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九 13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九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建议用时:20分钟) 下图为世界六大洲林地、耕地和草地三种农业用地占本洲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读图回答1、2题。 1.图例中①②③代表的土地类型依次是 ( ) A.林地、耕地、草地 B.耕地、林地、草地 C.耕地、草地、林地 D.草地、耕地、林地 2.在南美洲,③所示的农业用地比重最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地势平坦开阔 B.山地面积广大 C.河流少水量小 D.气候温暖湿润 【解析】1选C,2选D。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大洋洲、南美洲、非洲等地区,②的比重较大,应是草地;欧洲、南美洲、北美洲等地区,③面积大,应是林地;亚洲的①比重相对其他地区较大,应是耕地。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③代表林地。南美洲大部分地区位于中低纬度,以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其主要自然原因与地势、山地面积关系很小;南美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带,降水丰富,河流多、流量大。 下图示意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读图完成3、4题。 9 3.图示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二氧化碳减少 B.全球降水增多 C.冰川体积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4.导致亚洲森林面积净变化的原因最可信的是 ( ) A.伐木与深加工 B.开发矿产资源 C.从毁林到造林 D.禁止砍伐森林 【解析】3选D,4选C。第3题,森林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的功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由图可知,世界森林面积大量减少,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第4题,由图可知,亚洲森林面积先减少后增多,原因应是从以前的毁林到加强造林的变化。 (2017·临汾模拟)近年来图中M湖水域面积明显缩小。据统计,该湖2020年或将完全消失。读M湖位置图,完成5、6题。 5.导致M湖水域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 A.工业发达,酸雨侵蚀 B.植被破坏,泥沙淤积 C.过度引入湖河水灌溉 D.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6.M湖消失对该地区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 A.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 9 B.气温年较差变大,盐尘暴频发 C.地下水水质恶化,地面沉降 D.灌溉水源增加,农业增产 【解析】5选C,6选B。第5题,图示信息显示入湖主要河流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大规模种植棉花、水稻,这会导致入湖径流减少,湖泊萎缩。第6题,M湖对周边地区气候具有调节功能,若消失,将使得该地区气温年较差变大,湖底裸露,冬春季节盐尘暴多发。 【加固训练】 (2017·大庆模拟)芦苇是一种湿地挺水植物,它在秋季对水量要求较低,淹水时间过长反而会抑制其长势。读图,回答(1)、(2)题。 (1)“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是对鄱阳湖壮观景色的真实写照,该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业生产周期性特点 B.降水的季节性变化 C.气温的季节性变化 D.植被的季节性变化 (2)鄱阳湖芦苇分布面积的变化说明了 ( ) A.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变小 B.连年干旱,丰水期“晚来早走” C.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D.降水增多,丰水期“早来迟走” 【解析】(1)选B,(2)选B。第(1)题,鄱阳湖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雨、冬春少雨;多雨季节,湖泊水域广阔,天水一色;少雨季节,蒸发旺盛,湖水减少,显出湖底,出现草原景观,草洲无边。第(2)题,由图可知,三 峡运行前芦苇面积小,三峡运行后,芦苇面积大;三峡运行后,入湖水量减少,鄱阳湖枯水期延长,水位下降,导致芦苇面积增加;或丰水期短,即“ 9 晚来早走”。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拉圭河干支流两岸覆盖着厚厚的黏土,在流域内形成了面积广大的沼泽湿地。湿地吸附和淀积大量营养物质,水生生物繁多,鸟类资源丰富。流域上游地区经济较落后,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带。图1示意巴拉圭河、巴拉那河、乌拉圭河流域分布,图2示意甲地的气候资料。 (1)分析巴拉圭河流域沼泽湿地形成的原因。 (2)说明湿地内鸟类资源丰富的优越条件。 (3)从产业综合发展的角度,列举适合该沼泽湿地发展的三个具体产业部门。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分析巴拉圭河流域沼泽湿地形成的原因,主要从水分来源(降水和河流水)、地形、土壤性质等方面分析。第(2)题,湿地内鸟类资源丰富的优越条件主要从鸟类的食物来源、生存空间、气候、受人类影响等方面分析。第(3)题,注意题目要求是从产业综合发展的角度,另外还要注意所发展的产业不能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可以发展淡水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科学研究等产业。 答案:(1)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多条河流交汇,地表水丰富;河流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流域内土质黏重,地表水不易下渗。 9 (2)大量的水生生物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湿地面积广大,为鸟类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纬度较低,水热充足,适宜大量鸟类在此繁衍;湿地附近人口稀少,开发程度低,人为的干扰破坏少。 (3)淡水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科学研究等。 【方法技巧】湿地的形成条件答题模板 关键词 答题思路 地形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气候 降水多,气温××,蒸发×× 土层 地下冻土或黏土发育,不利于水的下渗 河流 河水泛滥易形成湿地 (建议用时:25分钟) (2017·湖南联考)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下图为澳大利亚大陆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①纬度 ②降水 ③地形 ④洋流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2.红树林目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红树林大量被破坏将 ( ) A.吸引鱼群聚集 B.加快泥沙淤积速度 C.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D.加剧海岸侵蚀 【解析】 9 1选B,2选D。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区域红树林物种数量最多,这是因为北部纬度低、热量充足;同时,东部沿海数量多于西部沿海数量,是因为东部受沿岸的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第2题,红树林主要起防海浪侵袭、防台(飓)风、维持生物多样性等作用,遭破坏后会引起鱼群分散,加剧海岸侵蚀,减慢泥沙淤积速度。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剩造成的,与红树林被破坏无关。 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内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表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表,流入为正、流出为负。据此回答3、4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水位 /m 42.1 41.9 41.7 41.5 41 42.1 45 46 44 42.9 42.5 42.2 TSS /106kg) -200 -150 -100 -60 -40 200 1 300 2 350 820 -300 -360 -310 3.关于该湖泊TSS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一组是 ( ) ①湖畔土壤肥力下降 ②湖泊航运条件变差 ③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多 ④湖泊调蓄功能不断改善 ⑤湖泊对周围地区气候调节作用减弱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 4.该湖泊可能位于我国 ( ) A.华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 【解析】3选D,4选A。第3题,根据表中该湖泊TSS通量变化可知,总悬浮质流入多、流出少,即河水中的泥沙进入湖泊较多,湖畔土壤肥力没有下降;湖泊中泥沙增多,湖泊淤积严重,湖泊航运条件变差,调蓄功能减弱,对周围局部气候调节作用减弱;湖泊淤积,湖泊面积萎缩,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该湖泊及其外流河干流含沙量较大,可能位于我国华北平原。 【加固训练】 9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其水源主要靠布哈河来补充。湖区盛行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过去,湖区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70年代末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主要原因是 ( ) A.湖区西部地壳断裂上升 B.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 C.风力堆积作用强烈 D.引湖水灌溉耗水量大 (2)在湖泊①②③④四处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选B,(2)选D。第(1)题,流域内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注入湖泊的河水大量被截留,使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因而使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第(2)题,青海湖的水源主要靠布哈河来补充,因而在布哈河的入湖口(④地)处,湖水的盐度最低,最适宜淡水鱼生长。 (2017·沧州模拟)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气候及水域条件影响了浮岛的成本和效益。读人工浮岛示意图,完成5、6题。 5.人工浮岛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 ( ) A.遮蔽阳光,抑制水体温度剧烈变化 B.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 C.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 9 D.提高水域景观的观赏性 6.以下水域中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的是 ( ) A.北美五大湖 B.亚马孙河 C.太湖 D.里海 【解析】5选B,6选C。第5题,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说明人工生态浮岛可以改善水质,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水体的比热容较大,水温变化较小;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提高水域景观的观赏性不是人工浮岛的生态效益。第6题,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北美五大湖区水质较好,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不明显;亚马孙河流域降水量大,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较小;太湖位于亚热带,水温较高,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湖水富营养化严重,故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里海位于中亚地区,湖水盐度较高,不适宜生物的生长。 7.(能力挑战题)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沙雅县,地域辽阔,面积约3.2万平方千米。塔里木河自西向东在沙雅县中部偏北横贯全县,将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渭干河冲积扇平原和塔里木河谷平原,为沙雅县的农业及人口聚居的地方,约占总面积的19.6%;南部为沙漠,约占总面积的80.4%。境内塔里木河两岸保存有最完好的、世界最大的“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的沙漠英雄树——胡杨林,如今正面临面积锐减、碎片化趋势严重和质量下降(表)。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表 1989年和2009年沙雅县胡杨林状况 9 年份 面积/km2 斑块数量/个 斑块平均面积/km2 1989 2 230 151 14.77 2009 1 833 132 13.89 (1)简述近几十年来沙雅县的灾情变化。 (2)你是否赞同该县实施退耕扩林,解决日益凸显的荒漠化问题。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沙雅县分布并保存有最完好的、世界最大的胡杨林的原因首先是胡杨林在此生长的好,可以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此外该地位置偏远,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以及国家对胡杨林的保护政策,也是胡杨林保存完好的重要原因。第(2)题,开放性问题,只要根据当地的具体实际,解释合理即可。 答案:(1)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冲积平原广,沙土土质疏松,利于根系发育;靠近塔里木河,水源条件好;位置偏远,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且国家政策保护。 (2)赞同:既可防止南面风沙侵袭,更利于保护北面农牧业发展;依托世界胡杨林公园品牌,并与沙漠、雪山等组合,开发其旅游价值;利于保护古丝绸通道及丝路多元文化。(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不赞同:耕地面积小,但供养的人口多;扩林的方向应是“沙退林进”;荒漠化问题之源是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