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 一、选择题答题技巧 目前文综试题中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包括多选题的变形——组合型选择题),由于选择 题不叙述推理过程、解题入口宽、方法多,再加上猜答得分概率为 1/4,所以普遍认为选择 题尤其是单选题比较容易。这种说法虽然说有一定道理,但是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要的 不是分数,而是通过分数得到的一个排位,所以没有学过某一学科或知识上漏洞百出的人虽 然也能猜得一定分数,但分数决不会太高,排位也一定不会太靠前。也就是说要想高考取得 成功,选择题得分必须要高,而选择题(单选题)要想得高分、得满分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 事。 命题规律 1. 题干围绕一个中心,选项和题干的关系一致。 2. 干扰项有效,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 3. 各选项的结构、长度大体一致。 4. 正确选项分布均匀。 应试技巧 一、选择题的解答 (一)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 1. 明确题干要求。 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长短不一,图文并茂。 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 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 例1 读表 1,据此回答(1)~(3)题。 表 1 我国北纬 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 (1)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2)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 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 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 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3)关于四地所在 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 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 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 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答案】 (1)B (2)C (3)A 【技巧点拨】 (2)(3)小题题干均有关键性指导语“正确的是”,该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选出正确的答案。 2. 分析解题条件。 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明示条件: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例2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 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答案】D 【技巧点拨】 根据题干附加的明确解题条件“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避开的 朝向”加以解读,北极地区盛行风向为东北风,故应该避开东北方向。 暗示条件: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例3发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 A.拜科努尔(北纬 46°) B.肯尼迪(北纬 28°) C. 酒泉(北纬 40°) D. 库鲁(北纬 5°) 【答案】 D 【技巧点拨】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故纬度越低,越有利于 发射。 多重条件:题干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正确选项必须同时符合所有条件。 例4下列产业中,既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又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的是 ( ) A. 食品工业 B. 纺织工业 C. 煤炭工业 D. 石油化学工业 【答案】 D 【技巧点拨】 题干有两个条件即“既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又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 选项必须符合这两个条件。 限制(或特定)条件: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都是解题的限制条 件,要特别注意。 例5 6 月 22 日,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未达到最大值的是 ( ) A. 北京 B. 新加坡 C. 悉尼 D. 莫斯科 【答案】 C 【技巧点拨】 题干有两个数量方面的限定即“6 月 22 日、最大值”。 借用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转换视角思维要灵活。 例6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自北向南移动的时期是 ( ) A. 尼罗河正值一年中水量剧增的时期 B. 南极大陆全部处于极夜的时期 C. 各地地中海气候区正处于少雨的时期 D. 北印度洋洋流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答案】 D 【技巧点拨】 同一事实是“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并自北向南移动的时期”即“6 月 22 日至 9 月 23 日”。 3. 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 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误为因果,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表述绝对化,如“迎风坡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 ·前后矛盾,如“卫星在大气层中高速运转能较好地散热”。 ·概念混淆,如“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将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表述错误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 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举例不当,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例7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运动物体质点的水平运动方向( ) A. 在任何地方均发生偏转 B. 在极地不发生偏转 C. 在南半球自高纬向中纬运动时向东偏 D. 在北半球自低纬向中纬运动时向东偏 【答案】 D 【技巧点拨】 选项 A“在赤道上不偏转”——表述绝对化;选项 B“在极地偏转较 大”——表述错误;选项 C 表述举例不当;选项 D 表述成立。 4. 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 尤其有的选项本身叙述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对这种选项要特别注意。 例8 澳大利亚与巴西自然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 ) ①都是所在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②都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③都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 ④首都都是单一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 ⑤人口都集中分布在沿海 ⑥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A. ①④ B. ②⑥ C. ③⑤ D. ③⑥ 【答案】 B 【技巧点拨】 ①④⑤不符合自然地理特征。 (二)运用科学方法 1. 直选法(再现法)。 把记住的知识再现出来,主要考查记忆的准确性;做题时要审清题干、题支,判断与所 记内容是否完全一致,切忌似是而非、只看大概,或只看前一两个选项。 例9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 ①太阳尘埃加强将导致荒漠化日益严重 ②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 ③耀斑的强辐射会干扰无线电通讯 ④ 太阳黑子增多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 B 【技巧点拨】 要求准确记住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突出表现。 2. 排除法。 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较多时,可将选项与题干条件对照,将错误选项排除(1~3 项),缩 小范围,重点分析剩余选项。切忌将正确选项排除,即排除该项一定要有充分理由,自己有 100%的把握。运用此法最后要复查。 例10下列各组港口中,都属于北大西洋沿岸大港的是 ( ) ①波士顿、汉堡、安特卫普 ②鹿特丹、圣保罗、开普敦 ③伦敦、悉尼、圣弗朗西斯科 ④纽约、利物浦、蒙特利尔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优选法。 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如果都符合题干要求,但题干中又有“最”、“主导”、“主要”、 “第一”、“核心”等字样,就应该采取选优法进行取舍。 例11微电子工业在硅谷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 A. 环境 B. 交通 C. 知识和技术 D. 军事订货 【答案】 C 【技巧点拨】 注意“主导因素”。 4. 转换法。 主要用于“借用条件”的选择题。将命题条件转换成与该条件意义相同的另一种说法 (与选项的关系更明确、更直接)。 例12 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不会有 ( ) A.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 B. 寒流 C. 冷锋活动 D. 从南极地区漂来的浮冰 【答案】 D 【技巧点拨】 “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属于热带地区。 5. 图解法。 利用示意图辅助解答选择题。 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象等方面,可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直观地 表现解题条件或将条件具体化。 例13 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日、地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 ( ) A. 新月 B. 上弦月 C. 满月 D. 下弦月 【答案】 A 【技巧点拨】 可画图帮助建立空间概念。 二、选择题的类型 1. 正误选择题。 ·题干中往往有“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等,这类选择题一般是基 础知识测试题。 ·主要用排除法、筛选法、直选法等。 ·解题时要注意对四个选项都要进行判断,切忌想当然,或只看了一个熟悉的选项而不 顾其他选项。 例14目前,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主要位于( ) A. 干旱区 B. 半干旱区 C. 半湿润区 D. 湿润区 【答案】 C 【技巧点拨】 最紧缺的地区是华北平原。 2. 最佳选择题。 ·题干中往往含有“最”这个关键字,即在给出的选项中找出最佳的或是最合适的选 项。所给选项往往与题干都有联系,但联系最为密切的或最为合理的选项只有 一项。 ·主要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等。 例15 下图是 1999 年我国高速公路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1999 年,我国各地区高速公路发展程度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中 ( ) A. 西南三省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 B. 华北平原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 C. 非季风区没有高速公路 D. 沿海岛屿没有高速公路 (2) 与我国高速公路分布明显相关的是 ( ) A. 经济发展水平 B. 气温高低 C. 降水量多少 D. 气象灾害频率 【答案】 (1)B (2)A 3. 因果选择题。 ·由因求果:题干为原因或条件,选项为结果 ·由果推因: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或条件 ·主要采用分析推理法、逆向思维法、直选法等 例16若黄赤交角变小,下列关于五带范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寒带变小,热带变小 B. 热带变大,温带变大 C. 温带变小,寒带变大 D. 寒带变大,温带变大 【答案】 A 【技巧点拨】 根据黄赤交角大小决定五带范围来选择 4. 图表型选择题。 ·题干或选项用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解答这类选择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图表,找出图表给出的有用信息和隐含信息,结合所 学的知识内容,分析所得信息,得出相关答案。 主要采用分析推理法、读图分析法、排除法等 例17下表是 2001 年我国 a、b 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 两省分别是 【答案】B 【技巧点拨】 根据数据分析及甘蔗、甜菜分布规律判断。 5. 组合型选择题。 选项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项目组成,是多项选择题变成单项选择题的一种主要形式,往 往比其他类型的选择题要复杂一些。 ·主要采用排除法等。从选项入手,找准一个或多个正确或错误选项,排除 1~3 项。各 项都有的不用判断;在三项中出现的多为正确叙述,也可先不判断其正误;注意一下长短项。 例18下列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其中全部正确的一组叙述是 ( )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低纬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地区 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B 【技巧点拨】 采取排除法,排除③。 6. 时空顺序型选择题。 ·把地理事物或现象按时间或空间分布排序的一类选择题。 ·解题关键是理解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按题干要求排序。 ·根据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确定两到三个,一般就能选取正确选项。 例19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 2 回答(1)~(4)题。 (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 A. 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 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 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 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山脉走向 D. 山体坡度 (3)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 A. 热量 B. 降水量 C. 大气环流 D. 太阳辐射 (4)该山可能位于 ( A ) A. 赤道附近 B. 40°S 附近 C. 40°N 附近 D. 极圈附近 【答案】 (1)A (2)A (3)A (4)A 【技巧点拨】 第(1)题要求按空间顺序排序。 7. 选择题组。 ·近些年高考题中出现的,也是当前文科综合试题中选择题的主要形 式。 ·往往是给一段材料或图表资料,然后分多个方面进行命题。 ·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进行认真分析,领会其实质含义,正确理解图 表中的信息及信息之间的联系。 ·统览几个选择题,包括: A. 从哪几个不同角度考查; B. 情境是否相同; C. 条件是否有继承; D. 后面的对前面的是否有启示。 特别要注意区分上述的 B 与 C 两点。 例20 读等值线图,完成(1)、(2)题。 (1)若图示曲线为等高线,且 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a、b、c、d 各点气压最高的是 d 点 ②若有一条小溪,其流向是 b 流向 d ③b、d 的相对高度大于 a、b 的相对高度 ④b、d 位于山脊上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若图示曲线为一月等温线,则 b 地可能位于 ( ) ①北半球大陆上 ②北半球海洋上 ③南半球大陆上 ④南半球海洋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1)A (2)B 【技巧点拨】 要求进行思维转换,第(1)题为等高线,第(2)题为等温线。 在文综的考核目标中,强调对“ 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的考查,问答题要求考生通过逻辑严密的综合分析,调动所学知识,用简洁而流畅的科学语 言加以表达,在近年高考中,问答题的得分已成为文综成绩提高的瓶颈,因此,如何提高问 答题的得分率已成为考生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问答题答题技巧 命题规律 根据近年问答题的设问,一般有以下类型: 1. 特征问题;2. 成因问题;3. 分布规律;4. 评价问题;5. 判断问题;6. 区位问题。 应试技巧 一、明确答题方向 (一)特征描述。 (二)成因问题。 自然环境有整体性和差异规律,因果关系规律。资源环境优势、缺陷的形成,灾害的形 成有其内在的原因。注意用联系的观点,地理灾害的成因分析尤其应如此: 1. 自然环境特点——异质特点的综合成因分析。 这类题先定位最为重要。应注意图表中的数值,在平面地图中植被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 以“水环境”为中心,围绕“气候——地形”这一重点的成因因子来分析。 如:气候分析可从①气温高低:纬度——太阳辐射,洋流——寒暖流,海陆分布——海 陆热力差异,地形——地势高低,人——植被破坏和城市热岛。 ②降水多少:风、压——环流形势(西风带、低压带、海风是多雨的),地形——迎风坡与背 风坡,洋流——寒暖流,人——对林、草、湖、湿地的破坏与保护。 这类题目要排除雷同条件,突出主导因素。这也是近几年常用的考法: ·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地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 纬度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 因素; ·在大比例尺地图中(多在非选择题中、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 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 例1 台湾火烧寮成为我国“雨极”的原因。 【答案】 临海空气湿润,水汽丰富;地形抬升致雨;西北来的冬季风经海洋变性,水汽 易达到过饱和。 【技巧点拨】 这是小范围局地因素所致。 例2 比较旧金山和洛杉矶的气候特点异同。 【答案】 同:两者均为地中海式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因为两均处于 30°~40°N 的大陆西岸。 异:旧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矶长,年降水量较大;洛杉矶比旧金山高温干旱季节时间长。 因为旧金山受西风控制时间长;洛杉矶受副高控制时间长 【技巧点拨】 这是大地理环境因素所致。 2. 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例: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和措施? 成因:①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 床高悬。 ③人(社会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 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 3. 地理事物时空特点成因分析。 应锁定使用的地理原理,以大气运动原理、季节变化原理——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河 水补给原理最为重要,应注意进行逆向推理。 ·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多从近地面的热力环流(风压流原理)进行分析,用“热(高 温) 低(压) 升(气流上升)雨(成云致雨);冷(低温) 高(压) 沉(气流下沉) 晴(干燥 晴朗)”进行逻辑分析。 例3 某地云雨多,应扣住“大气运动降温”——气流“升空”或向高纬流是什么原因?某 地干旱少雨,应扣住“大气运动升温”——气流“下沉”或向低纬度流是什么原因?某地 “冷”是如何变冷的?“热”是如何变热的? 例4 简要分析,秋冬季“霜打洼地”的原因? 【答案】 秋冬季夜晚大气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水汽易达到冰点。夜里,地面 向空中散热,山顶的空气比山下的空气温度下降得更快,于是下面的暖空气往上跑,山顶的 冷空气沿山坡往下滑。冷空气到达山谷或洼地后,不能再到其他地面去,只好老老实实地呆 在山谷和洼地中。于是,夜里山谷和洼地中的冷空气愈积愈多,气温便降得很低。一般洼地 要比周围的平地气温低 4~5℃。因此,山坡和平地还没有霜时,谷地和低洼地中就会有霜。 如果山坡和平地上有霜的话,那末山谷和洼地中的霜就更重。 【技巧点拨】 归纳起来:某地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可能有: 反气旋控制——晴天多,云量小;地处内陆,热容量小,变温快;天气系统转换等。 ·海上什么时候出行多与风浪有关。 其逻辑关系为“温差大(如冬季)→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海浪大,出行不便”“温差 小(如夏季)→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海浪小,出行方便”,回答时倒推。 如:美英在二战中没有在 11 月而是选择在 6 月实施“诺曼底登陆”作战的原因。—— 因 6 月中高纬间的温差小,气压梯度差异小,风力小,风浪小,可减少渡海作战的非战斗伤 亡。 我国首次三大洋科考选择在 2005 年 4 月 2 日出航考察西北太平洋的理由是:4 月份西 北太平洋上,因东亚与北太平洋间温差小,气压差异小,季风弱,风浪小,可方便、准确科 学地采样。 ·河水的补给。对于课文的知识点应知各个典型地区性的主要补给类型,特别是我国各个大 区的补给类型。 先定地区——南北半球、大气环流纬度带、海陆位置。 根据材料定补给类型。 我国东北是春季雪水、夏季雨水补给。 江南是春雨降水适量、夏季雨水大量补给。 西北部是夏季高山冰雪水补给。 华南是春季锋面雨、盛夏台风雨补给。 地中海气候则是冬雨补给。 ·季节的演变应注意:6 月 22 日(7 月)前后愈往北白昼愈长, (三)分布规律问题。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 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1. “点”状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 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如北京市城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上海“宝 山钢铁厂”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江。 2. “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 密集。 又如“我国一月 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近似于与纬线平行, 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3.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 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 北起长城、南至秦岭。 4. “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四)评价问题。 回答此类问题注意两点: 1. 根据题目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问题; 2. 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 (五)推断问题。 根据材料,审明题义,回归教材,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准确表达。 (六)区位问题。 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分析从自然和人文社会两个方面分析。 二、重视图表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一)图像表达特点。 地理图像表达方式有:点、线、面、箭头、数字、形象符号等,应认真阅读图例的文字 说明。 1. “点”——常表示城市、港口、矿区、工厂、旅游点等的确切地理位置。 2. “线”——有经纬线、等值线(等高线、等深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 盐度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等地球自转速度线等)交通线(铁路、公路、航空、航 海、内河水运等)、输水(气、煤、电)线、生产网络线、地理要素相关线等。 3. “面”——聚落、工业、农业区;气候、地形、大洋区等(在大比例尺地图中,点状地理 事物则呈面状分布)。 4. “箭头”——①自然要素运动方向(河流流向、地球运动;大洋环流、大气环流、生 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地壳物质循环等);②区域生产要素流向(能源、原材料、零部 件、资本、技术、廉价劳动力、产品、市场信息等);③工艺流程等;④地理要素运动箭头。 (二)图表数量特点。 1. 统计表格——以纵、横时空比较为主,应估算勿精算。 ①同一时段,比较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 ②同一地区,比较不同时代(或时段)的发展差异; ③同一区域,以史为鉴——颂今或警世; ④多个区域进行比较,借鉴取经或突出特色。 2. 扇状(饼状)统计图和三角坐标统计图——以地理要素结构组成分析为主。 ①判断地理要素主次关系; ②分析成因、进行评价、分析对策。 3. 柱状、折(曲)线统计图——以时间和空间对比分析为主 折(曲)线图用来显示某一变量是如何随另一变量而变化的。只有当变量是连续性数据 时,才能用折(曲)线图。折(曲)线图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工具,因为折(曲)线图还能用来预测 一些实验中没有测量的数据。 ①揭示时空分布特色、时代进步表现; ②说明时空差异原因。 4. 等值线统计图——以区域空间差异比较为主。 ①从数形状态分析区域特点:注意其疏密、平曲、开闭、趋向,数值标准及单位。相邻 两根线的关系是难点,应特别注意。 ②分析成因及评价。 5. 直角坐标统计图——以两两地理要素相关特点分析为主:应从特殊位相入手。 ①找峰值和谷值的坐标位置及变化趋势; ②分析成因、评价影响。 (三)地图功能特征。 地图依功能可划分为: 1. “区域分布图”——以区位分析为主: ①掌握好区域空间定位方法,取得解题“入场券”;②把握区域地理特征,识记地理事 物分布位置;③分析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等,人文地理 要素主要是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原燃料、科技、政策等)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区 位联系;④评价区位优势或劣势,说出整治开发的对策。 2. “概念图”——概念图在对一些概念较多的主题进[JP3]行整理时是十分有用的。概念图 从总的概念出发,逐步展开,显示出大概念是如何被分解成一个个小概念的。这样整理之后, 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更清晰易懂,也使得抽象概念形象化了。如教材中的“交通运输网中 的形式和层次图”。 ①抓住线条和箭头的含义; ②类比概念的相关联系或本质差异。 3. “原理图”——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 ①紧扣符号含义及地理要素间的联系,紧扣其物质流和能量流。 4. “景观图”——表示地理事物的外貌特征为主。 ①描述地理事物的区位、季节变化、阶段变化。 ②分析地理事物外貌特色的形成原因。 5. “统计图”——说明地理事物时间发展状态、空间演变规律、空间差异为主。 6. “联系图”——反映各种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为主。 ①抓住核心内容和根源等分析其关系。 ②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和意义。 7. “流程图”——反映生产工艺流程。流程图能够帮助理解某组事件是按照怎样的顺 序发生的。能有效地概括出某一过程的各个阶段,或某一程序的各个步骤。建立流程图时, 首先把每个事件简要地写在方框内。然后,把最先发生的事件排在最上方,第二发生的事件 排在其次,依此类推。最后,把各个事件依次用箭头连接起来。 ①熟悉工艺流程,认识该产品的上、下游联系。 ②分析区域经济结构特点及影响。 8. “漫画图”——以环保主题为主。 ①抓住与常规思维异常的形象、文字来说明漫画主题。 ②多为可持续发展类。 9. 韦恩图:韦恩图是用于显示事物异同点的方法。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重合的圆组 成。每一个圆代表一个特定的概念或观点。概念之间的共同特征(相似点)写在两个圆重叠的 区域内,各自的特征(不同点)则写在相应圆中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目前高考中较少见。 三、学会审题 审题过程及内容: ①审材料;②审设问;③审题分。 1. 定范围——确定考“政、历、地”三门中的哪一门。 2. 定方向——确定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问中的哪一问。 3. 定中心——确定试题要求考什么。 4. 定性质——从分数分配上确定考题是简答题,还是简述题或论述题。 5. 定方法——确定答题方法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 四、表达准确 文科类主观题一般是渗透思想观点的完整短文,答题时,要有概括有说明。用地理语言 回答问题,言之有据,无废话,不离题;在语言使用上,要用直观、明确、精练、科学化的 语言,用词用句可多借用教材。 五、答题规范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文综规范答题的宗旨。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 “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 可根据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 2 分或 3 分,这样如果是 8 分的题至少就得 答出四个要点。答题一定要规范化、序号化、段落化,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 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 的收获。 六、答题步骤 (一)读懂题意: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试题 作答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看清图示: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 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 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 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三)注意联系: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注意地理事 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四)准确表述: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 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不少同学在平时复习时,这个方面训练不够,往往出现 “眼高手低”、“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的情况。因此,考生在复习迎考中,应该把语言表 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 (转自:四川高考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