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汇编15_区域可持续发展流域开发建设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汇编15_区域可持续发展流域开发建设

‎2012届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 专题15-区域可持续发展--流域开发建设 ‎(新疆乌鲁木齐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30.读黄河流域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为水利枢纽,B、C两河处的地质构造为。‎ ‎(2)试分析图中五个省会(首府)城市区位选择共同的自然条件是、、‎ ‎。‎ ‎(3)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制约这些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共同资源问题是。为此,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4分)‎ ‎30.(1)小浪底 断层 (2)临近河流 地形平坦 气候温暖 ‎ ‎(3)水资源供应紧张 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利;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39.(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读我国某河流(河段)流域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该河段水系流域面积约13万km2,流域内平均降水量为‎375.3mm/年。历史上的辽金时期这里曾经水草丰美、牲畜兴旺,现在该地不仅为重要的农业区,同时矿产也得到进一步开发。近20年以来,该河流多次出现断流现象。‎ 表1  A城市水文站的河流 断流统计⑴依所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确定,该流域所处于的地带在我国自然环境中有着多方面过渡性的特点。请至少列出两项。(8分) ⑵据表1简要说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河上游来水量的变化趋势,并解释其原因。(12分)‎ ‎ 39.⑴(8分)地处温带季风与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过渡地带;温带森林向温带草原过渡地带等。(答出两项即可,8分)‎ ‎⑵上游来水逐年减少,甚至出现多年无径流现象。(6分) 降水量减少(蒸发和下渗增加),上游水库的拦蓄,上游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增加。(6分)‎ ‎29.‎2010年10月22日,第十一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成都隆重开幕,西部12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6万多名中外客商参加了博览会,创历届西博会之最。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江流域图” 材料二:成都市,简称“蓉”,别称“锦城”“锦官城”,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平均海拔‎400米,是一个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城市依山而建,人谓“山城”;冬春雨轻雾重,又号“雾都”。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制造业基地,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西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1)从图中分析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的资源条件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成都成为西部特大城市的原因。 ‎(3)分析重庆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优势条件。 ‎29.解析:(1)结合插图可分析出;(2)从城市的区位选择入手,再结合成都的特点进行分析;(3)现代制造业属于工业,那么重庆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优势条件应该从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考虑。 答案:(1)煤铁资源丰富,水资源充足,水能丰富。 ‎(2)地处成都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人们居住,农业发达,具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为四川省的行政中心,交通便利等。 ‎(3)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两江汇合处,淡水资源丰富,工业用水便利;既是重要的钢铁工业中心,又是电力工业中心,原料、动力充足;是长江上游城市群的中心,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好,设施完善;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水、陆交通便利。 ‎16.读图甲、乙,完成下列要求。‎ ‎(1)金沙江(玉树至宜宾段)流域最突出的资源优势是_____资源,这种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开发这种资源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__________。‎ ‎(2)图乙表示该流域水库累计库容量与大通水文站输沙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读图说明二者的相关关系是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 ‎(3)南水北调东线方案计划于‎2008‎年开始向华北地区输水,中线方案正在紧张的实施之中,西线方案也进入论证阶段。南水北调后,长江三角洲滩涂(‎5米等深线以上)淤积速度将______________(加快、减慢),原因是____________。‎ ‎16.解析:(1)长江上游地区地势悬殊,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但同时因为地形崎岖,也成为该地区发展的限制性条件。(2)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库累积库容量越大,输沙量越少,因此二者成负相关的关系,其形成原因在于水库起了截流的作用,水速降低后,其携带泥沙能力下降从而使泥沙不断淤积在库区内。(3)长江三角洲是由于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因三峡水库的截沙作用使长江三角洲的泥沙堆积减少,而造成海浪侵蚀作用增强,从而使滩涂淤积速度将减慢。‎ 答案:(1)水能(水力)流量大落差大地质条件复杂(或地形崎岖)‎ ‎(2)负相关(或水库累积库容量增大,输沙量减少)水库起了截流截沙的作用(或泥沙在水库与其上游河道中沉积)‎ ‎(3)减慢河流带入河口的泥沙量小(或海浪侵蚀作用增强)‎ 读我国某三角洲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有关图示河流的正确说法是 A.下游流域面积大 B.中游河道弯曲,洪涝灾害严重 C.下游潜水补给河水 D.中游土层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15.图示河流河口由①一②一③演变的原因是 A.海潮顶托 B.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水侧蚀 C.地壳运动 D.人工改道 ‎14.D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黄河三角洲地区,中游经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15.B 图示河流河口由①一②一③的演变是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的结果。‎ 例2 读下图,完成有关问题:‎ 兰州 重庆 郑州 河 黄 北京 江 宜昌 昆明 上海 葛洲坝 兰州 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控制流域 广州 海口 台北 长 荆江河段示意图 电力输送 B A ‎(1)三峡电站的社会经济区位优势是:位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地带和地带的结合部位,电力市场广阔。‎ ‎(2)从图上信息来看,三峡工程首要的功能是。‎ ‎(3)长江荆江段的主要水文特征是,应如何抓好荆江段防洪的工程工作?‎ ‎(4)图中箭头A是我国正在实施的“”工程的一部分,它对长江三角洲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可何积极意义?‎ ‎(5)政府在实施这三峡工程过程中应如何履行其职责?‎ ‎(6)图中B区域是平原,该区域河段存在的主要自然灾害是,该区域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命题意图:本题以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为切口,着力于考查考生的空间位置的判读能力和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对图示信息的提取和分析应用。‎ 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看出三峡工程位于湖北(中部地带)与重庆(西部地带)交界处;第(2)题图中信息显示,三峡工程可控制广大的流域,下游是洪灾严重的荆江段,提示考生其首功能是防洪,而非发电;第(3)题答所需的要点,在图中均有感较明显的显示:河道弯曲,防洪大堤、分洪区、水库等;第(4)、(5)题,则要求考生关注现实问题,注重知识的综合分析;第(6)题如能判断出河套平原,则从河流分布特点:温带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易出现凌汛灾害;河套平原地处半干旱区,农业生产需大量引水灌溉,大水漫灌可能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过度引水可能引发下游断流。‎ 答案:(1)中部西部(2)防洪(3)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水流不畅通修建水库(三峡、葛洲坝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分洪区等到(4)西电东送解决能源不足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能源结构,用水电取代煤、油等能源,可减轻城市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5)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保证三峡重点工程建设;解决好移民问题,把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结合起来,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共环境,保持生态平衡(6)河套凌汛土壤次生盐碱化(黄河下游断流)‎ ‎39、长江流域历史悠久,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四 ‎ 图10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3)简述图10所示区域的地形和水系特点,并分析对甲山区自然资源进行综合开发的主要途径。(12分) ‎ ‎(4)根据材料三,分析长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 ‎39、(地理20分)‎ ‎(3)地形: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4分)‎ ‎ 水系:河湖众多;大河东流。(4分)‎ ‎ 途径:本区气候、生物、土地和水资源等丰富,要因地制宜,走立体农业的道路,建立优质、高效和综合的农业生态系统;对优势资源进行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开拓市场,振兴山区经济。(4分)‎ ‎(4)地理位置优越;高等院校众多,科技力量雄厚;立体、快捷交通运输体系发达: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高;区内产业分工与合作关系协调较好;国家政策支持;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任答四点得8分)‎ ‎29.(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河流流域分布图 材料二 该河流流域降水资料 站名]‎ 项目 月 份 ‎7、8、9月降水量 年降水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M 降水量 ‎5.7‎ ‎7.7‎ ‎19.5‎ ‎38.5‎ ‎54.3‎ ‎72.6‎ ‎115.9‎ ‎105.1‎ ‎99.9‎ ‎49.2‎ ‎12.3‎ ‎5.1‎ ‎320.9‎ ‎586.0‎ ‎54.8‎ 占年量%‎ ‎1.0‎ ‎1.29‎ ‎3.32‎ ‎6.57‎ ‎9.27‎ ‎12.39‎ ‎19.8‎ ‎17.9‎ ‎17.1‎ ‎8.4‎ ‎2.1‎ ‎0.9‎ N 降水量 ‎5.6‎ ‎11.2‎ ‎20.9‎ ‎36.2‎ ‎49.7‎ ‎75.8‎ ‎115.0‎ ‎111.7‎ ‎98.1‎ ‎48.3‎ ‎62.0‎ ‎5.5‎ ‎324.8‎ ‎591.7‎ ‎54.9‎ 占年量%‎ ‎0.95‎ ‎1.89‎ ‎3.53‎ ‎6.1‎ ‎8.4‎ ‎12.8‎ ‎19.4‎ ‎18.88‎ ‎16.58‎ ‎8.16‎ ‎10.5‎ ‎0.93‎ S 降水量 ‎5.6‎ ‎9.1‎ ‎22.0‎ ‎46.7‎ ‎58.3‎ ‎81.8‎ ‎126.6‎ ‎115.6‎ ‎90.8‎ ‎51.9‎ ‎17.4‎ ‎4.9‎ ‎333.0‎ ‎630.7‎ ‎52.8‎ 占年量%‎ ‎0.9‎ ‎1.44‎ ‎3.5‎ ‎7.4‎ ‎9.2‎ ‎12.9‎ ‎20.1‎ ‎18.3‎ ‎14.4‎ ‎8.2‎ ‎2.76‎ ‎0.78‎ W 降水量 ‎4.9‎ ‎6.5‎ ‎16.1‎ ‎40.1‎ ‎46.8‎ ‎67.7‎ ‎108.1‎ ‎115.4‎ ‎87.6‎ ‎44.6‎ ‎12.3‎ ‎4.6‎ ‎311.1‎ ‎547.4‎ ‎56.8‎ 占年量%‎ ‎0.9‎ ‎1.19‎ ‎2.94‎ ‎7.3‎ ‎8.5‎ ‎12.4‎ ‎19.7‎ ‎21.1‎ ‎16.0‎ ‎8.15‎ ‎2.25‎ ‎0.84‎ ‎(1)试分析该河流的水文特征。(4分)‎ ‎(2)简要分析该河流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对策。(9分)‎ ‎【解析】该题目是以我国某河流流域分布图和降水资料表为情境,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流域内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等内容。第(1)题,关于河流水文特征的组成要素,教材中有明确的交代,但只是泛论。如果要结合具体的河流,分析其水文特征,那就需要考生灵活运用有关河流水文特征方面的知识,结合具体河流的地理状况去考虑问题并组织好答案。另外,该题还需要考虑材料中已给出的气候资料。第(2)题,图示河流是渭河北侧的一条支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是其必然的环境问题之一。其治理措施既有浅层面的——如打坝淤地等,也有深层面的——控制人口数量等。既有工程措施,也有生物措施。但其核心就是留住水,保住土。‎ ‎【答案】(1)汛期集中在7、8月;含沙量较大;冬季有结冰期;径流量季节变化大等。(4分)‎ ‎(2)该河流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3分)‎ 对策:合理利用土地;提高植被覆盖度;打坝淤地;修建梯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等。(6分)‎ 下图为我国某条河流中游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3.①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是 ( )‎ ‎ A.水稻 B.甘蔗 C.柑橘 D.棉花 ‎4.区域南部有一河流注入湖泊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垦殖会给下游湖泊带来的影响有( )‎ ‎①湖泊调蓄功能减弱②水体富营养化 ③水质变坏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 ‎ B.②城市在河流区位中的特点是位于河流交汇处 ‎ C.③城市为九江,位于京广线上 ‎ D.⑤为鄂西山地,适宜发展立体农业 读某流域汇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等高线弯曲最大处,一定形成集水线 B.等高线弯曲最大处,一定形成分水线 C.流域边界与某一条等高线完全重合 D.流域面积的大小与周围地形有关 ‎2.有关该流域洪灾形成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不正确的是(  )‎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 B.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洪水 C.地面坡度小→河道排水速度快→洪水 D.植物覆盖差→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 解析:第1题,等高线弯曲最大处,可能是集水线,也可能是分水线;流域边界一般由分水岭决定,与周围地形有关,而不是与某一条等高线完全重合。第2题,地面坡度小使河道排水速度降低,易形成洪水。‎ 答案:1.D 2.C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示河流建有众多的大坝,用于发电。但乙图大坝的发电使用年限大大低于设计年限,其原因主要是(  )‎ A.工程质量低 B.设计不准确 C.人为破坏严重 D.泥沙淤积严重 ‎4.目前,甲图河流不仅不再建大坝,而且开始拆除某些水坝。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A.已找到了比水电更好的能源 B.水电运营成本不断增加 C.水坝防洪功能丧失 D.恢复原始生态环境 解析:第3题,乙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流经四川盆地,由于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库区淤积,致使库容减小,发电受限。第4题,甲河位于法国境内,其电力构成以核电为主,拆除水坝的原因是为了恢复原始生态环境。‎ 答案:3.D 4.D ‎7.(2011·海淀区模拟)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均径流深随纬度增大而递减 B.年均径流深的最大值在海南省 C.年均径流深与降水量年际变化的空间分布特点一致 D.年均径流深与蒸发量随纬度变化的分布特点一致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年均径流深的最大值约出现在18°N左右,结合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可知,该值应出现在海南省。‎ 答案:B 读密西西比河流域水系图,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B.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势特点是由东、西、北向中部缓斜 C.河流注入大西洋 D.干流易出现凌汛现象 ‎9.下列关于密西西比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其水系呈不对称的树枝状 B.西岸支流比东岸多而长 C.西岸支流流量大,东岸支流流量小 D.中、下游遇特大洪水容易泛滥成灾 解析:密西西比河由高纬流向低纬不会出现凌汛;其东岸降水多,流量大,西岸降水少,流量小。‎ 答案:8.D 9.C ‎17.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8分)‎ ‎(2)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分析图示地区2009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4分)‎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6分)‎ 解析: 第(1)题,A处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字形,B处于河流下游,河谷呈槽形。第(2)题,C处于河谷谷口,典型地貌为冲积扇。第(3)题,分析两图可知耕地面积变大,林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第(4)题,本区聚落形成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与地形、水源、交通有关。‎ 答案: (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字形。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形。‎ ‎(2)冲积扇 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3)2009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减少,耕地增加,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沿河、沿海岸分布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 (2011·长沙模拟)面积近240平方千米,由火山喷发、湖盆相对下陷而形成的达里诺尔湖,位于我国某省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下图是该湖及周边的水系图,据此回答5~6题。‎ ‎5.以下描述完全符合该湖泊所处的地理环境的是(  )‎ A.处于辽宁省的北部,丘陵地形,分布着被风化的玄武岩或花岗岩地貌,是淡水湖 B.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高原地形,分布着被风化的玄武岩或花岗岩地貌,是咸水湖 C.位于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地表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和大理岩,是淡水湖 D.位于河北省,太行山麓,地表多盐碱低洼地,是华北平原面积较大的淡水湖 ‎6.与湖泊中心经线(116°30′)大致吻合的南北向铁路大动脉通过我国的(  )‎ A.粤、赣、皖、豫、鲁、京等省市 B.晋、豫、鄂、湘、黔、桂等省区 C.粤、湘、赣、皖、豫、津等省市 D.沪、苏、鲁、冀、豫、京等省市 解析: 由图中经纬度信息及等高线可知该湖泊位于内蒙古高原,因是火山喷发、湖盆下陷而成,故分布有玄武岩或花岗岩地貌,而且只有河流汇入,而无河流流出,说明是咸水湖;与湖泊中心经线(116°30′)大致吻合的南北向铁路大动脉是京九线。‎ 答案: 5.B 6.A ‎17.(2011·成都检测)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年径流深度(毫米)等值线图(年径流深度为年降水量与年蒸发量的差值)。读图回答问题。(20分)‎ ‎(1)简述该区域年径流深度按方位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年径流深度大的地区的主要原因。(6分)‎ ‎(2)图中甲所在省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其人均稻谷占有量和商品率分别居全国的第三和第二位,试分析该省水稻生产的有利条件。(8分)‎ ‎(3)图中M城为我国重要的重型机械制造中心,试分析其区位因素。(6分)‎ 解析: (1)认真提取图中等值线信息即可回答,注意理解年径流深度的概念,结合图中区域气温与降水分析即可;(2)甲所在省为黑龙江,水稻生产条件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3)依据省界可判断M为沈阳,重型机械制造中心的条件可从资源、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由北部和东部向中部、西部减小;北部地区由于纬度(和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所以年径流深度大;东部地区由于地处东南季风迎风坡,年降水量大(大于‎800毫米),所以年径流深度大。‎ ‎(2)位于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或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河流多,灌溉水源充足;黑土广布,土壤肥沃;人均耕地多(人少地多);机械化水平高。(答出4点即可)‎ ‎(3)M城(沈阳)邻近鞍本钢铁工业基地,接近原料产地;位于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市场广阔;有京哈铁路经过,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协作条件好。(答出3点即可)‎ ‎ 1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黄河三角洲地区面积约5 000多平方千米,其经济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将建成能源基地、国家一流的石油化工、盐化工基地和以农业、渔业等为主的综合农业生产基地。‎ ‎(1)描述图中等积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8分)‎ ‎(2)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根据黄河流域发展状况,说明其原因。(6分)‎ ‎(3)结合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说明确立材料二所述“三个基地”的依据。(3分)‎ ‎(4)分析环渤海地区内河航运不够发达的自然原因。(3分)‎ 答案: (1)3 500等积温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影响(受太行山影响),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 ‎(2)原因:中游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中游修建了水利枢纽工程;流域内用水量增多,入海水量减少,输沙量减少。‎ ‎(3)本区域石油、天然气、风能、潮汐能等能源丰富;本区土地面积广、地势低平;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海域面积广(大陆架广),渔业、海盐等资源丰富。(答出3点即可)‎ ‎(4)河流水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航道容易淤积;河流有封冻现象;河网密度较小,通航里程短。(答出3点即可)‎ ‎ (2011·江西联考)在近日举行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中部地区发展论坛上,江西省发改委主任介绍说,为了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保障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江西省正在全力推进鄱阳湖地区生态工程建设。下图表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读图完成13~15题。‎ ‎13.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更能吸引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河流湖泊密布,渔业资源丰富B.地势平坦开阔,耕地资源丰富 C.生态环境优越,适宜居住生活D.经济相对发达,就业机会较多 解析: 吸引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答案: D ‎14.与长三角相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优势是(  )‎ A.土地、劳动力价格低 B.交通便利 C.技术和资金雄厚 D.对外开放程度高 解析: 与长三角相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土地、劳动力等方面优势明显。‎ 答案: A ‎15.有利于推进鄱阳湖地区生态工程建设的措施有(  )‎ ‎①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②继续加大围湖造田的力度,增加耕地面积 ③打造布局合理、资源节约、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体系,推动城乡一体化 ④建设湿地公园,恢复湿地植被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围湖造田使生态环境恶化,不利于推进鄱阳湖地区生态工程建设。‎ 答案: D 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河流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降水季节变化大,冬末春初降水较多 解析: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河流上游地形以山地为主,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春降水较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 答案: D ‎2.为了雨季蓄洪,甲地区防洪水库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 A.9~10月B.11~12月 C.1~2月 D.4~5月 解析: 根据图中的降水资料可知该地区11月份降水开始增多,进入多雨期,在此之前应留出一定的库容用以蓄洪。‎ 答案: A 流域的开发都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据此完成3~4题。‎ ‎3.田纳西河流域实施梯级开发的有利影响是(  )‎ ‎①有利于整个流域进行有效的防洪调度 ②提高了流域内的通航能力 ③为区域开发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供应 ④可从根本上防治流域内的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TVA在流域开发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措施是(  )‎ ‎①留出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调整农、林、牧业结构 ③恢复治理采矿区的土地生态 ④建立公园、野生动物管理区、风景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第3题,实施梯级开发可通过水库形成一个统一的防洪调度系统,改善河道状况,调控了流量的季节变化,提高了通航能力,丰富的水电为区域开发提供了廉价而可靠的电力资源,但环境污染的根本解决需要在工业生产环节中进行。第4题,建立公园、野生动物管理区、风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答案: 3.A 4.A ‎16.读下面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甲图中的M河是________,乙图中的N河是________。(4分)‎ ‎(2)N河流域的开发治理与M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提示:从流域内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分析)(6分)‎ ‎(3)针对当前N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现状,请你就今后该流域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解析:‎ ‎ 田纳西河的开发走出一条成功的道路。该区在气候、水文、地形及资源方面存在着优势,它与我国长江流域有很多相似之处,其开发的成功经验对长江流域的开发有很大借鉴意义,如水能的梯级开发、旅游、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发展。‎ 答案: (1)田纳西河 (2)长江 ‎(2)相似之处:①兴建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②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③立足于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④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等。(答出3点即可)‎ ‎(3)①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全流域的统一管理与开发;②加大对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③疏浚河道,提高流域的通航能力;④进一步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⑤发展特色旅游业。(答出4点即可)‎ ‎17.读下图(图A为珠江流域开发示意图,图B为图A中某河段剖面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说明珠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结合图A说明如何开发珠江的水能。(6分)‎ ‎(2)读图B,分析修建水库后,大坝上、下游河流水文特征可能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3)该河上、下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什么?应采取何种对策以协调上游以及下游地区的人地关系?(10分)‎ 解析: 第(1)题,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分析可从“两大”(落差大、水量大)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图A和图B判断珠江上游水能资源的开发措施,也可借鉴长江上游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措施。第(2)题,主要考查水库修建后对大坝上游和下游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学生需要知晓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角度,关注水位(高低和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及水利工程和湖泊的调蓄功能)、流量(大小和季节变化,取决于降水特征和流域的大小)、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结冰期(有无或长短,取决于最冷月月均温)、水能资源状况(取决于流域内的地形和气候特征)等方面。第(3)题,要分析河流上游和下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先要了解这些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资源特征、社会经济特征等,借此了解该区域人类开发利用资源是否合理,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 答案: (1)降水量大,水量丰富;地势起伏大,落差大。‎ 不同河段修水电站,实施梯级开发。‎ ‎(2)大坝上游:受水库影响,河流水位明显上升,河流流速较修坝前慢;下游:受水库的调节作用,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修坝前平缓。‎ ‎(3)上游:水土流失等;下游:环境污染严重等。 对策:上游——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下游——优化产业结构、改造或淘汰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或第三产业、推广环保技术等。‎ ‎17.(2011·湖南联考)在流域的开发过程中,人口数量、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必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影响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趋势。(24分)‎ 材料一 下图是汾河上游流域的区位以及地形示意图。‎ 材料二 下表是汾河上游流域自西汉到清代人口、经济以及环境状况表。‎ 项目 西汉 唐 金 明 清 人口数量(万)‎ ‎3‎ ‎5.9‎ ‎7.8‎ ‎5.9‎ ‎24.4‎ 人口密度(人/km2)‎ ‎0.38‎ ‎0.75‎ ‎0.99‎ ‎0.75‎ ‎3.09‎ 城镇(个)‎ ‎1‎ ‎6‎ ‎6‎ ‎7‎ ‎7‎ 耕地面积(万顷)‎ ‎1.65‎ ‎3.25‎ ‎4.29‎ ‎3.13‎ ‎10‎ 森林面积(万顷)‎ ‎5.3‎ ‎4‎ ‎3.2‎ ‎1.2‎ ‎0.29‎ 覆盖率(%)‎ ‎70‎ ‎50‎ ‎40‎ ‎15‎ ‎4‎ 畜牧业程度(%)‎ ‎100‎ ‎90‎ ‎70‎ ‎20‎ ‎10‎ 工矿业(个)‎ ‎0‎ ‎1‎ ‎0‎ ‎2‎ ‎3‎ 灾害频率(次/百年)‎ ‎0.1‎ ‎1.2‎ ‎1.3‎ ‎1.5‎ ‎4‎ 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该流域的河谷特征是________。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4分)‎ A.森林 B.森林、草原 C.草原 D.草原、荒漠 ‎(2)该流域蕴藏的矿产资源最可能是________。(2分)‎ A.铁矿 B.石油 C.煤炭 D.铜矿 ‎(3)该流域人口、经济、环境三者从可持续到不可持续发展剧变发生在________时期,人口、经济、环境之间关系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 ‎(4)该流域的地理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解析: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数量、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必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会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答案: (1)峡谷 B (2)C ‎(3)清朝 人口数量大增,粮食需求大增,农业生产从畜牧业向种植业转变;大量开垦草山、草坡,毁林开荒,毁林开矿,山区植被大幅减少,水土流失加重;耕地生产力逐步降低,粮食产量下降,人口贫困。人口、粮食、耕地、贫困之间逐步进入恶性循环 ‎(4)河流含沙量大、地表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率增加、植被锐减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县境内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读图回答11~13题。‎ ‎11.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甲   B.乙   ‎ C.丙   D.丁 解析:乙地的坡度较大且无植被覆盖,是四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 答案:B ‎12.下列关于丙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处地貌为河漫滩平原,它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B.该处地貌属于河流地貌,是河流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形成的 C.该处地貌是河流沿岸理想的布局村落的场所 D.该处地貌一般分布在河流的左岸 解析:读图可知,丙处为河流沿岸的河漫滩平原,它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由于丙处地势较低,一般不宜布局村落;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的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河流的右岸。‎ 答案:A ‎13.关于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以解决当地人多地少、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B.利用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大规模植树造林,从而改变该处的降水量,使河流的径流量没有季节变化,使居民免受洪涝灾害之苦 C.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水面养鱼、低缓的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地区则发展经济林木 D.加快当地城市化进程,将该区域的农村全部转变为城市 解析: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南方农村,如果大力发展种植业,会加剧水土流失;南方水热条件较好,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水面养鱼、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经济林木等。‎ 答案:C ‎14.(12分)(2010·北京海淀期末练习)下图为“海河流域图”,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海河流域形成春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河水系支流众多,呈扇形分布;干流短小,骨干河系均单独入海。各河上游山高坡陡、源短流急,进入平原骤然变缓,且河道上宽下窄,行洪能力上大下小,极易成灾。‎ ‎(2)具体说明海河流域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至少四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年11月11日‎,该地区普降大雪,使河北部分区域积雪厚度达55厘米。大雪的侵袭使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区的气温骤降达‎10℃‎以上。‎ ‎(3)简述此次雪灾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海河春旱原因可从两方面回答:一是降水少,二是水资源消耗大(包括蒸发和农业灌溉)。(2)结合治理后图中的图例可看出工程措施有修建水库等;结合两图对比分析,以及从材料中的海河洪涝多发的成因可分析出相对应的工程措施。(3)注意冬季雪灾的影响包括利弊两方面。‎ 答案:(1)锋面雨带尚未到达;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春季农业需水量大。 (2)修建水库;加固堤坝;疏浚河道;增加入海通道;修建蓄洪分洪工程。(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3)有利影响:有利于抑制病虫害;有利于缓解旱情。 不利影响:农业设施受损(如对大棚温室造成损失);蔬菜等农作物、牧畜、林业(或果树)、渔业等遭受冻害。‎ ‎15.(12分)(2010·扬州5月)读我国东南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M、N是武夷山甲、乙两坡面冬季不同海拔高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表示甲坡的是____________曲线。夏季甲、乙两坡面海拔‎400m~‎800m处气温较低的是____________,简述该坡面气温低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赣江上游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鄱阳湖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台湾西部布袋盐场晒盐的有利区位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泉州、漳州和厦门被称为“闽南金三角”,分析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优越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了武夷山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河流流域发展与湖泊关系、台湾发展盐业的有利条件、海西经济区的区位条件等重要知识;对锻炼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有很大帮助。(1)冬季武夷山西北坡处于冬季风的迎风坡而气温低于东南坡,故N表示甲坡;而夏季乙坡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因多雨而气温较低。(2)赣江注入鄱阳湖,上游(地形为山区丘陵)过度发展种植业,一方面会造成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使水质变坏,从而影响鄱阳湖。(3)布袋盐场位于台湾西部平原,同时,受台湾山脉影响,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而降水相对较少。(4)可结合区域地理特征,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等)两方面分析。‎ 答案:(1)N 乙 乙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阴雨天气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故气温较甲坡低。 (2)水土流失导致河湖淤塞,调蓄功能减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3)台湾西部有平坦开阔的海滩;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有利于海水蒸发。 (4)气候优越,水热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和城市密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或产品易进入港、台地区和国际市场)。‎ ‎26.(13分)(2010·河北保定一模)读图和材料,M河流域海拔1 550~4 ‎441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65.3毫米,蒸发量2 246毫米,完成下列问题。‎ ‎2000年M河流域土地利用构成及变化表 土地利用类型 占总面积%‎ 与1967年相比(%)‎ 林地 ‎0.02‎ ‎-60.5‎ 湿木林 ‎0.02‎ ‎-60.5‎ 高覆盖草地 ‎14.02‎ ‎-47‎ 荒漠草地 ‎11.26‎ ‎+33.9‎ 城镇居民用地 ‎0.47‎ ‎+1 198‎ 耕地 ‎19.33‎ ‎+1 004.8‎ 裸露(岩)地 ‎31.4‎ ‎+9.44‎ 戈壁沙地 ‎5.21‎ ‎-30.6‎ ‎(“-”表示减少,“+”表示增加)‎ ‎(1)根据材料判断该河为________(内、外)流河,判断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本地的优势农业气候条件,并判断M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M河流域存在的不合理人类活动及导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M河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可以根据河水是否注入海洋判断内、外流河。第(2)题,西北地区光照强,日较差大为农业生产的主要优点。第(3)题,M河流域的不合理活动主要为过牧、过垦和过度樵采及工矿城镇建设,会导致沙漠化等问题。第(4)题,依据第(3)题作答。‎ 答案:(1)内 判断依据: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内陆地区;该河最终消失在陆地上,没有流入海洋,因此为内流河。 (2)优势条件: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业生产特点: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 (3)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垦、过牧、过樵,城镇建设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气候变干,水资源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荒漠化面积扩大。 (4)①控制人口增长;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④调整农业结构;⑤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 ‎28.(12分)(2010·广东综合测试)在流域的开发过程中,人口数量、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必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影响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材料一:下图是汾河上游流域的区位以及地形示意图。‎ 材料二:下表是汾河上游流域自西汉到清代人口、经济以及环境状况表。‎ 汾河上游流域自西汉到清代人口、经济和环境发展状况 项目 西汉 唐 金 明 清 人口数量(万)‎ ‎3‎ ‎5.9‎ ‎7.8‎ ‎5.9‎ ‎24.4‎ 人口密度(人/km2)‎ ‎0.38‎ ‎0.75‎ ‎0.99‎ ‎0.75‎ ‎3.09‎ 城镇(个)‎ ‎1‎ ‎6‎ ‎6‎ ‎7‎ ‎7‎ 耕地面积(万顷)‎ ‎1.65‎ ‎3.25‎ ‎4.29‎ ‎3.13‎ ‎10‎ 森林面积(万顷)‎ ‎5.3‎ ‎4‎ ‎3.2‎ ‎1.2‎ ‎0.29‎ 覆盖率(%)‎ ‎70‎ ‎50‎ ‎40‎ ‎15‎ ‎4‎ 畜牧业程度(%)‎ ‎100‎ ‎90‎ ‎70‎ ‎20‎ ‎10‎ 工矿业(个)‎ ‎0‎ ‎1‎ ‎0‎ ‎2‎ ‎3‎ 灾害频率(次/百年)‎ ‎0.1‎ ‎1.2‎ ‎1.3‎ ‎1.5‎ ‎4‎ 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该流域的河谷特征是________。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 A.森林 B.森林、草原 C.草原 D.草原、荒漠 ‎(2)该流域蕴藏的矿产资源最可能是________。‎ A.铁矿 B.石油 ‎ C.煤炭 D.铜矿 ‎(3)该流域人口、经济、环境三者从可持续到不可持续发展剧变发生在________时期,人口、经济、环境之间关系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流域的地理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汾河是穿行于黄土高原之中,两边临山地,河谷形态表现为峡谷;所在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区,有一定的降水量,植被为森林和草原。所在省区山西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从图中数字的变化可以读出,发生剧变的是清代,因人口剧增,导致大量开荒垦殖,造成一系列的后果,到现在,由于植被保护较差,加上黄土高原地区本身的特点,水土流失严重,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貌。‎ 答案:(1)峡谷 B (2)C (3)清朝 人口数量大增,粮食需求大增,农业生产从畜牧业向种植业转变;大量开垦草地、草坡、毁林开荒,毁林开矿,山区植被大幅减少,水土流失加重;耕地生产力逐步降低,粮食产量下降,人民生活贫困。人口、粮食、耕地、贫困之间逐步进入恶性循环。 (4)河流含沙量大,地表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率增中,植被锐减。‎ 读“河流流域图”,回答1-3题。‎ ‎1.河流所在地区突出的地理特征是(  )‎ ‎①气候湿热 ②人口稀疏 ③城市密集 ④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 ‎2.甲乙两地自然带明显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A.地形、暖流 B.寒流、地形C.寒流、大气环流 D.地形、大气环流 ‎3.该河与莱茵河相比,其航运价值小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短缺 B.经济落后C.水流急 D.河道浅 ‎【解析】1.该区为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人口稀少。2.甲地受寒流影响为荒漠带,乙地受赤道低压带影响为热带雨林带。3.亚马孙河流域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故亚马孙河的航运价值小。‎ ‎【答案】1.A 2.C 3.B 读下图,图中A、B为水文观测站,E、F图分别是A水文观测站附近不同季节的河流状况,回答13~15题。‎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长江河段的水源补给主要靠冰川和雨水 B.图示地区流量最大时期多出现在7、8月份 C.A、B两水文观测站测得流量变化较大的是A水文观测站 D.A处为“V”形河谷,B处为槽形河谷 ‎【解析】A水文观测站位于洞庭湖的上游地区,没有洞庭湖对长江水的调节作用,因此其流量变化较大。‎ ‎【答案】C ‎14.有关E、F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F图中沙洲的形成只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B.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流量A>B时,A附近河流状况是F图所示 C.A附近河流状况是E图所示时,地下水补给河水 D.A附近河流状况是F图所示时,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流量A
查看更多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