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3北京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3年北京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有误的是 A.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 B.染色体:核糖核酸、蛋白质 C.核糖体:蛋白质、核糖核酸 D.细胞骨架:蛋白质 2.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A.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 B.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霉体中 D.O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 3.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 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 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 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 4.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5.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A.噬菌体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 B.提取组织DNA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C.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性 D.PCR呈指数扩增DNA片段是因为上一轮反应产物可作为下一轮反应模板 二、非选择题: 29.(16分)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 (1)光合作用碳(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 ______,在 __________中将CO2转化为三碳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 ________。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 ___________。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 ________增加。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 ___________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会 __________光合作用。 (5)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 __________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和速率。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 ____________,则支持上述推测。 30.(18分)斑马鱼的酶D由17号染色体上的D基因编码。具有纯合突变基因(dd)的斑马鱼胚胎会发出红色荧光。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G)基因整合到斑马鱼17号染色体。带有G基因的胚胎能够发出绿色荧光。未整合G基因的染色体的对应位点表示为g。用个体M和N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1)在上述转基因实验中,将G基因与质粒重组,需要的两类酶是 ________和 ___________。将重组质粒显微注射到斑马鱼 _______中,整合到染色体上的G基因 ___________后,使胚胎发出绿色荧光。 (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推测: ①亲代M的基因型是 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 DDgg b. Ddgg ②子代中只发出绿色荧光的胚胎的基因型包括 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 DDGG b. DDGg c. DdGG d. DdGg (3)杂交后,出现红·绿荧光(既有红色又有绿色荧光)胚胎的原因是亲代 (填“M”或“N”)的初级精(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 发生了交换,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重组。通过记录子代中红·绿荧光胚胎数量与胚胎总数,可计算得到该亲本产生的重组配子占其全部配子的比例,算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31.(16分)研究者发现,小鼠舌头上的某些味觉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均存在蛋白C,该蛋白能和脂肪结合。为研究蛋白C的功能,进行了系列实验。 (1)蛋白C是一种膜蛋白,它在细胞内的 __________上合成,然后在 ______和 ____________中加工。 (2)试验一:让小鼠舌头接触脂肪,结果发现正常小鼠小肠出现脂肪消化液,而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分泌的脂肪消化液明显减少。由此推测,脂肪通过与味觉细胞表面的蛋白C结合,刺激了脂肪味觉 ________,产生兴奋,传到相关中枢,再通过___________刺激消化腺分泌。 (3)实验二:分别培养实脸一中两种小鼠的小肠上皮细胞,向培养液中加入脂肪分解物。与正常小鼠细胞相比,进入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细胞的脂肪分解物减少,表明小肠上皮细胞表面蛋白C的功能是 __________。 (4)为了证实其他哺乳动物的蛋白C也有相似作用,可行的做法是从该种动物的基因文库中 ________蛋白C基因序列,然后以 __________的小鼠为受体,导入该基因序列,检测发育出的小鼠相关指标的恢复程度。 生物答案: 一. 选择题: BDABC 二. 非选择题 29.(1)[H]NADPH 叶绿体基质 (2)逐渐下降 28 (3)淀粉和蔗糖含量 输出量 (4)抑制 (5)未遮光的 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 30.(1)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受精卵 表达 (2)①b ②b、d (3)N 非姐妹染色单体 4×(红绿荧光胚胎数/胚胎总数) 31.(1)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2)感受器 传出神经 (3)促进脂肪的分解物的吸收 (4)获取/获得 去除蛋白C基因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本试卷共15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拟核 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 通透性,结果如右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5.在25 ℃的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的是 A.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B.用斐林(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 C.大鼠神经细胞的培养 D.制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固体培养基 29.(18分) 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 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图1 图2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 的分子。 (2)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 通过的情况下,起到 的作用。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 (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 (3)图2数据显示,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 作用,GA3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4)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 增加的结果。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是 。 (5)从图2中B组(或C组)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 倍、IAA单独处理的 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 的关系。 (6)A组数据未显示出GA3和IAA具有上述关系,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 的量较高。 30.(16分) 拟南芥的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a基因无此功能;B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使来自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四个花粉粒分离,b基因无此功能。用植株甲(AaBB)与植株乙(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F2中获得了所需的植株丙(aabb)。 (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联会形成的 经 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复制后的遗传物质被平均分配到四个花粉粒中。 (2)a基因是通过将T-DNA插入到A基因中获得的,用PCR法确定T-DNA插入位置时,应从图1中选择的引物组合是 。 图1 (3)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F1中有 种基因型的植株。F2中表现型为花粉粒不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应为 。 (4)杂交前,乙的1号染色体上整合了荧光蛋白基因C、R。两代后,丙获得C、R基因(图2)。带有C、R基因的花粉粒能分别呈现出蓝色、红色荧光。 图2 ①丙获得了C、R基因是由于它的亲代中的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交换。 ②丙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生的四个花粉粒呈现出的颜色分别是 。 ③本实验选用b基因纯合突变体是因为:利用花粉粒不分离的性状,便于判断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 ,进而计算出交换频率。通过比较丙和 的交换频率,可确定A基因的功能。 31.(16分) 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组别 接种物 总人数 癌前病变人数 A (接种前未检出HPV DNA) A1 对照剂 7863 83 A2 疫苗 7848 4 B (接种前检出HPV DNA) B1 对照剂 1125 126 B2 疫苗 1121 125 (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 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 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 (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 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HPV侵入机体, 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 。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 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 清除体内HPV。 (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 。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1.B 2.D 3.C 4.C 5.A 29.(18分) (1)信息 (2)气体 防止污染 茎芽尖端 (3)促进 (4)细胞长度 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 (5)3.6(3) 18(60) 协作 (6)内源IAA 30.(16分) (1)四分体 同源 (2)Ⅱ和 Ⅲ (3)2 25% (4)①父本和母本 ②蓝色、红色、蓝和红叠加色、无色 ③交换与否和交换次数 乙 31.(16分) (1)载体 氨基酸 (2)L1蛋白 记忆(B)细胞 吸附宿(寄)主细胞 (3)A1 (4)细胞免疫 (5)预防 2015年北京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06-08 优能一对一生物组 高考生物加油站 选择题 1 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A. 由T淋巴细胞产生 B. 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 可裂解乙肝病毒 D. 可被蛋白酶水解 【答案】D。 【难度】★ 【考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成分、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解析】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分泌的, A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只能与一种或一类抗原特异性结合, B错误。能够裂解靶细胞的是效应T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抗体可与之结合形成细胞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水解,C错误。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被蛋白酶水解,D正确。 2 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 B. 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 C. T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 D. 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外膜上合成淀粉 【答案】B。 【难度】★★ 【考点】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区别、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肌细胞为真核细胞,存在细胞核,转录合成mRNA的场所为细胞核,B正确。T2噬菌体为病毒,在细菌中合成DNA,但细菌为原核生物,无细胞核,C错误。光合作用场所为叶绿体,光反应场所为类囊体薄膜,合成ATP、[H],暗反应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合成有机物(如淀粉),D错误。 3 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 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答案】C。 【难度】★★ 【考点】细胞周期 【解析】a峰中的细胞内DNA相对含量为40,b峰中的DNA相对含量为80,所以a峰中的细胞为还未进行DNA复制的细胞,b峰中的细胞为已完成DNA复制的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a峰中的细胞数量几乎没有变化,b峰中的细胞明显减少,可见此药物抑制了DNA的复制过程。所以A、B、D项均正确,而分裂期的细胞必然已完成DNA复制,所以应被计数在b峰中,所以C项错误。 4 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答案】A。 【难度】★★ 【考点】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种间关系、实验探究能力和获取新信息能力 【解析】定时灌溉,驱走大蚂蚁比不驱走大蚂蚁,小蚂蚁出现率增加幅度大;不灌溉,驱走大蚂蚁比不驱走大蚂蚁,小蚂蚁出现率减少幅度小,可以得出大蚂蚁抑制小蚂蚁数量的增长,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A错误,C正确。定时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增加,不灌溉, 小蚂蚁出现率减少,可以得出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正确。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B正确。 5 在应用农杆菌侵染植物叶片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常规实验步骤中,不需要的是 A.用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 B.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 C.用聚乙二醇诱导转基因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 D.用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愈伤组织生芽 【答案】C。 【难度】★ 【考点】基因工程、农杆菌转化法、培养基类型、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激素配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时的农杆菌转化法,整体难度较低。实验A选项中,将含有目的基因的Ti质粒导入农杆菌后,再用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B选项对含目的基因的细胞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C选项描述的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诱导细胞融合时所使用的试剂,本题中不需要;D选项调整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配比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 非选择题 29 为探索治疗机体对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如图)。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指示灯不亮,药泵不给药;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大鼠注射一定量药物。灯亮时,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_________,传至末梢,释放___________,作用于突触______上的受体。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鼠在光信号与给药之间建立联系。当单位时间内大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成依赖。以下将这种大鼠简称D鼠。 (2)研究发现,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为探讨酶A活性对药物依赖的影响,在两组D鼠相关脑区注射酶A活性抑制剂或生理盐水后,再分别放入自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内两组D鼠___________。与对照组相比,若抑制剂组的D鼠_________,则表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药物的依赖。 (3)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能与编码酶A的mRNA互补结合的,含22个核苷酸的RNA,它能进入细胞,促进编码酶A的mRNA降解,将这种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注射到D鼠相关脑区,引起酶A含量明显下降,D鼠对药物的依赖降低,进行本实验时,要同时进行一个对照处理,将一段小RNA用__________(填“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或“溶剂M”)溶解,注射到D鼠的相关脑区,这段小RNA的最佳设计为:与实验组使用的小RNA相比,其核苷酸的______(多选,只填序号)。 a. 种类相同 b. 种类不同 c. 数目相同 d. 数目不同 e. 序列完全相同 f. 序列完全不同 若此对照组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无明显变化,则可以证明_______等因素对实验组结果无影响。 【答案】(1)兴奋;神经递质;后膜 (2)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较少 (3)溶剂M;a c f;溶剂M、小RNA核苷酸的数量和种类 【难度】★★★ 【考点】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生物学研究中的科学思想和一般方法——做出假设和预期,收集分析实验数据,做出合理判断。 【解析】(1)基础知识考察,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中的信号传递,突触之间的信号传导。 (2)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相应实验处理方法,检测实验结果。因为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会亮,故实验结果检测单位时间内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因为抑制剂会抑制酶A的活性,所以实验组小鼠体内酶A含量较对照组低。 (3)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按照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溶剂都用溶剂M。在RNA干扰实验中只有与酶A的mRNA序列互补的小RNA才能相互结合发挥作用,故对照组的小RNA应选择核苷酸种类和数量完全相同而序列完全不同。 30 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_____性状,其中长刚毛是____性性状。图中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a表示)依次为__________。 (2)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_____种。③基因型为___________,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_________。 (3)根据果蝇③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_。 (5)实验2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F1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 【答案】 (1)相对 显 Aa和aa (2)2 AA 1/4 (3)A基因纯合导致果蝇胸部无法长出刚毛 (4)DNA片段缺失(碱基对缺失) (5)子代胸部有刚毛和无刚毛之比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实验2的亲本都应是杂合子,不符合基因突变的低频性和不定向性 【难度】★★ 【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突变 【解析】(1)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由实验2得到的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3:1,可知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且控制长刚毛的基因为显性基因。 (2)野生型果蝇的表现型是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实验2后代中表现出的腹部有长刚毛和胸部无刚毛的性状都是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 (3)题干提示考生对果蝇③和果蝇S的基因型差异进行比较,推想可能由于由于③的基因型为AA,而果蝇S的基因型为Aa,由于A基因纯合导致了胸部无刚毛的性状出现。 (4)mRNA相对分子质量变小,说明基因的模板链变短,那么相关基因发生的改变很可能是DNA片段缺失或者碱基对缺失。 (5)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可知实验2的亲本都应是杂合子,如果新性状是由新基因控制,那么需要亲本双方都发生相同位点的相同隐性突变,这不符合基因突变的低频性和不定向性。 31 研究者用仪器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每2s记录一个实验数据并在图中以点的形式呈现。 (1)在开始检测后的200s内,拟南芥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分解_________,同化CO2。而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叶片可通过_____将储藏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和热能。 (2)图中显示,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CO2吸收量在______μmol•m-2•s-1范围内,在300s时CO2_______达到2.2μmol•m-2•s-1。由此得出,叶片的总(真正)光合速率大约是______μmolCO2•m-2•s-1。(本小题所填数值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3)从图中还可看出,在转入黑暗条件下100s以后,叶片的CO2释放_______,并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提示在光下叶片可能存在一个与在黑暗中不同的呼吸过程。 (4)为证明叶片在光下呼吸产生的CO2中的碳元素一部分来自于叶绿体中的五碳化合物,可利用__________技术进行研究。 【答案】(1)H2O 细胞呼吸 ATP中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 (2)0.2-0.6 释放量 2.6/2.4-2.8 (3)逐渐减少 (4)同位素标记(同位素示踪) 【难度】★★ 【考点】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生物学研究方法 【解析】(1)考察细胞代谢的基础知识,第一空考察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过程,细胞利用光能将水分解成02和[H]。第二空和第三空考察细胞呼吸中的能量变化,细胞呼吸是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 (2)考察生物学研究方法中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分析曲线,做出合理判断。第一空根据题中“范围内”提示,此空填一个范围而非数值。第二空在300秒时CO2吸收量为-2.2,题目中所给“达到2.2”,所以填释放量。第三空考察总光合速率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3)考察曲线分析能力。根据题中所给“转入黑暗条件下100秒后”得出,需要分析的是300秒之后的曲线变化趋势。 (4)考察生物学研究一般方法中的同位素示踪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