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动点轨迹方程的常用求法含练习题及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动点轨迹方程的常用求法含练习题及答案

轨迹方程的经典求法 一、定义法:运用有关曲线的定义求轨迹方程.‎ 例2:在中,上的两条中线长度之和为39,求的重心的轨迹方程.‎ 解:以线段所在直线为轴,线段的中垂线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1,为重心,则有.‎ 点的轨迹是以为焦点的椭圆,‎ 其中..‎ 所求的重心的轨迹方程为.‎ 二、直接法:直接根据等量关系式建立方程.‎ 例1:已知点,动点满足,则点的轨迹是(  )‎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解析:由题知,,由,得,即,‎ ‎  点轨迹为抛物线.故选D.‎ 三、代入法:此方法适用于动点随已知曲线上点的变化而变化的轨迹问题. ‎ 例3:已知△ABC的顶点,顶点在抛物线上运动,求的重心的轨迹方程.‎ 解:设,,由重心公式,得 ‎  又在抛物线上,.   ③‎ ‎  将①,②代入③,得,即所求曲线方程是.‎ 四、待定系数法:当曲线的形状已知时,一般可用待定系数法解决.‎ 例5:已知A,B,D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且,,,.‎ ‎(1)求点轨迹方程;‎ ‎(2)过作直线交以为焦点的椭圆于两点,线段的中点到轴的距离为,且直线与点的轨迹相切,求椭圆方程.‎ 解:(1)设,由知为中点,易知.‎ ‎  又,则. 即点轨迹方程为;‎ ‎(2)设,中点.‎ ‎  由题意设椭圆方程为,直线方程为.‎ ‎  直线与点的轨迹相切,,解得.‎ 将代入椭圆方程并整理,得,,‎ 又由题意知,即,解得.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 五、参数法:如果不易直接找出动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可考虑借助中间变量(参数),把,联系起来 例4:已知线段,直线垂直平分于,在上取两点,使其满足,求直线与的交点的轨迹方程.‎ 解:如图2,以线段所在直线为轴,以线段的中垂线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点,‎ 则由题意,得.‎ 由点斜式得直线的方程分别为.‎ 两式相乘,消去,得.这就是所求点M的轨迹方程.‎ 评析:参数法求轨迹方程,关键有两点:一是选参,容易表示出动点;二是消参,消参的途径灵活多变.‎ 配套训练 一、选择题 ‎1. 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1、F2,P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如果延长F1P到Q,使得|PQ|=|PF2|,那么动点Q的轨迹是(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的一支 D.抛物线 ‎2. 设A1、A2是椭圆=1的长轴两个端点,P1、P2是垂直于A‎1A2的弦的端点,则直线A1P1与A2P2交点的轨迹方程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3. △ABC中,A为动点,B、C为定点,B(-,0),C(,0),且满足条件sinC-sinB=sinA,则动点A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 ‎4. 高为‎5 m和‎3 m的两根旗杆竖在水平地面上,且相距‎10 m,如果把两旗杆底部的坐标分别确定为A(-5,0)、B(5,0),则地面观测两旗杆顶端仰角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 ‎5. 已知A、B、C是直线l上的三点,且|AB|=|BC|=6,⊙O′切直线l于点A,又过B、C作⊙O′异于l的两切线,设这两切线交于点P,求点P的轨迹方程.‎ ‎6. 双曲线=1的实轴为A‎1A2,点P是双曲线上的一个动点,引A1Q⊥A1P,A2Q⊥A2P,A1Q与A2Q的交点为Q,求Q点的轨迹方程.‎ ‎7. 已知双曲线=1(m>0,n>0)的顶点为A1、A2,与y轴平行的直线l交双曲线于点P、Q.‎ ‎(1)求直线A1P与A2Q交点M的轨迹方程;‎ ‎(2)当m≠n时,求所得圆锥曲线的焦点坐标、准线方程和离心率.‎ ‎8.已知椭圆=1(a>b>0),点P为其上一点,F1、F2为椭圆的焦点,∠F1PF2的外角平分线为l,点F2关于l的对称点为Q,F2Q交l于点R.‎ ‎(1)当P点在椭圆上运动时,求R形成的轨迹方程;‎ ‎(2)设点R形成的曲线为C,直线l:y=k(x+a)与曲线C相交于A、B两点,当△AOB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时,求k的值. ‎ 参考答案 配套训练 一、1.解析:∵|PF1|+|PF2|=‎2a,|PQ|=|PF2|,‎ ‎∴|PF1|+|PF2|=|PF1|+|PQ|=‎2a,‎ 即|F1Q|=‎2a,∴动点Q到定点F1的距离等于定长‎2a,故动点Q的轨迹是圆.‎ 答案:A ‎2.解析:设交点P(x,y),A1(-3,0),A2(3,0),P1(x0,y0),P2(x0,-y0)‎ ‎∵A1、P1、P共线,∴∵A2、P2、P共线,∴‎ 解得x0=‎ 答案:C 二、3.解析:由sinC-sinB=sinA,得c-b=a,‎ ‎∴应为双曲线一支,且实轴长为,故方程为.‎ 答案:‎ ‎4.解析:设P(x,y),依题意有,化简得P点轨迹方程为4x2+4y2-85x+100=0.‎ 答案:4x2+4y2-85x+100=0‎ 三、5.解:设过B、C异于l的两切线分别切⊙O′于D、E两点,两切线交于点P.由切线的性质知:|BA|=|BD|,|PD|=|PE|,|CA|=|CE|,故|PB|+|PC|=|BD|+|PD|+|PC|=|BA|+|PE|+|PC|‎ ‎=|BA|+|CE|=|AB|+|CA|=6+12=18>6=|BC|,故由椭圆定义知,点P的轨迹是以B、C为两焦点的椭圆,以l所在的直线为x轴,以BC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可求得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1(y≠0)‎ ‎6.解:设P(x0,y0)(x≠±a),Q(x,y).∵A1(-a,0),A2(a,0).‎ 由条件 而点P(x0,y0)在双曲线上,∴b2x02-a2y02=a2b2,即b2(-x2)-a2()2=a2b2‎ 化简得Q点的轨迹方程为:a2x2-b2y2=a4(x≠±a).‎ ‎7.解:(1)设P点的坐标为(x1,y1),则Q点坐标为(x1,-y1),又有A1(-m,0),A2(m,0),‎ 则A1P的方程为:y= ①‎ A2Q的方程为:y=- ②‎ ‎①×②得:y2=- ③‎ 又因点P在双曲线上,故 代入③并整理得=1.此即为M的轨迹方程.‎ ‎(2)当m≠n时,M的轨迹方程是椭圆.‎ ‎(ⅰ)当m>n时,焦点坐标为(±,0),准线方程为x=±,离心率e=;‎ ‎(ⅱ)当m<n时,焦点坐标为(0,±),准线方程为y=±,离心率e=.‎ ‎8.解:(1)∵点F2关于l的对称点为Q,连接PQ,‎ ‎∴∠F2PR=∠QPR,|F2R|=|QR|,|PQ|=|PF2|‎ 又因为l为∠F1PF2外角的平分线,故点F1、P、Q在同一直线上,设存在R(x0,y0),Q(x1,y1),F1(-c,0),F2(c,0).‎ ‎|F1Q|=|F2P|+|PQ|=|F1P|+|PF2|=‎2a,则(x1+c)2+y12=(‎2a)2.‎ 又 得x1=2x0-c,y1=2y0.‎ ‎∴(2x0)2+(2y0)2=(‎2a)2,∴x02+y02=a2.‎ 故R的轨迹方程为:x2+y2=a2(y≠0)‎ ‎(2)如右图,∵S△AOB=|OA|·|OB|·sinAOB=sinAOB 当∠AOB=90°时,S△AOB最大值为a2.‎ 此时弦心距|OC|=.‎ 在Rt△AOC中,∠AOC=4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