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2012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9)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农业的区位选择 【考点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012海南卷地理、3~4)2011年我国某脐橙主产区脐橙喜获丰收,但市场销售情况迥异。普通脐橙价格低,滞销。经过改良的精品优质脐橙价格高,却供不应求。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普通脐橙滞销的主要原因有 ①品种退化 ②产量过大 ③品质较差 ④销售渠道不畅 A.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考查提取信息、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因素:从题干“经过改良的精品优质脐橙价格高,却供不应求”可推知,普通脐橙滞销的原因一是由于品质差,二是由于“喜获丰收”而带来的市场“供过于求”。 2.为提高该地脐橙种植业的整体竞争力,亟需 A.提高产量 B.改善运输条件 C.推广良种 D.扩大销售渠道 【答案】C 【解析】结合上题,注意题干“经过改良的精品优质脐橙价格高”、“供不应求”,为提高该地脐橙种植业的整体竞争力,就需推广良种。选C。 (2012重庆卷文综 8)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而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水薯约7.5吨。图4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4和材料回答1题。 3.图4所示区域最适宜种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提示:“木薯是耐高温,不喜霜雪的作物”,可判定答案一定要选择年均温最高的。所以看图得出丁地最合适。答案:D (2012海南卷地理、16~18)下图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据此完成3题。 4.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A.耐旱 B.耐涝 C.抗病虫害 D.占耕地少 【答案】A 【解析】大致判断该地位于我国非季风区西北内陆、阿拉善高原,甲地因地制宜种植枣树,区域环境应该是干旱,所以枣树因耐旱,选A. 5.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洪涝 C.台风 D.冻害 【答案】D 【解析】既然枣树耐旱,考虑到海拔在2000—3000米,应该是冬半年寒潮影响势力范围,就应该考虑主要的自然灾害为冻害。(内陆台风影响不到,降水较少,洪涝可能小),选D. 6.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C.降水少,地形平坦 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答案】A 【解析】考查区域特点,考虑到甲地小枣品质优良:含糖量高,主要是光照强和气温日较差大,利用积累糖分而品质优良。选A. 8.(2012海南卷地理22) 、(10分)图9所示区域人口密集,其中甲市出产的白酒驰名中外。酿造该种白酒ide原料主要为生长在甲市周边区域的糯红高粱。为了确保白酒品质,当地种植的糯红高粱一般不施用化肥和农药。为了扩大产量,农业专家曾尝试在他处种植糯红高粱,但离开其原产地仅数十公里,便会出现质量变差、减产等问题。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市周边地区发展糯红高粱种植业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解析】从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四川省(也可根据地理标志产品“糯红高粱”判断为四川泸州),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且位于紫色土分布区,土壤肥沃;甲有铁路线、高速公路及河流流经,交通便利;且由题干“该区域人口密集,其中甲市出产的白酒“驰名中外”可判断该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其不利的因素在于随着城市和交通的发展,环境污染威胁加重;同时由于种植空间有限,产量也较低,因此“糯红高粱”种植业受到限制。 【答案】(10分) 有利因素:自然环境独特(位于亚热带、水热资源丰富、紫色土);接近消费市场; 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6分) 不利因素:受到(交通、城市等)环境污染威胁;产量和种植空间有限。(4分) 9.(2012北京卷文综36.(5)) (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概述制约华北平原农业产生的自然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8分) 【解析】华北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该地旱涝、盐碱、风沙、寒潮、冰雹等气象灾害频发,特别是春旱尤为严重。针对这些因素,应采取加强监测预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增加技术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及培育良种等措施。 【答案】制约因素: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多旱涝、寒潮、冰雹、风沙、病虫害、土壤盐碱化等; 应对措施: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护林体系;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培育和种植优良作物品种。 【考点2】农业地域的形成 (2012上海卷地理(十))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宁夏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回答10-12题。 10. “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①地势平坦 ②光照资源丰富③降水丰沛 ④灌溉水源充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考查银川平原引黄灌溉农业的区域优势。“塞上江南”地区西北内陆,由等降水量线判读降水量较少,但光照强,沿黄河两岸地势平坦,引黄河水灌溉,水源充足,所以其优势条件为①③④。选D. 11. 在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宁夏农业主要属于 A. 游牧畜牧业 B. 牧场畜牧业 C. 旱作农业 D. 水田农业 【答案】:C. 【解析】考查“塞上江南”农业地域类型。宁夏平原虽然位于西北地区,降水少,但地形平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黄河流经此处,灌溉水源丰富,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很好,主要以旱地种植业为主,因此选C. 12. 宁夏地理环境自南向北的变化体现了 ①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 ②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 ③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 ④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过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考查宁夏农业地域类型南北差异变化。宁夏地处黄河流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南部降水超过400mm,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为半湿润地区,农业多以种植业为主,越往北,降水愈少,逐渐变为半干旱、干旱地区,农业也转为畜牧业为主,因此A项正确。 13(2012大纲全国卷36.) (36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上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12分) 【答案】: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3分) 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①光照充足,②热量充足,③有灌溉条件。(9分) 【解析】 第一小题:分布规律很简单,沿塔里木盆地边缘,环状分布,主要是水源的原因! “种植的区位条件”,从农业区位切入,基本就能整个八九不离十!棉花成熟季节降水少、有冰川积雪融水做水源、光照足、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地形平坦、在山口冲积扇上,土壤适宜等等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6分) 【答案】:①棉花易储存、易运输(或交通条件改善) ②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 ③市场需求量大。 【解析】 第二小题:交通条件较好,有我国的东西向铁路干线——陇海、兰新线和第二亚欧大陆桥通过。是全国唯一的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长绒棉基地,品质好。国营农场,有政策大力支持。机械化程度高,效率高,种植成本低!地广人稀,土地价格低。 (3)说明该区域上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6分) 【答案】:①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 ②气候干旱(或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解析】 第三小题:棉花生产条件不就是农业区位吗?所以此题从农业区位切入。先分析自然条件的不足,再分析社会经济条件的不足。必须按照农业区位的原理,逐条分析,一条都不能漏掉!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12分) 【答案】:①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②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或生态环境恶化) ③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 第四小题:主要是由过度索取土地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破坏!所以,该题可从生态破坏切入!而生态破坏的表现是有限的,高一下册第8单元第一节有现成的,自己翻翻书!然后逐条分析有木有,基本搞定——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河流下游断流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考点1】季风水田农业 【考点2】商品谷物农业 【考点3】综合对比分析 (2012新课标全国卷1~3)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3题。 14.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答案】B 【解析】该题组考查中国农业及其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本题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断被挤占”, 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 15.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答案】A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 16.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 耕地面积广 B. 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 人口较少 【答案】D 【解析】河南省是我国产粮大省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大省,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口相对较少。 (2012福建卷文综5~7)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2题。17.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 【答案】C 【解析】本题组综合考查等值线图判读、农业的区位因素、地理信息技术。本题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说明比同纬度其它地区的光热条件优越,A错;本地区同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大气环流性质一致,B错;甲地区为平原,两侧为山地,平原地区比山地高原地区光热条件好,C正确;距海远近对光热条件的影响不大,D错。 18.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10℃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 【答案】A 【解析】对玉米生产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因素中热量条件。 19.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A.计算机网络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 【答案】B 【解析】对空间信息的获取和分析采用的手段是地理信息系统。 (2012安徽卷文综、23~25)图7 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8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完成20~22 题。 20.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①耕地面积增加 ②政策支持 ③农业劳动力增加 ④科技支撑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考查提取信息能力,由图7耕地面积有下降的态势,但粮食产量除2003可能受自然灾害影响,粮食总产量稳中有升,说明科技支撑和惠农政策的影响较大。安徽粮食主要是冬小麦和水稻,冬小麦受劳动力因素影响较小,季风稻田种植业虽为劳动力密集型,但科技兴农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业劳动力的可能性不大。综上选D. 21.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源 B.市场 C.土壤 D.机械化 【答案】B 【解析】蔬菜瓜果受市场影响大,其播种面积变化也大。选B. 22.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估测粮食产量 ④跟踪产品流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考查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遥感技术平台能动态监测耕地变化,调查农作物分布和病虫害,监测农作物长势而估测粮食产量等(产品的市场跟踪是GIS的功能),选A. 23.(2012重庆卷文综36)(36分)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资源合作开发战略。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设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图10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图10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 (1)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8分) 【答案】①土地盐渍化;②土地荒漠化;③水资源短缺加剧;④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由“生态环境问题”推导出需要的答案应该是“西北地区由于过度开垦引起的生态破坏”,而生态破坏的类型在高一下册第8单元有很清晰的界定(具体有哪些,你自己翻翻书)。又因为地区确定在我国“西北地区”,故可以很轻松地推导出“生物多样性减少”(只要是生态破坏问题,放之四海皆准!)、“土地荒漠化”(童鞋,西北啊,不解释)、“土地盐碱化”(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是典型地区)。至于“水资源短缺”就要靠各位童鞋自己了,2分老师真的给不了! (2)俄罗斯拟出租土地所在区主要地带性植被是 。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该区土壤水分含量 。(4分)分析全球变暖对该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8分) 【答案】亚寒带针叶林;高 ①热力条件得到改善;②适宜农作物生成的时间延长;③农作物种植范围扩大;④农作物可利用的水分增加(降水增加) 【解析】 以我国东北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为参照:东北地区由南向北,逐渐由针阔混交林过渡到大小兴安岭北端的“针叶林”。而该地区更在大小兴安岭以北,所以判断其必然为“亚寒带针叶林”! 由于该地区在我国东北以北的临海,故可判断其应该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较多;加上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所以推导出答案水分含量“高”!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要对农业产生影响必须首先要改变农业的“区位条件”,进一步推导出“变暖”对自然区位有没有影响?”、“对社会经济区位有没有影响”。再联系高一上册地2单元“大气环境问题”一节中的“气候变暖对全球不同纬度气候的影响”,可推导出“该地区降水会增加”(农业区位因素—气候因素—降水因素)、“热量增加,生长期变长”(农业区位因素—气候因素—热量因素),最后一条,就得靠你自己了,属于真正的能力分,老师给不了! (3)大豆是我国主要进口农产品之一。从土地资源和市场因素分析中国某企业拟在俄罗斯租地种植大豆的原因。(12分) 【答案】①我国耕地资源短缺,后备耕地资源有限,俄罗斯耕地资源充足;②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消费能力增强,市场需求大。 【解析】 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种植大豆的原因,当然是因为俄罗斯种植大豆的“区位条件”很嗨(很好的意思),所以可从农业区位切入,不过这道题显然降低了难度,明确告诉高三的童鞋只需要从“土地资源”和“市场”两方面分析就可以了。很简单吧!继续看我怎么把答案找出来!由材料中的“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背耕地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可得出“我国耕地资源不足,俄罗斯充足”(搞定);市场因素,请你用眼睛仔细看问题题干,第一句就是“大豆是我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之一”,用屁股想都能推导出肯定是“中国人口多,大豆的市场广阔”(搞定)! 笔者注:该题得出要点并不难,难的的对于结论的阐述,没有阐述,只有答案要点,这道题你会死得很惨! (4)归纳在俄罗斯租种土地对我国耕地利用的积极影响。(4分) 【答案】减轻耕地资源利用强度或有利于因地制宜优化调整耕地利用结构。 【解析】 还是材料中的一句话“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背耕地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说明到俄罗斯租土地至少可以减轻我国耕地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后面一句,那就“调整产业结构”,我是地理老师,我都答不出来,估计各位童鞋也差不多。不过它的答案中说的是“或”,估计只需要答中前一条即可得4分(老天保佑是这样,嘿嘿!)。 24.(2012广东卷文综40.(3)一(4)) (28分)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图8),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题。 (1)冰酒是由富含糖分的优质葡萄,成熟后在树上经自然冰冻,再采摘酿造而成。欧肯那根河谷是这种自然冰冻葡萄的产地,分析其自然原因。(10分) (2)加拿大西部草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卡早,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退化。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8分) 【答案】(1)地处河谷地区,热量充足;位于河谷,多河没滩平原,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处于山脉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养分积累;地处中纬高山气候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利于形成冰冻;地处高山河谷地区,葡萄病虫害较少. (2)退耕还林还草;兴修水利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合理放牧,种植人工草场;防治土地退化;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实行轮牧、舍饲养殖,限制载畜量,种植人口草场;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和草场退化,恢复植被等。 【解析】(1)【商榷】冰酒是利用气温在零下8℃以下,在葡萄树上自然冰冻的葡萄酿造的葡萄酒,要求所在区域在春、夏、秋三季气温要足够温暖来满足冰葡萄的生长需求,而在圣诞节前后的气温要足够寒冷,受气候影响,大多数产区往往要隔3到4年才能收获一次冰葡萄,也就是说并不是每年都有冰酒出产。由此看出,葡萄产地最好有一场急速降温冰冻葡萄,才能较好满足冰酒的要求,而加拿大欧肯那根河谷又是南北走向的,受地形影响,秋冬季很容易受寒潮影响,形成速冻葡萄。而参考答案中没有地形或寒潮,不知这样想行不行。两个角度可参看:其一,冬季易受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的影响;其二谷地地形有利于冷空气集聚导致逆温。不知道为什么答案都没有。不过想来也不奇怪,2011年意大利那不勒斯那道工业区位题,最后的评分标准里面,就是深水良港给2分,海运便利而廉价再给2分,其它的产业基础好,临近欧洲巨大消费市场等角度再怎么写也是2分。没办法,综合题怎么改,完全取决于组长和几位专家,谁让人家是专家呢! (2)此问题可参看书本案例、结合材料提示信息综合回答。 【考点定位】考查农业区域条件和荒漠化治理措施。 (三)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考点 1】大牧场放牧业 【考点2】乳畜业 【考点3】综合对比分析 25.(2012四川卷文综39).(60分)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 (1)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12分) 材料二 某大型末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图16)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图17) (2)简要评价该农场的生产经营有点。(8分) 【解析】(1),根据经纬度和山脉走向可以判断,甲地形区位于青藏高原,乙地形区位于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因海拔高,热量不足,因此种植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加上山脉的阻挡,气候干燥,水源不足,因此种植业主要分布在灌溉水源充足的山麓地带。 (2)从图16可以看出不同海拔的地区,农业类型不同,发挥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图17农业生产既有“麦、棉、果种植”又有“禽、畜饲养”,属于混合农业类型,因此调动书本混合农业的优点并结合当地实际回答即可。 【答案】(20分) (1)(12分) 特点:甲地形区:分布在河谷地区(2分); 乙地形区:分布在盆周山麓地带(2分)。 原因:甲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热量(2分),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2分),故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区。 乙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分(2分),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2分),故种植业沿盆周山麓地带分布。 (2)(8分) 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挥了自然资源的综合效益(或农林牧立体利用土地,发挥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2分);种植业、畜牧业与土地之间形成了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或利用海拔差异多层次发展农林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2分);冬季从事旅游经营,利用了劳动力的农闲时间(2分);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