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高考备考工作指导意见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市高考备考工作指导意见

市高考备考工作指导意见 ‎ ‎ ‎ 普通高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的双重功能,升学预备教育是普通高中学校的一项基本任务。升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接受优质教育,仍是广大学生的强烈愿望。一年一度的高考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备受社会关注。因此,高考备考工作具有长期性、全局性、高需求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市广大高中教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升学质量逐年提升,受到社会充分肯定。目前,我省着力规范办学行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市的高考备考工作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的高考备考工作,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遵循高考招生考试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升学考试能力与素质为核心,实施科学备考战略,统筹规划备考各项工作,做到全员备考、全面备考、全程备考,形成备考合力,不断提高备考工作效益,实现学生个人利益、家庭利益、社会利益的有机统一,努力推进我市高考备考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备考。要加强对高考的研究,掌握高考发展趋势,争取备考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学科特点,制定科学的备考工作规划、工作计划、学科指导策略;要反对经验主义,克服固步自封现象。‎ ‎2、规范备考。要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学习常规、教学常规、管理常规等各项备考工作制度,并规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提高备考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严格落实山东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有关政策规定,坚持规范办学行为不动摇。特别是要遵循《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规范考试行为,科学运用考试结果。‎ ‎3、精细备考。要统筹兼顾备考各方面、各环节的工作,全面协调,突出重点,关注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要细化措施,狠抓管理,各项工作要计划周密,实施有序,监控有力,落实到位,切实提高备考工作的实效性。‎ ‎4、和谐备考。学校、家庭、教研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尽其责,建设备考共同体;教师、学生、学校领导、教研人员要目标一致,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备考合力;班级内各学科之间要有机协调,打好团体战,提高整体效益。‎ ‎5、高效备考。要树立节能增效意识,降低备考成本,不搞题海战术和拼时间、拼体力的消耗战术;各学科要建设高效课堂,有效组织能力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应考能力与技巧,进一步克服“低效”“无效”现象。‎ 总之,通过实施全方位备考,力争让学生全员提高、全面提高、全程提高。‎ 三、工作目标 ‎1、升学人数稳步提升。一本上线人数、本科进线人数与高考招生计划人数正常增长比例保持一致,高考录取人数在省内保持领先,录取率逐年提升。‎ ‎2、考取重点院校名牌生保持稳定。升入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的人数每年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 ‎3、应届升学比例与往届差距缩小。应届生在高考升学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大幅度提高,逐步确立靠应届生打天下、保增长的格局。‎ ‎4、文理科升学比例合理。改变一些县区、学校文科特别是应届文科升学率相对过低的状况,提高文科生在高考升学人数中所占的比例。‎ ‎5、县区间发展相对均衡。高考强县能够保持升学人数的稳定与增长,高考弱县也能寻求并实现大的突破,逐步缩小县区间升学成绩的差距。‎ 总之,通过科学备考,要让参加高考的学生考得上,考得多,考得好,确保我市高考升学成绩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 四、工作中心与基本任务 ‎1、工作中心 ‎①高考备考工作特别是高三备考工作,其中心就是要提高备考质量与效益,‎ 要在高一、高二教学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与素质。这是学校、教师、教研室备考各方工作的共同点、出发点和落脚点。各方要抓住中心不放,一切工作都要服从于这一中心。‎ ‎②学生的考试能力与素质包括:坚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运用技能,充沛的学习精力,稳定的应考心态。因此,要树立“全面备考”意识,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提高学生以上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做文章。这是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也是高考实践经验的总结。‎ ‎2、基本任务 ‎①学生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计划学习能力,课堂高效学习能力,自我诊断、自我调控能力等。要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②教师要提高导考、导学能力。这包括研究学科考纲、试题,掌握高考命题、试题基本特点与要求的能力,了解学科备考指导的基本策略与具体实施各种指导活动的能力,与同学科、同班级教师集体协作的能力等。要做到“以考定教”“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实现“以教导学”。‎ ‎③学校教干要提高督教、保学能力。这包括对教师学科备考指导工作的全面引领能力、全程监控能力、指导水平的评价能力;满足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各种需求,保障备考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能力。要做到“依学定管”“以管督教”,实现“以管保学”,确保备考工作的有序、有力、有效。为此,学校要制定更加全面有效的备考工作方案,进一步优化备考工作常规与措施。‎ ‎④教研人员要提高研考、导教、评教能力。这包括研究掌握高考考情变化与发展趋势的能力,制定学科备考指导意见与具体实施策略的能力,对学科教师备考工作进行引领指导、管理评价的能力。要做到“以研引教”“以研助管”,达到“以研促学”。 ‎ 总之,要树立“全员备考”意识,各负其责,齐心合力,共同完成备考工作的中心任务,实现备考工作的目标。‎ 五、基本环节 依据学生备考过程、高考招生过程,高三备考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环节:‎ ‎1、备考复习。这一环节时间最长,重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与素质,教师承担主要指导责任,各学科同步推进。目前各学科主要通过三个复习轮次加以落实。‎ ‎2、参加高考。这一环节包括报名、体检、高考考试等内容,学校承担主要组织与协调任务。高考考试是升学的最关键环节,主要依靠学生的能力水平与临场发挥。‎ ‎3、填报志愿:这一环节是备考工作的最后环节,主要按照招生考试部门的工作要求组织进行,由学生自愿填报。由于已经实现网上填报,学校、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指导任务大大减轻。‎ 在以上三个备考环节中,备考的任务与内容不同,教、学、管、研四方工作责任与重点不同,各有侧重。因此,要树立“全程备考”意识,备考工作应涵盖以上各个环节,做到全员备考,全程指导。‎ 六、工作内容与策略 ‎1、要做好组织领导工作,提高备考工作的统一性。‎ ‎①要成立备考工作领导机构。学校要成立高三备考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研究小组、业务指导等小组,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责任明确。校长要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对备考工作要亲自管、靠上抓、负总责,提高备考工作的领导力。‎ ‎②要制定客观实际的高考奋斗目标。学校、级部、班级、学科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确定明确的奋斗目标;目标要符合校情、学情实际。需要强调的是,确定奋斗目标,应自下而上,应主要作为备考工作过程管理的重要抓手,不能以目标完成的多少,作为最终评价学校、教师工作水平的唯一依据。‎ ‎③要制定全面而又切实可行的备考工作方案、计划。学校、年级、级部、班级、学科组、教师都要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这些方案与计划要有层次性,既互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保障备考工作的统一性。‎ ‎④要配备高三教学团队工作人员。在保持学校三个年级教学工作相对稳定、人员搭配相对均衡的前提下,适度倾斜高三,配备经验丰富、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协作性高的年级主任、班主任、学科备课组长、教师,保证高三教学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 ‎2、要加强高考研究工作,提高备考工作的针对性。‎ ‎①要明确研究高考的内容与重点。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强 对高考的研究:高考政策、高考方案的调整;考纲、考题与命题策略、命题技术的变化;考生答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成果要及时而又充分地落实到备考工作之中,特别是应用到学科指导内容之中。‎ ‎②要加强研究团队建设。成立专门研究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各学科考情研究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学校教科室的科研优势,拓展其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其高考研究指导的作用;要发挥备课组的主体作用、备课组长的带头作用。‎ ‎③要做好对高考研究工作的考评。每年要对高三教师进行一次业务考核,着重考查教师对学科考纲的理解水平、考题的解析能力,考查教师指导学科备考的策略、经验与水平。考试成绩要作为考评教师工作的依据之一。为取得实效,这项工作要由各县区教育局组织进行。‎ ‎3、要突出学科指导工作,提高备考工作的有效性。‎ ‎①要处理好课标、考纲、教材、教辅的关系。学科备考要以考纲、考试说明、课标为指导,明确备考方向、内容范围;要以教材为主要依据,依托教材内容落实考纲任务要求;要以教辅为辅助,拓展优化备考内容。要处理好“一标多本”的关系,既可以“求同存异”,也可以“求同去异”;学生手中教辅不可过多,教师不能简单地用教辅代替备课、弱化上课。‎ ‎②要制定全面细致的备考计划。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教研部门制定的备考指导意见,每一复习轮次都要制定计划,明确学科备考任务、目标、进度安排、实施策略等。其中,内容进度安排要具体到每一周,并且要在教室内上墙公布。‎ ‎③要立足课堂主阵地,努力构建高效课堂。课堂指导要真正实现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变,特别是文科更应突出能力培养,突出应考技能、方法的指导。要采取切实措施,搞好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要坚持学案导学模式,精心设计学案内容,优化课堂操作方式,提高课堂指导效益。‎ ‎④要切实提高学科能力训练效益。各学科要按照高考能力考查要求,精心设计课内外作业,合理安排单元、专题、模块等各种检测考试。达到序列化、规范化,不搞题海战术,在不增加学生作业负担的前提下,保障训练与考试的力度、效果,逐步提高学生的考试技能。‎ ‎⑤要注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要重视尖子生的培养,采用导师制、虚拟班、自修室等多种方式,强化培育的力度。同时,也要关注边缘生、学困生的帮扶,实现共同提高。另外也要重视学生的奥赛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⑥市县教研部门要优化引领指导。要继续坚持并优化“会议指导、资料指导、教学视导、考试指导”的行动策略,开好研讨会议,编好教辅资料,搞好教学视导,命好考试试题。特别是要制定下发科学的学科备考指导意见,明确学科备考任务、目标、原则与实施策略,全面引领学科备考工作。‎ ‎⑦要树立“大备考”意识,统筹安排高中三年教学工作。备考任务要分解落实:高一重点抓“初高中衔接与习惯养成”,高二重点抓“倾向选择与知能拓展”,高三则要集中精力,全力抓好“升学指导与能力训练”, 做到循序渐进,有条不紊。‎ ‎4、要强化质量监控工作,提高备考工作的实效性。‎ ‎①要优化学科备课监控制度。要坚持对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同步监控,备课监控重在内容质量。集体备课要看内容的必要性、人员的参与性、活动的有效性,要看成果的引领性、示范性与利用率、转化率。个人备课要看内容的针对性,是否符合考情、学情、班情等;要看内容的可操作性,其多少、难易、深浅是否适度,环节设计能否保证课内实施完毕等。个人备课呈现形式有三种,即常规备课本、学案、电子教案。‎ 备课监控的手段主要靠备课常规,在此基础上要细化、优化监控方式,继续通过学校领导分科督导、县区大集体备课、优秀案例评比展示等形式,加大监控力度,切实发挥监控效果。个人备课检查要防止由教务人员“例行公事”“盖章式”等形式化的监控现象与行为。另外,备课常规检查不能加重教师备课负担,常规备课本、学案、电子教案三者有其中之一即可,决不能要求教师既要电子备课,又要写传统备课教案,更不能要求教师三者同时具备。要让教师集中精力,提高备课内容质量。‎ ‎②要完善课堂教学监控制度。课堂教学监控(上课环节)是过程监控的关键环节,重在监控教师课堂实施备课内容、组织教学效率的高低,具体要看教师一节课教学实施环节的完整性,教学方式与方法的灵活性,教学活动的必要性,看教学时间的利用率,最终看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程度,即完成备课任务的水平。‎ 上课监控的手段主要靠上课常规,在此基础上,要继续坚持 学校领导推门听课制度、教师相互听评课制度、学生定期评教制度、教研室教研员定期指导制度、课堂教学案例评析与展示制度、年级评课办公例会制度等,加强对教师上课环节的即时监控,减少教师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克服“低效”“无效”现象。要特别注意监控课内作业完成的情况,课内作业应该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必须当堂完成,要坚决杜绝课内问题、课内作业转化成课外作业的行为。课外作业要划归能力训练范畴,另外监控。 ‎ ‎③要实行严格的学科能力训练监控制度。学科能力训练指的是学科组以及学科教师安排的以巩固拓展学生能力为主的书面训练,包括课外作业、单元训练、专题训练、模块考试等项内容。监控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能力训练的布置安排,关键是控制住数量(训练次数、题量多少)、质量;二是能力训练相关作业、检测试卷的收批,这一环节的关键则是要把好批阅的数量、质量关。‎ 教师布置作业、选编试题,要保证质量,必须精选精编,体现针对性、探究性、典型性,能举一反三;课外作业量、训练测试量要适当,要防止过多或过少的现象;各学科作业与训练测试必须有机协调,做好总量控制,要特别注意监控个别学科与教师为争抢课外时间,用题海战术挤压学生的问题,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业批改、测试批阅要及时,可采用教师面批、精批、学生互批等形式,力争全批全改,做到有收必批;也可按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抽批。年级主任、备课组长要对教师的作业批改、训练测试的情况定期进行统计,及时评比,合理调控。‎ 有效控制作业量、训练量的手段之一是控制学科作业、训练资料的印刷量,防止部分学科、教师乱印、滥印资料的行为。学校、年级要依据学科特点,对各学科资料印刷数量作出明确的规定,并要求学校文印室严格落实。‎ ‎④要优化教学质量检测与质量分析制度。学校、市县教研部门要遵循山东省考试管理规范的要求,定期组织一些阶段性、综合性质量检测统一考试,做到互为补充,有序协调。在保证命题质量的前提下,这些统一考试要按照高考的要求,规范组织,要严格考试秩序,严肃考风考纪;要统一组织评阅试卷,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严把阅卷质量关。‎ 阶段性、综合性考试阅卷结束后,要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作出详细的质量分析,教研室、学校的质量分析要具体到班级、学科、任课教师,教师的质量分析 则要具体到每位学生,最后要形成内容全面的质量报告。县区教研室、高三年级都要开好各种形式、各个层次的质量分析调度会、座谈会,依托质量分析找出“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补救措施。市县教研部门要加强跟进式指导,及时组织教学调研、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学校、年级提高质量监控水平。‎ ‎⑤要重视薄弱环节的质量监控。树立均衡发展意识,查漏补缺,扶弱促强,切实解决“弱班、弱科、弱师”问题,打好团体战,共同提高班级、学科教学质量;树立整体意识,有效监控,适度组织学科之间的整合,提高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基本能力测试等综合科目的备考质量。‎ ‎5、要完善服务保障工作,提高备考工作的人文性。‎ ‎①要建立完善的备考工作服务保障体系。要按照服务保障任务与工作进程,健全食堂、宿舍、卫生、安全、资源、文印等方面的制度,有效开展各项工作。要特别关注高三开学初期、高考前夕两个阶段的服务保障工作,开好头,结好尾,细化措施,提高质量。学校教干与工作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明确责任,提高服务工作的主动性、及时性。‎ ‎②要拓展丰富服务保障内容。要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安全、健康需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备考环境与氛围;要及时满足教师备考工作的基本需求,提供必要的条件。要为高三师生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③要不断优化服务保障方式。对学生特别关注的食堂、宿舍、卫生、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可以从学校实际出发,适度引入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善服务条件,优化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教师的满意度。‎ ‎6、要重视互动交流工作,提高备考工作的开放性。‎ ‎①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进行县内外、市内外备考工作交流,要以市内为主,市外为辅。市县教研室要为学校做好联系与协调工作。‎ ‎②要建立稳定的备考工作交流机制。县区、学校都要积极寻求较为稳定的联系学校、单位或个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交流计划,及时交流备考经验、高考信息,组织教师教学活动展示、师资培训交流,不断拓宽交流领域与内容,实现备考工作各层面、各环节的充分交流,促进备考工作水平的提高。‎ ‎③加强教研部门之间的交流互动。特别是市内各县区教研室、教研员要采取灵活方式,定期、适时进行工作交流,促进教研员专业成长,提升县区教研室指导学校、教师备考工作的能力与水平。‎ ‎7、要搞好招生考试工作,提高备考工作的协调性。‎ ‎①要做好学生报名、体检工作。要依照招办、卫生部门的工作部署,积极主动地组织安排相关工作,做到及时、稳定、有序,把对学生备考复习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②重视学生相关学习档案的整理工作。特别是学生发展报告的内容要客观公正、全面翔实,突出学生优点与特长,切忌简单、机械、雷同;要全体参与,及早行动,补充完善,防止考前突击、不负责任的行为。‎ ‎③要做好考前指导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安排丰富活动,搞好学生的心理稳定、情感激励、生活调节等工作,使学生以最佳的心态和精神风貌迎接高考,发挥出最高水平。‎ ‎④要做好统一考试的组织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提前制定工作预案;为使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工作,要提前统一印发考试须知;要统一安排车辆,保证学生及时而又安全地到达考点、考场;考试期间学生的生活也要统一安排。‎ ‎⑤要为学生填报志愿提供指导。高考成绩公布后,班主任、教师要与学生主动联系,为学生填报志愿提供帮助,当好参谋,让学生既能考得好,又能上得好,上的顺。‎ ‎8、要做好考核评价工作,提高备考工作的激励性。‎ ‎①学校要制定客观公正的评价方案。评价方案要包括考核方案、奖励方案两部分。考核指标要多元,要涵盖学科备考各环节;比重要合理,要突出教学质量的权重,弱化常规指标权重,体现出明确的导向性。奖励方案要明确内容、范围、等次。相关方案要及早制定,要多方参与,共同制定,尽力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②要优化评价过程与方式。既要注重结果评价,又要关注过程评价,两者有机结合。要形成稳定的过程评价方式,过程评价结果要定期统计公布。评价主体要多元,要切实落实学为中心的教学评价观念,优化学生评教机制,充分发挥学生评教的作用,加大学生评教结果在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比重。‎ ‎③要实行多种形式的奖励办法。在工作过程中适时进行包括 物质奖励、精神鼓励、评优树先、福利待遇、培训进修等各种奖励,高考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表彰,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④搞好对综合科目的评价。对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目、基本能力考试科目教师工作成绩的评价,既可以分科考核,也可以捆绑评价。‎ ‎⑤市、县教研部门也要制定相应的评价奖励制度。对学校、教师的评价奖励制度要形成系列,分清层次。市教科研中心每年要对教学工作先进县区、先进学校进行评价表彰。‎ ‎9、要做好总结表彰工作,提高备考工作的连续性。‎ ‎①要做好成绩统计分析工作。通过了解高考成绩,分析县区、学校、班级、学科、教师奋斗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利于下一年度高考备考奋斗目标的调整。‎ ‎②要全方位进行总结。召开班主任、备课组长、学科教师、学生等各层次、多种形式的总结座谈会,分析总结备考工作的经验做法,交流体会感受,反思失误教训。最后,学校要形成一年一度的高考备考工作报告。‎ ‎③要及时进行表彰工作。按照制定的表彰制度、实施办法,依据考核评价结果,对班级、备课组、班主任、学科教师进行表彰,兑现奖励政策,保持评价制度的权威性与激励性。‎ ‎④要搞好新老高三备考工作的衔接。通过学科对接、人员交流等方式,做到备考经验共享、资源共享与师资共享,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备考工作的良性循环。‎ ‎⑤要隆重组织高中毕业典礼。学校要作为高考前激励学生斗志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要突出学校的特色,与开学典礼一样,作为点睛之笔、传承之作来精心设计活动内容。组织要隆重,校长要亲自参加,师生共同参与,彰显师生之情、同学之谊,弘扬学校文化、时代精神,给学生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七、工作要求 ‎1、要统一思想。高考备考工作是普通高中学校的一项基本任务,要坚定不移抓高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在规范办学行为的前提下抓高考;高考成绩是衡量学校与教师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要狠抓教学质量不放松;要做到认识统一,行动一致。‎ ‎2、要积极主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超前意识,争取备考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在规范办学行为的工作中,调整措施到位,行动跟进及时,抓质量,促效益。‎ ‎3、要突出重点。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分清主次先后、轻重缓急,明确各个时期、各个环节的工作重点,以点带面,攻坚克难,做到年年有重点,时时有突破。 ‎ ‎4、要继承创新。高考备考工作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与时俱进,及时总结反思备考工作,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成功经验,不断优化备考工作内容,转变备考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益,做到常规工作有特色,重点工作有突破,亮点工作有创新,保障备考工作的连续性与发展性。‎ ‎5、要立足长远。追随高考发展趋势,建立起备考工作的长效机制,保持备考工作的可持续性;与课程改革同步,努力做到以改促考,以改强考,不断强化备考工作动力;要树立循序渐进意识,统筹安排高中三年教学工作,分步实施备考工作任务,逐步提高学生考试能力与素质。‎ ‎ 6、要团结协作。进一步加强市县、学校备考工作的交流沟通,相互支持,实现和谐备考;进一步理顺全市教研工作机制,市县教研合理分工,逐步落实以县为主的教研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县级教研室独立承担备考指导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形成更强教研合力。‎ ‎7、要优化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备考工作、教研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采用研究拉动、主题发动、典型带动、评价推动、专题督导等方式,强化各项工作的落实。‎ 高考是一项团队工程,涉及家庭、社会、学校,需要全员、全面、全程备考;高考是一项民生工程,涉及学生切身利益,需要全心、全意、全力备考;高考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诸多环节领域,需要有序、有力、有效备考。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升我市高考备考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