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版

‎2014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版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 原因(自然、人为)   2) 条件(有利、不利)   3) 影响(正面、负面)   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 措施(工程、非工程)   7) 重大工程意义(绕路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   9) 评价( 积极、消积)‎ 一、地理特征描述建模和应用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正确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是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前提。平时只有善于积累,明确把握各个地理事物的特征表现,才能为正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奠定良好基础。‎ ‎1、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温度带)、海陆位置、相邻位置、交通位置。‎ ‎2、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模式:‎ 描述的基本内容 判断依据 地形 地形的类型及地势起伏 等高线、河流或其它与地形有关的地理要素 气候 气候类型及气温、降水特征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要素图表等 水文 河流水系特点及水文状况 地形地势(或地貌)、气候、植被等。‎ 土壤 土壤的类型及特点 地方性特色土壤及典型特点 生物 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 纬度位置或跨度、垂直地带性 ‎3、地形特征的描述模式: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貌、海拔状况 描述的基本内容 呈现方式 地形特征的描述 地形类型 平原、低山丘陵、山地、高原、盆地、谷地等 等高线地形图;‎ 河流流向。‎ 地形以 为主;‎ 地势 (方位)高,‎ ‎ (方位)低。‎ 地势起伏 地势高低及其变化 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4、气候特征的描述模式:‎ 描述的基本内容 表达形式 气温 特征 年均温及季节或年际变化 ‎“衡温”型 热 带:终年高温 ‎ 寒 带:终年严寒 ‎“变温”型 亚热带:冬暖夏热(夏季高温,冬季低温[温和)‎ 温 带:冬冷夏热(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降水 年雨型 终年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特征 年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或年际变化、雨季长短 少雨型 终年干燥少雨;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夏雨型 夏季降水集中,(高温)多雨 冬雨型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5、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模式:‎ 描述的基本内容 判断依据 水位 高低和变化特征 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及水利工程和湖泊的调蓄功能 流量 大小和季节变化 取决于降水特征和流域的大小 含沙量 大小 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结冰期 有无或长短, ‎ 取决于最冷月月均温 凌汛 有或无 河流有结冰期且由低纬流向高纬 ‎6、河流水系特征的描述模式:‎ 描述的基本内容 判断依据 流域 面积大小、经纬跨度 支流源头分水岭 流程 长短 陆域面积(一般岛屿河流流程短);经纬跨度;比例尺 支流 支流数量、分布及形态 取决于地形和降水状况 流向 自 向 流 取决于地势的倾斜方向(水往低处流)‎ 河道 曲直、深浅、地上河 取决于地形、地势 ‎7、常见的人文地理特征描述的基本思路: ‎ 社会经济地理特征: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和商贸特征等 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分布、熟制)、农业部门结构、生产水平(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 工业生产特征: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 交通特征:发展状况,主要运输方式,分布 人口特征:人口数量与再生产类型、人口分布、人口素质、人口移动、人种、民族、语言、宗教等。‎ ‎ 二、地理成因分析建模与应用 题型特点 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学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和考查形式。命题形式上,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1.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2.明确分析的原因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1、水土流失成因分析模式:‎ 形成原因 主要危害 治理措施[因地制宜]‎ 自 然 气候 ‎①暴雨集中,冲刷力强;‎ ‎①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 ‎②植被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③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压力大 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合理耕牧,退耕还林、还草、还牧;有序开矿,实行土地复垦绿化;采取工程措施护坡、保土,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修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 地形 ‎②地势起伏大,坡度陡;‎ 植被 ‎③植被覆盖率低,水土保持能力差;‎ 土壤 ‎④土质疏松或土层薄;‎ 人 为 ‎⑤过垦、过牧、过樵;⑥不合理的耕作、灌溉制度,工矿交通建设等行为导致植被破坏。‎ ‎[分析模式的应用] 中国主要水土流失成因的比较:‎ 形成原因 影响 黄土高原 ‎①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 ‎②植被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③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压力大 南方低山丘陵 云贵高原 ‎2、土地荒漠化成因分析模式:‎ 分布 形成原因 整治措施 西北[风蚀]‎ 自然:降水少、日照强、大风日数多;植被稀疏、地表裸露、土质疏松,风力侵蚀强烈。 ‎ 人为:过垦、过牧、过樵;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等不注意环保。‎ 退耕还林、还草,促使植物天然更新;合理耕牧;科学灌溉,发展节水农业;建立早期预警机制,加强监控力度。‎ 南方[水蚀]‎ ‎(参见水土流失)‎ 华北[盐碱 化]‎ 自然:春旱多风沙,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水盐运动强烈;地势低平,海水倒灌;地下水位较高,或洼地排水不畅,盐分向地表积聚。‎ 人为:不合理的灌溉;工业“三废”对土壤的污染。‎ 合理灌溉、引淡淋盐、薄膜覆盖、增施有机肥、种植耐碱作物 青藏 ‎[冻融]‎ 冻融现象突出,冻土深厚广布,不适合植被的生长。‎ ‎3、区域(或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成因分析模式:‎ 形成原因 应对措施 资源性缺水 ‎①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季节分配不均);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量大 开源和节流 工程性缺水 ‎①水利设施不完善,季节调控能力差;‎ ‎②基础设施差,供水能力不足 污染性缺水 居民生产、生活污水不达标排放导致水质恶化 浪费性缺水 人们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资源浪费严重 ‎ [分析模式的应用] 黄河断流(下游)的成因:‎ 形成原因 防御对策 自 然 气候干燥,降水稀少,风力作用强烈,蒸发旺盛;流经地区,土质疏松,河水下渗严重。‎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季节调控能力;跨流域调水,协调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的矛盾;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灌溉和生产技术,节约水资源;建立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机制,协调流域内干、支流,上、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分配。‎ 人 为 黄河上游地区,生产和生活用水量过大以及水资源的浪费性使用;上、下游地区水资源分配不合理,水利工程众多,拦截了大量水源。‎ ‎4、干旱发生的一般机制及防御:‎ 形成原因 解决措施 降水少 气候 降水的季节或年际变化大 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改革耕作制度,选择耐旱作物;‎ 植树种草,提高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等等。‎ 生态 生态破坏,气候恶化 蒸发旺 气候 纬度低,气温高;或晴日多,日照强 地形 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气温偏高 生物 植物的蒸腾作用强 用水多 规模 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用水量增加 浪费 水资源的浪费性使用 ‎[分析模式的应用] 中国干旱多发地区成因的异同比较:‎ 时间 相同点 不同点 华北平原 春季 ‎[春旱]‎ 自然:全球变暖,气候恶化,蒸发加剧;‎ 人为:生产生活,尤其是农业用水量大、浪费严重。‎ 自然:春季降水稀少,气温回升快,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 长江中下游地 区 夏季 ‎[伏旱]‎ 自然: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天气炎热干燥、日照强烈,蒸发旺盛。‎ 珠三角及海南 岛 冬季 自然:受冬季风影响,降水稀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云贵高原 冬春 季节 自然:暖湿气流势力弱,降水较少;气温高,蒸发旺盛;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缺失;土层薄,水源涵养能力差。‎ ‎5、洪涝灾害成因分析模式:‎ 形成原因 防御措施 洪水 来源 气候气象 暴雨集中,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大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或分洪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订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流域特征 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汛期集中 泄洪 能力 河床特点 河道弯曲、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道淤塞,河床抬升 湖泊作用 湖泊淤塞,面积缩小,调蓄功能下降 人为措施 水利工程设施和预警系统不完善 ‎ [分析模式的应用] 黄河、淮河、长江洪涝成因的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防御措施 黄河 季风气候显著,夏季暴雨集中; ‎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抬升,泻洪能力差;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下游地区形成地上河,多凌汛。‎ 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下游加固堤防。‎ 淮河 流域大,支流多、汛期集中;入海通道淤塞严重。‎ 上游支流修建水库,中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 长江 流域广、汛期长、支流多、水量大;河道弯曲,泄洪能力差。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6、环境污染成因分析模式:‎ 形成原因 整治措施 大气 污染 自然: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气候干燥,风沙严重;地形封闭(如,山谷等),污染扩散不利;出现逆温现象,不利污染扩散。‎ 人文:矿石燃料大量燃烧导致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气体剧增;人口素质低,环保意识薄弱,防御措施不力;经济技术落后,污染气体净化能力差。‎ 共同措施:‎ 加强环保立法和监督力度,提高人口环保意识;‎ 合理规划,正确布局污染企业。‎ 植树造林,提高环境自净能力;推广清洁燃烧和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 ‎ 水域污染 自然:水域封闭,或水流速度慢,更新周期长,水体自净能力低;受风向等影响,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人为:工业废水的不达标排放;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水体富营养化;生活污水未经处理。‎ 综合整治,促进水体的更新,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改进技术,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分析模式的应用]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事件过程 案例设计 ‎2005年11月13日下午l时45分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向松花江排放了100吨左右的苯和硝基苯,导致松花江流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哈尔滨市区于‎11月23日起连续停水四天。整个污染水带流经黑龙江省之后进入俄罗斯境内。‎ ‎(1)该事件带来的环境问题,总的来说主要表现为 和 两大类。请分析污染物带移动缓慢的主要原因。‎ ‎(2)若该突发事件发生在7月,与此时相比,是否更有利于水体污染物的净化?并分析原因。‎ ‎(3)为稀释受污染水体,从吉林至哈尔滨沿途许多水库开闸放水,试分析这种做法产生的副作用? ‎ ‎6、江河咸潮成因分析模式:‎ 形成原因 应对措施 潮汐 潮势 海平面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①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河流径流量的季节调控能力;‎ ‎②跨流域调水,提高河流水位,以淡压盐;‎ ‎③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约用水;‎ ‎④加强河床作业管理,严格控制采沙的地段和采沙量。‎ 引潮力 初一、十五日月引潮力大 风向及风势 盛行海风,助长了潮势 海域的轮廓廓 海湾陆地轮廓,外大内小,潮势叠加 河流 水位 降水状况 持续干旱,降水偏少 沿岸用水量 河流沿岸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河床作业 无序采沙等导致河床下降 水利工程 大型水利工程拦截水源使入海径流量减少 ‎[分析模式的应用] 珠江咸潮问题 ‎7、沼泽的成因分析模式:‎ 形成原因 沼泽的价值 沼泽地的利用和保护 积水时间长;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气温较低,蒸发弱。‎ 生态功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污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经济科学:人类提供土地、生物等自然资源;具景观旅游和教育科研价值。‎ 应因地制宜,适度开发,以避免沼泽地破坏,生态系统恶化。‎ ‎[分析模式的应用] 几个区域的沼泽成因的比较;‎ 分 布 形成原因 俄罗斯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下游地区 多凌汛和 洪涝,河水泛滥;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多永久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 中国 东北三江平原 青藏高原 多地形雨及冰雪融水;地势低洼,地下水出露,长期积水;地势高,气温低,蒸发弱;多永久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 ‎8、气候 ‎(1).气候成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因素(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风的性质)下垫面因素(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状况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地面植被状况、地面反射率、洋流等);人类活动因素。‎ ‎(2).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风向);下垫面(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状况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地面植被状况、地面反射率、洋流等)‎ ‎(3).分析降水的影响因素:大气环流(风向);下垫面因素(海陆分布或距离海洋远近或海岸线情况、地形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洋流)‎ ‎(4).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和过饱和);降温(气流上升—对流、气旋、锋面、地形抬升);凝结核 ‎(5).描述天气及天气变化:温度、湿度、风力和风向、阴晴、气压等 ‎(6).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动力或大气环流(气旋和反气旋、锋面、对流);沙源(地表状况)‎ ‎ 沙源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思考 ‎(7).太阳辐射强弱(太阳能):纬度;地形地势;天气;大气洁净度;日照时间 ‎(8).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①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②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11).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相对高度: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阳坡带谱可能复杂;同一自然带分布的上限阳坡高于阴坡 ‎4.降水(即迎风坡、背风坡):天山北坡比南坡多一云杉林带 ‎9、河流 ‎(1).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河流落差大(解释为什么)水量大(解释为什么)‎ ‎(2).渔业资源丰富(渔场)的原因 ‎ 沿海大陆架(光照、热量);营养物质来源(陆地河流、上升洋流、寒暖流交汇、温带海水冬季上翻)‎ ‎(3).河流航运价值(能力)大小的分析: 河流流量及季节变化;流速(地形);冰期;含沙量 ‎(4).河流航运量大小分析:航运价值(能力);腹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疏密程度等。‎ ‎(5).河流流量大的原因: 流域内降水量(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水系特点;流域面积;‎ ‎(6).某地地下水是否丰富:有无含水的地质构造和含水层;是否有地下水补给的条件(植被状况、坡度大小、降水强度和降水时间)‎ ‎(7).河流凌汛发生的时空条件:有冰期;低纬流向高纬;结冰和融冰时期。‎ 产生的危害—冰坝抬高水位,浮冰冲击河岸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 ‎(13).内陆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 自然原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工农业引用河水,汇入湖泊的河流水量减少。‎ ‎10、灾害 ‎(1).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地形(山区)坡度大;地壳运动导致岩石破碎;气候(降水);植被状态。‎ 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工程建设(破坏岩层稳定)‎ ‎(2).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3).土壤次生盐碱化 分布: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旱涝频繁;降水少,蒸发旺盛;地形低洼,排水不畅。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 ‎(4).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产生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导致问题:地面沉陷,建筑物塌陷,沿海地区海水倒灌。‎ 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三、地理评价分析建模与应用 设问形式 ‎  评价类设问词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常见问题有评价大型工程(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带来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优劣,评价工农业、城市区位等。‎ 答题模板 ‎  评价类设问一般有两种情况:‎ ‎  (1)要求直接评价某个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包括评价地理事象的影响、区位条件或发展条件等。此类设问一般从两方面进行分析:①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②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而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例如评价南水北调的影响,就要先从对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然后对有利和不利影响加以阐述;评价东北商品粮基地区位或发展条件,就要先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然后找出有利和不利条件进行阐述。‎ ‎  (2)给出限定条件,比如“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评价”。这类设问分析思路同第一种,但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是评价利还是弊,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这样就缩小了答题范围。“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就要先注意前者的优势或者不足,然后对比分析要评价事物的优势或者不足。例如与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相比,评价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首先要分析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利与弊,然后找出文昌卫星发射基地优于西昌的条件,包括同一条件比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更优越和克服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不利条件等。 “从××方面进行评价”注意评价时限定了条件,只能从某一方面进行分析。‎ ‎1、城市化的影响评价 评价类问题 评价要素 评价参考方向或指标 城市化影响 正面影响 利于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便于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负面影响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地面下沉和环境污染等;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2、区域发展条件评价 评价类问题 评价要素 评价参考方向或指标 区域发展 条件 优势 自然条件主要影响农业、旅游业;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三大产业 劣势 自然灾害会影响农业发展;劳动力素质低不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交通不便不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等 ‎3、水利工程(水库)利弊的评价模式:‎ 评价要素 评价参考方向或指标 经济效益 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水产养殖等综合经济效益 有利 影响 生态效益 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提高水质 社会效益 调节径流,降低洪涝威胁,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产业调整,推动库区经济发展 不利 影响 上游地区 ‎(库区)‎ 淹没沿岸土地,移民,加重水污染 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下游及河 口三角洲 地区 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沿岸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尼罗河)‎ 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严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海水倒灌 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4、河流航运的评价模式:‎ 评价要素 评价参考方向或指标 自然 条件 地势落差 地势落差大,则航运不便 径流流量 径流量大,水位深,则通航能力强 气候冰期 结冰期长的河流航运价值较低 人文 条件 经济水平 河流途径地区的经济水平、人口和城市密度均可以通过影响河流航运的货源和客源流量而影响航运的经济效益 人口城市 水运网络 配套设施完善的水运网络有利于提高河流航运的价值 ‎5、自然资源状况的评价模式:(以中国土地资源为例)‎ 评价要素 评价参考方向或指标 应对策略 资源 数量 总量 土地资源总量大 ‎①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加强土地资源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等土地退化现象加剧;②实行国土整治,合理规划城乡建设用地,盘活现有土地资源;③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有限土地资源的利用率;④围海造陆,向海洋要空间;⑤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充分利用国外土地资源。‎ 人均 人均占有量少 资源 质量 类型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品位 生产能力参差不齐 资源 分布 地域组合 土地与其它自然资源组合状况 区域供求 土地资源与人口城市的协调状况 ‎6、地震烈度(破坏力)的评价模式:‎ 评价要素 评价参考方向或指标 自然 因素 震级的高低 震级越高,相同条件下破坏力越大 震源的深度 震源越浅,相同条件下破坏力越大 震中距的大小 震中距越小,相同条件下破坏力越大 地质结构稳定性 地质结构不稳定处,如断层遭受的破坏大 灾害的发生时间 气候等自然条件恶劣的时期或夜间、凌晨遭受的破坏大 建筑物的坚固程度 建筑物结构和材料差,遭受的破坏大 人文 因素 预警系统 自然灾害的监测技术和预报水平低,遭受的破坏大 交通通达度 交通通达度差,影响外界救灾物质的输入,遭受的破坏大 四、区位建模和应用 ‎1、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①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②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 ③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④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2、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①地形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 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 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②气候 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 ‎ ③河流 供水、运输功能 ④资源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①交通条件 ②政治因素 ③军事因素 ④宗教因素 ⑤科技因素 ⑥旅游因素 ‎3、农业区位分析模式:‎ 影响因素 具体分析的参考方向 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①市场: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通过供求关系调节生产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③科技:培育良种,改进种植技术。‎ 自然因素 气候 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要素特征、昼夜温差、水热组合、主要的气象灾害 地形 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及起伏等 土壤 肥力状况、酸碱性质 水源 气候湿润度,河流、湖泊分布 社会因素 市场 市场的需求、市场距离 交通 交通通达度、运输方式 科技 技术水平、科技投入 政策 现行政策指向、社会发展趋势和理念 劳动力 劳动力素质、劳动力数量 工业 提供农机械、化肥、农药 ‎ [中国主要农业地区气候条件的对比分析]‎ 有利条件 制约因素 青藏 高原 ‎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 ‎③多夜雨,利于作物吸收 ‎①降水稀少,水源不足;‎ ‎②地势高,气温低,生长期短。‎ 河西 走廊 ‎①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②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提供了灌溉水源 ‎①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且变率大,水源紧缺;②风蚀强烈,蒸发旺盛,土地荒漠化严重。‎ 东北 平原 ‎①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②冬季,多积雪和季节性冻土,使土壤具有良好的墒情 ‎①纬度高,气温较低,生长期短;②易受洪涝(夏)、寒潮、春季低温等气象灾害的影响。‎ 华北 平原 ‎①夏季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②地处暖温带,热量相对充足。‎ 春旱、夏涝、风沙、盐碱 灌溉农业区位分析 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分析自然区位因素:有利:①热量充足,温差大;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灌溉水源充足 ‎ 不利:①水资源短缺;②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③土壤的盐碱化等 商品谷物农业 典型地区:东北松嫩及三江平原地区 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多人少,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③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3)不利因素:①热量不足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 相同点: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④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⑥工业比较发达;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 ‎4、工业区位分析模式:‎ 具体分析的参考方向 常见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 经济效益 主导要素、运输费用、协作程度、市场需求和距离 原料指向型:乳制品厂、制糖、水产加工、水果 罐头等接近原料产地。‎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 制伞、制鞋。‎ 技术指向型:电子(集成电路)、软件开发、卫 星、飞机、精密仪表等。‎ 市场指向型:啤酒饮料、家具制造、印刷、食品 加工等。‎ 环境效益 污染企业类型、工业区与其它功能区的位置关系 社会效益 国防需要、就业需要、区域平衡、个人偏好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①地理位置 ②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③水源 ④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⑤市场因素 ⑥科技因素 ⑦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 ⑧历史因素 ⑨农业基础 ⑩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1*.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12*.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归国华侨投资办厂)‎ ‎5、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①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②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 ③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6、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①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②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 ③政治:巩固国防、促进民族团结 ④加强两地(起点和终点)的交流与联系 ‎7、铁路区位分析模式:‎ 影响因素 具体分析的参考方向 自然 气候 气温、降水对工程施工难度、设计要求的影响 地形 地形类型、坡度大小 地质 地质构造、地貌状况,地质灾害暴发的频率 水文 河流分布状况、水文变化以及河谷、峡谷区位 人文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需求状况 社会需求 维护国家稳定、区域经济平衡以及民族团结 科学技术 科技条件、技术力量支持状况 ‎[青藏铁路、南昆铁路的制约因素]‎ 起点-终点 制约因素 社会经济意义 青藏 铁路 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 完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通达度,促进青藏地区矿产,尤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巩固民族团结。‎ 南昆 铁路 暴雨集中,多泥石流、滑坡;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地质条件复杂;地表崎岖,河流密布,山高谷深; 少数民族集中,经济技术落后。‎ 完善了西南的交通网络; 巩固民族团结;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促进矿产和旅游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8、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3.河流入海口:河海联运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客货流量大小、腹地经济性质(经济腹地的广阔与否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 ‎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五、判断类建模和应用 题型特点:‎ 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包括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属于什么。常见的判断类设问形式有:判断……的分布是否合理;指出……的类型等。例如,有的设问是“此时A城镇的风向是________”;“四个地区中,规模最大的是__________”;“图中所示是__________海区”等等分别属于对地理事物形式、分布和特点的判断。‎ ‎1.判断是什么、属于什么。‎ 这类问题往往是自然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判定,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主要依据三个方面:第一,基本的规律和原理,如判断图中高压控制地方的天气状况;第二,图中的信息(点、线、面、图例和文字等),如依据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及相对位置关系等信息确定河流、山脉的名称;第三,基本的方法,如根据影响风的形成因素判断风向等。‎ ‎2.判断怎么样、是否合理。‎ 这类试题往往是对人类生产活动的评价,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也是依据三个方面,即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社会效益方面,可以从衣食住行等影响人们的生活方面考虑,即是否有利于人们出行,能否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等;第二,经济效益方面,看是否符合这类生产活动的特性,是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是否有利于增加利润等;第三,环境效益方面,这类生产活动对环境有什么污染,其和住宅区、河流、盛行风向的位置关系是否能避免这种污染等。‎ 地理 事象 判断方法和依据 河流流向 地形地势:河流流向和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河流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 海陆状况:河流由陆地流向海洋。河流流量变化:湖泊(水库)上游河流流量变化大;湖泊(水库)下游河流流量变化小 地形 类型 等高线分布特征:海拔在以上,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多为山地;海拔为‎500米 以上,表面平坦,边缘陡峻,为高原;四周高,中间低,为盆地;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多为丘陵;海拔在以下,为平原。板块位置:板块的消亡边界多高大山脉,如安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等。河流水系特征:向心状水系为盆地,山脉则往往为分水岭 气候类型 气温和降水的数据、图表资料;某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地带性植被类型的指示作用;典型动物的指示作用 ‎ 气候 类型 气温和降水的数据、图表资料;某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地带性植被类型的指示作用;典型动物的指示作用 ‎ 国家、地形区、山脉、河流或城市 经纬网定位;主要经纬线及附近的地理事物;海陆位置定位法;区域轮廓定位;地理景观定位;文字资料定位;图例、注记定位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高空中的风向和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向和等压线斜交成一夹角);风向玫瑰图 工业区位是否合理 影响工业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指向),环境因素(污染类工业区位是否合理);工业区和生活区距离是否适当;工业区和生活区是否设置卫生防护带;占用农田情况 农业区位是否合理 地价和单位面积产值;农业生产特征(需水量,对运输需求的迫切性);地势起伏状况 交通区位是否合理 连接两地的必要性,和整个交通运输网的关系;能否促进沿线城镇经济发展;对沿线环境的影响等 港口区位是否合理 自然因素:陆域条件,地形平坦开阔;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社会因素:以城市为依托。经济因素:腹地是否广阔 商业中心区位是否合理 交通最优原则和市场最优原则 六、地理分布描述建模与应用 ‎1、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1)点的疏密 : ①一致:均匀 ②不一致:分布不均(总分结构描述) 沿什么线(或面)密集 沿什么线(或面)稀疏 ‎(2)点的数量:多少(极值),反应的规律 ‎ ‎(3)点的方位 : 线上分布(如沿河谷、交通线分布) 面上分布(如分布在面的什么位置 ‎ (4)点的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 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 答:地理分布特点:不均 ‎①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 ‎②南部和中部多,北部少。‎ 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分布不均衡。 ‎ 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 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2、线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1、描述一条等值线 ‎(1)走向:东西?南北?西北东南?‎ ‎(2)拐点:拐点必须有原因哦……‎ ‎2、描述一组等值线 ‎(1)分布范围:最大到最小的范围是……‎ ‎(2)变化趋势:由某方向往某方向逐渐变大(变小)‎ ‎(3)分布凸变:某地区偏大(小)‎ 描述一条等值线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10℃‎积温等值线图(单位:℃)。描述‎4500 ℃‎等积温线的走向并说出影响因素。‎ 东段(110°E以东):大致为东西走向(太阳辐射)‎ 西段(110°E以西) :大致为西南-东北走向(地形)‎ 描述一组等值线 读图回答,指出图示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分布范围: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 变化趋势:自西向东逐渐增多;‎ 分布凸变: 北部山区(等降水量向西凸出)降水相对较多 ‎ 原因:距海(太平洋)较远,受夏季风影响较小,年降水量较小;从西向东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北部山区多地形雨 描述图示区域气温年较差的分布特征(6分)‎ 答案:‎ 分布范围:大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在36~‎48°C之间(或年较差大)(2分)‎ 分布趋势:自南向北(或: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大,(2分)‎ 分布凸变:在山区向北(或:高纬)凸出,年较差小;(1分)在平原地区向南(或:低纬)凸出,年较差大。‎ 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分布规律,并简析其成因。‎ 东部:由东南向西北增加。(2分)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减少;(2分)‎ 西部:由西南向东北增加。(2分)气流遇山地(祁连山)抬升,降水由西南向东北减少。(2分)‎ ‎3、面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 面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 (1)事物(找准地理事物,可能有几个)及范围:(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面积64万平方千米。)‎ ‎ (2)分布方位:‎ ‎ (3)分布面积(大小、面积的变化):‎ ‎ (4)伸展方向:‎ ‎ (5)极值的分布:一定有原因哦……‎ 比较图7中A、a所示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的异同点。 ‎ ‎ ‎ 相同点:‎ 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不同点:‎ A东西延伸至内陆,面积大;‎ a南北狭长,面积小,仅分布在沿海;接近赤道。‎ 读图,回答问题。 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答案: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例题】(2009.浙江)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 答案:第二地形阶梯上;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