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五次阶段评估检测配套训练 苏教版
阶段评估检测(五) (150分钟 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翘楚/憔悴不堪 应允/应运而生 稽首/无稽之谈 B.诧异/姹紫嫣红 款识/远见卓识 纤维/纤尘不染 C.信笺/明修栈道 慰藉/含蓄蕴藉 暴雨/一暴十寒 D.方便/大腹便便 数落/数见不鲜 拮据/开花结果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语意最贴切的一组是(3分) ( ) (1)事前有周密的规则,遇事有果敢的决心,就不至于 左右为难了。 (2)要创佳绩,就必须大胆革新,勇于实践,克服 的保守思想。 (3)青年人在困难面前不应该 ,而应该勇猛前进。 (4)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坚决地舍弃个人利益,决不应该 。 A.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 畏缩不前 举棋不定 B.畏首畏尾 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 畏缩不前 C.举棋不定 畏首畏尾 畏缩不前 犹豫不决 D.畏缩不前 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出欧洲有关国家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四点内在原因。(每点不超过8个字)(4分) 欧洲许多国家国民经济更多依赖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随着欧洲区域一体化的日渐深入,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逐渐向发达国家看齐,导致政府巨额的预算赤字。2019年美国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对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这些国家逐渐失去继续借贷的资本。加上欧元区国家实行统一发行货币政策,每个成员国无权使用货币政策,通过新发债务弥补赤字。于是,主权债务危机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最近,为给地铁建设让路,南都市大安北路上的49棵悬铃木开始迁移。这些一人合抱的大树在2月底被砍去枝杈,只剩光秃秃的主干,在料峭的春寒中伫立了十多天。 (1)请以大树的口吻,写一句形象的话,表达大树对自己命运的不解或委屈。(不超过30个字)(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以南都市民的身份,在微博上写一句议论性的话,表达对这种做法的批评。(不超过30个字)(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送从弟谋归江陵序 柳宗元 吾与谋,由高祖王父而异。谋少吾二岁,往时在长安,居相迩也。与谋皆甚少,独见谋在众少言,好经书,心异之。其后吾为京兆从事,谋来举进士,复相得,益知谋盛为文词,通外家书。一再不胜,惧禄养之缓,弃去,为广州从事。复佐邕州,连得荐举至御史,后以智免,归家江陵。 凡士人居家孝悌恭俭,为吏祗肃。出则信,入则厚。足其家,不以非道;进其身,不以苟得。时退则退,尊老无井臼之劳。和安而益寿,兄弟相友。不谋食而食给,不谋道而道显。则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于远,始也吾疑焉,今也吾是焉。别九岁而会于此,视其貌益伟,问其业益习,叩其志益坚。於!吾宗不振久矣。识者曰:今之世稍有人焉。若谋之出处,庸非所谓人欤?或问管仲,孔子曰:“人也。”谋虽不识于管仲,其为道无悖,亦可以有是名也。抑又闻圣人之道,学焉而必至,谋之业良矣,而又增焉;志专矣,而又若不足焉。孔子之门,不道管、晏,则谋之为人也,其可度哉! 吾不智,触罪摈越、楚间六年,筑室茨草,为圃乎湘之西,穿池可以渔,种黍可以酒,甘终为永州民,又恨徒费禄食而无所答,下愧农夫,上惭王官。追计往时咎过,日夜反覆,无一食而安于口平于心。若是者,岂不以少好名誉,嗜味得毒,而至于是耶!用是愈贤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以足其家,终始孝悌,今虽欲羡之,岂复可得?谋在南方有令名,其所为日闻于人,吾恐谋不幸又为吾之所悔者,将已之而不能得,可若何?然谋以信厚少言,蓄其志以周于事,虽履吾迹,将不至乎吾之祸,则谋何悔之有?苟能是,虽至于大富贵,又何栗耶?振吾宗者,其惟望乎尔!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后以智免,归家江陵 家:居住 B.问其业益习,叩其志益坚 叩:询问 C.触罪摈越、楚间六年 摈:抛弃 D.蓄其志以周于事 蓄:怀有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柳谋能够“振吾宗者,其惟望乎尔”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 ) ①谋在众少言,好经书 ②复佐邕州,连得荐举至御史 ③视其貌益伟,问其业益习 ④或问管仲,孔子曰:“人也。” ⑤志专矣,而又若不足焉 ⑥谋以信厚少言,蓄其志以周于事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与柳谋从小相识,两家相距不远,后来柳谋考进士,两人又相聚,不过他随后又弃作者而去,担任广州从事。 B.对于柳谋去广州,作者一开始是有疑虑的,但后来发现他的做法合乎士人的行为标准,又认为他这样做是对的。 C.作者认为柳谋虽然不为管仲所知,但他也可以有管仲的“人”的名声,而柳谋的为人,是不能轻易用儒家的标准来衡量的。 D.作者认为自己年轻时热衷名誉,以致被贬永州六年,生活艰辛,无所作为,感到惭愧、不安、悔恨,也更羡慕柳谋的做法。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退则退,尊老无井臼之劳。(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谋之出处,庸非所谓人欤?(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是愈贤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以足其家,终始孝悌。(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至武阳渡作① 刘克庄 夹岸盲风扫楝②花,高城已近被云遮。 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 【注】①此诗写的是游子将抵家时的一个情景。②楝:落叶乔木。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析诗的前两句“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读者认为“篷底归人要认家”写为“篷底归人已认家”更好,你怎么看?(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5)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 (6) ,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怀念一种声音 聂鑫荣 ①画家的梦似乎与一种声音有关。这种声音叫做雨声。雨声从他出生和成长的方向,不断地传来,粗粗细细,高高低低,疏疏密密。在他的记忆里,总是弥漫着一片雨气和雨声,太阳总是见不到的。 ②一下雨,他爹总会站在老屋的台阶上,听着一院子的雨声,如醉如痴。然后把少不谙事的他叫到身边,告诉他许多古人关于雨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梅子黄时雨”、“梧桐叶上三更雨”、“留得残荷听雨声”……他听不懂,但他看懂了雨声被花叶染就的绚丽颜色。 ③然后,他们回到厅堂里坐下来,爹说:“你听——”这两个字在无数次的重复后,他的耳朵变得灵敏了: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为采光而设的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射到木晒楼上的雨点,声音细腻而光洁;但前厅堂雕花檐板上的雨声,恰恰相反,浑重而古朴;响在麻石台阶上的雨声,沉着而充满一种力度。雨点越下越大,越下越密。他听见潺潺湲湲的流水声了,那声音来自高高低低的屋檐边的木笕中,木笕节节相连,一直把水导到天井边;溜筒(打通的大楠竹)竖着与木笕相接,水便畅快地流入地下的阴沟。老屋的地下水道纵横交错,水声急促犹如金鼓轰鸣。 ④古城有句俗语:“落雨天,留客天。”他记得一下雨,家里就会有客人不期而至,都是他爹的挚友。雨是请柬么?雨声中,他们谈天道、人道、医道、艺道;或者下围棋,落子声与雨声交错而响;或者,拉起京胡,唱他们所熟悉的京戏名段,音符从雨的缝隙里穿过去,居然没有濡湿……他坐在一边,看着,听着,如梦如幻。 ⑤雨声中,他长大了,考上美术学院了;雨声中,他成家了,做父亲了……小巷、老屋和雨,成了他生命最奇诡的底色。 ⑥突然有一天,他怅然携家人搬进了世纪花园。小巷没有了,老屋没有了。那个地方建起了一条商业街,广告牌和霓虹灯,点缀着白天和黑夜。只有季节不会变,下雨的日子依旧存在。但他记忆中雨的声音,没有了! ⑦从画室走到露台的檐下;从露台的檐下走到画室,如一匹落入陷阱的豹子,孤立无助。给朋友打个电话吧,该说些什么?什么也不想说。 ⑧他决定,请些工匠,在露台上做一个屋顶,木屋架,盖上小青瓦,嵌上玻璃瓦。他希望找回那种声音。他还置办了一个瓷圆桌、四个鼓形瓷凳;一个烧木炭的红泥火炉,一个烧水的青陶提梁壶。 ⑨下雨的时候,他坐在这里烹茶、沏茶,静静地坐下来听雨。露台的前方是开敞的。他一抬头便看见一栋栋的高楼,整齐地排列着;所有的窗口都装着锃亮的防盗窗,窗口的后面都垂下厚厚的窗帘,害怕有人窥探自家的隐私;外墙挂满了空调的外机,像一个个难看的肿瘤……这样的背景,绝对不会生发一种古典的雨声! ⑩他明白了,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永恒地怀念一种雨的声音了。他蓦地离开露台,急急走进这间静寂的画室。画案上:砚池里墨汁盈盈,调好色的瓷碟一字排开,宣纸早早铺好了,四角用瓷镇纸压着。他拎起一支大斗笔,刷刷地画起来。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1.第③段花大量笔墨描写雨声,从结构上看有什么作用?(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2.同是下雨天,过去与现在形成了鲜明对比,请简要说明并分析其作用。(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3.文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4.文章主体部分是写雨声,标题为什么是“怀念一种声音”?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看 镜 有 感 鲁 迅 ①因为翻衣箱,翻出几面古铜镜子来,大概是民国初年初到北京时候买在那里的,“情随事迁”,全然忘却,宛如见了隔世的东西了。 ②镜面圆径不过二寸,很厚重,背面满刻蒲陶。古董店家都称为“海马葡萄镜”。这些都是汉代的镜子;汉武通大宛安息,以致天马蒲萄,大概当时是视为盛事的,所以便取作什器的装饰。古时,于外来物品,每加海字,如海榴,海红花,海棠之类。海即现在之所谓洋,海马译成今文,当然就是洋马。 ③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著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 ④ 宋的文艺,现在似的国粹气味就薰人。然而辽金元陆续进来了,这消息很耐寻味。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 ⑤无论从哪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因为他终日战战兢兢,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 ⑥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但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臣,惟独在国内特多繁文缛节以及唠叨的碎话。正如倒霉人物,偏多忌讳一般,豁达闳大之风消歇净尽了。直到后来,都没有什么大变化。 ⑦宋镜我没有见过好的,什九并无藻饰,只有店号或“正其衣冠”等类的迂铭词,真是“世风日下”。但是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心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倘若各种顾忌,各种小心,各种唠叨,这么做即违了祖宗,那么做又像了夷狄,终生惴惴如在薄冰上,发抖尚且来不及,怎么会做出好东西来。所以事实上“今不如古”者,正因为有许多唠叨着“今不如古”的诸位先生们之故。现在情形还如此。倘再不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则杨光先【注】似的向西洋主人沥陈中夏的精神文明的时候,大概是不劳久待的罢。 (有改动) 【注】杨光先,明末清初人,保守派代表人物。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6.指出第⑤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7.本文题为“看镜有感”,综观全文,你认为作者有哪些方面的“感”?(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科学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人生总结出这样的话:“做功不同,人生将会给出不同高度的抛物线。” 请以“做功与高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附 加 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 有 别 趣 非 关 理 也 而 古 人 未 尝 不 读书 不 穷 理 所 谓 不 涉 理 路 不 落 言 筌 者 上 也 诗 者 吟 咏 情 性 也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 (节选自《沧浪诗话》) 20.撰写诗歌理论著作《沧浪诗话》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1.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观点。(不超过10个字)(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凤凰涅槃》是《女神》中的著名诗篇,表现出“五四”时期狂飙突进、勇于创造的时代精神。凤凰的自焚象征着旧中国的毁灭,凤凰的再生象征着祖国的新生。 B.《家》细致地刻画了鸣凤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既表现了鸣凤对世界的恨,又表现了她对觉慧真挚的爱。 C.《边城》中,天保、傩送兄弟俩都爱上了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为了翠翠,天保宁可要条破渡船也不要新碾坊,而傩送则主动托媒人上门提亲。 D.《哈姆莱特》中,老国王的鬼魂嘱咐哈姆莱特在复仇时千万不要伤害到王后,让上帝去裁决她,让她那不安的良心时时刺痛她。 E.《阿Q正传》中阿Q对更弱者的欺凌和报复,体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既折射其追求个性解放的一面,也寄寓了鲁迅先生对他的同情。 23.简答题(10分) (1)《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在失街亭后,是用哪几件事来严明军法的?(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夏尔·查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意境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用心灵去观照外界对象,并在把握和领会对象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创造出来的新的意蕴和境界。首先,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意境超越了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领悟和感受。因而,这种超越性会使审美者从当下的现实中超越出来进入一种自由境界。其次,人们进行审美活动时,会把此时、此地的情与景和彼时、彼地的情与景,通过时空转换融合在同一个意境中,并使人们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束缚,得到审美的心灵自由。通过时空转换,才能做到“其神远矣”,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能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在前,卷舒风云之色”。正如黑格尔所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另外,在审美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审美对象在人的思想意识领域中会创造一个完全独立于眼前的现实世界的审美世界、艺术世界,这种主客统一可以说是所有审美形态共同具有的内涵,而意境的主客统一是最为完整且有特殊含义的,其极致是“物我两忘”。 24.依据文意,简要概括意境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具体解释“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在文中的意思。(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结合材料,请简要分析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是如何通过时空转换构建完美意境的。(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D A项各加点字的读音为qiáo,yīnɡ/yìnɡ,qǐ/jī;B项各加点字的读音为 chà,zhì/shí,xiān;C项各加点字的读音为jiān/zhàn,jiè,bào/pù;D项各加点字的读音为biàn/pián,shǔ/shuò,jié/jiē。 2.C 举棋不定:比喻做事犹豫不决。畏首畏尾:怕这怕那,形容疑虑过多。畏缩不前:指畏惧退缩,不敢前进。犹豫不决:迟迟疑疑下不了决心。 3.①产业结构单一,②巨额财政赤字,③失去借贷资本,④无权新发债务。 4.(1)示例:人们啊,我们像一把把大伞为你们遮风挡雨几十年,你们为何如此无情?(评分建议:大树的身份、语言形象2分;内容恰当1分) (2)示例:南都的确需要地铁,但因此让我们南都人失去了绿色生活,此举正确吗?(评分建议:内容恰当1分,南都市民身份和议论性语言1分) 5.C 摈:被抛弃。 6.B ②句后文辞官回乡不能表现他能够振兴宗族;④句与柳谋无关。 7.A 柳谋弃考进士。 8.(1)时势要退就退,尊敬老人,(使他们)没有汲水舂米的劳苦。 (2)像柳谋的出仕和隐退,哪里不是所谓的“人”呢? (3)因此更加觉得柳谋不考进士担任从事来使他的家富足,自始至终孝顺长辈、敬重兄长是贤能的。 附【译文】 我和柳谋,(长辈)从曾祖的父亲(那代起)而不同。柳谋比我小两岁,往日在长安,住得相距不远。我和柳谋都很年轻,唯独看见柳谋在众人中很少说话,喜好经书,心中觉得他与众不同。这以后我担任京兆从事,柳谋来参加进士考试,又与他相见,更加知道柳谋广泛地写文章,(经常)向(京城)外通家书。一再不能考中,担心俸禄供养的迟缓,放弃(考进士)离开(长安),担任广州从事。又在邕州做辅佐官员,接连获得举荐做到御史,后来凭借智慧免职,回去居住在江陵。 大凡读书人,居住在家里孝顺长辈、敬爱兄长、恭敬节俭,担任官吏恭谨而严肃。出外就守信用,回家就宽厚。使他的家富足,不凭借不合正道的手段;使自己得到提拔,不凭借苟且的手段得到。时势要退就退,尊敬老人,(使他们)没有汲水舂米的劳苦。和睦安详增延寿命,兄弟相互友好。不谋求粮食而使粮食充足,不设法寻求道义而使道义彰显。那么柳谋不考进士到远方担任从事,开始我对此感到疑惑,现在我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分别九年在此相会,看他的相貌更伟岸,问他的学业更熟悉,询问他的志向更坚定。唉!我的家族不振兴已经很久了。有见识的人说:如今的世上稍稍有(所谓的)“人”了。像柳谋的出仕和隐退,哪里不是所谓的“人”呢?有人问到管仲,孔子说:“(他是)‘人’。”柳谋虽然不为管仲所知,(但是)他为道没有谬误,也可以有这种名声。抑或又听说圣人之道,学习它一定要学成,柳谋的学业(本来已经)很好了,而(现在)又增长了学问;志向已经很专一了,而又像不足的样子。孔子之门,不称道管仲、晏子,那么柳谋的为人,难道可以衡量吗? 我不聪明,犯罪被抛弃在越地、楚地间六年,用杂草盖房子,在湘水西面种菜,挖掘池塘可以养鱼,种植黍子可以酿酒,甘于一直做永州的百姓,又遗憾白白地花费俸禄却没有什么报答的,对下愧对农夫,对上愧对朝廷官员。盘算思索往日的过错,日日夜夜再三考虑,没有一样吃的东西是安于口平于心的。像这样的情况,难道不是因为年轻时喜好名誉,(就像)嗜好厚重的味道(反而)受到毒害,而至于这样吗!因此更加觉得柳谋不考进士担任从事来使他的家富足,自始至终孝顺长辈、敬重兄长是贤能的,现在虽然想要羡慕他,难道再能够做得像他这样?柳谋在南方有美好的名声,他的作为一天天地为人所知,我担心柳谋不幸又做出我后悔的事情,想要中止它而不能够办到,怎么办?然而柳谋凭借着诚实敦厚说话不多,怀着他的志向来周密地做事,虽然踏着我的足迹,将不会犯下我的罪过,那么柳谋有什么好后悔的呢?如果能够这样,即使至于大富大贵,又害怕什么呢?振兴我们宗族的人,大概只能指望你了! 9.【解析】第(1)题考查炼字中的鉴赏分析诗眼的能力。诗眼是统领整首诗歌的字,诗歌的思想内容、结构思路都由诗眼来统摄。分析本题可知“归”是“归乡”的意思,全诗是围绕“归”字选择景物安排内容的,“归”字是全诗的诗眼。第(2)题分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诗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运用这种技巧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第(3)题为探究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可以从表达思想情感的角度分析,能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1)“归”字是诗眼。夹岸、楝花、高城、乌云、西塔等物象,都是诗人眼中所见,无不渗透着诗人的思归之情,“归”字统领全诗。 (2)诗的前两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快乐而又懊丧、惋惜的复杂心理。轻舟顺水而下,诗人伫立船头,高城已近,家乡正在眼前。表达了诗人高兴的心情。然而高城马上又被云遮没,渐近的家乡不见了,表达了诗人懊丧、惋惜之情。 (3)“要”比“已”好,“要”字暗含了自己阔别家乡多年而未能归家的懊悔之意、歉疚之情,比“已”更能表现自己渐近故乡时思乡之情的深切。(回答“已”比“要”好的,能自圆其说,酌情给分。意思对即可) 10.(1)不愤不启 (2)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静影沉璧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5)赢得生前身后名 (6)苟利国家生死以 11.①与上文父亲对他的熏陶呼应;②为下文他的人生经历以及对雨声的痴迷与怀念提供依据。 12.过去是“落雨天,留客天”,现在是人人待在各自的家里,与外界隔绝。(2分)过去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现在是人情冷漠,充满戒备心理。(3分) 13.他是一个画家,热爱和谐自然的生活,追求淳朴祥和的生活境界。(3分)在现代生活环境改变之后,内心失落,但仍通过美术创作,将往昔的美好珍藏在心中。(2分) 14.这种声音:①丰富能给人以美好享受的生活;②是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和谐之声;③富有文化气息的古典之美;④是现代人对已经逝去的古典美的永远牵挂。(③④两点任答一点即可) 15.首先从古镜的文饰引出论述的话题;然后分别论述汉、唐、宋对待外来事物的态度;最后点明主旨,指出要“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每点2分) 16.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分)壮健者比喻积极、主动、自信的文化心态,(1分)衰病者比喻消极、保守、自卑的文化心态。(1分)二者对比,形象鲜明地批判了当时畏惧、抵制外来文化的现象。(2分) 17.①对汉、唐、宋等朝代对待外来事物不同气量及其不同命运的感叹;②对当时社会排斥、抵制新文化现象的感慨;③对社会文化进步、要尽量吸收新文化的感想;④对社会文化与国家政治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的感悟。(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8.【写作提示】所给名言我们可以概括为“做功不同,决定人生抛物线高度的迥异”,核心词语为“做功”和“高度”。在立意时,只要搞清了二者的关系(二者实际上暗含了“前提”和“结果”的关系),就很容易得出恰当的立意。 (1)“做功”可以理解为“付出”“耕耘”等,“高度”可以理解为“收获”“精神境界”等。顺着这种思路,就可以理解为“付出越多,收获越大”。可以拟制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耕耘生命”“播种·丰收”等题目。 (2)相同的功,如果选择做功的角度不同,高度也会不一样。这就会派生出我们在做一件事时首先要选择一个正确的方法。倘若方法不对,付出越多,收获越少,付出和收获将不成正比,甚或产生南辕北辙的后果。可以拟制出“耕耘一定就有收获吗?”“人生不止一个变量”“方向是个问题”等题目。 (3)做多少功,怎样做功,完全由自己决定,把“做功”理解为“选择正确人生价值” 等,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会为自己的人生做主,收获灿烂的人生。可以拟制出“为自己的人生掌舵”“给人生找一个合理的高度”“创造人生的美感”等题目。 19.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 20.严羽 南宋(宋) 21.诗要吟咏内心情志。(意思对即可) 附【译文】 写诗要有一种特殊的才能,这和多读书没有什么关系;写诗要有一种特殊意趣,这和人情事理也没有什么关系。而古人没有不多读书、不多通晓人情事理的,但是(他们)不沉溺于理论逻辑,不落入语言的束缚(而能有言外之意),这才是上等的。诗,是吟咏内心情志的。盛唐的各位诗人(作诗)只讲求诗的意趣,有如羚羊挂角,没有踪迹可求。所以他们诗歌的美妙之处清莹澄澈,玲珑剔透,(使人)难以接近。 22.CE C项,“宁可要条破渡船也不要新碾坊”的是傩送,“主动托媒人上门提亲”的是天保;E项,这是一种奴性心理,也是鲁迅先生所批判的。 23.(1)①赏赵云:赠金赵云,赏绢赵云部卒,来表彰赵云在街亭之战中不折一人一骑,不丢辎重的功劳。②斩马谡:虽有蒋琬等人的劝阻,仍将自己平日一贯倚重且关系甚好的马谡斩首,以明军令。③请自贬:上表刘禅,承认用人之失,要求自贬三等。 (2)①花花公子:从小家境优裕的他爱慕虚荣、贪图享乐。②冒险家和野心家(资本家):他在印度什么都干,心狠手辣,贪婪至极;他为了个人发展,抛弃欧也妮,和侯爵奇丑而嫁不出去的女儿订婚。 24.①超越性;②融合性(情景交融);③统一性(主客统一)。 25.审美活动可以使人们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束缚,得到审美的心灵自由。 26.诗人立足于此地此时的“巴山夜雨”,通过时空转换遥想未来彼地“西窗”彼时“归期”共话昔日“巴山夜雨”,二者超越时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构成完美意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