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高考物理大全分类解析专题物理学史和研究方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十高考物理大全分类解析专题物理学史和研究方法

羄肂膄莈袀肁芇薄螆膀 ‎ 一.2013年高考题 ‎.1. (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II第19题)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 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 (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1第14题)右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物体具有惯性 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 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3.(2013高考山东理综第14题)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有 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 C.忽略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 D.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答案:AC 解析:利用这种方法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有: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忽略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选项AC正确。‎ ‎4.(2013高考福建理综第17题)在国际单位制(简称SI)中,力学和电学的基本单位有:m(米)、kg(千克)、s(秒)、A(安培)。导出单位V(伏特)用上述基本单位可表示为 A.m2·kg·s-4·A-1 ‎ ‎ B.m2·kg·s-3·A-1. ‎ C.m2·kg·s-2·A-1. ‎ D.m2·kg·s-1·A-1. ‎ 答案:B 解析:由Fx=qU,F=ma,a=2x/t2,q=It可知,U=Fx/q=2mx2/It3,导出单位V(伏特)用上述基本单位可表示为m2·kg·s-3·A-1.,选项B正确。‎ ‎5. 4.(2013高考重庆理综第4题)题4图1为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的示意图,‎ 让小球由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滑下,然后在不同的θ角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最后推理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分析该实验可知,小球对斜面的压力、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与各自最大值的比值y随θ变化的图像分别对应题4图2中的 ‎ A.①、②和③ B.③、②和①‎ ‎ C.②、③和① D.③、①和②‎ ‎6..(2013高考北京理综第24题)对于同一物理问题,常常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找出其内在联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其物理本质。‎ (1) 一段横截面积为S、长为l的直导线,单位体积内有n个自由电子,电子电量为e。该导线通有电流时,假设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均为v。‎ (a) 求导线中的电流I。‎ (b) 将该导线放在匀强磁场中,电流方向垂直于磁感应强度B,导线所受安培力大小为F安,导线内自由电子所受洛伦兹力大小的总和为F,推导F安=F。‎ (2) 正方体密闭容器中有大量运动粒子,每个粒子质量为m,单位体积内粒子数量n 为恒量。为简化问题,我们假定:粒子大小可以忽略,其速率均为v,且与器壁各面碰撞的机会均等;与器壁碰撞前后瞬间,粒子速度方向都与器壁垂直,且速率不变。利用所学力学知识,导出器壁单位面积所受粒子压力f与m、n和v的关系。‎ ‎(注意: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但题目没有给出的物理量,要在解题时做必要的说明)‎ 面积为S的器壁受到的压力为F=I/△t,‎ 器壁单位面积所受粒子压力f=F/S=nmv2。‎ 二.2012年高考题 ‎1.(2012·山东理综)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 C.牛顿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必然结果 D.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 ‎2. (2012·安徽理综)如图1所示,半径为r均匀带电圆形平板,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其轴线上任意一点P(坐标为x)的电场强度可以由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求出:‎ ‎=2,方向沿x轴。现考虑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0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从其中间挖去一半径为r的圆板,如图2所示。则圆孔轴线上任意一点Q(坐标为x)的电场强度为 A. 2‎ B. 2‎ C. 2‎ D. 2‎ ‎3. (2012·北京理综)“约瑟夫森结”由超导体和绝缘体制成.若在结两侧加恒定电压U,则它会辐射频率为v的电磁波,且与U成正比,即ν=kU.。已知比例系数k仅与元电荷e的2倍和普朗克常量h有关。你可能不了解此现象为机理,但仍可运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在下列选项中,推理判断比例系数k的值可能为 A.h/2e B.2e/h C.2he D.1/2he 三.2011年高考题 ‎1.(2011山东理综卷)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事实的是 A.焦耳发现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 B.库仑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C.楞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 D.牛顿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1答案:AB 解析: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选项C错误;伽利略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选项D错误。‎ ‎2.(2011·海南物理)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B.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 D.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得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2.答案:ACD 解析:此题考查物理学史及其相关知识点。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的电流之间存在联系,选项B错误。‎ ‎3. (2011·福建理综)如图,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和的物体和。若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且分布均匀,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磨擦。设细绳对和的拉力大小分别为和,已知下列四个关于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 ‎ A. ‎ B. ‎ C. ‎ D. ‎ ‎3.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对物理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对表达式的判断能力。若=,系统将处于静止状态,由已有物理知识可知=m1g。将=代人四个表达式中,满足=m1g的即为正确的。据此可判断表达式C正确。‎ 四.2010年高考题 ‎1.(2010·上海物理)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建立的基础是 ‎(A)粒子的散射实验 (B)对阴极射线的研究 ‎(C) 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D)质子的发现 答案:A.【解析】卢瑟福根据粒子的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核聚集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电子在核外绕核运转。‎ ‎2(2010新课标理综)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五.2009年高考题 ‎1(2009·海南物理)在下面括号内列举的科学家中,对发现和完善万有引力定律有贡献的是 。(安培、牛顿、焦耳、第谷、卡文迪许、麦克斯韦、开普勒、法拉第)‎ 答案:第谷、开普勒、牛顿、卡文迪许 解析:第谷搜集记录天文观测资料、开普勒发现开普勒三定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定万有引力常数 ‎2(2009·广东物理)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 B.洛伦兹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www.ks5u.com C.光电效应证实了光的波动性 ‎ D.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 ‎3.(2009·上海物理)牛顿以天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引力为依据,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创建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牛顿 A.接受了胡克等科学家关于“吸引力与两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猜想 B.根据地球上一切物体都以相同加速度下落的事实,得出物体受地球的引力与其质量成正比,即F∝m的结论 C.根据F∝m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了地月间的引力关系,进而得出F∝m1m2‎ D.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得出了比例系数G的大小 六.2008年高考题 ‎1,(2008·广东物理)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B 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 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 ‎2(2008·上海物理)1911年卢瑟福依据a粒子散射实验中a粒子发生了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角度散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若用动能为1 MeV 的a粒子轰击金箔,其速度约为_____________m/s。(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均为1.67´10-‎27 kg,1 MeV=106eV)‎ 七.2007年高考题 1. ‎(2007年高考海南物理)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 答案:D解析: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选项D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 八.2006年高考题 ‎1.(2006·广东物理)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九.2005年高考题 ‎(2005·广东综合)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A)‎ ‎ A.库伦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 B.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 C.法拉第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 ‎ D.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 答案:A解析: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选项A说法不正确。‎ 十.2004年高考题 ‎1.(2004·上海物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玛丽·居里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 B.卢瑟福在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 ‎ C.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 ‎ D.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答案:CD解析:卢瑟福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实验中发现了电子。选项AB错误CD正确。‎ 十.2003年高考题 ‎1.(2003·上海物理)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 A.等效替代 B.控制变量 C.科学假说 D.数学归纳 ‎ 螈螆肁蒈蒈羁羇薈薀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