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语文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素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语文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素材

‎2018语文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学案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可进行适当惩戒,且应将惩戒规定向学生公开。此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讨论。赞成方认为,中小学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小惩大诫对孩子成长有积极意义。反对方则认为,中小学和教师不应拥有“惩戒权”,惩戒容易助长体罚学生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态度中立方认为,学生犯错应该惩戒,但须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把握好惩戒尺度。‎ 对于这一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材料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字数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明确,往往限定了写作范围和对象,‎ 暗示了文体——议论文。但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到每位考生又必须明确,‎ 应该选择自己赞成或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有观点,选择自己有素材积累、和感触的观点来写。‎ ‎【立意指导】‎ 角度一:适当惩戒有章可依,应支持。‎ 青岛出台的规章中明确了中小学可以适当惩戒学生,从文本字面含义而言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学校拥有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学生的批评教育权、惩戒权、处分权;其二,学校对学生的惩戒规定应该公开。实际上,关于学生惩戒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也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可立意为: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学校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 角度二:学校和教师不应该拥有“惩戒权”。‎ 现在老师主要是采取批评教育为主,手段也就是写个检查。没有老师会体罚学生,老师也要学会自我保护。因为现在学生都知道老师不能体罚学生,所以经常以此“威胁”老师,不服管教。对于“惩戒”出现在当地法规中,会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影响。本办法对于“惩戒”没有明确的规定,不便于执行。可立意为:学校、教师不应该拥有“惩戒权”,因为拥有“惩戒权”可能导致暴力被合理合法地“植入”教育中,伤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角度三:应明确惩戒范围和方式。‎ ‎《教师法》中明确规定教师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没有一个制度化的规定,惩戒与体罚将处于一种模糊状态,既不利于教师履行教育管理职责,也不利于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惩戒权是教师职业所固有的一种权利,也是由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的一种教育方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可塑性较强,教师正面的教育引导和相应惩戒,有助于增强教育效果。但同时,教师又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否则将违反相关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所以亟需明确惩戒范围和方式。‎ 可立意为:学校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但必须对其权力的范围和行使权力的方式进行规范和监督,避免滥用惩戒权。‎ 角度四:从教育角度来看,惩戒本身不是目的,对学生合法的惩戒是有必要的。‎ 惩戒对集体管理来说有必要,在班集体中适当运用惩戒方式教育,对多数孩子也是一种保护,它可以起到威慑作用。青岛用政府规章的形式,明确学校对学生有适当惩戒的权利在全国开了先河,它可以帮助学校和老师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责任和使命,是一件好事。可立意为:学校、教师有没有惩戒权,或要不要将惩戒权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下来都不是最要紧的,如何采取最有效的措施降低孩子犯错的可能性,帮助孩子规避或改正错误才是最重要的。‎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转身”有下列意思:转动身体,改变方向:借指时间极短。转身,本是一具体动作行为,但蕴含其中的或许是处事方式的转变,或许是人生态度的转变,或许是事物发展情态的转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转身”属于词语类作文题,这类题目本身就是题眼,要准确、全面理解该词的含义,‎ 不仅要理解标题的字面意义,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其内在的深层含义。要注意联系自身对生话的相似感悟,把具体性命题与虚,以揭示出其中反映的道理。‎ ‎“转身”既有现实生活“转身离开”,“不辞而别”、“回眸凝望”等表象之意,又寓指人 生中出现的重大变化或转折,人的思维角度或生活态度改变,据此,可选取“迷途知返”、“回归本色”、“角色转换”、“学会放弃”、“‘转身’是一种智慧”“急流勇退”、“知难而退”、“人生的拐点”等角度立意。‎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戏剧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 ‎【立意指津】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从高中生的同学关系入手,从调查数据起引,强调了求真求实的严谨作风,让同学关系话题显得有话可写。命题的意图在于强调和谐美好的同学关系,这奠定了作文写作的健康导向。因此,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①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不愉快的争执等往事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可以写成记叙文,重在描写,妙在倒序,可以创新使用书信等体裁。‎ ‎②探讨同学关系紧张的原因,材料提供了自我意识强、志趣性格、竞争三个角度,可以攻其一点,也可以多点综合,更可以另抒新见,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借助 故事阐发道理,宜联系历史、社会深入分析,不宜面面俱到,蜻蜓点水。‎ ‎③如何增进同学间关系,材料提供了尊重、理解、包容、换位思考等方式,写法同第二点。从文体上看,写记叙文较有话可说,但要注意不要平铺 直叙,记流水账,要从小处着眼,讲究波澜与语言。写议论文,要注意跳出自我的小圈子,不要通篇以周边同学论证,因而缺乏说服性。‎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光凭漂亮在从前不可能大行其道。然而,统计资料显示,目前“网红”已经成为年轻人中很时髦的新兴职业,越来越多的以美为理想的女孩也投身到这一行业中。她们有的身材特别好,有的脸长得很漂亮,还有的皮肤特别棒……气质、谈吐、才艺较为出众的,月入数万很轻松。互联网时代,职业分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漂亮能当饭吃”这件事,目前竟然完全不存在疑问了。 ‎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主要引导考生增强关注社会,对生活现象展开深入思考的意识;同时考查正确把握材料重点,恰当审题立意的能力。‎ 可以把材料当作触发点,创作时评类的文章(和普通材料作文略有不同),比如:‎ 漂亮真能当饭吃/漂亮不能当饭吃 我看“网红”(正确认识“美女 走红”,由“网红”经济想到的……)‎ 看脸的时代,抗争还是屈从?‎ 可以整体把握材料,抓住主要倾向和关键信息作文,比如 :‎ 变化/变通(不要因循守旧/不要不知变通……)‎ 改变观念(适应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等)‎ 改变思维方式(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条条大道通罗马等)‎ 也可以依托局部信息,围绕感受较深的方面展开表述,比如:‎ 外貌与内涵(拼颜值还是拼才华/拼实力还是拼颜值/让颜值增值……)‎ 合理使用自身资源(天生我材必有用,发挥优势……)‎ ‎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卡地亚”、“赛纳维”、 “罗托鲁拉小镇” “卡布奇诺”“普罗旺斯”、“地中海”、“亚特兰蒂斯”这样的地名并非位于大洋彼岸,而就在我们身边。当前我国城市的新街道和新兴建筑,特别偏爱“洋名称”,其结果是古老传统地名的消亡和具有民族特色地名的弱化。为此,央视《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地名洋化现象的泛滥给与了批评。网友们也议论纷纷,有人说:“老地名承载着古老文化,记载着古代的地理人文,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的根,绝不能被洋化。”有人说:“放着本国、本民族的名称不用,乱用一些外国的名字,这是崇洋媚外。”也有人说:“这不算什么,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何必抱残守缺呢。”也有人说……‎ 对于地名洋化,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立意】‎ ‎(一)不赞同地名洋化 ‎1.地名洋化对传统文化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和冲击。‎ ‎2.地名洋化冲击传统,隔绝记忆,可导致文化的断层。‎ ‎3.失去自我,丧失民族特色。‎ ‎4.淆乱文化特色,扭曲价值取向,可能造成民族传统文化被侵略。‎ ‎5.制造生活混乱,不利民生。‎ ‎……‎ ‎(二)地名洋化应适当(有条件地赞同地名洋化)‎ ‎1.重要地名不能洋化,无关紧要的地名洋化无妨。‎ ‎2.拿出自信,适度吸收,化洋为中。‎ ‎3.洋化也要规范,不能唯洋是崇。‎ ‎4.洋化可以,但要提防文化侵略。‎ ‎……‎ ‎(三)赞同地名洋化 ‎1.洋为中用,“拿来”无妨。‎ ‎2.打开心结,地名洋化正可丰富中华文化。‎ ‎3.与世界接轨,中外相融,中外共荣。‎ ‎4.开阔视野,为世界一体化做准备。‎ ‎……‎ ‎【范文】‎ 传统可以千吟,故土不宜洋名 国家发展的国际化,不仅体现在经济水平中,还映射在日常生活里。纵使是在国内城市,也能实现“一日穿行于罗托鲁拉小镇,漫步在普罗旺斯,游走于卡布奇诺”的幻想。‎ 对于故土冠以洋名泛滥的现象,我认为是不合时宜的。‎ 这不是一次旧酒换新瓶的简单调换,而是一次传统文化的攻守战。一个地名不仅仅是一个区域的标号,一种地域特色的凝结,在一截岁月的见证下凝固成一份记忆的符号。它目睹了这片地域的兴衰成败,承载了周遭人们的喜怒哀乐,在斗转星移中坚守着文化的沉重。它不再是一个为划分区域而标定的符号,而成为了一个地域的文化积淀。‎ 然而,当凭着“与时俱进,国际接轨”的底气撕开这个城市的血肉,大张旗鼓地贴上了洋名标签时,简单粗暴的无知糟蹋了文化的传承、地域的记忆、人们的情感时,一切还显得那么合乎情理,无关紧要吗?‎ 传统的丢失,大抵源于自信的不足。或许有人以“抱残守缺”为说辞指责我们态度保守,但你们认为的“残缺”从未发生在我们的文化里,那是你们“崇洋媚外”的思想,对地域传统文化的臆想,真实的“残缺”‎ 根固在你们的卑屈里。对传统文化的固守,是更近于对文化底蕴的坚定和自信,我们支持国际交流文化交融,但绝不会妄自菲薄地动摇传统的根基。古朴典雅的宽窄巷子,诗意盎然的浣花溪,亦真亦幻的神仙树,古韵悠悠的黄龙溪,这些名字,哪一个不是千载岁月留给我们的礼物? ‎ 洋名的泛滥,大抵是出于人们的急功近利。向往普罗旺斯的浪漫,却无法复制那一片花海,便自以为是地取巧,直接套用地名,妄图以此提升格调品味。殊不知,这是消费情调的土方子,没有架构出预料的浪漫,徒添几分滑稽效果。再者洋名里蕴含的外邦文化诚然会让人感叹,但是缺少了那份感同身受的文化共识,它便无力引起情感的共鸣。感叹只会挑起一时的猎奇,终逃不过冗长的时间。没有传统的支撑,它只会被消磨成尘埃,灰飞烟灭于某日。‎ 传统可以千次吟唱,故土实在不宜洋名。洋名的泛滥的确应该适可而止了,我们也应该把欣赏投注在旧地名中,挖掘出隐匿于记忆中的美丽,感悟文化的洗礼,千万次轻吟那个名字,不再是饶舌矫情的洋名。‎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材料一: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退休后,在南京师大附中开设“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刚开始时教室过道都挤满了人,没过多久,来听课的已寥寥无几。“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一位同学告诉钱教授。‎ ‎ 上中学,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到了大学,与就业无关的知识,不问;到了职场,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理群说。‎ ‎ 材料二:戏曲作为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能传艺,传神,传德。一年来,戏曲正逐步走进各地大中小学,融入校园生活:既有借助戏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专业的戏曲社团进校培养年轻一代;更多的,则把戏曲进校园当成学校的开学第一课,无关中考和高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作文材料意在引导考生思考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应考和实用固然重要,立德和修身则尤为关键。钱理群教授的话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可喜的是,功利的教育模式、实用至上的处世之道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立意参考:①回归教育育人的本真;②教育切不可急功近利;③让教育变得更纯粹;④少一些实用和短视,多一些担当与长远。写作时,如果脱离“教育”这一话题,把重心放在“学习要拓宽渠道,开阔视野”“年轻一代要加强自身修养”或者“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上,可判为二等以下。‎ ‎ ‎ ‎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在一些旅游团特别青睐的大学,每到旅游旺季,校园就成了“人民公园”,学生也成了“被参观”的对象。众多游客进入,给校园安全造成隐患,校方出台“限外令”,限制外来人员进入,引发网民热议。‎ 材料二 故宫博物院馆长单霁翔说,为最大限度地开放文化资源,故宫除了采用分散参观人群,开放更多区域等措施,目前正在用新技术让国宝《清明上河图》动起来,观众走进模拟空间,就可穿越时光,穿梭于北宋市井。‎ 上面两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参考立意】(1)大学开放首在管理(2)要有开放的大学精神(3)“围墙”不可无 (4)合理地分享资源(5)“资源共享”需要探索新路子 其它立意符合要求亦可 ‎8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分析】‎ 作文材料是漫画,表现的是家长的不当教育造成的不良后果。第一幅,小男孩去扶跌倒的小女孩,小男孩的妈妈急忙制止,还振振有词:“不能扶,人家会说是你碰倒的!”第二幅,小男孩对倒地的油瓶不闻不问,视而不见,对妈妈也振振有词:“我扶了,你会说是我碰倒的!”通过两幅漫画的对比可知,是教育者的不当教育导致了孩子的变化,引人深思。‎ 考生可以从家长、孩子两个角度立意:①善于教导,切忌误导;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③不良教育误子弟;④播种冷漠,自食其果;⑤言传身教,有因有果;⑥明辨是非,拒绝盲从。‎ ‎9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不必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③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④高一步立身,退一步处世。(洪应明)‎ ‎⑤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严复)‎ ‎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供的6个古诗文句子代表了从春秋战国到近现代的传统文化内涵,都有“化育后世”的作用。本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进行立意作文,并要“合理引用”。完成此题的思路如下:首先,清晰理解其中两三句诗的含意;其次,根据所选诗句及其含意构造故事或进行阐述来表达自己的理解或看法;第三,所选两三句诗句之间需要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能够统筹在同一主题或话题之下。‎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尼采)‎ ‎②人从枝上折下花来,供在瓶里,到了结果的时候,却对着空枝叹息。(冰心)‎ ‎③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冯巩)‎ ‎④命运不能选择,但是你可以在你这俗人道路上做得稍微好一点,认真一点,这不就行了。(靳尚谊)‎ ‎⑤生活总会有点不顺意,我们都会犯错。天性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始改变。(电影《疯狂动物城》)‎ 富有哲理的句子总是会点燃内心的某些火花。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五则材料,都充满哲理。或劝人奋进,或启发人们面向阳光,都发人深省。第①则材料可以喻指人们的心态和根基的相互促进的关系。第②则材料的道理和第①则材料的辩证关系。第④则材料旨在说明客观的命运与主观努力的关系。第⑤则材料的道理与第④则材料的道理接近,强调以主观努力去弥补生活中的不如意。题目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可有以下组合方式:①②两则可以合为一组,警示人们必须要有深厚的生命根基,否则无法结出生命之果;④⑤两则可以合为一组,强调主观努力的能动作用,以弥补客观现实给我们造成的生活缺陷;第③则可以试着与①②两则组合或与④⑤两则组合,但必须能自圆其说,不能生拼硬凑。在引用名言时要与上下文水乳交融,不能生硬插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