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专用)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精准提分练 第五章 专项限时精练(十一)文言文阅读
限时精练(十一) 文言文阅读 (用时:40分钟 分值: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20分) 程易田诗序 [清]刘大櫆 余性颛愚,知志乎古,而不知宜于时;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余皆不知其径术,以故与缙绅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退而强学,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 年已晚暮,始为博士①于黟。博士之官,卑贫无势,最为人所贱简。而黟、歙邻近,歙尤多英贤,敦行谊,重交游。一时之名隽多依余以相劘切,或抗论今时之务,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对而歌。盖余生平之乐,无以加于此矣。 程子易田,尤所称著材宿彦,亦旦夕相从。其所为诗歌,摅词朴直而寄兴深至,尝谓其有陶潜之风。易田固信余,余亦甚重易田也。虽然,余老矣,今年年七十有三,将归休于枞阳江上。而易田年逾四十,犹困于诸生②;家又贫,故里不足以自活,亦将糊其口于汝阴。念欲长与诸君子游处,不可得矣。 居稽也,弦诵也,欣欣而忘其倦也。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其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回忆独居时,虽无所乐,而亦非有不乐也。则是今日之不乐,由前日之乐而来也。夫造物之于人,安能使其长乐哉?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③”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 7 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 (选自刘大櫆《海峰文集》,清乾隆刻本) 注 ①博士:学官名,掌管文庙(孔庙)祭祀、教育生员等。②诸生:生员,俗称秀才。③濠上吟:语出《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最为人所贱简 贱简:轻视怠慢 B.歙尤多英贤, 敦行谊 敦:厚道,诚恳 C.易田固信余 固:坚决,执意 D.属其板刻之 属:同“嘱”,叮嘱 答案 B 解析 敦:重视,推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C项均为介词,对于。A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B项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项句末语气词;也可作代词,它,指诗集/兼词,于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的禀性和志趣与世俗不同,虽然无缘于功名利禄、富贵荣华,但不认同世人的成功之道,曾隐居修身,游息山野,生活平淡。 B.作者直到年老时,才担任卑微的博士之职,有黟、歙两地的许多英才贤士跟从作者学习,谈论时事,虑及民生,此乃平生之一大乐事。 C.作者既赞赏程易田所写的诗歌语言朴实,寓意深远;又深切同情程易田年过四十,仍不得志,且家庭贫困,为了谋生,只能离乡。 D.本文语淡情深,构思巧妙,围绕“乐”字展开,由“无乐”到“有乐”再到“不乐”,即写不遇之叹、得友之乐、离别之伤,自然流露出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 答案 D 解析 “人生无常、及时行乐”无中生有。 7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欢 聚 未 几 离 散 随 之 余 于 此 其 犹 能 独 乐 焉 否 耶 夫 以 生 平 未 尝 有 乐 之 人 徒 以 与 诸 君 子 游 处 而 乐 今 复 以 聚 之 不 常 而 不 乐 生 焉 答案 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其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余皆不知其径术,以故与缙绅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凡是世人所谓投机取巧、行走捷径而取得成功的,我都不知道他们取得成功的路径和方法,因此我与达官贵人相背而行,最终没有遇到志趣相投的人(或“遇到赏识自己的人”)。 (2)于是,拿来易田的题名为“濠上吟”的诗集,反复咀嚼吟诵其诗,更加赞叹他文章的古朴,与他的心灵、容貌相符合。 参考译文 我生性愚昧无知,知道笃信古道,却不知道迎合时俗;时常惦记着把施恩于百姓作为自己的重任。凡是世人所谓投机取巧、行走捷径而取得成功的,我都不知道他们取得成功的路径和方法,因此我与达官贵人相背而行,最终没有遇到志趣相投的人(或“遇到赏识自己的人”)。隐退而努力学习,游息山野之间,虽然不是有过痛苦,但也不曾有过快乐。 我年龄已进入暮年,才开始在黟县担任博士。博士的官位卑下,生活贫穷而没有权势,最为人所轻视怠慢。而黟、歙邻近,歙县多有英才贤士,推崇品行和道义,重视结交朋友。一时的俊杰大多依傍我而相互切磋砥砺,有时高谈当今的事务,挂念生民的忧乐,不禁感慨叹息,面对面歌咏。大概我平生的快乐,没有什么可以超过这个了。 程君易田,尤其被人称赞为德才兼备之士,也早晚跟随着我。他所写的诗歌,措辞朴实而寄寓深远,我曾说他有陶潜的遗风。易田执意尊奉我,我也非常器重易田。虽然这样,我毕竟老了,今年我年龄已七十三岁了,将归乡隐居在枞阳江边。而易田年龄已过四十,却仍然被困在生员(秀才)之列;且家里又贫困,在家乡不足以养活自己,也将到汝阴谋生。心想长期与诸位君子相处,是不可获得的。 7 共同居住共同研讨,一边弦歌一边诵读,欣欣然而忘记了疲倦。欢聚不久,离散随之而来,我在此还能独自快乐吗?不能吗?由于平生未曾有过相处快乐的人,只是因为与诸君子相处而快乐,如今却又因为相聚不能恒久而心生不快乐。回忆独自生活的时候,虽然没有什么快乐,但也没有什么不快乐。然而今日的不快乐,是由昔日的快乐而招致的。那造物主对于人,又怎么能使他长期快乐呢?于是,拿来易田的题名为“濠上吟”的诗集,反复咀嚼吟诵其诗,更加赞叹他文章的古朴,与他的心灵、容貌相符合。我叮嘱他将其诗作板刻成集,用来与四方的知音一起诵读(或“而与四方的知音一起诵读它”),而我为他的诗集作这样的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20分) 答乔适书 [宋]穆修 盖古道息绝,不行于时已久,今世士子,习尚浅近,非章句声偶之辞,不置耳目。浮轨滥辙,相迹而奔,靡有异途焉。其间独取以古文语者,则与语怪者同也。众又排诟之,罪毁之,不目以为迂,则指以为惑,谓之背时远名,阔于富贵。先进则莫有誉之者,同侪则莫有附之者。其人苟无自知之明,守之不以固,持之不以坚,则莫不惧而疑,悔而思,忽焉且复去此而即彼矣。噫!仁义忠正之士,岂独多出于古,而鲜出于今哉?亦由时风众势,使不得从乎道也。 观足下十篇之文,信有志于古矣,来书问曰:“将学于今,则虑成浅陋;将学于古,则惧不得取名于世,学宜何旨?”引韩先生《师说》之说以求解惑。足下当少秀之年怀进取之心又学古于仁义不胜之时与之者寡非之者众不得无惑于中焉是以枉书见问。某不才而弃于时者也,何足为人质其是非?徒以退拙无所用心,因得从事于不急之学,或谓之为好古焉。故足下厚相期待,盖感其声而求其类乎!试为足下言之: 夫学乎古者,所以为道;学乎今者,所以为名,道者,仁义之谓也;名者,爵禄之谓也。然则行道者兼乎名,守名者无以兼乎道,何者?行夫道者,虽国有穷达耳,然达于上也,则为贤公卿;穷于下也,则为君子,其在上,则礼成乎君,而治加乎人;其在下,则顺悦乎亲,修乎身。穷也达也,皆本于善焉。守夫名者,亦固有穷达耳,而皆反于是也。达于上也,何贤公卿乎?穷于下也,何君子乎?其在上,则无所成乎君而加乎人;其在下,则无所顺悦乎亲而修乎身。穷也达也,皆离于善焉。故曰行道者,兼乎名;守名者,无以兼乎道。 足下有志乎道而未忘乎名,乐闻于古,而喜求于今,二者之心苟交存而无择,将惧纯明之性浸微,浮躁之气骤胜矣。足下心叨仁义,又学识渊博,应固守而弗离,坚持而弗夺,力行而弗止,则必立乎名之大者矣。学之正伪有分,文之指用自得,何惑?不宜,某白。 7 (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谓之背时远名,阔于富贵 阔:空泛,不切实际 B.信有志于古矣 信:确实,的确 C.穷也达也 穷:困顿,不得志 D.坚持而弗夺 夺:争夺,夺 答案 D 解析 夺:丧失。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A项均为用在并列复句中表示并列对举,可不译。B项介词,在/介词,向。C项介词,用来……的(办法)/介词,凭……身份。D项连词,并且/连词,却。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文不被当时接受,古文学习也被大家抵触。学习古文者被大家认为是奇谈怪论的人,被大家嘲笑,怪罪,诋毁。 B.乔适想学习当下文章又担心浅薄鄙陋,想从事古文学习又担心功名难以获取,所以向作者写信来寻求该怎么办。 C.作者告诉乔适,学习古文可以兼顾道与名,学习当下文章只可以追求到名声,所以学习古文可成为贤能的公卿,学习当下文章就成为小人。 D.本文用对比的说理方式,解决了乔适心中的困惑,最后指出乔适应坚持学习古文,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答案 C 解析 “学习古文可成为贤能的公卿,学习当下文章就成为小人”错,应为“行道者能成为贤能的公卿,而只追求名声者会成为小人”。学习古文是行道的一种途径。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足 下 当 少 秀 之 年 怀 进 取 之 心 又 学 古 于 仁 义 不 胜 之 时 与 之 者 寡 7 非 之 者 众 不 得 无 惑 于 中 焉 是 以 枉 书 见 问 答案 足下当少秀之年/怀进取之心/又学古于仁义不胜之时/与之者寡/非之者众/不得无惑于中焉/是以枉书见问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某不才而弃于时者也,何足为人质其是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者之心苟交存而无择,将惧纯明之性浸微,浮躁之气骤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是一个没有什么才学又被时俗抛弃的人,哪里值得给人指出那是对的还是错的呢? (2)如果这两种心理交织并存而不加选择,那么(我)担心(你)纯洁的本性会逐渐衰退,浮躁的意气就会迅速占据上风。 参考译文 古代为文之道中断而不被推行,在时间上已经很久了,当今的读书人,文风习惯崇尚浅薄鄙陋,如果不是句式整齐、声韵对偶的文章,他们就不会听不会读。浮夸、粗制滥造的写作方法,相互追随且四处流行,没有其他不同的方式。在这之间,(如果有人)只拿古文交谈的话,那么(别人就把他)与奇谈怪论者一样看待。大家又排斥、辱骂他,怪罪、诋毁他,不是把他看作迂腐,就是指责为糊涂,说他背离时代、远离名声,在追求富贵方面迂阔、不切实际。前辈中没有赞誉他的人,同辈中也没有附和他的人。他如果没有自知之明,不用坚决的精神来坚守(古文之道),不用坚韧的意志来坚持(古文之道),那么没有人不害怕和怀疑的,后悔并且想(改变)的,突然之间就会又离开这条道路而走向那条道路了。唉!仁义、忠正的君子,难道单单多出现在古代,却在当今很少出现吗?这也是由于世俗的风气,众人形成的势头,使(读书人)不能够崇尚古文之道罢了。 7 阅读你的十篇文章,(你)的确在古文方面有追求。(你)来信询问我说:“想要向当今的文章学习,却担心变得浅薄鄙陋;想要向古文学习,却害怕在世上不能够取得功名,学习应该以什么为要旨?”(我)引用韩愈先生的《师说》的观点来为你解惑。你正值青春年华,怀着进取的志向,在仁义不兴盛的时候学习古文,赞同学古文的人少,批评学古文的人多,(你)在心中能没有困惑吗?因此写信问我。我是一个没有什么才学又被时俗抛弃的人,哪里值得给人指出那是对的还是错的呢?(我)只是因为退隐、无能,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干,因此能够从事于不急功近利的古文,有人称我是喜欢古文。所以你对我充满了深深地期待,大概是被我的言论感动,于是寻求自己的同类吧!(于是我)试着为你说说: 向古文学习,是用来追求大道的方法;向今文学习,是用来追求名声的方法,大道,说的就是仁义;名声,说的就是官位俸禄。既然这样,那么追求大道的人能兼顾到名声,追求名声的人就没有兼顾大道的办法,为什么呢?践行大道的人,虽然确实有困顿与通达的境遇,然而(当他)在上层做官时,就成为贤能的公卿;(当他)困顿处在下层时,就成为品格高尚的人。当他处于上层时,给君王建成礼制,给人民带来安定;当他处于下层时,就孝顺和愉悦亲人,修养身心。无论是困顿还是通达,都源于善。守望名声的人,确实也有困顿通达的境遇,然而和上面的情况都相反。在上层做官,哪有什么贤能公卿呢?在下层困顿的时候,哪有什么君子呢?他在上为官时,对君王和人民没有什么帮助;在下层时,不能孝顺愉悦亲人,也不能修养身心。无论是困顿还是通达,都离开了善。所以说践行大道的人,对名声能兼顾;守望名声的人,没有对大道兼顾的办法。 你有志于大道又对名声不忘怀,对古文喜欢学习,对当下的文章也喜欢学习。如果这两种心理交织并存而不加选择,那么(我)担心(你)纯洁的本性会逐渐衰退,浮躁的意气就会迅速占据上风。你心里明白仁义大道,又学识渊博,应该坚守,不要离开(大道),坚持住,不要丧失(大道);尽力而为,不要停止,那么必将会得到大的名声了。学习的真假有别,文章的意图和功用自有收获,有什么好困惑的呢?说得不恰当,但这正是我想说的。 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