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理高考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地理高考试卷

‎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地理(江苏卷)‎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读图回答第1题。‎ ‎1、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解析】考查地理1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珠峰大本营附近的碎屑物质和雁荡山的峡谷:冰川堆积地貌和流水侵蚀地貌。‎ 冰川地貌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冰蚀残留地貌,如角峰、刃脊、冰蚀三角面、羊背石和冰擦面等;二是冰蚀地貌,主要是冰斗、U型谷、冰蚀湖盆等;三是冰碛物所形成的地貌,如侧碛堤、终碛堤、冰碛丘陵等。由冰川作用所留下的岩屑或岩屑垄,代表了冰川的边缘位置,称冰碛物。冰碛物的特征一般被描述为“大小混杂”、“杂乱无章”、“没有分选”等,我国青藏高原的冰川研究,施雅风等提出了高原隆升在约80万年前进入冰冻圈的高度。‎ 雁荡山的峡谷位于湿润地区,判断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 答案:B。‎ ‎2.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 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 ‎【解析】考查地理1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其影响 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地理1人教P50)。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的变化。‎ 气候变暖会使我国西部山区的冰川加速融化,导致冰雪总量锐减。‎ 答案:D。‎ ‎ 图3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3~4题。‎ ‎3.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解析】考查地理2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 本题两幅图分别是该地区的地形比例结构和农业用地类型结构饼状图。图示可以看出本区是以缓坡、陡坡为主,但农业土地利用以种植业为主,明显是过渡开垦的结果。第3题选A。‎ ‎ 答案;A。‎ ‎4.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解析】A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不适宜,因为大牧场放牧业应该分布在地广人稀、干旱、半干旱地区;B陡坡的地形,不适宜建梯田;C全面封山育林,不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D丘陵地区因地制宜,可以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保护了生态环境。选D。‎ 本题属容易题。‎ 答案;D。‎ 图4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此时:‎ ‎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 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6.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 ‎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解析】考查地理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 从示意图来看,太阳应该位于弧线圈的右侧,①、②分别是火星和金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均为逆时针旋转,可以判定是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 ‎ 第5题,根据地轴是向右倾斜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即北半球的夏半年(假想为夏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B、地球轨道的近日点是1月初,与题意不符;C、只能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不能判断将要向南or北移动;D、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该题选A 第6题:与火星、金星对比,地球上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联想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周期合适)、液态水、体积和质量适中(导致大气的存在和演变)。‎ ‎ 答案:5.A 6.A。‎ 图5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N。两中学生分别到达P、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读图回答7~9题。 ‎ ‎7.两学生测量当地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8.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冬至日正午,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 A.‎300米 B.‎400米 C.‎500米 D.‎‎600米 ‎【解析】考查地理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球自转个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7题:测量当地的海拔高度,应该利用GPS技术,GPS能确定某地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选B。‎ 第8题:确定P、Q之间线路中起伏最小。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最小的是沿着某一等高线前进。最好不能连续跨越多条等高线。根据以上分析,②线路最符合要求。选B。‎ 第9题:地理计算能力的考查。冬至日北纬35.5的H=30度,由于垂直距离是288米,根据三角函数的原理。不难得出水平距离L=288x1.732==500米。细心的计算很重要,不能凭感觉作答。‎ 答案:7.B 8.B 9.C。‎ 图6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1.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2.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解析】考查地理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图示为南北纬60度之间沿着0度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状况。间接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分布情况。该题需要考生从全球大格局分析气压分布状况,不能陷入海洋和陆地的气压差异分析的牛角尖。属于“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类试题。‎ 从图可以看出,气压带明显北移,判定为北半球的夏半年。‎ 第11题:甲地位于南纬10度左右,由于气压带北移,该地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控制,吹东南风,选A。‎ 第12题:乙地位于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选D。‎ 答案:10.C 11.A 12.D。‎ ‎13.《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出我国10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下列叙述中,属于其人选条件的有:‎ ‎ ①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 ②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了粮食产量 ‎ ③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开采利用地下水 ④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 ‎ ⑤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国家地理》评选出的“十大新天府”之一 ——苏北平原。‎ ‎ 该小题是5选3 ,采用排除法解答。其中②和③明显说法有误,大面积施用化肥,导致环境污染;海平面上升导致地下水变咸,导致土壤盐碱化。‎ ‎ 该小题较容易,选D。‎ ‎ 答案:D。‎ ‎ 图7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4~16题。‎ ‎14.该流域:‎ ‎ A.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 ‎ 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 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 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 ‎【解析】该大题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环境问题。‎ 第14题:图示是我国某河流中游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三个要素的变化情况。‎ A、径流量与降水量折线基本呈正相关 B、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C、错在“同步增减” D、枯水期输沙量小。认真读图并寻找细节差异。‎ 答案:A。‎ ‎15.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沉降 ‎【解析】题目中只能看出该流域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至于土壤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地面沉降等,题目没有明确的暗示。因而选B ‎ 答案:B。‎ ‎16.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 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 ‎ 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 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解析】依据上题的答案,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床,河床抬升,易导致决堤泛滥,A错误;径流量不会增多,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弱,径流季节变化增大;B错误;泥沙淤积,内河航运受阻,D错误。故C、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水库淤积严重。故选C。‎ 答案:C。‎ 图8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政府机关用地 D.居住用地 ‎【解析】本大题考查人口和城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形成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据图示,④位于环城高速公路的外缘,其土地利用类型判定为工业用地。‎ 答案:B。‎ ‎18.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    B.③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 ‎ C.K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 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区 ‎【解析】该城市的总人口明显增加;应该是①(位于城市核心地带)区域商业服务的等级最高、种类最多;高新技术开发区应该建在城市中心地带的外缘;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河流沿线应该建设公园,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是建设人居城市的最佳选择。猜想该城市可能是徐州市,图中的河流是“黄河故道”。‎ ‎ 答案:C。‎ ‎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图9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 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 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 D.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20.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黄梅时节家家雨 ‎ C.雨滴梧桐秋夜长  D.清风细雨湿梅花 ‎【解析】本大题考查天气系统——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的影响(几乎每年都考查)‎ 第19题:该小题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和示意图,才能正确解答。图中可以看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于北纬25度附近,雨带位于该线5-8个纬度距离,即雨带位于北纬30-33度的区域。根据等压线分布状况,长江三角洲区域吹东南风;台风活跃是在夏秋季节;台湾海峡应该是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多雨;时,华北地区位于雨带的北侧,应该是干燥少雨的时期。该小题较难,选BD。‎ 第20题:四句诗句,读来朗朗上口,但表示的季节却有所不同。清明节(4月5日左右),雨带应该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清风细雨湿梅花,梅花是冬季盛开,西太平洋副高不会如此强大。B梅雨季节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正确。雨滴梧桐秋夜长,表示南撤。‎ ‎ 该小题属于难题,选BC。‎ 答案:19.BD 20.BC。‎ ‎ 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据此回答21~22题。‎ ‎21.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 A.用水量大 B.降水丰富 C.干旱少雨 D.污染严重 ‎22.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节约用水 B.国内跨流域调水 C.人工降水 D.循环用水 ‎【解析】该题考查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 第21题:该小题属于探究性试题,需要考生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分析才能得出答案。‎ 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什么区情导致的。首先这是一个海洋中的小岛,其次能够提出这样的规划,表明大气降水还是比较丰富的,故B正确,则C错误。D解决污染严重问题,该规划不符合要求,A用水量大是客观前提,是该项规划的基本前提。‎ ‎ 该小题只要考生认真、仔细分析和探究,不难得出AB是正确选项。‎ 第22题:该小题需要考生有实事求是的价值观,客观的解决实际问题。淡水资源不足问题的解决途径——开源和节流。该区域是一个小岛,人工降水太难实现。国内跨流域调水,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而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符合该小岛实际的措施。‎ 答案:21.AB 22.AD。‎ 图10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回答23~24题。‎ ‎23.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 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 ‎ 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 ‎24.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 A.山西 B.江苏 ‎ C.新疆 D.黑龙江 ‎【解析】考查地理2人口迁移——中国的人口迁移 ‎ 该题给出我国2000年各省区人口“迁入和迁出”两个数据,需要考生认真读图,客观分析数据,才能解答该题。‎ 第23题:分析不同地区人口的迁移情况。A、首先要知道西南地区位于云、贵、川、渝三省一市,广义的大西南还包括西藏自治区。明显A正确。西北地区包含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区,综合判断B说法错误。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区;东北地区包含黑、吉、辽,读图分析为净迁入区。该小题只要细心读出柱子的“数值”,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第24题:两层意思,一必须是人口净迁入的省区,排除D选项。江苏因经济基础好,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水平高,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但资源短缺,排除B选项。二是依托资源的开发。山西与新疆分别是在煤炭和油气资源的开发,而吸引人口的迁入的。该小题较容易,选AC。‎ 答案:23.AC 24.AC。‎ 图11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一城市人口比重 ‎ B.②一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 C.③一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 D.④一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26.图示曲线反映了:‎ ‎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 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解析】本大题考查地理3区域地理,立足江苏省情。城市化和工业化。图中有四条变化曲线,需要考生挖掘隐含信息,逐一排查,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现阶段江苏省的三大产业比重大小为二、三、一的格局。城市化水平高于我国平均水平(43%),江苏2007年的城市化水平为54%,位于中期加速阶段,也可以联想,我国的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第25题:需要考生正确判断①②③④的正确搭配项目。综上分析: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江苏的农业产值比重逐渐下降,故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不难得出①代表第二产业(工业)产值比重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 第26题:A、①曲线变化最平缓 D、错在二者的变化不同步。利用排除法回答B C为正确答案。‎ 答案:25.CD 26.BC。‎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题~第29题)和选做题(第30题)。共计60分。‎ ‎27.图12为“2000—2005年我国三大产业用电量柱状图”,图13为“2003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 ‎ ‎(1)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的是第▲产业,其原因主要是▲。(2分)‎ ‎(2)我国东、中、西部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是▲。(3分)‎ ‎    对    策 ‎    理    由 开源方面 ‎ ‎ ‎ ‎ ‎   ▲‎ ‎ ‎ 节流方面 ‎ ‎ 区际协调 ‎    ‎ ‎【解析】考查地理3区域地理。‎ ‎  (1)考查柱状示意图的读取方法及对三大产业的基本内涵的理解,第二产业为以工业为主导的一系列产业部门。‎ ‎   (2) 考查了考生对一些基本的地理术语如:开源、节流的理解,及能源问题上的区域差异,主要是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能源生产量与消费量的匹配问题,进而自然过渡到区域间的资源调配问题。‎ 参考答案:‎ ‎  (1)二  工业快速发展(工业是用电大户)‎ ‎   (2)东部地区发电量、用电量都大;东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 ‎    对  策 ‎    理  由 开源方面 开发新能源 ‎ 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中西部地区能源丰富;东部地区科技水平高。‎ 节流方面 降低能耗;调整产业结构 区际协调 实施产业转移;能源跨区域调配 ‎28.图14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5为“‎ 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 ‎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 气候特征 相同点 ‎▲‎ 不同点 ‎▲‎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 的主要原因 ‎▲‎ ‎(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4分)‎ ‎  有利影响: ;  不利影响: 。‎ ‎(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3分) ‎ ‎【解析】考查区域地理及地理1。‎ (1) 由图知,甲为印度孟买,乙为中国广州,而后考生头脑中提取两地区域特点,甲:印度孟买为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乙:中国广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差异的对比就很自然了。要求学生明白气候的两个电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对比时应围绕这两点展开,不要任意发散,做无用功。(2)两者季风气候的成因是必修1第二章的主干知识,甲:印度孟买成因主要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而乙:中国广州成因海陆热力差异。分析成因时,要从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形势五个方面考虑,不要片面化处理,免得遗漏地形因素。(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应对的良策是提高粮食的自给率。‎ 参考答案:‎ 气候 特征 相同点 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 不同点 ‎ 甲地全年气温高(或乙地气温年较差大或乙地冬温低)‎ 甲地雨季短(或乙地雨季长)‎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   的主要原因 受不同季风影响(甲地主要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乙地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甲地因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2)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 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 ‎(3)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湖南省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有37种,其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钨、铋、铅锌储量也很丰富。湖南省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基础较好,抹洲有全国规模大、技术先进的铅锌冶炼厂。‎ 材料二:图16为“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条件示意图”。‎ ‎ ‎ 材料三:湘东和湘南地区主要有色金属矿储量情况表 ‎  地区 ‎    主要城市 ‎ ‎ ‎  储量占全省百分比(%) ‎ ‎  锑 ‎  钨 ‎  锡 ‎  铅 ‎  锌 ‎  铜 ‎  汞 ‎  铋 ‎  湘东 ‎  长沙、株洲、湘潭 ‎  0.62‎ ‎  0.72‎ ‎  O.10‎ ‎  2.92‎ ‎  1O.12‎ ‎  32.44‎ ‎  ‎ ‎ ‎ ‎  湘南 ‎  衡阳、郴州、永州 ‎  3.30‎ ‎  94.14‎ ‎  99.71‎ ‎  72.‎‎6l ‎  55.68‎ ‎  54.90‎ ‎  1.14‎ ‎100.00‎ ‎  ‎ ‎(1)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有 、 。(2分) ‎ ‎  (2)湖南省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  ,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2分) ‎ ‎  (3)分析比较湘东和湘南地区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 (4分) ‎ ‎  (4)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湖南省酸雨最严重的城市有 等。分析该地区多酸雨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6分)‎ ‎【解析】考查地理2区域地理 ‎  (1)要求学生全面分析三个材料的主干含义,总结归纳特点。 ‎ ‎  (2)考察影响水能的分布因素:落差、径流量、峡谷地形等,再结合材料二可知。 ‎ ‎ (3)  以有色金属工业(动力导向型)来考察学生工业区位因素的应用,要适当发散,同时还应具备区域地理有关知识。‎ ‎(4) 延续上题,继续设问,从有色金属工业的生产过程来推测在气环境问题,及考察酸雨的成因及防治。‎ 参考答案:‎ ‎   (1)种类多;储量大;分布不均 ‎   (2)西部和南部的山区地形 ‎   (3)湘东:工业基础较好,科技水平较高;交通便利 湘南:有色金属矿产丰富;水能丰富。‎ ‎   (4)长沙(株洲、湘潭、娄底、益阳)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酸性气体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耗;达标排放;开展综合利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30.选做题:请在A、B、C、D四题中选定两题作答,并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满涂黑。如多做.则按所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图17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   (1)图中字母A表示 ,B表示 ,C表示 。(3分)‎ ‎   (2)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填选项字母) 。(2分)‎ 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  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 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 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 ‎   (3)苇滩、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  (填选项字母)  和 。(2分)‎ A.延缓全球海平面上升 B.容纳、净化污染物 C.增加河流水量 D.保护生物多样性 ‎  (4)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简述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 (3分)‎ ‎【解析】考查海洋地理以及考生对地理过程示意图的读取 ‎  (1)只要注意箭头前后联系,联系海洋地理的基本常识既可解决。  (2) 考查考生对地理过程示意图的阅读提取信息能力。 A导致的是地面下沉,海水入侵,D导致海洋污染 (3)考查湿地系统的生态作用。可知BD符合题意。(4)联系示意图充分挖掘其内含信息不难解答。‎ 参考答案:‎ ‎(1)海水入侵全球变暖海洋污染   ‎ ‎(2)B  (3)B D (4)减轻了淡水变咸;延缓海岸侵蚀后退;减轻海洋污染。‎ B.[城乡规划]图18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 。(2分)‎ ‎   (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 。M、P、Q中 处是高级住宅区。(2分)‎ ‎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 处.理由是 。 (3分)‎ ‎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3分)‎ ‎【解析】考查城乡规划、地理2。‎ ‎  (I)  据图提取有效信息,判读城市区位。(2)由图中信息判读应为集中式;第二问考查高级住宅区的区位  (3)涉及工业布局的环境限制性因素的考查。(4)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 ‎   (I)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 ‎(2)集中式或团块式;P。‎ ‎   (3)甲  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   (4)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C.[旅游地理]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图19是“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等值线图”。出游比率指某地到某旅游目的地的市民占该地出游市民总数的百分比。‎ 材料二:图20为“某旅游目的地1994—2004年接待游客人次数年内变化图”。‎ ‎(1)距离上海市500公里范围内的世界遗产有 、 等。(2分)‎ ‎(2)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2分) ‎ ‎(3)上海市民到北京的出游比率达20%以上.高于距上海同距离的其它地区,这主要与北京地区人文旅游资源 和 两方面的特征有关。(2分) ‎ ‎(4)图20所示的旅游目的地是(填选项字母)  。(2分) ‎ A.深圳锦绣中华   B.北京颐和园    ‎ C.苏州周庄     D.阿坝州九寨沟 ‎ ‎(5)图20所示目的地游客接待高峰分别在“五一”、“暑假”和“ ”。2008年我国调整“五一”假日,新增“清明”、“端午”两假日,休假制度调整对该目的地游客接待数量年内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2分) ‎ ‎【解析】考查旅游地理、区域地理。‎ ‎  (1) 读图可知是黄山、苏州古典园林 。‎ ‎(2) 读等值线图可知是自上海向外逐渐降低。‎ ‎   (3)旅游资源特点的评价的考查。  ‎ ‎(4) 图中明显反映出季节性特点,应是自然旅游景观,故选D 。‎ ‎(5)读图可知国庆节,休假制度调整带来旅游人数的变化。‎ 参考答案:‎ ‎   (1)黄山、苏州古典园林(或皖南古村落、南京明孝陵)‎ ‎   (2)自上海向外逐渐降低(离上海越远,出游市民越少)‎ ‎   (3)品质高、多样性  (4)D  (5)国庆节 增加新的游客高峰 D.[环境保护]图‎2l为“‎195l~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   (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1分)‎ ‎   (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 度。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 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 ,植被稀少,且常有 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4分)‎ ‎   (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 。(2分)‎ ‎    A.行政手段    B.法规手段    c.经济手段    D.教育手段 ‎   (4)为贯彻“绿色奥运”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 (3分)‎ ‎【解析】考察环境保护、区域地理、地理2。 ‎ ‎(1) 读柱状示意图可知由西向东逐渐减弱(2) 考查沙尘天气的产生的季节、原因  。‎ ‎(3)工业区位原理的应用。 (4)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 参考答案:‎ ‎   (1)由西向东逐渐减弱  (2)轻 春 干燥(少雨) 冷锋  (3)A ‎   (4)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废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风沙源地区的生态建设。‎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B 2.D 3.A 4.D 5.A 6.A 7.B 8.B 9.C ‎10.C 11、A 12.D 13.D 14.A 1 5.B 16.C 17.B 18.C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9.BD 20.BC 21.AB 22.AD 23.AC 24.AC 25.CD 26.BC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题一第29题)和选做题(第30题)。共60分。‎ ‎27.(13分)‎ ‎  (1)二   工业快速发展(工业是用电大户)‎ ‎  ‎ ‎(2)东部地区发电量、用电量都大;东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 ‎(3)‎ ‎    对  策 ‎    理  由 开源方面 开发新能源 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中西部地区能源丰富;东部地区科技水平高。‎ 节流方面 降低能耗;调整产业结构 区际协调 实施产业转移;能源跨区域调配 ‎28.(13分)‎ ‎(1)‎ 气候 特征 相同点 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 不同点 ‎ 甲地全年气温高(或乙地气温年较差大或乙地冬温低)‎ 甲地雨季短(或乙地雨季长)‎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   的主要原因 受不同季风影响(甲地主要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乙地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甲地因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2)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 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 ‎(3)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 ‎29.(14分)‎ ‎  (1)种类多;储量大;分布不均 ‎  (2)西部和南部的山区地形 ‎  (3)湘东:工业基础较好,科技水平较高;交通便利 湘南:有色金属矿产丰富;水能丰富 ‎  (4)长沙(株洲、湘潭、娄底、益阳)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酸性气体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耗;达标排放;开展综合利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30.选做题:在A、B、C、D四题中选定两题作答,如多做。则按所答的前两题评分,共计20分 A.[海洋地理](10分)‎ ‎   (1)海水入侵全球变暖海洋污染  (2)B  (3)B D ‎   (4)减轻了淡水变成;延缓海岸侵蚀后退;减轻海洋污染。‎ B.[城乡规划](10分)‎ ‎   (I)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2)集中式或团块式;P ‎   (3)甲  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   (4)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C.[旅游地理](10分)‎ ‎   (1)黄山、苏州古典园林(或皖南古村落、南京明孝陵)‎ ‎   (2)自上海向外逐渐降低(离上海越远,出游市民越少)‎ ‎   (3)品质高、多样性  (4)D  (5)国庆节增加新的游客高峰 D.[环境保护](10分)‎ ‎   (1)由西向东逐渐减弱  (2)轻春干燥(少雨)冷锋  (3)A ‎   (4)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废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风沙源地区的生态建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