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11含答案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11)含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成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展开,一些企业从中看到了商机,于是在自身专业技术水平良莠不齐的情况下,争先恐后地去做海绵城市建设的项目。 ②依我的能力,承担这份工作实在是绠短汲深,但大家既然信任我,我只能勉力而为,争取把事情办好,不辜负大家的希望。 ③刚刚还是烈日当头,一转眼,老天爷的脸阴沉下来,狂风怒号,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城市瓦釜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④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⑤在当前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如果利用职权舞文弄墨,贪赃枉法,就会被人民群众所唾弃。 ⑥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解析:选B ①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②绠短汲深:吊桶的绳子很短,却要打很深的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任务重大,难以胜任,多用作谦辞。③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望文生义。④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⑤舞文弄墨:歪曲法律条文作弊,也说舞文弄法;形容玩弄文字技巧。⑥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 2.(病句)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项针对成绩优秀的贫困生的免费政策,让他们不仅不花钱就可以接受优质的教育,而且要求学校提供寝室,让他们安心住校。 B.有心理学家认为,喜欢自拍是一种病,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源于过度关注自我而鲜少关心他人的病态心理。 C.我们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把风险和困难降到最低,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争取最好结果。 D.应届毕业生出现第一份工作“闪辞”固然情有可原,但它折射出的缺乏职业规划、好高骛远与眼高手低的缺点则需要应届毕业生克服。 答案 B 解析 A项关联词位置不当,“让他们不仅”应改为“不仅让他们”。C项搭配不当,“困难”与“最低”不搭配。D项成分残缺,“出现”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固然”前加“情况”。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举手之劳,家兄不必客气,我是你的愚弟嘛,应当效力! B.刚挂好您的大作,您又亲自惠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啊! C.上周末,我光顾了新华书店,经理惠赠了我这本名著。 D.对此剧本,前面李编剧的发言算是抛砖引玉,接下来我讲的算是狗尾续貂吧! 答案 B 解析 A项家兄: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哥哥。愚弟:兄长对外人谦称自己的弟弟。不合语境。C项光顾:敬辞,称客人来到,商家多用来欢迎顾客。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不合语境。D项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不合语境。 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势必改变以往形成的偏见。只要大批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就会快速传播中国文化。 ①中国文化走出去不一定会让各国人民改变以往形成的偏见。 答案 ②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不一定会使中国文化的地位提升 ③中国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不一定就会快速传播中国文化 二、古代文化知识 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在太学学习的生员,统称“诸生”。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C.因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但“有司”并不是某个具体的部门,而是代指官吏。 D.“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答案 D 解析 “再次拜谢”错,应该是“拜两次”。 三、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女主人公遭到了氓的无礼对待,自己的兄弟不了解情况,反而对自己“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女子内心的痛苦之情。 (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鱼我所欲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解释了不苟且偷生,而要舍生取义的原因。 答案:(1)咥其笑矣 (2)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四、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夏感事① 陆 游 百花过尽绿阴成,漠漠炉香睡晚晴。 病起兼旬②疏把酒,山深四月始闻莺。 近传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 圣主不忘初政美,小儒唯有涕纵横。 注 ①此诗作于孝宗即位之初,隆兴元年(1163)夏,时诗人自临安返山阴故里,借居云门寺。②兼旬:二十来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题为“新夏感事”,是借立夏之景抒发对时政的感怀,从中可窥见作者念念不忘国家之心。 B.首联写立夏之时的景物之新,此时已是百花谢尽而绿树成阴,满眼一片新绿,故作者称其为“新夏”,既写所见之景,也写内心新的感受和感悟。 C.颔联写作者因为自己大病初愈,二十多天没有喝酒才能在立夏时的四月第一次听到黄莺的叫声。 D.尾联将自己的欣喜变得有些若狂之态,“唯有涕纵横”表现了作者不仅为圣主的开明而欣喜,也为自己能亲眼见到国家太平而高兴。一句“圣主不忘初政美”既含讽谏之意,又有感激之情。 E.如果说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是感事的一部分,那么,他所感的时政之事才是作者的本意。“近传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反映出当时政治上对他的长期压抑。而此时却有一种由衷的期待与欣喜。 2.全诗以新夏之景为触发点,抒发了哪些感情? 答: 【参考答案】 1.BC [B项作者并没有借此“写内心新的感受和感悟”。C项作者在立夏时才听见黄莺的啼叫,是因为作者借居之处是深山之中所藏古寺,山深林密,物候稍迟。] 2.(1)在新夏充满生机的一片新绿中透出日长无事的娴静之情。(2) 深山四月听到莺啼的喜悦之情。(3)对“下诏通言路”可能带来天下太平的期待之情。(4)对高宗时秦桧当权误国的不满。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冷 脸 冯骥才 ①南门外有位铁匠,四十多岁,怪人,他从来不笑,脸总阴着,外号冷脸。他不是脾气怪才没笑脸;他打小就没笑过,无论嘛事,人都笑了,甚至捧腹大笑,笑破肚子,他也不笑。他那张脸就像用铁皮敲出来的盘子,又黑又硬,赛个铁面人。 ②没人知道他的事。后来,不知打哪儿传出一段他不会笑的根由,说他爹是钉马掌的,他四五岁时候,站在一边看他爹钉马掌,那马忽然犯起性子,一尥蹶子,后蹄子踢在他脑袋上,他挺在床板上不动劲不睁眼,滴水不进。大夫来一号脉,说没命了,顶多三天阎王爷就把他领走;可三天后他没走,还有气,七天过后,居然睁开眼醒过来,翻身下地,走路说话吃喝拉撒一切照旧,就少一样——不会笑了;人说他的笑脸给阎王爷留下了。这说法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对不对,没人敢去和他核对。 ③冷脸是怪人,怪人还有更怪的事,就是好听相声,怪不怪事?听相声就为了笑,他不笑听相声为了嘛?练笑吗?谁也弄不明白。 ④冷脸不赌不嫖不贪杯,干完活,有点清闲,就钻进说相声的园子,找个凳子一坐,听几段。园子里的人都认识他那张半死不活的冷脸,这张脸好像专和说相声的找别扭;说相声就怕人不乐,你不乐等于人家的包袱不哏,活儿使得不绝,栽人家面子。在天津卫,谁要和说相声的作了对,就找几个人坐在园子里死活不乐;成心呛火。这一来,冷脸可就跟说相声的较上劲了。天津说相声的高手如林。开头,一个个跑到南门外来,看谁能把冷脸逗乐了,结果个个丢盔卸甲,掉头回去。于是南门外有句歇后语:说相声逗冷脸——自找别扭。 ⑤只有冷脸自己不知道这句话。 ⑥北京挨着天津,这怪人怪事传到北京的相声圈子。北京有不少高手;不信世上还有一个逗不乐的人,就来了一逗哏一捧哏的两位。这两位早先在厂甸、天桥一带扬名立腕。先甭说“说学逗唱”的功夫都是超一流,单凭长相就不一般。逗哏的又高又瘦,像个瘦猴,人偏姓侯;捧哏的又矮又肥,像个胖猫,人偏姓毛,江湖给他俩一个绰号叫“毛猴”。北京不是还有种拿蝉蜕做的那种人见人爱的小玩意儿“毛猴”吗?这外号就在北京叫得山响。毛猴来到天津,在南门外的喜福来开说。头一天,台下就坐满了人。冷脸听到信儿也来了。 ⑦不少人都知道毛猴是冲冷脸来的,只有冷脸自己完全不知道。 ⑧毛猴上来,在台上一站,一高一矮一瘦一肥一精一傻,就惹得哄堂大笑。毛猴他俩往下一看,心里咯噔一下,满屋子七八十张热烘烘笑脸里,有张脸赛铁板;又黑又硬又阴冷,甭打听,这就是那个冷脸。他俩想:今儿是不是真遇到克星了?可是毛猴是二十年老江湖,嘛都见过,先不管这脸,轻轻快快有说有笑之间,啪地甩一个包袱,甩得意外、漂亮、逗哏,人全笑了,惟独冷脸不笑。毛猴目光都扫见了,相互递个眼神,表面不当事,接着说笑,不经意中又使一个包袱,这包袱使得又巧又妙又绝,看出了老到,引得大家大笑,可冷脸还是没笑。毛猴见了,还不当事,接着再来;下边的包袱是毛猴拿手的——听一百次得笑上一百次。毛猴一使,全场爆笑,笑声要掀去屋顶,毛猴再看,冷脸居然赛个睁着眼的死人。 ⑨毛猴觉得不好,知道今儿弄不好要栽在天津卫了。心里没根,接下去就有什么算什么了。老段子、新段子、文段子、荤段子,加上不停的现挂,直说得脑门流汗,嗓子冒烟,冷脸还是那张冷脸。最后,那个逗哏的瘦猴索性对着冷脸抖一个砸锅卖铁似的包袱,说:“这位爷,您要是再不笑,我俩可真要脱裤子了。” ⑩全场又一阵大笑。冷脸忽然站起身,板着面孔拱拱拳说:“您二位说得真棒,谢您们了,我退了。”话说完,起身离座走了。到了也没露出个笑脸。毛猴两个站在那儿下不了台,这算栽到家了,只好耷拉脑袋回北京。 自打毛猴走后,没人再敢往南门外说相声。人们把冷脸愈说愈神,好像冷脸是天生的相声杀手。可奇怪的是打那天起,不单南门的相声园子,全天津的相声园子里,没人再见过冷脸。有人说他远走高飞了,可有人说他哪也没去,还在南门外打铁,只是决不再听相声了。 (选自《小说月报》,有改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 A.第②段记叙冷脸不会笑的传说,既让读者了解到他因曾受到过严重伤害而不会笑的真正原因,也为人物蒙上一层神秘面纱,生动有趣,吸引读者。 B.第⑨与⑩段中,冷脸在观众面前被毛猴当做“包袱”笑料,实在难为情,但为了风度,还是用反讽的语气称赞毛猴的表演,板着脸,带着怨恨离场。 C.小说叙事以本色朴素的白话口语为主,加入了大量的地方方言,读来别具风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凝练传神地塑造出独特的人物形象。 D.小说着意刻画“冷脸”肖像,表现人物对生活的冷峻态度。由“赛个铁面人”“赛个睁着眼的死人”等肖像描写,可见冷脸迟钝麻木,心如死灰。 [解析] A冷脸不会发笑的真正原因谁也不知道,文中对传说只是表述为“这说法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对不对,没人敢去和他核对”。B联系后文冷脸再不去相声园子的情节,可以看出,冷脸称赞对方是真心的,为对方找台阶,并没有带着怨恨。D冷脸虽然冷面如铁,但并不意味着他没有生活热情和丰富的内心活动,他喜欢听相声,他能从毛猴的讨饶中分析自己的处境,并主动称赞对方,起身离场,再也不进相声园子。 2.小说在刻画冷脸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示例:①冷面如铁,阴沉黑硬。他从来不笑,脸总阴着,又黑又硬又阴冷,别人听相声放声大笑,惟独他赛个睁着眼的死人,即使退场时,也没有笑脸。②喜听相声,热爱生活。他好听相声,有点清闲,就钻进说相声的园子。听相声就为了笑,而笑是对生活热爱的表现;虽然他冷脸不笑,但内心还是渴望笑声,热爱生活。③心思细腻,心地善良。毛猴精彩的相声逗得观众开心不已,却在冷脸身上栽了跟头。面对毛猴的讨饶,冷脸明白自己成了看热闹的主角,主动称赞对方,起身离场,为对方找台阶。在知道自己成了相声杀手、没人敢往南门外说相声时,为观众和演员考虑,从此不再进相声园子。④自尊自爱,情趣高雅。冷脸不赌不嫖不贪杯,只有干活的空闲去听听相声;在知道自己成了别人的谈资、相声杀手时,马上主动离场,放弃自己的喜好,再不进相声园子。__ [解析] 5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如果答“不苟言笑”或“敏感果敢”等酌情赋分。 3.这篇小说含蓄丰富,发人深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两点启示。(6分) 答:__ 示例:①放手也是一种爱(从冷脸的放弃进相声园子的角度)。②微笑面对生活(从冷脸成为别人看热闹的角度反向)。③冷峻也是个性(从冷脸面对生活的冷峻角度)。④包容和尊重(从观众看热闹的心态角度)。⑤功利的艺术,终会伤害观众,失去观众(从毛猴等表演者的目的,最终失去观众冷脸的角度)。⑥生活不全是笑声(从冷脸和观众的角度)。结合文本分析部分略。__ [解析] 6分,任选两个,结合文本谈启示。每一点启示3分、结合文本分析3分。如有其他的理解,言之有理亦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