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遗传综合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物遗传综合题

‎ 遗传综合题 ‎1.(18分)[来源:Z*xx*k.Com]‎ ‎ 玉米是全世界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一般表现为雌雄同株(图甲),偶然在田间发现雌雄异株的个体(图乙、丙、丁)。玉米的雌花序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序由显性基因T控制。当基因型为bb时,植株不长雌花序;基因型为tt时,植株中原来的雄花序转为雌花序。‎ ‎ (1)育种工作者选用两纯合亲本乙、丙杂交,F1再与丁杂交后得到下表中的结果:‎ ‎ 植株丁的基因型是____,F1的基因型是____。若F1自交,则F2中的雌雄同株、雄株、雌株之比为____。通过上述结果可知,决定玉米性别基因的遗传遵循 定律。‎ ‎ (2)玉米茎的长节与短节为一对相对性状,为对其进行基因定位,育种专家做了如下杂交实验(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 若F1和基因型与亲代母本相同的个体杂交,其子代表现型为____,则决定茎的长节与短节性状的基因与T、t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 (3)酵母菌可以利用玉米秸秆水解液产生发酵产物,人们欲通过育种获得优良的发酵菌种。‎ ‎ ①某种酵母菌生活史中存在二倍体和单倍体的世代交替(如图所示),将此种酵母菌接种在培养基上培养,形成多个菌落。若某一菌落中有子囊孢子出现,则产生子囊孢子的酵母菌为 倍体;若某一菌落中酵母菌不再具有产生孢子的能力,则其最可能为____倍体。通过子囊孢子形成的营养细胞两两融合而得到的酵母菌会出现多种类型,其主要 原因是____,从而可能得到发酵能力强的茵种。‎ ‎ ②通过育种获得的优良菌种,其中某些菌体细胞在保藏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突变,根本上改变了酵母菌群体的____,导致一段时间后大多数菌体的性状改变,不再适于生产。‎ ‎2.( 14分)家蚕原产于我国,是丝绸原料的主要来源,它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有重要地位。请回答下列有关家蚕的问题。‎ ‎(1)家蚕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雄蚕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蚕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正常情况下,雌蚕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______条Z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______条Z染色体。‎ ‎(2)在家蚕中皮肤正常(A)对皮肤油性(a)为显性,且A和a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雄蚕比雌蚕的丝质好,出丝率高,所以极早鉴别出蚕的雌雄具有明显的经济意义。根据油蚕幼虫皮肤油纸样透明和身体虚弱等特点,易于把雌蚕分开,大量淘汰雌蚕,保留雄蚕。可利用______________蚕和______________蚕杂交,杂种F1代中,雄蚕全部正常,而雌蚕都是油蚕。‎ ‎(3)生物科技工作者用X射线处理蚕蛹,将家蚕第10号染色体上含有黑卵基因的一段染色体转移,连接到___________染色体上,从而可以借助光电自动选卵机将黑卵选出并杀死,达到去雌留雄的目的。蚕卵的这种变异类型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家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Y)与白色基因(y)。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I、i基因,当基因I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Y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而i基因不会抑制黄色基因Y的作用。若基因型为IiYy、iiyy的两个个体交配,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子代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 ‎3.(18分)产前诊断是优生的主要措施之一,其中的羊水检查是对孕妇进行检查的一种手段。检查羊水和羊水中的胎儿脱落细胞,能反映胎儿的病理情况。下列甲图是羊水检查的主要过程,据图回答。‎ ‎]‎ ‎(1)抽取的羊水离心后得到的胎儿脱落细胞需进行细胞培养,除了给予一定量的O2维持细胞呼吸外,还需要提供CO2气体以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需定期更换培养液,原因是 。‎ ‎(2)对培养的胎儿脱落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时,通常选用处于有丝分裂 (时期)的细胞,主要观察染色体的 。对培养细胞用    处理,可以使细胞中的染色体释放出来。下列疾病可以通过此方法检测的有 (A. 原发性高血压 B.苯丙酮尿症 C. 猫叫综合征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 ‎(3)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缺乏某种酶,使苯丙氨酸不能沿着正常途径转变成酪氨酸,而只能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对胎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图乙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途径;图丙表示某家系遗传系谱图。‎ ‎①诊断某胎儿是否患苯丙酮尿症的是检验羊水中_______________的基因。‎ ‎②图丙所示Ⅱ– 1因缺乏图乙中的酶X而患有苯丙酮尿症,Ⅱ– 3因缺乏图乙中的酶Y而患有尿黑酸尿症,(上述两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用A和a、B和b表示)。则I– 1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若人群中苯丙酮尿症发病率为1/10000,Ⅱ– 3后代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 ‎ ‎4. (18分)在蜜蜂的蜂巢中,有由受精卵发育来的蜂王和工蜂(均为雌性),以及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来的雄蜂。蜜蜂的附肢有沟(花粉筐)、沟边有毛(花粉刷),自然界的野生工蜂为短毛、浅沟性状的“非富蜜型”。科研人员在自然界中偶然得到极少数具有长毛、深沟性状的“富蜜型”雄蜂,作了如下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母本(♀)‎ 父本(♂)‎ 杂交结果 实验一 非富蜜型 富蜜型 ‎♀、♂均为非富蜜型(F1)‎ 实验二 F1非富蜜型 富蜜型 ‎♀、♂均为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 实验三 富蜜型 F1非富蜜型 ‎♂富蜜型,♀非富蜜型 ‎(1)一个蜂巢中的蜂王、工蜂、雄蜂等全部个体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个体,由于获得的营养不同,只有一只雌蜂发育为蜂王,其余都发育为雌性工蜂,可见生物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用__________将雄蜂和工蜂的有丝分裂细胞染色,在___________下观察并记录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则观察到的结果为___________。‎ ‎(3)蜜蜂的长毛、深沟的性状最初是通过________产生的。据实验结果分析,这两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为显性。‎ ‎(4)由实验二结果可推知母本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子,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_____定律。‎ ‎5.(16分)水稻有香味是受基因控制的,其植株和种子均有香味。研究人员为确定香味基因的显隐性,以有香味的“粤丰B”和无香味“320B”水稻为材料,互为父母本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P 有香味“粤丰B”×无香味“320B”‎ F1 植株全部无香味 ‎ F2 植株有香味(57株) 植株无香味(190株)‎ ‎ ‎ 所结种子全部有香味 所结种子全部无香味的62株 所结种子中既有有香味也有无香味的128株 请分析回答:‎ ‎ (1)从实验结果分析,水稻有无香味的性状是由 对基因控制的,其遗传符合 ‎ 定律,做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 ,其中香味基因是 性基 ‎ ‎ 因。‎ ‎ (2)在F2代无香味的190株植株中,杂合子有 株。‎ ‎ (3)不同品种水稻的香味有差异,具有不同香味的水稻两两杂交,所获得的各F1群体均表现为有香味。不同品种的有香味水稻分别与无香味的水稻杂交,F1、F2植株与种子香味表现及比例与上述杂交实验结果一致。由此可以判断,香味基因的出现很可能是 的结果,这一变化具有 。所有供试有香味水稻的香味基因彼此之间可能是 基因。‎ ‎6.(14分)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先天性垂体性侏儒症的家系(设相关基因为A、a,系谱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据系谱图分析,该病为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推测Ⅱ-3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2)该病患者由于垂体产生的_____________不足,引起侏儒症。‎ ‎(3)研究人员采集了10位家系成员(系谱图中有编号的个体)的血样,提取了这些 成员的DNA,采用_________技术对该病相关基因—GHRHR基因片段(260bp,bp代表碱基对)进行大量扩增,然后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stUⅠ对其切割,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电泳图谱如下图所示。‎ 据系谱图和电泳图谱分析可知:‎ ‎①该病患者的GHRHR基因片段有______个BstU I酶切点。 ‎ ‎②在提取DNA的部分家系成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③若Ⅱ-10与Ⅱ-11再生育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 ‎7.(16分)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现儿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股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 ‎(1)己知Ⅰ、Ⅱ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墓因位于    染色体上。‎ ‎(2) Ⅲ组的繁筑结果表明脱毛、有毛性状是由        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        定律。‎ ‎(3) Ⅳ组的繁殖结果说明,小鼠表现出脱毛性状不是         影响的结果。‎ ‎(4)在封闭小种群中,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属于     。此种群中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的条件是    。‎ ‎(5)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I个G突交为A,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  (填选项前的符号)。   ‎ A.由GGA变为AGA B.由CGA变为GGA C.由AGA变为UGA D.由CGA变为UGA ‎(6)研突发现,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4因表现的蛋白 质,推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蛋白质合成 。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蛋白质会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据此推测脱毛小鼠细胞的_ 下降,这就可以解释表中数据显示的雌性脱毛小鼠的原因。‎ ‎8.(16分) 研究人员在研究虎皮鹦鹉羽色的遗传时发现,若将纯种的绿色和白色鹦鹉杂交,F1都是绿色的;让F1自交,F2羽毛产生四种表型:绿、蓝、黄、白,比例为9:3:3:l。研究人员认为,鹦鹉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等位基因可以用A、a和B、b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请利用上述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对研究人员的观点加以验证。‎ 实验方案: 。‎ 预测结果: 。‎ 后来经过研究知道,A基因控制合成蓝色素,B基因控制合成黄色素,其机理如下所示 无色物质 基因B 酶B 黄色素 基因A 酶A 无色物质 蓝色素 绿色 ‎ ‎ ‎(2)根据上述信息推断,亲本绿色鹦鹉和白色鹦鹉的基因型分别是 ,F2中蓝色鹦鹉的基因型是 。‎ ‎(3)F2鹦鹉中,一只蓝色鹦鹉和一只黄色鹦鹉杂交,后代 (可能、不可能)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 ‎(4)若绿色鹦鹉A基因和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互换属于哪种变异?‎ ‎ ‎ ‎(5)鸟类性别决定类型是ZW型,即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 。为了保护珍稀濒危鸟类,安全、准确的进行性别鉴定非常重要,因为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 的因素之一。1999年研究人员从鸟粪中提取了一种位于其性染色体上的DNA特异序列并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用 进行酶切,再对酶切产物 检测,成功地对鸮鹦鹉的性别进行了鉴定。‎ ‎9.(18分)优质彩棉是通过多次杂交获得的品种,其自交后代常出现色彩、纤维长短等性状遗传不稳定的问题。请分析回答:‎ ‎(1)欲解决彩棉性状遗传不稳定的问题,理论上可直接培养 ,通过 育种方式,快速获得纯合子。但此技术在彩棉育种中尚未成功。‎ ‎(2)为获得能稳定遗传的优质彩棉品种,研究人员以白色棉品种57-4做母本,棕色彩棉做父本杂交,受粉后存在着精子与卵细胞不融合但母本仍可产生种子的现象。‎ 这样的种子萌发后,会出现少量的父本单倍体植株、母本单倍体植株及由父本和母本单倍体细胞组成的嵌合体植株。‎ ‎① 欲获得纯合子彩棉,应选择 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植株 ,使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② 下图是研究人员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时的实验处理和结果,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实验效果最好的实验处理是 。‎ ‎ ‎ ‎③ 欲鉴定枝条中染色体数目是否已加倍,可以通过直接测量 ,并与单倍体枝条进行比较作出判断。欲检测染色体数目已加倍的植株是否为纯合体,在实践中应采用 的方法,依据后代是否出现 作出判断。‎ ‎10.(10分)玉米紫冠(A)对非紫冠(a)、非糯(B)对糯(b)、非甜(D)对甜(d)有完全显性作用。以紫冠非糯非甜玉米为母本,非紫冠糯甜玉米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得到F1代植株。对F1进行自交和测交,得到8个自交穗和7个测交穗。F1自交和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紫冠非糯非甜 紫冠糯非甜 紫冠非糯甜 非紫冠非糯非甜 非紫冠 糯非甜 非紫冠 糯甜 合计 ‎(粒)‎ F1自交后代 ‎1180‎ ‎197‎ ‎486‎ ‎199‎ ‎269‎ ‎160‎ ‎2491‎ F1测交后代 ‎426‎ ‎124‎ ‎571‎ ‎136‎ ‎412‎ ‎563‎ ‎2232‎ ‎ (1)F1自交后代出现的新类型有____________种。‎ ‎ (2)以上三对相对性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可在__________________(全部/部分)自交穗上观察到F2代性状分离现象。‎ ‎ (3)F1测交后代呈现1:1:1:1分离比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F1自交后代中紫冠甜的个体所占百分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由于玉米含赖氨酸较少,科学家采用了__________技术,将富含赖氨酸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玉米体内,在玉米植株内成功表达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 11. ‎(16分)小鼠的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由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群控制,科学家利用基因群组成为aa的A品系小鼠和基因群组成为bb的B品系小鼠进行了如图17‎ 所示的杂交实验,并获得了X品系小鼠。请据此图回答:(注:不考虑MHC基因群内各基因通过染色体交叉互换进行基因重组)‎ ‎ ‎ ‎(1)小鼠MHC的遗传 (遵循、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群组成为 。‎ ‎ (2)研究表明,器官移植时受体是否对供体器官发生免疫排斥,只取决于两者的MHC是否完全相同。从F2、F3、……至F20中选出ab小鼠的方法是:将杂交后代小鼠的皮肤移植到A品系小鼠身上,选择 。‎ ‎(3)F21中X品系小鼠占的比例是 ,获得的X品系小鼠的遗传物质除了MHC基因群外,其它与 品系小鼠的基本一致。若将X品系小鼠的皮肤移植到 品系小鼠时会发生免疫排斥。‎ ‎(4)已知小鼠对M、N抗原免疫应答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品系小鼠对M应答,对N不应答;B品系小鼠对M不应答,对N应答;F1对M、N均应答。‎ ‎ ①F21小鼠的表现型有 种。‎ ‎ ②若X品系小鼠的表现型为 ,则能确定小鼠针对M、N抗原免疫应答的基因属于MHC基因群。‎ ‎12.(18分)现有如下品系特征的几种果蝇,已知表中所列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研究人员通过裂翅品系与其他品系果蝇的杂交实验,阐明了裂翅基因的遗传规律。‎ 品系名称 品系的部分性状特征 裂翅 ‎ 灰体、裂翅 黑檀体 ‎ 黑檀体、直翅 野生型 ‎ 灰体、直翅 请分析并回答:‎ ‎(1)若要确定裂翅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可将裂翅品系与野生型进行 ,若 ,则可确定裂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科学家通过实验确定了裂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完成了下列实验:‎ P 裂翅品系×野生型 ‎↓‎ ‎ F1 裂翅品系 野生型 ‎ ↓ ↓ ‎ F2 裂翅品系 野生型 野生型 ‎ 157只 85只 由上述实验可推测出裂翅性状由 性基因控制。F1裂翅品系自交后代中,裂翅品系与野生型比例接近2:1的原因最可能是 。‎ ‎(3)已知黑檀体性状由3号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若要对裂翅基因进行进一步的染色体定位,现选择(2)中裂翅品系与黑檀体品系进行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 。将F1中 雌蝇与黑檀体直翅雄蝇进行交配产生后代。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说明裂翅基因与黑檀体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后代只出现2种表现型,则说明裂翅基因在 号染色体上,且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 ‎13.(8分)图17示果蝇染色体组成,有眼和无眼是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的。研究者获得一些无眼突变体和单体果蝇类型(该果蝇体细胞中某一对同源染色体缺少一条),并应用这些材料研究做了系列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已知果蝇Ⅲ号染色体上有黑檀体基因,将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F1代均为灰体有眼果蝇,说明无眼为______性状。将F1代雌雄果蝇相互杂交,F2代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 ‎ ,其比例接近于_________ ,说明控制无眼的基因不在Ⅲ号染色体上;将无眼基因与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重组实验时,若实验结果与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___,则说明控制无眼的基因极可能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 (2)为验证(1)的推测,将有眼且Ⅳ号是染色体单体的果蝇与无眼果蝇杂交。‎ ①若F1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基因不在Ⅳ号染色体上;‎ ②若F1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且比例接近于_______,则该基因位Ⅳ号染色体上。‎ ‎ (3)果蝇的单体类型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_________类型。‎ ‎14.(16分) 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遗传的问题。‎ Ⅰ.研究果蝇时发现,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且实验证明B、b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上(同源区段)(见右图)。‎ ‎(1)有一只XXY的截毛果蝇,其双亲都是表现型为刚毛的杂合体,则产生该果蝇是由于其_______(父方、母方)形成了异常的生殖细胞,导致这种异常生殖细胞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 ‎(2)控制果蝇的红、白眼性状的基因R、r只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种群中有各种性状的雌果蝇。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定红眼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可选择表现型为_______的雌果蝇与这只果蝇交配,然后观察子代的性状表 现,根据子代果蝇红、白眼与刚、截毛的对应关系判断该雄果蝇的基因型。‎ ‎ ①如果子代果蝇均为刚毛,则该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RBYB;‎ ‎ ②如果子代_______,则该雄果蝇基因型是XRBYb ‎ ③如果子代_______,则该雄果蝇基因型是XRbYB Ⅱ.猫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当猫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X染色体时,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如图所示。请回答:‎ ‎(1)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细胞有_______条失活的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_______过程受阻而不能表达。 (2)控制猫毛皮颜色的基因A(橙色)、a(黑色)位于X染色体上,现观察到一只橙黑相间的雄猫体细胞核中有一条失活的X染色体,该雄猫的基因型是_______。‎ Ⅲ. 19世纪,人们发现了染色体在细胞遗传中的重要作用,在研究染色体主要组成成分谁是遗传物质时,科学家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是_______,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为研究DNA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取四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等量的ATP和等量的DNA聚合酶,在各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DNA分子,它们分别是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小牛胸腺细胞、T2噬菌体的DNA。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各试管中残留的每一种脱氧核苷酸的含量。该实验要探究的是_______。‎ ‎15.(16分)某农科所做了两个小麦品系的杂交实验:70cm株高(以下表现型省略“株高”)和50cm杂交,F1全为60cm。F1自交得F2,F2中70cm:65cm:60cm:55cm:50cm约为1:4:6:4:1。育种专家认为,小麦株高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用A、a,B、b,……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F2中60cm的基因型是 。要验证F1的基因型,如果采用测 交实验而放弃简单易行的自交实验的主要原因是排除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F1测交得到的后代表现型是 ,比例是 。 ‎ ‎(2)上述实验材料中,一株65cm和60cm杂交,F1 (可能、不可能)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 ‎(3)右图为某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它含有     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     条染色体,该生物的卵细胞单独培养成的生物体是    倍体。 ‎ ‎(4)若利用小麦的根尖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应选取 区的细胞进行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 。‎ ‎16.(18分)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相对性状,自然界中紫罗兰大多为单瓣花,偶见更美丽的重瓣花。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研究:‎ ‎(1)让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1,再从F1中选择单瓣紫罗兰继续自交得F2,如此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重瓣紫罗兰,所有的重瓣紫罗兰都不育(雌、雄蕊发育不完善)。‎ 单瓣紫罗兰 单瓣紫罗兰(50%)‎ 重瓣紫罗兰(50%、均不育)‎ 重瓣紫罗兰(50%、均不育)‎ 单瓣紫罗兰(50%)‎ ‎ P F1‎ ‎ F2‎ ‎ ‎ ‎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紫罗兰花瓣单瓣和重瓣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定律,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 ‎(2)取上面实验中F1的单瓣紫罗兰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继续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植株只表现为重瓣,说明:亲代单瓣紫罗兰中含有______基因的花粉不育,而含有_______基因的花粉可育。‎ ‎(3)继续研究发现,引起某种配子不育是由于等位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造成的(B基因和b基因不缺失)。综合上述实验推断:染色体缺失的________可育,而染色体缺失的_________不育。‎ 下图是F2中单瓣紫罗兰花粉母细胞中发生联会的一对染色体,请在染色体上标出相应的基因。‎ 若B、b表示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B_、b_ 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F1单瓣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4)现有基因型分别为BB、Bb、bb、B_b、bb_等5种紫罗兰,欲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3)中的推断,需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的亲本组合进行______________实验。 ‎ ‎17.(8分)某雌雄异株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该植物有蓝花和紫花两种表现型,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B和b(位于X染色体)共同控制。已知其紫色素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如下图所示。‎ 现用蓝花雄株(aaXBY)与某紫花雌株杂交,Fl中的雄株全为紫花。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紫花雌株的基因型为    ,Fl中的雌株表现型及其概率为         。‎ ‎(2)若该蓝花雄株(aaXBY)与另一杂合紫花雌株杂交,则Fl的表现型及比例      。‎ ‎(3)若将上述两亲本的体细胞杂交,培育出新植株,其技术原理为 ,新植株体细胞的染色体组为 组,新植株开花的颜色为 。‎ ‎(4)图中紫色素的形成过程说明基因可以             ,进而控制生物性状。请写出图中①过程遗传信息流动途径              。‎ ‎18.(22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正常时能保护红细胞免受氧化物质的威胁,此酶异常时表现为缺乏症,这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绝大多数平时没有贫血和临床症状,但在一定条件下,如使用氧化剂药物、食用蚕豆等,可能发生明显的溶血性贫血。‎ ‎(1)导致男性发病的异常基因不会从父亲遗传给儿子,只会从母亲遗传给儿子。由此推断决定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基因在 染色体上。‎ ‎(2)经检测发现一个女性体内可以同时出现正常和异常两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但每个细胞中只出现一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可能的原因是一个细胞中决定此酶的成对基因有 个表达。溶血症状的轻重取决于 的比例,所以女性杂合子的表型多样。‎ ‎(3)人群中出现异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根本原因是 。用某种异常酶基因和正常酶基因经 技术扩增后,再用 标记制成探针与受检者的基因杂交,如受检者基因与两种探针 ,则表明此个体为杂合子。‎ ‎(4)若调查此溶血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 调查;若调查该病在某地的基因频率可直接由 (男性群体/女性群体/整个人群)中的发病率得出。人体所有细胞只有决定异常酶基因的个体中,男性个体数 (多于/少于/等于)女性。‎ ‎(5)某女性(杂合子)与正常男性婚配,其子女将各有 (几率)获此致病基因。‎ ‎19.(12分)果蝇为XY型性别决定,与人的性别决定方式不同的是,果蝇由受精卵中的X染色体的数目决定雌性或雄性。下表为果蝇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及发育情况,请分析回答:‎ 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 发育情况 XX、 XXY 雌性,可育 XY、XYY 雄性,可育 XXX、YO(没有X染色体)、YY 胚胎期致死 XO(没有Y染色体)‎ 雄性,不育 ‎(1)染色体数目正常的亲代果蝇交配后,形成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受精卵,其原因可能是亲代雌果蝇卵细胞形成过程中 未分开,产生了含有XX性染色体的卵细胞,与正常含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后形成XXY受精卵;还可能是亲代雄果蝇产生精子时 未分开,并与正常的卵细胞结合后形成XXY受精卵。‎ ‎ (2)果蝇的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只白眼雌蝇和一只红眼雄蝇交配后,F1代雌蝇和雄蝇均既有红眼也有白眼,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亲代果蝇中某一亲本的性染色体数目异常。‎ ‎①这一杂交组合中,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是 (父本、母本),其性染色体组成是 。‎ ‎②亲代白眼雌蝇的基因型是 ,其产生的卵细胞中,基因组成的类型可能有 ‎ (写出具体的基因组成);亲代红眼雄蝇的基因型是 ,子代红眼雄蝇的基因型是 。‎ ‎(3)在果蝇群体中有一种“嵌合体”果蝇,其身体左侧无“性梳”,而身体右侧有“性梳”(“性梳”是雄果蝇特有性状)。研究发现“嵌合体”果蝇左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右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O。该果蝇染色体的变异产生于 (原始生殖、体)细胞的 分裂过程中。‎ ‎20.(16分)野生型家蚕翅为白色,饲养过程中偶然发现有的个体翅为黄色,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家蚕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的繁殖结果如下。‎ 组合编号 I II III IV V VI 交配组合 黄翅♀×白翅品种甲♂‎ 黄翅♂×白翅品种甲♀‎ 第I组F1自交 第I组F1×白翅品种甲 黄翅×白翅品种乙 第V组F1自交 子代家蚕总数(只)‎ 黄翅 ‎597‎ ‎664‎ ‎1364‎ ‎346‎ ‎0‎ ‎176‎ 白翅 ‎0‎ ‎0‎ ‎463‎ ‎359‎ ‎956‎ ‎792‎ ‎(1)前四组的子代家蚕中黄翅和白翅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遗传符合 定律。‎ ‎(2)V、VI组结果说明的翅色显隐关系似乎与前四组矛盾,但进一步研究发现白翅品种乙中另有一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此有关,该基因可能会对黄翅基因的表达起 ‎ 作用,导致V组子代全为白翅,VI组子代黄翅与白翅的比值接近于3:13。若该解释合理,第VI组子代中白翅家蚕应该有 种基因型。‎ ‎(3)家蚕是二倍体,雄蚕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蚕性染色体组成为ZW,通过适当剂量的γ射线处理,研究人员筛选到黄翅基因插入W染色体上的品种,该变异属于 ,若变异品种中黄翅基因不会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则亲本性状为 时,能直接利用子代翅的颜色区分雌雄。‎ ‎(4)研究发现,家蚕体色为黄色与类胡萝卜素有关,但家蚕自身不能合成该类色素,只能从食物中摄取自身所需的色素分子,由此推断家蚕体内一定存在能与其吸收的色素分子结合的 ,协助色素分子向细胞内转运。为证实此推断,科学家可采用一定的技术抑制 表达出产物,然后观察家蚕体色变化,若 ,则支持该推断。家蚕体色这一性状是 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1. (16分)图1表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图2表示果蝇性染色体X和Y的非同源区段和同源区段。已知控制果蝇刚毛(B)和截毛(b)的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请分析回答:‎ ‎(1)基因B和b的根本区别是 ,它们所控制性状的遗传遵循 定律。若只考虑这对基因,截毛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 。‎ ‎(2)若某雄果蝇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有一显性致病基因,与正常雌果蝇交配,后代发病率为 ;若此雄果蝇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同时存在另一致病基因,与正常雌果蝇交配,后代发病率为 。‎ ‎(3)研究人员发现,果蝇群体中偶尔会出现Ⅳ-三体(Ⅳ号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从变异类型分析,此变异属于 。已知Ⅳ-三体的个体均能正常生活,且可以繁殖后代,则三体雄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中Ⅳ号染色体的数目可能有 条(写出全部可能性)。从染色体组成的角度分析,此种三体雄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产生 种配子,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正常个体和三体的比例为 。‎ ‎22.(8分)叶锈病对小麦危害很大,伞花山羊草的染色体上携带抗体基因能抗叶锈病。伞花山羊草不能和普通小麦进行杂交,只能与其亲缘关系相近的二粒小麦杂交。这三种植物的染色体组成如下表所示:‎ 植物种类 伞花山羊草 二粒小麦 普通小麦 染色体组成 ‎2x = 14, CC ‎4x = 28, AABB ‎6x = 42, AABBDD 注:x 表示染色体组,每个字母表示一个(含有7条染色体的)染色体组 为了将伞花山羊草携带的抗叶锈病基因转入小麦,研究人员做了如图14所示的操作。‎ ‎(1)杂种P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正常产生生殖细胞,因而高度不育。用秋水仙素处理,使_________________,形成异源多倍体。‎ ‎(2)杂种Q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有_______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因无法配对而随机地趋向某一极,这样形成的配子中,有的配子除了含有ABD组全部染色体以外,还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当这样的配子与普通小麦的配子融合后,能够产生多种类型的后代,选择其中具有抗性的后代——杂种R,必然含有携带抗叶锈病基因的染色体。 21世纪教育网 ‎(3)研究人员采用射线照射杂种R的花粉,目的使携带抗叶锈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能__________到小麦的染色体上。经照射诱变的花粉再授粉到经过___________处理的普通小麦花上,选择抗叶锈病的子代普通小麦,经_________________可获得稳定遗传的抗叶锈病普通小麦。‎ ‎23.(13分)有两个肉鸭品种——连城白鸭和白改鸭,羽色均为白色。研究人员以下表所示外貌特征的连城白鸭和白改鸭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16所示,请分析回答:‎ ‎ 外貌特征 亲本 ‎ 羽色 肤色 喙色 连城白鸭 白色 白色 黑色 白改鸭 白色 白色 橙黄色 P 连城白鸭 × 白改鸭 ‎ ↓‎ F1 灰色[来源:21世纪教育网]‎ ‎ ↓F1个体相互交配 F2 黑羽、灰羽 白羽 ‎ 333只 259只 ‎(1)表格所示亲本的外貌特征中有 对相对性状。F2中黑羽、灰羽:白羽约为 ,因此鸭的羽色遗传符合 定律。‎ ‎(2)研究人员假设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素合成(用符号B,b表示,B表示能合成黑色素),另一对等位基因促进黑色素在羽毛中的表达(用用R,r表示,r表示抑制黑色素在羽毛中的表达)。根据连城白鸭喙色为黑色,而白改鸭喙色不显现黑色推测,上述杂交实验中连城白鸭的基因型为 ,白改鸭的基因型为 ,F2表现为不同于亲本的灰羽,这种变异来源于 ,F2代中,白羽鸭的基因型为 ,黑羽.灰羽鸭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 ‎(3)研究人员发现F2黑羽:灰羽=1:2,他们假设R基因存在剂量效应,跟一个R基因表现为灰色,两个R基因表现为黑色,为了验证该假设,他们将F1灰羽鸭与亲本中的白改鸭进行杂交,观察统计杂交结果,并计算比例。‎ ‎①若杂交结果为 ,则假设成立。‎ ‎②若杂交结果为 ,则假设不成立。‎ ‎(4)请在空白处写出上述假设成立时的遗传图解(3分)。‎ ‎24. (5分)在家蚕遗传中,幼蚕体色的黑色与淡赤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茧的黄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不同杂交组合得到的子代数量比如下表:‎ 子代 组合 亲本 黑蚕 黄茧 黑蚕 白茧 淡赤蚕 黄茧 淡赤蚕 白茧 一 黑蚕黄茧×黑蚕白茧 ‎3‎ ‎0‎ ‎1‎ ‎0‎ 二 黑蚕黄茧×黑蚕黄茧 ‎9‎ ‎3‎ ‎3‎ ‎1‎ 三 黑蚕黄茧×淡赤蚕白茧 ‎1‎ ‎1‎ l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合一的结果表明茧色的相对性状中________________色为显性。‎ ‎(2)组合二的结果表明控制幼蚕体色和茧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子代中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 ‎(3)若用D、d和B、b 分别表示幼蚕体色和茧色的等位基因,组合三中黑蚕黄茧的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这种变异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 ‎25. (7分)下图为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与此相关基因为A、a):‎ ‎(1)该遗传病是由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性基因控制的,Ⅰ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2)Ⅱ6和Ⅱ7若再生第二胎,其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3)Ⅲ10和Ⅲ11如果婚配是______________婚配,他们后代出现患者的概率是_______。与正常婚配相比,这种婚配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10分)玉米籽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和紫色三种。为了解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以下6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亲本 组合 纯合紫色×‎ 纯合紫色 纯合紫色×‎ 纯合黄色 纯合黄色×‎ 纯合黄色 黄色×黄色 紫色×紫色 白色×白色 F1籽 粒颜色 紫色 紫色 黄色 黄色、白色 紫色、黄色、‎ 白色 白色 ‎ ‎ ‎(1)玉米籽粒的三种颜色互为 。根据前四组的实验结果 (能,不能)确定玉米籽粒颜色由几对基因控制。‎ ‎(2)若第五组实验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据此推测玉米籽粒的颜色由 对等位基因控制,第五组中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 种。第四组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 ;第五组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 。‎ ‎ (3)玉米植株的叶片伸展度较大,易造成叶片间的相互遮挡,影响对光能的利用率。在玉米田中,偶然发现一株叶片生长紧凑的植株。检验此株玉米叶片紧凑型性状能否遗传,最简便的方法是 (杂交、自交、测交)。若此性状可遗传,则后代出现 。如果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同,则最初紧凑型性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 或 。‎ ‎27.(9分)已知某植物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T)对感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为获得矮秆抗病的新品种,科研人员设计了育种方案,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并回答:‎ ‎(1)据图分析,F1植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是 。‎ ‎(2)理论上说,F1植株上所结种子长出的植株构成的每个株系中,表现型有 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植株占 。每个株系中高秆和矮秆的表现型之比为 。‎ ‎(3)研究人员发现,所有株系中有一株系(甲)种植后全部表现为高秆,据此推断F1植株中有纯合高秆。分析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人工杂交过程中去雄不彻底而造成母本自交;二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矮秆基因发生了突变。研究人员现通过分析甲株系的抗病性状来探究原因。首先对甲株系进行 的处理,之后观察植株是否有抗性。若甲株系的表现型为 ,推测其基因型是 ,可能原因是母本自交;若甲株系表现型为 ,其基因型是 ,则可能原因是父本的矮秆基因发生了突变。‎ ‎29.四倍体大白菜、二倍体结球甘蓝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分别为40、18,以四倍体大白菜为母本,授以二倍体结球甘蓝的花粉,取授粉后5~7天的雌蕊,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杂种植株。选择杂种植株为母本、二倍体大白菜为父本杂交,结籽率为3.19%。请回答:‎ ‎(1)杂种植株的根尖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分别为_______。杂种植株结籽率很低的原因是________。‎ ‎(2)只能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杂种植株的原因是,自然条件下四倍体大白菜和二倍体结球甘蓝之间存在________。‎ ‎(3)通过________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杂种植株的结籽率。‎ ‎(4)杂交所用的四倍体大白菜是由二倍体低温诱导形成的,这种变异是染色体数目以________的形式成倍的增加。‎ ‎30.(16分)油菜细胞中有一种中间代谢产物简称为PEP,其运输到种子后有下图所示的两条转化途径。科研人员根据PEP的转化途径培育出了高油油菜(即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了58%),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基因A与物质C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前者含有      。‎ ‎(2)分析上图可知,油菜含油量提高的原因是      的形成抑制了酶b合成过程中的    阶段,此阶段在    (场所)进行。‎ ‎(3)油菜的花色有黄、白之分(用A、a表示),种子中芥酸含量有高、低之分(用B、b表示)。黄花低芥酸和白花高芥酸油菜杂交,F1全部为白花高芥酸,F1自交得到的F2有白花高芥酸和黄花低芥酸两种,比例约为3:1。‎ ‎①两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 ‎②请在右侧圆圈中画出F1的染色体组成并标出基因的位置。‎ ③控制花色与芥酸含量的基因在遗传时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 ,最可能的原因是   ;要证明此解释是否正确,可让F1的白花高芥酸植株与      植株杂交,如果子代    ,则说明该解释是正确的。‎ ‎31.(16分)为了研究果蝇眼色和翅形的遗传规律,科研工作者以紫眼卷翅、赤眼卷翅、赤眼长翅(野生型)三个不同品系的果蝇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 实验一 P 赤眼卷翅 × 赤眼长翅 F1 赤眼卷翅 赤眼长翅 ‎ ‎ F2 赤眼卷翅 赤眼长翅 ‎301只 149只 ‎ 实验二 P 紫眼卷翅 × 赤眼长翅 F1 赤眼卷翅 赤眼长翅 ‎230只 251只 ‎ ‎ F2 赤眼卷翅 赤眼长翅 紫眼卷翅 紫眼长翅 ‎ 516只 254只 137只 80只 ‎(1)无论正交反交,实验一和实验二F1卷翅个体中,雌雄比例接近1:1,说明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紫眼卷翅和赤眼卷翅个体均为 。控制果蝇眼色和翅形的2对基因的传递符合 定律。‎ ‎(2)研究者在解释以上果蝇翅形的遗传现象时提出,卷翅基因具有致死效应,并设计了转基因实验进行验证。‎ ① 提取卷翅品系个体DNA:利用DNA和蛋白质等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 不同,使DNA与其他物质分离;为了进一步提纯和析出DNA,可用 处理含DNA的滤液。获得较纯净的DNA样品后,应用PCR技术扩增含卷翅基因的DNA片段。‎ ② 重组和导入基因:将上述扩增片段与病毒重组,导入赤眼长翅品系果蝇的受精卵。其中病毒的作用是 ,以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是因为 。‎ ③ 体外培养受精卵至成虫,选择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雌雄果蝇交配。若以上假设成立,则后代卷翅与长翅的比例为________。‎ ‎(3)另一些研究者在解释以上果蝇翅形的遗传现象时提出,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果蝇在卷翅基因(B)所在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d),该基因纯合致死。‎ ① 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d基因的存在 (能,不能)解释F2卷翅与长翅的数量比。‎ b B d1‎ b B d2‎ 紫眼卷翅品系 赤眼卷翅品系 ② 在进一步研究中,研究者又提出,紫眼卷翅品系和 赤眼卷翅品系隐性致死基因不同(分别用d1和d2‎ 表示),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 d1d1和d2d2致死,d1d2不致死。d1和d2 ‎ ‎(属于,不属于)等位基因,理由是 。‎ ‎③ 若以上假设成立,则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 杂交,后代卷翅与长翅的比例为________。‎ ‎32.(10分)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的问题:‎ ‎(1)图A和图B表示果蝇甲和果蝇乙X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请据图回答:‎ ‎①图A中的朱红眼基因与深红眼基因是        (等位/非等位)基因。‎ ‎②与图A相比,图B发生了变异,此变异属于      。‎ ‎(2)果蝇种群中常出现性染色体异常的个体,从而产生不同的表现型(见下表)‎ 性染色体组成 XXX YO XXY XYY XO 表现型 胚胎期致死 胚胎期致死 雌性可育 雄性可育 雄性不育 ‎①由上表可知,果蝇的性别取决于 染色体的数目。‎ ‎②探究果蝇眼色的遗传方式过程中,摩尔根做了下列杂交实验:‎ 白眼雄果蝇×红眼雌果蝇→全部红眼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雄果蝇全部是白眼,雌果蝇全部是红眼 但他的学生蒂更斯通过大量实验发现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的杂交子代有少数例外:每2000~3000只雌果蝇中出现一只白眼可育果蝇,同时每2000~3000只雄果蝇中也会出现一只红眼不育果蝇。从性染色体异常角度分析,很可能的原因是亲本 (白眼雌/红眼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导致的。据此分析,杂交子代中的白眼可育雌果蝇和红眼不育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控制红白眼色基因分别用B、b表示) 。‎ ‎(3)遗传学上将染色体上某一片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的现象叫缺失。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两条染色体在相同区域同时缺失叫缺失纯合子,常导致个体死亡,但此缺失发生在雄性的X染色体上,也会致死。若仅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而另一条正常叫缺失杂合子,生活力降低但能存活。‎ ‎①现有正常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选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比为2:1。若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则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比应为 。因此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可能是由于 造成的。‎ ‎②根据上述假设推断,此白眼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染色体会出现 现象。可用 方法直接证实。‎ ‎33.(14分)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 条。‎ ‎(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产生Xr、XrXr 和 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 (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 ,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 。‎ ‎(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 ‎ 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期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 。‎ 结果预测:Ⅰ. 若 ,则是环境改变;‎ Ⅱ. 若 ,则是基因突变;‎ Ⅲ. 若 ,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34.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中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 ‎(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分析。‎ ‎①Ⅰ-2的基因型为 ;Ⅱ-5的基因型为 。‎ ‎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 ‎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 。‎ ‎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 。‎ ‎35.(13分)右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显示的是________(雄性/雌性)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含有_____个染色体组。若仅考虑性染色体,则该果蝇产生的配子有_________种。‎ ‎(2)图中II与II是________染色体,II与III是_______染色体。减数分裂时,‎ II与II的分开是在_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填时期)。‎ ‎(3)控制长翅(B)与残翅(b)的一对基因位于II号染色体上,控制红眼的基因(A)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图示该果蝇的表现型是红眼长翅,与另一长翅果蝇交配后,出现了白眼残翅果蝇。那么图示该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另一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的传递遵循________________定律。‎ ‎(4)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并以眼色来鉴定雌雄个体,则选择的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后代中出现白眼的概率是__________。‎ ‎1.无答案 ‎2.( 14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 ‎(1)2 0或2‎ ‎(2)正常雌(1分) 皮肤油性雄(1分)‎ ‎(3)W 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易位)‎ ‎(4)白色、黄色 3:1‎ ‎3.(每空2分,共18分)‎ ‎(1)维持培养液的PH 减少细胞代谢产物积累,补充细胞消耗的营养物质 ‎(2)中期 形态和数目 低渗溶液  C ‎(3)①胎儿脱落细胞中的X酶的 ②AaBB或AaBb 0.33%‎ ‎4.(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8分)‎ ‎(1)(蜜蜂)种群 遗传(或基因)和环境因素 ‎(2)碱性染料(或龙胆紫、醋酸洋红)(1分) 显微镜(1分) 雄蜂染色体数目为工蜂的一半(或工蜂染色体数目为雄蜂的二倍)‎ ‎(3)基因突变(1分) 短毛、浅沟(或非富蜜型)(1分)‎ ‎(4)四种数目相等的 基因的自由组合(1分) 一 短毛、浅沟(或显性)‎ ‎(5)三(1分)‎ ‎5.(除特别标记外,每空2分,共16分)‎ ‎ (1)1 基因的分离 ‎ F2 出现性状分离且无香味与有香味的比例约为3:1(每个要点1分,共2分) ‎ 隐 ‎ ‎ (2)128 ‎ ‎(3)基因突变 多方向性(不定向性) 等位 ‎6.(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4分)‎ ‎(1)常(1分) 隐(1分) AA或Aa ‎(2)生长激素 ‎(3)PCR(或聚合酶链式反应) ①0 ②Ⅲ-1、Ⅰ-2、Ⅲ-6 ③0 ‎ ‎7无答案 ‎8.(16分)‎ ‎(1)用F1绿色鹦鹉和白色鹦鹉杂交;(1分)‎ 杂交后代中鹦鹉羽色出现四种性状,绿色:蓝色:黄色:白色约为l:1:1:1(2分)‎ ‎(2)AABB和aabb(1分) AAbb或Aabb(2分)‎ ‎(3)可能(2分)‎ ‎(4)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易位(2分)‎ ‎(5)ZZ(2分) 密度(1分)‎ 限制性内切酶(2分)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电泳(1分)‎ ‎9.(18分,除标记外,每空2分)‎ ‎ (1)彩棉花粉(花药) 单倍体 ‎ ‎ (2)①父本单倍体 芽(茎的生长点) ‎ ‎ ②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效果的影响 ‎ (此空共2分,每个要点1分)‎ ‎0.05%秋水仙素,处理12小时(此空共2分,每个要点1分)‎ ‎ ③茎的粗细、叶面积的大小(营养器官的大小) ‎ ‎ (连续)自交 性状分离 ‎10.(除第3小问第1小空为2分外,其余都是每空1分,共10分)‎ ‎ (1)4‎ ‎ (2)紫冠与非紫冠,非糯质与糯质,非甜质与甜质 每对自交分离比是3:1‎ ‎ (或:每对测交分离比为1:1) 全部 ‎ (3)紫冠与非紫冠、非甜质与甜;非糯质与糯、非甜质与甜(2分,答出一组得1分)‎ ‎ 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 (4)3/16(19.5)‎ ‎ (5)基因工程 合成富含赖氨酸的蛋白质多 ‎11.(16分)‎ ‎(1)不遵循 ab (2)会发生免疫排斥的(小鼠)‎ ‎(3)1/4 A A (4)①1或3 ②对M不应答,对N应答 ‎12. (每空2分,共18分) ‎ ‎(1)正交和反交 正交和反交结果一致 ‎(2)显 裂翅纯合子为致死个体(存在致死性基因型)(合理即可)‎ ‎(3)灰体裂翅:灰体直翅=1:1 灰体裂翅 ‎ 灰体裂翅:灰体直翅:黑檀体裂翅:黑檀体直翅=1:1:1:1 3 ‎ 裂翅基因所在的染色单体未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合理即可)‎ ‎13.(8分)‎ ‎(1)隐性 灰体有眼、灰体无眼、黑檀体有眼、黑檀体无眼 9:3:3:1 类似(相似)‎ ‎(2)均为有眼果蝇 有眼和无眼 1:1 ‎ ‎(3)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 ‎14(16分)‎ Ⅰ.(1)母方(2分); ‎ 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含截毛基因的两条X染色体没分开就直接进入同一个子细胞中(2分)‎ ‎(2)白眼截毛(2分)‎ ‎ ②红眼果蝇为刚毛,白眼果蝇为截毛(1分)‎ ‎③红眼果蝇为截毛,白眼果蝇为刚毛(1分)‎ Ⅱ.(1)2 (1分) 转录 (1分)‎ ‎(2)XAXaY(2分)‎ ‎ Ⅲ. 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2分);‎ 四种生物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甘酸的种类和比例(2分)‎ ‎15.(16分)‎ ‎(1)AaBb、AAbb、aaBB(全对才得分)(1分) 实验过程(去雄等)(1分) ‎ ‎60cm : 55cm : 50cm (1分) 1:2: 1(1分)‎ ‎(2)可能 ‎(3)四 3 单 ‎(4)成熟(或根毛) 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 ‎ ‎16.(18分)‎ ‎(1)孟德尔分离(1分);单瓣(1分)。‎ ‎(2)B(或B_ 显性)(1分);b(或隐形)(1分)。‎ ‎(3)雌配子(2分);花粉(2分)。 B_ :b =1:1(2分);‎ ‎ 只有b一种配子(2分)。‎ ‎(4)Bb×B_b(2分);正交和反交(2分)‎ ‎17(8分)‎ ‎(1)AAXbXb         蓝花,100%‎ ‎(2)紫花雄株:蓝花雄株:蓝花雌株=1:1:2 ‎ ‎(3)细胞膜流动性和细胞全能性 四 蓝色 ‎(4)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DNA→mRNA→蛋白质 ‎18.(22分)‎ ‎(1)X ‎(2)1 含有正常酶红细胞和异常酶红细胞(或正常红细胞数量和异常红细胞数量)‎ ‎(3)基因突变 PCR 荧光分子或放射性同位素 均可杂交 ‎(4)随机抽样 男性群体 多于 ‎(5)50%‎ ‎19.(12分)‎ ‎(1)(2分,答出任何一项给1分)‎ 两条同源的X染色体未分开或复制后产生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XY(性染色体)‎ ‎(2)①母本 XXY ‎ ‎②XbXbY XbXb 、Y;Xb、XbY;(XbXbY、O)(2分,写对2个给1分) ‎ ‎ XBY XBY ‎(3)体 有丝 ‎20.(16分,除标注外,2分/空)‎ ‎(1)常(1分) 基因的分离(1分) (2)抑制(1分) 7(1分) ‎ ‎(3)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易位) 黄翅雌蚕、白翅雄蚕 ‎(4)受体(或:载体) 受体蛋白基因(或:载体蛋白基因) 黄色变浅 基因和环境因素 ‎21(16分)‎ ‎(1)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序列不同 基因分离 XbYb ‎(2)50% 100%‎ ‎(3)染色体数目变异 1、2、4 4 1:1‎ ‎22.(每空1分,共8分)‎ ‎(1)减数分裂时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联会    染色体加倍 ‎(2)6x=42,AABBCD    2    (几条)C组染色体  ‎ ‎(3)易位(或移接)    去雄(及套袋)    多代自交(或连续自交)21世纪教育 ‎23.(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3分)‎ ‎(1)1    9:7    基因的自由组合 ‎(2)BBrr    bbRR    基因重组    BBrr.Bbrr.bbRR.bbRr.bbrr   8/9‎ ‎(3)黑羽:灰羽:白羽=1:1:2   ‎ 灰羽:白羽=1:1‎ ‎(4)见右图。‎ 本小题3分,亲本、子代基因型、表现型正确(1分)  配子正确(1分)  其它符号、箭头正确(1分)。‎ ‎24. (5分)‎ ‎(1)黄 ‎(2)两 25%或1/4‎ ‎(3)DdBb 基因重组 ‎25. (7分)‎ ‎(1)常 隐 Aa ‎(2)1/3‎ ‎(3)近亲 1/6‎ 后代中出现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增大或提高了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26无27无29无 ‎30.(16分) ‎ ‎(1)胸腺嘧啶(T)和脱氧核糖 (错一处不得分)‎ ‎(2)物质C(双链RNA);翻译;核糖体 ‎ ‎(3) (每空2分)‎ ‎(3)①白花和高芥酸  ②见右图 ③不遵循;控制花色和芥酸含量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 黄花低芥酸;只有白花高芥酸、黄花低芥酸(或白花高芥酸、黄花高芥酸、白花低芥酸、黄花低芥酸,但比例不是约为1:1:1:1)‎ ‎31.(16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 ‎(1)常 杂合子 自由组合 ‎(2)①溶解度 95%的冷酒精 ‎ ‎ ②作为基因载体,携带目的基因 ‎ 受精卵的全能性强 ‎ ③2:1 ‎ ‎(3)①能(2分) ‎ ②不属于(2分) d1d2没有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2分)‎ ③ 3:1(2分)‎ ‎32.(10分)‎ ‎(1)①非等位 ②染色体结构变异(倒位、染色体片段颠倒) ‎ ‎(2)① X ②白眼雌 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XbXbY和XBO ‎(3)①1:1 X染色体缺失 ‎ ‎②不能配对的凸环 显微镜观察染色体 ‎33.(12分)(1)2 8 (2)XrY Y(注:两空顺序可颠倒) XRXr、XRXrY (3)3:1 1/18‎ ‎(4)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Ⅰ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 Ⅱ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 Ⅲ无子代产生 ‎34(12分)‎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隐性遗传 ‎(2)①HhXTXt  HHXTY或HhXTY  ②1/36  ③1/60000  ④3/5‎ ‎35.(13分)‎ ‎(1)雄性 2 2‎ ‎(2)同源 非同源 (减数)第一次 后期 ‎(3)XAYBb XAXaBb或XaXaBb 基因的自由组合 ‎(4)XaXa XAY 5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