产生的,A错误;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剧烈的过敏反应也会危及生命,C错误。‎ ‎11.(2016·湖南怀化二模)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特异性免疫的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____(填字母)。‎ ‎(2)在物质f的作用下,____________(填字母)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和分化,进而发生免疫效应。为获得d细胞中合成、分泌物质Y有关的细胞器,一般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 ‎(3)图中的____________(填字母)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且此类细胞还能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的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这些细胞死亡的方式称为____________。‎ 解析:图中a为T细胞、b为吞噬细胞、c为B细胞、d为浆细胞、e为效应T细胞、f为淋巴因子、k为记忆细胞、X为抗原、Y为抗体。(1)淋巴因子、抗体是免疫活性物质。(2)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分离获得细胞器一般采用差速离心法。(3)效应T细胞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用于清除体内衰老、被破坏、癌变的细胞,这些细胞死亡的方式称为细胞凋亡。‎ 答案:(1)f、Y (2)c 差速离心 (3)e 细胞凋亡 ‎12.(2016·重庆调研)乙酰胆碱是一种可引起受体膜产生动作电位的神经递质,能特异性地作用于各类乙酰胆碱受体。当人体被银环蛇咬了后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下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物质A是____________,细胞③通过____________过程产生细胞④⑤。‎ ‎(2)在图甲中的①~⑤细胞中,不能识别α银环蛇毒的细胞是____________(填代号),物质B与α银环蛇毒结合的部位是____________。‎ ‎(3)人被毒蛇咬伤后会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 ‎(4)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图乙可知,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α银环蛇毒代替乙酰胆碱与____________结合,阻碍兴奋的传递。‎ ‎(5)在野外工作的科研人员,为防止银环蛇伤害,一般要进行预防接种。下图曲线A、B表示甲、乙两人第一次注射α银环蛇毒的抗体血清、α银环蛇毒疫苗后血液中的α银环蛇毒的抗体含量,请在图中分别画出第二次两人均注射等量α银环蛇毒疫苗后血液中α银环蛇毒的抗体含量变化曲线(曲线线形按A、B线形)。‎ 解析:(1)观察甲图可知,细胞⑤能产生抗体,可知其为浆细胞,该过程为体液免疫,④为记忆细胞,③为B细胞,②为T细胞;细胞①能摄取抗原,并将抗原处理后呈递给②T细胞,可知细胞①为吞噬细胞;T细胞产生的物质A能作用于B细胞,可知物质A为淋巴因子;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通过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图甲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为浆细胞,即细胞⑤;抗体与α银环蛇毒结合的部位为人体的内环境。(3)人体在恐惧时产生较多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该过程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4)⑥为神经纤维的轴突末梢,当兴奋传导到该部位时,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分析图乙可知,α银环蛇毒能代替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递。(5)甲第一次注 射的为α银环蛇毒抗体血清,而乙注射的是α银环蛇毒疫苗,故第二次注射相同抗原后,甲的机体为初次接触该种抗原,免疫反应为初次免疫,曲线等同于乙第一次注射疫苗的曲线B,而乙机体注射相同抗原后产生二次免疫反应,较之第一次,反应速率更快,产生抗体更多。‎ 答案:(1)吞噬细胞 淋巴因子 增殖、分化(或分裂、分化) (2)⑤ 内环境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4)正电位 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 (5)见下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