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共讲中国古代的思想与文化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文化 【专题要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诸子百家:①道家学派:老子、庄子;②儒家学派:孔子、孟子、荀子;③墨家学派:墨子;④法家学派:商鞅、韩非子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3)儒家思想就是在“百家争鸣”中吸收、融合各家之长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4)“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之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古代中国的思想。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侧;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儒学思想的形成 (1)孔子创立儒学:①政治思想:“仁”为核心;“德政”,即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②教育思想:创办私学,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③著述方面,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教本,被后人称为“六经” (2)孟子主要思想:①把孔子的“仁”思想发展为“仁政”,进一步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②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3)荀子主要思想:①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君舟民水”观点;③主张“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4.道家、法家和墨家 (1)老子创立道家学派。①唯心思想: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③朴素辩证思想:万物、社会是运动的,关系是相对的 (2)庄子对道家学派的发展。①主张:认为世界万物是相对的。②影响: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韩非子对法家思想的贡献。①贡献:以法治国,法、权、势相结合;②作用:利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③影响: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4)墨子的主张和影响。①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治国主张“尚贤”,反对任人唯亲。②影响: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新儒学 (1)地位:董仲舒是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也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2)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3)主要思想主张:①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②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③董仲舒还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2.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它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三)宋明理学 1.宋朝的程朱理学: (1)特征:宋代出现了新的儒学体系,即理学。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 (2)二程主张: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理先物后;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物皆有理,把知识、道理、天理联系起来 (3)朱熹主张:①天理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②“物” 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③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影响:①适应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②三纲五常的纲常名教,严重地束缚了人的思想和生活;③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日本、朝鲜和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主张:①“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②天地万物都在心中;③反省内心就得天理 (2)王阳明主张: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②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学说。影响:①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②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时代背景 代表 思想主张 意义 政治: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封建统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江南一带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民工商业者经济实力增强,成为社会上的重要力量。思想:宋明理学日益束缚人们的思想,文化专制加强,科举制度僵化,科技停滞。 李贽 (1)破除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迷信。(2)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去空谈仁义道德。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黄宗羲 (1)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的反专制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顾炎武 (1)提出“经世致用”思想,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 启发了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2)物质是有变化规律的。(3)事物是可以认识的。(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二、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一)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汉字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文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至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2.书法艺术的发展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唐代楷书步入盛世,名家有欧阳修、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有张旭、怀素等 3.绘画的起源和演变 (1)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战国有帛画《人物龙凤图》,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也出土过帛画。 (2)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他们文化修养很高,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提高,代表人物有顾恺之,代表作是《女史箴图》。 (3)隋唐时期:盛唐画圣吴道子善画道释宗教人物,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 (4)两宋时期: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长卷 (5)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二)文学成就 1.《诗经》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民间的歌谣,雅是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颂是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2.楚辞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民间语言的精华,利用汉江一带流行的一种句子参差不齐、比较自由活泼的民歌形式而创作的,又称“骚体”。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充满了浪漫色彩,表达了诗人对祖国人民的忠诚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3.汉赋 它在楚辞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西汉的赋,手法夸张,辞藻华美,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等。东汉的赋,句子平浅,意境清新,代表人物有张衡等 4.唐诗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热烈地追求光明和理想,纵情地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猛烈地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后人称他为“诗仙”;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亲身经历唐朝由盛转衰的巨变,他的诗歌被称为“史诗”,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中唐诗人成就最高的是白居易,他强调诗歌要反映民生的疾苦 5.宋词 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的数量不断增加,能够唱歌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金军南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代表人物有:北宋豪放派代表苏轼创作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作品。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婉约派女词人。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辛弃疾同时代的大诗人陆游也写下了不少感慨国事的豪放词篇 6.元曲 元代散曲和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其特点是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代表人物:关汉卿及其《窦娥冤》、马致远及其《秋思》。 7.明清小说 中国的小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由于城市的繁荣,又出现了适合市民欣赏、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称为传奇。唐传奇中的代表作有《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等国。到了宋代,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说话艺术盛行,编出来许多话本,供说话人做底本,这是宋元时期主要的小说形式。明清时期,通俗文学获得蓬勃发展,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等长篇小说;由于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一些文人对社会现实日益不满,写出了一批批评现实的力作,如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 (三)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1.中国戏曲从原始歌舞发展而来。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明朝时江苏昆山一带产生了昆曲,流传甚广 2.京剧的形成与发展:明清时期,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徽剧和汉剧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等唱腔,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3.特点: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锣等打击乐器伴奏;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装都有一定的谱式。京剧的表演艺术,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歌舞并重的传统,将唱、念、做、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4.影响: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它又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考纲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史实 3.宋明理学。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了解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5.辉煌灿烂的文学。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6.中国的书画及戏曲艺术。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是高考的重点、热点内容。从内容上看,百家争鸣、先秦儒学的基本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的核心主张、王阳明的心学、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和特色等将是高考重要的知识点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古代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发展关系等内容,尤其要引起重视 【教法指引】 1. 把握一条线索,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不仅反映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且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2.注意把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发展加以比较,体会中国古代文化领先世界的特点。 3.理顺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变化 4.如何认识儒家、法家、道家思想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基本精神? 5.明清早期的启蒙思想为什么不完善? 6.中国古代文学成就及主要特点 【知识网络】 【典例精析】 1.(2008四川文综)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韩非”“仁义”“乱”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儒家主张“仁义”,法家主张“法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A、B、D项不符合题意,被排除。由此可以判断C项为正确选项 2.(2008重庆文综)“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 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旧中国时期为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贤者举而上之”“ 不肖者抑而废之”等有效信息限定 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墨子的治国主张是“尚贤”,反对任人唯亲;消除亲疏、贵贱的差别。B、C、D项不符合题意,被排除 故正确选项为A项。 3.(2008上海历史)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 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战国时期”“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法家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 A、B、C项不符合题意,被排除。D项符合题意 4.(2008海南历史)“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答案:D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法”,强调“法”对国家的重要性。故正确选项为D项。 5.(2008宁夏文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 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的本题是抓住题干中的“狂悖乖谬”“排挤孔子”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李贽自称为异端,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B项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主张“经世致用”,排除,D项唯物思想,排除 A项符合题意 6.(2008广东历史)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 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 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两位心动”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王阳明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A项主张“仁”,排除。B、C项主张理学,排除。故正确选项为D项 7.(09年全国卷Ⅰ)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代文化的新气象。 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 A.初唐书法 B.秦王破阵曲 C.飞天壁画 D.唐三彩 答案:A 解析:本题结合南北朝文化特点考查学生对唐文化特征的识记、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西晋短暂统一后,我国历史进入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文化非常繁荣,但南北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对后来唐文化的高度繁荣产生了深渊影响 初唐书法三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主要受王羲之书法风格的影响。B项体现北朝刚健雄厚,排除;C、D项体现唐朝的繁荣,排除。正确选项为A。 8.(09年上海卷)将右图陶尊上的刻画符号与楔形文字、甲骨文、圣书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相比照可推断该陶尊最有可能出土于 A.两河流域 B.中国 C.地中海东岸 D.埃及 答案:B 解析:考生必须把题干中提供的四种文字符号,与图片中包含的文字符号进行仔细的比对,找出共性 9.(09年安徽卷)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园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个高峰大约出现在唐朝,顾恺之是东晋画家,张择端是北宋画家,郑板桥是清朝画家。由此可知,只有吴道子符合题意。 10.(09年浙江卷)隶书是我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古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答案:A 解析:题干关键词是“隶书” 。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据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秦朝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他写的《秦始皇廿六年诏铭》用的是小篆体,B项错误。C项指的是草书。正书是指楷书,D项不符合题意 11.(09年广东文基卷)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 )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信息“秦朝官文”和图片字体。信息告诉考生秦朝官文字体是小篆。D项符合题意 12.(山东济宁市一中)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会谈之余两人均唱了儿段自己喜爱的国粹艺术——京剧。这一段佳话说明海峡两岸的炎黄子 孙具有 A.相同的心理素质 B.共同的文化传统 C.相同的经济基础 D.共同的生活习俗 答案:B 解析:文化范围比较广,其中包括京剧 13.(09年海南卷)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 ——《汉书·地理志下》 材料二: (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厐,故风俗澄清,而道教(按: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 ——《隋书·地理志下》 材料三: 隋炀帝命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愤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力,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 ——编摘自《太平御览》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汉代至隋代“江南”发生的变化 (2)列举两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有代表性的“文人才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南方经济文化发展的认知水平。抓住材料信息“渔猎”“信巫鬼”“商贾并凑”“道教隆洽”“平陈之后,硕学通儒” 。第一问回答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变化;第二问注意列举的史实具有典型性 答案:(1)从原始落后的经济状态到较为繁荣的商业经济;社会风气从迷信鬼神到崇尚教化;文化不断发展,某些地方甚至超过北方。 (2)画家顾恺之、书法家王羲之、文学家陶渊明、思想家范缜(任选其中二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