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 【专题要点】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纲要求】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纵横】 ①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制约 1整体性 ②“牵一发而动全身” ③区域之间相互影响,如黄河中游水土流失 下游“地上河” 名称及分布模式图 2差异性 自然带 分布规律及如何分析应用 【教法指引】 综观历年的地理高考试题,从能力要求看主要表现在:识记重要地理事物名称和位置(如:多次考查了自然带的名称与分布)、区分地理概念及其含义、理解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自然带分布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规律)等方面。 纵观命题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 由考查识记、理解为主向考查理解、分析、运用为主转变。 2、 由单纯考查本章知识向与区域地理综合的方向转变。 【典例精析】 【例1】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做(1)—(4)题。 (1).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B.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C.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D.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2).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 ( )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加强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 C.氯氟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 D.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 (3).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 ) A.引起海平面下降 B.腐蚀建筑物 C.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D.皮肤癌患者增多 (4).图中所示的各项内容之间的平衡,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规律性 D.不均衡性 【解析】(1)洋面封冻,阻断了洋流的热输送,会导致该海域气候变冷,CO2浓度降低,温室作用减弱,也会导致气候变冷。生物衰落,光合作用减弱,CO 2含量增加,导致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2)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气候变冷,则大气对地面辐射吸引作用减弱。(3)选项D是臭氧层遭到破坏,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含量增加造成的后果。选项A、B明显错误,不符合题意。(4)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之一是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平衡功能。 【答案】(1).D (2).D (3).C (4).A 【例2】(08年汕头二模)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1~3题。 修建水库 Ⅰ Ⅱ 水库周围降水增多 Ⅳ Ⅲ 1.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 3.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产生土壤盐碱化 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 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解析】修建水库,可使土壤水增多(Ⅰ),也使蒸发量增大(Ⅲ)。阿斯旺大坝修建,减少了洪涝灾害,三角洲面积不断缩小。 【答案】1.C 2. A 3.D 【例3】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 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 。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 ,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 ,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 ,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 (3)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 【解析】此图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水文对地貌的影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是气候对生物的影响,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是生物对气候的影响,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是生物对土壤的影响。 【答案】:1.(1)整体性 生物(植被) (2)C A B D (3)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 【例4】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 (2)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解析】(1)河西走廊深居内陆,灌溉水源是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祁连山冰雪融水成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 (2)若农业用水过度,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加上该地强烈的太阳辐射、旺盛的蒸发、大风等自然力的作用,土地资源将严重缺水,从而造成土地荒漠化。 【答案】(1)主导自然条件是水。由于河西走廊地处内陆干旱地区,沙漠广布;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在山麓地带形成许多绿洲,这些绿洲彼比相连,形成了绿色走廊。 (2)如果农业开发超过水资源的承载力,耕地得不到足够的水源灌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非常有限),在强烈的太阳辐射、蒸发和风力作用下,将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 【例5】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A ,B ,C ,D , (2)从图中可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 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带大体沿着 变化的方向更替,明显地反映出地理环境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的。 (3)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是由于受 沿岸 的影响,赤道以南的D自然带雨季出现在 月份(代表月份)。 【解析】赤道以南的热带沙漠分布在大陆西岸沿海,主要是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 【答案】(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赤道 纬度 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 (3)本格拉寒流 7 【例6】读我国北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A为 山脉,其以东的自然带是 带。 (2)B地东部的自然带是 带,该地区所属的地形区为 。 (3)C地为 盆地,其自然带是 带。 (4)A-C的变化,体现了大陆自然带的 地带性规律,这种分布规律主要以 条件为基础的。 (5)C北侧的天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地带性规律,这反映了从山麓到山顶的 状况差异很大。 (6)C处盆地四周出现的环状绿洲,应属 地带性。 【解析】该题以我国北部地区图为切入,考查了自然带分布规律在我国的具体表现。A为大兴安岭,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分界线;B为内蒙古高原,C为塔里木盆地。 【答案】(1)大兴安岭 温带落叶阔叶林 (2)温带草原 内蒙古高原 (3)塔里木 温带荒漠 (4)经度 水分 (5)垂直 水热 (6)非 【例7】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下图所示对应关系。读图完成(1)~(2)题。 图10-3 北纬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 ) A. B. C. D.°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垂直自然带中的针叶林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的范围距42°N大约1100—1800Km;在地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实际距离大约差110Km,计算可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52°N—58°N。(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随着纬度的增加,山麓地带的热量也逐渐递减,针叶林在山地分布的海拔也会逐渐降低。 【答案】(1)B (2)C 【例8】读下列等高线区域图,完成(1)—(2)题。 (1)该区域所属自然带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2)该区域的自然土壤类型为 A.水稻土 B.砖红壤 C.红壤 D.紫色土 【解析】 根据经纬度可知图示地区应是我国江南丘陵。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相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这里的代表性土壤应是呈酸性的红壤。 【答案】 (1)B (2)C 【例9】(08惠州调研三)读右图,完成(1)—(2)题。 (1).图示六处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A.③、④两地 B.①、④两地 C.②、⑤两地 D.①、⑥两地 (2).①、③、⑤三地气候 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 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 【解析】①地由于海拔高(东非高原)而形成热带草原带,而不是热带雨林带;⑥地由于受暖流、地形(山地迎风坡)而形成热带雨林带。①、③、⑤三地都属于热带草原带,但成因不同。 【答案】(1).D (2).A 【例10】读下面“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3)题。 (1)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2)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 ℃,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 (3)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信风的影响 B.季风的影响 C.西风的影响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解析】(1)由图中南北坡自然带的高度可断定图示为南半球,从基带植被可知为温带(2)图中可看出没有永久性积雪和冰川,据山麓气温可知山地海拔不会超过2000米; (3)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只可能两种气候:一种是温带海洋气候,一种是温带季风气候。该山位于南半球,而南半球没有温带季风气候。所以只可能是西风影响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1)C (2)B (3)C 【例11】读“阿尔卑斯山、天山、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雪线 ,原因是 (2)阿尔卑斯山南坡比北坡雪线 ,原因是 (3)判断天山A、B两坡坡向: 是北坡, 是南坡。 (4)三地自然带最简单的是 ,造成三地自然带垂直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解决此题:一是读图提取有效信息,如山脉的位置,向阳坡和背阳坡,山麓、山顶的自然带等;二要明确雪线的高度与所处的迎风坡与背风坡、向阳坡和背阳坡及降水量的多少有关。 【答案】 (1)低 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积雪多,雪线低 (2)高 南、北坡降水差异不大,南坡纬度低,,温度高 (3)B A (4)天山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导致自然景观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 海岸线 ① ④ ⑤ 北 南 海 海 ① 高山 植物 区 ② ③ 西 东 23.5°S N M 图1 【专题突破】 图1是某区域自然带沿不同方向的变化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不同自然带。读图回答1—4题。 1、 图中高山的成因是 A.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 B.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 C.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 D. 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隆起 2、M、N两海区表层的海水等温线 A. 都向北弯曲 B. 都向南弯曲 C. 在M海区向北弯曲 D. 在N海区向北弯曲 3、 ①、④自然带分别是 A. 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B. 热带荒漠带、亚热带硬叶林带 C. 热带荒漠带、亚热带阔叶林带 D. 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 4、 ③自然带的成因是 A.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B. 夏季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 C. 受副热带高压和离岸信风的控制 D. 由暖流加湿的东南信风受较高地形抬升 读我国27°N局部地区剖面图,回答5-8题。 5.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带应为 A.落叶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高山灌丛草甸 D.常绿松林 6.①、②、③为同一条河流干流形成的三个谷地,从上游向下游的排列顺序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7.玉龙山山麓植被带是在干热气候条件下形成,当地这种气候的成因是 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Ⅱ.冬季风背风坡,下沉增温 Ⅲ.西南季风越过山顶,下沉增温 Ⅳ.河谷地形,地形闭塞 A.Ⅰ、Ⅱ B.Ⅲ、Ⅳ C.Ⅰ、Ⅲ D.Ⅱ、Ⅳ 9.该地居民主要分布在 A.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 B.河谷西侧山麓地区 C.山脉西侧山麓地区 D.山脉东侧森林地区 读印度洋周围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0-12问题。 10.自然带E面积广大,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其成因主要是____(多项选择) A.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受东北信风影响 C.地势平缓 D.西岸有寒流流经 11.自然带A→B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地带性分异规律;自然带C→D的更替主要由于自然环境中____条件的变化而引起。 12.在自然带A、B、C、D中,名称相同的是___________ (填写字母),它们都具有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中数码1-7代表陆地自然带,“干”、“湿”表示水分状况。读图回答13-14题。 13、.甲大陆北端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地带,这两大板块是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C.美洲板块、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14、.两大陆陆地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A.1与5 B.1与6 C.3与5 D.3与6 (2007江苏)图5为“我国某地区某一纬线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 16.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1-4CCBD 6-9DABC(ACD) 10、 纬度 水分 11、AC 热带种植园农业 12-15 ACDB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