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总习案学生用 安乡一中 龚德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总习案学生用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意象型(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一.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 自 然 景 观 类 ‎1.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chán兔、玉盘、银钩、婵chán娟、桂宫、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chán蜍chú):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一般情况下,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2.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李煜yù《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3.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风:多传达哀怨、惆chóu怅chàng、凄苦、苍凉等情思。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5.海:辽阔力量深邃suì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jué。‎ ‎6.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7.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wǎng、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8.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9.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dí污秽的力量。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10.云 :游子飘泊,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1.天阴:压抑愁苦寂寞。晴:欢愉光明。‎ ‎12.水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植 物 类 ‎1.杨柳(垂柳、柳枝、柳):“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留恋等情思。‎ ‎2.落花(落红、残红):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陆游《落花》:“满地残红点绿苔tái。”‎ ‎3.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代表坚强、傲岸、有生命力。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chǎn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4.菊:菊花作为傲霜之花,隐逸高洁,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5.梧桐:多传达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惆怅与哀愁、凄凉和悲伤。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出词人寂寞愁苦情怀。‎ ‎6.芙蓉:又称为“荷”、“莲”。:有三大类象征义:a.取荷美好形象营造一种雅致的景象,或宁静或欢愉.b.离愁别绪、相思之苦。怀念之情和凄美意境。c. 取“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7.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8.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9.叶子: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10.竹:气节积极向上 ‎11.莲:“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12.桃花:象征美人。 牡丹:富贵、美好。 兰:高洁。‎ ‎13.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14.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15.梅:傲雪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16.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风 霜 雨 雪 水 云 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 ‎2.东风:春天美好 ‎3.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4.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5.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 江湖诡谲jué ‎7.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8.西风:落寞 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9.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10.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12.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14.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 物 类 ‎1.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贺铸《忆秦娥》:“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凄厉地鸣叫,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2.蝉:多传达悲凉、凄楚、哀婉之情。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3.鸿雁: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4.鸳鸯: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的情思。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5.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6.鸿鸽:理想追求。‎ ‎7.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8.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9.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 ‎10.沙鸥:飘零伤感鸟:象征自由。‎ ‎11.莼[chún]羹鲈lú脍kuài: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12.双鲤lǐ: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13.庄周梦蝶: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14.(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15.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16.鹧zhè鸪gū鸟: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17.燕子:‎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jié颃háng,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人 或 事 意 象 类 ‎1.灯(烛、蜡、炬):多传达离情别绪、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3.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4.饮酒:有时传达一种得意喜悦之豪情。如李白《将尽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颜 色 类 白:纯洁无暇;丧事 ‎ 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希望活力和平 ‎ 蓝:高雅忧郁 ‎ 绿:希望 活力 和平 ‎ 黄:温暖平和 紫:高贵神秘 ‎ 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chuǎn。‎ 人 的 品 质 ‎、‎ 行 为 活 动 类 ‎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2.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3.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4.击楫jí: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5.娥眉(蛾é眉):美女; ‎ ‎6.峨眉:高尚的德行; ‎ ‎7.青青子矜jīn:有才能的人 ‎8.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9.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户碧血”、“苌cháng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 ‎10.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 ‎11.怀桔:指孝顺双亲。 ‎ ‎12.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13.山林宫阙què: 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宫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14.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15.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16.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 ‎17.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地 点 类 ‎1.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2.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3.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4.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5.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6.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细柳营: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 器 物 类 ‎1.玉:高洁地重游脱俗; ‎ ‎2.珍珠:美丽无瑕簪zān缨; ‎ ‎3.丝竹:音乐;‎ ‎4.冠:官位名望; ‎ ‎5.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 ‎6.汗青:史册;‎ ‎7.西楼小楼:闺怨之情; ‎ ‎8.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 ‎9.轩辕yuán:祖国;‎ ‎10.须眉:男子; ‎ ‎11.巾帼guó:妇女; ‎ ‎12.桑梓zǐ:故乡; ‎ ‎13.三尺:法律; ‎ ‎14.寸管:笔; ‎ ‎15.青鸟:信使;‎ ‎16.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 ‎17.樯qiáng橹lǔ(借代大船、战船)。 ‎ ‎18.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19.簪zān缨 (冠):官位 名望 古 诗 中 的 节 令 ‎1.人日:正月初七日。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 ‎2.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 ‎3.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wù日,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4.寒食: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大致在当春二月 ‎5.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脍kuài炙人口的《清明》。‎ ‎6.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fú除不祥,叫做修禊xì。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7.端午:五月初五日,屈原投江,后来人们就在此日龙舟竞渡,以纪念屈原。‎ ‎8.七夕:七月七日,传说在这一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 ‎9.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hé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10.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 ‎11.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是古人认为的阴极阳生之时 ‎12.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 在有些古诗中,并没有明显的节令名字,我们应该首先抓住诗歌中的细节,看看作者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物候,诗中记了哪些景物、哪些事情,再结合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推究诗歌中反映的节令。‎ 其 他 类 ‎1.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2.小人:鄙夷明志 自省 鞭挞tà ‎3.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国家) 衰败 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4.草原:辽阔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5.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6.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7.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8.城市 (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9.破晓:初现希望 ‎10.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 ‎11.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 ‎12.深夜:愁思怀旧 常 见 意 象 的 象 征 意 义 ‎1.流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常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或者用来表现时光流逝的无情。‎ ‎2.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3.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常表离别之情。‎ ‎4.月亮 月亮是思念的代名词,引发离愁别绪。‎ ‎5.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yíng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6.琴瑟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常勾起身处边关的人们浓浓的思乡之情,让人怆chuàng然泪下。‎ ‎7.杨柳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8.芳草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10.梧桐 梧桐常与秋雨的意象一起使用,秋雨打梧桐,更增一分愁滋味。‎ ‎11.松柏 傲霜斗雪的典范,坚贞顽强高洁品行的象征。‎ ‎12.梅花 独立、高洁人格的象征。‎ ‎13.竹 生命力,节操,贞节,气节,谦虚,虚怀若谷,清高 ‎14.菊 花表达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15.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16.杜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17.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18.哀鸿 ‎“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áo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哀伤苦痛。‎ ‎19.蝉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20.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雅。‎ ‎21.碧血、化碧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语出《庄子·外物》: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xiá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冤而死或忠心不泯。‎ ‎22.登楼凭栏 登楼远眺,极目而望,在辽阔空旷的环境下,是很容易生出愁绪来的。诗人借登临来抒发思念之情,飘零之感或者怀才不遇,年华逝去之慨。‎ 二.常式问 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三.变式问 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或: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四.答题模式 第一步,找到诗中描绘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第二步,用精炼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 第三步,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五.答题公式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 六.专题训练 一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第四桥 萧立之 ‎ 自把孤樽zūn孹bò蟹斟zhēn,‎ ‎ 荻dí花洲渚zhǔ月平林。‎ 一江秋色无人管,‎ ‎ 柔橹lǔ风前语夜深。‎ 综观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并结合句简要分析人物的心情。‎ 答:第一步,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意。“自把孤樽孹蟹斟”“一江秋色无人管”是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其中“自”“孤樽”等词是关键。‎ 第二步,用精练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 第三步,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可以概括为: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秋天的月夜,诗人泛舟江上,自斟自酌,乐在其中,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心境,虽然孤独一人,并没有茕qióng茕孑jié立的凄凉之感,而是在橹声秋色中显得怡然自得。‎ 二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 李忱chén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答: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层含义)‎ 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08广东卷)‎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答: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06浙江卷)‎ 四 ‎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nóng家鹦yīng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答:流水  白云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答: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五 鹧鸪天 [宋]晏几道 ‎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 问: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 ‎ 答:诗人用杜鹃的意象,仿佛令人感觉到它哀切的啼声 ,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一)景物形象类 一.设问方式 ‎1.诗中描写了某物(景物)的哪些特点?使用了什么手法?‎ ‎2.两首诗均写了某物,但又有所不同,请具体加以说明。 ‎ ‎3.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其情感?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二.答题思路 参照“鉴赏人物形象”。‎ 三.常用概述景物形象特点的词语:‎ 景物形象:凄凉、悲伤、高洁、哀伤、凄清、凄切、孤独、离愁、纯洁、姿态美好、清雅高洁、晶莹澄澈、绚丽多姿(多彩)、凌雪傲霜、冷落萧条、凄凉荒寒、衰败荒凉、寂静清冷、荒凉冷落、零落憔悴、幽静闲适、清秀可人、静谧安详、和平宁静、浪卷云涌、气势飞动、苍凉黯淡、馨xīn香四溢、蜂飞蝶dié舞等。‎ 四.专题训练 一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重庆卷) ‎ 海棠táng (宋)苏轼 东风袅niǎo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 答: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二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四川卷)‎ 葛gé溪驿yì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出“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三 阅读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回答后面的问题。 ‎ ‎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chéng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míng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词的上片写景,其中“明河共影”的意思是什么?作者笔下洞庭夜景的突出特色是什么?“妙处难与君说”之“妙处”在词中的意思是什么?‎ 答:“明河共影”的意思是: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夜景”的特色是澄澈。“妙处”是指此时此刻此景中作者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 ‎(2)词的下片抒情。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心迹、情怀? ‎ 答:作者用比喻手法表白自己在岭南这段时间,其心如冰雪一般纯洁。借用夸张手法,表达了自己坦荡、旷达、豪迈的情怀。‎ ‎(二)人物形象类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刻画了什么形象?有什么具体特点(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中所写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 ‎3.诗中的生动地表现了……特点(过程),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4.形象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 二.解答思维流程 古诗词中的形象(意象),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和景物形象。分析诗词中的形象(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与景的交融,进而理解诗歌蕴含的思想情感,或体会其哲理内涵。通常可从形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或动静等角度分析理解。‎ 三.常见的概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语 人物形象: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独苦闷、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等(以上人物形象)‎ 四.答题思路 可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并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具体而言,回答这种题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 ‎(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五.公式 描写内容+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 这首诗描写了…(特定的环境或氛围)的一个…(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 六.专题训练 一 初冬夜饮①  杜牧 ‎ 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①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洲等地。②欢:指酒。《易林》:“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第二句寥寥七字,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等复杂的情感,耐人寻味。‎ 二 山中与幽人对酌zhuó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结合全诗的内容,简要赏析“我”的形象特点。‎ 答:从诗的第一、三句,可以看出“我”性格豪爽、洒脱,不拘礼节;从第四句可以看出“我”有高雅的情趣;从题目可以看出,“我”向往隐居山林、超离俗世的生活。‎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三 点绛唇 李清照 蹴cù罢秋千,起来慵yōng整纤xiān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刬chàn金钗chāi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xiù。‎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答: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四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问: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 答: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意境类(意象+情感)‎ 一.常式问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二.变式问 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三.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四.意境(氛围)特点的术语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五.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六.答题公式 诗歌意境的体味的表述: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特点)+交融的感情。‎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七.专题训练 一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回 林景熙 ‎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zhēn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诗中描写了“荒馆”、“月”、“砧声”、“莲叶”、“鸥”等景物。诗人在一个秋天的月夜,借宿在驿馆之中,捣衣的砧声撩起了诗人思乡的情绪,夜深却无法入眠,“深夜无风”,何来枯荷的响声,原来未眠水鸥也辗转反侧,弄得枯荷沙沙作响,使人听了倍感孤独伤感。‎ 第二步,用一两个专业术语(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诗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可概括为:幽寂、荒凉、冷清。情景的氛围特点可概括为:凄凉悲怆。‎ 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种环境中的人应是愁肠百结、乡思无限,应是孤独、寂寞、伤感。‎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诗歌开篇便如愁云乍起,“荒馆”、“月笼秋”展现了秋月惨淡、客馆荒凉的景物,阵阵捣衣声更是触发起无限的愁肠。尚未入睡的欧鸟在莲叶中辗转反侧,正是愁肠百结、彻夜不寐的诗人的自况。景物描写营造出凄凉悲怆的氛围,从而抒发了诗人异乡漂泊的离愁别恨。‎ 二 游月陂bēi 宋·程颢hào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 ‎ 答: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 三 阅读下面杜甫《恨别》这首诗,回答问题。 ‎ 恨别 杜甫 洛阳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1)分析首联的内容,并说说此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首联的“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首联即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有总起全诗,奠定情感基调的作用。‎ ‎(2)“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一联中的“清宵立”、“白日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态? ‎ 答:“清宵立”,写诗人因思家、忆弟而夜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日眠”写诗人于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这两句互文对举,表现了诗人坐卧不安的举动和心绪。清宵而立,白日反眠,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言近旨远,语浅情深。‎ 四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步骤一)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二)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三)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8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lù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六 分别阅读李煜和朱敦儒的《相见欢》,然后回答问题。 ‎ ‎  相见欢  李煜yù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剪不断,理还乱”,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绪?“簪zān缨”指代什么?“几时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三句,以丝缕喻愁思,突出了思绪的纷繁复杂,无始无终,无法理清和难以排解的伤感、悲凉的心绪。“簪缨”本是贵族官员的服饰,此处指代世族。“几时收”三字,饱含诗人对国事的悲痛、忧伤和内心的苦闷。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收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偏安苟且的愤懑和斥责。‎ ‎(2)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差异。‎ 答:两首词词牌相同,格律一样,但风格有较大差异。李煜词抒发深切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无言独上西楼”的诗人,举头见“如钩”的残月,俯首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触景生情,万千愁绪,悲凉至极。一个“斯人独憔悴”的词人形象跃然纸上。全词哀婉动人,有婉约之风。而朱敦儒的《相见欢》尽管也流露出对故土的怀念和国破家亡后的凄凉苦闷心情,但词人选取“大江”“落日”“悲风”等意象来描写,气氛苍凉凝重,末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对前线军民的关怀。词人的凄苦,是建立在对国家大事的关切之上的。全词情感激越,语尽而情意悠悠不尽,具有豪放之风。‎ 七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07浙江卷)‎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jì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nán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 之感。‎ 答:燕子 兴亡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答: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 ‎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 ‎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八 题义公禅chán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依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注:义公是一位高僧,此诗写其禅房周围环境。‎ 问:义公禅房周围环境有怎样的特点?写这样的环境有何作用?‎ 答:禅房空林环绕,秀峰迎门,幽谷临阶。夕阳雨霁之时,山峦格外清净,又有水汽飘落,更显庭院阴凉;这一环境恰如莲花般纤尘不染,脱俗绝世;衬托了义公的清德高风,情调高雅,襟怀绝俗,从而寄托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九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全国卷1) ‎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 答: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十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运人。抒发了诗人望月情怀的乡愁。  ‎ 十一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二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语言风格类 一.语言风格常用术语简介 生 动 形 语言活灵活现,具体形象 ‎①人物语言个性化,言如其人;②描写逼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③运用多种辞格,新鲜活泼;④‎ 象 注意词语选用,注意句式变换。‎ 举出实例,分析其生动形象成因或表现。‎ 朴 素 自 然 语言自然不做作,少雕饰 发自内心,出于至诚,感情真挚;明白如话,清新自然,不堆砌,少修饰,不做作,真切平实,通俗易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举出实例,说明表现(白描、口语、大众化),概说好处 含 蓄 蕴 藉 语言含义深刻,含而不露,言在此而意在彼 引而不发,含而不露,欲言还休,富有言外意、弦外音、话中话,深沉厚重,深蕴含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举出实例,揭示其丰富内涵,略析其成因(象征、双关、暗示等)及好处 幽 默 风 趣 语言诙谐机警,活泼有趣 运用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等手段,突出事物特征,揭露事物本质,富于讽刺意义,增强批判性和说服力,令人轻松愉快,忍俊不禁。‎ 举出实例,说明用意,分析好处 庄 重 典 雅 语言平实沉稳,严肃郑重 采用典范书面语,拒绝俚词俗语;常用古语词、成语;多用专有名词、术语;多长句、复句。庄重严肃,堂皇正大,深沉厚实,义正辞严 举出实例,说明成因和用意,略说好处。‎ 清 新 明 快 语言干净利落,明白晓畅 语言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斩钉截铁,单刀直入,一语中的,一针见血,痛快淋漓,雅俗共赏 举出实例,分析特征好处 绚 丽 华 美 语言酣畅淋漓,辞藻华丽 辞藻华丽,注重修饰,表意细腻,体物入微,穷形尽相,多用辞格,讲究技巧,富于联想、想象,纵笔泼墨,气势如虹,内容丰富,表意充分 举出实例,分析特征好处 音 律 和 谐 语言具有音乐美 合辙押韵,节奏匀称,平仄调配,抑扬顿挫,音律讲究;多用叠词象声词,多用整句,多用四字短语。读来朗朗上口,听来悦耳动听,富音乐性 举出实例,分析成因好处 整 散 结 合 整句(对偶、对比、排比、反复、顶真等)与散句错杂 语言具有整齐美、对称美、复叠美、回环美、错落美,活泼多致,丰富多彩,显得文采富赡,文气十足,情浓意满,酣畅淋漓 引出整句,分析其语言美感,略说整散结合之妙 其 他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二.主要作家和流派的语言风格 主 要 作 家 李白 清新飘逸 杜甫 沉郁顿挫 白居易 通俗鲜明 陶渊明 冲淡平和 淡远闲静 王维 诗中有画 恬淡优美 韩愈 深奥险怪 苏轼、辛弃疾 豪迈奔放 柳永、李清照 婉约含蓄 李煜、刘禹锡 隽永 谢朓、谢灵运 自然 屈原 雄浑悲壮 王昌龄 雄壮豪迈 曹操 豪放磅礴 杜牧 旷达俊爽 主 要 流 派 浪漫主义 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现实主义 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 豪放派 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 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宫廷诗 缠绵宛转 田园诗 恬淡宁谧 山水诗 清新优美 边塞诗 悲凉慷慨 讽喻诗 沉郁激愤 咏史诗 雄浑壮阔 怀古诗 幽深绵长 送别诗 意蕴深远 三.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四.答题模式 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 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 答题公式 诗词风格赏析题的表述:(按层次顺序解答)表达方式+语言特点+意境体味及效果 ‎ 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 六.专题训练 一 邯郸东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东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作者通过想象中的画面,即东至深夜,家里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之情的。诗的语言质朴无华、明白晓畅。‎ 二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hào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赞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略加分析。‎ 答: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本诗的语言特色是:朴素率真。‎ 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明白道出;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过程何心理展露无疑。感情朴实,流露自然。‎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朴素直率的船家女形象,蕴涵了作者欣赏、赞许的感情。‎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犹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三 江村 杜 甫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zhì子敲针作钓钩。‎ ‎ 但有故人供禄lù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答: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四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07天津卷)‎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wú 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mǐ”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五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08北京卷】‎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 ‎(2)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简要分析。‎ 答:(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 六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这诗的语言特色。‎ 答:这首诗语言明白晓畅、多用口语(步骤一)。“黄莺儿”“莫教”“惊妾梦”等语言口语化,民歌色彩浓厚(步骤 二)。表达了国中少女对征人的怀念之情(步骤三)。‎ 七 途径秦始皇墓 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前两句写作者途经秦陵的所见所感,“崩”的含义是?‎ 答:一是指始皇和秦帝国的灭亡,一指秦始皇在人们心目中形象的崩塌 八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请赏析“乱洒衰荷”中的“乱”字的妙处。‎ 答:一是写出雨跳珠乱溅的视觉景象和雨洒衰荷发出的凌乱声响,一是表现出凭栏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心绪之乱 九 钓鱼湾 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中哪个字锤炼的好,请简要赏析。‎ 答:“乱”字。一是写出杏花纷繁茂盛、纷纷凋零的景象,一是表现等待情人的主人公忐忑不安的纷乱心绪 十 宫词 武衍 ‎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指宫殿)。‎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答:“锁”字。一是写出满庭春色被闭锁在宫廷高墙之内的景象,一是表现宫女被锁宫中以及宫女的青春年华被锁在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十一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 溪上遥闻精舍(指寺庙)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 青山霁jì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请赏析“画出西南四五峰”中的“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一是写出山峰从云雾中显露出来的景象,一是用拟人手法,赋予云以生命“画出”,生动表现出山峰的美妙如画,一是表现观者——诗人的惊奇与喜悦之情 十二 送李端 卢纶lún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塞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这首诗以“悲”字贯穿全篇。试结合这一特点鉴赏一下诗的语言特色。‎ 答: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时当故关衰草,情正离别堪悲。颔联写送别情景,友人伴寒云而去,自己踏暮雪而归,依依之情了然。颈联写回忆以往,感叹身世。既是怜友,亦是悲己,词切情真,悲凉回荡。末联进一步写难舍难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会。‎ 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基调悲凉。‎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田家少闲月,仲春时节正是农家繁忙之时,妇姑相唤,冒雨浴蚕,可诗作结尾诗人却收笔于“闲着中庭栀zhī子花”。请对“闲”字简要赏析。‎ 答:是以“闲”衬忙,从侧面表现无人能闲,唯有花闲。‎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炼字类 一.炼字的规律:‎ ‎(一)五言和七言 ‎1.五言炼第二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五言炼第三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3.五言炼第五字:“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4.五言炼二、五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七言炼第二字:“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 ‎6.七言炼第五字:“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7.七言炼第七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8.七言炼第二、五字:“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声寄树闲。”‎ ‎(二)词性的角度 ‎1.炼数量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2.炼形容词。‎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鸥。‎ ‎3.炼动词。‎ 满城钟磬初生月,隔水帘栊渐吐灯。‎ ‎4.炼虚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语言炼字类题目的考查方向  ‎ 这类题目考查较多,是常考题型,要多加注意。这类题目通常有四个考查方向:品味关键词语(含义及表达作用);理解诗句的含义、色彩、情味和效果;品评某一字词的艺术表达效果;概括诗歌的语言风格等。 ‎ 三.设问方式 ‎1.对诗歌中的某句某字,诗人说“X”而不说“X”,有什么表达效果?(或对诗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或哪两个)?并作简要分析。‎ ‎3.此诗某句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5.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四.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的词语 语言特点: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等 ‎ 风格类: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白清新、语淡情浓等。‎ 五.答题模式 ‎1.肯定哪个好或更好;‎ ‎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 ‎3.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 ‎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分析语言特色类题目,可以这样操作:‎ ‎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的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六.答题公式 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它运用了( )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七.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余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第一步,表明自己的看法。评析“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实际就是表明,这两个字用得好,所以表明好与步好的看法这一步实际可以不谈。‎ 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二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穿”字是穿梭行走。“数”是细数。‎ 第三步,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二字所描述的景象。“穿”字描写了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的情形。“数”形象地道出了诗人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地神态。‎ 第四步,说说这两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地情绪,“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第五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诗人于清秋日暮迈上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的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怀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了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字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的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 ”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 答: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 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步骤三)‎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君平,指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1)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这一联中哪两词用得好?试简要分析。尾联用君平典,有何用意? ‎ 答:“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描述蜀道层峦叠嶂,迂回盘绕,人行栈道,峭壁山崖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突兀而起,云气缭绕,傍着马头升起翻腾的情状。“起”“生”两个动词运用极妙,形象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诡异,境界奇美,写得气韵飞动。‎ 作者借用君平的典故,意在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谆谆善诱,凝聚着深挚的情谊,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写得含蓄蕴藉,语短情长。‎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与人楼上愁。   ‎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宋]‎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问题: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008全国卷I)‎ 答:“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华子岗 裴迪 ‎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xī。‎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答:“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让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之时。‎ 有人认为整首词中最突出的是第二句中的“凉”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凉”字,指出了自然节候的变化,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步骤一),明月与孤灯,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步骤二)。作者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同时也指出了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思考(步骤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湖北卷) ‎ 次北固山下注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答:“阔”字更好。(第一步)“阔”是空阔、开阔之意(第二步),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第三步),“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第四步)‎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颔联与颈联中的“直”和“圆”两字用得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一下。‎ 答:直和圆精当而形象地写出了孤烟与落日的形状,两相对应,极富立体感;并把它们置于一个广袤的边塞空间中,营造了一种阔大、雄浑而又苍凉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出塞后的孤寂。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7全国卷2) ‎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诗眼类 一.诗眼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二.常式问 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或: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 三.变式问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或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四.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五.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3)明确答题方向:‎ A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 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 ‎ 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六.答题公式 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诗眼“X”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 七.专题训练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8全国卷Ⅱ】‎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湖州歌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问: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答:对全诗景物描写起统领作用。‎ 山行即事 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 荷雨洒衣湿,蘋pín风吹袖清。‎ ‎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xiá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③鸥性: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狎(xiá):戏耍,玩弄。‎ 问: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1)“议”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两句是说,天空的云块来来往往,忽聚忽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笔法轻快,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2);在结构上,“议”字统领了颔连和颈联,颔联写“阴”,颈联写“晴” 。‎ 阅读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按要求回答问题。‎ 水槛jiàn①遣心二首  杜甫 ‎ 去郭轩楹yíng敞,无村眺望赊shē②。‎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水槛:指成都草堂水亭之槛。②赊:远。‎ ‎(1)这首诗的颈联“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深受后人称颂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有天然之妙”。其中哪两个字分别是句中的“诗眼”?请结合全诗赏析。 ‎ 答:第三联(颈联)中的“出”和“斜”字分别是句中的“诗眼”。“出”字写出了鱼儿在细雨中着水面为泡之时,上浮水面欢快跳跃的欢欣之状,极其真切自然;“斜”字写出了燕子在微风中轻捷地掠过天空的轻盈之态,逼肖生动。诗人细腻地描绘出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真可谓“缘情体物,有天然之妙”。‎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观念。 ‎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003年高考试题)‎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步骤一、二)。“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步骤三)。‎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修辞方法 一.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1.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2.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3.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4.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5.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二.提问方式 ‎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 ‎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 三.答题步骤 ‎1.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 ‎2.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 ‎3.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 四.答题公式 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 五.专题训练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答: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 ‎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它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 ‎4、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作用: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11、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 ‎1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3、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4、衬托或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15、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6、以静衬动:突出了事物的动态(热闹、灵活、敏捷等)特征。‎ ‎17、以动衬静:突出环境静谧、安静、寂静的特点。‎ ‎18、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19、白描:不用华丽的辞藻,用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鲜明生动的形象。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20、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21、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个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二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22、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23、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引人入胜。‎ ‎24、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合的实际给予呼应,以收到前后连贯、结构严谨的效果。‎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表达技巧类 ‎ 一.写作手法(技巧)‎ ‎(一)描写景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二)描写人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4.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三)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四)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二.答题公式:‎ 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或者: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三.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四.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五.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然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随景迁、景为情生、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感物伤怀等。‎ ‎2.表现手法:象征、用典、烘托、衬托、反衬、侧面烘托、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虚写实、虚实相生、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画龙点晴、曲笔逆笔等。‎ ‎3.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对偶、对比、夸张、反问、反诘、排比、引用、回环、互文、婉曲等。‎ 六.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所表现地内容。‎ 第三步,分析作者选用这种手法或技巧的原因。‎ 第四步,这种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出怎样的旨趣。‎ 七.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比喻,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2.暗香浮动月黄昏 ‎ 通感,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3.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 ‎4.主人下马客在船 ‎ 互文,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设问 ‎6.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 ‎ 夸张 八.专题训练 一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07安徽卷)‎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sōng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tǎn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二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巧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抒写了诗人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情。(步骤三)‎ 三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是杜甫入蜀后,抒写的羁旅异乡的感慨。首两句入嵌在镜框丽的风景画。请分析此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答:该诗运用了映衬的手法。以江碧衬鸟白,以山青衬花红,色彩明丽,景象清新。全诗以乐景写哀情,极言春光之明丽,更能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情致。‎ 四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步骤一)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二)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三)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五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答: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颈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六 ‎(2005年高考试题)‎ 雨后池上 刘 攽bān ‎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yíng。‎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诗人使用了反衬的手法(步骤一)。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 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步骤二)。‎ 七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xūn风暖摇征辔pèi。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lán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请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句的艺术手法。‎ 答: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把抽象的感情(无穷无尽的离愁)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迢迢不断的春水)(2)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 八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08山东卷】‎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 “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答: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九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灯火起,处处采菱归。‎ ‎【注】荜bì门,柴门。‎ 诗的颔联“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含义?第三联“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在写景上有何特色?‎ 答:颔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以“鹤巢松树遍”来反衬“人访荜门稀”,不仅描写生动形象,对仗工整,还隐隐含有人比鸟势利、人不如鸟的意味。   第三联风景如画:嫩绿的新竹上有一层薄薄的新粉,更加显示出其勃勃的生机。残荷如衣着鲜艳的采莲女,褪下残破的红衣,换上翠绿的靓妆,依然风姿绰约,风韵不减!第三联由于作者观察细腻,写景入微,抓住了嫩竹和残荷的特点来写,敷色鲜艳,比拟动人。‎ 十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郎飞雪晴去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十一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08四川卷】‎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zǎn赶快。③苫:shàn用草覆盖。‎ 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 ‎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 ‎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十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2009年宁夏卷)‎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宋]‎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dú,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jì菜花。‎ 问题: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答: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十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湖北卷)‎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宋]‎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问题: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情感主旨类 一. 古典诗歌常见的5种情感类型 人生志向 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宦海沉浮或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忧国伤时 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人生感受 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思乡怀人 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送别感怀 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二. 考查内容 情感主旨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所抒感情的理解,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对诗歌主旨的把握。‎ 三.设问方式 情感——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要求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要求解析情感主旨。‎ 四.答题模式 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 主旨:诗歌具体内容+情感特征或诗歌主题 五.答题步骤(情感)‎ ‎1.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 ‎2.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 ‎ ‎3.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 六.答题公式 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诗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说明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 ‎【说明】此公式是对已知情感的分析。 ‎ 七.概括评价诗歌内容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八.专题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安徽卷) ‎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偶成 程颢hào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试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这首诗。‎ 答:这首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一二两句写景:天空中有淡淡的白云、柔和的春风、和煦的日光,地上有红花、绿柳、碧水。上下辉映,生机盎然。三四句抒发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问: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这首诗通过写王昭君美貌无人识、远嫁大漠、孤苦无依的怨恨,表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悲叹。 ‎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江西卷) ‎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chán、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 答: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这首诗通过在谢朓楼与李云饯别的描写,抒发了诗人 的苦闷,也流露出了 的思想。诗歌开头采用的是 的抒情方式,将自己心中的“弃我”、“乱我”的郁结畅快地表现出来,这恰恰体现了李白诗歌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特色。‎ 答:怀才不遇、抑郁难平的苦闷;消极避世;直抒胸臆。‎ ‎2、“长风万里送秋雁”这样一幅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为什么会激起作者“对此可以酣高楼”的兴致?联系整首诗歌以及李白的生平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答:本来诗人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可是现实的污浊和黑暗却一再地压抑他,于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就成了他寄托思想感情的对象。而今,面对长风万里,秋雁南飞,自己的精神便有了一种难得的爽快。由于诗人又是酒中仙,有如此美景的触发,岂能不畅饮一番?因此,“酣高楼”就成了必然的宣泄方式,可以借此解脱一下自己心中的郁闷,希望达到“借酒浇愁”的目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2007年高考海南、宁夏卷)‎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wǔ秦桧huì”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答: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鉴赏下面一首古诗,按要求完成诗后各题。 ‎ 咏 蝉① 骆宾王 ‎ 西陆②蝉声唱,南冠③客思深。‎ ‎ 不堪玄鬓④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②西陆:指秋天。③南冠:指囚徒。④玄鬓:指蝉。‎ 试分析本诗的思想内容。‎ 答:因为有注释①的交代,作者曾“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这首诗正是狱中所作,因此也就很容易看出:这是一首借物抒情诗,诗人诗在借对蝉的吟咏,抒发了自己虽有高洁的品性,但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还被诬陷入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8全国卷Ⅰ】‎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bīn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quán缩的样子。‎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阅读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回答问题。 ‎ 水龙吟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翠。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是一首咏物词,它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 答:这首词借歌咏杨花,抒写了感时伤春的幽怨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答:苏轼的“大江东去”表达的是词人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再的感慨,感情高亢壮阔,侧重怀古。“大江东去水悠悠”象征南宋的国运一去不复返了,表达的是词人作为俘虏的亡国之恨,感情沉痛,侧重现实。‎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 蓑笠朝朝出,沟塍chéng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7福建卷)‎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唐]‎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问题: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中吕]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骊山一炬,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yū,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 (元)赵善庆 骊山横岫xiù,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1)两首元曲都是怀古小令,却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情感。试分别加以概括。 ‎ 答:《骊山怀古》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奢侈行为和为争夺政权而残酷厮杀的行径;《长安怀古》在抒发兴亡之感的同时,夹杂着作者对人生无常,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消极遁世思想。 ‎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观点品评类 一.常式问:‎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注意: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七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 二.答题步骤 :‎ ‎1.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 ‎2.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3.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4.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三.答题公式:‎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四.专题训练 子夜吴歌·秋歌 李 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问: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说理由。‎ 答:①同意。理由:第四句中的“玉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诗意,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意的表达,反而更显精炼含蓄。‎ ‎②不同意。理由:最后两句“何日…远征”加深了对前面“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问: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渔翁 柳宗元 渔翁也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逢。‎ 问:诗的末两句,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 答:同意,删去两句平淡闲远的尾巴,使诗以“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以奇句作结,不仅“余情不尽 ”,而且“奇趣更显”。‎ 或答:不同意。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香,只有“无心”的“白云”相逐,其孤独无伴才可知 。删去后影响了孤独之情的表达。‎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那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 “雁引愁心去”一句更妙。(第一步)“雁引愁心去”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一步)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新颖。(第二步)‎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评价题型 一.提问方式:‎ 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二.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三.答题注意:‎ 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四.概括评价诗歌内容:‎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五.专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有人说本词是“咏梅之作”,请简要说明自己鉴赏后的见解。‎ 答:第一步,明确表明你的观点。本词是“咏梅之作”/本词是“怀人之作”。‎ 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是咏梅之作。词题是“梅”,词的内容句句或直接或间接写梅。上阙第一句是交代梅开之“时”,第二句写梅与“天淡”、“云来去”相融相洽。下阙虽写情也是因见梅而生情。是怀人之作。上阙写梅,写得极美,即下片中说的“胜绝”,这“胜绝”之景是为写人情而设,写“胜绝”是为了写“愁绝”,起反衬作用,获得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第三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比较评价类 一.提问方式:‎ 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二.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三.答题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分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 禾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dòu谷登场。‎ 老牛释了耕耘债,啮niè草坡头卧斜阳。‎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jīn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léi病卧残阳。‎ 问: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请简析。 ‎ 答:不同。《禾熟》中的“老牛”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 ‎《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与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 ‎ 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3题。‎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注]谪仙:李白。‎ 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象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对比鉴赏式 一.提问方式 ‎1.两首诗或词出现进行内容与主题、手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2.说出相同点或不同点。有的指氛围、情感,有的指风格、方法的对比。‎ 二.解答分析 依据原诗词作答,要从原诗中找理由。‎ 三.答题步骤 先对诗词相关原句作一解释,中欧啊到题眼;再列出几条作答。关键是抓住其不同点,让原句中的词语说话。‎ 四.专题训练 ‎ 一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jiā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bìn虽残,心未死。‎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和异同?‎ 答: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词句抒发了自己不被理解的感慨,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诗句着重表达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二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lěi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答:杜诗要点:①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②借拟人修辞塑造形象(“知时节……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③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④虚实结合,富于变化(眼见与想像)⑤言有尽而意无穷(“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 周诗要点:①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②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③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补充)‎ 三 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08湖北卷】‎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答: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四 无明确提示的比较 一般提问: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变式提问: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答题步骤:‎ ‎1.确认问题的角度或找出相关的比较点 ‎ ‎2.结合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 汴biàn河曲  [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不多。‎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这两首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答: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意思对即可。)‎ 五 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06重庆卷)‎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 答:“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