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章第17讲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课后达标检测 鲁教版
第17讲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时间:45分钟 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合肥质检)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回答1~2 题。 1.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 ) 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 B.全球降水量逐渐增加 C.冷暖、干湿交替出现 D.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 2.在①~②阶段( ) A.气候由暖湿变为干冷 B.冰川面积减少 C.雪线高度不变 D.海平面不断上升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变化有变暖也有变冷,干湿状况有变湿也有变干,故C正确。第2题,在①~②阶段,气候变冷、变干,冰川面积会变大,海平面下降,雪线高度下降。 答案:1.C 2.A (2018·淮北模拟)气候变暖背景下,若降水量的增加超过蒸发量的增加,则表明气候趋于暖湿;反之,趋于暖干。读西北气候从暖干向暖湿转型范围和程度示意图,完成3~4 题。 3.据图可知( ) A.该地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6 B.天山及其以北显著趋于暖湿 C.伊宁增加的蒸发量小于兰州 D.陕西降水量趋于减少 4.图中气候转型区环境要素变化最不可信的是( ) A.冰川退缩将会停止 B.洪涝灾害将会严重 C.湖泊水位将会上升 D.沙尘暴日数将会减少 解析:第3题,由图示可知,图示区域自东南向西北从暖干向暖湿转型越来越明显。第4题,图中气候转型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全球气温升高,雪线上升,冰川退缩将会加剧。 答案:3.B 4.A (2016·高考上海卷)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据此回答5~6题。 5.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 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 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 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 A.日本 B.泰国 C.智利 D.秘鲁 解析:第5题,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海平面上升,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被淹没甚至消失;北美中高纬地区热量增加,小麦可能增产;全球大气环境紊乱,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可能增加。第6题,厄尔尼诺是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增温的现象。它的影响使得美洲西海岸的智利、秘鲁多雨;日本大部分地区多雨;东南亚气候变得干旱。结合选项可知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泰国。 答案:5.A 6.B (2018·河南名校模拟)某地理研究性小组预计2030年我国的熟制会发生如下表变化。读表回答7~8题。 熟制 北界 两年三熟制 从秦淮地区北移至蒙古和东北的南部 一年两熟制 从目前的长江流域移至黄河流域 7.该地理研究性小组的理论依据是( ) 6 A.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减少 B.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C.南方自然灾害增多 D.全球降水量增多 8.按照该小组的研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我国0 ℃等温线南移 B.内蒙古高原气候生长期延长 C.山东半岛大面积种植水稻 D.松嫩平原气候生长期缩短 解析:第7题,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使我国的熟制北界北移。第8题,由于温度升高,热量条件改善,我国的0 ℃等温线会北移;内蒙古高原和松嫩平原气候生长期延长;山东半岛热量资源虽然增加,但是由于水资源的匮乏而无法大面积种植水稻。 答案:7.B 8.B (2018·张家口模拟)据报道,随着地球高山上的温度变得越来越高,植物种群踏上了漫长的“搬家”之路——平均每10年向上转移10米。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现象中,与植物种群“搬家”相似的是( ) A.许多海洋鱼类选择游向更深更冷的水域 B.我国有组织地向西北移民 C.青藏高原的冻土变化加剧,冻土层温度下降,厚度增加 D.巴西的房屋建在巴西高原上 10.为抑制类似现象的发生,人类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科学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 B.禁止使用化石能源 C.控制人口数量 D.推广使用可再生资源 解析:第9题,由题中信息可判断,该现象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与植物种群“搬家”相似的是许多海洋鱼类选择游向更深更冷的水域,也是因温度变暖引起的,A对。我国有组织地向西北移民与温度变化无关,B错。全球变暖,青藏高原的冻土变化加剧,冻土层温度上升,厚度减小,C错。巴西的房屋建在巴西高原上是因为纬度低,位于热带,D错。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它可造成海水温度升高等一系列后果,但禁止使用化石能源是不科学的,B对。大力植树造林、控制人口数量、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措施是科学的,A、C、D错。 答案:9.A 10.B 6 (2018·泸州模拟)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读图完成第11题。 11.本区农业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人类使用冰箱,破坏臭氧层,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B.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C.国家注重调整当地的农业生产结构 D.当地居民为脱贫致富,采取了调整农业结构的措施 解析:选B。图中本区农业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苹果园变为柑橘园,小麦产区变为稻田,1月0 ℃等温线明显北移,说明气候变暖,该区积温增加,由暖温带变为亚热带。而与此有关的最可能原因是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导致气候变暖。 二、综合题(共46分)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到2050年,全球夏季将更干燥,冬季更潮湿多雨,极端天气现象更多。随着全球气候继续变暖,预计德国到2100年的气温将比目前升高2 ℃~4 ℃。 材料二 可怕的全球变暖。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6分) 6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全球变暖将给大洋洲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其形成原因。(4分) (3)简要分析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4分) (4)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经济”,请简要分析“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可采取的措施。(8分) 解析:(1)全球变暖的原因可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2)从图中可知由于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3)全球变暖,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影响不同,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高纬度地区可提高农作物产量;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而低纬度地区蒸发增加,干旱程度加重,农业减产。(4)发展“低碳经济”节约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环境、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实施措施主要包括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 答案:(1)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等。 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②人类过度砍伐森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 (2)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 全球变暖(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3)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有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如高纬度地区。 不利影响:使蒸发增加而加重干旱缺水程度,使农业减产,如低纬度地区。 (4)意义:①有利于节约资源;②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④有利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等。 可采取的措施: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或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或使用清洁能源);②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④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或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13.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通过研究作出的有关气候变化的分析和预测显示:我国北方增温在过去50年更为明显;近50年西部降水增加,东部频繁出现南涝北旱;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可能比20世纪略有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变化将更明显;农作物受旱面积和粮食产量波动将加大。下图为我国近30年气温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4分) 6 (1)图中反映出我国1970-2010年,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4分) (2)目前我国气温变化在地域上有什么差异?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什么纬度地带?(4分) (3)单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推测我国河西走廊的粮食产量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6分) (4)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至少列举3点)(6分) (5)全球气温升高与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有直接关系。可采用哪些措施以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4分) 解析:(1)直接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然后从年平均气温与冬季平均气温差异两方面叙述。(2)从题目材料中可知我国北方地区增温更明显。就全球来看,中高纬地区增温更加明显。(3)河西走廊的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而近50年西部降水增多,热量更加充分,所以粮食会增产。(4)全球变暖,海平面会上升,沿海低地被淹,土地盐碱化加剧,风暴潮加剧,另外,还会影响到沿海港口的航运等。(5)围绕节能、减排、降耗等方面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1)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 (2)我国北方增温比南方更为明显。 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是中高纬度地区。 (3)粮食产量会增加。 原因:我国西部地区的降水有所增加,会缓解河西走廊的干旱状况;气温明显升高,热量更加充分,这都有利于粮食生产。 (4)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盐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 (5)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大力植树造林。 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