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九13-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_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九13-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_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 ) ①蒸发量增多 ②下渗量减少 ③径流量减少 ④气候更加湿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自然灾害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1选A,2选C。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多,地表径流量增多,因而下渗量减少,气候变干。第2题,对比两图可知,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生物多样性减少;下渗量的减少意味着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地表径流量和蒸发量的增加意味着旱涝灾害的增加,水土流失加重,土壤肥力会下降。 - 9 - / 9 (2015·石家庄模拟)红树林是一种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中。读非洲红树林分布图,回答3、4题。 3.红树林在南回归线的大陆西岸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光照 C.距海远近 D.洋流 4.下列不属于红树林生态效益的是( ) A.固岸护堤 B.调蓄洪水 C.防风消浪 D.净化海水 【解析】3选D,4选B。第3题,由图可知,南回归线大陆东西两岸,纬度、距海远近没有差异,不是红树林缺失的原因,A、C错;图中大陆东岸没有形成季风气候,两岸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光照差异不大,B错;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差异明显,故主要因素是洋流,选D。第4题,红树林位于沿海的潮间带,能够保护海岸减少海水侵蚀,有固岸护堤的效益;调蓄洪水是陆地上水库的功能,红树林在沿海,不能调蓄陆地上的洪水;红树林可以防风消浪,能净化海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故选B。 【知识拓展】红树林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因其富含“单宁酸”,被砍伐后氧化变成红色,故称“红树”,红树是湿地的特色植物,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 - 9 - / 9 横断山区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由于人口增长迅速,农牧业用地不断向更高海拔的地区扩张,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气象和地质灾害频发等生态环境问题。读图文材料,回答5、6题。 5.横断山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的原因不包括( ) A.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海拔高 B.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C.地势南高北低 D.交通不便,减少了人为的破坏 6.解决横断山区生态环境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发展立体农业 C.退耕还林还草 D.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解析】5选C,6选D。第5题,横断山区所处纬度低,热量条件好;海拔高、地势起伏大,气候类型多样,因而生物物种丰富;横断山区交通不便,使得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大降低。第6题,从材料中可知,横断山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与人口增长有关,因而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 (2016·潍坊模拟)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其水源主要靠布哈河来补充。湖区盛行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过去,湖区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据此完成7~9题。 7.20世纪70年代末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主要原因是( ) - 9 - / 9 A.湖区西部地壳断裂上升 B.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 C.风力堆积作用强烈 D.引湖水灌溉耗水量大 8.湖区东岸N地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堆积 B.风化作用 C.风力堆积 D.湖水堆积 9.在湖泊①②③④四处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7选B,8选C,9选D。第7题,流域内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注入湖泊的河水大量被截留,使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因而使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第8题,由于湖区盛行西北风,西北风将湖泊东侧湖床的沙粒向东南方向搬运,使N地形成了沙漠。第9题,青海湖的水源主要靠布哈河来补充,因而在布哈河的入湖口(④地)处,湖水的盐度最低,最适宜淡水鱼生长。 (2016·山东联考)北半球季风区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表为该湖泊水位(水面海拔)和TSS(TSS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表,流入为正、流出为负。读表回答10、11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水位 (m) 9.2 8.3 11 11.8 12.3 14.2 15.3 16.7 14.9 11.2 8.5 9.9 TSS (106kg) -230 -55 -35 -20 70 380 1 275 2 340 820 -305 -410 -325 - 9 - / 9 10.下列对该湖泊TSS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湖畔土壤肥力下降 ②湖泊航运条件变差 ③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多 ④湖泊调蓄功能下降 ⑤湖泊对周围局地气候调节作用减弱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11.该湖泊可能位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游 【解析】10选B,11选D。第10题,该区为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从表中信息可知,湖泊TSS通量总和为正值,说明河流水中的泥沙进入湖泊较多,并非是湖畔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因此湖畔土壤肥力应没有下降;湖泊淤积严重,湖泊航运条件变差;湖泊面积萎缩严重,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调蓄功能不断下降;对周围局地气候调节作用减弱。第11题,水位即水面的海拔,由于该湖泊水位低,故为平原地形,东北平原的海拔高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且森林覆盖率高,湖泊淤塞不严重,故选D。 【加固训练】 (2015·赣州模拟)鄱阳湖被称为“长江之肾”“鸟类天堂”。下图为近年来鄱阳湖枯水期水位时间统计情况,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9 - / 9 A.水位低于12米天数呈持续上升趋势 B.水位低于12米天数最多的年份,也是水位低于10米天数最多的年份 C.丰水期总体呈现开始晚、结束早的趋势 D.枯水期总体呈现开始晚、结束早的趋势 (2)若在鄱阳湖入长江口处建一座大闸,其作用主要是( ) A.提高发电能力 B.增加灌溉水源 C.改善航运条件 D.调节河湖水量 【解析】(1)选C,(2)选D。第(1)题,从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水位低于12米天数呈波动性变化;从水位低于12米和10米的天数来看,枯水期在增加,因此可以判断丰水期总体呈现开始晚、结束早的趋势,本题选择C项。第(2)题,注意题干是在鄱阳湖入长江口处建一座大闸,主要应是调节河湖水量。平原地区落差小,不是为了提高发电能力。通过调节水量,可以增加灌溉水源,改善航运条件,但前提首先是调节水量,因此本题选择D项。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咸海在1960年面积达6.8万平方千米,为世界第四大湖,总水量1 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之后,咸海周边逐步成为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时至2007年,咸海面积只有最初面积的10%,总水量减少了近90%。2014年9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似已经消失。 (1)分季节说出阿姆河与锡尔河的主要补给形式。 (2)推断咸海消失后可能给当地气候带来的影响。 (3)有人提议用开采地下水替代引河水灌溉棉田,以解决“咸海” - 9 - / 9 消失这一生态问题。你是否赞同?并说出理由。 【解析】第(1)题,根据该地地理位置可判断出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说明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高山冰雪融水、少量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等。其中夏秋季节气温高,且有一定降水,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降水少,地下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第(2)题,湖泊具有调节局部气候的功能,湖泊消失使湖泊的调节能力消失,该地气温变化幅度增大,冬季气温降低,而夏季气温升高;蒸发总量减少,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风暴、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频率增加。第(3)题,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若赞同,可从该地开采地下水的有利条件以及开采地下水的有利影响等方面说明原因;若不赞同,则可从该地开采地下水的不利条件以及开采地下水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等方面说明原因。 答案:(1)夏秋季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为地下水。 (2)(由于湖泊的调节作用消失),当地气温变化幅度增大,冬季温度降低,夏季温度升高,气温年较差变大;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愈发干旱;风暴、沙尘暴等恶劣气象灾害频率增大。 (3)不赞同。当地降水量极少,地下水埋藏深;过度开采地下水,使潜水位下降,且当地降水少,地下水补给困难;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引发次生盐渍化等新的生态问题;棉花的蒸腾作用强烈,大量种植极易加剧当地干旱等。(答出3点即可) - 9 - / 9 赞同。该地区地下水较河流水丰富;地下水开采技术相对简单,开采成本较低;浅层地下水含盐量低,可用作棉田灌溉;开采地下水可以避免过度引用河水,避免生态恶化等。(答出3点即可) 13.(能力挑战题)(2015·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6分)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具规模。图1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1)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2)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 (3)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 (4)指出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后的开发利用方向。 【解析】第(1)题,地形特征一般从地形类型、地势、地形排列格局、海岸线等方面总结;在图上先找到原生海岸红杉的分布区,再结合等高线数值200米、500米、1 000米及疏密情况可判断地形特征。第(2)题,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受海陆因素影响,即距海近;多位于纬度30°~40° - 9 - / 9 大陆西岸,受来自太平洋的西风带的影响;地势西低东高,处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多雾的原因与沿岸的加利福尼亚寒流有关,寒流经过区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成雾。第(3)题,由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可知,杭州夏季降水多于阿克塔;冬季气温比阿克塔低、夏季气温比阿克塔高;结合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可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第(4)题,由材料可知,海岸红杉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具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的特点,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故经济价值高,可为木材加工业提供原料;同时海岸红杉也具有环境效益,为发展旅游、改善环境、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条件。 答案:(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2)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3)有利条件:夏季降水较多。 不利条件: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4)提供工业原料;发展旅游;开展科学研究;改善环境。 【误区警示】解答此题,易出现的失误: (1)不能根据等高线数值、疏密判断地形类型,如一般200米以下为平原、200~500米为丘陵、500米以上为山地等。 (2)把降水与雾的形成条件混淆,寒流虽减少降水,但利于雾的形成。 (3)忽视了杭州与阿克塔的气候特征比较、忽视了海岸红杉适宜生长的环境,无针对性地评价杭州亚热带季风气候对海岸红杉的影响。 (4)只注重了海岸红杉的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效益。 - 9 - / 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